教育社会学

更新时间:2023-12-14 05:5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论文题目:教育对社会的影响 姓 名 : 学 号:

前言:经济的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普及程度日益加大,受教育人数日益增加,

教育是否有利于向上流动也成为热门话题。在社会问题显著的今天,对社会分层的研究日益重要。合理的社会分层有利于社会各阶层成员之间利益占有与分配关系的和谐,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成长。从当前教育普及的程度来看,研究新型的社会分层至关重要。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可归结为先赋性因素和自致性因素。当代社会,社会成员的地位提升主要依靠自致性因素,教育成为个人获取优质自致性因素的主要途径,也是推进社会阶层呈现良性流动的主要动力。尽管社会分层的影响因素都是多元化的,但不难看出,在各国和各个时期,教育都是影响社会流动和社会分层的一个重要因素。

关键字:教育、教育社会学、社会分层、社会流动、阶层文化差异

正文:教育对社会分层的影响,是多元化的。它是否有助于向上流动,我认为应该取决

教育的公平程度。公平的教育有助于形成中间阶层,有助于社会分层间的社会流动,而不公平的教育易强化阶层鸿沟,形成“文化屏障”。要研究教育与社会分层的关系,就必须对一系列的名词进行定义。社会分层是社会结构中最主要的现象。所谓社会分层,是指把社会成员按某种标准进行区分,并通过这种区分来观察社会结构的性质和特征。社会分层的实质是指社会资源即财富、收入、声望、教育机会等,在不同的社会群体中分配不均等,而特定的社会分层状况是通过社会流动而形成的。然社会流动是指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变的过程。它是社会结构自我调节的机制之一。

从教育学来看,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毋庸质疑, 现代社会存在着社会分化和社会分层现象, 这两个典型的社会特征曾是社会学最具有想象力的主题。所谓的社会分化, 即社会生活的各个组成要素在时间和空间上逐渐分离成专门的部分。诸如, 家庭的权力越来越多地交给了社会, 特别是孩子的抚养和教育, 有了专门的托管机构和学校。学校教育根据分化后的社会要求建立起各种专门的学校, 学校会将不同的个人经过筛选后送到社会中的一定位置。教育社会学就是研究教育的社会性质、社会功能以及教育制度、教育组织、教育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专门关注不同位置的人是怎样经由教育插入的, 并安心于这一位置的, 这关系到教育与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关系。在今天的社会中, 教育已经成为社会流动和社会分层的最主要因素。

关于教育的社会分层功能,很多学者都通过研究论证了这一点。索罗金在《社会流动》一书中提出:“学校是使人从社会底层向社会上层流动的电梯,学校通过考试来进行选拔,从而决定人们的社会地位。”“人们在青少年时代接受的教育年限越长,在成人时获得的社会地位就越高。”众所周知,当今社会职业的获得与收入高低、财富多少、声望如何密切相关,人们的社会分层主要依据于职业。在文凭和学历成为获得不同职业的重要依据,成为影响收入及社会地位的重要因素背景下,教育逐渐成为社会筛选的主要手段和上升流动的决定因素。

在中国,农村的社会地位是很低的,但是只要农村的孩子努力学习,考上好的大学,向上流动的机会是非常高的。因此,考上大学,获得高收入,也成人们追逐的目的。也由于有些人通过这样的途径达到了目的,从而进入富裕阶层。于是,人们已经看到了教育水

平确实有助于向上社会流动。在今天的中国,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关系已经是密不可分了。不同的教育层次使劳动力市场分成相应的领域 劳动力市场的用人标准以学历制定; 而劳动力市场的用人信息又会及时传达给学校,学校将迅速作出反应,调整课程结构和专业方向,以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当教育机构生产越来越多的文凭时,这时的劳动力市场开始显得紧张和微妙。最近几年,持有大学文凭的“待业者”越来越多,人们也似乎发现,教育仅提供给人们一种进入劳动力市场的资格,它的作用并不是像教育理论家们所说的那样,个体在社会劳动分工中占据何种位置并不取决于其出生时就确定的特征,而取决于其后天获得的特征,尤其是教育水平。大家都知道,社会流动有一种显规则: 教育给人获得好职位提供必需的文化资本,有了好职位就会有高收入,高收入是保证高质量生活的重要因素,也是进入富裕阶层的经济资本;除此之外, 社会流动还有一种潜规则:获得高收入、高地位位置并不完全取决于所受的教育程度,因此个体在出生时就确定的特征更为重要。似乎这些是否表明了教育对向上流动的标志呢?

过去,我国高等教育的分层功能主要体现在培养社会精英上,培养的群体始终处于金字塔的顶端,且数量不足。但今天,中国社会正在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社会阶层结构。培育中间阶层就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成为和谐稳定社会的一种比较现实的选择。在知识经济时代和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在“精英教育”的政策取向日益受到质疑的今天,把培养的范围扩大到依赖于管理、知识和专门技能的社会群体,并对形成中间阶层起着很大的作用。教育要促进社会公平,首先它自身应是公平的。但我国目前东西地区之间、大小城市之间、公办与民办之间的高等教育水平存在巨大差异,教育资源的分配极为不均。这里面有历史因素,也有城乡二元结构的现实因素;有国家“精英教育”、“重点学校”价值取向的政策因素,也有招生、收费制度性因素。也正是因为这些内外部因素,影响了教育的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进而强化了阶层鸿沟。

目前,我国的高考制度看似公平,农村、城市的同学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但是,高考试卷出题中的城市化取向,显然使农村学生处于劣势;而我国高考录取的“志愿次第”原则,更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博弈,农村考生信息资源的匮乏,往往使得他们“一报定终身”;分省定额、划线录取的办法则产生了“地区性分数壁垒”的不公平现象,这使得欠发达地区考生在分数线和录取机率上不得不面对不公正的严酷现实;高额的学费对来自社会低层的考生及家长来说更是雪上加霜。从古至今,教育产生的向上流动的现象也不尽其数,这该如何解释呢?如果没有教育,社会怎么发展,经济怎么发展。这么多的知识积累,不是各阶层创造的吗?他们间的相互学习,产生的流动,不是教育的作用吗?所以,公平的教育是促进社会流动的良好平台。

从社会分层对教育的影响看,不同社会阶层所占有的文化、社会、经济资本不同,影响着他们的子女在高等教育的地区、学校、层次、规格、专业选择上的差异,进而影响着接受教育的公平。个体先赋的家庭阶层地位在个体竞争高等教育过程均等的时候仍然起着很大的作用。社会分层的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专业选择上及校园学习、生活中。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来自前一阶段的影响,还会直接延及下一个阶段。从农村和城市的学生相比,交了高额的学费之后,贫困家庭学生不得不勤工俭学、课余打工,而这必将影响到他的学业。而富裕家庭的子女则有足够的时间、精力来丰富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阶层文化差异在前一阶段的影响主要是子女能否接受高等教育、对高校类型或层次的选择、对专业的选择。在这一阶段,文化阶层差异中的中介因素对高等教育过程公平的影响则是以一种隐蔽的方式展现。这样,貌似公平的教育机制实际上偏向了社会上层阶层的后代,高文化阶层子女在学校教育中占据了优势地位。从校园生活方面,农村的贫困大学生在中学阶段把大量的时间、精力投入在学习上,忽视了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进校后还要忙于筹集生活费用,这进而影响到他们在大学阶段在这方面的进一步锻炼。来自城市的

学生更多地担任了学生干部,在入党、拓展人际交际圈、自身能力锻炼方面获得了更多的机会。受教育过程中的机会均等不只是在获得知识方面的机会均等,更主要的是使人在获得本领方面的机会均等。但先赋的家庭阶层地位却使他们失去了锻炼的机会,再次扩大了由入学机会时既有的不公平状况。因此,社会分层能够引起教育的不公平,就此我个人认为它们间的关系是相对的。

虽说农村的子弟受教育的机会低,但是教育为他们提供了向上流动的机会,给他们提供了平台。否则,他们只能从事农村的低端活动,从事体力劳动。从城镇和农村的教育水平来比较。由于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上处于不同的阶段,作为长期形成的二元社会结构的结果,城镇和乡村在受教育水平上面也存在很大差异。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的人口在6周岁及以上人口中所占比例,城镇地区大大高于乡村地区;受过高中或中专教育的人口所占比例,城镇地区也高于农村,而在城镇仅受过小学及以下教育的人口比例下降到不到1/3的情况下,乡村人口中仅接受这样教育水平的人口比例仍然高达近60%。不仅由于城镇与农村之间天然存在的产业差异,即农村以农业为主,而城镇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还由于城镇和农村经济活动的社会化程度的不同,城镇和乡村地区的职业分布也表现出十分的不平衡。城镇地区职业分布表现出,一个比较大的比例为单位负责人和专业人员、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以及商业、服务业人员,生产人员只占1/3。从以上可以看出,只要接受同等的教育,人们向上流动的机会是均等的。

现在,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收入是反映人们的社会地位的重要指标。要想获得高收入,获得高学历是必备的。因此,教育似乎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受教育水平成为反映人力资本水平的重要指标。上大学似乎越来越成为就业的必备条件,“高学历”与“好职位 ”挂起钩来。在还不富裕的社会,教育作为成本的投入,已经成为每个家庭中最沉重的“包袱”之一,从小学到大学,如果顺利的话, 一位孩子的教育费用基本占了全部家庭收入的一半以上,甚至还多。这使得大家受教育的起点变高了,贫困地区的家庭一般是供养不起孩子上大学的,那么,他们的孩子只能从事低层次的劳动,获取低的劳动报酬。但即使这样,教育也为他们提供过机会。否则,人人都是同样的水平和地位,社会不就公平了吗,不就没有社会分层了吗。这明显违背了达尔文适者生存的道理。教育明显是产生合理的社会分层作下铺垫,使上下间合理流动。教育对社会分层的影响,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社会学——现代性的思考与构建 钱民辉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教育社会学 【美】丹尼尔·U·莱文 瑞依娜·F·莱文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社会分层十讲 李强 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a4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