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期中考试题

更新时间:2023-12-29 03:1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

高 二 地 理 科 (文)

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纸和答题卡,试题自己保留。

第I卷 (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科学家近年来在煤基液体燃料合成技术即“煤变油”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煤变油”技术的国家之一。今后5—10年,我国将以内蒙古自治区、陕西、山西等省区为基地,加快推进“煤变油”战略。据此回答1-2题。

1. 2004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石油进口国。下列措施中,从“开源”方面能有效保证我国“石油安全”的措施有

①大力在海外投资石油的开发和经营

②加速研究开发石油替代产品

③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 ④建立多元化的石油进口渠道 ⑤加速国内石油资源的勘探与开采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⑤

2.我国启动“煤变油”战略的重要意义表现为

①我国的煤炭资源大量过剩,“煤变油”战略可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②改善我国的环境质量

③减少我国对国际市场中石油产品的依赖程度 ④缓解我国铁路运输紧张的状况

A.①②③

3.长江三角洲一年两熟或三熟,而松嫩平原只能一年一熟,原因主要是 A.海陆位置不同引起水分不同 B.生产习惯不同所种植品种不同 C.纬度位置不同引起热量不同 D.土壤类型不同造成植物生长速度不同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4.造成今天长江中下游地区“粮仓”地位下降的相关原因是 ①稠密的人口和相对较少的人均耕地 ②农村也以发展工业为主

③稠密的水网导致较破碎的耕地 ④农业生产规模较小,不利于机械化生产,粮食商品率低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5.下列商品粮基地中,粮食商品率最高的是( ) A.松嫩平原B.辽河平原C.三江平原D.华北平原 6.下列关于东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东部

B.东北地区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该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冬季温凉 C.东北地区的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包括平原和山地两种类型 D.东北地区黑土、黑钙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不利于农业生产

7.下列关于南北方传统民居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南方民居墙体厚有利于散热 B.南方民居屋顶坡度小有利于排水

C.南方民居房檐宽有利于遮挡雨水 D.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强利于利用光照 我国既有铁路干线第六次大面提速后,在提速干线上旅客列车最高运行时速达200千米以上,并首次实现了旅客列车追踪间隔5分钟。这标志这我国既有铁路干线提速已经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回答第8题。

8.这次铁路大提速主要应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技术

C.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 D.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9.遥感的关键装置是

A.像元 B.飞机 C.GPS接收机 D.传感器 10.2颗卫星同时运行,每隔9天可以覆盖地球一遍,说明遥感技术 A.受地面限制条件 B.测量范围小

C.手段多,获得信息量大 D.获得资料速度快,周期短

11.遥感技术用于防灾减灾的具体监测内容包括

①旱情 ②水灾 ③森林火灾 ④农林病虫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2.下列有关全球定位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GPS是利用卫星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

B.GPS 包括三大部分: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和传输部分 C.GPS卫星星座由24颗卫星组成

D.野外旅行,只要拥有GPS信号接收机,可随时知道自己所处纬度 读全球荒漠分布示意图(图1),回答13~14题。

13.全球荒漠分布地区主要受哪几种气候类型控制

①热带季风气候 ②热带沙漠气候 ③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亚热带季风气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约3600万平方千米,而且呈扩大和加剧的趋势,其影响

因素中不包括 ( ) A.地震、火山、泥石流频发 B.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C.乱垦滥伐、砍伐森林

D.全球CO2排放量增加

15.我国西北沙漠化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不包括:

A.温带大陆性气候,风力作用强 B.高原、盆地为主,沙漠、戈壁面积广大 C.外流河为主,河网密集

D.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由沿海到内陆地带性分异明显

16.在草原区,利用现代技术掘井扩大水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掘井愈多,愈有利于草地生态保护

B.牲畜增长愈快,水井无限制增加,草地最终将毁灭

C.机井数量不断增多,经济效益也就不断增长 D.水井周围的草地,获得最充足的水源而长势最茂盛

17.我国西北地区包括的省是

A陕、甘、宁、青、新 B陕、甘、新全部,内蒙西部 C新、宁、内蒙古大部及甘肃北部 D内蒙古、新、宁、青

图1

18.读土地退化过程示意图(图2),各选项与图中空白连线正确的是

图2

I.流水作用为主 II.年降水量大且多暴雨 III.风力作用为主 IV.年降水量少且不稳定

A.①→I ②→II ③→III ④→IV B.①→III ②→II ③→I ④→IV C.①→I ②→III ③→II ④→IV D.①→III ②→I ③→IV ④→II 19.古丝绸之路南道及连接的古城,几乎全部被深埋在沙漠腹地,主要原因是 ( )

A.气候的异常 B.绿洲因水资源枯竭而后退 C.战争频繁发生 D.地形的隆起 20.合理利用内蒙古草场资源的措施有

①实现划区管理,规定适宜的载畜量 ②减少人工草地,提高天然草场的比重 ③大力发展种植业,控制畜牧业比重 ④实施轮牧和轮流打草制度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1.森林被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主要是因为森林具有 作用

①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②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③繁衍物种 ④维护生物多样性⑤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⑥吸烟除尘、防风固沙

A.①②③⑤⑥ B.①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⑤⑥ 22.热带雨林的三大集中分布区是: ( )

A.东南亚地区、刚果河流域、亚马孙河流域 B.东南亚、非洲、南美洲

C.亚欧大陆北部、阿拉斯加、加拿大北部 D.太平洋诸岛、西印度群岛、马达加斯加岛

23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在第六届世界林业大会上把世界森林资源划为五个类型

①热带雨林 ②热带草原 ③暖温带湿润林 ④温带混交林 ⑤寒带针叶林 ⑥干旱林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⑥ D.①②④⑤⑥ 24.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 )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少养分积累和补充 ②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③热带雨林常绿,缺少枯枝落叶 ④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

A.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5.下列雨林开发方式中,属于保护性开发的有: ( )

①雨林观光 ②生态旅游

③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④保护本国资源与采伐亚马孙雨林相结合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湿地与森林、海洋被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其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被誉为地球之“肾”。据此回答26-30题。

26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是 ( )

①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环境质量 ②消纳一切来自自然和人为的污染 ③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 ④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7下列地理事物中都属于湿地的是 ( )

①纳木错 ②滩涂 ③黄河 ④渤海 ⑤水稻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28.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三江平原上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 ( )

A.三江平原的土壤十分贫瘠 C.粮食过剩,价格下降

29. 长江下游湿地破坏严重,主要是因为该地区 ( )

A.用水增多,地表水减少 B.围湖造田,河湖淤废 C.城市化进程加快,占用大量湿地 D.大片湿地改建为鱼塘

30. 湿地遭到破坏后,对当地气候的影响是 ( )

A.气温变高,湿度变大 B.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变大,气候变干 C.气温变低,湿度变小 D.气温年较差变大、日较差变小,气候变干

B.开发的成本太高 D.为了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31. 田纳西河为了有效控制洪水灾害,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建设巨大航运网 B.保护环境,发展旅游业 C.发展林业,改善气候 D.兴建众多大坝,疏通河道

读图3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完成15~17题。 32.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①农牧活动 ②距海远近 ③季风风向 ④纬度位置 A.①③ C.②④

B.②③ D.①④

33.甲地降水较丰富,与之关联的资源有

①草原 ②水能 ③石油 ④森林 A.①② C.①④

B.②③ D.②④

图3

34.乙平原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的是

A.年降水量不足,缺乏灌溉水源 B.纬度偏高,低温冻害影响农作物生长 C.耕地多为旱地,人均耕地少 D.广泛分布红壤,土壤肥沃

35.我国政府停止开垦丙山脉,采取封山育林的措施,主要原因是

A.伐木难度大,成本高 B.开发特色森林旅游 D.抚育更新森林资源

C.进口木材,成本低

12 B 13 C 14 D 15 B 16 D 17 B 18 D 山西省是我国煤炭资源生产的大省,煤炭产量一直持续稳步增长,近些年调整了能源调出结构。下图为山西省能源调出结构变化图(注:1吨煤的平均价格为160多元;1吨煤可以发电2500千瓦时;山西省向外输电的价格为245元/千千瓦时),回答13-14题。

36.1990年至2002年,山西煤炭调出量增加缓慢,主要原因可能是 A.全省煤炭生产量下降 B.交通运输能力有限 C.省政府控制煤炭调出 D.省内煤炭消耗大量增加 37.2000年以后,山西对外电力输出增长迅速,此举对本省的有利影响是

①缓解运输压力 ②减轻大气污染 ③降低运输成本 ④提高经济效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科学家近年来在煤基液体燃料合成技术即“煤变油”技术上取得

重大突破,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煤变油”技术的国家之一。今后5—10年,我国将以内蒙古自治区、陕西、山西等省区为基地,加快推进“煤变油”战略。据此回答18-19题。

38. 2004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石油进口国。下列措施中,从“开源”方面能有效保证我国“石油安全”的措施有

①大力在海外投资石油的开发和经营

②加速研究开发石油替代产品

③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 ④建立多元化的石油进口渠道

⑤加速国内石油资源的勘探与开采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⑤

39.我国启动“煤变油”战略的重要意义表现为

①我国的煤炭资源大量过剩,“煤变油”战略可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②改善我国的环境质量

③减少我国对国际市场中石油产品的依赖程度 ④缓解我国铁路运输紧张的状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40.下列关于东北农业基地今后发展方向的叙述,错误的是( )A.平原地区农业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 B.西部草原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养畜牧业

C.山区要大力发展林业,加快森林的砍伐速度,以满足国家的需要D.山区特色农业的发展重点是林木、人参、养鹿、中草药材等

D.①③④

高二地理期中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读山西省煤炭年产量增长图,回答1~3题。

1.山西省作为能源基地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因为

( )

A.能源资源丰富,采煤成本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B.全省产煤量的2/3供外调出口

C.山西省煤田地质条件良好,采煤成本低

D.已形成完整配套的采煤体系,综合利用水平全国第一 2.山西省煤炭产量增长快是因为

( )

A.全国能源利用效率降低,需求量大 B.重视采煤技术创新,开采速度快 C.交通运输发达,铁路网密布 D.人口多,劳动力多

3.山西省经济发展的正确战略抉择应是

( )

A.坚持以原煤生产和输出为主

B.以二次能源和高能耗原材料工业为主

C.改变原来以煤炭为主的生产模式,大力发展农业 D.调整经济结构,延长生产链

[解析] 第1题,山西煤炭的开采成本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约58.4%供外调出口,综合利用水平有待提高。第2题,煤炭产量增长主要和市场需求、采煤技术有关。第3题,目前山西能源基地的突出问题是产业结构单一。

[答案] 1.C 2.B 3.D 读图,回答4~6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能源是煤炭,分布最多的省是山西省 B.②能源在世界上分布最多的地区是东南亚 C.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输的是③能源 D.④能源在东北地区分布最多

5.①能源在我国分布最多的地区的资源特点是

( )

①分布范围广 ②煤种单一 ③埋藏浅,易开采 ④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点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③ D.③④

阅读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回答10~11题。

6.该河流开发的核心环节是

( )

A.发电 B.防洪 C.养殖 D.梯级开发

7.下列田纳西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组合,不正确的是

( )

A.长期高强度的棉花种植——圈点荒漠化 B.矿山开采冶炼、扩大耕地面积——植被破坏 C.炼铜企业大量排放含硫废气——酸雨污染 D.氯氟烃化合物大量使用——臭氧层空洞

[解析] 第10题,梯级开发既发展了航运、养殖,也得到了水电,可以用水能发展耗能行业,同时也解决了洪涝和农田灌溉问题,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第11题,圈点荒漠化分布在半干旱地区,而田纳西河流域属于湿润半湿润地区。

[答案]6D 7.A

二、综合题(共46分)

黄土高原地区开发历史悠久,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但近些年来人地矛盾十分尖锐。据此回答12~13题。 12. 黄土高原最大的环境问题是

A.荒漠化

B.水土流失 C.酸雨 D.气候变暖

B. 土壤疏松,降水变率大

13. 造成这种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

C.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 D.干旱和大风现象 14. 田纳西河为了有效控制洪水灾害,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建设巨大航运网 B.保护环境,发展旅游业 C.发展林业,改善气候 D.兴建众多大坝,疏通河道

读图3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完成15~17题。 15.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①农牧活动 ②距海远近 ③季风风向 ④纬度位置

A.①③ C.②④

B.②③ D.①④

16.甲地降水较丰富,与之关联的资源有

①草原 ②水能 ③石油 ④森林 A.①② C.①④

B.②③ D.②④

17.乙平原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的是

A.年降水量不足,缺乏灌溉水源 B.纬度偏高,低温冻害影响农作物生长 C.耕地多为旱地,人均耕地少 D.广泛分布红壤,土壤肥沃

18.我国政府停止开垦丙山脉,采取封山育林的措施,主要原因是 12 B A.伐木难度大,成本高 B.开发特色森林旅游 D.抚育更新森林资源

18 D C.进口木材,成本低 13 C 14 D 15 B 16 D 17 B 山西省是我国煤炭资源生产的大省,煤炭产量一直持续稳步增长,近些年调整了能源调出结构。下图为山西省能源调出结构变化图(注:1吨煤的平均价格为160多元;1吨煤可以发电2500千瓦时;山西省向外输电的价格为245元/千千瓦时),回答13-14题。

13.1990年至2002年,山西煤炭调出量增加缓慢,主要原因可能是 A.全省煤炭生产量下降 B.交通运输能力有限 C.省政府控制煤炭调出 D.省内煤炭消耗大量增加

14.2000年以后,山西对外电力输出增长迅速,此举对本省的有利影响是

①缓解运输压力 ②减轻大气污染 ③降低运输成本 ④提高经济效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科学家近年来在煤基液体燃料合成技术即“煤变油”技术上取得

重大突破,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煤变油”技术的国家之一。今后5—10年,我国将以内蒙古自治区、陕西、山西等省区为基地,加快推进“煤变油”战略。据此回答18-19题。

18. 2004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石油进口国。下列措施中,从“开源”方面能有效保证我国“石油安全”的措施有

①大力在海外投资石油的开发和经营

②加速研究开发石油替代产品

③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 ④建立多元化的石油进口渠道 ⑤加速国内石油资源的勘探与开采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⑤

19.我国启动“煤变油”战略的重要意义表现为

①我国的煤炭资源大量过剩,“煤变油”战略可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②改善我国的环境质量

③减少我国对国际市场中石油产品的依赖程度 ④缓解我国铁路运输紧张的状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国际油价首度触及每桶100美元,高油价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将要长期面对的问题。读下表,回答27-28题。

国际油价动荡回顾(价格单位:美元/桶)

年份 1945 1960 1973 1978 1980 1986 1990 1998 2000 2008 价格 1.05 1.90 11 34 38 6 40 10 34 100 27.在20世纪50年代到2008年期间,国际油价平均增长最快的阶段是 A.1973年—1978年

B.1986年—1990年

C.1998年—2000年 D.2000年—2008年

28.我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40%,油价趋高对我国经济发展势必会带来影响。以下说法中属于有利影响的是

①小排量汽车的推广普及 ②外汇支出增多 ③开发替代能源和新能源 ④利于战略储备的建设 A.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07年11月26日,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与法国电力集团签署了《建立台山核电合营有限公司的合资经营合同》。据此回答29-30题。

29.中广核集团是中国以核电为主业的大型能源企业,实力雄厚,其与法国电力集团“联手”主要是利用法国的

A.资源优势 B.市场优势 C.技术优势 D.资金优势 30.中法选择在广东台山布局核电站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

A.重点侨乡 B.能源需求 C.政策支持 D.临海位置 1.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为( ) A.以荒漠为主 B.以草原为主

C.以森林、草原为主 D.以草原、荒漠为主

思路解析:西北地区气候以干旱半干旱为主,主要景观为草原、荒漠。 答案:D

2.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

A.位于非季风区,基本不受季风的影响 B.温带大陆性气候,东西有显著差异 C.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D.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都在200毫米以下

思路解析:西北地区是指位于非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本区受夏季风的影响较小,但冬春干旱季节的冬季风日数很多,A项错;由于受夏季风影响程度的不同,本区自东向西随着距海里程的增加而降水递减,干旱程度增强,东西气候有显著差异,B项对;本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C项错;贺兰山以东的内蒙古高原东部,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上,属半干旱的草原地带,D项错。 答案:B

3.关于过度放牧造成的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布于绿洲内部草原中

B.分布于草原牧区地表集水坑和放牧点井泉附近 C.分布在旱农业区内部 D.分布在河流上游

思路解析:绿洲内部以种植业为主,其荒漠化原因是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和樵采,A项错;过度放牧地点在井泉附近,B项对;旱农业区荒漠化原因是过度农垦,C项错;内陆河流上、中、下游用水不合理,会造成下游缺水荒漠化,D项错。 答案:B

4.关于荒漠化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据统计,在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中,人类活动不当引起的占90%以上,由此可见,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是引起荒漠化的根本原因

B.持续干旱促进了荒漠化的进程,所以气候干旱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C.疏松的沙质地表、集中而多大风的天气是形成荒漠化的决定性因素

D.松散的地表物质在干旱的气候条件下经大风吹扬极易形成流沙,而人类过度樵采、放牧、开垦则加速了土地退化,使荒漠化土地大大增加

思路解析:本题的中心问题是荒漠化的原因。A项,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问题要有自然原因作基础,因而不同地区由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自然基础条件不同,引发的环境问题也不同,因此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基础条件。B项,强调气候的作用因素不全面,因为在多雨的情况下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再则即使在干旱的条件下,也还得有疏松沙层地表的物质条件、大风日数多而集中的动力条件。C项同B项一样,片面强调某种自然因素,不恰当。D项把B、C两项的问题都克服了,还提出了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引起土地退化,答案全面。

答案:D

5.关于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

B.大风日数多,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 C.河流水量大,流水作用显著

D.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

思路解析:西北地区远离海洋,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C项错。 答案:C

近年,浮尘、扬沙和沙尘暴天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据报道,2002年4月中旬,在世界四大沙尘暴中心之一爆发的一场强沙尘暴扬起的沙尘,随高空气流运行,导致瑞士山地的一场“泥雨”,将雪白的山峰染成了咖啡色。据此完成6~7题。 6.这次沙尘暴的源地是( ) A.中亚和中国西北部 B.北美中南部

C.撒哈拉大沙漠南部 D.澳大利亚中部

思路解析:要掌握瑞士与世界四大沙尘暴中心的位置关系,这次沙尘暴的源地是撒哈拉大沙漠南部。 答案:C

7.在瑞士降泥雨的主要原因是( )

A.自东向西的海洋气流与含有沙尘的气流在山地相遇 B.含有沙尘的北上气流与冷空气在山地相遇 C.由东向西的含沙气流在迎风坡被抬升 D.含沙气流在阿尔卑斯山的背风坡下沉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在大气环流背景下,对不同区域降雨过程形成的理解程度。针对本题,可采用排除法作答。首先可排除C项,因为瑞士处于北半球西风带,含沙气流不可能是从东向西运行的;同理,排除A项;根据降雨形成原理,下沉气流不会成雨,排除D项;故答案为A项。 答案:B

下表反映了50年来科尔沁沙地重心移动的情况。据此完成8~9题。

年份 东经 北纬 年份 东经 北纬

1949 121.97 43.57 1978 121.86 43.63

1955 121.93 43.51 1985 121.75 43.80

1960 121.94 43.54 1990 121.80 43.68

1970 121.88 43.59 1995 121.71 43.84

8.从整体上看,科尔沁沙地重心的移动方向是( ) A.向西北方向移动 B.向东北方向移动 C.向东南方向移动 D.向西南方向移动

思路解析:此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数据的能力。从科尔沁沙地重心移动的经纬度的变化看,移动方向是从东南向西北。 答案:A

1.回归线和极圈之间现存的天然森林主要是? (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C.亚寒带针叶林D.温带落叶阔叶林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世界自然带的分布情况。应注意题干中“现存”“天然森林”这两个关键词。由于人类活动频繁,A、B、D三项的天然植被已基本被破坏殆尽,而C项的亚寒带针叶林由于纬度较高、气候寒冷、人口稀少,破坏较少。 答案:C

2.森林是( )

①自然资源 ②环境资源 ③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④人类的保护伞 ⑤不可再生资源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森林的认识程度。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在自然界中,森林在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以及繁衍物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森林还具有净化空气、美化

候干燥,水源不足,沙漠广布;再对照农业生产的各种因素,不难分析出正确答案。

答案:D

4.地理环境对松嫩平原农业生产的影响,正确的是( ) A.水热条件好,种植棉花、甜菜 B.一年两熟到三熟

C.西部草原分布广,发展了畜牧业 D.湖面较宽,水产业较发达

思路解析:松嫩平原地处我国的中温带,水热条件并不优越,不能发展棉花种植,只有一年一熟。西部由于离海较远,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答案:C

读下图,完成5~7题。

19.读图,分析下列问题。(20分)

(1)从图中可以看出山西省煤炭资源的优越开发条件有哪些? (2)为了充分发挥山西省的煤炭资源优势,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3)下列自然条件下,成为山西煤炭外运交通的两大障碍是________。 ①黄河 ②汾河 ③秦岭 ④太行山

(4)山西煤炭的开发对全国和山西都带来许多积极作用,但也有消极影响,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山西煤炭的开发给山西带来了哪些不利影响?

[答案] (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市场广阔;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2)扩大煤炭开采量,提高晋煤外运能力,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3)①④ (4)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加重;占用和破坏土地资源;破坏地下水资源;当地的火电站会污染环境。

20.读图,比较海河流域和田纳西河流域,回答问题。(26分)

(1)海河水系发源于________和燕山,其流域主要位于________(地形区);田纳西河水系发源于________,其流域主要位于________(地形区)。海河汇入________,田纳西河汇入________。

(2)田纳西河流域的整治主要通过建筑一系列大坝以控制洪水、开发水能、水运、水源来进行。海河流域的整治在上中下游各有侧重:上游主要是建造________、中游建造________、下游开挖________。

(3)田纳西河流域利用廉价的水运和电力在河流两岸建设了冶金、化工等高耗能、耗水的产业,还发展了旅游业并使之成为当地的第二大产业,农业也同时获得了发展。海河流域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紧张和________严重,所以流域经济的发展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海河流域和田纳西河流域通过综合整治,最终目标是达到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效益的统一。

[答案] (1)太行山脉 华北平原 阿巴拉契亚山脉 密西西比平原 渤海 密西西比河 (2)水库 拦蓄洪水区 河道 (3)水资源 环境污染 发展耗水、耗能少的产业和高科技产业 (4)经济 生态 社会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9q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