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与中国玉文化

更新时间:2023-07-25 18:2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汉语与中国玉文化

汉语与中国玉文化

学号:2006484692 姓名:李金柏 班级:06经济学

摘要: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玉为中心载体的玉文化,不仅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而且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玉以其丰富的文化意蕴对汉语“玉”族词汇的形成与丰富起了重要的作用。下文将从玉文化内涵来探讨玉化与汉语“玉”够词语的关系,以此作为语言与文化关系的一文管之见。

语言和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文化作为人文科学中的术语,有着丰富的内涵与外延。《现代汉语词典》把文化定义为“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这里的文化几乎是无所不包的,语言本身就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成果,因而语言也是文化的一部分,并且还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是唯一的凭借其符号作用而跟整个文化相联系的一部分。一个民族语言的词汇系统能够最直接最敏感地反映该民族的传统文化。从另一个方面说,一个民族的民族文化也往往制约着该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对语言的词汇影响最深。 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玉为中心载体的玉文化,不仅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而且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玉以其丰富的文化意蕴对汉语“玉”族词汇的形成与丰富起了重要的作用。下文将从玉文化内涵来探讨玉化与汉语“玉”够词语的关系,以此作为语言与文化关系的一文管之见。

汉语与中国玉文化

中华民族是崇拜玉的民族。中国不仅在世界上最早制作和使用玉器,而且形成了独特的玉文化,因此中国被公认为世界玉文化史上硕果仅存而又大放异彩的文明之邦。早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前,玉便作为美好、神圣、贵重和祥瑞的珍宝受到人们的喜爱。这种对玉的崇拜观念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人的心灵深处,历数千年而不衰,甚至影响到中国人的行为道德规范。

玉的发现,据说已有八千多年的历史了,我国的昆仑山为群玉之山,其山下的和田地区有两条著名的河流,一条是玉龙喀什河,产白玉。一条是喀拉喀什河,产墨玉,形同泾渭,和田玉以羊脂玉为最,其透闪石成分在百分之九十九以上,上好的和田籽玉每千克在百万元以上。盛产美玉的和田被誉为“帝之下都,百神之所在”。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就取材和田玉。

玉石文化源远流长,有女娲炼五彩石补天的传说;有《红楼梦》宝玉出生时口含通灵宝玉的神奇,红学专家评说此书之文化三纲,玉为首纲;《山海经》中有黄帝食玉膏的记载;《道德经》中有太上老君一气化三清之说,即玉清、上清和太清,是道教敬奉的最高神灵。

玉可以趋祥避祸,璀璨的三星堆文化;

玉可以逢凶化吉,惊天地、泣鬼神的“和氏璧”;

玉可以服食成仙,屈原有诗云:“登昆仑兮食玉英”; 玉可以裹尸不腐,徐州楚王陵的金缕玉衣。

汉语与中国玉文化

玉也有健身治病之功效。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玉石“除胃中热,喘息烦满(懑) 久服轻身长年(《别录》)。润心肺,助声喉,滋毛发(大明)。滋养五脏,止烦躁 五脏百病,柔筋强骨,安魂魄,长肌肉,益气,利血脉,久服耐寒暑,不饥渴,不老神仙。人临死服五斤,三年色不变(《本经》)。”(《本草纲目金石部第八卷金石之二——玉屑》)现代科学对玉有了新的发现,玉石中有对人体有益的十几种微量元素,对健康的人有保健作用。

玉是物之精华,是尊严、美德和情爱的象征,君子比德于玉,在中华文明字典里,没有其他物质能与玉相提并论的,我们民族自古就有薄金银而厚玉的习俗。玉之秀,秀在和谐,黄金俗气,钻石张扬,玉贵在有内涵,刚中有柔,柔中有刚。玉之美,美在经典。玉在国人眼中是神物,其精气远望如在,近看却无,可望而不可即,但玉在人的心底,永久念想,永远无价,故而有了养玉的风气,盛世更为烈。

古人给玉下了简洁而又模糊的含义。《说文》云:“玉,石之美者。”《辞海·玉部》则解释为“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其实玉就是一种洁白半透明、带光泽的石头。质地细密坚硬,晶莹有光泽。由这些解释我们可以明白,玉石原为同类之物。玉既然是石头,可为什么会受到中国人的崇拜呢?众所周知,在远古石器时代,石器是重要的劳动工具和防身武器,尚属于物质文化的范畴。到了青铜器时代,生产工具、武器由青铜或铁取代了石器。但石器时代对石头的重视、喜爱,仍保留在先民观念之中,特别是对石中之精美者——

汉语与中国玉文化

玉的纯净、温润、坚硬、绚美等,更是备加珍爱而使其在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方面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中国古代玉器作为一种物质文化,被应用于制作器皿、礼器、装饰品、艺术品等,以其质坚、性温、美观大方而久负盛名。作为一种制度文化,被广泛应用于祭祀、礼仪、丧葬 走向礼制化,如《周礼》载先民“以苍璧祭天,以黄琮礼地。”作为一种精神文化,以其“温润而泽”、“廉而不刿”、“瑕不掩瑜”、“气如白虹”而为历代仁人君子所推崇,视为立世之标准,为人之楷模。古人有以玉比德之说,玉有五德说、七德说、十一德说,具备了儒家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等美好品德。在汉字中,除了一个“瑕”字是指玉本身的缺陷外,其它凡带玉字旁的字,甚至与玉字组合的词,都具有美好的意思,玉已成为精神文化的重要标志。对玉的崇拜进一步发展成了对玉的迷信,认为玉可为生者辟邪,为死者保尸,甚至可以延年益寿,在人们心目中玉是神物,可以上达神鬼天地,成为人与天神沟通的媒介。在此基础上,玉延伸出了四项重要文化意义:代表美好、瑞兆、吉祥;象征着高洁的德行操守;象征卓越的才华;象征权力、地位和财富。由此可见,玉并非石头那样简单,玉具有重要的制度、精神文化意义,已成为古老的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标志之一。

玉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到汉语的词汇中来,形成了数量可观的“玉’’族词语。

汉语与中国玉文化

(一)玉代表着美好、瑞兆、吉祥,反映在汉语词形成了大量指称名物的美称词语。

玉作为矿物质的一种,有光泽、洁白透明、质地细腻、撞击之声清脆悦耳,又可雕琢成簪环等人体装饰品,因此,玉器从一开始便与美联系在一起。玉的温润美丽一直受到人们的钟爱,所以“玉’’就成为一切美好事物的指称。在语言中,玉是美好的代名词, 以“玉”为美的词语在汉语中比比皆是,丰富了语汇。比喻人品格的有“玉洁冰清”、‘‘玉色”;形容人的美貌的有“玉容”、“玉颜”、“玉容花貌”、“如花似玉”、“仙姿玉色”、“粉妆玉琢”、“面如冠玉”、“玉肤雪貌”、“璨然若玉”等等;赞美人的身材风度仪表的“玉树临风”、“亭亭玉立”;形容女子肌肤娇嫩的有“香软玉嫩”、“香肌玉体”、“软玉温香”等;比喻美味佳肴的有“琼浆玉液”、“神仙玉浆”、“玉膏”、“玉脂”、“玉醴”;此外还有像“玉蟾、玉弓、玉腰”为月亮的美称:“玉友”为酒的美称;“玉果”为柑橘的美称;“玉闺”为闺房的美称;“玉笋”指女子手指洁白细嫩;“玉照”指女子的照片;甚至女孩子死亡也美称为“香消玉殒”、“玉碎花销”、“玉碎珠沉”;少年文人之死则美称为“玉楼赴召”、“兰摧玉折”;还有对他人兄弟美称为“玉昆金友”,对别人的子弟美称为“芝兰玉树”,居住之所美称为“玉宇琼楼”、“琼台玉阁”、“玉楼金阙”。用“珠圆玉润”来赞美歌声的动听,用“字字珠玑”、“玄圃积玉”、“戛玉敲冰”、“金相玉质”等词来赞美诗文的优美,像笛、箫、笙、琴等声音清亮的乐器常常用玉修饰而被称之为玉笛、玉箫、玉笙、玉琴;连成人之美都有一个专门的词语“玉成”。

汉语与中国玉文化

玉指称美好的意义,使人们很早就视玉为吉祥之物,人们以玉祈求吉祥。明代以后,各种吉祥图案的玉佩玉饰尤其普遍,反映了人们祈求吉祥的共同愿望。现在,人们佩玉的现象仍十分普遍。受这种观念和心态的影响,人们在许多方面都喜欢用玉的意蕴来命名。例如全国各地与玉有关的地名俯拾皆是,甘肃有玉门市,河北有玉田县,广西有玉林市,云南有玉溪市,青海有玉树藏族自治州,贵州有玉屏侗族自治县,北京有玉泉山等。以玉命名的植物也很多,玉兰、玉竹、玉米、玉铃花、玉树(蓝桉)、玉茗(白山茶花)等。另外人们还喜欢用和玉有关的字起名字,《红楼梦》中,和贾宝玉同辈的兄弟取名都从“玉”字旁,如琏、珍、珠、环、瑞等。历代人们的名字用“玉”旁的也很多,如三国时代的周瑜,字公瑾,还有刘璋、刘琮、诸葛瑾、蔡琰、陈琳等;此外,像清代著名音韵学家段玉裁、现代文化名人南怀瑾先生的名字都离不开一个玉字。当代人的名字用玉的就更多了,如祥玉、景玉、清玉、漱玉、曼玉、碧玉等;玉英、玉莲、玉山、玉洁、玉兰、玉春、玉华等‘现在,像“瑾”、“瑜”、“玮”等字仍是人们给孩子起名的首选之字。人们还经常用“玉燕投怀”来作为诞生贵子娇女的祝颂语。例如《分类尺牍大全》“喜庆类”“贺人生女”:“忆当时玉燕投怀,喜此日明珠在掌。”由此可见,“玉”大大丰富了我们汉语的词汇宝库,人们在进行文学创作或口头表达时,描绘美好事物便可大量借用与玉有关的词汇,这些词语极大的提高了我们汉语的表达效果,并且给人以美的感觉。

(二)玉作为德行操守和才华的象征,反映在汉语词汇上形成了大量与玉有关的象征词语。

汉语与中国玉文化

中华民族的传统哲学思想是主客一体、天人合一,思维习惯突出内向探求和自我省悟,表达方式则偏重于含蓄式和具像式,喜用客观事物的比喻和谐音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于是在语言的运用中便出现了一批象征词语。这批象征词语的最大特点,是通过具体事物的形态习性特征来表示一种抽象的意义,或者说汉语的象征词语的表义方式主要通过借物喻义或借声取义来表示象征意义。具体而言,汉语象征词语的象征意义往往通过客观事物自身所具有的习性特征,然后根据事物间的相互联系而构成联想意义,并且这种

联想意义被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含义。

玉作为石中精品,具有精良细腻的质地,纯净怡人的色泽和清脆悦耳的声音,给人以安静高洁的美德,所以古人又有以玉比德之说,从社会理念上提倡“君子比德于玉。”《礼记》马氏注曰:“玉之为物也,能柔,则温润而泽,所以为仁;能刚,则廉而不刿,所以为义;能抑,则垂之如队,所以为礼;能物,则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所以为乐;能敛,则缜密以栗,所以为智;能彰,则瑕不掩瑜瑜不掩瑕,所以为忠;孚尹于中,旁达于外,所以为信;始之以仁而成之以信,凡此皆粗而为人道也。”这里显然把玉拟人化,赋予玉以德行、人格的内涵,使玉具有了君子“仁、义、礼、智、信”的德行操守。孔子也阐明玉有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十一种品德,强调玉的可贵不仅仅在于外表的美,更重要的是其内涵代表了君子高洁的品行操守。由于玉成了君子的化身,因此“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在古代成为—种风尚。玉成为高尚品德的象征,成为信义的象征。汉民族就是通过玉石质地精良细密、色泽洁白纯净、声音清脆悦耳的习性特征来

汉语与中国玉文化

象征人的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满腹才华,并形成了大量借玉之物征取义的象征词语。

古代诗文中有很多地方用玉形容品格高尚的人,把玉作为君子的象征,作为立朝为官、为人处世的标准。如《涛经·大雅,卷阿》中称赞贤土“如圭如璋,令闻令望。”即贤士像玉圭、玉璋一样品行美好,光耀千古。《三国志·蜀志·谯周传》:“周长子熙、熙子秀”裴松之注引《晋阳秋》:“身寄虎吻,危同朝露;而能抗节玉立,誓不降辱。”用“玉立”来比喻周、熙、秀祖孙三代的操守坚贞。《北齐书·元景安传》:“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又《南史·王僧达传》:“大丈夫宁当玉碎,安可以没没(无所作为)求活!”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节的浓缩和概括。另外,还有用“玉界尺”来比喻正直而温和的人,如《新五代史·唐六臣传·赵光逢》:“光在唐以文行知名,时人称其方直温润,谓之玉界尺。”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玉壶、冰心,在人情交往中,表示主人如玉—般的高洁情怀。此外,象征高尚纯洁词语还有:冰壶玉衔、冰壶玉尺、精金良玉、金玉其质、守身如玉、松贞玉刚等。用玉来象征满腹经纶之才的例子更是举不胜举,如《论语·子罕》:“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曰:‘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圣人孔子自比美玉“待贾”而沽。《楚辞·怀沙》中有“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这里的“瑾’“瑜”即是屈原对自己经邦纬世之才的代称。《世说新语》中王戎赞山涛为“璞玉浑金”。人们还常用玉笋来比喻才士众多,如《新唐书·李宗闵传》:“典贡举所以取多名士,若唐冲、薛庠、袁

汉语与中国玉文化

都等,也谓之玉笋。”从上文的例子和阐释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进行语言表达时抓住玉的物质属性和精神内涵自 特点,借物征取义,形成了大量具有形象而含蓄的象征意义的象征词语,把玉人化、神化,使汉语言生动活泼,给人以奥妙无穷之感,并增强厂汉浯的交际功能。

(三)玉象征着权力、地位、财富,又经锦指称美好高洁的事物,反映在汉语词汇上,便形成了大量与玉有关的敬称语词。

玉最初曾被人们混同石器,而作为生产工具被大规模使用过,但随着冶炼技术的进步,青铜器和铁取代了石器,人们逐渐放弃了玉作为生产工具的用途,转而为它的温润美丽吸引,认为玉器具有通神的功能,于是至奴隶社会阶段,玉器作为礼制之符而为王室服务。《周礼·春官·大宗伯》曰:“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示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又曰:“凡祀大神,享大鬼,祭大示,奉玉齐。”玉的礼器作用给玉罩上了一层神秘色彩。玉器的“权力、地位、财富”的象征意义逐渐形成。周代以后,统治阶级为维护礼制,对玉的名称、形制、规模及用途作了严格的规定。据《周礼》载:“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可谓等级森严、井井有条。其后,每个朝代都对玉器的作用作了严格的规定。宋代甚至下令规定:“士庶名字有犯天、玉、君、圣及主字者悉禁。”(洪迈《容斋续笔》卷四·禁天高之称)另外,玉还作为财富的炫耀,常被用来行贿或赠送、赏赐或作抵押品。玉作为权力、地位、财富的象征日益显得尊贵,再加上经常被用来指称美好事物,成为君子的化身,人们在语言交际

汉语与中国玉文化

中逐渐用与玉有关的词来表示对他人的尊敬,反映在汉语词汇上便是大量与玉有关的敬称词语的形成。如对天地神敬称为“玉帝”、“玉皇大帝”;皇帝说的话为“金口玉言”、“金科玉律”;道教的最高境界称之为“玉清官”;旧时对他人之女敬称为“玉女”;称人身体的敬称“玉体”(犹言“贵体”);称人容貌的敬辞有“玉面”、“玉貌”等;女性书信的敬称为“玉音”、“玉札”、“玉笺”;称人行止的敬辞,“玉趾”、“玉步”;此外,玉还可体现古代社会的男尊女卑,男孩称为“璋”,女孩称为“瓦”,《诗经·小雅·斯干》中就有“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录之瓦”的记载。“璋”为“玉”旁,与玉有关,代表着尊贵,因此在男权社会的古代,对男孩自然要敬称为“璋”,意为男孩前途远大,可以走仕宦之途;瓦乃俗物,代表着低贱,历来被歧视为命贱的女子自然被称为“瓦”,意为女孩资质不行,只能做贤妻良母。玉文化与汉语词汇的关系由此可见一斑。

文化与语言之间存在的密切的关系,它也是本文立论的重要指导性观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玉文化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丰富深刻的文化意蕴赋予了汉语词汇丰富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等。玉文化的内容太过博大精深,与汉语词汇的关系也远非短短一文能说清道明的。

中国是爱玉之国、崇玉之邦。玉于古代中国所产生出来的精神文化在世界文明中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特例,是东方精神生动的物化体现,是中国文化传统精髓的物质根基。 

汉语与中国玉文化

发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而绵延至今的“玉文化”是中国文化有别于世界其她文明的显著特点。中国人把玉看作是天地精气的结晶,用作人神心灵沟通的中介物,使玉具有了不同寻常的宗教象征意义。取之于自然,琢磨于帝王宫苑的玉制品被看作是显示等级身份地位的象征物,成为维系社会统治秩序所谓“礼制”的要构成部分。同时,玉在丧葬方面的特殊作用也使玉具有了无比的神秘宗教意义。而把玉本身具有的一些自然特性比附于人的道德品质,作为所谓“君子”应具有的德行而加以崇尚歌颂,更是中国人的伟大创造。

语言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负载着丰富的社会文化信息.玉文化是中国独特的文化分支."玉"熟语中包含许多用玉来比拟财富、美德、才华和容貌的用例,使这种特定的文化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本文试从这几方面加以分析,来审视汉语熟语中蕴涵的玉文化.

参考文献: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 第6卷 第01期 作者: 王海秀, 李树新,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9e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