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真与美的境界里追寻

更新时间:2023-06-06 03:4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对这类文学味非常浓郁的美文,过分的分析显得索然无味,所以,我以“读”作为学习本文最基本的方式,范读、听录音读、默读、自由度、赛读、品读,并注意读的评价。读的形式多样,读的效果显著,就在那朗朗书声中,孩子们领悟到课文的情感,感悟到时间与生命的价值。

在真与美的境界里追寻

——《匆匆》教案设计

四川省绵竹市紫岩小学 李勇

一、《匆匆》的写作背景:

朱自清的散文诗《匆匆》写于一九二二年三月二十八日。时是“五四”落潮期,现实不断给作者以失望当时朱自清认为许多青年在日常生活中只崇尚着过去,忧虑着将来,将工夫都废弃了, 将本应做的事都丢掉了,增添了以后感叹时光的不平。但是诗人在彷徨中并不甘心沉沦,他站在他的“中和主义”立场上执着地追求着。他认为:“生活中的各种过程都有它独立的意义和价值——每一刹那有每一刹那的意义与价值!每一刹那在持续的时间里,有它相当的位置。(”朱自清《给俞平伯的信》二二年十一月七日)因此,他要“一步一步踏在泥土上,打下深深的脚印(朱自清《毁灭》”)以求得“段落的满足”。全诗在淡淡的哀愁中透出诗人心灵不平的低诉,这也反映了“五四”落潮期知识青年的普遍情绪。

《匆匆》是诗人的感兴之作。由眼前的春景,引动自己情绪的俄然激发,诗人借助想象把它表现出来。想象“使未知的事物成形而现,诗人的笔使它们形象完整,使空灵的乌有,得着它的居处,并有名儿可唤。”(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诗人把空灵的时间,抽象的观念,通过现象来表示,而随着诗人情绪的线索,去选择、捕捉那鲜明的形象。诗人的情绪随着时间从无形到有形,从隐现到明晰的一组不断变化的画面而呈现出起伏的浪花。

二、教材分析:

至真 · 至情 · 至美

——《匆匆》赏析

万紫千红的现代散文百花园里,有周作人的隽永,俞平伯的绵密,徐志摩的艳丽,冰心的飘逸,而朱自清则以其“真挚清新”的风格屹立于散文之林。他的散文以自然、清新、真挚的美文艺术风格,为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读来如沐春风,不忍释手。

《匆匆》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开篇以生动、自然的对比手法写出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燕子可以再来,杨柳可以再青,桃花可以再开,唯有时光不再回头,作者不禁要问:是有人偷了他们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朴素的句子下面蕴含着深深的无奈与惋惜。

时光如水,静静流过,无声无息地消失了,八千多日子就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怎不让人“头涔涔而泪潸潸”呢?哀惋之情跃然纸上。

匆匆而过的逝水年华带给作者怎样的追忆,也许,儿时的风筝还牵动着思绪,那里承载了太多快乐;也许,少年时的寻梦时时萦绕于心,有欢乐,也有悲伤,有沉醉,也有迷惘。随着岁月流逝,时局的变化与国家的动荡带给作者怎样的痛苦与迷茫:想拯救民众,却又力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对这类文学味非常浓郁的美文,过分的分析显得索然无味,所以,我以“读”作为学习本文最基本的方式,范读、听录音读、默读、自由度、赛读、品读,并注意读的评价。读的形式多样,读的效果显著,就在那朗朗书声中,孩子们领悟到课文的情感,感悟到时间与生命的价值。

不从心;想一心读圣贤书,又于心不忍。在重重矛盾、痛苦的思索之中,匆匆而去的岂止是时光,飞去的梦便是飞去的生命,所以常常留下十二分的惋惜,在人们心里!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除徘徊、迷惘外,就让日子这样溜走吗?就这样虚度此生、碌碌无为吗?不,绝对不能!和一大批有志青年一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依然是他们终身的信仰与追求,所以作者不由自主地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我赤裸裸地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作者关于人生的思索是什么呢?答案已经不言而喻,那就是不甘心虚度此生,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多做有益的事情。

《匆匆》是清新、自然、隽永的,无论是形式或是意境,都给人美的震撼,那种不饰雕琢的美,那种淡淡的哀愁,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

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大量的叠词、短句,简朴、轻灵,如“默默”、“斜斜”、“白白”、“茫茫然”、“赤裸裸”、“轻轻悄悄” 在五四以后的白话散文中,这些叠词的大量运用,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还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也给文章增色不少。“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仿佛音乐般潺潺流动,诵读之间,所写之景恍如引入眼帘:燕子呢喃,绿柳如烟,桃花含笑,多么美好的记忆!除了排比的大量运用,作者还善于用比喻、拟人描摹心中对时光的独特感受,像“逃去如飞的日子”,像“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 ”可以说,看不见,摸不着的日子被作者写活了,这么生动、鲜活地映在我们眼前,仿佛一个可人儿在和我们真诚说话,给人多少感悟与启迪!

时光匆匆而逝,斯人也匆匆而去,但他留下的一篇篇精美佳作却成为一份厚重的精神财富,无论过去、现在与未来,值得人慢慢回味,永远珍惜!

三、教学方法: 设计意图:这篇课文教学立足学生具备的阅读能力,进一步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充分的读中感悟散文语言生动细腻的美,在读中获得独特的体验,让学生的个性在自由的阅读实践中飞扬,其次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学习方法的总结、指导,梳理出语文学习由字、词、句入手,逐步掌握语文学习的金钥匙,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学会写作,注重让学生学懂一篇课文到学会一类课文,再到能学一册书……从而建立起本色的语文课堂。

基于这种思路,我把“读”作为本文最基本的教学方式,“用心灵诵读”(师范读)、“用心灵倾听”(学生自由读、听读、默读、推荐读、赛读等)、“用心灵倾诉”(小练笔)是我为本课设计的三个主要环节,通过这些环节将课文贯穿起来,着眼于整体,从整体上去感受,去把握课文的情感,思路清晰、依次渐进。

在反复读文中,孩子们与作者的心灵一次次碰撞和对接后,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启发,有很多心里话。抓住这一契机,激发孩子们把这些心里话“倾诉”出来。再加上胡适的《人生有何意义》的拓展,更让学生深刻地理解感悟课文所蕴含的丰富情感!

四、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积累语言。

3、体会文章的语言美,领悟作者对时光流逝而无法留住它的无奈和留恋,懂得时光易逝,需分秒必争,有所作为。

教学重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对这类文学味非常浓郁的美文,过分的分析显得索然无味,所以,我以“读”作为学习本文最基本的方式,范读、听录音读、默读、自由度、赛读、品读,并注意读的评价。读的形式多样,读的效果显著,就在那朗朗书声中,孩子们领悟到课文的情感,感悟到时间与生命的价值。

体会文中句子的语言美,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准备:相关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解题。

2、《匆匆》写的是什么?

3、交流作者资料。

(激发学生兴趣,资料的收集交流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二)、配乐朗读,整体感知。

1、师配乐朗诵课文,思考你从中体会到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用心灵去感悟作者的情感。

(引导学生进行初读感悟,并进行教学信息的反馈,以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读书情况,既达到了整体感知的目的,又有的放矢地激发了学生深层次赏读课文的兴趣。)

(三)、细读课文、感悟情感。

师:作者用生动的语言道来心中无限感慨。打开书,让我们细心读书,从文中找出描写日子匆匆的字词、句子、段落,在旁边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也可以通过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

1、学生自由读文。

2、 组内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解决问题。

3、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汇报自己的读书收获。

交流:

(1)“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读懂:这是一个比喻句,把八千多日子离去比作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广阔的大海里,一滴水那么小,大海那么大,比喻中对比鲜明,感受到时间有限。

重点理解词语:头涔涔、泪潸潸。(联系上下文学懂这个词)

指导朗读这一句话,然后指导背诵。

(2)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作者具体描写时间都流逝在哪里了?

学生交流:吃饭、洗手、默默、遮挽、掩面、叹息中。

(时间本无形,但这里作者的描写让时间在笔下有形,突出朱自清对现在流逝日子的无奈、惋惜,以及想急迫留住时间的迫切心情。)

重点理解词语:伶伶俐俐、凝然。

3、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体会时间的流逝,作者的焦急、无奈、感伤。

指导朗读:范读——指名读——评价读——推荐读

(读的形式多样,读的指导细致,读的评价丰富,正是在深情、精彩的朗读中,孩子们感悟到文字的美,感悟到课文浓浓的情感。)

(四)、总结学法,深情精读。

1、在对前面句子的学习中,我们采用了什么方法?

1抓重点词特别是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词; ○

2用心灵感悟作者的情感; ○

3评价、分析、练读; ○

4勾画、批注。 ○

2、用上面的金钥匙精读4、5自然段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对这类文学味非常浓郁的美文,过分的分析显得索然无味,所以,我以“读”作为学习本文最基本的方式,范读、听录音读、默读、自由度、赛读、品读,并注意读的评价。读的形式多样,读的效果显著,就在那朗朗书声中,孩子们领悟到课文的情感,感悟到时间与生命的价值。

交流:

1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理解“轻烟、薄雾”,体会时间流逝的无影无踪。

教师介绍朱自清在文学上的成就,体会“痕迹”的真正含义。

2、我赤裸裸来到这个世界上,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

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作者反躬自问,思考自己未来的日子不能白白度过,体会我们要好好利用时间,不断思考,度过有意义的每一分,每一秒。

重点理解词语:赤裸裸。

指导朗读:读出坚定,不能平的感情。

3、总结学生交流情况,梳理文章内容,适机板书。

(“以读促讲,以说代讲”,促进了学生感悟,培养了语感。既避免了“满堂问”的现象,又使教学产生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五)、拓展迁移,升华情感。

1、小练笔:

用名言、诗文、警句表达一下自己此时的感受。

2、让我们再次感悟朱自清散文中清新淡雅的文风,诗情画意的神韵,全班配乐诵读。

3、情动而辞发,老师用胡适的话表达感受,读胡适《人生有何意义》,总结“留下痕迹,抒写精彩!”

(胡适的话颇有哲理,与此文的主题结合得很好,此处拓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本文所蕴含的情感:珍惜时间、有所作为,在有限的生命里创造无限的价值。)

板书设计:

匆匆

珍惜时间

有所作为

五、教学反思:

关于阅读教学,张田若先生曾有一句精辟的论述:“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可见,朗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形成语感的重要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精心设计,引导孩子对语言文字进行深入的探究感悟,体会其蕴含的情感,让学生读出语言文字的美,读出语文味来,从而扎实地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

一堂好课总是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情感融融,可见读在课堂上的重要性。充分地运用读来激发学生地情感,范读,自由读,分角色读,赏读,诵读,比赛读,默读。读的形式多样,读的效果显著,就在那朗朗书声中,孩子们领悟到课文地情感,感悟到时间与生命的价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默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朗读形式,多留给孩子一些沉思的时间,“此时无声胜有声”,静静阅读中,孩子静思默想,有收获,也有质疑,思维的火花被点燃,“感之于物,受之于心”,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

此外,在学生领悟得不够深入的地方或者是偏难偏深的内容,教师可以大胆范读,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但也不否认教师的主导性,在学生不明白的地方既可以精辟的讲解,更可以绘声绘色的范读,实际上,教师的激情范读常常如淙淙的山泉流到孩子的心间,留到孩子的梦里,伴随孩子的一生!

对学生读的评价要注意:一是充分地尊重学生,对学生读得精彩的地方大胆鼓励,让学生在老师的点评中领略成功与喜悦,二是在学生读得不够“味”的地方巧妙引导,让孩子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对这类文学味非常浓郁的美文,过分的分析显得索然无味,所以,我以“读”作为学习本文最基本的方式,范读、听录音读、默读、自由度、赛读、品读,并注意读的评价。读的形式多样,读的效果显著,就在那朗朗书声中,孩子们领悟到课文的情感,感悟到时间与生命的价值。

入情入境领会,再次练读,在巧妙的,不露痕迹的指导下,自然地发现自己的不足,自己探索、感悟、纠正,领略成功的喜悦。教师采用多种方式创设情境,并注重评价语言的丰富性与个性化,让孩子真切地感悟到课文蕴含的情感。

在反复读文中,孩子们与作者的心灵一次次碰撞和对接后,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启发,有很多心里话。抓住这一契机,激发孩子们把这些心里话“倾诉”出来。由读到写,读写结合,既深入地理解了课文的情感,又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六、教学资源:

1、朱自清生平资料。(百度查阅)

2、《匆匆》课文朗读录音。(百度查阅)

3、胡适的《人生有何意义》。(收集)

4、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收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91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