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邮导师联系方式

更新时间:2024-07-02 15:5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北京邮电大学原电信工程学院

导师介绍(较早的介绍)

电路与系统专业

周正

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通信电路与系统、信号处理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近年来、曾主持或参加的有关电路网络理论、通信信号处理、无线通信、神经网络与智能信号处理在通信中应用等多项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及原邮电部重点科研项目的研究。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及学术刊物上已发表论文50多篇。主要研究领域:无线通信、基于蓝芽技术的移动计算设备及智能信息处理等。周正教授是中国通信学会会员;中国电子学会电路与系统学会会员;美IEEE会员;中国蓝芽技术发展与应用论坛秘书长;中国数字化产业联盟蓝芽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世界蓝牙组织SIG-TF9中国工作小组成员。硕士研究方向:无线通信。

联系电话:62281489办公地点:明光楼706

赵成林

男,工学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无线通信。 联系电话:62281489办公地点:明光楼706

蒋挺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及学术刊物上已发表论文30多篇,研究方向:无线通信。

联系电话:62281489办公地点:明光楼706室

张陆勇

高级工程师,博士,,长期无线宽带数字通信科研工作,发表论文及技术报告二十余篇.研究领域包括:短距离无线通信,应急通信系统,蓝牙技术,超宽带通信技术。

研究方向:无线通信。

联系电话:010-62281489办公地点:明光楼706室

方勇

教授,兼职硕士生导师,与周正老师为同一导师组。研究方向:无线通信。 联系电话:62281489(联系人:周正)办公地点:明光楼706

谢远生

高工,兼职硕士生导师,与周正老师为同一导师组。研究方向:无线通信。 联系电话:62281489(联系人:周正)办公地点:明光楼706

孙文生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8年7月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获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长期从事计算机应用和无线通信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曾先后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基金等科研项目。目前主要从事无线通信、嵌入式系统开发、计算机软件和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工作。硕士研究方向:无线通信和计算机应用。

联系电话:62055665办公地点:明光楼708Email:swsmail@163.com

李绍胜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0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北邮大学科技园应用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在职博士,目前从事DSP、ARM等嵌入式系统软硬件设计以及软件无线电、多媒体处理的应用技术研究,该研究中心集产学研一体,侧重技术研究与市场应用相结合,具有良好的科研及工作实习环境,中心已经毕业的学生中80%以上就职于移动通信的外企和国内知名厂商,具有良好的工作就业前景。研究方向:移动多媒体通信。

联系电话:62282161EMAIL:lshsh@vip.sina.com

陈萍

女,高工,硕士生导师,现任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实验中心副主任。1986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无线电工程系,1993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硕士学位。研究方向:无线通信。

联系电话:62281551办公地点:教2-330

周利清

教授,硕士生导师。1969年于北京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毕业,1983年于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1983年7月到1985年2月在邮电部数据通信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1985年3月到1991年5月在邮电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部,从事有关\数字信号处理‖和―语音信号数字处理‖的科研和教学工作。1991年6月至今在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工作,从事数字信号处理和智能技术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作为主要参加者先后承担了国家863高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教委博士基金项目等,作为负责人先后完成了三项校级项目。正在进行的研究领域是数字信号处理,智能技术应用等,非常熟悉DSP(数字信号处理器)及其应用。是IEEE会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作为第一作者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和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多篇,著作5部,译著1部。研究方向:数字信号处理。

联系电话:62282270办公地点:明光楼707

刘泽民

教授,198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审为信号、电路与系统专业博士生导师,并在北京邮电学院建立博士点,这是当届该专业被审批的全国唯一的博士点和唯一的博士生导师。他曾在网络理论和滤波器、多维数字滤波与智能、仿生技术以及智能等方面做出过重大贡献和突出成绩,曾获得国家、国家教委和北京市多项奖励。主持过国家―863‖、国家教委、国家基金委、原邮电部和信息产业部多

项项目。近两三年来研究课题内容为:数字信号处理及其应用,解决现代通信中有关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至目前已取得不少成绩和进展。他是北京市优秀教师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兼任和现兼任国家教委科技委电子学与通信学科组成员、中国电子学报常务编委、中国电子与信息学报编委、中国电子学和通信学会会士、IEEE高级会员、中国通信学会信号与信息处理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路与系统学会委员以及中国神经网络委员会委员等职务。(只招博士生)

联系电话:62282698

田辉

女,副教授,博士。1992年获北京邮电大学硕士学位,2003年获北京邮电大学博士学位。现是北京市通信学会会员,IEEE会员,全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ITS)联网电子收费工作组专家组员。多年来,一直从事移动通信、无线网络技术的研究。目前研究课题主要集中在3G/Beyond3G媒体接入控制技术,包括媒体接入控制/随机接入/调度/跨层设计;自组织移动通信网络,包括多跳网络/Mesh网络/传感器网络/多跳蜂窝/未来智能家庭、智能办公网络等。先后承担或参与了10余项国家、省部级及企业资助的科研项目,并主要参加了国家863重大项目―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无线传输技术研究‖。在国内核心期刊和重要国际会议发表论文三十余篇,申请发明专利7项,出版教材、专著5部。研究方向:移动通信新技术研究。

联系电话:62282107—206tianhui@bupt.edu.cn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

顾畹仪

电信工程学院光通信中心教授。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82年在北京邮电大学获得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从事高速光纤通信系统、WDM光传送网、智能光网络、宽带网络技术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论著有:―光纤通信系统‖、―全光通信网‖,―光传送网‖、―WDM超长距离光传输技术‖等。承担并圆满完成过十多项国家863、自然基金、攻关项目和部重点项目,研究成果曾六次荣获部级科技进步奖。编写的教材曾获原邮电部优秀教材特等奖、全国优秀教材奖,还二次荣获市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和一次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1992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2001年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现任北京邮电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电信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是IEEE会员,中国通信学会会士,北京通信与信息协会光通信专业组主任,通信学报、北京邮电大学学报和中兴通信技术杂志编辑。担任北京市人大代表。

硕士研究方向:下一代光网络,宽带网络技术。 联系电话:62283383办公地点:教三楼7层

张杰

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学院(现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系,获通信工程专业学士学位和管理工程专业辅修学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获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工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张杰同志长期从事高速光纤通信和宽带光网络领域的研究工作,先后负责或参加十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863计划项目,已申报国家专利16项,出版专著4本,发表论文40余篇,现担任国家863计划信息技术领域―高性能宽带信息网‖

重大专项光网络分项任务专家,1999年获信息产业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03年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2004年获北京高校第四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理工组二等奖。目前研究方向:下一代光网络,宽带网络技术。

联系电话:62281173-602办公地点:教三楼7层710室电子邮件:lgr24@bupt.edu.cn

叶培大

教授,中科院资深院士、IEEELifeFellow、麻省理工学院电磁学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名誉校长,我国著名的微波与光纤通信专家,曾任国务院信息办专家组组长、ICCC理事、中国电子学会理事、中国通信学会常务理事、微波通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IEEE北京分会主席等。在长期科研中,独立或指导学生发表论文500余篇。获国家重大科研奖、七五攻关一等奖、邮电部科技进步奖、世界通信年全国优秀论文奖、中国通信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中国科学院荣誉奖章、IEEE新千年科技杰出贡献奖章、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数十项奖项。硕士研究方向:光通信网络与宽带接入系统。

联系电话:62282205(联系人:张民)办公地点:教3楼7层 Email:pdye@bupt.edu.cn,mzhang@bupt.edu.cn

张民

副教授,博士。2003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获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工学博士学位。中国通信学会会员,北京市科学技术学会会员,IEEEPhotonicTechnologiesLetters和OpticalEngineering等学术期刊审稿人。主要从事先进光通信系统与网络、融合型宽带接入网等技术研究,主持及参与多项国家86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和其它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论著10部。硕士研究方向为:光通信网络与宽带接入系统。

联系电话:62282205办公地点:教三楼7层Email:mzhang@bupt.edu.cn

刘元安

教授,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专业博士导师。研究方向为无线(移动)通信、电磁兼容和测量、信息发射泄漏和信息安全。是教育部科技委信息学部学部委员,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第九组副主席,中国通信学会无线与移动通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子学会和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电子学会电磁兼容分会委员。多个国际学术会议的技术委员会主席。硕士研究方向:宽带移动通信、电磁兼容。

联系电话:62282612办公地点:明光楼9层

纪越峰

教授,博士生导师,电信工程学院副院长。主要学术兼职有―九·五‖和―十·五‖连续三届国家863专家、中国通信学会会士/通信线路委员会副主任、电子高教学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十五‖国家863计划/O-TIME计划负责人等;多次担任APOC、ICCT、ICII、COIN等国际学术会议委员和分组主席。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光波技术与宽带信息网,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863计划、教育部、信息产业部、北京市、及国际合作等多项研究课题,在―光分插复用设备‖、―光突发/分组交换系统‖、―IP/WDM传输适配系统‖、―多媒体业务传输与控制系统‖、―智

能光网络‖等方面取得了多项先进的研究成果。发表200余篇学术论文,出版10余部著作与教材,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多项,获得各类国家/省部级教学与科研奖励、人才基金和荣誉称号30余项。如1998年获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2001年被国家科技部评为国家863计划15周年先进个人,2002年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优秀骨干教师,2003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4年入选国家人事部等七部委批准的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曾被评为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北京市爱国立功标兵、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和北京市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等。五次荣获省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三次、三等奖一次),三次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和优秀CAI奖,五次荣获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三次,二等奖二次),获北京市高校教学基本功比赛第一名、北京市精品教材和部级优秀教材奖等。

目前的研究课题重要,发展方向明确,研究环境良好,注重人才培养。硕士研究方向:光互联网、宽带通信网。

联系电话:62282127

陆月明

副教授,2000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光互联网、计算机网络等研究,主持及参与多项国家86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和其它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与纪越峰教授同一导师组。

目前研究方向为:光互联网、宽带通信网。

电话:010-62282153EMAIL:ymlu@bupt.edu.cn

陈雪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通信学会光通信委员会委员,现任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光通信中心主任。长期从事光纤通信和光网络尤其是宽带接入领域的科研和教学工作,承担并圆满完成过十多项国家863、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和部重点项目,同时也与电信企业合作进行应用创新课题的研发。荣获3次部级科技进步奖、一次市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和一次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发表论文几十篇,获得和申请发明专利多项。

硕士研究方向:宽带接入、网络融合。

联系电话:62282074Email:xuechen@bupt.edu.cn办公地点:教三楼727室

施社平

高级工程师,兼职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光网络技术。

联系方式:Email:shi.sheping@zte.com.cn;联系电话:62282074(联系人:陈雪)

张永军

副教授,博士。1994年于北京邮电大学获得硕士学位,2003年于德国斯图加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主要从事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下一代光网络及宽带接入技术的研究工作,参与多项国家86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和其它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获得信息产业部科技进步一、二、三奖各一次。发表英文专著一部和论文多篇。目前研究方向:下一代光网络,宽带网络技术。

联系电话:62281173-603办公地点:教3-710Email:yjzhang@bupt.edu.cn

赵荣华

男,教授,硕士生导师。出生于1945年,1983年研究生毕业于北京邮电学院,获工学硕士学位;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一直从事光通信方面的教学与科研,以及实验室建设工作。现任―光通信与光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是北邮与日本安立(ANRITSU)公司―通信测试技术联合实验室‖的负责人。

目前所属研究组主要研究方向为―综合接入技术‖,包括通信及智能交通、物流等领域的宽带接入、短程通信、射频识别等。研究方向:综合接入技术。

电子邮箱:rhzhao@bupt.edu.cn联系电话/传真:62283728办公地点:北邮教三楼739

高泽华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光通信与光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秘书,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通学学会会员、北京通信信息协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有无线移动IP与增值业务,射频识别RFID与智能交通,光网络与无源光器件,综合接入技术。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同时也与电信企业合作进行应用创新课题的研发。在光网络、光器件、射频识别、VOIP等方面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发表几十篇学术论文,获得和申请发明专利多项,参与编写教材三部。与赵荣华教授同一导师组。研究方向:综合接入技术。

联系电话:62283728Email:gaozehua@bupt.edu.cn办公地点:教三楼739

李蔚

男,1960年出生,教授,硕士生导师。多次承担国家攻关项目、863项目、信息产业部项目,并多次获奖。在国外留学期间打破并至今保持多项世界纪录,在国外学术刊物及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20篇。主要从事高速光纤通信技术、宽带接入技术等方面的科研工作,与校内校外科研单位和企业有密切合作关系,从事面向实际应用课题的研发。研究方向:综合接入技术。

联系电话:62281525办公地点:教三楼7层

林金桐

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邮电大学校长。兼任中国通信学会国际学术交流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电信通信学会副理事长、全国高校工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副主任委员。林金桐教授主要从事光纤通信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他在光电子研究领域的杰出成果奠定了他在光电子学术界的地位。留学英国南安普敦大学期间,他作为主研究人员之一,参加光纤激光器/放大器的开拓发明研究,这项工作被公认为―通信技术的一场革命‖,荣获英国电气工程师协会最佳论文奖。他的两篇论文《光纤激光器的偏振效应》和《光纤激光器偏振效应:现象、理论和应用》多年来一直被科学家们作为参考文献而引用。从1991年起,应聘为美国光学学会《OpticsLetters》期刊审稿。林金桐教授现仍然活跃在科研的第一线,他领导的研究组从事高速光通信网络、全光信息处理及宽带光纤接入网等方向的研究。近年来,在美国、韩国、中国、挪威、日本召开的国际会议上,先后7次作大会特邀报告。硕士研究方向:全光网络技术及光子网格。

联系电话:62282332(联系人:伍剑)办公地点:教三楼7层 Email:ljt@bupt.edu.cn,jianwu@bupt.edu.cn

伍剑

副教授,博士。199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获物理电子学专业工学博士学位。IEEE会员,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北京青年通信委员会委员。2001年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2003年获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资助,2005年获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资助。主要从事高速光纤通信系统、全光网络、全光信息处理器件及技术等的研究,主持及参与多项国家86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和其它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80余篇。硕士研究方向为:全光网络技术及光子网格。

联系电话:62282332办公地点:教三楼7层Email:jianwu@bupt.edu.cn

黄章勇

高工,兼职博士生导师,兼职硕士生导师,与林金桐教授同一导师组,主要从事宽带接入网及光电子器件的研究。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现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器件专业本科毕业,北京邮电大学工学硕士。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半导体与集成技术分会委员,深圳市光学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北京邮电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福田区政协委员,深圳市政科技顾问,中国国际高新技术交易会评审委员会专家,深圳市国际高新技术产权交易所专家顾问。一九七四年开始致力于光电子器件的研发工作,曾先后主持硅PIN光电二级管、钛扩散LiNbO3波导调制器、

1.3/1.55μmInGaAsP/InP激光二极管等项目的研发。发表多篇论文,多项成果通过鉴定。一九九三年二月创立飞通公司,成为我国光纤通信及光电子行业的著名公司,在光电子领域作出了卓著贡献。科研成果多次获深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九九一年被国家教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硕士学位获得者‖荣誉称号、一九九六年经国务院批准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2000年又荣膺―深圳市彭年科技奖‖二等奖。硕士研究方向为:全光网络技术及光子网格。

联系电话:62282332(联系人:伍剑)Email:jianwu@bupt.edu.cn

刘爱群

副教授,兼职硕士生导师,与林金桐教授同一导师组,任职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1982年获西安交通大学学士学位,1988年获北京邮电大学硕士学位,1994获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MEMS技术、纳米光电子器件等。在国际学术期刊及会议上发表文章90余篇,2002年获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杰出研究成就‖奖。硕士研究方向为:全光网络技术及光子网格。

联系电话:62282332(联系人:伍剑)Email:jianwu@bupt.edu.cn

沈平

副教授,兼职硕士生导师,与林金桐教授同一导师组,任职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1991年和1995年在英国伯明翰大学获电子电气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继续留在伯明翰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工作。1996年,作为访问学者在香港大学电气电子工程系从事半导体激光器和高速光通信的

研究;1997年7月,加入香港城市大学电子工程系光电子研究中心;1999年,加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电气电子工程学院,2002年,被任命为网络技术研究中心主任。1998年,他在Photonics-98上发表的文章获得了IEEEEDS/MTTSIndiaChapter最佳论文奖;2002年,他又在第三次国际微波与毫米波大会获得最佳论文奖。2002年获新加坡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在学术刊物及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150余篇。目前研究领域包括下一代光通信技术、非线性波导仿真、光纤光栅和WDM通信系统。硕士研究方向为:全光网络技术及光子网格。

联系电话:62282332(联系人:伍剑)Email:jianwu@bupt.edu.cn

任晓敏

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国家863计划光电子主题专家(―九五‖、―十五‖期间连任两届主题专家组副组长),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内外知名通信光电子学专家。

任晓敏教授早在1984年就独立地提出了光纤光栅的概念,1985年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长波长外腔激光器,1988年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长波长延迟自外差式光谱测量系统,1990年攻克相干载波和本振光源等核心技术,参与完成了我国首例相干光纤通信实验系统。1994年8月至1995年2月,作为高级访问学者留学意大利,参加了意大利电信研究中心与实验室承担的\全光复用与解复用\项目;1995年2月至1996年2月,留学美国,作为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博士后高级研究员承担了美国TheJointServicesElectronicsProgram和TheOfficeofNavalResearch资助的\可调谐光探测器\课题。回国后,任晓敏教授带领课题组一直致力于波分复用系统及其关键器件的研发工作,取得了以新型RCE光探测器和可调谐色散补偿技术为代表的多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原创性成果,获得了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与赞誉。

由于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任晓敏教授多次应邀在具有数千人规模的大型国际会议及其他重要学术会议上作特邀报告,并多次担任国际学术会议的联合主席。

在上述研究工作中,发表论文百余篇,获国家专利十项。研究方向:光纤通信系统与网络前沿技术。

联系电话:62282311,4004(联系人:黄永清)办公地点:教三楼7层

黄永清

教授,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北京邮电大学光通信中心副主任,从事光电子器件和光纤通信方面的研究。致力于高性能的光探测器、光纤光栅、大范围、窄线宽的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器和波分复用光纤通信设备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和参与了包括单频可调谐激光器、高速光探测器、波分复用设备的研制等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级等的科研课题。在教学方面承担了研究生的《光纤通信测量》课程和本科生的《光纤通信系统》课程。发表论文百余篇,获得国家专利八项。研究方向:光纤通信系统与网络前沿技术。

联系电话:62284004办公地点:教三楼7层

黄辉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1998年开始,一直从事光电子器件和光纤通信方面的研究。致力于新型光电子器件、光电集成和半导体外延生长(MOCVD生长)的研究工作。

目前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了一项国家―863‖计划项目,并作为骨干人员参予了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和国家自然基金重大计划项目。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

IEEEPhotonicsTechnologyLetters,ElectronicsLetters,J.Vac.Sci.Technol.B,ChineseJournalofLasers,OFC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5篇,获得发明专利三项、实用新型专利两项。硕士研究方向:光纤通信系统与网络前沿技术。

联系电话:62284004办公地点:教三楼7层741室

张阳安

副教授,博士。2001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获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工学博士学位,毕业留校任教。在光纤通信系统、接入网技术等领域进行相关研究。

研究方向:光纤通信系统与网络前沿技术。

联系电话:62284015实验室地点:教三楼7层电子邮件:zhang@bupt.edu.cn

王庆海

高工,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光接入网。

李青,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光接入网。电子邮件:liqing@bupt.edu.cn

郭更生

教授,男,1950年5月出生。博士生导师。 硕士研究方向:光网络。

博士研究方向:移动网络、无线通信、光网络。 联系电话:62254108实验室地点:教三楼6层636

高攸纲

教授,博士生导师,1994年当选为联合国国际信息科学院院士。他兼任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USRI)电磁噪声与干扰委员会中国官方代表级中国分委会主席、跨国电气电子工程学会(IEEE)电磁兼容专业学会中国分会主席、中国电子学会会士、理事、兼电磁兼容分会主任委员、中国通信学会会士、理事兼电磁兼容委员会主任委员、《电波科学学报》副主编。高攸纲教授是我国环境电磁学的先驱,他所领导的科研梯队主要从事以下内容的研究:电磁脉冲作用机理及对其他设备的影响;强电线对弱电线的容性耦合、感性耦合及阻性耦合电磁环境对人类及生态的影响;电磁兼容可行性研究、设计及测试;城市电磁环境监测;计算机电磁能量泄射机理;天线与散射体性能;电磁场分布数学模型、地震电磁学等。硕士研究方向:环境电磁学及电磁兼容技术。

联系电话:62282343

李书芳

博导,教授,1963年6月出生,1999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获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URSI)青年科学家奖;最高学历及毕业院校: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流动站所在单位及研究方向: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学院无线中心——无线电技术与电磁兼容部级重点实验室,无线通信与电磁兼容

中国电子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电磁兼容分会辐射干扰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磁干扰专业委员会线路保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无线通信中的射频理论与技术和电磁兼容;主要研究内容:无线网络规划与化化;无线通信中射频电路设计相关理论与技术及射频检测技术等。电磁兼容关键理论与应用技术:包括高速数字电路辐射干扰的仿真技术研究及优化设计;电磁环境仿真技术与干扰抑制对策,手机SAR值仿真技术,电磁兼容测试技术等。近年先后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北京市自然基金重点项目以及多项横向项目。在国内外发表论文三十余篇,译著、教材数本。硕士研究方向:无线通信与电磁兼容。

联系电话:62282138lisf@bupt.edu.cn

李莉

女,副教授,博士。1998年获北京邮电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博士学位。现为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无线通信中心教师,电子学会天线分会委员。主要研究内容为天线在现代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天线设计、电波传播、系统的电磁兼容问题和电磁场的数值计算方法等。主要研究方向:天线与电磁兼容。

办公电话:62283300办公地点:明光楼911房间Email:lili@bupt.edu.cn。

李秀萍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1年3月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系,获得博士学位。2001-2003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后;2003-2004年,韩国延世大学研究教授;2006年3月,德国柏林工业大学高级访问学者;2004年至今,任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近五年来,李秀萍副教授和新加坡、韩国以及德国的科学家一起合作,对微波RF无源、有源器件设计以及神经网络建模技术、微波RF测量技术以及III-V族化合物半导体器件高频建模、电磁场数值计算方法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40余篇,包括:IEEE汇刊(美国)(《IEEETransactiononMicrowaveTheoryandTechniques》、《IEEE/OSAJournalofLightwaveTechnique》)、IEE汇刊(英国)(《IEEProceedings-MicrowaveAntennapropagation》、《IEEProceedings-CircuitDeviceSystem》)、英国物理协会刊物

(《IOPSemiconductorScienceTechnique》)以及《Int.JournalofElectronics》、《InternationalJournalofInfraredandMillimeterWaves》、

《InternationalJournalofRFandMicrowaveComputer-AidedEngineering》和

《MicrowaveJournal》等国际权威刊物,其中《SCI》收录15篇。目前承担2项国家863项目子课题,1项国际合作项目。申请发明专利2项。李秀萍副教授是863专项课题组(无线射频识别标

准化体系框架)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IEEE会员;亚太微波会议以及《电子学报》审稿人;

硕士研究方向:射频识别技术(RFID)系统及器件设计,无线/移动系统中新型天线技术。 联系电话:62282900,办公地点:明光楼819,Email:xpli@bupt.edu.cn

张小频

男,博导,教授,77年恢复高考后考入南京师范学院物理系。毕业后考入北京邮电大学读微波技术与电磁场理论专业的硕士和博士学位,导师叶培大。88年博士毕业后留校工作。读研究生期间及毕业后主要从事相干光通信系统研究,参加了多项国家科技攻关和863项目。93年获教授职称。参与了光缆有线电视系统的研究与推广工作并获邮电部科技进步三等奖。97年去欧洲在斯德哥尔摩的爱立信公司(EricssonTelecomAB)从事光波分复用系统研发工作5个月后,转到慕尼黑的西门子半导体部(后独立为InfinionTechnology)从事高频集成电路系统仿真设计工作,参与极化环发射机芯片研发并获专利。2001年辞职后去美国麻州量子桥公司从事了约1年半时间的光波分复用系统研发工作。2004年回到北京邮电大学工作。学术特点是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及丰富的系统开发经验。擅长数学理论分析、系统仿真、电路开发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知识面较广并注重科研创新和使理论与实用相结合。硕士研究方向:相干光通信系统技术,频率合成器技术及应用,无线通信应用技术。

联系电话:6228-2205办公地点:教3-738

唐雄燕

男,工学博士,中国网通集团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兼职教授。兼职硕士生导师,1967年11月出生,1989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电子工程学士学位,1994年在北京邮电大学获光纤通信方向的博士学位,1994年至1996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做博士后,1996年至1997年为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洪堡基金研究员。从1990年至1997年,主要从事高速光纤传输的研究工作,承担过国家―863‖及国家―八五‖攻关等多项科研任务。1998年至今,在从事技术管理工作的同时,主要进行宽带通信网络及电信技术战略研究,历任北京市电信管理局科技处处长、北京市电信公司副总工程师、中国网通集团企业发展部副总经理、中国网通集团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网通系统集成公司技术委员会主任等职,并为北京通信学会常务理事及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科协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电信建设》杂志总编辑。在宽带通信、传输网与接入网、下一代网络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主持过多项重大通信工程的技术工作。作为第一作者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出版专著多部。研究生的招生方向是宽带通信网,在研究生培养上将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为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提供良好的条件,研究生将参加中国网通集团研究院的科研课题。研究方向为:宽带通信。

(联系地址:北京海淀区复兴路65号实业大厦中国网通集团研究院,100036) E–mail:tangxy@cnc-labs.com联系电话:10-68181180(办)

陈晓东

教授,兼职博士生导师。兼职硕士生导师,现任英国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电子工程系教授,兼任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客座教授。长期从事电磁理论、天线设计和无线通信的科研工作和教学。曾参加组织过数十个国际会议,并于2002年6月在中国北京召开的IEEE第9届国际电信会议上担任执行主席;2003年在4月在英国伦敦召开的IoP/IEE射频与人体互作用:机理、辐射及医疗应用国际研讨会上担任联合主席;2004年7月在英国举行的IEE超宽带无线系统国际研讨会上担任主席;并将于2007年在IEEE国际天线技术研讨会上担任主席。陈晓东教授现任英国工程与物理科学基金会评审委员会委员和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特聘海外评审专家。科研兴趣主要集中在天线设计、微波器件、混沌理论与应用、微波辐射的生物效应及无线通信等领域。在国际杂志和会议上共发表160多篇论文。

研究方向:天线、微波器件与射频电路。 联系电话:6228-2900办公地点:教三楼三层

邬贺铨

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光纤通信和数字通信网研究与项目管理工作,曾连续三届担任国家高技术研究(863)计划通信技术主题专家组组长,主持研究开发多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和国家高技术研究计划项目,研究项目包括ISDN、B-ISDN、SDH、DWDM、DXC等。目前的研究领域包括光纤传送网、宽带信息网、城域网、接入网和同步网等的技术与发展战略。曾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997年邮电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1994年被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95年被授予邮电部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1996年获计委、科委和财政部联合发出的―八五‖攻关突出贡献表彰,1997年获中国科协授予的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2000年被科技部授予863计划十五周年突出贡献先进个人称号,2002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曾出版专著和发表论文上百篇。现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863计划监督委员会副主任、信息产业部邮电科技委顾问、中国通信学会会士、常务理事、中国通信学会光通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IEEE高级会员,还在清华大学等高校担任兼职教授。(只招博士生)

联系电话:62301358(联系人:林敏)

王洪博

高工,兼职硕士生导师,与王文博老师为同一导师组,研究方向:无线通信电磁兼容。 联系电话:62282921办公地点:明光楼7层

韦乐平

博士生导师,现任国家863计划信息技术领域第一届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通信学会常务理事兼信息通信网络委员会主任和光通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兼北京研究院院长,已发表100余篇论文和8本著作,是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只招博士生)

Email:weilepi@public.bta.net.cn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

张平

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邮电大学电路与系统中心主任,《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编委会副主任,北京邮电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CWTS高级顾问,C3G总体组专家成员,国家863FUTURE计划项目总体组成员,WWRF远景委员会成员,信息产业部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实验专家组成员,信息产业部移动与卫星专家咨询组成员,亚太通讯会议的常务委员,亚太通讯会议的常务委员。

张平教授曾经荣获邮电高等院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002年获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获北京市经济技术创新奖、北京市1997年度优秀教师称号、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学科带头人、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目前已申请18项国家专利,其中3项已经获得批准;发表学术论文190余篇,出版两本学术专著(《WCDMA移动通信系统》和《第三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WCDMA》)。

张平教授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3G和B3G无线通信理论和技术的研究方面,先后承担了国家863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项目及国内外企业合作科研项目近40项。其中―中国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研究开发项目‖―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获得2003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WCDMA基带处理单元的研制开发项目‖获得2003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码分多址通信的新技术研究‖获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硕士研究方向:宽带移动通信新技术研究。

联系电话:62281388办公地点:教1-223

刘宝玲

副教授。长期从事电路基础理论的教学及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并参加过多项国家86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和其他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多篇。研究方向:宽带移动通信新技术研究。

联系电话:62281388办公地点:教1-223

刘培植

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多年从事通信网络、数据通信、光通信、软交换等方面的科研工作和通信与电路系统的教学工作。主持、参与并完成多项如―PCN试验网设备和成网的研究‖、―光纤宽带接入网技术研究‖、―基于千兆以太网的宽带无源光纤网络系统‖、―支持多媒体和移动业务的软交换系统‖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863项目。两项产品获信息产业部科学进步奖。研究方向:宽带通信。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北京邮电大学199信箱;邮政编码:100876; 联系电话:62281662,Email:liupz@bupt.edu.cn

纪阳

副教授,博士。2002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移动智能终端技术和业务平台技术领域的研究,主持及参与多项国家86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欧盟第六框架项目以及与国内外运营商和制造商之间的横向科研项目。目前研究方向为:宽带移动通信新技术研究。

联系电话:62283522

陶小峰

工学博士,副教授,北京邮电大学无线新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主要从事第四代移动通信关键技术、无线网络及系统设计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及企业科研项目。国家863未来移动通信FuTURE计划TDD特别工作组组长,北京市2004-2007年科技新星。近五年来,在国内外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51篇,申请发明专利13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目前研究方向为:宽带移动通信新技术研究。

联系电话:010-62283254

王莹

工学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第四代移动通信关键技术、无线网络性能分析及规划优化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并参与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华为科技基金项目及企业科研项目。近五年来,在国内外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5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6项,出版学术专著3部。目前研究方向为:宽带移动通信新技术研究。

联系电话:010-62282107-207

张建华

副教授。2002年在德国的汉堡-哈堡科技大学从事研究工作,2003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学院,获电路和系统工学博士学位。IEEE会员和IEICE会员,2005年获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资助。主要从事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包括调制,信道估计和同步,以及宽带信道的测量和建模等,主持及参与多项国家86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和企业间合作项目等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40余篇,申请专利10余项。硕士研究方向为:宽带移动通信新技术研究。

康桂霞

工学博士,副教授,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于2002年7月至2004年12月在德国(慕尼黑)西门子公司未来无线概念部从事未来无线通信系统研究工作,现任职于北京邮电大学无线新技术研究所。对3G和B3G的物理层关键技术,包括多用户联合信道估计及联合检测,多载波传输,MIMO系统及空时编码,信道编译码,多址技术等有广泛的涉猎。参与3GPP及3GPP2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长期演进的标准化工作。任2007年IEEEICC国际会议技术委员会成员及2007年IEEEWCNC国际会议技术委员会成员。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北京市自然基金等项目。出版英文专著一本,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专利6项。目前研究方向为:宽带移动通信新技术研究。

联系电话:010-62283553

杨大成

男,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教授,北京邮电大学博士生导师,电信工程学院无线中心主任,主要从事与移动通信相关的研究,博士和硕士研究方向:移动通信。

联系电话:62283153办公地点:明光楼921室

常永宇

女,副教授,博士,多年来一直从事移动通信理论和关键技术的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研人员承担或参与了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及企业资助的科研项目,并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在国内核心期刊和重要国际会议发表论文四十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项;主编、参编著作八部。研究方向:移动通信。

联系电话:62283232办公地点:明光楼915室Email:yychang@bupt.edu.cn

王亚峰

男,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3G和B3G无线通信系统理论与关键技术,移动通信系统的系统级和链路级仿真技术方面的研究。近年来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研人员承担或参与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及企业合作项目十余项,参与编写出版著作2本,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及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申请PCT国际发明专利2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硕士研究方向:移动通信。

联系电话:62283232办公地点:明光楼915室Email:wangyf@bupt.edu.cn

张欣

男,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无线通信系统理论与技术研究。作为主研人员或负责人参与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及企业合作项目十余项;参与编写出版著作五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及会议上发表论文十余篇。研究方向:移动通信。

联系电话:62283232办公地点:明光楼915室Email:xin.zhang@ieee.org

张智江

男,高级工程师,博士。中国联通技术部总经理,长期从事无线通信系统理论与技术研究。研究方向:移动通信。

联系电话:62283232办公地点:明光楼915室

啜钢

副教授,在读博士,北邮无线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通信理论,通信电路,计算机原理与应用,移动通信理论与系统实现、通信软件等。近年来在学报、期刊以及国际会议上发表多篇上学术论文;编写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教材,啜钢编,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编写了―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教材,啜钢、王文博、常永宇编,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出版,2002;编写了―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教材,啜钢、王文博、常永宇等编著,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出版,2005;参与编写了―cdma2000技术‖丛书,北邮出版社出版。参与编写了‖Cdma20001x移动通信系统‖,杨大成等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编写了―CDMA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啜钢等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2004。近几年来参加了国家863计划―九五‖期间重大研究项目(码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基站收发信机子系统的研究开发)的开发研制工作,是项目的主要参与人员之一;并且还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完成了华为科技基金项目(移动通信中切换技术);另外,承担了北邮远程―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课件的研制开发工作,是项目负责人;2000.4~2000.6被聘为东方通信有限公司高级顾问,参与研制码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基站收发信机子系统的工作。2000年至今参与和领导研发了CDMA网络规划软件和

CDMA优化后处理软件以及CDMA系统仿真软件。目前主要从事CDMA网络性能、业务和应用软件的研究开发工作。研究方向:移动通信与系统。

联系电话:62282921办公地点:明光楼7层

刘辛越

教授级高工,兼职硕士生导师,同啜钢老师为同一导师组。研究方向:移动多媒体技术。 联系电话:62282921联系人:啜钢老师

李广成

教授级高工,兼职硕士生导师,同啜钢老师为同一导师组。研究方向:宽带移动多媒体技术。 联系电话:62282921联系人:啜钢老师

李旭

中国联通教授级高工,兼职硕士生导师,与刘元安老师为同一导师组。研究方向:无线通信、计算机网络。

联系电话:62283222Email:lixu@chinaunicom.com.cn

杨鸿文

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精品课程《通信原理》负责人,北京邮电大学通信基础实验中心主任,北京邮电大学电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IEEE会员、IEICE会员。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北京邮电大学先进个人。1964年生于甘肃岷县,1984年本科毕业于北京邮电学院无线电工程系,1987年硕士毕业于北邮无线系。1988年起在北邮任教。其间于1996-1997在法国ENST进修移动通信。89年任讲师、98年任副教授、03年任教授。长期从事无线通信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目前主讲本科《通信原理》及硕士《无线通信原理》。科研经历包括数字微波、无线寻呼、移动通信等,参加的科研项目包括国家973计划课题―信息技术中的应用理论和高性能软件‖中的子课题―移动通信中高性能算法的研究‖,北邮-Qualcomm合作课题―cdma2000关键技术‖等。主持完成的科研项目包括一项863课题―A3IR:基于ACK的自适应异步混合ARQ技术‖,一项华为合作课题―基于OFDM的AMC及HARQ技术‖。目前负责北邮-VIA-telecom合作课题的研究。近年来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参编或主编教材著作4部。目前主要研究兴趣是LDPC及其他编码调制技术、多天线技术、OFDM技术等无线物理层技术。研究生招生方向:移动通信。

联系方式:yanghong@bupt.edu.cn 联系电话:62283233办公地点:明光楼913

程卫东

女,高级工程师,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研究院实验室副主任。1994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1994年自今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工作,先后从事并负责模拟移动通信网(TACS)、数字移动通信网(GSM)联网工程和数字移动通信网(GSM)国际漫游业务相关技术方案制定和项目的实施,移动增值业务和互联网业务的新产

品开发和业务推广。近五年来,主要负责技术研究和管理工作。包括负责移动通信网络实验室的规划和建设,并建成了一个由多网络环境和多业务平台构成的通信网络试验环境,为新技术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网络规模和技术先进完备方面列国际前位;同时负责通信技术各专业领域的测试技术研究、新技术新产品试验和设备检测等工作,带领团队完成了多项IP和数据业务领域的测试工具开发并得到具体应用。负责和参与的项目分别获信产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获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并申请了多项专利。研究生的招生方向是移动通信,在研究生培养上将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为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提供良好的条件,研究生将参加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研究院的科研项目和各类试验测试工作。与杨鸿文老师为同一导师组。硕士研究方向:移动通信。

联系人:杨鸿文

全庆一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无线通信技术。 联系电话:62282631

楼培德

教授,硕士生导师,男,1962年1月生,博士。1992年至1994年担任过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教授;1992年至1996年连续二届担任过国家高技术研究(863)计划通信技术主题专家组成员;1995年至1998年担任过电子工业部通信产品与装备司无线处处长;1998年至2001年担任过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司通信处处长。现兼任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CMCA副秘书长和CMCA短信网址联合信息中心MobNIC执行秘书长。

曾经承担过电子工业部、科技部多项重大科研项目,多次获得部科技进步奖和国家发明奖荣誉,获得过四川省十大杰出青年教师奖和青年科技奖荣誉;曾经主导过推动我国移动通信产业重大发展的国产化专项的政策研究和实践;曾经担任过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CMCA国产手机首脑论坛的首届主席。

现在主要研究兴趣:移动终端的研究开发、新一代移动终端和业务测试技术的研究、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多媒体应用业务的研究开发、移动通信文化产业政策和移动电子商务技术的研究和实践。硕士研究方向:移动互联网终端和系统测试,移动电子商务与移动信息化。

联系电话:13910230189电子邮件地址:peterlou@263.net

乐光新

教授,1958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学院有线电通信工程系,留校工作至今。曾任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系主任,校学术委员会主任。现任北京邮电大学教学特别顾问、教学督导组组长、教材建设委员会主任,交换与通信网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通信与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委员会主任,中国电子学会通信学分会委员,中国通信学会国防通信专业委员会委员。1979年和1990年分别赴瑞士洛桑理工学院和美国加州大学Davis分校进修。自1959年以来,一直从事数字通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参加和组织过多项重要的科研开发项目,如301工程(H01圆波导通信系统),701工程(东方红卫星地面数据传输),6401工程(同轴电缆中的数据工程),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78年编写《数据传输原理》(人民邮电出版社),1990年主编《数据通信原理》(人民

邮电出版社),均获邮电部优秀教材奖。最近参与和承担的国家级科研项目有国家863、自然科学基金、邮电部重大科研、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等10余项,现已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近100名,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项。硕士研究方向为:移动通信与宽带信息网络。

联系电话:62282260,62281645办公地点:明光楼811

郝建军

男,副教授。1990年7月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获学士学位。1993年4月在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获得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多年来一直从事数字通信理论和无线通信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及参与十余项国家级及企业合作项目的研究开发项目,出版教材及专著多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及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近10篇。目前主要从事移动通信、宽带信息网络、高速无线Internet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研究方向:移动通信与宽带信息网络。

联系电话:62281643办公地点:明光楼811室

李剑峰

高工,硕士生导师,与乐光新老师为同一导师组。研究方向:移动通信与宽带信息网络。 联系电话:62282165

李秀川

高工,兼职硕士生导师,与乐光新老师为同一导师组。研究方向:移动通信与宽带信息网络。 联系电话:62282289办公地点:明光楼811室

尹长川

副教授,博士,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IEEE会员。与乐光新老师为同一导师组。1998年1月获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02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人才培养计划,2004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访问学者。近年来,一直从事多载波传输与编码调制理论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及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合作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项,出版专译著4本,承担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及企业合作项目十余项。研究方向为:移动通信与宽带信息网络。

联系电话:62281645办公地点:明光楼811室

纪红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近年来一直从事宽带信息网络、移动通信、宽带无线Internet、移动IP、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近期参与和承担的国家级科研项目有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出版教材及专著多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及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项。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曾获得北京市爱国立功标兵、北京市高校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工科组一等奖、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北京邮电大学企业特聘教授等奖励。硕士研究方向为:移动通信与宽带信息网络。

联系电话:62282289办公地点:明光楼811室

刘丹谱

教授,IEEE会员,中国通信学会和电子学会高级会员。分别于1993和1998年在北京邮电大学获本科和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其中2002年1月至2003年1月在香港城市大学任副研究员,2005年1月至5月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进修。多年一直从事正交频分复用(OFDM)、多天线和空时编码等无线传输技术方面的研究,参加完成了十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及企业合作科研项目。现主要从事的研究工作包括超宽带物理层传输理论和技术研究,无线个域网MAC层接入控制理论和技术研究等,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及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教材和教辅2部。目前的研究方向为:移动通信与宽带信息网络。

联系电话:62282289办公地点:明光楼811室电子邮件:dpliu@bupt.edu.cn

罗涛

男,副教授,博士,2002年7月获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工学博士学位,并留校电信工程学院任教。近年来一直从事无线衰落信道中的多天线(MIMO)、多载波(OFDM)传输与编码调制理论的研究工作,参加和承担国家863、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及与企业合作研发项目多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及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编、参编译著和专著多部。目前正主持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基于MIMO-OFDM的未来高速蜂窝因特网自适应关键技术研究‖。研究方向:移动通信与宽带信息网络。

联系电话:62281645办公地点:明光楼811室

刘志勇

男,兼职硕士生导师,1965年出生,现任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互联网业务部总监,教授级高工。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工商硕士,工学硕士。1987年北京邮电大学毕业,同年留校任教。1991年取得硕士学位后调入山东省邮电管理局,先后任规划建设处副处长,省局副总工,综合规划处处长,2000年任山东省公众信息业务局局长,2001年调到安徽省电信公司任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工作至今在国内外通信会议及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内容涉及移动通信,传输和数据通信,其中一篇获美国IEEE通信学会优秀论文奖。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移动通信与宽带信息网络。

联系电话:62282289办公地点:明光楼811室

桑林

电信工程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主要从事无线通信、宽带接入、通信网络等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曾参承担多项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与企业合作进行的应用课题。研究方向:无线接入与宽带通信。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北京邮电大学199信箱;邮政编码:100876; 联系电话:010-62282241(O); E-mail:sanglini@bupt.edu.cn

陈建亚

教授,1951年4月生,硕士生导师。中国广电工业协会专家,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TS-T204标准制定组中国区专家,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交通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期从事交换技术、接入网、下一代网络理论与技术、通信网络管理等领域的科研和教学工作,曾承担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合作等多项大型科研项目,80年代末研制开发了我国第一代数字程控交换机,编著有―现代交换原理‖、―现代通信网监控与管理‖、―可编程交换技术‖、―软交换与下一代网络‖等多本教材和专著,发表论文20余篇,科研经费较充裕。目前主要从事软交换技术、NGN网络管理关键理论和技术、无线接入技术、智能交通等领域的科学研究。

硕士研究方向:下一代网络及无线接入。 联系电话:62283592办公地点:明光楼814 Email:jychen@bupt.edu.cn

邓泽林

高工,1967年9月生,硕士生导师,与陈建亚教授为同一导师组。现任北京威奥特信通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长期从事通信网、智能网、ISDN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数据通信、交换系统等领域的研究和产品开发工作,发表论文8篇,科研经费充裕。硕士研究方向:下一代网络及无线接入。

联系电话:62283592(联系人:陈建亚)Email:dengzl@wayoutcom.com

余浩

男,1971年7月生,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与陈建亚教授为同一导师组。1999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1999年5月~2001年10月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网络研究所博作博士后研究。自1995年开始,一直从事宽带交换、高速路由及下一代网络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0余篇,完成10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是下一代网络技术及智能信息系统,与企业界有密切联系,科研经费充裕。研究方向:下一代网络及无线接入。

联系电话:62286788Email:yuhao@bupt.edu.cn

孙礼

副教授。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主要从事通信网络、数据通信、宽带接入网等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曾参与数字交换机设计、路由器、IP语音网关的研制以及国家863项目个人通信子课题\试验网设备和成网的研究\。研究方向:网络技术与无线接入。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北京邮电大学199信箱;邮政编码:100876; 电话:010-62283592(O); E-mail:sunli@bupt.edu.cn

蔡安妮

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电机与计算机工程博士。先后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国防科工委、八五和九五攻关等重大科研项目,其中1998年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被选入基金资助项目优秀成果选编(三);―九五‖完成的国家计委重大部门专项获得2000年度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国内、外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6部,

其中与国外同行共同出版英文专著1部;撰写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多媒体通信技术基础‖获得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在美国光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被国际光电工程师学会(SPIE)收入20世纪该领域的里程碑文献集(MileStoneBook)。目前正在进行的课题包括生物特征身份识别、可伸缩视频编码、视频转码、视频流在IP和无线网上的传输与应用、基于内容的视频检索等。研究方向:多媒体通信、图像处理与识别。

联系电话:62283118办公地点:教2-218电子邮件地址:annicai@bupt.edu.cn

赵衍运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图像处理与识别。

电话:62283118电子邮件地址:zhao-yanyun@163.com

苏菲

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与蔡安妮教授为同一导师组。从事图像处理、模式识别、多媒体通信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及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部委级科研项目。研究方向:多媒体通信、图像处理与识别。

联系电话:62283118-806办公地点:教2-214email:sufei@bupt.edu.cn

门爱东

教授,现任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多媒体通信中心主任、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学技术委员会特邀委员、中国电子学会广播电视分会委员和消费电子分会委员。

1983年考入北京邮电学院无线电工程系,分别于1987年和1994年在北京邮电大学获得工学学士和博士学位。

现主要从事多媒体通信和数字电视专业的教学和研究。讲授过《数字信号处理》、《电视学基础》和《数字图像处理》本科生课程课,以及《数字视频通信》研究生课程;完成十几项国家、省部和企业科研项目;在各种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几十篇,专著多本。

曾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次、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次和二等奖1次,以及―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和―北京市青年学术带头人‖,以及第三届教育部―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奖‖。

主要研究领域是多媒体通信、数字电视、图象与声音的处理和传输等。硕士研究方向:数字电视、网络视频、移动多媒体通信

通信地址:北京邮电大学113#信箱。邮编:100876。

联系电话:62282187-802办公地点:教2-206 E-mail:menad@bupt.edu.cn

周继鑫

教授,兼职硕士生导师,同门爱东老师为同一导师组。研究方向:数字电视、网络视频、移动多媒体通信

联系电话:62282187-802办公地点:教2-206

全子一

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子一教授是多项科研项目的负责人,科研项目成果显著。主要研究方向:图象压缩与处理。并承担2Mb/s数字电视、北京电信VOD用编解码器、北京电信STB(机顶盖)、8Mb/s编解码系统等科研项目研究。全子一教授从1991年起国家教委遴选为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的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数字信号及数字图象‖处理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研究方向是―数字电视‖及―多媒体通信‖。其研究成果获部级及国家科技进步奖共六项(其中一项为国家奖,其余为部级一或二等奖),主编三本大学教材,发表论文40多篇。已培养毕业博士生11名,硕士生约50人。全子一教授领导北京邮电大学多媒体中心移动多媒体实验室,现在承担多媒体视频终端的研究任务。硕士研究方向:数字电视、网络视频、移动多媒体通信。

联系电话:62282187—802办公地点:教2-206

张家谋

教授,硕士生导师,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工作多年,有科研成果18项,专著6本,为中国电子学会、中国通信学会会士,曾获中国电子学会第五届广播电视科技大奖等多项奖。

研究方向:数字视频、数字图像处理。 联系电话:62282162

陈磊

博士,副教授,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从事数字电视、图像通信领域的研究工作,相关工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次)、―邮电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次)。研制成功HDTV系统复用器、虚拟图像系统、MPEG-2数字电视编码解码复用系统、HDTV信号发生器。

目前项目:MPEG-2/DVB数字电视复用器、数字电视加扰系统、DVB信道调制器、基于IP协议的TS流传输、码流分析系统、数字电视条件接收系统等。

研究方向:数字电视(DTV、DVB)、数字视音频通信、数字声音广播(DAB)。 联系电话:62283457办公地点:教2-222email:leichen@bupt.edu.cn

王雷

1997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副教授,中国图像图形学会会员,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多媒体通信技术、宽带网络的QoS技术、音视频压缩编码技术等。几年来,先后参与或负责完成了多个科研项目,并发表学术论文多篇。研究方向:宽带通信、QoS技术与网络安全。

通信地址及邮编: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100876(113#信箱);

电话:010-62282720(O); E-mail:elf@public.bta.net.cn办公地点:教2-212

黄孝建

男,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专业:通信与信息系统。专长视音频技术、多媒体通信、宽带通信。研究方向:多媒体通信。

通讯地址:北京邮电大学113信箱

联系电话:62282186电子邮箱:xjhuang@public.bta.net.cn

景晓军

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3月至2002年3月在北京邮电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作研究工作。主要从事图像处理、网络信息安全、信息融合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及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部委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多次获部级科技进步奖。作为第一作者在IEEE、电子学报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及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其中:5篇进入ISC检索,13篇进入检索。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出版著作8部,译著1部。目前正主持研究部委级项目―网络数据的保密传输研究‖、―数据传输的识别技术研究‖。研究方向:图像处理,信息安全。

通信地址:北京邮电大学280#信箱,邮政编码:PC:100876;

E-mail:Jing_xiao_jun@263.net办公地点:教2-119联系电话:62283750

李佳

女,博士,兼职硕士生导师。与景晓军老师同一导师组。1996年北京大学电子学与信息系统学士,2002年美国密歇根大学电机与计算机工程博士。2002年至今任教于美国奥克兰大学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研究领域包括图形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生物信息处理,以及通信序列加密。已发表数十篇国际会议及期刊文章。目前主持及参与的课题包括:肺癌的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多模式人脑图像与脑图谱融合及其在脑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小型飞机夜视成像系统,以及序列加密在机动车内超宽频通信与控制方面的应用。硕士生研究方向:图像处理,信息安全。

通信地

址:DepartmentofComputerScienceandEngineering,OaklandUniversity,Rochester,MI48309,USA

E-mail:li4@oakland.edu联系电话:62283750联系人:景晓军老师

王海婴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视频信号处理、IP及无线信道中视频信号的可靠性传输及应用、数字信号处理等方面的研究。已完成多项国家、省部级及企业科研项目,在重要学术刊物及会议上发表论文多篇。研究方向:数字视频处理与通信。

联系电话:62282104办公地点:教2-213室 E-mail:why@bupt.edu.cn

徐春秀

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获电信工程专业工学学士学位,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工学硕士学位。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现任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先后进行过IP网络电话,语音压缩编码,ATM网络流量控制及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特宽带无线通信(UWB),AdHoc路由算法等方面的研究。目前的招生专业是通信与信息系统,主要研究方向为:宽带接入与宽带交换技术。

联系电话:010-62281551办公地点:教2-330 E-mail:xuchunxiunew@263.net

丁玉珍

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数字电视科研工作,发表论文十余篇.参加的《多节目电视接收系统》获邮电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组合屏电视墙系统》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HDTV屏幕墙》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成功研制SDTVHDTV标准视频信号测试源。目前主要从事多功能视频信号发生器,动态图像测试系统,基于PC接口的HDTV图像传输与处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数字视频处理与应用。

联系电话:010-62282183办公地点:教二楼406室,223室 E-mail:yuzhending@263.net

白长清

高工,兼职硕士生导师,北邮校产集团副总,从事科研和管理工作。科技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次,二、三等奖各一次。

研究方向:嵌入式无线终端设备研究与信息处理。

研究室:北邮主楼-1519通信地址:北京邮电大学178信箱,邮编:100876 联系电话:010-62281502;62282759, E-mail:bcq@bupt.edu.cn

游向东

高工,兼职硕士生导师。北京邮电大学北邮通信集团高级工程师、北邮安博胜公司副总经理。与李绍胜老师为同一导师组。长期从事嵌入式系统和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应用技术开发等科研工作,侧重技术研究与市场应用相结合,发表论文十余篇。研究方向:移动多媒体通信、嵌入式无线终端。

联系电话:010-62282171EMAIL:youxiangdong@263.net

孙曙和

高级工程师,电信工程学院兼职教授。主要研究:接入网(基于IP的宽带接入系统)、传输网。多次承担国家863项目。在传输网与接入网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研究方向:宽带接入。

联系电话:13601020196

陈运清

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兼职硕士生导师,主攻宽带网络和数据通信领域。具体包括了支持多业务的IP承载网设计、MPLS互通技术、城域网优化、FTTH与家庭网络的混合研究、电信级IPQoS网络研究等领域。近年来他所负责完成的项目多次获得了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的院长基金奖励和集团的奖励。他获得了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2002-2003年度院级21世纪人才的荣誉和2004年度中国电信集团级优秀人才奖励。

他于2004年成为中国电信科技委数据专业组的成员,并于同年被评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04年他成为国家863计划信息技术领域―高性能宽带信息网‖重大专项IP网分项专家组成员。他积极带领研究生从事电信级IPQoS体系架构等方面的课题研究。在2003年联合华为公司向ITU-TSG13

提交了两篇有关IPQoS的文稿。这两篇文稿的核心内容已被融入到Y.qosar(正式名称为Y.1291)和Y.e2eqos草案中。研究方向:移动通信与信号处理。

联系电话:010-58552102电子邮件:chenyq@ctbri.com.cn

吴广颖

女,教授级高工,兼职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规划部网络规划研究室主任。长期从事IP数据网络规划和研究工作,主持开展和研究3G网络规划项目,研究项目包括:数据网络协调发展策略、IP网络滚动规划、3G网络规划建设原则和规划方案等。曾获1998年邮电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和2000年邮电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年和2004年北京研究院院长基金和最佳研究成果、团队合作等奖项,2002年获北京研究院21世纪优秀人才,2005年中国电信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中国电信集团级内聘培训师。曾出版专著和发表论文多篇。研究方向:移动通信与信号处理。

联系电话:010-58552175电子邮箱:wugy@ctbri.com.cn

孙震强

博士,男,北京邮电大学客座教授、兼职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无线研究室主任,高级工程师,中国电信集团科技委委员会移动专业组成员。

自2002年加入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以来,一直从事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方面的研究,先后参加和主持了《第三代移动通信制式选择》、《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体制》、《3G互联互通技术标准的研究》、《商业客户3G解决方案》、《R4组网方案与经济分析》、《无线系统间干扰仿真系统开发》、《3G网络技术研究与测试验证》、《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路标的研究》、《移动通信网与固定通信网融合的研究》和《新一代移动终端的研究》等科研项目,负责的多个项目获得过优秀成绩。曾代表中国政府多次参加世界无线电大会及其各种准备会议,曾被列入多个国际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的论文程序委员会参加审稿工作,例如IEICETrans.onCommunications、

INFOCOM2004、APCC2005和ISCIT2005等。在日本筑波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后,曾在香港城市大学电脑科学系担当研究员一年半,主要从事无线数据通信协议和差错控制等方面的研究。赴日本留学之前,参加和主持了多项科研工作,例如青年基金课题、山东省―七五‖和―八五‖攻关项目等。还在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了两部著作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过50多篇论文。研究方向:移动通信与信号处理。

联系方式:010-58552126,sunzhq@ctbri.com.cn

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

王文博

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院长,无线信号处理与网络实验室主任,IEEE会员,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编委,北京邮电大学学术委员会常委,北京通信学会理事。曾主持或参加过多项国家和部级科研项目。1993年和1999年分别两次获邮电部和信息产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年获政府特殊津贴,2004年获教育部跨世纪人才支持计划。目前从事的科研工作有新一代移动通信关键技术和系统的研究,信号处理在无线通信网络中应用的研究等。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或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出版专著4部。他领导的实验室与国内外多家通信企业具

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已完成多项合作项目和科研成果。博士、硕士的主要研究方向:移动通信与信号处理。

联系电话:62282130办公地点:明光楼2层

李景春

高工,兼职硕士生导师,与王文博老师为同一导师组,研究方向:移动通信与信号处理。 联系电话:62282921办公地点:明光楼7层

孙少凡

高工,兼职硕士生导师,与王文博老师为同一导师组,研究方向:移动通信与信号处理。 联系电话:62282921办公地点:明光楼7层

蒋华

副教授,兼职硕士生导师,与王文博老师为同一导师组,研究方向:移动通信与信号处理。 联系电话:62282921办公地点:明光楼7层

刘文京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通信中的信号处理。 联系电话:62283096E_mail:buptlwj@263.net

胡春静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与王文博老师为同一导师组,北邮硕士毕业,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先后进行过语音识别、机器翻译、无线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目前的招生专业是信号与信息处理,主要研究方向:移动通信与信号处理。

通信地址:北京邮电大学92#信箱。PC:100876。

联系电话:62282921办公地点:明光楼719室 E-mail:hucj@bupt.edu.cn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徐惠民

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到美国UniversityofIllinoisatUrbena-Chamgpain和

UniversityofArizona作为访问学者和高级访问学者进修和工作。徐惠民教授现任电信工程学院计算机技术中心的主任,指导研究生多名,并承担了研究生《数字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模拟》、《嵌入式系统》等课程。现从事嵌入式系统、网格、及Internet基本理论及应用的研究开发。包括嵌入式系统在通信和网络中的应用,协议测试,研究各种Internet协议及其应用,3G网络应用等。目前主要科研项目有基于VxWorks操作系统的嵌入式系统、家庭无线网络、互联网技术研究和服务、3G网络应用等。硕士研究方向:INTERNET及其应用。

联系电话:62282236办公地点:教2-414

高锦春

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与刘元安老师为同一导师组。主要从事无线通信、计算机应用,以及通信系统可靠性方面的研究工作。研究方向:无线通信。

联系电话:62283222Email:gjc@bupt.edu.cn办公地点:明光楼905室

蔺志青

教授,硕士生导师,电信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智能信息处理。 联系电话:62282241(办)办公地点:明光楼二层

黄小军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先后进行过无线新技术、移动嵌入系统和流媒体,CDMA2000平台的定位系统、移动3D图像引擎、通信高频开关电源及自动监控系统等项目的研究。主持及参与十余项国家级及企业合作项目的研究开发项目,出版教材及专著多部,在国内核心刊物和重要国际会议发表论文20余篇,已指导研究生三十余人。现任中国通信电源学会委员。现主要研究方向:移动通信和计算机应用、通信电源技术。

联系电话:62282265 E-mail:huangxiaojun@263.net办公地点:明光楼710

杨文川

男,博士,硕士生导师,1970年3月出生,1997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计算机系,现任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副教授,技术专长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结合,利用面向对象的技术解决电信领域的信息处理,包括对信息的采集、处理、流程自动化,以及知识发现。近年来,发表了研究论文四十余篇。这些论文发表在《软件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等杂志和一批国际会议上,其中被SCI/EI/ISTP引用9篇。参与多个关于数据库、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得第二、三届中国PC软件大赛优秀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成都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

目前所指导在读研究生25人,所承担的项目有:北大方正飞腾V基本图形库,普天首信CDMA20001XBSSOMC系统,北京直真节点通信网管平台系统,汉鼎律师事务自动处理系统。研究方向: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

联系地址:杨文川北京邮电大学95号信箱 100876

联系电话:(010)86292721 E-mail:jtsphd@21cn.com

一、信息理论与技术教研中心

田宝玉、林家儒导师组:

吕铁军:联系电话:010-62283147 Email:lvtiejun@bupt.edu.cn 王晓湘 Email:cpwang@bupt.edu.cn

张琳 联系方式:010-62283147,zhanglin@bupt.edu.cn, http://ant.sice.bupt.cn 罗新龙 个人主页:http://www.anianet.com/lxx。 牛凯 电子邮件:niukai@bupt.edu.cn

吕旌阳 电子邮件:lujy@bupt.edu.cn

曾志民导师组

二、无线通信教研中心 王文博导师组:

啜钢:联系电话:62282921 Email:chuai@bupt.edu.cn 办公地点:明光楼7层719

靳浩 联系电话:62283376 电子邮箱:hjin @bupt.edu.cn 实验室地址:教2楼-123室 吴湛击 电子信箱: wuzhanji@bupt.edu.cn, wuzhanji@163.com 赵慧 1980年生 联系电话:62282245-6 蒋华 电子邮箱:jh@besti.edu.cn

陈运清 电子邮件:chenyq@ctbri.com.cn 李景春 电子邮箱:lijingchun@srrc.org.cn

刘辛越 Tel: 010-64413320 联系方式: liuxinyue@ccit.com.cn 孙震强 电子邮箱:sunzhq@ctbri.com.cn 吴广颖 电子邮箱:wugy@ctbri.com.cn

杨大成导师组:

袁超伟 E-Mail:yuancw2000@sina.com. 桑林 E-Mail:sanglin@bupt.edu.cn。 王亚峰 Email: wangyf@bupt.edu.cn 张欣 Email: xin.zhang@ieee.org

程卫东 Email: chengweidong@chinamobile.com 王晓平 Email: wangxp@ctbri.com.cn。

三、多媒体技术教研中心 蔡安妮导师组:

蔡安妮email: annicai@bupt.edu.cn 。

王雷 联系电话:62282104 email: wanglei_elf@bupt.edu.cn 苏菲 email: sufei@bupt.edu.cn 赵衍运 email:zyy@bupt.edu.cn

李绍胜 联系电话:62282161 Email:lss@bupt.edu.cn。

黄孝建联系电话:62282186 电子邮箱:xjhuang@public.bta.net.cn 王海婴联系电话:62282104 E-mail:why@bupt.edu.cn 图像处理和传输实验室招生联系老师:

杨波 boyang@bupt.edu.cn

多媒体通信与模式识别实验室招生联系老师:

庄伯金 62283118-16,bjzhuang@bupt.edu.cn

景晓军导师组

景晓军联系电话:62283790; E-mail: jxiaojun@bupt.edu.cn

陈磊 联系电话:010-62283457 Email: leichen@bupt.edu.cn 孙松林联系电话:62282442 Email: slsun@bupt.edu.cn

苏放联系电话:010-62282100, Email: sufang@bupt.edu.cn

李学明导师组:

四、通信网技术教研中心

陈建亚导师组(咨询电话:62283592,办公室:明光楼814): 李书芳 Email: lisf@bupt.edu.cn

尹长川 Phone: 62281645, Office: 811 Mingguang Building, E-mail: ccyin@bupt.edu.cn 刘丹谱 Email: dpliu@bupt.edu.cn 李剑峰 电子邮件:lijf@bupt.edu.cn 罗涛 tluo@bupt.edu.cn

郝建军 E-mail:jjhao@bupt.edu.cn

纪越峰导师组(咨询电话:62282172,hzt@bupt.edu.cn): 温向明导师组(咨询电话:62283591,duhaiqing@bupt.cn):

温向明电子邮箱:xiangmw@bupt.edu.cn

武穆清联系电话:010-62282273 电子邮箱:wumuqing@bupt.edu.cn 刘勇电话:010-62283591 E-mail:liuyo@bupt.edu.cn

张智江联系电话:010-66258855电子邮箱:zhangzhj@chinaunicom.cn 徐春秀联系电话:010-62281551 电子邮箱:xuchunxiu@bupt.edu.cn

苗建松 Tel:86-10-62282285 E-Mail:miaojiansong@bupt.cn或miaojs@sohu.com 廖青联系电话:010-62283120 电子邮箱:liaoqing@bupt.edu.cn 陈德荣电话:010-62282611 电子邮箱:CDR2611@126.com 陈自清联系电话:010-58552171 电子邮箱:chenzq@ctbri.com.cn 张成良联系电话:010-62282296

纪红 导师组:

寿国础电话:010-62283126;电子邮箱:gcshou@bupt.edu.cn。通信地址:北京邮电大学228信箱;邮政编码:100876

高泽华联系电话:62282756,62283728, Email: gaozehua@bupt.edu.cn 办公地点:教三楼739。

孙文生联系电话:010-62055665 办公地点:明光楼708 Email: sunws@bupt.edu.cn

五、泛网无线教研中心 张平 导师组:

刘培植 Email: liupz@bupt.edu.cn 李立华 lilihua@bupt.edu.cn 。 康桂霞 gxkang@bupt.edu.cn 冯志勇 fengzy@bupt.edu.cn

张治联系方式:zhangzhi@bupt.edu.cn

周正 导师组:

蒋挺

黄小军E-mail: hxj@bupt.edu.cn

六、网络搜索教研中心 郭军 导师组:

郭军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院长 Email: guojun@bupt.edu.cn 蔺志青联系电话:62282165(办) Email: linzq@bupt.edu.cn

七、宽带网络监控教研中心 雷振明导师组:

雷振明电话:010-62283741 办公地点:宽带网络监控教研中心。email: lzm@kuanguang.com.cn

杨洁办公地点:教2-427 。email: janeyang@bupt.edu.cn 何刚 email: brianhe@bupt.edu.cn 周文莉 email: zwl@bupt.edu.cn

八、其他导师

李道本

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博士生、硕士生导师简介

(除特别注明外,博士生导师也招硕士生,下面所注为硕士招生专业)

物理电子学专业

任晓敏,教授,简介见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导师简介。

硕士研究方向:新一代光纤通信网络中的光电模块与子系统。

俞俊生,教授,1990年毕业于中国电子科技大学,获博士学位;(1)2003年起担任北邮—伦敦大学玛莉女王学院“电磁波理论与应用”国际开放实验室执行主任,负责实验室组织管理工作,从事物理电子学、等离子体电子学的研究。(2)2003年起担任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教育发展中心副秘书长,负责青少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3)2005年起担任由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党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教育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发起组织的“中国关爱成长行动-----党史教育计划活动”中共党史教育办公室主任,负责“全国优秀青少年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育学习班”以及建设“中共青少年党史教育活动基地”的组织工作。(4)2006年起担任中欧合作FP6 -EC-GIN项目中方协调人。在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1993年获英国皇家学会奖学金赴阿伯泰.丹迪大学和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做访问研究;曾任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副处长、国防科工委副处长、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处长、中核久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一企业)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

联系电话:010-62281143 研究方向:通信物理电子学

电路与系统专业

周正,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通信电路与系统、信号处理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近年来、曾主持或参加的有关电路网络理论、通信信号处理、无线通信、神经网络与智能信号处理在通信中应用等多项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及原邮电部重点科研项目的研究。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及学术刊物上已发表论文50多篇。主要研究领域:无线通信、基于蓝芽技术的移动计算设备及智能信息处理等。周正教授是中国通信学会会员;中国电子学会电路与系统学会会员;美IEEE会员;中国蓝芽技术发展与应用论坛秘书长;中国数字化产业联盟蓝芽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世界蓝牙组织SIG-TF9中国工作小组成员。

硕士研究方向:无线通信。

联系电话:62281489 办公地点:明光楼706

赵成林:男,工学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无线通信。 联系电话:62281489 办公地点:明光楼706

蒋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及学术刊物上已发表论文30多篇。

研究方向:无线通信。

联系电话:62281489 办公地点:明光楼706室

张陆勇, 副教授,博士。长期无线宽带数字通信科研工作,研究领域包括:短距离无线通信,无线应急通信系统,蓝牙技术,超宽带通信技术。

研究方向:无线通信。

联系电话:010-62281489 办公地点:明光楼706室

方勇,教授,兼职硕士生导师,与周正老师为同一导师组。 研究方向:无线通信。

联系电话:62281489(联系人:周正) 办公地点:明光楼706

谢远生,高工,兼职硕士生导师,与周正老师为同一导师组。 研究方向:无线通信。

联系电话:62281489(联系人:周正) 办公地点:明光楼706

孙文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8年7月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获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长期从事计算机应用和无线通信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曾先后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基金等科研项目。目前主要从事无线通信、嵌入式系统开发、计算机软件和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工作。

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和无线通信。

联系电话:62055665 办公地点:明光楼708 Email: swsmail@163.com

刘瑞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7年于北京邮电大学获计算机应用专业硕士学位,2006年获电路与系统专业博士学位。主要从事IP网络性能、多媒体应用系统、移动P2P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和嵌入式系统方面的研发工作,参与多项科研项目,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及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研究方向:无线通信与计算机应用。

联系电话:62282291 办公地点:教2-432 email: lrf@bupt.edu.cn

李绍胜,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0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北邮大学科技园应用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在职博士,目前从事DSP、ARM等嵌入式系统软硬件设计以及软件无线电、多媒体处理的应用技术研究,该研究中心集产学研一体,侧重技术研究与市场应用相结合,具有良好的科研及工作实习环境,中心已经毕业的学生中80%以上就职于移动通信的外企和国内知名厂商,具有良好的工作就业前景。

研究方向:移动多媒体通信。

联系电话:62282161 EMAIL:lshsh@vip.sina.com

陈萍,女,高工,硕士生导师,现任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实验中心副主任。1986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无线电工程系,1993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硕士学位。

研究方向:无线通信。

联系电话:62281551 办公地点:教2-330

刘泽民,教授,198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审为信号、电路与系统专业博士生导师,并在北京邮电学院建立博士点,这是当届该专业被审批的全国唯一的博士点和唯一的博士生导师。他曾在网络理论和滤波器、多维数字滤波与智能、仿生技术以及智能等方面做出过重大贡献和突出成绩,曾获得国家、国家教委和北京市多项奖励。主持过国家“863”、国家教委、国家基金委、原邮电部和信息产业部多项项目。近两三年来研究课题内容为:数字信号处理及其应用,解决现代通信中有关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至目前已取得不少成绩和进展。他是北京市优秀教师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兼任和现兼任国家教委科技委电子学与通信学科组成员、中国电子学报常务编委、中国电子与信息学报编委、中国电子学和通信学会会士、IEEE高级会员、中国通信学会信号与信息处理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路与系统学会委员以及中国神经网络委员会委员等职务。(只招博士生)

联系电话:62282698

田辉,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通信学会会员,IEEE会员, ISO/IEC JTC1/SC6国内技术归口WG8 NGN召集人;中国ITS联网电子收费工作组专家组员。主要从事先进移动通信系统及无线网络技术的研究。目前研究课题主要集中在4G 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其实现、自组织通信网络。主持及参与多项国家86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和企业间合作项目等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及重要国际会议发表论文四十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5项,其中授权1项。出版教材、专著7部。

硕士研究方向:移动通信新技术研究。

联系电话:62282107—206 tianhui@bupt.edu.cn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

顾畹仪 电信工程学院光通信中心教授。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82年在北京邮电大学获得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从事高速光纤通信系统、WDM光传送网、智能光网络、宽带网络技术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论著有:“光纤通信系统”、“全光通信网”,“光传送网”、“WDM超长距离光传输技术”等。承担并圆满完成过十多项国家863、自然基金、攻关项目和部重点项目,研究成果曾六次荣获部级科技进步奖。编写的教材曾获原邮电部优秀教材特等奖、全国优秀教材奖,还二次荣获市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和一次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1992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2001年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现任北京邮电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电信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是IEEE会员,中国通信学会会士,北京通信与信息协会光通信专业组主任,通信学报、北京邮电大学学报和中兴通信技术杂志编辑。担任北京市人大代表。

Prof. Wanyi Gu works with Center of Optical Communications, School of Tele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BUPT. She graduated from Physics Department, Peking University in 1970, and received Master Degree from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BUPT) in 1982. Her research areas include high speed optical communication, WDM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and Automatically Switched Optical Networks, Broadband Network Technologies, ect. Her main

bookmaking is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s‖, ―All Optical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s‖ and ―Technology of Ultro-Long WDM Transmission Systems‖. More than 10 key projects issued by National high Technology Plan

(863) or by NSFC have been completed by her research group. She was awarded a lot due to her excellent research and teaching achievements and awarded the tile ―national excellent teacher‖ in 2001 and ―national expert in middle-young age with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in 1992. Currently, she is a member of IEEE and a senior member of Chinese Communication Society.

硕士研究方向:下一代光网络,宽带网络技术。

联系电话:62283383 办公地点:教三楼7层

张杰,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学院(现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系,获通信工程专业学士学位和管理工程专业辅修学士学位; 1998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获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工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张杰同志长期从事高速光纤通信和宽带光网络领域的研究工作,先后负责或参加十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863计划项目,已申报国家专利16项,出版专著4本,发表论文40余篇,现担任国家863计划信息技术领域“高性能宽带信息网”重大专项光网络分项任务专家,1999年获信息产业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03年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2004年获北京高校第四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理工组二等奖。

研究方向:下一代光网络,宽带网络技术。 联系电话:62281173-602 办公地点:教三楼7层710室 电子邮件:lgr24@bupt.edu.cn

叶培大,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著名的微波与光纤通信专家;中科院资深院士、北京邮电大学名誉校长、IEEE Life Fellow、麻省理工学院电磁学院院士;曾任国务院信息办专家组组长、ICCC理事、中国电子学会理事、中国通信学会常务理事、微波通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IEEE北京分会主席等。在长期科研中,独立或指导学生发表论文500余篇。获国家重大科研奖、七五攻关一等奖、中国通信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中国科学院荣誉奖章、IEEE新千年科技杰出贡献奖章、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美国独立宫金钥匙奖、“中国信息化十大杰出专家”等数十项奖项。

硕士研究方向:光通信网络与宽带接入系统。

联系电话:62282205(联系人:张民) 办公地点:教3楼7层 Email: pdye@bupt.edu.cn, mzhang@bupt.edu.cn

张民,副教授,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工学博士;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国通信学会会员,北京市科学技术学会会员,IEEE 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ies、IEEE Photonic

Technologies Letters和Optical Engineering等国际知名学术刊物审稿人;主要从事先进光网络与光交换、光逻辑器件和光信号处理、有线与无线融合的宽带接入网等研究,主持及参与多项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其它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90余篇,出版论著10部,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硕士研究方向:光通信网络与宽带接入系统。

联系电话:62282205 办公地点:教三楼7层 Email:mzhang@bupt.edu.cn

刘元安,教授, 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专业博士导师。研究方向为无线(移动)通信、电磁兼容和测量、信息发射泄漏和安全。是IET Fellow,教育部科技委信息学部委员,“十一五”国家863专家,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第九组副主席,中国通信学会无线与移

动通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电子学会和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多次担任国际学术会议的技术委员会主席。

硕士研究方向:宽带移动通信、电磁兼容。

联系电话:62282612 办公地点:明光楼9层

纪越峰,教授,博士生导师,电信工程学院副院长。近年来得主要学术兼职有―九·五‖和―十·五‖国家863专家、中国通信学会会士/通信线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电子高教学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十五‖国家863计划/O-TIME(光时代)计划负责人等;多次担任OECC、APOC、ICCT、ICII、COIN等国际学术会议委员和分组主席。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光波技术与宽带信息网,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863计划、教育部、信息产业部、北京市、及国际合作等多项研究课题,在―光分插复用设备‖、―光突发/分组交换系统‖、―IP/WDM传输适配系统‖、―多媒体业务传输与控制系统‖、―智能光网络‖、“光子网格”等方面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发表30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SCI/EI/ISTP三大检索200余篇次),完成国际会议特邀报告10余次,出版《现代通信技术》等10余部著作与教材,获得和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0多项。曾三次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和全国高校优秀CAI奖;五次荣获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三次,二等奖二次);七次荣获省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五次、三等奖一次);获首届北京市高校教学基本功比赛第一名、北京市教学名师奖、北京市精品教材和部级优秀教材奖、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等;1998年获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2001年被评为国家863计划15周年突出贡献先进个人,2002年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骨干教师,2003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4年入选全国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6年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2006年被评为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人才,2006年被评为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带头人。 目前的研究课题重要,发展方向明确,研究环境良好,注重人才培养。

硕士研究方向:光互联网、宽带通信网。 联系电话:62282127

陆月明,副教授,2000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光互联网、计算机网络等研究,主持及参与多项国家86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和其它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与纪越峰教授同一导师组。

目前研究方向为:光互联网、宽带通信网。

电话:010-62282153 EMAIL:ymlu@bupt.edu.cn

陈雪,教授, 博士生导师,中国通信学会光通信委员会委员,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光通信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光网络、光与无线融合宽带接入技术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主持完成十多项国家863、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和部重点项目以及多项企业合作课题。荣获三次部级科技进步奖、一次市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和一次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发表论文几十篇,出版专著和教材多部,获得和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多项。

硕士研究方向:宽带接入、网络融合。

联系电话:62282074 Email:xuechen@bupt.edu.cn 办公地点:教三楼727室

施社平,高级工程师,兼职硕士生导师,与陈雪教授同一研究室,任职于中兴通讯公司。主持完成多项国家863计划项目,曾获信产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和科技攻关先进个人等奖励。

研究方向:光网络技术。

联系方式:Email: shi.sheping@zte.com.cn; 联系电话:62282074(联系人:陈雪)

张永军,副教授,博士。1994年于北京邮电大学获得硕士学位,2003年于德国斯图加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主要从事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下一代光网络及宽带接入技术的研究工作,参与多项国家86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和其它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获得信息产业部科技进步一、二、三奖各一次。发表英文专著一部和论文多篇。

研究方向: 下一代光网络,宽带网络技术。

联系电话:62281173-603 办公地点:教3-710 Email:yjzhang@bupt.edu.cn

赵荣华,男,教授,硕士生导师。出生于1945年,1983年研究生毕业于北京邮电学院,获工学硕士学位;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一直从事光通信方面的教学与科研,以及实验室建设工作。现任“光通信与光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是北邮与日本安立(ANRITSU)公司“通信测试技术联合实验室”的负责人。

目前所属研究组主要研究方向为“综合接入技术”,包括通信及智能交通、物流等领域的宽带接入、短程通信、射频识别等。

研究方向:综合接入技术,通信测试技术。

电子邮箱:rhzhao@bupt.edu.cn 联系电话/传真:62283728 办公地点:北邮教三楼739

高泽华,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通学学会会员、北京通信信息协会会员。2002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获博士

学位。主要研究项目涉及:移动通信、光通信、移动光网络、3G增值业务、无线移动VOIP、射频识别RFID、无线传感器网络等。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

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等项目,发表几十篇学术论文,申请发明专利多项,参与编写教材三部。与赵荣华教授同一导师组。

研究方向:综合接入技术。

联系电话:62283728 Email: gaozehua@bupt.edu.cn 办公地点:教三楼739

李蔚,男,1960年出生,教授,硕士生导师。多次承担国家攻关项目、863项目、信息产业部项目,并多次获奖。在国外留学期间打破并至今保持多项世界纪录,在国外学术刊物及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20篇。主要从事高速光纤通信技术、宽带接入技术等方面的科研工作,与校内校外科研单位和企业有密切合作关系,从事面向实际应用课题的研发。

研究方向:综合接入技术。

联系电话:62281525 办公地点:教三楼7层

林金桐,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邮电大学校长。兼任中国通信学会国际学术交流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电信通信学会副理事长、全国高校工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副主任委员。林金桐教授主要从事光纤通信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他在光电子研究领域的杰出成果奠定了他在光电子学术界的地位。留学英国南安普敦大学期间,他作为主研究人员之一,参加光纤激光器/放大器的开拓发明研究,这项工作被公认为―通信技术的一场革命‖,荣获英国电气工程师协会最佳论文奖。他的两篇论文《光纤激光器的偏振效应》和《光纤激光器偏振效应:现象、理论和应用》多年来一直被科学家们作为参考文献而引用。从1991年起,应聘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90.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