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民因病造成贫困的调查报告

更新时间:2024-05-27 12:5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远城村贫困农民调研报告 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村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已经过上了基本小康的生活,但是由于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还有一部分农户收入水平较低、收入增长缓慢甚至下降。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仅延缓农村的全面小康进程,制约了农业的发展,也是引发社会经济中的突出问题之一。因此,关注农村低收入户的增收问题,对农村居民总体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保持社会稳定都具有现实意义。为了解新的时期贫困产生的原因,为下一步农村开展扶贫工作制定切合实际的战略决策,我利用假期对遂平县远城村部分贫困住户进行了调查,在分析低收入农民的现状特征及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的具体措施。 针对造成农民低收入的问题,展开了调查研究,并得出了一系列结论。调查如下 一、调查目的:

了解当地贫困农民生活状况,分析贫困原因, 在分析低收入农民的现状特征及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的具体措施。 二、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河南省遂平县远城村部分贫困住户。 三、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在远城村对贫困户问卷调查及和当地村民的访谈。发放问卷是在远城村内随机选择村民当场发卷填写,并当场收回的形式。共发出调查问卷50份,收50份,回收率达100%;走访远城村住户了解实际情况。 调查问卷见:附录一 四、调查时间:

2011年11月20日――――2011年11月27日 五、调查内容:

造成贫困的原因、所在地政府扶持情况、社会资助情况、脱贫措施。 六、调查结果:

一、贫困原因及分析

针对贫困原因这一问题,我们主要采取对农户个别访谈和随机对村民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根据调查情况,贫困原因有以下几种: 1、缺少文化致贫。2、自然灾害致贫。3、因病、残致贫。4、缺少有效耕地致贫。 5、缺劳动力致贫。 6、因上学致贫。 图(一):造成贫困原因比例图

其中缺文化致贫的占40%,自然灾害致贫的占10%,因病、残致贫的占5%,缺耕地致贫的占17%,缺劳动力致贫的占15%,因上学致贫的占13%。

从以上数据得出文化程度低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原因,缺文化必然导致观念的落后,观念落后是贫困的根源。依靠国家支援,救济的“等、靠、要”思想非常严重,视吃救济、拿补贴为理所当然;观念保守,不愿接受新技术,宁愿守着土地种地,也不愿冒险外出经营工商业。随着新农村的建设,新技术新思想的引进,有文化的可以很快适应农村的变化,没有文化的赶不上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不懂技术,又没有经商经验的农户渐渐的成为贫困户。 其次随着社会的发展,缺少有效耕地致贫也成为了致贫的重要原因之一,调查中发现,由于缺少耕地导致贫困也占到了17%,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农民要是没有耕地,也就无法生存。对于一些自然条件恶劣、耕地、水资源少或耕地质量差的地区缺少有效耕地称为导致贫困的重要原因。随着退耕还林政策的普及以及一些不法分子非法占有农民土地,导致耕地少,加上贫困地区农民文化素质差,不能适时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从而导致种植业获得的收入不断少。

因自然灾害导致贫困的,占10%。因灾贫困是目前绝对贫困最根本的原因,对这种贫困,脱贫速度慢,是比较难以改变的一种贫困。在远城村调查中的有两户村民。因灾贫困也是返贫的根本原因,由于国情所决定,上世纪我国的脱贫标准低,有些农户一旦遇到自然灾害,

又加入贫困的行列。

因病、残导致贫困的原因,在所有贫困原因中占5%。这可能是收入太少的农民,用在治病上的支出更少的原因。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生病无钱医治,不管不问的贫困户在农村比较常见。由于我国农民还没有完全享受医疗保健待遇,农民看病治病,一大部分费用都是自己负担,一年中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果病稍大一点,一般农民的家庭都承受不起,贫困家庭更是承受不起。在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本来就少,农民家庭成员中,如果有人生大一点的病,就会给贫困的家庭带来更加贫困,如果是大病,只有听天由命。另外家庭成中有残疾,也是导致家庭贫困的根源。

贫困原因中,越是缺劳力,越是贫困的占15%。是在九十年代后期才突显出来的一种新的贫困原因。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贫困地区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

贫困地区劳力纷纷外出打工,有的外出打工的收入远远多于农业收入,也许一个家庭有劳力外出打工,就能摆脱一个家庭的贫困。当然外出打工与外出劳动力的素质有关,素质越高,获得的劳务收入越多。但是外出打工的一般都是年轻力壮的,留在农村的都是些老人,有些外出打工者一年或者几年才回家一次,这就使一些农村留守老人因缺少劳动力而加入贫困行列。

因上学致贫也是一种新的贫困原因,也是90年代末才出现的的。虽说我们国家的小学、中学都是义务教育,但贫困地区财政收入少,用在学校上开支也比其它地区少。通过对远城村住户的走访,他们表示现在很多学校为了维持学校正常开支,采取增加收费来保证学经费缺口,于是教育乱收费在贫困地区比较常见,有的地方一个小学生学杂费一年要7~8百元,一个中学生的学杂费一年要1千多元。如果贫困地区一个家庭中几个孩子都上学,对收入不高的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会导致家庭的贫困。如果贫困地区的孩子考上大学,在教育体制实行改革的今天,一个大学生每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加起来至少要一万元左右,对一个贫困家庭更是无法承受的,要想上大学,只有依靠借债,那么,这些家庭的生活肯定是走入贫困的境地。

在所有的致贫原因中,因为缺少文化是形成贫困的重要原因,其次是因因病、残致贫,最后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产生的因外出打工而缺少劳动力和因上学致贫。这种种原因综合起来导致现在使一部分贫困居民脱贫成为社会关注的难题。 二、政府扶持情况、社会资助情况。

为解决好农村困难群众基本住房安全问题,2008-2010年,中央逐步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范围,增加危房改造任务,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中央财政三年共安排117亿元补助资金,帮助试点地区完成约204万农村贫困户的危房改造。

2011年3月24日中央财政下拨2011年第一批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补助资金100亿元,并明确今年将中西部地区所有县(市、区)全部纳入试点范围。中央补助标准为户均6000元,在此基础上,对陆地边境县边境一线贫困农户,东北、西北、华北等“三北”地区建筑节能示范户每户再增加2000元补助。同时,要求在确保完成危房改造任务的前提下,依据农村危房改造方式、建设标准、成本需求和补助对象自筹资金能力等不同情况,合理确定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档次的省级分类补助标准,切实做好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河南省财政厅)

当地政府坚持“三个并重”的工作思路。一是在扶持对象的确定上,坚持解决群体性贫困与解决区域性贫困并重,更加注重群体性贫困的解决。二是在扶持方式的选取上,坚持开发式与保障式并重,更加注重通过开发式扶贫来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三是在到户途径的选择上,坚持直接到户与间接到户并重,更加注重直接到户。突出“四个基本”的工作重点。一是帮助发展基本当家产业。二是帮助提高基本素质。三是帮助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四是帮助维护贫困户

的基本参与权利,不断提高贫困户的社会地位。

并施行“一对一”的党员干部帮扶贫困户机制。在继续推进“1321”帮扶贫困村工作机制的基础上,要求县乡部门党员干部每人帮扶1-2个贫困户,落实“三帮一扶”措施,即:帮助转变思想观念、帮助制定脱贫致富发展规划、帮助提高基本能力,扶持建起一项当家产业或致富项目。还制订“大扶贫”格局下的扶贫到户项目资金政策。一是正确处理专项扶贫与“大扶贫”的关系,调整专项扶贫项目资金的投向。二是正确处理直接扶持到户与间接扶持到户的关系,提高扶贫项目资金直接到户的比例。三是正确处理群众自立与项目扶持的关系,探索以奖代补等扶持到户的激励机制。大力实施“贫困户能力建设工程”。入户扶贫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和自我脱贫能力。 七、调查体会:

在新农村建设及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如何在新经济发展阶段增加贫困户的收入,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我通过调查结果结合远城村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脱贫措施: ① 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文化素质,加大农村教育投入,不仅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低收入户增加收入的长远基础。一是努力普及初中教育。必须把发展教育的重点放在普及初中教育上,努力提高适龄儿童入学率,解决部分少年儿童不上学和中途辍学的问题,防止新一代文盲人口的产生。同时,改变面面俱到的救济式的扶贫形式,“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通过开设各种培训班,对一些上过小学、初中或高中的农民进行职业培训,传授给他们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大力发展农村中等专业学校、农民职业中学,培养一批中级层次的人才,以适应商品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

② 转变扶贫方式,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对于贫困户,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增加财政拨款,落实当地最低生活会保障补助情况,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农业结构调整要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因地制宜引导农民调整种养结构,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一是要在低收入农户中,改变广种薄收的经济模式,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通过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方式,让从事农产品种植和加工的农民从中获得最大的收益,实现增收。大力发展畜牧业。畜牧业是一项低投入、高回报、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小、适宜贫困地区发展。同时要加快畜牧业的市场建设、防疫体系建设、服务体系建设,由政府组织联系收购商进农村直接收购,保证农民利益,为畜牧业生产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③ 加大扶持力度,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搞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变化,及时有效地保障农民特别是低收入户基本生产权益的迫切需要。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强化相关政策,建立农村低收入群体生活保障体系,落实当地最低生活会保障补助情况,保证低收入农民的基本生产和生活,是贫困户真正的得到政府的补助。 附录一

远城村贫困户调查问卷

下列题目,请将你认可的答案写在括号里,可以单选也可以多选。 1、您的家庭人口()人。 2、您的家庭中外出打工人口:() 3、您的家庭成员中是否有在校学生:() a、有 b、没有

4、您家庭成员中最高学历是:() a、小学 b、初中 c、高中 d、大学 5、您的经济来源主要有哪些:() a、务农 b、打零工 c、养殖牲畜

d、外出打工 e、政府补助 f、亲友帮助 6、您目前在村里的生活状况:()

a、富裕 b、小康 c、贫困 7、您认为导致贫困的原因有:() a、缺少文化致贫b、自然灾害致贫

c、因病、残致贫 d、缺少有效耕地致贫 e、缺劳动力致贫 f、因上学致贫

8、政府扶贫措施对本村贫困户的帮助是否有效:() a、有效 b、无效 c、部分有效 d、效果不明显

9、您认为国家关于农村贫困户补助方面的政策在你所在地区是否得到严格落实:( ) a、是 b、否 c、部分落实d、不确定

10、您对政府对于贫困问题的解决有哪些期望: 。篇二:关于农村贫困户发展的调查报告

关于对农民贫困原因的调查体会

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稳步增长,xx镇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已过上了基本小康的生活,但是由于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还有一部分农户收入水平较低、收入增长缓慢甚至下降。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仅延缓农村的全面小康进程,制约了农业的发展,也是引发社会经济中的突出问题之一。因此,关注农村贫困户的增收问题,对农村居民总体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保持社会稳定都具有现实意义。

为了摸清农民贫困产生的原因,我们对xx镇辖区20户贫困农户进行了调查,在分析低收入农民的现状特征及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的具体措施。 一、贫困原因分析 10%

对贫困原因调查主要采取对贫困户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根据整体调查情况,贫困原因有:

1、缺文化致贫

文化程度低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原因,根据调查统计结果,

20户贫困户中有5户是因缺文化致贫。缺文化必然导致观念的落后,观念落后是贫困的根源。小部分农民他们一贯视农为本,宁愿守着土地受穷,也不愿昌险出外打工谋生;仍然保持着传统的劳作方法和生活方式,不愿接受新的技术,缺乏信心和勇气,把希望寄于“老天爷”风调雨顺,甘愿受穷。 2、病、残致贫。

因病、残导致贫困的有4户。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生病无钱医治,不管不问的贫困户在农村比较常见。虽然我国农村医疗保险发展不断健全,但仍然有部分地方没有覆盖到,而且由农民自身承担的部分,对贫困家庭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果病稍大一点,一般农民的家庭都承受不起,贫困家庭更是承受不起,就会给贫困的家庭带来更加贫困,如果是大病,只有听天由命。另外家庭成中有残疾,也是导致家庭贫困的根源。 3、自然灾害致贫。 因自然灾害导致贫困的,有2户。因灾贫困是目前绝对贫困最根本的原因,对这种贫困,脱贫速度慢,是比较难以改变的一种贫困。贫困农民收入来源基本来自农业种植,碰上自然灾害的时候,没有很好的防范措施,影响到整年的农业收成,导致整年来的心血白费。 4、缺耕地致贫。

因缺耕地致贫的有2户。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农民要是没有耕地,也就无法生存。随着xx开发建设的不断加快,因

项目建设的需要涉及到征用农村土地,部分村民没有了耕地或耕地减少。特别是贫困农民失去了经济来源,虽然靠着优厚的征地补偿款,可是却没有另外的谋生手段,此消彼涨的

情况下,农民再次走向贫困是必然结果。 5、缺劳动力致贫

因缺劳动力致贫的有3户。3户贫困农民家庭中缺少青壮年劳动力,造成家中没人种田,收入来源有限,主要依靠政府低保救济。 6、其他方面致贫。 二、调查结论

在所有贫困原因中,因缺文化、因灾、因病残、缺耕地、缺劳力是形成贫困的重要原因。其中缺乏文化、自然灾害是致贫的最首要的原因;其次是因病、残致贫。缺劳力和缺耕地致贫是新时期下出现的两种原因。随着xx开发建设的不断加快,这两种贫困原因还会更加突出。 三、促进贫困农户收入增长的对策建议 1、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文化素质

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加大农村教育投入,不仅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低收入户增加收入的长远基础。一

是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高农村儿童的上学率,解决部分少年儿童不上学和中途辍学的问题,防止新一代文盲人口的产生。二是通过开设各种培训班,对一些上过小学、初中或高中的农民子女进行职业培训,传授给他们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适当给予一定的补贴;三是大力发展农村中等专业学校、农民职业中学,培养一批中级层次的人才,以适应商品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 2、加大扶持力度,转变扶贫方式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二、三产业,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贫困农户由于收入的绝大部分用于生活消费,维持简单再生产都比较困难,要想扩大再生产依靠自身的力量是很难的。对于贫困户,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增加财政拨款。同时,改变面面俱到的救济式的扶贫形式,“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

3、引导失地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加快劳动力转移是失地农户快速增加收入来源的首要措施。失地农民家庭一般有较多剩余劳动力,但劳动力的个人素质能力等满足不了社会的生产需求,积极引导失地农民就业培训,提高失地农民的就业能力,迫在眉睫。

4、逐步建立完善、高效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搞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变化,及时有效地保障农民特别是低收入户基本生产权益的

迫切需要。低收入群体应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救助和有力扶持,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强化相关政策,建立农村低收入群体生活保障体系,保证低收入农民的基本生产和生活,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 组员:

2012年10月18日篇三:关于对我县贫困农村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2 陵川县贫困农村发展状况调查情况汇报

根据晋市办发[2008]26号文件精神,8月1日—8月14日,我县组成13个调研组对全县12个乡镇245个贫困村的发展状况、部分县直单位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了认真调查,基本掌握了我县贫困农村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贫困农村发展现状

我县2007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3000元以下的村共245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66%,共涉及30968户、10.65万人,分别占全县农村总户数、总人口的52%、49%,特困户达到6649户。共有耕地面积18.8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61%,有林地面积78.9万亩,占全县林地面积的61%。所调查村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405元,最低的潞城镇梨树掌村只有185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8g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