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交通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更新时间:2024-04-27 21:16: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交通工程专业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规范

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

二○一一年十二月

目 录

一、本专业学科基础 ................................................................................................... 1

(一)本专业的主干学科介绍 ........................................................................................... 1 (二)本专业的相关学科介绍 ........................................................................................... 1 1.相关学科 ........................................................................................................................ 1 2.影响本专业的教育因素 ................................................................................................ 1 (三)主干学科方法论 ....................................................................................................... 2

二、专业培养目标 ....................................................................................................... 2 三、专业培养标准 ....................................................................................................... 3 四、知识能力体系及标准实现矩阵 ........................................................................... 3

(一)知识能力体系 ........................................................................................................... 7 (二)课程体系 ................................................................................................................... 7 (三)标准实现矩阵 ......................................................................................................... 17

五、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 ..................................................................................... 18

(一)培养目标 ................................................................................................................. 18 (二)培养标准 ................................................................................................................. 18 (三)教学内容 ................................................................................................................. 19 (四)工程实践条件 ......................................................................................................... 21 (五)师资配置 ................................................................................................................. 21 (六)工程实践认证标准及认证方式 ............................................................................. 23 (七)工程实践日常管理与考核 ..................................................................................... 23 (八)完善师资工程能力的培养机制 ............................................................................. 24 (九)合作企业及工程实践基地一览表 ......................................................................... 26

六、本专业的基本教学条件 ..................................................................................... 27

(一)师资力量 ................................................................................................................. 27 (二)教材 ......................................................................................................................... 27 (三)图书资料 ................................................................................................................. 28 (四)实验条件 ................................................................................................................. 28

I

(五)实习基地 ................................................................................................................. 29 (六)教学经费 ................................................................................................................. 29

七、质量保证体系 ..................................................................................................... 30

(一)教学管理 ................................................................................................................. 30 (二)质量控制 ................................................................................................................. 31

八、本专业规范制定的主要参考指标 ..................................................................... 32

(一)学制、学习年限与学位 ......................................................................................... 32 (二)毕业学分要求 ......................................................................................................... 32

附件1:课程体系 ...................................................................................................... 33 附件2:标准实现矩阵 .............................................................................................. 33 附件3:课程简介(含课程大纲) .......................................................................... 33 附件4:校企共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方案 ...................................................... 33

II

一、本专业学科基础

(一)本专业的主干学科介绍

本专业所属一级学科为交通运输工程国家重点学科,所属二级学科为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国家重点学科。本专业为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国家重点学科的直接依托专业,是西南交通大学的优势专业和重点发展专业,学校传统优势学科交通运输工程为本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本专业的相关学科介绍 1.相关学科

本专业在所依托学院的相关学科分布合理,层次分明,既有历史悠久,地位突出的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国家重点学科,也有与之密切相关、侧重基础研究与工程应用相联系的系统工程学科和安全技术及工程(交通运输安全工程)四川省重点学科,还有体现综合运输及行业特色的交通运输、综合运输、物流工程、交通运输经济等学科。 2.影响本专业的教育因素

(1)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

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已进入能力扩张与质量提高并进、技术进步与管理创新并重的关键性发展阶段,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具有传统业务管理的能力,更需具备管理创新的能力;不仅具有良好的技术使用能力,更具有高度的技术敏感性;不仅具备扎实的交通运输专业知识,又具有丰富经济管理理论储备;不仅具有交通运输专业素养,更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更加强调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2)人才培养的支撑条件

本专业现有交通运输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

1

通工程、交通运输安全工程、系统工程等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工程、交通运输安全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等5个工学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交通运输、交通工程、交通运输安全与信息工程等4个本科专业;成人教育、自学考试、网络教育等继续教育专业。所依托学院承担国家级985特色平台和交通运输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任务,拥有多所国家级和省部级实验室、教学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及教学团队。依托学院多个相关学科点和丰富的教学资源,本专业具有强有力的支撑条件。

(3)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优势

本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领域(性质)主要分布于政府部门(行业管理)、科研与教学机构(科学研究与专业教学)、设计单位(技术与管理)、建设单位(技术与管理)和运输企业(技术与管理)等。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完善,专业技能突出,工作能力强;专业方向明确,轨道交通特色显著,专业延伸和拓展性强;综合素质高,理论基础扎实,创新和实践能力突出,总体成长较快。

(三)主干学科方法论

交通工程学科方法论是对交通工程领域认识和实践过程中一般方法及其性质、特点、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理论总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交通工程学科的哲学基础或哲学意义上的方法论,是最高和最抽象层次的交通运输学科方法论;

第二个层次是交通工程学科的一般思维原理和分析方法,如演绎分析方法和归纳分析方法,实证分析方法和规范分析方法等;

第三个层次是交通工程学科的具体技术方法,如运输管理方法、交通运输规划、最优化方法等。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

2

远大抱负和人生理想,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拥有较强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专业知识面宽、富有创新意识和一定的创造能力,在交通工程及其相关领域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科技开发能力、工程管理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专业人才。毕业生可从事交通工程专业领域内的规划、设计、组织、经营管理、科技开发和科学研究等工作。

三、专业培养标准

0 总则

本标准系依据《“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通用标准(讨论稿)》制定,旨在为培养交通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提出其应达到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的专业要求。可以简称为:交通工程本科标准。

本科交通工程师主要从事交通工程生产活动的组织与管理、交通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

按照本标准培养的交通工程专业的本科学生,达到了见习交通工程师技术能力要求,可获得见习交通工程师技术资格。

1 掌握一般性和专门的工程技术知识及具备初步相关技能

1.1 具备从事交通工程工作所需的工程科学技术知识以及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

(1)工程科学:以数学和相关自然科学为基础,一般应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工程化学、运筹学等。

(2)工程技术:包括工程测量、工程力学、电路与电子技术、计算机程序设计技术等,侧重于应用工程技术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3)工程制图:掌握工程制图标准和各种交通工程图样表示方法,熟悉交通工程相关标准。

(4)人文和社会科学:具备基本的工程经济、管理、社会学、情报交流、法律、环境等人文与社会学的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可运用其进行技术的沟通和交流。

1.2 掌握交通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具备解决工程技术

3

问题的初步技能

(1)掌握各种工程设施设备和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的基础知识,具有解决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勘察、工程测量、土力学、工程力学、工程设计、建筑材料、建筑设备、工程机械、建筑经济等学科和施工技术、施工组织等领域的工程技术问题的初步技能。

(2)掌握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自动检测与仪表、信息处理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等领域的基础知识,具有处理工业过程控制、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子与计算机技术等领域的工程技术问题的初步技能。

(3)掌握经济学和管理学以及企业管理的基础理论、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具有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初步技能。

1.3 掌握交通工程基础设施与技术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具备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初步技能

(1)掌握有关道路线路规划、设计及建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初步技能。

(2)掌握有关运载工具设计、运用及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具备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初步技能。

(3)掌握有关交通信号与控制系统设计、运用及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具备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初步技能。

(4)掌握道路交通信息技术装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初步技能。

1.4 掌握交通工程专业通识平台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具备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初步技能

(1)掌握交通系统规划与布局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初步技能。

(2)掌握交通枢纽及港站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初步技能。

(3)掌握交通运输经济、工程经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初步技能。

4

(4)掌握交通安全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初步技能。

(5)掌握交通商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初步技能。

1.5 掌握交通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具备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初步技能

(1)掌握道路、公路、高速公路线网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初步技能。

(2)掌握交通枢纽、场站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初步技能。

(3)掌握公交线网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初步技能。

1.6 掌握交通管理和控制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具备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初步技能

(1)掌握道路交通管理组织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初步技能。

(2)掌握交通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初步技能。

1.7 掌握道路运输运营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具备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初步技能

(1)掌握公共交通运营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初步技能。

(2)掌握公路、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以及公路客货运输组织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初步技能。

1.8 了解本专业领域的法规和技术标准

2 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或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系统化训练,初步具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1)熟悉交通市场、用户需求以及技术发展的调研方法,具备进行规划设计、技术运用和运营管理的能力。

5

(2)在参与工程解决方案的设计、开发过程中,具备影响因素(如成本、质量、环保性、安全性、可靠性、外形、适应性以及环境影响等)分析,以及找出、评估和选择完成工程任务所需的技术、工艺和方法,确定解决方案的能力。

(3)具备参与交通规划、设计与运营管理方案改进建议的提出,并主动从结果反馈中学习和积累知识与技能的能力。

(4)具备参与制定实施交通管理和控制方案,以及完成设计任务并参与相关评价的能力。

(5)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

3 掌握项目及工程管理的基本知识并具备参与能力

(1)具有一定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法律意识,在项目实施和工程管理中具备参与贯彻实施的能力。

(2)具备使用合适的管理方法,管理计划和预算,组织任务、人力和资源,以及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能够发现质量标准、程序和预算的变化,并采取恰当措施的能力。

(3)初步具备参与管理、协调工作、团队,确保工作进度,以及参与评估项目,提出改进建议的能力。

4 具备有效沟通与交流的能力(对应通用标准9、11) (1)能够使用技术语言,在跨文化环境下进行沟通与表达。

(2)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控制自我并了解、理解他人需求和意愿。 (3)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自信、灵活地处理新的和不断变化的人际环境和工作环境;

(4)具备收集、分析、判断、归纳和选择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 (5)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并具备一定的协调、管理、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5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体现对职业、社会、环境的责任

(1)具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和所属职业体系的职业行为准则的意识。 (2)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服务和环保意识,并积极承担有关健康、安全、福利等事务的责任。

(3)为保持和增强其职业素养,具备不断反省、学习、积累知识和提高技能的意识和能力。

6

四、知识能力体系及标准实现矩阵

(一)知识能力体系

1 技术知识和推理能力 1.1 基础科学知识

1.1.1 数学基础

掌握数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思想方法,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1.2自然科学基础

掌握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思想方法,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1.3 人文科学等

具备较丰富的工程经济、管理、社会学、情报交流、法律、环境等人文知识。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可运用其进行技术交流。

1.2交通工程专业工程与管理基础知识

(与交通工程专业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 1.2.1土木工程基础

掌握建造各种工程设施的材料、设备和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的基础知识,具有运用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勘察、工程测量、土力学、工程力学、工程设计、建筑材料、建筑设备、工程机械、建筑经济等学科和施工技术、施工组织等领域的知识,以及电子计算机和力学测试等技术,处理交通工程专业问题的能力。

1.2.2信息与控制工程基础

掌握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自动检测与仪表、信息处理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等领域的基础知识,具有处理运用工业过程控制、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子与计算机技术等领域的知识,处理交通工程专业问题的能力。

7

1.2.3经济与管理基础

掌握经济学和管理学以及企业管理的基础理论、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交通工程专业问题的基本能力。

1.3交通工程专业基础知识

(交通工程的道路、汽车、信息技术等知识内容) 1.3.1交通基础设施

掌握道路基本结构、功能和作用,掌握道路路基路面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道路选线的基本理论方法,了解道路发展方向及相关新技术,并能深刻理解道路工程结构对于交通与安全的影响,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交通工程专业问题的基本能力。

1.3.2交通工具

掌握有关道路运载工具的基本结构、主要原理和方法,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交通工程专业问题的基本能力。

1.3.3交通流理论

掌握有关交通流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交通工程专业问题的基本能力。

1.3.4交通规划原理

掌握有关城市规划、交通规划的基本原理、理论和方法,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交通工程专业问题的基本能力。

1.3.5交通信息技术装备

掌握交通信息技术装备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了解和掌握管理信息系统、交通监控系统、智能交通系统等的设备及运作原理,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交通工程专业问题的基本能力。

1.4 交通工程专业平台知识

(交通工程学科背景下各种运输方式的共性理论) 1.4.1交通经济理论

理解交通需求的变化规律,掌握技术经济学、交通运输经济、工程经济的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理解交通的基本经济规律,掌握定性、定量的经济分析方

8

法,具有对大量的经济数据进行正确的加工与技术处理、分析,应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解决交通经济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分析交通系统的经济规律,处理有关等专业问题的能力。

1.4.2运输安全理论

掌握有关交通安全的基本理论、事故发生的基本机理和事故分析的技术方法,具有对系统进行安全分析与评价的基本能力。

1.4.3运输商务理论

掌握各种运输方式及多式联运过程中所涉及的商务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实际业务,具有理解和处理海上、铁路、航空、公路、内河、管道货运业务、运输合同、运费结算、货损事故处理、集装箱管理和口岸管理等基本事务的能力。

1.4.4 交通系统理论

掌握其它各种交通方式的设备和运营管理知识,具备系统工程的思想,具有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5交通工程专业知识

(交通设计、交通规划与管理等理论知识) 1.5.1交通设计

掌握交通设施、高速公路、公交站场与枢纽、综合交通枢纽、道路等的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交通工程专业问题的基本能力。

1.5.2交通规划及管理

掌握交通需求管理、交通影响评价、交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的理论及方法,掌握交通管理与控制的理论方法,具备方案制定、施工设计能力和工程师设计绘图的基本功。

1.6专业领域法规与技术标准

1.7.1 国家政策与法规

熟练掌握国家相关政策与法规,具有运用法律手段分析和解决与交通相关问题的能力。

1.7.2 行业专业标准

熟练掌握行业专业标准,具有运用相关标准解决与交通相关问题的能力。

9

1.7.3 相关工程标准

熟练掌握相关工程标准,具有运用相关标准解决与交通相关问题的能力。

2 工程实际问题解决

2.1 工程问题建模、分析及解决

2.1.1问题认识与系统表述

针对交通规划、设计、管理、控制和运营问题,能够参与评估数据和问题特征,对比异常与正常数据,具有进行问题分类与归因,找出问题的主要原因,并制定解决方案的能力。

2.1.2 建立模型

针对交通规划、设计、管理、控制和运营问题,能应用假设简化复杂的系统和环境,根据问题的主要方面创建模型,并能对其进行初步模拟并完善模型。

2.1.3 判断和定性分析

针对交通规划、设计、管理、控制和运营问题,具有估计量级、范围、趋势,并应用实验验证一致性和误差(范围、单位等),及展示解析解的一般性的能力。

2.1.4 不确定性因素分析

针对交通规划、设计、管理、控制和运营问题,能提取不完整和不清晰的信息,应用事件和序列的概率统计模型,进行工程成本效益分析和风险分析,且具有参与讨论决策分析,并安排裕量和储备的能力。

2.1.5 解决方法和建议

针对交通规划、设计、管理、控制和运营问题,能够综合问题的解决方案,分析解决方案的关键结果和分析数据,分析并调整结果中的偏差,形成总结性建议,参与评估解决问题过程中可以改善的地方。

2.2 实验技能

2.2.1查阅相关资料

具有独立检索、收集、分析和整理专业中外文资料和文献的能力。 2.2.2 设计实验方案

针对特定实验需要,能够参与设计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设备、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并进行实验结果预测。

10

2.2.3 实验探索

具有对特定问题的实验对象、原理、过程、方法及结论进行探讨和拓展的能力。

2.2.4 实验结果分析与验证

具有进行实验数据分析及处理、实验结果预测与实际效果对比、误差分析、完成实验报告的能力。

2.3 方案制定与改进

2.3.1 市场、用户需求变化及最新技术发展情况

针对交通规划、设计、管理、控制和运营问题,能够参与进行市场、用户需求变化,跟踪最新技术发展情况。

2.3.2 参与产品改进方案设计

能够针对交通规划、设计、管理、控制和运营问题,参与提出待改进问题的定位及多种改进方法,并对其进行评估、确定改进方案、细化改进方案。

2.3.3 参与制定实施计划

针对交通规划、设计、管理、控制和运营问题,具有参与进行任务组织、调配人力资源、安排时间进度、计划财务预算等的初步能力。

2.3.4 参与实施并总结学习

针对交通规划、设计、管理、控制和运营问题,能够参与分析和了解任务目标和内容,组织项目实施,进行项目总结,并提出参考学习建议。

2.4 创新与产品设计开发

2.4.1 创新思想

针对交通规划、设计、管理、控制和运营问题,能够主动培养创新意识,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应用创新方法及工具。

2.4.2参与新产品设计方案制定

针对交通工程的新产品开发,能对其进行准确定位,进行设计方案的比较和评估,并确定设计方案。

2.4.3 参与制定实施计划

针对交通规划、设计、管理、控制和运营问题,能够参与分析和了解任务目标和内容,组织项目实施,进行项目总结,并提出参考学习建议。

11

2.4.4 参与实施

针对交通规划、设计、管理、控制和运营问题,能够了解任务目标和内容,参与硬、软件实施过程,进行测试验证,参与证书取得,具备实施过程管理的初步能力。

2.4.5 评价实施结果

针对交通规划、设计、管理、控制的方案,能够参与进行效果评价,并具备提出改进意见的能力。

2.4.6 自省个人的知识、技能、态度

能够定期对个人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进行自省。 2.4.7 总结、学习、提高

能够定期对个人业务能力、水平和知识储备进行总结、学习和提高。

3 参与项目及工程管理

3.1 工程思想、工程标准及相关法律意识

3.1.1 建立工程质量、环境安全思想

具有工程质量、环境和安全的一体化管理思想,注重组织和管理职责,提倡全过程控制,能参与按照制定目标方针、计划、实施和运行、检查和纠正措施、审核及管理评价的模式来实现工程或项目管理的持续改进。

3.1.2 熟悉工程标准及工程作业程序

熟悉工程标准及工程作业程序,能参与进行工程作业标准和程序规划。 3.1.3 培养相关法律意识

具有项目及工程管理的法律意识,具有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能力。

3.2 项目及工程的管理方法与手段

3.2.1 管理计划与预算

能够参与制定项目及工程管理的计划大纲,进行财务预算安排。 3.2.2 任务组织

具备对项目和工程管理任务进行组织、计划的能力。 3.2.3 项目团队管理

12

能积极参与团队讨论、团队协作、处理团队冲突。 3.2.4 设备管理

了解设备定期保养、维护以及更新的知识和技能,能参与相关工作。

3.3 危机应对及突发事件处理

3.3.1 项目质量标准与作业程序跟踪

能够根据项目质量标准的要求,结合项目的特点,对施工作业程序进行动态管理,随着工程的展开、施工条件的变化及时间的推移,参与进行控制点范围的调整和更新,始终保持重点跟踪的控制状态。

3.3.2 危机应对预案

能够针对核心业务建立应对危机的组织架构,就各类事件对业务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建立评估指标,组织进行实战演练,参与形成完善的危机应对预案。

3.3.3 危机应对

能够根据危机应对预案,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应对危机。 3.3.4建立突发事件处理机制 能够参与进行突发事件的处理机制。

3.4 项目进度控制与评估

3.4.1 进度影响因素分析

在参与项目管理过程中,能够参与进行进度控制的影响因素分析。 3.4.2 项目工作协调

能应用多种管理技术和方法,参与组织项目工作的协调。 3.4.3项目评估及改进

能参与项目管理工作过程及效果评估,并提出改进意见。

4 有效沟通与交流 4.1 技术语言的使用

4.1.1技术图纸

能熟练阅读和使用专业技术图纸。 4.1.2 电子和多媒体

13

能熟练使用专业电子交流设备和多媒体设备。 4.1.3图表

能熟练阅读和使用图表等技术语言和工具。 4.1.4 实用写作

具有基本的专业写作能力。 4.1.5 口头表达

具有基本的口头表达能力。 4.1.5 专业外语

具有基本的专业外语综合应用能力。

4.2 工程文件编纂

4.2.1 可行性分析报告

能参与编撰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4.2.2 项目任务书 能参与编撰项目任务书。 4.2.3 投标书、招标书 能参与编撰投标书、招标书。 4.2.4 技术报告 能参与撰写技术报告。 4.2.5验收报告 能参与撰写验收报告。 4.2.6项目合同 能参与撰写项目合同。

4.3 人际交往能力

4.3.1 自察、自省、自控

具有良好的自察、自省、自控能力。 4.3.2 理解他人需求与意愿

在工作中能够较好地理解他人需求与意愿。 4.3.3 沟通技巧 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

14

4.4 环境适应能力

4.4.1 人际关系协调

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能适应变化的人际关系环境。 4.4.2 工作环境适应

具有良好的工作环境适应能力,能适应变化的工作环境。

4.5 团队合作

4.5.1 高效团队组建 能参与组建高效团队。 4.5.2 团队工作运行

在团队工作中起骨干作用,能较好地参与组织团队工作。 4.5.3 团队成长

对团队成长起积极作用。 4.5.4 领导能力

在团队工作中培养领导能力。 4.5.5 技术协作

具有良好的技术协作能力。

4.6 新技术跟踪能力

4.6.1 收集、分析最新技术

具有敏锐的新技术跟踪、收集和分析能力。 4.6.2 判断、归纳

具有良好的新技术发展判断和要点归纳能力。 4.6.3 选择和吸收

具有良好的新技术选择和吸收能力。 4.6.4 国际化视野 具有广阔的国际化视野。

5 职业道德、职业素养与社会责任 5.1 职业道德

5.1.1 职业健康安全标准

15

能够严格遵守职业健康安全标准。 5.1.2 环境法规

能够严格遵守环境法规。 5.1.3 职业道德规范

能够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5.1.4 职业行为准则

能够严格遵守职业行为准则。

5.2 职业素养

5.2.1 积极进取和主动精神

具有积极进取和主动性的职业素养。 5.2.2 批判性思维 具有批判性思维。 5.2.3 创新性思维 具有创新性思维。 5.2.4 时间和资源管理

具有良好的时间和资源管理能力。 5.2.5 系统思维

具有良好的系统思维和大系统思想。 5.2.6职业规划

能够自觉学习、进修等以保持和逐步提高职业能力,能主动了解社会及自身发展需求,自觉制定和实施职业发展规划。

5.3 社会责任

5.3.1 责任意识 具有社会责任意识。 5.3.2 社会事务责任 积极承担社会事务责任。 5.3.3工程师的角色 能充分发挥工程师能力。

6 企业与社会

16

6.1 企业管理

6.1.1 企业文化

能参与制定并积极贯彻企业文化。 6.1.2 企业运行

能积极参与企业运行,参与制定企业目标、企业策略和企业管理模式,参与财务及人力资源管理、培训及操作、设备更新等业务。

6.1.3 企业发展规划 能参与制定企业发展规划。

6.2技术创业

6.2.1创业学

掌握创业学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6.2.2 创业规划 能自主进行创业规划。 6.2.3 创业融资 能参与进行创业融资。

6.3工程界与社会关系

6.3.1 工程界对社会的影响

能承担工程师的社会责任,发挥工程领域对社会的积极影响。 6.3.2 社会对工程界的规范

能严格遵守社会对工程界的各项规范。 6.3.3 商业环境

能较好的融入商业环境,发挥工程师的积极作用。 (二)课程体系

见附件1。 (三)标准实现矩阵

见附件2。

17

聘用不少于2人的专业级工程教师。专业级工程教师一般应具有高级工程师职称,项目(或分项)总工或项目(或分项)经理职务。固定期限专业级工程教师主要以专题技术讲座、课堂教学等形式授课,以具体工程技术应用关键环节、具体工程项目建设和管理等为背景组织有计划的课堂教学和现场教学,并参与学生现场生产实习的指导。

(4)对于企业阶段学习的各合作企业(教学基地),原则上每一基地聘用不少于3人的生产级工程教师。生产级工程教师一般应具有工程师职称,承担企业项目中某一具体环节的具体技术工作。生产级工程教师主要以课堂教学等形式授课,以具体工程技术应用、具体工程技能实现、具体工程项目管理等为背景组织有计划的课堂教学和现场教学,并负责学生现场生产实习的指导。

(5)各基地各级企业工程教师发放聘用证书,并进行备案管理。 (6)不定期组织高校专业教师与企业聘用教师(特别是企业生产级工程教师)开展教学研讨,共同制定企业学习的教学计划,研究提高教学技能的手段和方法。

(7)硕士工程型、博士工程型培养的学生,采用双导师制。除学校内导师外,必须配置企业专业级及以上的企业工程教师作为企业导师。该类企业导师的聘请工作应根据学生培养计划进度,在企业学习阶段开展前提前完成。

2. 国外(际)企业教师的聘请计划

(1)在我校交通工程专业“客座教授”聘用计划的基础上,以国外企业客座教授为主体资源,国外重点合作企业为范围,制定出国外(际)企业教师聘用计划。

(2)对于国外企业学习阶段的合作企业,原则上每一基地固定期聘请不少于1人的专家级工程教师。有条件的企业优先考虑聘请国际工程界知名专家、我校客座教授作为企业专家级工程教师。专家级工程教师主要以专题技术讲座形式授课,教学内容为重大工程技术应用、前沿工程领域发展、重点工程项目设计施工实施等方向。

(3)对于国外企业学习阶段的合作企业,原则上每一基地聘请不少于2人的专业工程教师。有条件的企业优先考虑聘请在国际企业工作、交流的国内工程师或留学人员。专业级工程教师主要以专题技术讲座、课堂教学等形式授课,以

23

具体工程技术应用关键环节、具体工程项目建设和管理等为背景组织有计划的课堂教学和现场教学,并参与学生现场学习的指导。

(4)国外企业工程教师发放聘用证书,并进行备案管理。

(5)邀请国外企业教师到我校开展讲学活动,增加校企沟通,增加国外企业教师对我校专业特点、学生特点等方面的感知和认识。

(6)硕士工程型、博士工程型层次的学生,采用双导师制。有条件的学科方向,可以配置国外专家级工程教师作为校外导师,联合培养工程型硕士、工程型博士。

(六)工程实践认证标准及认证方式

工程实践认证标准及认证方式见附件4(第五部分)。 (七)工程实践日常管理与考核

交通工程专业现场教学大纲,实习、工程实践、科研实践指导书等是考核的重要依据,同时还要联系学生的出勤、工作表现、鉴定材料、学生提交的实习日志及其它材料和成果。

视具体情况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考核,如实习体会、调研报告、工程分析报告、技术革新建议、科研报告或论文,或提出产品(广义的)设计、工程规划设计、工程项目实施方案,也可以提供其它物化成果等。

交通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设计是重要的考核方式,应要求与工程实际相结合,并探索形式的多样化。

考核采取等级分制和综合评分办法。由双导师或导师小组按优、良、合格、不合格4个等级进行综合评分。 (八)完善师资工程能力的培养机制

1. 加强工程型教师团队建设

(1)根据我校交通工程专业特点和行业应用需求,在交通运输学院教学主管院长领导下加强原有工程型教师教学团队建设工作。工程型教师教学团队包括2个专业型(道路交通工程方向、城市公共交通方向)团队。

24

(2)各工程型教师团队设置专项负责教师,由具有丰富专业工程背景的教授担任。有条件的团队,结合企业教师聘用计划,聘用企业专家级工程教师作为团队的副负责人。

(3)各工程型教学团队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内,根据专业方向特点,工程应用需求,企业阶段学生培养需求,调整原有的团队构架。原则上各专业方向工程型教学团队的专职专业教师人数不少于4人,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合计人数不少于5人。学院内工程型教学团队规模总人数不少于30人,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合计人数不少于20人。

(4)各工程型教学团队配置1~2名工程教育顾问,可由校内退休教师、校外退休专家担任。

(5)各工程型教学团队内中青年专业教师保持合理配置比例,并储备一定数量的后备青年教师资源,并指导其参与工程型教师培养计划。

2. 工程型教师的培养计划

教师是教学任务的具体执行者。培养工程型人才时必须非常注重工程型教师的培养环节。工程型教师的培养在工程型教学团队的架构下开展。根据我校交通工程专业特点制定的工程型教师培养计划具体内容如下:

(1)各工程型教学团队内中青年专业教师保持合理配置比例,并储备一定数量的后备青年教师资源。

(2)基于团队内的老-中-青师资,发挥教学顾问的作用,在校内开展工程教育素养和工程教育能力的传、帮、带工作。

(3)增加中青年教师参与工程实践的比例,并系统、深入地参与工程项目,全面提升工程素质。对于工程经验较少的中青年教师,要加强其工程实践技能锻炼。通过工程素养实习计划开展工程技能和工程素养的培训,提高自身对工程问题的认识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4)中青年教师工程素养实训计划结合企业实训基地建设、企业阶段学生培养工作开展。在校企合作协议中将青年教师的培养实训工作纳入其中。

(5)中青年教师在企业阶段实训内容和时间要求原则上不低于工程硕士培养要求。并将其实训阶段的工作成果纳入日常教学考核。有条件的专业应参照工程博士培养要求中的内容、标准、时间进行实训。

25

(6)中青年教师国内工程实训时,实训企业优先考虑国内高水平、综合型、规划设计、科研开发,实训项目选择国内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如公路网规划、智能交通系统开发、公交调度指挥、交通规划、交通枢纽规划与设计等)。

(7)各教学团队每年派出的参与实训计划中青年教师不少于1人。 (8)建立工程型教师的鼓励机制。鼓励高校教师获得教师职称外的第二职称(如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等第二职称)。鼓励有条件的专业教师在企业技术岗位挂职锻炼,参与生产、设计、管理、科研领域内的实际生产或技术服务工作。

(9)引导优秀的科研型教师进一步向工程领域拓展,利用科研能力优势服务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通过企业学习培养阶段的教学指导工作机会,切实参与重大工程建设,推动科研应用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九)合作企业及工程实践基地一览表

序号 企业 合作企业名称 性质 企业 所在地 建立合作时间 是否是否建立签订基地(基合作地负责协议 人) 受益学生备注 人数 1 交通运输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 事业单位 成都2006年9月 犀浦 是 是 200 校内基地 2 成都市公共交通集团 国有企业 成都 2006年9月 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成都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是 是 200 3 国有企业 重庆 2008年9月 是 是 60 4 国有企业 成都 2009年9月 是 是 50 5 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 国有企业 西安 2007年7月 6 铁道第二勘察设计院 国有企业 成都 2001年7月 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国有企业 成都 2009年12月 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是 是 是 是 60 120 8 是 是 60 9 中冶成勘岩土五公司 国有企业 成都 2009年12月

26

是 是 60

10 四川成什绵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 国有企业 成都 2009年12月 是 是 60 六、本专业的基本教学条件

(一)师资力量

本专业共有专职教师30人,全部具有教师资格、满足上岗条件。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5人;具有博士学位25人。

按照“立足培养,加快引进,强化竞争,优化结构”的指导思想,加快交通工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了以“国家级教学名师”领衔的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工程背景深厚、具有较强合作精神的交通工程国家级教学团队。其中,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和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名,省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3名。另聘请兼职教师10名。

近3年来,团队教师承担了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公共交通规划、智能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交通信息系统开发、综合交通枢纽规划与设计等方面20多项国家级(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省部级重点课题,获得多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发表了高水平学术论文100余篇,在交通工程相关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二)教材

近3年来,紧跟交通工程发展新理论、新技术,主编3部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5部“四川省重点图书规划项目”高速铁路列教材。主编出版了《高等级公路交通流理论》、《交通管理与控制》、《交通工程专业外语》、《交通运输经济》和《交通运输统计基础》等近40部各类教材,以此构建了由主讲教材、辅助教材、实验教材和电子教材构成的立体化教材体系。

特别是交通规划需求预测与交通调查实验教材、交通管理与控制实验教材、交通软件系统实验教材、交通设计实验教程、公共交通运营实验教程等系列特色实验教材的出版,及时总结了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和国内外交通工程发展的新理

27

论、新技术,实现了实践性和时代性的有机结合,为交通工程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保障。 (三)图书资料

学校图书馆总面积60993㎡,阅览座位4913个。近几年,校拨文献资料购置经费逐年提高,生均149.75册。在保证纸质文献增长的同时,图书馆逐步调整馆藏资源结构,大幅度增加电子文献,全文电子图书超过300万册,全文电子期刊超过100万册。目前共有6000余种教学参考书可供下载,形成了以纸质资源、电子资源和馆际互借及文献传递服务支撑的“三级互补”文献保障体系,较好地满足了全校教学、科研和学科发展对文献信息的需求。

学院专门设有信息资料中心,拥有交通工程专业相关图书超过3000册,中外文期刊100多种,以及博士、硕士、本科生毕业论文2000余本。学院注重网站建设,在院网上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提供专业介绍、精品课程、实验中心、教案下载等,可方便地供学生学习使用。 (四)实验条件

在学校“323实验室工程”、品牌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211重点学科建设”等经费的支持下,按照“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和社会化服务一体化”的建设模式,建成了具有“大交通特色”和突出“轨道交通优势”的交通运输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综合运输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通过自主研发和科研成果转化,建成交通工程专业实验平台,在全国交通运输类专业的高校中率先实现主要专业课程专业技能培养模拟实作,开出了64个专业实验,其中专业基础实验22个,占项目总数的34.7%,专业技能实验21个,占32.8%;综合型实验13个,占21%;创新型实验8个,占12.5%。实验室软硬件平台建设及整体实验教学水平在国内同类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部分实验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该实验教学平台承担了校内交通工程等22个专业本科学生的各种实验教学任务,开设了交通规划、交通调查、智能交通、公共交通等创新性实验项目,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我国城市与区域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与运

28

营输送大批优秀人才。近年来还承担了交通工程领域特别是交通管理和交通运输安全行业500余人次的培训实验教学工作,社会服务功能强大,成效显著,示范效应突出。先后有国内外20余所高等学校前来参观和交流学习,实验室建设模式和实验项目设置在国内同类高校得到普遍认同和推广应用。 (五)实习基地

经多年的建设,本专业实习基地达到12个,已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基础,运用和管理规范。实习基地的主要承担学生的认知实习、生产实习、综合实习、基础训练、综合训练、实践锻炼、科研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

在基地建立方面,分为校级实习基地和院级实习基地两个层次,根据教学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满足教学实习条件的企事业单位,按照两级建立专业对口、特色明显、相对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实习基地具备先进的生产手段、充足的技术装备和科学的管理方式,拥有一支素质较高的科研和技术人员队伍,能够为教学计划规定的实习提供相应的场地和指导人员,能够满足本专业超过600人/年的学生实习、学习、食宿、劳动保护和卫生等方面的条件。 (六)教学经费

本专业的教学经费来源主要由学校、学院下拨。教学经费主要用于学生实习、毕业设计、教学运行管理、实验教学、实验室设备维护、实验室建设、SRTP、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等。近年来,学校共计投入用于我院教学经费1192.7万元,其它来源474.1万元,其中教学支出1077.2万元,行政经费139.3万元,用于教学设备仪器购买407.6万元,用于教学仪器设备维护30.7万元,用于图书资料购买12万元。

29

七、质量保证体系

(一)教学管理

1. 校级教学管理

学校现已形成完整、有序的教学运行管理模式,包括质量监控队伍,建立了规范、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教学工作的信息化平台等。在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支持下,教学管理工作网络化已实行了多年,平时的教学管理工作均在校园网上完成,网络化的平台不仅保障了学分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校园网的建设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交流的平台,有力地配合了教学工作的开展。

学校制定了《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教育规范》,对学分制、学籍、学位、选课、学生奖贷、考试、实验、实习及学生管理等都作了明确、规范、严格的规定。在学生管理方面,对学生德、智、体综合考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导师、辅导员工作、学生违纪处分、学生考勤、学生宿舍管理及学生自费出国留学等都作了规定。

2. 学院教学管理

由教学主管副院长负责、系主任和教学秘书协助完成全院各系的教学管理工作。主要组织修订教学计划,制订院系教学管理制度和要求,进行教学检查,监督协调各系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学院设有本科专职教务管理人员,担负各专业的教务管理工作,主要负责学期执行教学计划与任课教师的上报,日常及期中教学检查,学生成绩及学籍处理的上报与管理,教学文件的保存等。

3. 系所(基地)教学管理

各系(基地)负责基层教学管理,落实分配教学任务,管理基层教学文件,负责所属教研室的教学工作考核,组织教学研究活动与教育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编写修订教学大纲、实验大纲、教学检查、考核教师及培养青年教师或实习基地技术指导人员等。

30

(二)质量控制

1. 教学规章制度的建设

学校以国家和教育部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针对教师培训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质量检查与评价制度、学生学籍管理制度以及学位评定制度等制定了一系列文件。并且能够针对教学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教学管理相关文件做及时修订、完善和补充。在学校现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学院根据实际又配套制订了一系列强化措施。

2. 教学规章制度的执行

学校形成了由校长→分管校长→职能部处(校级本科教学督导组)→院系(院系本科教学督导组)的分级管理组织机构,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两级督导,教师、院系、学校三级保障的机制,健全的组织机构为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提供了保证。学校还采取全面课程普查,校领导、督导组专家听课,每学期第一周、中期9-11周、期末18-20周教学检查、院(系)教学工作年度评估等措施,保证规章制度执行。

3. 教学质量的监控

学校秉承“双严”优良传统,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生命线,科学构建了目标与过程并重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该体系由目标、组织、管理、评价反馈、保障五个子系统组成闭环,通过两级管理、两级督导、三级保障模式有效运行,形成良性循环,对各教学环节提供了全面质量监控和质量保障。学校还专设“质量与评估办公室”负责本科教学质量的评价反馈工作,保证评价反馈系统正常运行,有效提升我校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设立有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由在职学院党政负责人、各系室负责人组成),负责制订本科教育教学规范、建立各项规章制度、政策措施等,评议审查教学成果奖项等;学院聘请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组成本科教学督导专家组,负责全院本科教学质量监督和教学情况检查等。学院有本科教学质量保障的若干实施细则,通过每学期教学检查、毕业设计资格审查、中期检查、预答辩、督导组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抽查、学生网上评价等环节,客观地对本科教育工作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31

八、本专业规范制定的主要参考指标

(一)学制、学习年限与学位

1. 学制

卓越工程师本科培养学制为4年。 2. 学习年限

卓越工程师本科培养学习年限为4年。 3. 学位

按照本专业规范培养的学生可获得交通运输专业相应的工学学位。 (二)毕业学分要求

在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学生德、智、体达到规定的标准,修满培养计划规定的各类课程(含实践)学分,达到或超过专业最低毕业学分数,方可毕业。

1. 毕业最低学分:专业实际毕业学分按教学计划规定的执行。

2. 学生在规定的修业年限内,未取得最低毕业学分数(获得毕业学分3/4以上者),可续读一年。续读期间,如达到毕业学分,准予毕业,毕业时间以颁发毕业证书之日为准。达不到最低毕业学分数,按结业处理。

3. 学生提前修满毕业学分,可以提前毕业,亦可在校攻读第二学位、辅修专业、报考研究生。

32

附件1:课程体系

附件2:标准实现矩阵

附件3:课程简介(含课程大纲)

附件4:校企共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方案

3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8c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