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习题

更新时间:2024-04-10 00:19: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统计学》练习题

适用层次:专升本 培养类型:经管类 第一章 绪论

一、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统计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首先使用统计学这一名称的是( )。 A.政治算术学派 B.国势学派 C.社会统计学派 D.数理统计学派 2.下面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

A.工人年龄 B.工人性别 C.工人月工资 D.工人体重 3.下面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

A.职工人数 B.机器台数 C.工业总产值 D.车间数 4.统计的总体性特点表现在( )。 A.它是从个体入手,达到对总体的认识 B.它是从总体入手,达到对个体的认识 C.它排除了认识个体现象的必要性

D.它只对总体现象的量进行认识,抛开了对总体现象质的认识 5.统计总体的同质性是指( )。

A.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B.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 C.总体各单位具有所有不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D.总体各单位具有所有不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

6.某工厂有100名职工,把他们的工资加总除以100,这是对100个( )求平均数。

A.变量 B.标志 C.变量值 D.指标 7.一个总体单位( )。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只能有一个指标 C.可以有多个标志 D.可以有多个指标

8.某班5个学生的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68分、75分、80分、86分和90 分,这五个数字是( )。

A.指标 B.标志 C.指标值 D.标志值 9.职工调查中,职工的“工资”是( )。

1

A.连续变量 B.离散变量 C.随机变量值 D.连续变量值 10.下列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是( )。

A.学生人数 B.设备台数 C.学校数 D.零件的尺寸

11.优等品数量、产品的废品率、劳动生产率、单位产品成本和流动资金余额五个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2.其数值不随总体范围的大小而增减的指标是( )。 A.总量指标 B.品质指标 C.质量指标 D.数量指标 13.研究某市国有工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 A.该市全部工业企业 B.该市全部国有工业企业 C.该市每一个工业企业 D.该市每一个国有工业企业 14.当一个标志,在总体各单位上表现不尽相同时,称这种现象为( )。 A.变量 B.变异 C.标志 D.标志表现

15.在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数、平均工资、出生率、耕地面积五个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6.统计有三种涵义,其基础是( )。

A.统计学 B.统计活动 C.统计方法 D.统计资料 17.一个统计总体( )。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只能有一个指标

C.可以有多个标志 D.可以有多个指标

18.现要了解某机床厂的生产经营情况,该厂的产量和产值( )。

A.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B.都是连续变量 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D.都是离散变量 19.统计规律性主要是通过运用( )经整理、分析后得出的结论。

A.统计分组法 B.大量观察法 C.综合指标法 D.统计推断法 20.( )是统计的根本准则,是统计的生命线。

A.真实性 B.及时性 C.总体性 D.连续性 21.构成统计总体的必要条件是( )。

A.差异性 B.综合性 C.社会性 D.同质性 22.统计研究的数量必须是( )。

A.抽象的量 B.具体的量 C.连续不断的量 D.可直接相加的量

(二)判断题

2

1.统计是研究抽象化的数量,而数学则是研究特定对象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数量。

( )

2.总体和总体单位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研究的目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 3.数量指标是用数字表示的,而质量指标是用文字表示的。 ( ) 4.统计研究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是从定性研究开始的。

( )

5.数量指标用数值表示,质量指标则不能用数值表示。 ( ) 6.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是整体与个体的关系。

( )

7.某同学统计学成绩90分,该同学的成绩“90”分是个数量标志。( ) 8.统计研究中的变异是指总体单位质的差别。 ( ) 9.统计学和数学不同之处,就在于它们所研究的是不是数量关系。 ( ) 10.统计分析是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的基础。

( )

11.某工人的年龄为35岁,工资为880元,这些都是统计指标。 ( ) 12.一个指标肯定不是指标体系,多个指标肯定是指标体系。 ( ) 13.任何一个总体的构成,都必须具有一个不变标志,因此,品质标志都是不变标志,数量标志都是可变标志。 ( )

14.要搞好统计服务工作,就不能充分发挥统计的监督作用,二者是不能兼得的。

( )

15.运用大量观察法,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观察调查。 ( ) (三)简答题

1.统计一词的涵义是什么?这些涵义之间有何关系? 2.什么是总体和总体单位?举例说明二者的关系。

2.什么是指标?什么是标志?指标与标志的区别和联系如何? 3.什么是变量?它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 4.什么是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举例说明。

二、练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B 3.C 4.A 5.B 6.C 7.C 8.D 9.A 10.D 11.C 12.C 13.B 14.B 15.C 16.B 17.D 18.A 19.B 20.A 21.D 22.B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9.× 10.× 11.× 12.× 13.× 14.× 15.×

3

(三)简答题 (略)

第二章 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

一、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某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王小姐,欲了解观众对其主持节目的收视情况,她在街头上随机调查了50名观众。她所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

A.直接观察法 B.报告法 C.访问法 D.很难判断 2.对连续大量生产的某种小件产品进行质检,最合适的方法是( )。 A.普查 B.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抽样调查

3.对某省高校学生课余时间打工情况进行调查,调查范围应该是( )。 A.该省所有高校 C.该省每所高校

B.该省高校所有学生 D.该省每个高校学生

4.全面调查是对调查范围内的所有单位所进行的调查,因此,下述调查中属于全面调查的是( )。

A.就全国钢铁生产重点单位进行调查 B.对全国的人口进行普查 C.到某棉花产地了解棉花收购情况 D.抽查一部分单位对已有的资料进行复查

5.某地区小麦单产最高1280斤/亩,最低480斤/亩,据此资料分为5个小组,形成闭口式等距数列,则各组组距应该为( )。

A.100 B.150 C.160 D.180

6.对学生先按年级分组,在此基础上再按年龄分组,这种分组方法是( )。 A.简单分组 B.复合分组 C.再分组 D.平行分组 7.统计表中的主词是指( )。

A.所需说明的总体 B.说明总体的统计指标 C.统计表的横行标题 D.统计表的纵列标题 8.对百货商店工作人员进行普查,调查对象是( )。

A.各百货商店 B.各百货商店的全体工作人员 C.一个百货商店 D.每位工作人员 9.全国人口普查中,调查单位是( )。

A.全国人口 B.每一个人 C.每一户 D.每一个居民区

4

10.对某城市工业企业的设备进行普查,填报单位是( )。

A.全部工业企业 B.每个工业企业 C.每台设备 D.全部设备

11.某城市拟对占全市销售额70%的几个大商场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市社会零售商品销售的一般情况,则这种调查方式是( )。

A.典型调查 B.抽样调查 C.普查 D.重点调查 12.人口普查规定统一的标准时点是为了( )。 A.确定调查的范围 B.方便登记

C.确定调查单位 D.避免重复或遗漏统计

13.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1500以上。又知其邻近组的组中值为1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

A.1510 B.1520 C.1530 D.1540 14.次数密度是( )。

A.各组单位组距内分布的次数 B.单位次数的组距长度 C.平均每组组内分布的次数 D.平均每组组内分布的频率 15.变量数列中各组频率的总和应该( )。

A.大于1 B.小于1 C.等于1 D.不等于1 16.对职工的生活状况进行分组研究,选择分组标志应当用( )。 A.职工月工资总额的多少

B.职工家庭成员平均月收入额的多少 C.职工人均月收入额的多少

D.职工的人均月岗位津贴及奖金的多少 17.分配数列有两个组成要素,它们是( )。 A.一个是总体总量,另一个是标志总量 B.一个是单位数,另一个是指标数 C.一个是分组,另一个是次数 D.一个是指标数,另一个是分配次数

18.统计表中的任何一个指标数值都是由( )限定。 A.总标题和横行标题 B.横行标题和纵栏标题 C.总标题和纵栏标题 D.总标题、横行标题和纵栏标题 19.统计分组的结果表现为( )。

A.组内的差异性和组间的同质性 B.组内的同质性和组间的差异性C.组内的差异性和组间的差异性 D.组内的同质性和组间的同质性 20.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 )。

A.确定分组的组数 B.确定分组的组距

5

C.确定分组的标志 D.确定组限 21.如果单位标志值分布很不均匀,则应编制( )。

A.开口组 B.闭口组 C.等距数列 D.异距数列 22.用组中值代表各组平均数有一个假定条件,即假定( )。

A.各组的次数均相等 B.各组的变量值相等 C.各组的组距均相等 D.各组内的变量值分布均匀

23.统计表中的主词表明统计资料所反映的总体及其分组的名称,一般写在统计表中( )。

A.上方 B.下方 C.左方 D.右方 24.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是指( )。

A.单位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较大比重的单位 B.具有典型意义或代表性的单位

C.那些具有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品质标志的单位 D.能用以推算总体标志总量的单位

25.划分连续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的组限必须( )。

A.交叉 B.相离 C.不等 D.相等

(二)判断题

1.全面调查就是对调查范围内的每个单位进行调查。 ( ) 2.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是一致的。 ( ) 3.普查可以得到全面、详细的资料,但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及时间。因此,在统计调查中不宜频繁组织普查。 ( )

4.各种调查方法结合运用,容易造成重复劳动,故不宜提倡。 ( ) 5.在整理之前对统计资料所作的审核,主要是检查一下统计调查所取得的资料是否准确。 ( )

6.异距数列就是各组组距都不相等的组距数列。 ( ) 7.用组中值可以近似地表示一组中各个变量值的一般水平。 ( ) 8.重点调查的重点单位是根据当前的工作重点来确定的。 ( ) 9.进行组距分组时,当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时,一般把此值归并作为上限的那一组。 ( )

10.在组距相等的情况下,次数分布与次数密度的分布是相同的。 ( ) 11.统计分组对总体而言意味着分,对总体单位而言意味着合。 ( ) 12.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 ( )

13.连续型变量可以作单项式分组或组距式分组,而离散型变量只能作组距式分组。

( )

6

14.在确定组限时,最大组的上限应大于最大变量值。 ( ) 15.统计表的主词栏是说明总体的各种统计指标。 ( ) 16.调查时间是指进行调查工作所需的时间。 ( ) 17.对变化较小、变动较慢的现象应采用一次性调查来取得资料。 ( ) 18.直接观察法不能用于对历史资料的搜集。 ( ) 19.统计整理只是一个从统计调查到统计分析的中间环节,在统计工作过程中可以进行也可以不进行。 ( )

20.选择分组标志时应选择能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标志为分组标志。( ) (三)简答题

1.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应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2.统计调查时间与统计调查期限的含义是什么? 3.统计分组的作用有哪些?

4.什么是次数分配数列?它有哪两个构成要素? 5.如何正确选择分组标志?

6.单项式变量分配数列和组距数列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7.统计资料整理的主要步骤有哪些? 8.统计调查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二、练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D 3.B 4.B 5.C 6.B 7.A 8.B 9.B 10.B 11.D 12.D 13.B 14.A 15.C 16.B 17.C 18.B 19.B 20.C 21.D 22.D 23.C 24.A 25.D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三)简答题 (略)

7

第三章 综合指标

一、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总规模、总水平的综合指标是( )。 A.质量指标 B.总量指标 C.相对指标 D.平均指标 2.总量指标按反映时间状况的不同,可分为( )。

A.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B.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C.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D.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3.由反映总体各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出的指标是( )。 A.总体单位总量 B.总体标志总量 C.质量指标 D.相对指标 4.反映不同总体间同类指标对比的相对指标是( )。 A.结构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 C.强度相对指标 D.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5.结构相对指标,各部分的比重之和( )。 A.小于100% B.大于100% C.等于100% D.小于或大于100% 6.下列相对数中,属于不同时期对比的指标是( )。

A.结构相对数 B.动态相对数 C.比较相对数 D.强度相对数 7.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实质上取决于( )。 A.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的大小 B.各组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比重的大小 C.标志值本身的大小 D.标志值数量的多少

8.对于不同水平的总体评价其平均数代表性大小时,应用( )来比较。 A.标准差系数 B.平均差 C.全距 D.均方差

9.某企业2007年完成产值2000万元,2008年计划增长10%,实际完成2310万元,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为( )。

A.105.5% B.105% C.115.5% D.15.5% 10.在( )的条件下,简单算术平均数等于加权算术平均数。 A.权数不等 B.权数相等 C.变量相同 D.变量值不同 11.加权调和平均数是加权算术平均数的( )。 A.开平方 B.平均数 C.倒数 D.变形

12.有甲、乙两个数列,若甲的全距比乙的全距大,那么( )。

8

A.甲的标准差一定小于乙的标准差 B.甲的标准差一定等于乙的标准差 C.甲的标准差一定大于乙的标准差 D.全距与标准差并不存在上述关系

13.已知4个水果商店苹果的单价和销售额,要求计算4个商店苹果的平均单价,应该采用( )。

A.几何平均数 B.加权算术平均数 C.加权调和平均数 D.简单算术平均数 14.如果分配数列把频数换成频率,那么平均数( )。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无法确定

15.第一批产品废品率为1%,第二批废品率为1.5%,第三批废品率为2%。第一批产品数量占总数的35%,第二批占40%。则平均废品率为( )。

A.1.5% B.1.45% C.4.5% D.0.94%

16.某商店在制定男式衬衫进货计划时,需了解已售衬衫的平均尺寸,则应计算(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众数 17.某企业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加了350万元,这个指标是( )。 A.时期指标 B.时点指标 C.相对指标 D.平均指标

18.采用加权算术平均计算时,当各组的权数都增加一倍时,则平均数( )。 A.不变 B.增加一倍 C.是原来的一半 D.无法判定 19.当总体单位标志值呈现对称分布时,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A.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相等 B.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相等 C.调和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相等 D.几何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相等

20.使总量指标的结果具有实际意义,在给出指标数值的同时应( )。 A.明确时期长度 B.明确所属的标准时点 C.明确计算方法 D.明确计量单位

21.在总量指标中,其数值受时间间隔长短影响的指标是( )。 A.实物指标 B.价值指标 C.时期指标 D.时点指标 22.在下列计量单位中,实物指标所采用的复合单位是( )。 A.千瓦时 B.台/马力 C.立方米 D.吨

23.计划规定劳动生产率应比上年提高5%,实际提高了7%,则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为( )。

A.107% B.2% C.140% D.101.9%

9

24.计划规定单位产品成本应比上年降低5%,实际降低了3%,则单位产品成本计划完成程度为( )。

A.8% B.2% C.102.11% D.97.94%

25.在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时,若将原来的标志值都扩大2倍,同时把标志值的频数都减少到原来的1/2,则所计算的算术平均数( )。

A.不变 B.减少到1/2 C.扩大2倍 D.扩大到3/2 26.两个总体的平均数不等,但标准差相等,则( )。 A.平均数小,代表性大 B.平均数大,代表性小 C.平均数大,代表性大 D.两个平均数代表性相同 27.在标志变异指标中,由总体中两个极端数值大小决定的是( )。 A.全距 B.平均差 C.标准差 D.标准差系数

28.某企业2005年职工平均工资为3500元,标准差为350元;2008年职工平均工资较之增长了40%,标准差为400元。职工平均工资的相对差异(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不能比较

29.设某笔三年期存款,各年年利率分别是5%、8%、7.5%。若以复利计算,则三年期的年平均利率的计算式为( )。

A.

5%?8%?7.55%?108%?107.5%?100% B.

33C.35%?8%?7.5% D.3105%?108%?107.5%?100%

(二)判断题

1.比较相对指标不仅可以反映总体之间的数量差异程度,也可以反映总体内不同部分之间的数量对比关系。 ( )

2.相对指标一般不能直接相加。 ( ) 3.系数是将对比的基数抽象为10而计算的相对数。 ( ) 4.时期指标的大小不受计算期时间长短的制约。 ( ) 5.用组距数列计算的加权算术平均数是一个近似值。 ( ) 6.加权算术平均数是简单算术平均数的一种特例。 ( ) 7.受极端值影响最大的平均数是众数。 ( ) 8.几何平均数只适用于计算平均速度指标。 ( ) 9.计算几何平均数的资料不能为负数。 ( ) 10.平均差与标准差都表示各标志值对算术平均数的平均距离。 ( )

11.比较两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标准差系数越大,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好。

( )

10

12.结构相对指标的计算方法灵活,分子和分母可以互换。 ( ) 13.用劳动单位表示的总量指标,其指标数值是不能直接相加的。 ( ) 14.甲、乙、丙三个企业产值计划完成程度分别为90%、100%和110%,那么这三个企业产值计划的平均完成程度为100%。 ( )

15.权数越大,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也就越大。 ( )

16.组距数列条件下,众数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众数组相邻两组次数多少的影响。

( )

17.某企业计划规定2009年上半年的单位产品成本比去年同期降低8%,实际执行结果降低4%,所以单位产品成本计划仅完成一半。 ( )

18.当各组的变量值所出现的频率相等时,加权算术平均数中的权数就失去作用,因而,加权算术平均数也就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 )

19.甲厂2009年第一季度产量与乙厂同期产量对比是比例相对指标。( ) 20.对同一总体的某种指标在不同的时间上进行对比是动态相对指标。( ) (三)简答题

1.在统计中,总量指标有何作用? 2.什么是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3.什么是时期指标、时点指标?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4.什么是相对指标?常用的相对指标有哪几种? 5.应用相对指标应注意哪些问题?

6.强度相对指标和其他相对指标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7.强度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区别是什么? (四)计算题

1.某厂各车间4月份计划产量和实际完成产量如下表所示: 车 间 甲 乙 丙 合 计 试计算:

(1)空格内指标,把计算结果填入空格内;

(2)各车间的产量计划完成程度和全厂的产量计划完成程度。

计划产量(件) 2000 2200 3000 实际产量(件) 2200 1980 3150 11

2.某企业2008年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程度为102%,2007~2008年劳动生产率动态相对指标为107.2%,试确定2008年劳动生产率计划增长%。

3.某企业2007年某产品单位成本450元,计划规定2008年成本降低6%,实际降低8%。试确定2008年单位成本的计划数字与实际数字,并计算单位产品成本的计划完成程度。

4.某企业2008年产品销售额计划任务为上年的108%,2007~2008年动态相对指标为114.3%,试确定2008年产品销售额的计划完成程度。

5.某工厂第二季度生产情况资料如下: 指标 月 份 总产值 (万元) 计划 实际 计划 职工平均人数 (人) 实际 全员劳动生产率 (元/人) 计划 实际 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程度(%) 4月 5月 6月 合 计 572 605 623 569 614 641 97 98 99 97 96 104 要求计算

(1)各空栏的指标值;

(2)指出第二季度全员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 6.某企业200名职工的工资分组资料如下表: 工 资 (元) 1000以下 1000-1500 1500-2000 2000-2500 2500-3000 3000以上 合 计 要求:

(1)以职工人数为权数计算职工平均工资;

(2)以各组职工人数所占比重为权数计算职工平均工资。

职工人数(人) 10 34 64 56 24 12 200 各组人数所占比重(%) 5 17 32 28 12 6 100 12

7.甲、乙两个村某种农作物的生产情况如下: 甲 村 按耕地自然 平均亩产 粮食产量 条件分组 (千克/亩) (千克) 山 区 120 25000 丘 陵 150 150000 平 原 350 500000 乙 村 平均亩产 播种面积 (千克/亩) (亩) 150 1250 180 500 400 750 试分别计算甲、乙两个村的平均亩产。比较分析哪一个村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做得好,并简述作出这一结论的理由。

8.某工业系统所属企业产值计划完成程度的次数分配资料如下: 按产值计划完成程度分组企业个数(个) 计划总产值(万元) (%) 95-100 3 15000 100-105 7 28000 105-110 12 35000 110-115 8 27000 合 计 30 105000 试计算该工业系统产值计划的平均完成程度。

9.设投资银行某笔投资的年利率是按复利计算的,10年的年利率分配情况如表所示: 利 率 年 数 3% 1 4% 3 6% 4 8% 2 要求:试求平均年利率。

10.某企业200名职工的工资分组资料如下表: 工 资 (元) 1000以下 1000-1500 1500-2000 2000-2500 2500-3000 3000以上 合 计 要求:计算工资的标准差及标准差系数。

13

职工人数(人) 10 34 64 56 24 12 200

11.甲、乙两单位工人的生产资料如下: 日产量(件/人) 4 5 6 合 计 试计算:

(1)哪个单位工人的生产水平高? (2)哪个单位工人的生产水平整齐? 二、练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B 3.B 4.B 5.C 6.B 7.A 8.A 9.B 10.B 11.D 12.D 13.C 14.A 15.B 16.D 17.A 18.A 19.B 20.D 21.C 22.A 23.D 24.C 25.C 26.C 27.A 28.B 29.D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三)简答题 (略) (四)计算题

1.(1)(略);

(2)各车间的产量计划完成程度分别为:110%、90%、105%。 全厂的产量计划完成程度为:101.81%。 2.劳动生产率计划增长5.1%。

3.2008年计划单位成本=423(元);2008年实际单位成本=414(元);计划完成程度=97.87%。

4.销售额的计划完成程度=105.83%。

甲单位工人数(人) 120 60 20 200 乙单位总产量(件) 300 420 330 1050 14

5.(1) 指标 月份 总产值(万元) 计划 实际 职工平均人数(人) 计划 实际 全员劳动生产率全员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程(元/人) 度(%) 计划 58969 61735 62929 183673 实际 58660 63958 61635 184242 99.48 103.60 97.94 100.31 4月 5月 6月 合计 572 605 623 1800 569 614 641 1824 97 98 99 98 97 96 104 99 (2)第二季度全员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为100.31%。 6.平均工资=1965(元)。

7.甲村的平均亩产=255.98(千克/亩);乙村的平均亩产=231(千克/亩)。

从总平均亩产量上看,甲村的平均亩产高于乙村的;但是从每一种地形上看,乙村的亩产均高于甲村的,因此乙村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比甲村的好。导致这种矛盾的原因是两个村的播种面积的结构不同所致。

8.平均计划完成程度=106.02%。 9.平均年利率=5.49%。

10.标准差=609.32(元);标准差系数=31.01%。

11.甲单位的:x=4.5(件);?=0.67(件);V?=14.91%;

乙单位的:x=4.91(件);?=0.77(件);V?=15.77%; 乙单位的生产水平高;甲单位的生产水平整齐。

第四章 时间数列

一、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将答题号填入题后的括号中)

1.下列数列中属于动态数列的是( )。 A.学生按学习成绩分组形成的数列 B.工业企业按地区分组形成的数列 C.进口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成的数列 D.职工按工资水平高低排列成的数列 2.动态数列的构成要素是( )。 A.变量和次数 C.时间和次数

B.时间和指标数值 D.主词和宾词

3.动态数列中的发展水平( )。

15

1.什么是统计指数,统计指数的作用有哪些? 2.简述统计指数的种类。

3.什么是同度量因素,它有什么作用? 4.综合指数编制的一般原理是什么?

5.平均数指数与综合指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6.平均数指数与平均指标指数有什么区别? 7.什么是指数体系,它有什么作用? (四)计算题

1.某商业企业两种主要商品调整价格前后资料如表5.8所示。 表5.8 某商业企业两种主要商品调整价格前后比较

调整前 零售价(元) 10 12 销售量 2000 3000 调整后 零售价(元) 8 12 销售量 2218 3500 产 品 甲 乙 计量单位 件 公斤 要求:

(1)试计算各商品零售物价和销售量的个体指数; (2)试计算两种商品物价和销售量的总指数;

(3)试计算由于商品价格变动使居民增加(或减少)支出的金额。 2.某企业两种产品成本资料如表5.9所示。 表5.9 某企业两种产品成本资料

总成本(万元) 第一季度 750 500 第二季度 780 520 单位成本第二季度比第一季度降低(%) 5 3 产 品 甲 乙 要求:计算两种产品单位成本总的降低程度,以及由于单位成本降低而节约的总成本。 3.试根据表5.10所示关于某企业三种产品总产值和产量动态的资料,计算三种产品产量总指数,以及由于产量增加使企业所增加的总产值。

26

表5.10 某企业三种产品总产值和产量动态比较

实际总产值(万元) 2007年 400 848 700 2008年 4260 1135 1432 产 品 甲 乙 丙 2008年比2007年产量增长(%) 74 10 40 4.某企业资料如表5.11所示。 表5.11 某企业三种产品产值动态比较

总产值(万元) 基 期 145 220 350 报告期 168 276 378 商品名称 甲 乙 丙 要求:

报告期出厂价格比基期增长(%) 12 15 5 (1)计算出厂价格总指数和由于价格变化而增加的总产值; (2)计算总产值总指数和产品产量总指数;

(3)试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分析总产值变动及其影响因素的影响。

5.根据表5.12所示资料,计算某市粮食中类物价指数、副食品中类物价指数、食品大类物价指数和全部零售商品物价总指数。

表5.12 某市零售物价指数分类

类别和项目 一、食品类 (一)粮食 1.细粮 2.粗粮 (二)副食品 1.食用植物油及油料 2.食盐 3.鲜菜 4.干菜 5.肉禽蛋 6.水产品 7.调味品 8.食 糖 (三)烟酒类 (四)其他食品 二、衣着类 三、家庭设备及用品类 权数 48 25 98 2 48 6 2 17 4 38 21 5 7 13 14 16 10 组指数或类指数(%) 100.0 100.0 106.1 100.0 96.7 101.7 122.7 140.2 98.6 103.0 102.3 108.1 116.4 109.7 27

四、医疗保健类 五、交通和通讯工具类 六、娱乐教育文化类 七、居住类 八、服务项目类 3 3 8 7 5 98.0 105.2 108.0 128.3 112.6 6.某企业两种主要产品有关资料如表5.13 表5.13 某企业两种主要产品产量及价格资料

产量 基期 50 100 报告期 55 80 出厂价格(元) 基期 25 14 报告期 28 16 产 品 甲 乙 计量单位 件 米 要求:从相对数、绝对差额角度对总产值进行两因素分析。

二、练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C 4.D 5.B 6.A 7.D 8.B 9.C 10.D 11.C 12.D 13.C 14.B 15.B 16.B 17.A

(二)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三)简答题

略 (四)计算题

1. (1) 产 品 计量单位 甲 乙 件 公斤 调整前 调整后 个体指数(%) 零售价(元) 销售量 零售价(元) 销售量 零售价 销售量 10 12 2000 3000 p8 12 2218 3500 80 100 110.90 116.67 (2)kq?64180=114.61% k56000?59744=93.09%

64180(3)由于商品价格变动使居民少支出的金额=64180-59744=4436(元)

28

2. 两种产品单位成本总指数=

13001357=95.8% 两种产品单位成本总的降低程度=1-95.8%=4.2%

由于单位成本降低而节约的总成本=1357-1300=57(万元) 3. k2608.8q?1948=133.92%

由于产量增加使企业所增加的总产值=2608.8-1948=660.8(万元)4. (1)k822p?750=109.60% 由于价格变化而增加的总产值=822-750=72(万元) (2)总产值总指数=

822715=114.97% 822-715=107(万元) k750q?715=104.90% 750-715=35(万元) (3)试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分析总产值变动及其影响因素的影响。114.97%=104.90%×109.60% 107万元=35万元+72万元 5. 粮食中类物价指数=100% 副食品中类物价指数=117.715% 食品大类物价指数=109.9362% 全部零售商品物价总指数=111.71% 6.总产值指数=

28202650=106.42% 2820-2650=170(元) k2495q?2650=94.15% 2495-2650=-155(元) kp?28202495=113.03% 2820-2495=325(元) 106.42%=94.15%×113.03%

170(元)=-155(元)+325(元)

2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86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