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简答题
更新时间:2024-01-06 07:3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第二章 问答题 1.一般说来,严格的无菌操作是一切微生物工作的基本要求,但在分离与培养极端嗜盐菌时常在没有点酒精灯的普通实验台上倾倒培养平板、在日常环境中直接打开皿盖观察和挑取菌落,而其研究结果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如果希望从环境中分离得到厌氧固氮菌,你该如何设计实验?
3.为什么光学显微镜的目镜通常都是15×?是否可以采用更大放大倍率的目镜(如30×)来进一步提高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
4.为什么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对样品厚度与大小的要求有如此大的差异?能否用扫描电镜来观察样品的内部结构,而用透射电镜来观察样品的表面结构? 5.试论电子显微镜在进行生物样品制备与观察时应注意的问题。
6.对细菌的细胞形态进行观察和描述时应注意哪些方面?你是否能很快地在显微镜下区分同为单细胞的细菌、酵母菌和原生动物?
第三章 问答题
1.试对真细菌、古生菌和真核微生物的10项主要形态、构造和生理功能、成分作一比较表。 2.试用表解法对细菌的一般构造和特殊构造作一介绍。 3.试对G-细菌细胞壁的结构作一表解。
4.试用简图表示G+和G-细菌肽聚糖单体构造的差别,并作简要说明。 5.什么是细菌的周质蛋白?它有哪些类型?如何提取它们? 6.试列表比较G+与G-细菌间的10种主要差别。 7.试述细菌革兰氏染色的机制。
8.何谓液体镶嵌模型,试述该假说的要点。 9.试列表比较真细菌与古生菌细胞膜的差别。
10.试设计一表解来说明细菌芽孢的构造和各部分成分的特点。
11.试对细菌营养细胞和芽孢的10项形态、构造和特性作一比较表。 12.研究细菌芽孢有何理论和实际意义?
13.什么叫“栓菌”试验,试分析这项研究在思维方式和实验方法上的创新点。 14.请列表比较细菌的鞭毛、菌毛和性毛间的异同。
15.试列表比较线粒体和叶绿体在形态、构造、成分和功能间的异同。 第五章 问答题
1.能否精确地确定微生物对微量元素的需求,为什么?
2.为什么生长因于通常是维生素、氨基酸、嘌呤和嘧啶,而葡萄糖通常不是生长因子?
3.以紫色非硫细菌为例,解释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可变性及对环境条件变化适应能力的灵活性。 4.如果要从环境中分离得到能利用苯作为碳源和能源的微生物纯培养物,你该如何设计实验?
5.某些微生物对生长因子的需求具有较高的专一性,可利用它们通过“微生物分析” (microbiological assay)对样品中维生素或氨基酸进行定量。试设计实验利用某微生
物对某一样品维生索B的含量进行分析。
6.以伊红美蓝(EMB)培养基为例,分析鉴别培养基的作用原理。
7.某学生利用酪素培养基平板筛选产胞外蛋白酶细菌,在酪素培养基平板上发现有几株苗的菌落周围有蛋白水解圈,是否能仅凭蛋白水解圈与苗落直径比大,就断定该菌株
产胞外蛋白酵的能力就大,而将其选择为高产蛋白酶的菌种,为什么? 8.与促进扩散相比,微生物通过主动运输吸收营养物质的优点是什么?
9.以大肠杆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糖磷酸转移酶系统(PTS)为例解释基团转位。
10.试分析在主动运输中,ATP结合盒式转运蛋白(ABC转运蛋白)系统和膜结合载体蛋白(透过酵)系统的运行机制及相互区别。 第六章 问答题
1.比较酵母菌和细菌的乙醇发酵。
2.试比较底物水平磷酸化、氧化磷酸化和光合磷酸化中ATP的产生。
3.什么是无氧呼吸?比较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产生能量的多少,并说明原因。 4.比较自生和共生生物固氮体系及其微生物类群。 5.比较光能营养微生物中光合作用的类型。 6.简述化能自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作用。
7.说明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肽聚糖合成过程以及青霉素的抑制机制。
8.蓝细菌是一类放氧性光合生物,又是一类固氮菌,说明其固氮酶的抗氧保护机制。
9.说明次级代谢及其特点。如何利用次级代谢的诱导调节机制及氮和磷调节机制来提高抗生素的产量? 10.如何利用营养缺陷突变株进行赖氨酸发酵工业化生产? 第七章 问答题
1.试述单个细菌细胞的生长与细菌群体生长的区别。
2.用来测定细菌生长量的直接计数法和间接计数法一般采用什么具体的方法?并从实际应用、优点、使用的局限性3个方面加以具体分析。 3.封闭系统中微生物的生长经历哪几个生长期?以图表示并指明各期的特点。如何利用微生物的生长规律来指导工业生产? 4.大肠杆菌在37℃的牛奶中每12.5 min繁殖一代,假设牛奶消毒后,大肠杆菌的含量为1个/100mL,请问按国家标准(30000个/mL),该消毒牛奶在37℃下最多可存放多少时间?
5.与分批发酵相比,连续培养有何优点?
6.说明温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详述温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的具体表现。 7,详述嗜冷菌、嗜温菌、嗜热菌和极端嗜热菌的不同。
8.哪几种氧形式对细胞有毒性?微生物细胞具有什么酶来解除氧的毒性? 9.过滤除菌有些什么方法?哪种方法较为经济实惠?
10.近年来是什么原因导致抗生素不敏感的抗性菌株的增多 第八章 问答题
1.病毒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特点是什么?
2.病毒分类原则与命名规则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病毒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4.病毒壳体结构有哪几种对称形式?毒粒的主要结构类型有哪些? 5.病毒核酸有哪些类型和结构特征?
6.病毒的复制循环分为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过程如何?
7.病毒的非增殖性感染有哪几类?引起病毒非增殖性感染的原因是什么? 8.噬菌体感染可能给宿主细胞带来什么影响? 9.动物病毒感染可能给宿主细胞带来什么影响?
10.构成机体病毒感染的主要类型和构成机体病毒感染的宿主因素分别有哪些, 11.亚病毒因子有哪些类,各有何特点? 第九章 问答题
1.从遗传学角度谈谈你对朊病毒(Prion)的理解和看法。
2.在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执行甲,为什么要进行以微生物为主体的模式生物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哪几种生物分别是已完成全基因组测序的第一个独立生活的生物?第一个真核
生物?第一个自养生活的生物?
3.在细菌细胞中,均以环状形式存在的染色体DNA和质粒DNA,在质粒提取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对质粒的检测和分离有什么利用价值? 4.根据你所学的关于诱发突变的知识,你认为能否找到一种仅对某一基因具有特异性诱变作用的化学诱变剂?为什么?
5.根据突变的光复活修复作用、原理,你认为在进行紫外线诱变处理时,应注意什么?为了使被诱变的细胞能均匀地受到紫外线照射,你将如何做?
6.请设计实验来决定在一种特定的细菌中发生的遗传转移过程是转化、转导还是接合?说明每一种的预期结果。设想有下列条件和材料可以利用:(1)合适的突变株和选择培
养基。(2)DNase(一种降解裸露DNA分子的酶)。(3)两种滤板:一种能够持留细菌和细菌病毒,但不能持留游离的DNA分子;另一种滤板只能持留细菌。(4)一种可以插入滤板使其分隔成两个空间的玻璃容器(如u型管)。
7.在第(6)题的实验中,为什么用双重或三重营养缺陷型?
8.Hfr × F-和F+× F-杂交得到的接合子都有性菌毛产生吗?它们是否都能被M13噬菌体感染呢?
9.为什么导致蛋白质表面氨基酸变化的突变一般不会引起表型的变化?而蛋白质内部氨基酸的替换则会引起表型变化? 10.DNA链上发生的损伤是否一定发生表型的改变?尽你所能说出理由 第十章 问答题
1.具有甲基化无机汞能力的匙形棱菌的维生素B12的缺陷型菌株不能进行汞的甲基化,而且对无机汞比亲株(野生型)要敏感得多,这说明什么? 2.微生物在从绿色植物到草食动物的能量流动中起重要作用,请指出这样说的理由? 3.简述微生物作为重要成员在生态系统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4.简述生物修复中的强化措施。
5.在含有难降解污染物污水的生物处理中,向污水处理系统加一定量高效降解菌的生物强化(过去称为投菌法)可以提高处理效果,请从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功能的角度作出理
论解释。
6.某一化学农药厂合成一种化学农药,请你提一种实验方法来评价这种农药的生物降解性。
7.污水处理也可以说是一种微生物培养过程,试从微生物的基质利用、培养方式和培养目的与微生物的工业发酵进行对比。 8.请对细菌遗传转化的概念作出解释,并说明如何利用人工转化技术获得高降解、高竞争力的降解菌。 9.微生物分子生物技术可以在哪些方面给环境保护带来新的发展和应用。
10.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过程非常类似于恒浊的连续培养,那么两者是如何实现恒浊,其不同点在哪里? 第十一章 问答题
1.机体对细胞内毒素和细菌外毒素的免疫应答有何不同? 2.机体内有哪些具有杀伤功能的细胞?简要说明其特点。 3.参与产生抗体的细胞有哪几种?简要说明各自的作用。 4.吞噬细胞的功能可因哪些体液因子的作用而增强?
5.补体激活后可能产生对机体有利的免疫也可能造成自身损伤,试举例说明。 6.试举例说明天然免疫与特异性免疫间并无截然界限。 7.简述一个细菌进入机体的遭遇。
++
8.正常人外周血中CD4T细胞与CD8T细胞的比例约为l.5:1—2:1,而艾滋病患者的比例降低至小于1,这将产生什么问题? 9.在免疫应答中T、D细胞如何协作?巨噬细胞的作用是什么? 10.胎盘的重要功能之一是免疫抑制,这有什么重要意义 第一章 问答题
1.用具体事例说明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
2.为什么说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3.为什么微生物学比动、植物学起步晚,但却发展非常迅速? 4. 简述微生物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地位。 5.试述微生物学的发展前景。
答案
第一章 问答题
1.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重要性,可以从它们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可能带来极大的危害两方面进行分析。能够例举:面包、奶酪、啤酒、抗生素、疫苗、维生素及
酶等重要产品的生产;微生物使得地球上的物质进行循环,是人类生存环境中必不可少的成员;过去瘟疫的流行,现在一些病原体正在全球蔓延,许多已被征服的传染病也有“卷土重来”之势;食品的腐败等等具体事例说明。
2.这是由于巴斯德和柯赫为微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使微生物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巴斯德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发现将病原菌减毒
可诱发免疫性,首次制成狂犬疫苗,进行预防接种;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创立巴斯德消毒法等。柯赫对病原细菌的研究做出了突出的成就:证实了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提出了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柯赫原则,创建了分离、纯化微生物的技术等。
3.其原因从下列几方面分析:微生物具有其他生物不具备的生物学特性;微生物具有其他生物共有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微生物个体小、结构简单、生长周期短,易大量培养,
易变异,重复性强等优势,十分易于操作。动、植物由于结构的复杂性及技术方法的限制而相对发展缓慢。微生物的广泛的应用性,能迅速地符合现代学科、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4 20世纪40年代,随着生物学的发展,许多生物学难以解决的理论和技术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遗传学上的争论问题,使得微生物这样一种简单而又具完整生命活动的小生
物成了生物学研究的“明星”。微生物学很快与生物学主流汇合,并被推到了整个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为整个生命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举例说明),在生命科学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5可从以下几方面论述微生物学的发展前景:微生物基因组学研究将全面展开;以了解微生物之间、微生物与其他生物、微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为研究内容的微生物生态学、
环境微生物学、细胞微生物学等,将在基因组信息的基础上获得长足发展,为人类的生存和健康发挥积极的作用;微生物生命现象的特性和共性将更加受到重视;与其他学科实现更广泛的交叉,获得新的发展;微生物产业将呈现全新的局面。 第二章 问答题 1. 培养极端嗜盐菌的培养平板需要添加很高浓度的氯化钠(25%),实验室环境中的一般微生物都不能在这种选择培养基上生长,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即使不采取无菌操作技术,实验结果仍不会受到影响。
2.(1)根据选择分离的原理设计不含氮的培养基,在这种培养基上生长的细菌,其氮素应来自固氮作用
(2)将环境样品(例如土样)稀释涂布到选择平板上,放置于厌氧罐中。对厌氧罐采用物理、化学方法除去氧气,保留氮气。培养后在平板上生长出来的细菌应是厌氧固氮菌或兼性厌氧固氮菌。
(3)挑取一定数量的菌落,对应点种到两块缺氮的选择平板上,分别放置于厌氧罐内、外保温培养。在厌氧罐内外均能生长的为兼性厌氧固氮菌,而在厌氧罐外的平板上不生长,在厌氧罐内的平板上生长的即为可能的厌氧固氮菌。
(4)对分离得到的厌氧固氮菌菌落样品进行系列稀释,涂布于相应的选择平板,重复上述步骤直到获得厌氧固氮菌的纯培养。
3.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受到光源波长及物镜性能的限制,在使用最短波长的可见光(450nm)作为光源时在油镜下可以达到的最大分辨率为0.18 um。由于肉眼的正常分辨能力一般为 0.25mm 左右,因此光学显微镜有效的最高总放大倍数只能达到1000~1500倍。油镜的放大倍数是100×,因此显微镜配置的目镜通常都是15×,选用更大放大倍数的目镜(如30×)进一步提高显微镜的放大能力对观察效果的改善并无帮助。 4.(1)透射电子显微镜的成像原理类似于普通光学显微镜,作为光源的电子束在成像时要穿透样品。由于电子束的穿透力有限,因此在进行透射电镜观察时要求样品一定要薄。而扫描电镜的成像原理类似于电视或电传真照片,图像是通过收集样品表面被激发的二次电子形成的,因此对样品的厚度并无特别的要求。
(2)扫描电镜一般被用于观察样品的表面结构,但通过样品制备过程中的冰冻蚀刻技术,用扫描电镜也可观察到样品的内部结构,获得立体的图像。 (3)透射电镜一般通过超薄切片技术观察样品的内部结构,但通过样品制备过程中的复型技术,用透射电镜也可对样品的表面结构进行观察。
5.(1)电子束的穿透能力:电子束的穿透能力是十分有限的,超薄切片是基本的透射电镜实验技术。相比之下,扫描电镜对样品的大小和厚度没有严格的要求。
(2)生物组织的特点:生物组织的主要成分之一是水,若生物样品不经处理直接放进电镜,镜筒中的高真空必然会使样品发生严重的脱水现象,失去样品原有的空间构型,所以一般都不能用电镜进行生物样品的活体观察。而且,由于生物样品很容易遭到破坏,在对样品进行固定、干燥、染色及其他一些处理过程中,也必须随时注意使样品尽量保持生活状态下的精细结构,而不严重失真。另外,在扫描电镜的使用中,除要求样品干燥外,还需要样品具一定的导电能力,以减少样品表面电荷的堆积并得到良好的二次电子信号。而生物样品一般都是不导电的,所以在制备扫描电镜生物样品时,一般需在其表面镀上一层金属薄膜。
(3)增加样品的反差:显微观察时,只有样品具有一定的反差,才能得到清晰的图像。光学显微镜可以通过各种染色技术来增加样品的反差,并得到彩色的样品图像。而在电镜的使用中,彩色染料是不采用的,因为两种不同的颜色在电镜中是不能区别的。电镜中生物样品不同结构之间反差的取得一般是用重金属盐染色或喷镀,凡是嗜金屑的结构,对电子的散射与吸收的能力增强,易于形成明暗清晰的电子图像。而且,由于电子图像是靠不同电子密度形成的亮度差异而构成,所以,电镜得到的电视或照相图像都是黑白的。
6.(1)首先应使用稀释涂布等方法对待检菌株的纯度、群落形态、生理特性等进行检查、确认。
(2)选用正常的新鲜培养基和新鲜培养物进行培养和观察,避免培养过程中一些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或培养时间过长等因素对细胞形态的影响。 (3)报告细胞大小时应选用多个细胞检测的平均敷,并记录所用的实验方法,包括培养条件、培养时间、样品制备方法和染色方法等。
(4)可从大小和形态上对细菌、酵母苗和原生动物进行区分。酵母苗、原生动物个体较大.一般可用低倍镜观察,酵母苗细胞一般呈卵圆形、圆形、圆柱形或柠檬形,不具运动性,原生动物、细胞形态多变,能够运动。相比较而言,细菌细胞一般较小,需用高倍镜或油镜才能看清。 第三章 问答题
1. 答:见表3—7。
项 目 真细菌 古生菌 真核微生物 细胞大小 小 小 大 细胞壁独特成分 肽聚糖等 假肽聚糖等 纤维素,几丁质等 细胞膜中甾醇 无(支原体例外) 无 有 细胞膜中单分子层 无 有 无 鞭毛类别 细而简 细而简 复杂的“9+2”型 细胞质流动 无 无 有 细胞器 无 无 有 细跑质核糖体 70S 70S 80S 细胞核 原核(无核膜) 原核(无核膜) 真核(有核膜) 核仁 无 无 有 有丝分裂 无 无 有 减数分裂 无 无 有 厌氧生活 常见 常见 极罕见 生物固氮 有 有 无 化能自养 有 有 无 *为便于参考,本表列入15项特征 2.细菌的一般构造与特殊构造的表解:
细胞壁 细胞膜
一般构造 间体 核糖体
细胞质 内含物
贮藏物 核区
荚膜
糖被 微荚膜
特殊构造 黏液层
菌胶团
鞭毛、菌毛、性毛 芽孢
3.G-细菌细胞壁结构的表解:
脂多糖(LPS)层磷脂层
外膜 外膜蛋白、孔蛋白脂蛋白
G-细菌细胞壁 内膜(肽聚糖层) 周质空间
4.G+、G-细菌肽聚糖单体的比较图:
①G+菌四肽尾分子上的第3个氨基酸是L—Lys,而G-菌则是m—DAP;②G+菌四肽尾的第4氨基酸上有一肽桥(常为甘氨酸五肽),而G-菌则无 5.答:存在于G-细菌周质空间中的蛋白质,称周质蛋白。包括水解酶类、合成酶类、结合蛋白和受体蛋白等。一般可用渗透休克法提取。 6.答 项 目 G+细菌 G-细菌 革兰氏染色 紫色 红色 细胞壁肽聚糖层 厚 薄 磷壁酸含量 高 无 细胞壁外膜 无 有 脂多糖层 无 有 鞭毛结构 基体上只有2环 基体上有4环 产毒素 外毒素为主 内毒素为主 细胞抗机械强度 强 弱 细胞壁抗溶菌酶 弱 强 抗青霉索、磺胺 弱 强 抗链霉素、氯霉素、四环素 强 弱 抗碱性染料 弱 强 抗阴离子去污剂 弱 强 抗叠氮化钠 弱 强 抗干旱 强 弱 产芽孢 有的种产 不产 去除细胞壁 较易(可制成厚生质体) 较难(制成球状体) *为便于参考,表中列了17项差别 7.答:革兰氏染色的机制是由于不同细菌细胞壁化学成分的不同而引起的物理性状的差别是导致革兰氏染色反应不同的原因。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在任何细菌的细胞膜内都可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碘复合物。G+细菌因壁厚,肽聚糖网的层次多和结构致密,以及不含类脂等原因,故用脱色剂(乙醇)处理后,可把结晶紫—碘复合物仍阻拦在细胞内,故呈现紫色;反之,G-细菌因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脂多糖、脂蛋白),以及肽聚糖层薄且交联松散,故用脱色剂乙醇处理后,就可把类脂和结晶紫—碘复合物溶出细胞,这种五色的细胞再经沙黄(番红)复染,就呈现红色。
8.答:液态镶嵌模型是至今用于解释细胞质膜的结构与功能的一种较合理的假说。其要点为:①膜的主体是脂质双分子层;②膜有流动性;③膜内层呈殖水性,可“溶”人表面呈疏水性的整合蛋白:@膜的表面呈亲水性,故有利于具亲水表面的周边蛋白存在;⑤脂质分子间和脂质与蛋白质分子间无共价结合;⑥膜的脂质双分子层呈流体状(“海洋”),周边蛋白可“漂浮”于膜上,而整合蛋白(“冰山”)则可在膜内作横向移动。 9.答:见表3—9。 项 目 真细菌 古生菌 亲水头与疏水尾连接 酯键 醚键 疏水尾成分 脂肪酸 异戊二烯重复单位 单分子层膜 不存在 存在 甘油C3上连接物 磷酸酯,磷脂酰L醇,磷脂酰胆碱,磷脂酰甘油,磷脂磷脂酸,硫脂酸,各种糖基 酰肌醇 膜上含独特脂类 无 种类多样 10.芽孢的构造与各部分成分的表解。 芽孢囊:是产芽袍菌的营养细胞外壳
孢外壁:主要含脂蛋白,透性差(有的芽孢无此层)
芽孢 芽抱衣:主要含疏水性角蛋白,抗酶解、抗药物,多价阳寓子难通过 产芽孢细菌 皮层:主要含芽孢肽聚糖及DPA-Ca,体积大,渗透压高 芽胞壁:含肽聚糖,可发展为新细胞的壁
核心 芽孢质膜:含磷脂、蛋白质,可发展成新细胞的膜 芽孢质:含DPA—Ca,核糖体、RNA和酶类 核质:含DNA 11答:见表3-10
表3—10 细菌的营养细胞和芽孢的比较表 特 点 营养细胞 芽 孢 外形 一般为杆状 球状或椭圆状 外包被层次 少 多 折光率 差 强 含水量 高(80%,90%) 低(核心10%-25%) 染色性能 良好 极差 含Ca量 低 高 含DPA 无 有 含SASPs 无 有 含mRNA量 高 低或无 细胞质pH 约为7 5 5-6.0(核心) 酶活性 高 低 代谢活力 强 接近。 大分子合成 强 无 抗热性 抗辐射性
特 点 抗酸或化学药剂 对溶菌酶 保藏期 营养细胞 弱 敏感 短 芽 孢 强 抗性 长或极长 弱 弱 强 极强 *本表列出18项,以供参考 12.答:①是研究生物抗逆性和休眠的生物学机制的良好材料。②是细菌分类、鉴定中的重要指标。③有利于提高菌种筛选效率。④有利于菌种的长期保藏。
⑤为比较各种消毒灭菌方法的可靠性提供优良的模式生物。
13.答:“拴菌”试验是为证明细菌鞭毛运动机制而设计的一个著名实验。方法是:取一端长有单根鞭毛的细菌(如一些弧菌),使鞭毛的游离端被相应抗体
牢牢“拴”在载玻片上,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在作打转还是伸缩运动。结果发现是在不断打转,从而确认细菌鞭毛的运动机制是旋转式而非挥鞭式。 思维方式的创新点:通过逆向思维,使原来无法观察到的纤细的活鞭毛旋转,转变成在显微镜下可清楚观察到的细胞旋转。实验方法的创新点:采用特异抗体把单毛菌的鞭毛牢牢地“拴”在载玻片上,以实现固着鞭毛的作用。 14.答:见表3—11。
表3-11 细菌鞭毛、菌毛和性毛的比较表 项 目 鞭 毛 菌 毛 性 毛 形态 数目 着生部位 成分 功能 代表菌 长,波曲,中空;分鞭毛丝、钩形鞘和基体3部分 一至数十条 端生,周生,侧生 鞭毛蛋白 运动 大肠杆菌,芽孢杆菌,梭菌,弧菌,假单胞菌等 短,直,细,中空;构造简单 250-1 000余条 周生 菌毛蛋白 黏附 G—致病菌等 较长,较直,中空;构造简单 一至少数几条 不定 性毛蛋白 传递遗传物质 G—细菌的雄性菌株 15.答:见表3—12。 项 目 线粒体 叶绿体 形态 每一细胞中含 构造 功能 含半自主复制DNA 核糖体类型 代表性生物 第五章 囊状、杆菌状等 数百至数千个 由内外两膜包围着基质;内膜伸向基质形成许多嵴,嵴上有ATP酶和电子传递链组分;基质有TCA酶系 进行氧化磷酸化以产能 含有 70S(原核生物型) 一切真核生物 扁球形或扁椭圆状等 一个、数个至数百个 分叶绿体膜、类囊体和基质3部分;类囊体数量多,层层相叠且相通,形成基粒;类囊体膜上含光合色素和电子传递链组分 进行光合作用以合成糖类和产生02 含有 70S(原核生物型) 藻类和一切绿色植物 问答题 1.不能。微生物对微量元素需要量极低;微量元素常混杂在天然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学试剂、自来水、蒸馏水、普通玻璃器皿中;细胞中微量元素含量因培养基组分含量不
恒定、药品生产厂家及批次、水质、容器等条件不同而变化,难以定量分析检测。
2.维生素、氨基酸或嘌呤(嘧啶)通常作为酶的辅基或辅酶,以及用于合成蛋白质、核酸,是微生物生长所必需且需要量很小,而微生物(如营养缺陷型菌株)自身不能合成或
合成量不足以满足机体生长需要的有机化合物。而葡萄糖通常作为碳源和能源物质被微生物利用,需要量较大,而且其他一些糖类等碳源物质也可以代替葡萄糖满足微生物生长所需。
3.紫色非硫细菌在没有有机物时可同化CO2进行自养生活,有有机物时利用有机物进行异养生活,在光照及厌氧条件下利用光能进行光能营养生活,在黑暗及好氧条件下利
用有机物氧化产生的化学能进行化能营养生活。
4.(1)从苯含量较高的环境中采集土样或水样;(1)配制培养基,制备平板,一种仅以苯作为唯一碳源(A),另一种不含任何碳源作为对照(B);(3)将样品适当稀释(十倍稀释
法),涂布入平板;(4)将平板置于适当温度条件下培养,观察是否有菌落产生;(5)将A平板上的菌落编号并分别转接至B平板,置于相同温度条件下培养(在B平板上生长的菌落是可利用空气中CO2的自养型微生物);(6)挑取在A乎板上生长而不在B平板上生长的菌落,在一个新的A平板上划线、培养.获得单菌落,初步确定为可利用苯作为碳源和能源的微生物纯培养物;(7)将初步确定的目标菌株转接至以苯作为惟一碳源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摇瓶发酵实验,利用相应化学分析方法定量分析该菌株分解利用苯的情况。
5.(1)将缺乏维生素B12。但含有过量其他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分装于一系列试管,分别定量接入用于测定的微生物; (2)在这些试管中分别补加不同量的维生素B12标准样品及待测样品,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3)以微生物生长量(如测定OD600nm)值对标准样品的量作图,获得标准曲线;
(4)测定含待测样品试管中微生物生长量,对照标准曲线,计算待测样品中维生素B12的含量。
6.EMB培养基含有伊红和美蓝两种染料作为指示剂,大肠杆菌可发酵乳糖产酸造成酸性环境时,这两种染料结合形成复合物,使大肠杆菌苗落带金属光泽的深紫色,而与其他不能发酵乳糖产酸的微生物区分开。
7.不能。因为,(1)不同微生物的营养需求、最适生长温度等生长条件有差别,在同一平板上相同条件下的生长及生理状况不同;(2)不同微生物所产蛋白酵的性质(如最适催
化反应温度、pH、对底物酪素的降解能力等)不同;(3)该学生所采用的是一种定性及初步定量的方法,应进一步针对获得的几株苗分别进行培养基及培养条件优化,并在分析这些菌株所产蛋白酶性质的基础上利用摇瓶发酵实验确定蛋白酶高产菌株。
8.主动运输与促进扩散相比的优点在于可以逆浓度运输营养物质。通过促进扩散将营养物质运输进入细胞,需要环境中营养物质浓度高于胞内,而在自然界中生长的微生物
所处环境中的营养物质含量往往很低,在这种情况下促进扩散难以发挥作用。主动运输则可以逆浓度运辅,将环境中较低浓度营养物质运输进入胞内,保证微生物正常生长繁殖。
9.大肠杆菌PTS由5种蛋白质(酶I、酶Ⅱa、酶Ⅱb、酶Ⅱc及热稳定蛋白质HPr)组成,酶Ⅱa、酶Ⅱb、酶 Ⅱc 3个亚基构成酶Ⅱ。酶I和HPr为非特异性细胞质蛋白,酶Ⅱa也是细胞质蛋白,亲水性酶Ⅱb与位于细胞膜上的疏水性酶Ⅱc相结合。酶Ⅱ将一个葡萄糖运输进入胞内,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上的磷酸基团逐步通过酶I和HPr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作用,最终在酶Ⅱ的作用下转移到葡萄糖,这样葡萄糖在通过PTS进入细胞后加上了一个磷酸基团。
10(1)ABC转运蛋白常由两个疏水性跨膜结构域与胞内的两个核苷酸结合结构域形成复合物,跨膜结构墙在膜上形成一个孔,核苷酸结合结构则可结合ATP。ABC转运蛋白发挥功能还需
+-要存在于周质空间(G菌)或附着在质膜外表面(G菌)的底物结合蛋白的帮助。底物结合蛋白与被运输物质结合后再与ABC转运蛋白结合,借助于ATP水解释放的能量,ABC转运蛋
白将被运输物质转运进入胞内
(2)膜结合载体蛋白(透过酶)也是跨膜蛋白,被运输物质在膜外表面与透过酶结合,而膜内外质子浓度差在消失过程中,被运输物质与质子一起通过透过酶进入细胞。(3)被运输物质通过ABC转运蛋白系统和通过透过酶进入细胞的区别在于能量来源不同,前者依靠ATP水解直接偶联物质运输,后者依靠膜内外质子浓度差消失中偶联物质运输。 第六章 问答题
1.主要差别是葡萄糖生成丙酮酸的途径不同。酵母菌和某些细菌(胃八叠球菌、肠杆菌)的菌株通过EMP途径生成丙酮酸,而某些细菌(运动发酵单胞菌、厌氧发酵单胞菌)的菌株通过ED途径生成丙酮酸。丙酮酸之后的途径完全相同。
2.底物水平磷酸化,发酵过程中往往伴随着一些高能化合物的生成,如EMP途径中的1,3—二磷酸甘油酸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这些高能化合物可以直接偶联ATP或GTP的生成。
底物水平磷酸化可以存在于发酵过程中,也可以存在于呼吸过程中,但产生能量相对较少。氧化磷酸化,在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过程中,形成的NAD(P)H和FADH2,通过电子传递系统将电子传递给电子受体(氧或其他氧化性化合物),同时偶联ATP合成的生物过程。光合磷酸化,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过程。当一个叶绿素(或细菌叶绿素)分子吸收光量子时,叶绿素(或细菌叶绿素)即被激活,导致叶绿素(或细菌叶绿素)分子释放一个电子被氧化,释放出的电子在电子传递系统的传递过程中逐步释放能量,偶联ATP的合成。主要分为光合细菌所特有的环式光合磷酸化和绿色植物、藻类和蓝细菌所共有的产氧型非环式光合磷酸化作用。
3.无氧呼吸是微生物在降解底物的过程中,将释放出的电子交给NAD(P)+、FAD或FMN等电子载体,再经电子传递系统传给氧化型化合物,作为其最终电子受体,从而生成还原型产物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一般电子传递系统的组成及电子传递方向为:
--2-2-NAD(P)→FP(黄素蛋白)→Fe·S(铁硫蛋白)→CoQ(辅酶Q)→Cytb→Cytc→Cyta→Cyta3。无氧呼吸的最终电子受体不是氧,而是像NO3、NO2、SO4、S2O3、CO2等,或延胡索酸(fumarate)等外源受体,氧化还原电位差都小于氧气,所以生成的能量不如有氧呼吸产生的多。
4.共生固氮体系:根瘤菌(Rhizobium)与豆科植物共生;弗兰克氏菌(Frankia)与非豆科树木共生;蓝细菌(cyanobacteria)与某些植物共生;蓝细菌与某些真菌共生。
自生固氮体系:好氧自生固氮菌(Azotobacter,Azotomonas,etc); 厌氧自生固氮菌(Clostridium);兼性厌氧自生固氮菌(Bacillus,Klebsiella,etc);大多数光合菌(蓝细菌,光合细菌)。
5.
① 光合细菌一环式光合磷酸化; ② 绿硫细菌的非环式光合磷酸化;
③ 嗜盐细菌的光合磷酸化是一种只有嗜盐菌才有的,无叶绿素或细菌叶绿素参与的独特的光合作用。是目前所知的最简单的光合磷酸化。嗜盐细菌紫膜上的细菌视紫红质吸收光能后,在膜内外建立质子浓度差。非环式光合磷酸化是绿色植物、藻类和蓝细菌所共有的产氧型光合作用。光能驱动下,电子从反应中心I(PsⅠ)的叶绿素a出发,通过电子传递链,
+
连同光反应中心Ⅱ(PsⅡ)水的光解生成的H,生成还原力;光反应中心Ⅱ(PSⅡ)由水的光解产生氧气和电子,电子通过电子传递链,传给光反应中心PS I,期间生成ATP。环式光合磷酸化为光合细菌所特有。光能驱动下,电子从菌绿素分子出发,通过电子传递链的循环,又回到菌绿素,期间产生ATP,还原力来自环境中的无机化合物供氢,不产生氧气。有些光合细菌虽只有一个光合系统,但也以非环式光合磷酸化的方式合成ATP,如绿硫细菌和绿色细菌,从光反应中心释放出的高能电子经铁硫蛋白、铁氧还蛋白、黄紊蛋白,最后用于
+2-2-还原NAD生成NADH。反应中心的还原依靠外源电子供体如S、S2O3等。外源电子供体在氧化过程中放出电子,经电子传递系统传给失去了电子的光合色素,使其还原,同时偶联ATP
的生成。嗜盐细菌的光合磷酸化是一种只有嗜盐菌才有的,无叶绿素或细菌叶绿素参与的独特的光合作用。是目前所知的最简单的光合磷酸化。嗜盐细菌紫膜上的细菌视紫红质吸收光能后,在膜内外建立质子浓度差,再由它来推动ATP酶合成ATP。
+
6.化能自养微生物氧化无机物而获得能量和还原力。能量的产生是通过电子传递链的氧化磷酸化形式,电子受体通常是O2,因此,化能自养菌一般为好氧菌。电子供体是H2、NH4、
2+
H2S和Fe,还原力的获得是逆呼吸链的方向进行传递,同时需要消耗能量。
-)
(1)氨的氧化。NH3和亚硝酸(NO2是作为能源的最普通的无机氮化合物,能被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氧化。
(2)硫的氧化。硫杆菌能够利用一种或多种还原态或部分还原态的硫化合物(包括硫化物、元素硫、硫代硫酸盐、多硫酸盐和亚硫酸盐)作能源。H2S首先被氧化成元素硫,随之被硫氧化酶和细胞色素系统氧化成亚硫酸盐,放出的电子在传递过程中可以偶联产生ATP。
正在阅读:
微生物简答题01-06
在县委七届四次全会上的述职述廉报告09-26
改写杨氏之子600字06-14
有关一年级美术教学计划五篇12-11
转变教育观念 优化教学方法06-07
“互联网+红旅”项目复赛计划书10.新媒体视角下的“红色文旅型”04-25
浅谈中职机械专业应用软件的教学策略09-19
充满无限可能的世界作文800字06-20
中国的环境保护白皮书05-25
高校市场营销大赛--品牌创意项目命题单05-21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微生物
- 答题
- 冬季停工前准备工作
- 批注式阅读教学案例与反思
- 丁苯橡胶设计说明书
- 高自考论文多次修改 - 图文
- 光纤传感技术及其军事应用
- 编辑记者证考试知识点全攻略(广播电视基础知识、业务知识)
- 江夏一中文明志愿监督
- 初中英语中考复习:现在完成时的解题技巧
- 鄱阳湖天是鹤家乡
- 作文标题的拟写
-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教学设计
- “六五”法治宣传推进会暨总结验收动员大会讲话稿
- 名师工作室量化考核细则
- 会计学练习卷
- 图片ALT属性怎么写才有利于seo?
- 四川省南江县小河职业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短文两篇之第一次真好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 河北省藁城市尚西中学2013-2014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
- 积极争取党委重视依法做好乡镇人大工作
-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部分学校2015 - 2016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学期3月月考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
- B桥梁工程施工临时用电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