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策略初探

更新时间:2023-06-07 02:4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1期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策略初探

江 新

提要 本文在简要论述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理论和研究的基础上,使用国外流行的语言学习策略量表(SILL)对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策略进行研究,探讨性别、母语、学习时间、汉语水平等因素与留学生汉语学习策略使用的关系。研究发现,留学生学习汉语最常用的策略是社交策略、元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其次是认知策略,最不常用的策略是记忆策略和情感策略;留学生汉语学习策略使用在性别上没有显著的差异,但在母语、学习时间上有显著差异;留学生汉语学习策略使用与汉语水平等级评定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本研究还对语言学习策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进行研究,发现该量表用于测量来自不同国家的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策略具有较好的信度和一定的效度,但量表的结构需要调整以提高其结构效度。最后,本文对留学生汉语学习策略使用与有关因素关系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一 问题的提出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促进信息的获得、存储、提取和利用而进行的操作,通俗点说,学习策略就是学习者用来促进学习,使学习更加迅速有效的方法或者行为。学习策略问题一直是心理学和教育学工作者都非常关心的研究课题。近20年来,第二语言学习策略也引起了语言教育研究者的兴趣(McDonough1999,Ellis1994),该领域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解释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个人差异,而且对第二语言教学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在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中,人们不仅关心学习者习得第二语言的过程(顺序),而且关心学习者习得第二语言的结果。为什么有的人学得又快又好,而有的人学得又慢又差?Ellis(1994)认为,学习者个人因素以及社会因素共同影响学习者的学习行为或学习策略,进而影响学习的速度和成绩。反过来,学习者学习情况也影响他们的策略行为。

实际上,当把语言学习放在广阔的认知心理学背景中去考虑时,会发现学习策略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作用,可以用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信息加工理论模型来解释。简单地说,信息加工模型主要是说明信息是如何进入人的记忆系统、并以什么方式存储的,需要时信息又是如何提取出来的。它认为,新信息在大脑中的加工过程主要包括选择、获得、建构和整合这四个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学习策略的作用,是使学习者意识不到的策略行为或者在学习早期阶段出现不 本项研究得到国家汉办和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的支持和资助。在问卷调查实施过程中,得到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汉语速成学院柳燕梅、齐燕荣、陈若君、余文青、任丽丽、别红樱、吕东兰以及汉语学院赵果等教师的大力协助,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够充分的策略行为更加清楚、明显,也就是使学习者更加主动地、有意识地参与信息加工的心理过程,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西方学者对学习策略的研究,主要包括学习策略的分类、影响策略选择的因素、学习策略和语言学习结果之间的关系、训练学习者使用学习策略等几个方面。与此项研究关系最密切的,是美国的Oxford提出的学习策略分类系统和她以此为基础编制的语言学习策略量表。Oxford(1990)提出的学习策略分类系统,首先将学习策略分为两大类: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直接策略直接参与目标语学习,间接策略通过集中注意、计划、评价、寻找机会、控制焦虑、增加合作和移情等方法为语言学习提供间接的支持。直接策略下面分为记忆策略、认知策略和补偿策略。记忆策略是用来记忆和复习新信息的,认知策略是用来理解和产生语言的,补偿策略使学习者在新语言知识有限的情况下能够运用新语言。间接策略下面分为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元认知策略是用来协调学习活动和认知加工过程的,情感策略是用来管理、规范情绪的,社交策略是与别人合作学习的策略。

Oxford强调,直接策略与间接策略的关系就好像戏剧中演员和导演的关系,直接策略就像演员一样,在各种具体的任务和情境中直接与语言本身打交道,直接处理语言学习。间接策略是用来管理学习的,它就像戏剧中的导演,导演对演员的表演进行组织、指导、检查、纠正、鼓励,使演员之间团结合作,起到给演员提供指导和支持的作用。要获得最好的演出效果,演员要和导演密切合作。同样,要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不仅要发挥演员的作用,而且要发挥导演的作用。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协调和互相支持的。以前,导演的作用主要由教师来完成,教师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学习,给学生改正错误等,现在主张鼓励学生自己来做这些事情。

有关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非常少,至今为止,本人看到的有3项(国内1项,国外2项)。国外的一项是Everson和Ke(1997)对中高级汉语学习者阅读策略的研究,另一项是Ke(1998)对汉字学习策略的研究。国内的是杨翼(1998)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考察四年级留学生汉语学习策略与学习效果的关系的研究。这是国内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第一项定量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但调查对象只有18人,数量太少,而且没有对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和显著性检验,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有关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Oxford(1990)的语言学习策略分类系统是至今为止最全面的。她以此分类系统为基础,编制了一个学习策略问卷-语言学习策略量表(SILL)。该量表经过多次修改,已经成为一个比较流行的测量语言学习策略的标准化量表。

本文拟利用这个语言学习策略量表,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策略,具体地说,就是对外国留学生汉语学习策略使用的情况进行初步的探讨。主要包括:(1)总的情况;(2)与性别的关系;(3)与学习时间的关系;(4)与母语的关系;(5)与汉语水平的关系。另外,本文对语言学习策略量表(SILL)的信度和效度进行初步考察,了解它是否适用于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策略。

二 研究的方法

我们采用的是问卷调查的方法,然后对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下面具体介绍调查的被试和调查所采用的工具。

2.1被试

参加被试的是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汉语速成学院和汉语学院的外国留学生共107人,其中汉语速成学院A、B、C、D、E各班学生共93人,汉语学院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14人,其中男性40人,女性67人。

2.2测量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测量工具是Oxford(1990)编制的语言学习策略量表(SILL,v5.1)。该量表由80个项目组成,由被试根据自己的实际做法,在一个5点量表上(1表示从不这样做,5表示总是这样做)评价每一项陈述符合自己的程度。该量表包括6个分量表,分别测量6类语言学习策略:(1)记忆策略,15个项目;(2)认知策略,25个项目;(3)补偿策略,8个项目;(4)元认知策略,25个项目;(5)情感策略,7个项目;(6)社交策略,9个项目。

为了使该量表适应本研究的被试,使它不仅能够测量来自英语国家的留学生,而且能够测量来自非英语国家的留学生,笔者对原量表做了一些修改,包括:(1)将原量表翻译成汉语,采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陈述;(2)对某些不易被学生理解的项目进行修改并举例说明。经过修改的量表,在结构上并无变化,基本保持原样。

除了正式的汉语学习策略外,还有一个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包括被试的年龄、母语、学习时间等方面的问题。与此同时,我们还增加了一个教师的量表,即采用5点量表,请任课教师对学生的汉语水平作出评定,其中1表示很差,5表示很好。

三 研究的结果

我们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了留学生汉语学习策略使用情况,和对SILL量表信度和效度的初步检验两个结果。

3.1留学生汉语学习策略使用情况的调查结果

3.1.1总体情况

107名被试在6个分量表上的平均数和标准差见表1。

表1

直接策略分量表记忆策略认知策略

补偿策略

间接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

社交策略平均数2.76713.32913.46583.48332.86083.5240标准差.4434.4757.5442.5843.7023.6729

从表1可以看到,在整体上平均分数比较高的学习策略是社交策略、元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其次是认知策略,平均分数比较低的是记忆策略和情感策略。对被试在各个分量表上的平均数进行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策略的主效应是非常显著的(F(5,530)=56.356,p<0.01)。多重比较的结果显示,被试在社交策略、元认知策略、补偿策略上平均数都显著大于被试在认知策略上的平均数(p<0.05),被试在认知策略上的平均数大于在记忆策略、情感策略上的平均数(p<0.05),但是社交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补偿策略三者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记忆策略、情感策略两者之间的差异也不显著(p>0.05)。

这个结果表明,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最常用的策略是社交策略、元认知策略、补偿

策略,其次是认知策略,最不常用的策略是记忆策略和情感策略。

3.1.2与性别的关系

不同性别的留学生在6个分量表上的平均数和标准差(标准差在括号中)见表2。

表2性别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社交策略

男(N=40)2.74(.50)3.31(.45)3.47(.47)3.49(.55)2.94(.70)3.57(.71)女(N=67).78(.41)3.34(.49)3.46(.59)3.48(.61)2.81(.70)3.50(.65)

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性别的主效应不显著(F(1,105)=0.113,p>0.05)。性别与策略的交互作用也不显著(F(5,525)=0.514,p>0.05)。

这个结果表明,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策略使用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男性和女性基本相同。

3.1.3与母语的关系

将留学生分为两类,操英语、意大利语、德语、法语等语言者为一类(欧洲语),操日语、韩语、印尼语、泰国语等语言者为一类(亚洲语)。不同母语的留学生在6个分量表上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在括号中)见表3。

表3

母语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社交策略

欧洲语(N=36)2.80(.48)3.38(.48)3.35(.52)3.45(.60)2.53(.69)3.69(.61)亚洲语(N=71)2.75(.43)3.30(.48)3.52(.55)3.50(.58)3.03(.65)3.44(.69) 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母语的主效应不显著(F(1,105)=0.515,p>0.05)。但母语与策略的交互作用非常显著(F(1,105)=10.330,p<0.01)。进一步的检验结果显示,不同母语的被试在情感策略的使用上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在社交策略的使用上的差异接近0.05显著水平(p=0.072),其他学习策略的使用上差异都不显著(p>0.05)。

这个结果表明,第二类留学生比第一类留学生更经常使用情感策略,在社交策略的使用上,第二类留学生比第一类留学生稍微多些,但在其他策略的使用上,不同母语的学生没有显著差异。

3.1.4与学习时间的关系

将留学生学习汉语的时间划分为4个组:(1)1年以下;(2)1年(含)至2年;(3)2年(含)至3年;(4)3年(含)以上。其中有2名被试没有填写学习时间这一项,因此不计算在内。不同学习年限的被试在6个分量表上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在括号中)见表4。

表4学习年限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社交策略1年以下(N=29)2.81(.50)3.09(.37)3.53(.60)3.43(.71)2.78(.71)3.54(.82)1至2年(N=26)2.76(.41)3.41(.59)3.49(.62)3.52(.55)3.10(.61)3.56(.69)2至3年(N=26)2.82(.38)3.34(.28)3.38(.39)3.50(.47)2.80(.64)3.52(.45)3年以上(N=24)2.70(.47)3.51(.54)3.49(.56)3.49(.62)2.75(.84)3.50(.72) 对平均数进行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不同学习时间组的被试,除了在认知策略的使用上有非常显著的差异(F(3,104)=4.16,p<.001)外,在其他学习策略的使用上差异都不显著(p>.05)。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学习时间在1年以上的被试比学习时间在1年以下的被试更经

常使用认知策略,二者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5),学习时间在1年以上的被试比学习时间在1年以下的被试更经常使用认知策略。

这个结果表明,经过大约1年的学习之后,学生对认知策略的使用开始增多,但是其他策略的使用没有变化。

3.1.5与语言水平的关系

计算被试各类策略的使用与教师对其汉语水平等级评定之间的相关系数,结果见表5。表5

汉语水平等级记忆策略-.120认知策略补偿策略.518**元认知策略.320**情感策略.131社交策略.305*.344**

N=69,*p<0.05,**p<0.01

从表5可以看到,除了记忆策略、情感策略与汉语等级评定的相关不显著(p<.05)外,其他策略与汉语水平等级评定之间的相关都达到了显著水平(p<.05)。该结果表明,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和社交策略使用越多的学生,老师对其汉语水平的等级评定也越高。但记忆策略、情感策略的使用与汉语水平等级评定之间无显著的关系。

3.2对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的检验结果

3.2.1量表的信度

以克伦巴赫 系数作为量表的内部一致性指标,考察量表信度的结果显示,总量表的信度系数为0.9095,各个分量表的信度系数分别为:记忆策略0.6401,认知策略0.8196,补偿策略0.6168,元认知策略0.8451,情感策略0.6897,社交策略0.7840。由此可见,该量表适用于测量外国留学生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策略,而且具有比较好的内部一致性。

各个分量表与总量表的相关系数分别为:记忆策略量表0.469,认知策略0.728,补偿策略0.599,元认知策略0.803,情感策略0.699,社交策略0.777。除了记忆量表与总量表的相关稍低外,其余分量表与总量表的相关都比较高。从这点上看,该量表也具有较高的同质性。

3.2.2量表的效度

通过对6个量表进行因素分析来检验量表的结构效度可以看出,这6个量表的共同度大小都大于0.40。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抽取因子,得到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有2个,这2个因子可解释的变异占总变异的65%。由此可见,该量表具有一定的结构效度。但从经过旋转后的6个分量表对主因子的负荷来看,该量表的结构仍需进行调整,以便获得更好的结构效度。

四 讨论

本文使用国外流行的语言学习策略量表(SILL)对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策略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性别、母语、学习时间、汉语水平等因素与留学生汉语学习策略使用的关系。下面仅就这几个方面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

4.1关于总体情况

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最经常使用的策略是社交策略、元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其次是认知策略,记忆策略和情感策略最不常用。这个特点与留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及其本身特点有关。首先,留学生是在中国学习汉语,除了正式的课堂学习外,在自然交际环境中的非正式学习也是一个重要途径。他们在中国生活,随时要用汉语直接和中国人交际,为了达到交际目的,常常自觉不自觉地运用社交策略,比如,为了听懂而进行提问、对别人移情等。这不仅有

助于实现交际的目的,而且有助于他们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语言。语言学习环境对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它通过影响学习者对学习策略的选择,从而影响学习的结果。

留学生也经常使用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是指通过集中注意、做好计划、进行自我监控和评价等活动来管理、协调认知加工活动的方法)。这可能与留学生是成人语言学习者有关,和未成年人相比,成人学习语言,大多数具有明确的的目标,并具有良好的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能力,能够在学习活动中集中注意,作好计划,主动地寻找和利用尽可能多的语言练习机会,从错误中学习,并且能够评价自己在语言学习中的进步。元认知策略对语言学习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学习一门新的语言,可能会被许多因素所困扰,陌生的文字、词汇、语法规则和完全不熟悉的文化等,都可能使学生在语言学习中失去重点,通过有意识地使用元认知策略,可以重新获得注意重点,从而促进语言学习。尽管元认知策略非常重要,可是从国外的研究结果看,学习者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并不经常使用这些策略,,学生对元认知策略的使用比认知策略少,而且使用的范围(种类)也很有限。我们的研究发现了不同的结果,即被试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元认知策略的使用比认知策略多,种类也不少,如集中注意、自我监控、计划和组织等策略都经常使用。这可能与本研究的被试(一人除外)普遍具有其他外语学习经验有关,这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学习,协调语言学习过程。

留学生还经常使用补偿策略。补偿策略是学习者为了补偿目的语语法和词汇(特别是词汇)等知识的不足而使用的策略,它使学习者在目的语知识有限的情况下能够使用目的语。由于本研究的被试大多数不具备熟练的汉语水平,而生活和学习中又需要使用汉语,所以就用补偿策略来加以弥补,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记忆策略和情感策略总的来说不经常使用。记忆策略不常用,这和国外研究的结果是一致的。记忆策略主要是指各种帮助记忆的方法,又称为记忆术。记忆术的原理是非常简单的,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整理、组织和联系,以便于记忆。利用记忆术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大脑储存信息的巨大潜能,对于语言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语言学习者克服困难,比如记忆大量的词汇等,同时还有助于语言知识的识记和保持,帮助学习者从记忆中提取出所需要的语言知识。某些记忆策略,例如有组织的复习策略,还有助于语言知识从知识层次转化为技能层次,使知识转变为程序化、自动化的技能。留学生很少使用记忆策略,可能是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适当的记忆方法的重要性,或者对各种帮助记忆的方法不了解,没有接受过记忆术方面的训练。实际上,留学生词汇量不足、句型单调等问题的存在,与他们不经常使用记忆策略有一定关系。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当教学生掌握一些实用的记忆策略,例如将生词与熟悉的词语联系起来记忆、有计划地复习、利用卡片记生词、利用意象和声音等,这些记忆策略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大量的汉字、词汇甚至句型,对提高汉语水平很有好处。

留学生也很少使用情感策略。这与国外研究的结果也是一致的,例如,Chamot等人(1987)发现只有5%的被试使用情感策略。这个结果有点令人沮丧,因为情感因素对语言学习的重要影响,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会过分。情感策略指学习者用来规范和管理情绪、情感等等的方法。自尊、焦虑、文化冲突、冒险等情感因素,都会对语言学习产生影响。成功的语言学习者常常是那些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学习情感和学习态度的人。消极的情感会妨碍进步,即使对语言学习的技巧非常了解,如果没有积极的情感来支持,学习进步也会受到影响。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可以使语言学习更加愉快、更加有效。实际上,许多学生被不同程度的情感问题所困扰,例如过度焦虑、失去自信心等,甚至有个别学生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障碍。因此,在对外汉语

教学中,应当设法教学生学会通过情感策略(例如降低焦虑感、进行自我鼓励、与别人谈论自己的感受等)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感,从而为语言学习提供间接的支持。

4.2留学生汉语学习策略的使用与性别、母语、学习时间、汉语水平的关系

本项研究的结果与Oxford和Nyikos(1989)不一致。他们发现性别与学习策略使用有关,女性比男性更经常使用学习策略,特别是社交策略。本研究没有发现策略使用的性别差异,这可能与被试的动机有关。本研究的被试,无论是男性和女性,学习汉语的动机都很强,因此都能选择更加有效的学习策略,积极努力地投入学习。

留学生汉语学习策略的使用与母语有显著的相关,母语为日语、韩语、印尼语、泰国语的留学生比母语为英语、意大利、德语、法语的留学生更经常使用情感策略。在社交策略的使用上,后者比前者稍多些。这可能与学生的性格特点有关。亚洲地区的学生比较内向,对自己的情绪比较敏感,自信心不足,容易焦虑,为了学好语言,他们需要经常采用自我鼓励等情感策略来增强自信。而欧美地区的学生比较外向,喜欢社交,因此更多地采用社交策略来学习汉语。比如日本学生的焦虑感就比美国学生强(钱旭菁1999)。

留学生汉语学习策略的使用与学习时间的长短有显著相关。一年级以上的学生对认知策略的使用开始增多。这可能表明认知策略的使用需要具备一定的目的语知识基础,目的语的水平影响认知策略的使用。许多认知策略,例如看电视、看电影、听广播、做笔记、与别人谈话等等,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汉语基础。

留学生汉语学习策略的使用与汉语水平等级评定之间有显著相关,这表明策略使用与汉语水平的高低有关,但并不能表明学习策略的使用一定是汉语水平高低的原因。造成这种相关关系的原因有多种,可能是学习策略促进了语言学习,也可能是成功的语言学习促进了策略的使用,还可能是其他因素(例如智力或者语言能力倾向等)使语言学习获得了成功。

最后,关于语言学习策略量表(SILL),前文已经谈到它对检测不同国籍的留学生学习汉语策略的使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一定的效度,但其结构还需要进一步调整,以提高结构效度。Oxford(1990)自己也承认她的策略分类系统的各类策略之间是有重叠的(如补偿策略与社交策略有之间)。可以参照O Malley和Chamot(1990)提出的基于信息加工认知理论的策略分类系统,对该量表的结构进行调整。例如,有的分量表可以合并,可以将记忆策略量表合并到认知策略量表中,将补偿策略量表合并到社交策略量表中,总量表由认知、元认知、社交和情感4个分量表组成。此外,可以增加情感策略量表的项目数量。然后,通过大样本的施测,进行信度、效度和项目分析,再对量表进行必要的修改。这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钱旭菁1999 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时的焦虑, 语言教学与研究 第2期。

杨 翼1998 高级汉语学习者的学习策略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世界汉语教学 第1期。

Chamot,A.U.,O Malley,J.M.,Kupper,L.&Impink-Hernandez,M.V.1987.Astudyoflearningstrategiesinforeignlanguageinstruction:Firstyearreport.WashingtonDC:InterAmericaResearchAssocia-tion.

Ellis,R.1994.TheStudyof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

Everson,M.E.&Ke,C.1997.AnInquiryintothereadingstrategiesofintermediateandadvancedlearnersofChineseasaforeignlanguage.JournaloftheChineseLanguageTeachersAssociation,32(1),1-20.

Ke,C.1998.EffectsofstrategiesonthelearningofChineseCharactersamongforeignlanguagestudents.Jour-

naloftheChineseLanguageTeachersAssociation,33(2),93-112.

McDonough,nguageTeaching,32,1-18.

O Malley,J.M.&Chamot,A.U.1990.LearningStrategiesin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NY:CambrigeUniversityPress.

Oxford,nguageLearningStrategies:WhatEveryTeacherShouldKnow.NY:NewburyHouse/Harper&Row.

Oxford,R.L.&Nyikos,M.1989.Variableaffectingchoiceoflanguagelearningstrategiesbyuniversitystu-dents.ModernLanguageJournal,73(2).

(江 新 100083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语言教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 李清华)

香港普通话水平考试(PSK) 在港通过专家审定

由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研制的 香港普通话水平考试(PSK) 最近在港通过专家审定。这项成果是在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协助下研究成功的。审定会于2000年1月10日在香港理工大学举行,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潘宗光教授主持了审定会开幕式,并致欢迎词。审定会委员由国内外12位著名专家和语言学者担任,主任是中国人民大学胡明扬教授,副主任是国家语委副主任傅永和教授。审定会由胡明扬教授主持。香港理工大学副校长黄肃亮教授和中文及双语学系主任张群显博士、课题组负责人李学铭教授、陈荣石先生、刘英林教授等列席了审定会。

香港普通话水平考试(PSK) 是专门为测量香港地区大专院校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而设立的一种目标(领域)参照考试,是面向母语为粤语者的普通话水平考试。PSK经过五年的研制,获得四项主要成果:1.香港普通话水平考试研究报告;2.香港普通话水平考试大纲;3.香港普通话教学与测试词汇等级大纲(初稿);4.香港普通话教学与测试汉字等级大纲(初稿)。

审定会充分肯定 香港普通话水平考试(PSK) 的特点和作用,指出该研究课题 很具理论意义和使用价值 。PSK 已经比较成熟,是一个比较完整、科学、有效的普通话水平测试体系。在设计思想、理论依据、等级标准和考试标准化等方面,都有所创新和突破,测试的信度、效度较好,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大的实用价值,在同类成果中显现出较高的水平;填补了香港地区大专院校学生毕业离校前普通话能力测试的空白,这对香港理工大学乃至香港地区的普通话教学和普通话水平测试都有较大的意义,并为方言区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样本。

专家审定会经过一天认真的讨论,一致通过对 香港普通话水平考试(PSK) 上述四项研究成果的审定,建议有关方面积极开发PSK,充分发挥其作用。

(陈章太供稿)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7j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