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省时高效

更新时间:2024-01-20 04:1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我的语文课堂终极目标——省时高效

袁 俊

毕业年级,特别是双语班,不但语文、数学,还有英语作业要求也比较高,看到学生的学习负担比较重,我就想,是否可以尽量不占用他们的课余时间呢?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把童年的快乐尽量多的还给他们?我觉得要实现以上想法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力求在课堂上追求省时高效。如何才能做到省时高效呢?

一、有效的备课

学校反复提倡功在课前,精在课堂,确实在上课之前,认真钻研教材、钻研学生、设计学法、设计教法非常重要。因此在每天上课之前,自己阅读教材、教参和其他相关资料,尽量多的掌握第一手资料。结合自己头脑中的思路,仔细修改教案。为了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每天晚上都再看看教案。这样,开课直奔主题,少了许多废话,课上起来才得心应手,节约了时间就很少拖堂。

二、更新观念

课堂上最主要的是让学生学到东西,因此我努力转变观念,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这也是新课改一直提倡的做法。但是,把课堂还给学生,不是放任学生,而是要在老师组织下,解放学生,让学生学会表达,善于表达。这就要求课前充分了解学情,找准学生学习的起点。在课堂上,老师只是组织者和引导者,不能替孩子们分析和理解。放手让孩子们自己与文本对话,提出不懂的问题,老师只是重点讲解。给孩子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表达他们自己的阅读体验。

三、科学的切入

根据不同的课文,我采用灵活的开课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有的课文采用直奔重点,质疑激趣:直接出示中心句,重点句,或抓题眼质疑,因为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有那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紧紧抓住这些点同时拓展全篇,就能让学生及时顺畅地实现文章的整体把握。如有的课文采用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播放录象,配乐解说,或配以电脑画面,生动鲜活的画面极富感染力,能够调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学习,探究的欲望。如有的课文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读,然后初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整体的、宏观的把握,符合语文教学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教学规律 学生既初步学习理解了新词,又培养了他们的分析概括能力。总之,根据不同的

课型用不同的方式科学切入,这是省时高效课堂的开始。 四、整合的问题、平等的对话

在感悟品读课文的重点部分时,根据学生的质疑梳理出问题,我选择能带动整个教学过程,有思考价值和思考空间的主干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地读书、思考。这样牵一发而动全身,避免了琐碎的提问和对文本支离破碎的分析。

然后带着问题,让学生自读自悟,勾画、圈点答案。当然我会给足学生自主感悟文本的时间和空间,因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接着小组合作、探究,把自己找到的问题答案,在小组合作交流,互相补充,现在太多的流于形式的合作学习,我每次都让他们分好工,其中一个记录、一个综合、一个代表小组汇报,让合作探究学习落到实处。

在学生的全班汇报交流过程中,我非常尊重学生多元的、独特的阅读感受,并时时运用激励性评价、鼓励他们各抒己见,因为阅读教学本来就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我总是尽力营造多重对话的场,让他们畅所欲言??

记得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归根到底说,阅读教学是为写作服务的。我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总是力求找到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结合点,当学生有感而发,有话想说时,我就及时引导他们马上表达出来。

这样的练笔学生就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并且会表达出真情实感,肯定会闪现出许多思维的火花和语言的亮点,这样不但训练了学生作文,还深化了阅读教学。

总之,只要每堂课目标简明,内容简约,环节简单,方法简便,这样就能够提高效率,实现省时高效的语文教学。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

在我说课之前,我要冒昧地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我将把本课的教学看成是画画,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宏观把握,我把它看成是泼墨山水画中的大写意,是大手笔的。当然,这其中也应该有细节,哪些地方该仔细雕琢呢?我觉得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训练的难点,学生的疑点,语言发展的生长点,我将把这些地方作为本课教学的着力点,就好像齐白石画的《芭蕉》,芭蕉叶是大手笔的,是泼墨画,但是上面的一个小虫却画得十分精致。我将追求这样一种技法,当然最好的是达到这样一种境界。

《 》说课稿

一、教材简析:

今天,我抽到的课文是《 》,这篇课文是人教课标版 年级 册第 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____个生字,会写____个生字;正确读写“哺乳……”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创设情境……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感悟……让学生受到……的人文熏陶和感染。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文教学目标,我将……确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将……确定为本课教学的难点。

1、

不是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吗?

当然,我也会预设语文文字训练和读写结合的训练点,比如:当学生汇报到

重点句“……”时,我会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这个重点句【课件出示】,通过抓重点词 换词 联系上下文理解、心及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理解这个句子的含义 读、来体会句子表达的情感,练读→指名读→评价→范读→小组读→齐读

【总之,让读搭建起学生与文本之间交流的平台,让读通向作者的心灵,当然,这个教学环节也是这幅泼墨画的细节】

②出示重点句2,(最好是学生汇报、相机出示)可联系插图、配以音乐、来理解、以读为本,(如《猫》的“蹭”字)理解→品味→赏读。

【通过默读、朗读、浏览、齐读、分角色读等形式多样、层次分明的朗读达到体验情感,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良好的语感,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这里运用了感情朗读法,同时也是这贴画泼墨画的的细节。

5、抓住本文……处的空白,引导学生想象,体会、训练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同时让他们受到良好的人文熏陶和感染。

(四)、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最后,我让学生根据板书回忆本节课的内容,这样教学从部分又回到了整体,深化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相当于给这幅泼墨画润色,进一步美化。

(五)课外拓展,开阔眼界 1、布置学生读相关课外书 2、布置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是一门开放而有活动力的课程,我们应坚持大语文观、充分利用我们身边大量的语文资源,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同时通过增加阅读量,扩大阅读面,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九、说板书 附: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直击文章主题,并且清晰地反映了我的教学思路,突出了本课的重难点。】当然这也是这幅泼墨画主要的构图线条。

当然,以上这些都是我的预设,课堂上肯定有现场的生成,我相信我会抓住现场生成的资源,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展现自

语文教学为什么会出现高投入低回报呢?我认为这得在备课上下功夫,在备课时,脑子里先要有“高效省时”的意识;其次,要“详略得当”,哪里要精讲,哪里少讲,哪里不讲;第三,学法得当。纵观小语年会的十四节课,每一节高质高效完成了教学任务,她们的成功,背后凝聚了很多老师的智慧与汗水。那么我们日常教学是否可以上成那样?日常教学怎么做

到“高效省时”?我将从备课、组织教学、布置作业、组织复习等几方面进行探索性的实践。作为普通一名一线教师,对于“高效省时”一词真正内涵的理解可能很肤浅,我将用实践来提高我对这个词理解,这需要一个过程。

省时高效的一个重要的做法,就是许老师说的及时检查。老师布置什么任务,就要在下一节课时先检查。例如预习的任务、生字掌握的情况等。

用许老师说的内容,检查一下我自己的教学。确实是一些最基本的事情还做得不够好。虽然有的时候放手的意识是有的,但不放心,还要再白花力气做无用功。

回想自己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猴子种果树》一课。在讲授这一课之前,我曾把这个故事将给5岁的儿子听,当时我问他:“猴子为什么没有种成果树?”儿子说:“他没有耐心,等不及果子长大。”听了孩子的话,我知道学生一定是一读就懂。在课堂上,在理解课文上,我就放手让孩子们说,他们说的头头是道。可是,我忽略了进行及时的语言文字训练。以至于学生不会很好的把文中的道理,灵活的运用到一些训练中。听了许老师的话,我明白了问题的所在。明白了努力的方向。

今后,我要在自己的教学中大胆实践,大胆放手,抓落实,抓训练,抓书写,省时高效的培养出能说会道、能说会写、字迹工整的学生

这段时间的教学,我不断的反思自己,怎样让学生课堂上收获多呢。让我深深的悟道40分钟的语文课,犹如运动员的100米赛跑;一堂语文课的时效,犹如运动员100米赛跑的成绩。

一、学习习惯是“比赛环境”

比赛环境、比赛场地的好坏,会直接影响运动员的成绩。一个学生学习习惯的好坏,也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课堂上,要让学生

仅对应了题眼,也辐射了全文内容,读好这七个句子,便能读通课文也理解内容,这不正是王老师的“一举两得”的高明之处吗?

《穷人》一课,金明东老师是围绕桑娜“忐忑不安”一词,反复朗读,展开文本内容研究。一读“忐忑不安”,咬文嚼字知心情——桑娜为什么会脸色苍白,神情紧张?;二读“忐忑不安”,析文溯源知窘境——桑娜的心理活动描写为什么语序混乱?;三读“忐忑不安”,设境入情解不易——桑娜明知丈夫会揍她,为什么还要把两个孤儿抱过来?

好一个“忐忑不安”,让学生从“穷人的艰辛”读到了“穷人的爱心”。抓准这一切入点,读出了味道,读出了层次,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逐步豁然、畅然。

(三)一种境界:智慧地读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它不仅是一次信息的摄入过程,也是学生调动自己的情智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与作者情感交流的过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不仅让他们在自得的读中把一颗颗稚气、晶莹、澄明的心灵放飞于语言的天空里,从而产生或喜或悲,或怒或乐,或忧或愁,或爱或恨,或敬或憎的情感体验,更要引导他们读出自我,读出疑问。能够通过朗读,读出疑惑、产生不解从而激发探究的欲望就是一种智慧地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人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能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这种欲望更为强烈。”问题意识是引发探究动力的导火线,也是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基本技能。能够在阅读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一种真正的智慧,是聪明的象征。关于问题意识的培养,许多教师都注意到了。但在课堂实践时,却往往流于形式,没有掌握内涵。

在课堂中,最常见的一种方式是开讲时的读题质疑。教师一进教室,就对学生说: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是《XXXX》,让学生读题目,读了课题有什么问题想问的吗?其实这种没有针对性的质疑,学生常常是有套路的应付,例如写事的文章就按照“开始如何——经过怎样——结果如何”来提问,仿佛做游戏一样。可他们所提出的这些所谓的问题未必是他们真正想知道的,也未必是文本的重点难点之处,这种读题质疑效果如何更是无庸质疑了。

同样是开讲时的读题质疑,王崧舟老师执教的《鱼游到了纸上》就有智慧在里边了。我们来看王老师指导读题的片段实录。

师:我把第一次读题的机会让给他。但是,得增加一点含金量,怎么读呢?注意听,不着急。我问你读,会吗?

生:会。

师:会。我们来听一听,他究竟会不会读。好,现在我问:请问,鱼是怎么到纸上的?

生:鱼游到了纸上。

师:我再问一遍,注意听啊。鱼是怎么到纸上的? 生:鱼/游到了/纸上。 .

师:对了,读得好,好就好在“游”字读到位了。那个声气,那个节奏,分明在告诉我们鱼是游到纸上的。谁再来读,谁再来读一读?

个别读——齐读:鱼/游到/纸上 .

师:好,同学们,第一次读到这个题目,第一次读到这个“游”字的时候,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生:鱼是生活在水里的,它怎么能游到纸上?

师:所以你的脑子里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这叫惊奇,这是她的感觉。你们的感觉呢?

生:鱼是怎样游到纸上的?

师:你想探一个究竟,是吗?你充满了疑问,好的,这是他的感觉。 生:鱼为什么要游到纸上?

师:对呀,鱼怎么会游到纸上,鱼为什么要游到纸上,这是不是有点不可思议,是吗?

生:鱼游到纸上,会不会死去呀? 师:对呀,你对鱼充满了担忧之情,是吗?

师:惊讶,疑惑,不可思议……带着第一感觉,我们再来读一读题目。 生齐读。

师:我也纳闷,为什么一个普普通通的“游”字,这样一个简简单单的“游”字,怎么会让我们的同学产生这么多的感觉、疑惑,为什么?自由朗读课文,两个任务,听清楚:第一,把句子读通,把生字读准;第二个任务,请你找一找,

在咱们这篇课文当中,有多少个带“游”的句子,读完以后把它找出来,然后把它画出来……

这样一个短短3分钟的开讲片段,王老师没有说任何跟“提问”有关的字眼,而学生却自发地产生了这么多的疑惑,惊奇也好,疑惑也罢,不可思议还有担忧之情,都昭示着他们想一探究竟的欲望,这样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引领让学生进行了智慧地读。一个简单的“游”字,读出了课题的节奏和声气,读出了学生的疑问,读出了学生探索的欲望,读出了文章的脉络所在,更读出了智慧。

阅读教学中的“读”至关重要,学生就是在“读”中感悟,“读”中熏陶,“读”中积累。莫让“朗读软骨症”导致学生产生文本解读的倦怠和肤浅化,莫让“读”成为阅读中的摆设,尝试着从饱和地读、有兴趣地读、智慧地读这三方面去引领指导,或许会寻找到“有效语文课堂”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杨再隋:《呼唤本色语文,净化教学理念》,学术报告,2006年11月。 [2]崔峦:《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总结发言》发言稿, 2007年3月。

[3]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院,2003,第197版。

[4]赵惠文 :《走了味的朗读,该如何回归本位》,《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1期。 [5]王平:《闲暇教育学:理论建构与实践走向》,《教育评论》,2000年第2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6w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