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更新时间:2024-03-06 06:5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科学

(多选)(12-10)P4作为马克思恩格斯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使得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有历史唯物主义学说,剩余价值学说。 (单选)(10-04)P5 科学社会主义属于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多选)(13-04)(单选)(11-10)P5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其代表人物是黑格尔,费尔巴哈。

(单选)P6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继承的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是唯物主义思想。 (单选)P6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 (多选)(08-10)P6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单选)(09-04)P6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的吸收了黑格尔哲学的辩证法思想。 (单选)(12-10.12-04)P7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单选)(10-10)P7 19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至一,其代表人物是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多选)(12-04)P9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有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单选)(13-04)p11除《哲学的贫困》外,标志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经典著作是《共产党宣言》。 (多选)(10-04)p13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特点,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多选)(11-04)P13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简答)(12-10,11-10)P14-16,19-20,27简述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内涵,理论品质以及学习马克思主义根本方法。

第一,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起了主导作用,但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也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第二,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

第三,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第四,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独立,互相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第一,关于与时俱进的含义,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第二,关于坚持与时俱进的意义。把与时俱进定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第三,关于理论创新的长期性。理论创新是一个没有止境的过程。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第四,关于加强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性。党在思想理论上的提高,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发展的思想保证,必须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更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去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

(多选)(11-10,09-04)P15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基本组成部分有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简答)(09-10)P16-17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更本理论特征。

(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它的革命性表现为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政治立场。

(3)它的科学性表现为不带任何偏见,它的理论是生科的,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单选)(11-04)P19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单选)(08-10,09-04)P22马克思主义最高社会理想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 (单选)(08-10)P27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 (多选)(10-10)P28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必须反对的错误倾向有经验主义,教条主义。

第一章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单选)P34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理论系统化的世界观。

(单选) P36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简答)P35简述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发展的基本形态,说明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 (1)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物质是本原的、第一性的,意识是派生的。它的发展经历了三种基本形态;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单选)(12-04,08-10)P35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是否承认物质第一性已是第二性。 (单选)(09-04)P35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多选)(10-04)P35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有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的问题、物质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 (单选)(10-10)P35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单选)(11-04)P35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简答)(12-10)P36什么事一元论和二元论?在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有何同异?

(1)成人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一个共同本质或本原的哲学叫一元论。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万事万物有物质和精神这两个互相平行、各自独立的本原的哲学叫二元论。

(2)在世界同一性问题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共同之处是:二者都承认世界的统一性,主张世界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原。二者的区别是;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统一于物质;唯心主义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精神,世界统一于精神。 (单选)(09-10)P36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世界是统一的。 (单选)P37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单选)P37中国宋代哲学家朱熹提出“理在事先”。这种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单选)P37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观点。 (多选)(12-10,10-10,09-04)P37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属于唯物主义基本形态。 (单选)(11-04)P37万物是“绝对精神”的体现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单选)(12-04)P37理在事先、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属于可观的唯心主义观点。

(多选)P38用机械力学的观点解释一切现象、不能把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不能把食物理解为运动发展的过程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点。 (多选)(09-10)P38机械性、不彻底性、形而上学性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局限性。 (单选)P39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单选)P40运动和物质的关系是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简答)P40简述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过程。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主要有两种情形;一是指一个事物对另一事物来说没有发生位置的移动;二是指事物的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绝对运动中有相对运动,相对静止中有绝对运动。 (单选)(13-04,09-10)P40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简答)912-10,09-04)P40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

(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世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或“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列宁的唯物主义具有重要意义: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单选)(13-04)P41“绝对运动中包含着相对静止,相对静止中包含着绝对运动”,这是一种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单选)(10-04)P41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单选)(10-10)P4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单选)P42“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句话强调的是时间的一维性。 (单选)P42时间的特点是不可逆性。 (单选)P42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 (单选)(12-10)P42在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上,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属于相对主义诡辩论。

(单选)P4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

(多选)P43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的内容有;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是不可分割的、即使无限的又是有限的。 (单选)(08-10)P44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物质活动。 (单选)P46农民播种小麦属于最基本实践活动。 (单选)(09-04)P48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多选)(13-04)P48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因为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生产的决定性环节、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单选)P51庄子提出;“是亦彼也。”他只强调事物的联系,否认事物之间的区别。这是一种相对主义观点。

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单选)(11-10,09-04,08-10)P51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个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永远发展的观点。 (多选)(10-10)P51永恒发展的观点、辩证否定的观点属于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单选)(13-04)P52彗星出现预示将要发生战争,这一说法属于主观臆想联系。 (单选)P52印度一位教授曾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账;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树按市场木材价格计算,最多值300多美元;但从它生产的氧气、减少大气污染,涵养水源、可以为鸟类与其他动物提供的栖息环境的生态效益看,则值20万美元。这种算账方法强调了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单选)(12-10)P52下列各项属于主观臆想联系的是人的生辰八字决定命运。 (单选)(10-04)P53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单选)(11-04)P53“世界不是既成的事物的集合,而是过程的几何体”。这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单选)(12-04)P54新事物之所以必然战胜旧事物,从根本上说是由于新事物较旧事物更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论述)P54论述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根本分歧,说明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对实际工作的重要意义。

(1)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主要表现在:?联系观点与独立观点的对立。唯物辩证法主张联系的观点来观察事物。形而上学用孤立的观点看世界。?发展新观点和静止不变的观点的对立。唯物辩证法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一切事物。形而上学则用静止不变的观点看世界。?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内部都包含着矛盾,矛盾是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因而他主张用矛盾的观点来观察问题,坚持两个论。形而上学则根本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认为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外力推动的结果,因而只看到矛盾的一个方面,看不到另一方面,坚持一点论。

(2)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斗争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3)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观察事物,切忌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这样可以使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避免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和绝对化,少犯错误,取得成功。 (单选)(10-10)P5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比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单选)P55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提示事物发展状态和形式的规律是质量互变规律。 (单选)(09-04)P55提示事物发展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否定的之否定规律。 (单选)(09-10)P55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单选)(10-10)P56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 (简答)P56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他们的钥匙。 (3)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法。

(4)承认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焦点和根本分歧。 (单选)(10-04)P56矛盾有两个基本属性,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斗争性。 (单选)(09-10)P56认识事物最根本的方法是矛盾分析法。 (多选)P57敌对阶级之间的对立、生物界的生存斗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不平等交换、两岸同胞与“台独”势力的对立属于矛盾斗争的表现。

(简答)P57简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以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1)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

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主要表现咋为矛盾双方相互渗透或者相互包含、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趋势。

(2)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 (3)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是既相互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结的。

?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相反的基本属性,它们在矛盾中所处的地位不同的。矛盾的同一性的相对性是指它的条件性。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是指它的无条件性。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又是相互联结、不可分离的。一方面,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另一方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统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多选)(12-10,11-04)P57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安而不往危,治而不忘乱、乐极生悲,苦尽甘来、物极必反,相安相成体现了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好相互转化。

(多选)P58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保持事物相对稳定,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前提、矛盾双方互相吸取有利于自身因素而得到发展、规定事物向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

(多选)P58有无相生,难度想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利害相生,祸福相因,物极必反,相反相成、机关算尽,反害自身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思想。

(简答)P60简述内因和外因含义及其关系,并说明这一原理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

(1)内因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既外部矛盾。

(2)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3)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各国经济技术联系非常密切,我国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吸收国外资金,发展我国经济。我国的对外开放必须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础,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积极的借鉴和吸收国外一切文明成果,努力避免和消除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单选)(10-04)P60“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强调的是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 (单选)(10-10)P60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基础是内容和形式辩证关系的原理 。 (单选)(11-10)P61“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强调的是注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单选)P61有人提出,只能说白马是白马,不能说白马是马。因为马还包括黑马、红马、黄马等。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割裂了事物的个性和共性的联系。

(多选)P61体现重视矛盾的有: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单选)(10-04)P61在唯物辩证法看来,粮食同稻谷、小麦、大豆、高粱等之间的关系属于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论述)(13-04)P61试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并说明这一原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

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它们是辩证统一的。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2.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普遍原理的指导下,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解决,补充和丰富普遍原

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理。之一原理对我们有重要意义。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斯社会主义理论基础。

2.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我们面对的情况,既不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设想的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也不完全相同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照抄书本不行,照搬外国也不行,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把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集合起来,在实践中开辟建设中或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单选)P62矛盾问题的精髓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问题。

(单选)P64中共十六大报告充分肯定了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取得的举世闻名的成就,又实事求是地指出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认为前者是主流,后者是支流。这是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原理看问题。 (论述)(08-10)(单选)(12-04)P64试述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并用这一原理说明怎样正确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形势。

(1)矛盾双方中居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次要方面次要方面也制约和影响这主要方面。而这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看形势要分清主流和支流,首先要看主流,同时又不忽视支流。 (3)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这是主流,同时,我们必须承认在前进中出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但那是支流。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解决困难和问题,发展大好形势主。 (简答)P65简述度的含义以及把握度的意义。

(1)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限度(或范围、幅度),它体现着质和量的统一。

(2)掌握事物的度具有重要意义,在认识上,只有把握了事物的度,注意决定质的数量限度,才能准确地认识事物的质。在实践上,只有把握了事物的度,才能提出指导实践活动的正确准则,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 (多选)(08-10)P65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表述了量变是质变的基础。 (多选)(09-04)P65长堤溃蚁穴,君子慎其微、绳锯木断、水滴穿石、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体现了量变的积累引起质变这一哲学道理。

(单选)P66掌握火候,适可而止体现了坚持适度原则。

(多选)P66割裂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可能导致庸俗进化、激变论、政治上的冒险主义、政治上的改良主义。 (单选)(11-04,09-10)P66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单选)(11-10)P68面对消极腐败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到见微者著,防微杜渐。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单选)P68“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既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这是一种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论述)(10-04)P68试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并用以说明应怎样对待我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

(1)辩证否定观的内容:

?辩证的否定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而进行的自我否定。 ?辩证的否定式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

?辩证的否定是扬弃,既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克服,有保留。

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对我国传统文化要采取批判地继承的态度,批判和剔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既要反对全盘肯定传统文化的复古主义,又要反对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

(3)对外国文化要采取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的借鉴和吸收的态度,大胆的吸收外国文明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又要批判和抵制其中腐朽的东西。对外国文化,既不全盘照搬,也不应一概排斥。 (单选)(13-04)P69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单选)P70否认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两种错误,一种是直线论,另一种是循环论。

(单选)P71社会经济的发展引起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反过来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增长。从因果关系来看,这属于原因和结果的相互作用。 (简答)(12-04)P72简述必然性和偶然新是年辩证统一的,表现在:

(1)必然性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由此为自己开辟道路,没有脱离偶然的纯粹的必然性。

(2)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必要补充,偶然性背后影藏着必然性并受其支配,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的偶然性。

(3)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多选)P71原始森林的破坏与生物物种的减少、工业污水的排放与水质严重污染、过度放牧与草原荒漠化、毁林开荒与严重水土流失属于因果联系。

(多选)P712005年11月松花江水污染造成哈尔滨市供水危机、制备的破坏造成沙尘暴频发、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造成大气污染、对森林的大量砍伐使生物物种减少属于因果联系。 (单选)P72由于当中央、国务院对载人航天事业的坚强领导,广大航天科技人员的刻苦研究、反复试验,指挥人员的精心组织和正确指挥,全国人员的大力支持,“神舟六号”载人飞船于2005年10月11日至17日成功发射和返回。从因果关系上看,这属于一果多因。 (单选)P72人类对森林的过度砍伐,对草原和湿地的破坏,工业和汽车大量排放的CO2,是我国喜马拉雅山的冰峰不断消融。从因果关系上看,属于一果多因。

(单选)P72私人购车的增多,带动了中国汽车制造业、钢铁工业、石油工业、修车工业、洗车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岗位。从因果关系来看,这属于一因多果。

(单选)P73“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确定了,所以,以后的各种情况都可以精确无误的的推演出来。”这是一种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观点。

(单选)P73有人认为,地球上产生生命是纯粹偶然的,没有任何必然性,就像人偶然得到一笔巨款成为百万富翁一样。从哲学上看,这是一种非决定论观点。;

(多选)P73必然性和偶然性是辩证统一的,割裂二者的统一可能导致机械决定论、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多选)(09-10)P73割裂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统一关系会导致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

(多选)P75生产力和上产关系的关系、国家的国体和政体的关系、文学作品的题材和体裁的关系属于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单选)(09-10)P76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矛盾运动中内容是活跃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 (简答)(11-10)P77简要说明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 本质和现象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1)本质和现象是相互区别的、相互对立的,主要表现在:首先,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暴露于食物外部,可以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本质是食物的根本性质和内在联系,深藏于事物内部,是不能直接感知的,只有通过理性思维才能把握。其次,想象是个别的,具体的,是多种多样的;本质则是同内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再次,现象是多变的、

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易逝的;本职责是相对稳定的、相对平静的。

(2)本职和现象又是相互联系的、相互依存的。一方面,本职不能脱离现象,任何事物的本质都要通过这样那样的现象表现出来,不表现为现象的本质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现象不能脱离本质,任何现象都从一定的方面变现者本质,真相从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不表现本质的纯粹现象也是不存在的,本质和现象并不是并列关系,本质决定现象,是现象存在的根据,现象的产生和变化归根到底是依赖与本质的。 (简答)P77掌握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1)本质和现象是有区别的、对立的,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有必要通过科学研究揭示事物的本质。

(2)本质和现象是统一的,对大量的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是揭示事物本质的正确途径。 (简答)(11-04)P78规律具有两个特点,一个普遍性,另一个是客观性。

(多选)P79人的活动与客观规律的关系有人能认识客观规律、人能利用客观规律。 (简答)P80从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说明一是对物质的依赖性。

(1)从起源上看,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社会劳动性的产物。

(2)从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3)从作用上看,意识对物质的作用必须通过物质实践活动才能实现;要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必须遵循物质运动客观规律,具有必要的物质手段。 (单选)P81人类意识产生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性劳动。

(单选)P8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表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单选)P82任何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 (简答)(11-04)(多选)(13-04,11-10)P82简述意识的本质。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3)意识是社会的产物。从起源上说,人类意识是社会的劳动创造的。在人类意识产生之后,个人只有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生活,接受群体意识的影响,才能形成自己的意识。

(单选)P84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唯心主义的主要错误是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单选)P84建筑单位总是先设计图纸,在依据图纸施工,盖成大楼,这说明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多选)P84从意识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简答)P84简述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1)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对物质又有能动的反作用。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正确路线、方针、政策,从而使实践不断取得成功。

(3)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恢复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制定了一系列符合我国实际的改革开放政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实践证明,是否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 (单选)(10-04)P85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是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单选)(11-10)P85意识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单选)(13-04,10-10)P85实现意识物质反作用的根本途径是参加社会实践。 (论述)(10-10)P85试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关系的原理及其实现意义。 (1)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认识了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卓有成效地改造世界。不顾

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或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2)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必须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实践热情与科学的求实态度结合起来,把高度的实践热情与科学的求实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要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坚决反对无视规律,盲目蛮干。 (单选)(12-04,09-04)P86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单选)(12-10)P86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属于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说法。

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5b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