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轻松学数学

更新时间:2023-12-24 18:3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4年优秀教学论文送评材料

科目 小学数学 学校 惠州市XX小学 题目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轻松学数学 姓名 联系电话(手机) 电子邮箱 日期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轻松学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强调了我们的数学教学除了系统的数学知识的教学外,还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有效的数学实践活动。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表明数学学习应该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以探索为主线,以多样化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从而体验数学乐趣,获得更好的发展。而开展有效的数学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则是重要途径。

一、在实践活动中, 促进学生建构新知的能力。

数学知识只有学生亲身的主动参与、动手实践、自主探究,才能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为学生创设宽松的自主探究的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的、自由的、开放的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性地获得有关的数学知识。

如在学生学习《认识角》时,我让学生观察、猜想、验证角的大小跟角的张口有关,跟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这一特征。在经历了看一看、想一想后,有的学生用学具做出活动角移动角的两条边,发现角在变大或变小;有的学生画一个边很长很长的角,擦短它的两条边,角的大小没有改变。从而知道角的张口越大,角越大;张口越小,角越小。而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学生在动手实践操作中、在交流研讨中、在合作互动中、在情感体验中去“做数学”,在“做数学”中建构新知。

数学实验是一种手、脑、眼多种感官协调参与下的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可以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度,有利于激起大脑中探究区域的活跃,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在动手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在实践中提高探究能力。

二、在实践活动中 ,提高学生体验生活的能力。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链;日用之繁,无一不用数学。”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突破了数学课堂教学的封

闭状态,让学生置身于一种开放的、动态的、主动的、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将知识与经验,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家庭、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丰富、自由的自然体验、社会体验、文化体验、劳动体验等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数学知识融会贯通,体验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做学生基本信息表时,要学生去相馆拍电子相片。我请学生先进行市场调查,找出既方便又省钱的照相的方案。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利用星期天去各相馆进行调查。相馆的价钱相差不多,有10元的,有9元的,但有相馆推出团购价。学生调查后又进行计算、比较,最后设计出了最佳的照相方案。

这种贴近生活、有效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真谛与价值。真正感悟到数学不是空洞、枯燥乏味的,也不是高深莫测的,而是实实在在的、丰富多彩的。从而使学生喜爱数学,愿意学习数学,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在实践活动中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要把课堂上学习的知识扩展延伸,去解决社会实践生活中的问题,体验数学的价值,激发他们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为了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不断增强应用意识,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中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自我发现问题,自我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有意识的用数学观点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从而解决现实中的问题,真正实现数学的价值。

例如在学习《比较》这个内容时,比较

两瓶饮料,哪个装得多?我:

“桌子上还有两瓶饮料,谁能说出哪瓶饮料多哪瓶饮料少?”

生:发表不同意见。

我:“同学们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意见?因为这两个饮料瓶子高矮形状都不一样,我们用眼睛就不能准确的判断出多少。你能想一个科学合理的方法吗?”

生:小组讨论,说出不同的方法。每个小组准备了和图片中很相似的两瓶饮料,让学生动手操作。

学生可积极动手了,通过动手交流,他们想到,方法一:把其中一瓶饮料倒空,然后把另一瓶饮料倒进里面。如果第二瓶饮料倒完第一个瓶子还没满,则第一个瓶子装得多;如果第二瓶饮料没倒完,第一个瓶子已经满了,则第二个瓶子装得多。方法二:用电子秤称,接着比较两瓶的重量。方法三:直接看瓶子标的是多少毫升,然后进行比较。

现实生活既是数学的起点,又是数学的归宿。学以致用,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才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标。只有真正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才能实现数学和生活的有效地结合,才能切实地提高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在实践活动中, 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荷兰的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如何开展有效的数学实践活动去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有效的数学实践活动才能使学生实现知识的再创造。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们接触大自然,他们的思维就会产生很多的火花。学生在一些偶然因素的刺激下,会产生很多成人也难以发现的思路。学生的大脑是一个巨大的宝库,等待着教师去开发。教师多给学生提供一些鲜活的场景和环境、多开展一些有效的数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多实践,使其才智得到充分地发展、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地展示。

例如在学习“小数的性质”时,我先在黑板上写3、30、300三个数,显然这三个数所表示的大小不一样。我问:“谁能想办法用等号将这三个数连接起来?”学生们议论纷纷,甚至有的学生还说“不可能”。在讨论时,当一个学生提到是否能加单位名称时,大家讨论得更加激烈了。有的说,分别在这三个数后面加上米、分米、厘米,可得3米=30分米=300厘米;有的说3分米=30厘米=300毫米。这时为了使学生在思路上有所突破,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谁能用同一单位把这三个数用等号连接起来?”这时课堂讨论的气氛更浓了,学生提出:3元=3.0元=3.00元,3米=3.0米=3.00米。像3、3.0、3.00这三个数大小是否相等呢?又为什么相等?带着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结合以前学的知识进行思考:3在个位上表示三个1,3.0、3.00中十分位、百分位没有数用0表示,也表示3个1,所以

3=3.0=3.00。这样,学生在一个问题情境中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同时激发了学生不断探索求新的意识。

这样有效的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了思考、学会了交流、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实践、学会了评判。使创新在思考交流中形成、在合作互动中实现、在激励评判中完美。学生应用数学思维方法解决问题实现了知识的“再创造”。

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开展有效地实践活动,给学生自由探究的空间、自由摸索的时间、自由展示的天地,他们的潜能才能得到最大化地开发,个性才能得到最大化地张扬,创新思维才能得到最优化地激发,实践能力才能得到最大化地提高。学生在这种有效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学习的主动性最强、学习的效率最高、学到的知识也最易掌握与运用,从而让学生轻松地学数学,快乐地学数学。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4u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