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工作热点及难点问题

更新时间:2024-04-19 04:2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根据我查阅资料,个人整理的小学生班主任工作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12个方面:(内容比较多,想精简的话,可以只看黑体字部分,其它的稍微看看就好。)

一、思想品德教育

1、在班级中建立良好的德育氛围。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良好德育氛围的基础。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良好德育氛围的基础。教师对学生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爱。由于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老师以权威的角色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老师是真理的化身,是圣洁的代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其灌输的痕迹明显地拉大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枯燥的说教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新型的师生关系应是参谋与伙伴的关系。 师与生是平等的关系。长期以来,教师以绝对权威者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认为学生必须无条件地听从其安排,凭着主观的善意出发,往往很少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无论在课堂上也好还是德育活动中都要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如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通过讨论、辩论进行思想的碰撞,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的思路,珍惜学生思维中的合理因素,不阻碍学生思维火花的迸发,让学生说出真实的想法。小学生比较天真,看问题不全面,往往会提一些十分幼稚、奇怪的问题,教师要对学生说的某些怪问题延迟评价,不挖苦,不嘲讽,循循善诱。通过讨论交流,学生提高了辨别是非的能力,而

其中的道德认识不是由教师强制灌输的,而是学生内化的结果。 新型的师生关系的核心是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致的爱。只有真正心中有学生的教师才会真正地尊重学生,才会在进行德育活动的时候做好学生的伙伴,“导游人”;当学生有错的时候不是一味地苛责,而是宽容、理解和帮助。在德育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不再是师对生这样单一的关系,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也可以向教师提问,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教师还可以是其中一个大组的成员,与其他成员是平等的。这种多向的交流方式使得师生间的关系更为密切。 2)给学生以积极的德育期待是建立良好的德育氛围的重要途径。 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灵接触的过程,教师的期待效应是师生间真挚感情的体现和外露。教师的期待是教育过程中是一种潜在的、暗含的力量,也是一种难以估量的,强大的力量。心理学的研究充分证明了这种期待的效应。要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体现德育的实效,教师应有效地运用这种期待,使之发挥出这种力量的强大,这也是建立良好的德育氛围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利用班中的公开场合向学生施以对班集体整体的期待。希望他们能成为一个团结的、坚强的、向上的集体,并以身作则,处处把自己看作是他们中的一员,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如在班会上,教师动情地说:\我们班是个温暖的大家庭,这个大家庭的每个成员都是兄弟姐妹,在座的每个人都应该看作是这个家中的一分子。\这些话激起了学生情感的的共鸣,在学生的心中唤起了对集体的爱。在以后的运动会、三项竞赛和其它许多比赛中都取得

了不错的成绩。为班级争光,我是班级的一员这些观念开始扎根于学生的心中,团结、集体荣誉感是学生取得成绩的原因,这说明对学生的期待开始发生效果,学生和教师最终在情感上达成了一致。 教师对学生予以期待会使学生感到教师对他的关心,从而激发他的上进心。这期待产生效应的基础是师生间的信任。信任是一种对他人相信而敢于进行托付的态度,也是一种道德关系,它是建立在诚实、正直、可靠的基础上的,它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起点。有了信心才有爱,教师的信任可以给学生以鼓励与勇气,激励学生不断向前。只有教师的信任才能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才能向教师敞开心扉,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样,德育才能取得实效。尤其是小的小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感较强,教师亲切的话语更能拉近师生的距离。曾有一个学生上学迟到,上课总是无精打采,问他,也不答话,教师设身处地地与他交谈,经过多次谈话,这个孩子终于说出了心里话,父母吵架,母亲一气之下离家,他很想妈妈。在亲切地安慰之后,教师提出了希望,希望他好好学习、生活,身边老师同学都在关心他,一切都会好的,他终于慢慢放下了包袱,上课也专心多了。不久后,他妈妈回了家,一切风平浪静。以后,这个学生有了什么困难或是心事总是来找这位教师,学习也进步了不少,还变得爱帮助别人了。 2、利用学生集体对学生进行教育。

根据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学生集体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有着重大的影响,其影响力一定程度上大于教师的作用。教师要通过组织集体来影响学生。

1)确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小学生对班集体的概念是随着集体生活的扩大与丰富的开展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从进校开始,通过参与学校各项活动,学生对班集体这个概念逐步明确,知道自己所在的班级是哪个,自己是班集体的一分子,通过各种行为规范的竞赛、一次又一次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活动中,学生逐步培养起了集体荣誉感,知道个人要为班级争光。这种集体荣誉感是建立在学校切实可行的德育活动中的,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通过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将与小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德育规范放入其中,实践证明,将德育的要求化为一条条班级的具体的奋斗目标,可以激励全班学生向着目标奋进,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和集体同呼吸、共甘苦的,通过集体的力量培养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受到德育教育,这无疑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2)通过少先队组织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少先队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着重组织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少先队活动中强调学生既是受教育者,也是教育者,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在一次次的实践中不断体会,不断感悟,不断积累,从而把德育的要求化为自身的品质。如:通过对集体生活的体验,培养他们热爱集体、勤奋学习的品质,通过对父母辛苦和家庭生活的体验,培育他们孝敬父母、热爱劳动的情感,通过参加“雏鹰争章”活动的体验,培育他们开发自身潜能、不断追求进步的动力,按照“五自”(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的要求,将理想信念、道德修养等要求具体化为若干枚雏鹰奖章,一次次争章训

练为学生提供了进行德育实践的机会。

少先队又是学生的群众组织,面对全体学生,人人可为,天天可为,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小学生的主要特点是以他律为主,他们对自己的评价主要是以具体的、外部的行为表现为依据。一年级学生尤其向往加入少先队组织,这时,给他们树立具体的德育目标,学生都能按目标来要求自己,十分积极踊跃地付诸于行动。通过一条条具体可行的措施使每一位学生可以对照自己执行,每得到一枚奖章,对他们来说都是极大的喜悦。在少先队活动中设置一定的道德情境,提供一些具体的范例,有助于帮助队员理解道德要求。如对于年龄小的学生可以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学生一比较,就明白了该怎么做。《西游记》是小学生百看不厌的文学作品,现在更是用动画片、精美的画册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教师用猪八戒丢西瓜的故事就可以引发学生的讨论,让学生明白不能乱丢果皮纸屑的道理。 3、结合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1)在教学中开展有关行为习惯、思想品质的讨论。

课堂也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每一门学科都有其可挖掘的德育因素,如数学的计算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优良习惯,体育在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拼搏的信心与勇气,各学科都可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因素等等。就语文学科来说,在教材中有许多含有行为习惯、以及思想品质等德育素材的课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课堂教育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目前,小学生所使用的语文教材为语文

与思想品德合科教学,这就要求将语文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融为一体。在教学中,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和教学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在课文学习的同时受到熏陶感染,让学生充分地参与有关行为习惯、思想品质的讨论,从而提高认识。今天,我们有这样好的学习条件,应该怎样呢?这样启发学生思考,从而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自觉学习、刻苦努力、不怕失败、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2)结合自身进行比较,提高小学生的德育意识。

小学生在道德知识的理解上是从比较肤浅的、表面的理解逐步过渡到比较精确的、本质的理解。小小学生的理解常常是肤浅的、表面的,具体性很大,概括水平很差。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课文还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行为指导,引导学生实践。这样既明理,又导行,才能使学生知道为什么做的情况下,还知道怎样去做。要让学生结合自身进行比较,确立明确的导行目标,构建课堂多维交往结构,采用小组讨论等方式,就可以满足小小学生交流的欲望,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学生之间的相互教育从而产生德育效能。教师可以在设置道德情境的前提下,让学生通过纵向比较:看自己是否比以前进步,或者横向比较:看别的做得好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自己是不是和别人做得一样好,在比较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 3)教师给予学生正确的评价

小学生在评价道德行为的时候,还不能以道德原则或道德道德信念为依据,

而常常受外部的、具体的情境所制约,小学生常常善于评价别人、

不善于评价自己,他们几乎完全依赖教师的评价为转移的,因此,教师要善于评价学生,及时肯定学生好的言行,全面地、发展地看待学生,评价要适当,了解学生的内心情况和内心体验,促使学生有积极履行道德要求的愿望,能够主动地按照道德意识来调节自己的行动,从而自觉地完成道德行为。在小学生的课堂教学中,所接触的德育素材一般是很简单的,例如:上课专心听讲,同学之间要友好等,都是与学生的生活十分贴近的,教师在教学中及时肯定做得好的学生,让外部的评价逐渐转化为学生内部的动力,同时,也使学生逐步学会独立地、带有批判性地评价自己和别人。

总之,学生的道德品质是从无到有,从外部调节到内心自觉,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起来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效地对小学生开展德育工作在小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学校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二、心理健康教育

1、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说到底就是要促进小学生个性心理的全面发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服从于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总目标,即以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根本宗旨,以培养适应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数以亿万计全面发

展的人才为目的。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1)要促使小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2)要维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亦即减少和消除各种不良因素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

3)要增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即根据小学生成长发育的规律、特点和需要,采取各种形式和方法,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其人格即个性心理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2、有关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不同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使用,注意发挥各种方式和途径的综合作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在小学可以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营造乐学、合群的良好氛围;初中以活动和体验为主,在做好心理品质教育的同时,突出品格修养的教育;高中以体验和调适为主,并提倡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服务的紧密配合。 2)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

包括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知识讲座等,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的倾向。

3)个别咨询与辅导。

开设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室)进行个别辅导是教师和学生通

过一对一的沟通方式,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并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的有效途径。对于极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够及时识别并转介到医学心理诊治部门。

4)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要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注重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班级、团队活动和班主任工作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5)积极开通学校与家庭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

学校要指导家长转变教子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影响孩子。

心理健康教育要讲求实效,要把形式和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关键的问题在于创设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包括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建立相应的咨询辅导机构,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等,为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使之在学校和家庭都能感到具有安全感,都能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这样才能减少和尽可能地消除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促进和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 班级常规管理

1、怎样制定班级常规

1)规则的内容要明确且简单易行。

规则是一种约束学生行为的准则,所以遵守规则的过程也就是小学生行为规范量化的过程。当我们在确定一个规则时,必须考虑这个规则是不是必要的,不必要的规则就意味看对学生行为的不合理约束。所选定的规则必须是在小学生现有能力和水平的基础上确定的,小学生生活经验有限,行为约束力也不很强,所以选定规则不应超越小学生的现有水平。

2)规则的内容不能由老师包办。

有些规则可以让学生共同参与制定,以便更多的人知道规则的重要性,必要性及操作要领。规则制定后要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明白规则的具体要求,并懂得及规则执行的意义。 3)在制定规则时应注意项目不要太多。

因为太多的规则会让小学生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或无所适从,收不到实质性的效果。在执行过程中,教师要公平、守信,多鼓励、少处罚,培养小学生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习惯。 2、怎样抓好班级常规管理 1)对班级学生有全面的了解

作为一名工作在一线的教师,搞好班级常规管理工作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对本班学生有全面的了解。因学生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年龄、

家庭和生理上的差异。教师只有对每个学生都很熟悉了解小学生的个性和习惯。才能搞好班级常规管理工作。 2)常规教育要时时、事事、处处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小学生良好的常规习惯也要从学生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从细小处开始,从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做起,包括良好卫生习惯,在校生活和学习习惯,集体规则意识的培养等。 3)常规教育要有重点,常抓不懈

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自控能力比较弱,要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应该怎样做,进而提高小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小学生的可塑性比较强,他们良好的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中遵循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经常深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常抓不懈,在此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案例分析:

[问题一]:苦口婆心的思想教育换来的仍旧是学生的我行我素。

[现象]:我制定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文明公约,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但学生却经常“碰线”。

[原因和对策]:民主平等是引导、教育工作的前提 我国的师生关系首先就是“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我更倾向于“民主平等,爱生尊师”。如果我们在工作中用自己对行为的控制能力去要求学生,而我们和学生的认识是不平等的,即使我们付出了再多的爱,在学生中产生不了共鸣,也不一定会得到我们要求的结果。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我们没有从学生实际出发,没有去审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行为特征,没有去认识他们对是非的评判标准,换句话说就是缺少一种“换位思考”的观念。记得我刚开始工作时,对一位久教育不改的学生说:“你怎么就不理解老师对你的希望呢”。这位学生后来在其他的学生中说:“王老师小时侯就有这么懂事吗?”是啊,我们不是决定学生发展的唯一因素,不是掌握人发展的权威。但我们往往自视为权威,用我们的经历和阅历当作法则,当作培

育人的指导思想。在小学生还没有具有一定自控能力的时候,我们的“高标准、严要求”就很难在学生身上取得相应的效果。

[问题二]:对学生行为进行了指导,但在实际行为中,学生往往出现很大的偏差。 [现象]:教室里的纸屑没有人主动的拾;课桌摆放乱七八糟等等。

[原因和对策]:以身作则是对学生最有利和实际的引导、教育。我们知道:学生行为的养成更多是受环境的影响,不是班主任凭着希望就能做到的。我们的价值观教育,经常与学生所听、所见形成的价值观,甚至家庭教育的价值观发生冲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行为就是最好的无声的教育。如果我们主动地拾纸、主动地去排排课桌椅??,所谓“润物细无声”,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的改变了学生一些固有的价值观。这时,我们的教育就有说服力,才能够收到真正的效果。 [问题三]:对个别学生的“和风细雨”不能“滋润”学生的心田。

[现象]:对学生进行说理教育时,学生无动于衷,相反的换来了学生的无理辩驳乃至“白眼”。

[原因和对策]:爱要爱得明明白白。小学生由于认识能力的局限,对教师的爱通常不能够充分理解,倒是认为“言高有理”。我们是不应该对学生进行体罚,要给予无私的爱。但是,这种爱不应该是无限度的爱,如果这样,我们就混淆了“关爱”与“溺爱”的区别。我们对大多数的学生和普遍情况,要“和风细雨”,但对个别学生、个别情况,应该义正词严。当然,这种“义正词严”并不是一种强迫性的教育,但也应该受到相应的“惩罚”。如有一位学生经常把废纸乱扔,多次说服,收不到效果。于是我就召开班会,针对这位同学个人制定了“惩罚”措施,即义务劳动,并亲自监督。经过大半学期的强化,这条规定已成“功成身退”。 [问题四]:班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对一些现象与问题的敏感性和在学生中的号召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所降低。

[现象]:开学伊始,班委会工作井井有条,班级管理比较到位。时间一长后,班主任便多要“费心费力”了。

[原因和对策]:都是无竞争惹的祸。开学伊始,由于班委会是刚选出来的,班委成员比较有“雄心壮志”,有较强的责任感,所以管理比较严格、到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敏感性降低了,出现了“管理惰性”,甚至班委成员本身出现了“同流合污”。这不是同化现象,而是一种典型的任务意识、职责概念的淡化。因此,我们要通过引入竞争,不定期的强化这种意识和概念,不断提醒班委成员认识自己的职责。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种竞争也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的培养,主人翁意识的强化,融合到班级积极性的提高。

四、 培养选拨班干部

1、班主任要善做伯乐,知人善任。

当代小学生思想活跃,见多识广,分析问题日趋深刻、全面,这样自然对他们的“领头雁”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选拔班干部一定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确定相应的选才标准:

一是重能力,主要包括组织能力、号召能力、协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是当班干部的必要条件。

二是重品德表现,良好的品德是当班干部所不可缺少的。班干部要勇挑重担,为人诚实,关心集体,愿为同学服务。

三是重表率,班干部要能自觉遵守纪律,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乐于奉献,时时处处以身作则。班主任要善做伯乐,平时认真观察学生能力的高低、品德的优劣、态度的真伪,以慧眼识才。在充分掌握情况的基础上,反复权衡,通过任命、民主选举等方式确定班干部。真正把那些德才兼备、在同学中具有一定威信的同学选出来,让他们担当起管理班级的重任。我班有个女生李静宇,成绩一般,但她胆大泼辣,口才较好,具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我就推荐她担任班长,负责班级卫生和纪律,结果她能独当一面且工作相当出色。学生信于,成绩良重,内秀,推荐副班长,负责同学的学习成绩,结果都能独当一面且工作出色。

2、激发工作热情,让班干部愿管、乐管。

精心挑选出来的班干部虽然工作热情相对来说比较高,但真正要

使他们变“要我管”为“我要管”,把管好班级变成他们自身的需要,做到愿管、乐管,还需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我着重向他们讲清“两个价值”,即人生价值和实践价值,使他们懂得以下“三个道理”。 1)当干部是锻炼自己的好机会。

实践出真知,工作长才干。管理班级需要胆量、勇气、信心、毅力和各种能力,这些素质为当代青年走向社会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当干部,虽然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却能使自己受到锻炼,所以应当自觉去做,乐意去做。

2)当干部是促进自己努力学习的一种动力。

干部不仅是执行纪律的标兵,也应成为勤奋学习的模范。当选干部的同学总会受到一种无形力量的鞭策,激励自己千方百计地提高学习成绩,成为同学们的表率,上面提到的信于当选为副班长后,学习更加勤奋,成绩由中等提高到上游水平。 3)当干部能培养可贵的参与意识。

班干部不仅要为班级办事,而且要胸怀全局,善于处理个人与班集体的关系,从而逐渐养成为他人服务的奉献思想以及参与意识。总之,我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今天受到的锻炼,懂得学生时代当干部会终生受益,要使自己成为一个跨世纪的有用之才,就应满腔热情地工作,不断在工作中锻炼,增长自己的才干。 3、精心培育,让班干部会管、善管。

要使班干部各方面都能挑起重担并成熟起来,真正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则需引导他们会管、善管。

1)引导班干部正确处理与同学的关系,树立在同学中的威信。 班干部既要接受班主任的领导,又要为同学服务,接受同学的监督,因此常常处于各种矛盾的交叉点上。班干部与同学关系是否正常,将直接影响到班干部职能的正常发挥。指导他们协调好各方关系,要求他们做到以身作则,关心同学,愿为大家服务,要时时想到手中的权力是集体赋予的,不能有高人一等的优越感,不能滥用手中的权力,以此来不断提高班干部的威信。

2)帮助班干部掌握一些具体的工作方法。

学生毕竟是学生,经验相对不足,班主任要结合具体工作过程,通过解剖实例,总结经验教训等方法,向他们传授一些基本的工作方法。如(1)分析情况,把握全局,确定工作目标的方法。(2)从班级实际出发,搞好宣传工作,形成正确舆论的方法。(3)动员、组织学生参加大型活动的方法。(4)与同学交谈,耐心做思想工作的方法。(5)如发生矛盾,可采取当面交谈或书信谈心的方式,沟通思想,消除误会,化解矛盾,避免公开冲突的方法。 3)敢于放手,大胆使用。

班主任要充分信任班干部,敢于放手,大胆使用,把他们推到工作第一线上去,给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如举行故事比赛,让班干部制订评分细则,担任评委;由班干部独立主持晨读、自学等。但放手不等于不管,若遇到难题,班主任要当好他们的后盾,为他们排忧解难。我觉得敢于放手,大胆使用会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

五、 开展主题班会

这个板块的内容忽略,你那关于班会的材料够多了。

六、 建设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作为学校全方位育人的一个重要方面,已越来越受到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视,成为学校实施班级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抓手。小学班级文化是小学生受教育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源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小学生个性发展的状况与水平。因此,加强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已成为当前学校优化育人环境,深化素质教育的客观需要与必然选择。

1、小学班级文化对学生个性发展的作用

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基础。它反映的是班级这个特定的社会组织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一种渗透在班级一切活动中的东西。从结构上看,它包括班级物质文化、班级行为文化、班级制度文化和班级精神文化四个层面。班级文化在小学是以儿童文化的姿态出现的,所以它又具有童趣性、想象性、开放性和兴趣性等特点。小学班级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它是客观存在的。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它都无时无刻不在对每一个学生起着积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加强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对于促进小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培养新世纪合格的建设者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班级文化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班级文化活动能够配合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它具有明显的行为导向功能。如通过各种兴趣小组、文体活动、板报等形式,寓德育于各项活动之中,从而把班级所需要的行为方式树立起来,让学生知道班级和学校倡导什么、反对什么,应该怎样做、不能怎样做。班级文化通过自身的感染力,影响着学生的行为规范、思想道德观念及生活方式的选择,使学生在潜意识状态下接受信息,获得感悟和启迪。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成功的教育应该使学生在没有意识受教育的情况下却受到毕生难忘的教育,而这种潜移默化过程中受到的教育往往具有滴水穿石的作用。” 2)班级文化能提高小学生的智能。

小学生有旺盛的精力和强烈的好奇心,课堂教学常常不能满足他们的求知需要。班级开展各种丰富多彩、健康活泼的课外文化活动,能使他们获得许多课外知识,锻炼多方面的能力。班级文化能够唤起学生学习、生活的乐趣,形成一种催人积极进取的良好气氛,有利于学生智能的开发。

3)班级文化能增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开展班级体育活动、文娱活动、科技活动等,寓教于乐,寓教于美,能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心境,提高审美情趣,拓宽视野,活跃思维,丰富想象,启迪智慧,美化心灵,增强体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以学生发展为本,加强小学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建设,就是班级师生为制造和形成班级文化而进行的一系列创造性活动。实践表明,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应从其结构的四个层面全方位地同时展开。在建设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更要体现出素质教育的思想,使其成为小学生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发展的有效渠道和重要阵地。

1)构建班级物质文化,追求高品位,体现自主性。

高品位的班级物质文化,对小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因此,我校班主任在学校给班级提供的良好教育设备基础上(如宽敞明亮、空气流通、视听效果佳的教室等),组织全班学生对教室进行精心“包装”,让教室的每面墙壁、每个角落都具有教育内容,富有教育意义。用苏霍经姆林斯基的话来说就是“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的远大目标。”具体要求是:

A、班级教室的布置,体现出班集体的奋斗目标与特色。班集体奋斗目标是维系班级师生为之奋斗的纽带,班集体奋斗目标言简意赅成几个字,张贴在教室的醒目之处。教室的正墙上悬挂国旗以及张贴治学格言,侧墙上挂上《中国地图》,设置“谁的红花多栏”,后墙黑板报两边可以设计少先队的“争章角”、“生物角”……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生活,不仅可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还可能启迪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培养学生爱国、爱校的情感,起到时时刻刻提醒学生、

教育学生和激励学生的作用。

B、办好黑板报。班级室内黑板报是学生施展才华、倾诉心声、掘取知识的“宝库”。从文字编辑、新闻采写、版面设计全由学生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小学生天真烂漫,富于遐想,积极活跃于这块“百草园”,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设计、选材、抄写、写作的能力。

C、建好图书角。引导和鼓励每一个小学生把自己最喜爱看的书和报献出来,与他人交流,既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奉献精神,又是对他们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我班可以开展争做图书角的“热心人”,争做图书角的“热心读者”,争当图书角活动的“佼佼者”活动,每学期举办一次“读一本好书的心得体会”征文比赛,班级开设荐书栏,由班上学生轮流撰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读书积极性使图书角发挥出了其应有的“文化源”作用。

2)构建班级行为文化,讲究巧安排,体现实践性。

班级行为文化建设,就是班主任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和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健康的文化活动。如“百鸟学艺”的小巧手比赛,“伙伴,请记住你我他”的互帮互助联谊会,“我是小红军”模拟红军长征远足等活动,学生通过模仿、操作、实践等反复训练,在老师的引导下,想办法出主意,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克服活动中的困难,以期达到活动的目的,享受成功的无穷乐趣。结合学科教学开展的学科活动,从“烛光里的微笑”、“酿蜜与学习”、“小牛犊闯关显神通”等,让学生充分拓展想象的翅膀,尽情表现,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又能“玩中

学,学中玩”,让全班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培养兴趣,增强自信心,获得一技之长。

在班级行为文化建设中,不论是开展班级课堂教育、德育活动,还是课外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订出周详的、切实要行的计划,做到目标明确、内容具体、形式多样、措施扎实、操作有力,效果良好。需要说明的是,开展班级行为文化活动,首先必须要有价值,或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或寓娱乐于活动之中,或寓求知于活动之中,不能为活动而活动。其次还要敢于创新,不拘泥于老方式、旧内容。

3)构建班级制度文化,运用新方法,体现主体性。

在建设班级制度文化时,已不能再满足于几条文字性公约的制订和强硬性规定的实施,而必须更新方法。要善于把班级有关公约、规定转化为学生的一种观念和形态存在,以无形制度替代有形制度,将“硬制度”与“软文化”熔于一炉,使班级规章制度既起强制作用,又能发挥激励规范作用。

为了让所带班级的全体学生更好地认同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养成遵章守纪的良好习惯,率先在自己班级里采用了“班干部轮流制”和“文明学生”评比制度,巧妙地变强制性要求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和自觉行动。具体做法是:班委会每月轮换一届,每一届中由原来的两名班委成员(每月评出的最佳文明学生)“组阁”,成立一届新班委。要求他们除了完成班级工作计划中的任务外,还要组织好一次“文明学生”的评比,从守纪、勤学、劳动等方面推荐出两名最佳学生。这样,在一

年中,几乎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担任班委,既激发了学生们的参与意识,增强了集体主义责任感和荣誉感,又提高了学生遵守班级规章制度的自觉性,也培养和锻炼了更多的小干部。

4)构建班级精神文化,培育好班风,体现发展性。

班级精神文化对人的感染力是巨大的,它使置身于其中的每一个学生都感到一种无形力量和高尚精神的存在,有意或无意地影响、支配着学生的行为,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创造一个团结、文明、勤奋、向上的浓厚精神文化氛围,对提高全班学生素质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其中班风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精髓所在,所以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也集中体现在班风建设上。因此,在现代班集体建设中,必须树立“每个学生都是班集体建设的主人”的观念,实行班级民主化管理,唤醒和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和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力争不让一个学生成为旁观者,使学生个个成为班集体的主人,在班集体这个舞台上锻炼自己的能力,增长自己的才干,挖掘自己的潜能,发现新的自我。

七、 评价学生操行

《小学教育学》告诉我们:学生的操行评定是指在一个学期内,班主任对学生在学习、劳动、思想品德方面的小结和评价。在一定时期内,这句话对我们评定小学生的操行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在诸多

的评价工具中,评语评价是使用机会较多,也是易于操作的重要一项。短短几句评语,对一个学生身心是否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在实际教育过程中,班主任一言堂评价的局限性和主观性日益明显,使操行评定这一教育形式的德育功能没有得到更好的发挥。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让每一个孩子享有自信和成功,我尝试对高年级学生开展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即对每一个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在学习、劳动、思想品德方面的表现作一个比较全面、客观的评定,使教育不留空挡,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实现对生命的真正关爱。这种综合评价共包括三个部分: 1、学生互相评价

高年级学生对教师撰写的评语兴趣不浓,而对同学的评价特别在意。针对这种现象,根据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新要求和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的“动机理论”,本人开始了“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撰写评语”的计划。通过实践,找到了一条培养学生评价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新途径。 1)引导全面认识评价对象

要恰当全面的评价一个人,首先要正确认识他。在学生动笔之前,将学生分成评议小组,组织他们自评,互评,并提出三点要求: A、不主观臆断

学生看人往往有主观色彩,容易以个人好恶来褒贬。我指导学生多思考,多和他人交流,发现主观的症结。比如:有的同学对卫生委

员不满,认为他“凶”。经点拨,这些学生意识到自己在劳动中因经常损坏劳动工具、偷懒,而受到卫生委员的批评,问题是自己不爱护公共财物,没有责任心,从而认识到“卫生委员工作负责”。 B、不停留于表面

学生看人往往凭感觉,容易停留在外表,看不到本质。我要求学生思考“他为什么这样做”,把认识引向深入。有个学生很有人缘,大家都说他大方。经分析观察,他经常用父母的钱请人吃饭,玩游戏。这种行为是不值得赞扬的。 C、不以偏概全

学生看人容易以点带面,一好百好,一差百差,尤其以学习成绩代替一切。我要求学生学会逆向思考,一分为二地看待每一个同学,力求全面认识。班里有个学生学习成绩不好,性格孤僻,大部分学生都忽略了他的优点。老师引导后,大家发现他热爱劳动,举止文明,更了解到他擅长绘画,增加了了解,大家都爱和他交往,他也变得活泼了。

2)引导多种形式评价

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评语的质量,帮助学生采用这样几种形式:

竞赛式。让几个人同时写一个人,写完后,请被评者当裁判,评出写得最好的。同时培养了竞争意识。

协作式。学生的发展各有千秋,让他们几个人写一个人,几人各展所长,或搜寻素材,或组织语言,或负责修改,集众人的智慧,锤

炼出评语的精品。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自评式。学生给自己写评语,深刻剖析自己的优缺点,写出客观、公正的评语。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批评精神。 2、 家长参与评定

让家长参与评定,是家长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也能让学校了解学生在家表现情况,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

以前常常听到部分家长跟老师反映:不希望放假,因为孩子平时在学校学习很好,生活有规律,可一放假孩子就像变了个人似的,不听家长教育,无理取闹,毫无节制地玩等。给家长带来了无尽的烦恼。通过家长参与学生的操行评定,家长掌握了教育孩子的主动权,增强了教育的责任感。高年级学生自尊心很强,他们最怕家长把自己在家中的不良表现告诉老师,因此,在家中自我约束能力明显增强,减轻了家长的负担,促进了学生良好学习、生活、文明习惯的养成。 3、教师综合评价

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过去老师对学生评价的原则是实事求是。如成绩报告单上的评语,往往是先表扬优点:“能……”,然后是指出缺点,“但……”,结束时最多来几句:“希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争取进步”之类的话。这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的评语,在以前很普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地位的提高,其心理相当脆弱,经不起挫折,受不得批评。这种学生,面对老师缺乏艺术的评价,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从而脱离先进学生群体。

要摒弃传统评语徒有虚名而没有实效这一现象,真正发挥评语的教育作用,教师要做到尊重,相信,理解,激励,包容,提醒。 作为一名班主任,对学生的评价是多方面的。评语应该简短、具体、多元化,并有针对性。评语要注重语言的技巧,才能达到准确评价?充分激励的预期目的。写评价语言时,我强调了这样几点要求: 1)尊重学生,热情鼓励

人都是需要激励的,尤其是小学生,一句由衷的赞誉,或是夸奖,可能使他们终生受益。

评语一般分三个内容:总的评价,指出优点,指出努力方向。总的评价要抓住主流;优点要多加挖掘,写得具体;努力方向不宜提得过多。比如:“大家都说,你是个热情、向上的女孩。别人有困难时,你总能伸出援助的手。从你那一篇篇精彩的作文中,老师看到了你不懈努力的身影。‘梅花香自苦寒来’,有了作文成功的经验,相信你的数学成绩一定会提高得更快。”显然,这样评语学生乐于接受。 2)真诚赏识,树立信心

对学生的操行进行准确科学的评价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着眼于做出明确的阶段性总结,更要着眼于引导。因为,写评语的目的并不是要把学生分出个“三、六、九”等来,也不是要向家长告状,而是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找到努力方向,做到扬长避短。因此,在平时我就注意观察每一个孩子,并且总是用放大镜来看他们的闪光点,牢牢记在心里,不失时机地夸奖他们。在写评语时,“真情说长处,委婉道不足”,并且优点写得具体、真实,使

评语最大限度地发挥对学生的教育作用。 3)巧用名言警句

评语一般短小精悍,恰当地运用名言警句,不仅能使语言有文彩,更能发人深思,给人更多的教益。比如:“看到你学习上的成功,我真正懂得了‘有志者事竟成’的意义。”

就这样,学生在自主评定、家长评定的基础上,再由老师进行综合评定,既看课内又看课外表现,既看校内又看家庭表现。同时使用恰如其分的评语,对学生的感染力强,教育效果明显。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学生、家长参与学生评定的积极性很高,学生评语的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内容针对性强,这样的评语学生爱看。评语真正成了学生的“一面镜子”。另外,学生心中有了一秆公平秤,形成了较强的评价能力。学生学会了正确评价别人,班上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促进了全班同学的共同进步。学生学会了正确评价自己,更加自觉自律,自我约束能力明显增强,个体发展更加主动,综合素质提高得更快了。

综上所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爱好、长处和不足,具有多元智力。对学生进行操行评价时,要依据学生的不同背景和特点,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建议。教师还应重视评语撰写艺术,把写评语看做是与学生情感交流的纽带,用自己的心与学生沟通,实事求是地评价学生,才能真正使评语起到它应有的作用。教师不仅要做好自身对学生的评价,更要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使自己从讲台上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八、 转化问题学生

“差生”常被人歧视,实际上差生并不是“无药可救”的,只要你肯努力,献他们爱心,“对症下药”,差生是可以转化的。

1、走进孩子的内心,想孩子之所想,急孩子之类所急,全心全意为孩子服务。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懂得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是师生心灵接触和感情交流的微妙世界。老师走进孩子的内心,让他们的感情有所寄托,观点能够表达,爱憎敢于流露,这是教育转化差生至关重要的一环,在我的心中没有差生,我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潜力,都能成为好学生,只是他们发展的时间、途经、方向有所不同。首先,要着手于“诊断”,对后进生进行全面了解,全面分析,从中找到后进生的根源及主要因素,了解后进生的性格爱好,主要优缺点及落后的原因,学校、家庭对他们的影响如何?然后有的放失,帮助他们改正。如我班李辉同学是班上最调皮捣蛋的男生。而且还有偷盗的习惯,家长和老师都拿他没办法,同事都劝我放弃对他的教育,我并没有这样做,我认为学生就如同自己的孩子,我们应悉心关爱他们,放弃对学生的教育,就是对人民的犯罪。于是我专门拟定转化李辉同学的工作计划,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与家长、老师对立的情绪,很难走进他的内心。一次他又偷了家里的钱,他父亲在教室里当着几十个同学

的面,对他又是打又是骂,我得知后,立刻阻止了他的父亲,然后把他们请到办公室。当着他的父亲,我没有数落他的缺点。而是肯定他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学生,是一个绝对能改错的孩子,是一个有自尊,有人格的学生。一席话使他找回了尊严,得到了公正,找到了自信,此后我特别注意对李辉同学的关心与爱护,发现优点与进步,及时给他肯定,表扬,发现困难,立刻给他以帮助。现在他不仅改掉了偷盗的毛病,而且学习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还成了班里助人为乐的典型。 2、努力创建良好的情感,育人氛围,团结协作,互帮互学,真正成为孩子倾吐心声的对象。

由于学生都处在班集体和学校这个大家庭中,因此努力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会使个体的积极因素转化为集体的积极因素,容易产生良好的教育启发效果。

1)积极引导班干部,协助老师,帮助学生提高全面素质。

为了帮助差生进一步提高各方面的素质,我在班里建立 以班干部为小组长的互帮小组,以优秀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影响,感染差生,同时组员间建立民主、平等、互帮、互学、互爱的关系,让差生在充满自信心态下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得到提高与发展。 2)晓之以理,施之以情。

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差生更需要集体的温暖与师生的爱和信任,因此师生关系融洽是转化差生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要正确地对待差生,做到“四不”,“三会”。既不歧视,不排斥,不粗暴,不揭旧病。要与优生一视同仁;会批评,会谈心,会表扬。然后晓之以理,施之

以情,利用全班同学及家庭,好友巧妙地使之密切与老师们结合,达到交流,融洽感情的目的。曾庆丰同学是班上成绩最差一个学生,每次考试只在十几分到三十分之间。一次他在日记本上写道:“胡老师,我天生就比别人笨吗?”我给他的批语是:“你跟大发明家爱迪生一样聪明,爱迪生读小学时也考过倒数第一呢。加油吧,老师相信你会赶上的!”从那以后,他放弃了自卑心理,学习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3、选取优点,因势导之,趁热打铁,持之以恒。

差生的缺点很多,暴露的比较充分!但绝不能有缺点而觉察不到他们的优点。要善于选准他们身上的优点。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之更好地发扬下去并因势导之促使其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是霍姆林斯基全部教育思想的立足点之一。使他一方面成功,使他受到鼓舞,树立信心,看到自己的长处。例如,严小枝,人们的印象是人长得很漂亮,但成绩就不能与之类同。通过我的细心观察和了解,发现她有两个长处。喜欢跳舞和角色表演,于是,我要她担任班上的文娱委员,每次儿童节的舞蹈都要她担任主角,演出时她表演得绘声绘色,经常赢得全场热烈的掌声。慢慢地她热心工作和学习,成绩由原来的不及格变成了六、七十分呢。

“差生”一旦有思想上的转化,就要趁热打铁,围绕这一点,要抓住时机,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变厌学为乐学,夸美细斯认为:“求知和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在孩子身上激发起来。”一旦激发起来,就要防止逆向转化,所以必须持之以恒对于出现的漏洞给予坚决的堵死,毫不松懈,长期经来,差生的潜力得以发挥,兴趣

愈来愈高,成绩就不断提高,例如:严小枝现在每次考试就不是不及格。李辉和曾庆峰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了不少。

总之,差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辛勤的劳动,也是一项艰难而长期的工作,要臻佳境,决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不断的开拓探索前进不断完善,提高,唯有此,才能全面抓好素质教育,提国民素质。

九、 应对突发事件

在学校里与学生朝夕相处生活在一起最辛苦的莫过于班主任,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班主任。班主任每天清晨走进班级的那一刻起,就要面对着许多需要你去处理解决的事情。在班级中,突发事件都不同程度、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如何处理班级内的突发事件,关系到一个班级的稳定发展,也反映出作为班主任的管理能力和艺术,在我十几年班主任生涯中,对一些偶发事件的处理深有感触。因此,在这里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1、沉着冷静,机智果断。

如果一遇到发生的事情就“怒气冲冠”,大发雷霆,失去理智,也就不可能思考和选择最佳的处理问题的措施,而且使全班学生的思想,注意力集中到这个事件上,容易激发师生之间的矛盾,有损教师的形象。

有一次,中午休息时,有学生来告诉张得志将一名女生推倒了,我听了,一股怒气窜了上来:这家伙又给我惹事!刚走到办公室门口,我提醒自己要冷静。我把他们找来,先查看一下女生的情况,还好,只擦破点皮。我又简单问了一下当时的情况,并没有立即训斥张得志,而是先带他们进了教室。我问大家谁愿意扶那位女生去卫生室处理一下伤口?许多同学都抢着举手,我看着忐忑不安的张得志,说:“有一位同学做错了事,心里很难过,大家能不能给他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大家都同意了。我又对张得志说:“你愿意吗?”他点点头,我又派了一位同学和他一起扶女生去卫生室。回来之后,我把张得志叫到身边,让他说说当时的情况,他如实说了。我对他说:“你今天很诚实,刚才你的行动已经表明你知道错了,你想一想,同学摔破膝盖多疼啊,消毒的时候也很疼,现在你要说说你准备怎样取得同学的谅解?”他想了想,表示要对她说对不起,要替她做值日等,我摸了摸他的头表示肯定。过后我又在全班开展了一次友爱教育,张得志也进步了不少。 2、个别提醒,掌握分寸。

有一些突发事件,属于个别现象,不正当的处理,往往会打乱集体正常的秩序。掌握寸很重要,稍有偏颇,就可能把成功变为失败,把学生推向反面。

一次课堂作业时,教室里静悄悄的,同学们认真地做着练习,我发现一名学生低头往课桌里看着什么,我走过去一看,原来她在看《唐诗三百首》。为不影响其他同学,我悄悄地拿过书,对她说,你先做

作业,书借给老师看看。课后,我先表扬她爱读书,又给她讲清上课开小差的危害,并告诉她,只要她上课认真专心,作业及时完成,自习课时,老师给他做小老师的机会,教同学学习课外古诗。她非常高兴,上课也认真多了。 3、关心爱护,排忧解难

低年级班主任还会遇到学生生病呕吐啦,尿湿裤子啦等突发情况,我都能及时关心安慰他们,做好初步处理,并及时与家长联系,保护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总之,班主任对偶发事件处理的好坏,最能体现一名教师的师德、教育机智,理论修养的水平。同时,每次偶发事件的正确处理都是对班主任工作的一次锤炼。所以,班主任工作更需要用智慧,在不断的实践中探索出具体的,生动的,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这是教育获得成功的一条十分重要的奥秘。

十、 协调任课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

作为一名班主任,如何恰到好处地协调任课教师与学生的矛盾与冲突,是一件关系到班级建设成败的大事。应该如何协调任课教师与学生的矛盾与冲突?当学生与任课教师产生一些误解,甚至冲突,特别是学生对老师进行恐吓或扬言在校外报复,师生之间出现对立情绪

时,班主任如何解决矛盾很重要,如有些班主任不问青红皂白,对学生一顿批评、指责,结果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是学生与任课教师的矛盾更深;也有的班主任认为不是在自己上课时发生的,不闻不问,袖手旁观;还有的班主任袒护学生,使任课教师下不了台,很尴尬;这些都是不对的,班主任一定要冷静、果断地妥善处理,真正起到协调、沟通、调解相结合的“桥梁纽带”。对此,我作为班主任,我将通过以下途径进行分析和解决: 1、了解情况,找出根源。

分析师生之间矛盾产生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就是:对老师怀有偏见不服管教,老师的说教严重挫伤了自尊。案例中的学生应该属于后者。我们可以找相关的任课教师了解当时冲突发生的原因,再找那些当时在场的学生了解他们对于此事的态度,从中获取有利信息设计干预方案。

2、获取学生的信任。

面对所出现的问题,班主任老师可以先不去计较孩子所犯的错误,而是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和他进行心平气和地攀谈,问他:“你现在×科成绩怎么这么差了?连一直不如你的××都比你强多了,你还说要成为班里最棒的,就这一个科目就把你拖垮了。”接下来,要了解他的需要,了解他所受的伤害之深,并给予他最大的支持与同情,取得他的信任,让他明白:老师是和他站在一起的,从而让他心甘情愿地把事情倾诉出来。 3、取得家长的配合。

教师是孩子心中的榜样,同时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也会给“榜样们”定性、打分,偶尔还会给不受欢迎的老师捣乱或起绰号,这些事情,我们在学校里是很难听到见到的,只有他们回到家里,才和家长谈起他们喜欢或嫌恶的教师是×××。所以,在获取了学生信任之后,还要获得家长方面的支持,让家长从正面引导孩子:“无论什么样的老师,都有值得你敬佩的一面,你可以不爱他(她),但是你不能顶撞他(她)……”要引导学生学会尊敬他人,并在教师和家长的共同教育下,主动向老师提出道歉。 4、取得任课教师的信任与配合。

“解铃还须系铃人”,这里班主任绝不能忽视任课教师的作用,任课教师同样也是受害者之一,班主任要给予深厚的同情,建立和谐的教师关系,并取得任课教师的支持与配合。可以对任课老师提出建议,如:改变授课方式,让课堂的形式多样化,刺激孩子兴趣细胞的增长;多与学生交流,掌握学生真正的需要;放下姿态,转变态度,正确处理师生关系…… 5、让学生懂得感恩。

这是最为重要的因素,班主任要通过各种渠道引导孩子做“感恩”的人,让他们认识到:父母对你的养育之恩、朋友对你的知遇之恩、老师对你的传道之恩是一个人一辈子享受不尽的财富,在索取的同时也要懂得感恩与回报。

班主任老师作为班集体的主要负责人,与学生和家长有着更多的接触,所以对学生有着更广、更深的了解。因此,为了使任课教师

了解学生,班主任要主动地向任课教师介绍本班学生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注意听取他们对学生的看法和意见,及时向任课教师反映学生的意见和要求等。这样既尊重任课教师,又能激发任课教师关心班级工作的热情。而班主任的主动,还能消除任课教师可能存在的在班级管理上的顾虑,从而达到互相配合,共同为班集体建设出力的目的。而且班主任多与任课教师交流,会了解、掌握更多的信息,受到更多的启发,从而全面地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

总之,作为一名班主任,不能光为自己着想,要有长远的眼光,要顾及班上整体的教育教学工作,经常与任课教师取得联系,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充分调动其他教师管理班级的积极性,加强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沟通,才能把班级管理工作抓出成效。

十一、 家校合作共建

1、家校沟通的必要性

就学生的身心成长来说,学校和家庭可能会在某些观念、方式和内容上有所冲突,这需要二者之间相互沟通、理解与支持。只有家校合力,才可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成长。

2、家校沟通的主要渠道 1)家校通讯

《家校通讯》它的内容可以涉及家长所关心的、感兴趣的话题或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影响较大的学校活动,如班级新闻,对班级最近发生的事情的评论,或是对家长为班级所作的贡献或某个学生的出色表现等进行表扬。

形式可以是手写、也可以是打字或复印。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定期撰写、编排,以让学生在书写、编排或版面设计方面获得经验。 2)便条或喜报

让学生带回家的匆匆而就、寥寥数度语的便条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交流手段。学生的精彩绘画、有趣发言、优美的作文、好人好事等点滴进步都可以成为教师用便条或喜报向家长汇报的内容。便条或喜报可以使用一个固定的标记,比如一张笑脸或其他类似的符号。 便条只需两三行字,不必过长,但要真诚,富有意义。 3)给新生的一封信

给新分到你班的学生每人一封信,内附自己的照片、简介以及对学校和班集体的介绍。这样学生和家长既了解了教师本人和学校的一些情况,也明白教师愿意和他们一起建立密切的关系。 4)邀请家长访校 (1)家长听课日 (2)快餐式会谈 (3)值周家长

5)家长志愿者

(1)担任阳光少年博客站友情后援团成员

(2)邀请家长一起开发课程资源(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包括场地、设施、器材、人员等)

(3)邀请家长一起开发校园文化活动资源(如运动会、艺术节、电脑节、科技节、班队活动等) 6)电话访谈 7)家长会 (1)互动式家长会 (2)展示型家长会 (3)亲子活动型家长会 (4)联谊式家长会 (5)专家报告式家长会 8)家校互联短信平台 ——特点

全方位:将移动网、互联网技术整合到系统平台上,实现了通信手段的全覆盖;

便捷性:学校和家长不需加装任何设备,只用现有网络和移动手机即可使用;

人性化:一方面非同步信息交流免除了沟通双方的相互打扰,另一方面及时的通知、真诚的提示,都会让家长感受到教师对每一位学生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专注与关爱,从而使家长更能主动地、自

愿地参与学校的管理。

高效率:一方面可最大限度地把传统家访的工作内容变成“电子家访”,保证7天、24小时随时可以访问、交流。另一方面降低了学校教师的工作量,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改善了学校的管理体制,降低了办学成本。

发布内容

(1)、学生个人情况(包括学生学习状态、学习成绩、行为表现、身体状况、交往能力、思想、心理状况、个性性格发展等)

(2)、学生所在团体情况(包括班级活动、事件、通知公告、所参与的兴趣小组、社团情况)

(3)、所学科目情况(学科的教改措施、学科的一些通知、学科表扬等)

(4)、学校情况(学校重要新闻及活动、教育成果、师生荣誉、学校通知公告)

(5)、节日祝福语、提醒语、对父母的感谢

——对于家长:及时地得到学校提供的日常信息,不仅可以让家长放心和安心,而且通过你的及时沟通与潜移默化可以促使家长在教育观念与方法上与学校达成一致,从而使家长更好地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教育。

——对于老师:一方面有利于增强家长对教师的信任感,拉近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距离。使家长更信任老师,更主动、自愿地参与学校管理

中。而家长对教师的高度认同感也会反过来增强教师的自信心,促进教师更好地开展工作。

——对于学生:如果学生在校的日常情况和他(她)周围的环境信息能及时地被家长了解,就会得到来自家庭的及时的鼓励和引导。 与家长沟通的注意点

1、认真听对方讲话,设身处地地体会家长的心情与感受。 2、全神贯注于对方,通过相应的体态语表明你的注意力和兴趣在对方所讲的内容上。

3、用开放式的陈述对对方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作出反应。 4、要注意字词的选择和讲话方式,避免封闭式的反应,即不要以评论家、法官或道德家的姿态对对方讲话内容作出评判。

5、尽可能给予一些富有建设性的建议,这是教师专业性的体现。 应避免的字词:害羞、偷、懒惰、吝啬、自私、炫耀、会不及格 更合适的字词:内向、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拿、有能力干得更多、难以相处、缺乏共享意识、喜欢吸引注意力、如果……、有机会通过

关于班主任工作的若干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如何对待和处分违纪的学生?

学生违反纪律一定要受到纪律处分,这一点可以说是天经地义,

所谓国有国法、校有校纪、班有班归,无规矩不成方圆。但是怎么样才能使受到处分的学生心悦诚服的接受处罚而不至于产生消极的抵触情绪呢?学生违反纪律本身就是一件不好的事情,我们班主任怎样将这些不好的事情巧妙的转变为好事?最近一年多来,我在班上大力推行这样一种处罚方式:对违反纪律情节比较轻的学生,我罚他上讲台唱一首好听的歌或者将一个动听的故事,对于违反纪律情节比较严重的学生我罚他们用正楷字写一份内200字左右的违纪心理报告,描述他当时的违纪心理,请大家注意心理报告书不是保证书更加不是检讨书。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我发现这种处罚方式的效果比以前明显好了很多。第一:受这种处罚方式的学生一般不会对老师产生心理上的抵触情绪,因为他在上面唱歌或者讲故事时下面的同学会给他热烈的掌声,可以说他是在一种很快乐的氛围中受到教育。第二:学生在众目睽睽之下唱歌或者将故事,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对他的口才及胆量是一个考验和训练,写心理报告的学生要用正楷字来写间接的帮他们练字和培养了组织语言的能力。第三:可以令到学生的心态更加积极、可以发掘到一部分学生的潜能。

第二个问题:如何批评学生,怎样才能够令学生虚心接受批评? 记得我刚做班主任的时候火气是比较大的,很容易在课堂上发脾气批评学生,有时弄得自己也很难堪下不了台,而且我发现这种方法批评学生,即使他表面上服气了但实际上他只是摄于你做班主任的威严而心里不服气。后来在做班主任的过程中不断的反思和探索,摸索

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招数。第一招叫做:“退三进一”,我们看电视时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镜头,老虎等凶猛的动物在进攻前首先是身体向后撤退,为什么撤退呢?是为了更好的向前进攻!

第三个问题:如何营造良好的班级气氛?

一个班级必须要有铁的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凡是违反纪律的学生一定要受到纪律处分,而且班主任一定要坚守自己的原则,一旦有一次你没有遵守你自己的原则,那么你将变成一个没有原则的人。在你处理违纪的过程中,必然会有少数学生对于处理不满意,那么班主任在这个时候应该马上进行疏导工作,这就是“法”和“情”的关系,法律不外乎人情,我们先将法律在讲人情,这是班主任的工作原则。

第四个问题:如何正确的引导班级舆论?

班主任在教育、教学、生活和各项活动中,根据是非标准进行褒贬,该肯定的就肯定,并给予适当的表演和奖励;该否定的就否定,并给予适当的批评和教育,在全班形成一种能够扶持正气、伸张正义、制止错误思想、阻止不道德现象的集体舆论。这种集体舆论不是班主任的单向灌输,而是建立在全班占压倒多数的正确认识与言论基础上,具有同一性、扶正性和对全班成员都有感染力和道德上的约束力,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我的方法是借力用力,借助集体的力量。 第五个问题:如何培养一支高效率的班干部队伍?

刚开始做班主任的时候,每天忙得不亦乐乎,但效果并不理想,

这样做班主任的效率是不是太低了。难道做班主任一定要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没有很好的培养一支高效率的班干部队伍。班主任、班干部及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同伞柄、支架和布,一个再好的伞柄如果没有支架的支撑是无论如何也撑不起一片天空的。有的老师曾经介绍过给班干部戴高帽子的方法来培养班干部,这一招还是蛮有用的。我以前也用过这种方法,但用起来没有那么的得心应手,究其原因,主要是自己在时间和场合上把握得不够好,经常在公共场合给班干部虽然可以激励班干部的斗志,但是无意中也会引起另外一部分学生的不满情绪,认为老师过分夸大班干部的作用。但每一个人的情绪不可能永远高涨,班干部遇到挫折的时候也很容易沮丧,这个时候班主任应该教他们一些工作方法和技巧。

第六个问题:学生不完成作业,老师收作业时说谎。

1、反思老师自身的原因。可能是老师工作不够细,学生第一次不完成作业没有被发现,产生后来的惯性做法。老师的工作还要更细致一些。

2、作业题目太难,孩子不会做。帮助孩子解决困难。

3、有选择性留作业。如果本次作业全对,免去同类作业。以此调动孩子写作业的兴趣。

4、少留或者尽量不留机械重复的作业。

5、老师腿勤一些。学生写作业时,巡视批阅。随时发现学生写作业时的困难,随时辅导。

6、不给学生说谎的机会。如果没有完成作业,不询问原因,只请学生把作业补上。同时,尊重、信任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相信他一定会完成作业。

7、分层作业,适当降低学困生作业难度。

8、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作业奖励制度。一个经常不完成作业的同学的小组中,其他同学全都能按时完成作业。如果全小组同学都完成作业,就奖励所有组员。奖励措施:加分、免写作业、奖励玩的时间等。 总结:老师要多一些耐心和细心;精心设置作业;分层次作业;想办法激发学生写作业的兴趣。我们无力改变大的社会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己做事的方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4f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