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穴探险、溪降主要操作手装备及个人技术

更新时间:2023-09-14 10:03:02 阅读量: 初中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洞穴探险、溪降主要操作手装备及个人技术

队伍中的操作手承担着更多的职责,他们携带的个人装备更多,品种也与普通队员有区别。 2.2.1 安全带

主要操作手应穿着标准化SRT装备。可以直接使用以半圆连接锁、PETZL和SINGING ROCK等品牌的探洞安全带为核心的全套探洞SRT,我们的实践证明SRT器材非常适合溪降,唯独需要将下降器更换为PIRANA。

如果对SRT器材的原理和安全性要求有充足的理解,可以用宽度约25mm的散扁带(更宽、更窄的都不合适)自制安全带,其体积重量都会小很多。制作正确的话其舒适性并不会太差,并且可以实现探洞安全带的全部功能。

2.2.2 下降器

除了PIRANA,可能承担收绳操作的主要操作手还需另备一个双绳下降器(保护器),如BD的ATC GUIDE、KONG的GIGI等,遗憾的是绝大部分双绳下降器对于溪降中的双绳下降来说摩擦力都偏大,湿绳上的操作很不流畅。KONG的HYDROBOT是针对溪降设计的,是个例外。

2.2.3 上升器

手持上升器可优先使用PETZL的BASIC无柄上升器、KONG的FUTURA HAND等较为轻便的型号。PETZL的TIBLOC应急上升器极为小巧,几乎不占用空间,不妨备一个。

需要强调的是,选购传统的手柄式上升器时,多数人会优先选用右手版的,但右手通常都是下降的制动手,因此我们建议购买左手版并学会用左手操作上升器,如果你能够理解SRT上升中主要的力量应该来自腿部而不是臂部,那么只需稍加训练,所有人都可以习惯左手上升器,一些绳上操作环节会因此便利许多。

2.2.4 抓结绳圈

负责收绳的操作手需要准备一根周长大约180cm的抓结绳圈,在下降点上方操作时,抓结的双向移动要比上升器方便,在收绳操作的确认环节中(详见后文章节4.5.6),抓结可以同时抓紧双绳来自我保护,这是普通上升器无法实现的功能。此外,在大高度的瀑布上,如果没有人帮忙,你可能需要借助抓结、使用一些特殊技巧才能把绳子装入下降器。

2.2.5 绳刀

绳刀是操作手必备的重要工具,设置锚点时经常需要用它来割断一截辅绳,它的另一个关键性用途在于救险,队员万一因为某种原因卡在绳上被水流冲击(如头发绞入下降器,绳子在8字环上翻成雀头结),不及时解脱可能导致生命危险,而解脱的办法可能只有割断绳子——正在受力的绳子不要指望能解开绳结(除非预先设置了活锚点),石头可以砸断绳子,但石头并非随手可得。

这把绳刀应该足够轻便小巧,刀刃绝不会自动打开造成意外,并且要能够外挂在安全带上,只有外挂在安全带上才能确保需要的时候可以及时拿到它。完全符合需要的产品只有PETZL和EDELRID的两款绳刀,它们在刀轴处有个很大的孔,可以挂在锁扣上携带,EDELRID的绳刀很难买到但更加锋利,并且可以单手开合。需要当心的是承重状态下的绳子极易割断,绳上用刀要十分谨慎,不要失手割断不应该割断的绳子。

2.3

公用装备 2.3.1 主绳

包括溪降在内,所有SRT类型的项目都应该使用静力绳,因为动力绳的延展会降低上升的效率,使下降控制困难,加剧复杂地形下降的不平稳;动力绳的外皮更薄弱,也更容易因为延展窜动导致磨绳。溪降中偶尔存在横切攀爬,静力绳也足够承担保护作用,因此溪降活动应避免使用动力绳。

不要使用10.5mm以上的静力绳,否则摩擦力过大,10mm直径的绳子在强度和摩擦力上最均衡,直径在9mm-10mm之间的绳子无论携带还是使用都更轻松,但需要更多的经验才能保证其使用寿命。专为溪降设计的绳子比如TENDON的 CANYON,表面摩擦力较小,潮湿状态下的下降比较顺畅,其最大的优点是可以永远漂浮于水面,因为它使用了PPV(聚对苯乙烯)纤维内芯,比重小于1。如果是尼龙材料制造的绳子、哪怕是标称防水的型号,也只是通过后期表面处理获得的防水性能,顶多只能暂时漂浮。

溪降中绳索的使用是循环式的,这就存在一个搭配问题。探洞活动中携带的绳索总长度需要大于、等于总落差,溪降不需要携带这么多绳子,最小计算值:只要绳子总长度大于线路中单个瀑布最大高度的两倍,即可完成整条溪降线路的操作(类似多段线路攀登)。实际运用中,为了提高整队通过效率,还需要操作手分组操作、前后交替布绳,因此需要再多带一根或多根绳索。

所有的绳索当中,最长的那根绳子的长度应该是多少?这是最需要反复估量的,未知线路的探险中这根绳当然是越长越好,但是非订制绳索最大长度也就是200m一卷——携带和使用这么长的绳子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儿,如果你以往只用过长度100m以内的绳索,其辛苦和麻烦的程度将远超你的预计。在已知线路中,最长绳索的长度不应该小于最大单个瀑布的高度,否则人人都需要在下降中途过绳结,而为了方便最后下降、收绳的操作。最长绳索的长度则需要大于单个瀑布最大高度的两倍——在这个环节,越长的绳子用起来越不需要动脑筋。但是,这样携带绳子不完全符合轻装快速的要求。如果你和你的队友在收绳环节的操作能够按照后文章节4.5.4—4.5.6的流程仔细训练、实践和积累经验,那么配置多根较短的绳索、学会绳索使用的交替循环是更好的思路,能够获得更高的效率也更加灵活、便捷。

需要提醒的是,正规品牌的绳索都有值得信任的拉力强度,但世界上任何品牌、任何型号的绳子,其准确的长度、直径、表面摩擦力、延展度等要素都不会是一个确定的值,会随着使用状态和环境因素发生变化,比如使用一次后绳子会变长,储藏一段时间的又重新缩短,湿绳子摩擦力会变大,干燥后摩擦力又会降低。你需要充分考虑到绳索特性的这些不确定因素,在使用中留下余地。

2.3.2 辅绳

除了上述主绳之外,一支队伍还需要携带足够多的抛弃性辅绳。自然锚点经常相距甚远,或者为了保证顺利抽绳需要把锚点绳向前延长,因此这些辅绳的数量不能仅够做几个绳圈。

所有专业厂商生产的辅绳中,Dyneema材料的圆绳是最佳选择,这种超高分子量PE(聚乙烯)纤维的抗拉强度是尼龙的3.5倍,比重小于水,不会沉没;延展极小,有利于降低主下降绳的磨绳概率,并且具有超强的耐磨性,使用时基本不用考虑防磨问题。

Dyneema绳价格昂贵,使用成本较高。其他圆辅绳、散扁带品种更加多样,但用作消耗品也不算便宜。因此最经济的方法是采购工业绳充当抛弃性锚点绳。跟金属器材不同,绳子的完好性是可以以目视和触摸检查确认的,11mm、12mm直径的工业绳或者8mm的两根并用,其强度完全可以满足下降锚点的需要,前提是其质量足够好、是芯鞘结构的。如果有条件可以抽样测试然后批量购置。

所有留置在溪降线路中的锚点绳都应该默认为不可靠的,即便它是你半个月前才留下的。仔细检查它,或者直接更换它们,哪怕你的一只小趾头都比它们值钱的多。

2.3.3 扁带

成型扁带有必要携带数条,临时保护、游泳时拖背包等许多时候可以使用。DYNEEMA材料的肯定最好,传统尼龙材料的也无妨。长度可选择80-150CM之间的,其他长度的用处不大。如果愿意也可以用散扁带自制,长度控制更加如意,虽然强度不如机制扁带,但足以满足溪降中的安全要求。

相比菊绳而言,近两年发展出的新产品:链绳更有用,如KAILAS的KAC。菊绳的每个绳环大约在3.5KN拉力下撕裂以发挥缓冲作用,链绳的每个绳环都可以承受22KN的拉力。

2.3.4 锁扣

用于公共操作的锁扣数量较多,如果没有特别偏好(如偏好某品牌、偏好自动锁或追求轻量化),那么具有对称性的HMS丝扣锁应当作为主要配置,比如PETZL的ATTACHE、KONG的NAPIK、 GVIEW的 BISON HMS等,这种锁扣具有最好的通用性,几乎适合溪降及应急救援的所有环节,用起来非常省心。类似PETZL的OK M33那样的O型锁也具有很好的通用性,也可以较多地配置。

主锁之外,快挂锁(散锁)也有必要少量配置,种类可以随意,只要是防挂绳设计的就行。 2.3.5

人工锚点器材

首先是膨胀钉。PETZL和KONG的探洞用自攻内膨胀钉性能可靠,钻孔时间短(视岩质而定,最短可能只需六分钟),但只是表面镀锌的碳钢材质,在溪谷环境中的耐腐蚀性可能不够,国产内膨胀钉打眼时间短,膨胀可靠,但同样是碳钢材质,并且管壁仅1mm,一旦破裂后果严重,套管式膨胀螺栓质量参差不齐,抗拉拔强度往往不足,剩下的最佳选择是不锈钢材质的车修壁虎(拉爆螺栓),有效埋入长度(螺杆之外的长度)约40mm、总长度约80mm、直径8mm的最为适合,在强度、效率之间有最好的平衡。304材质不锈钢即有足够好的抗腐蚀性,可以多年使用。

充电电锤在岩石上打孔当然极为快捷省力,一般只需几十秒甚至十几秒,但带入溪降线路损坏概率极高——无论你怎样小心保护。总的来说,溪降线路上人工锚点数量不会太多,因此手钻是最佳选择。

PETZL的PERFO SPE和KONG的PIANTA SPIT只能配合探洞自攻钉使用,并不能为车修壁虎打孔。在国内购买,PETZL的ROCPEC几乎是唯一的选择(FIXE CLIMBING也有同类产品但极难购买),这个手钻只是一个钻柄,需要另配SDS插口的冲击钻头(通过一个转换头也可配合探洞钉使用),8mm规格SDS钻头中,最廉价的国产货只要四元,最贵的喜利得四刃钻头大约七十元,四刃钻头在手钻和电锤上都非常好用,钻孔速度明显较快。博世S4系列则是比较居中的选择。手钻的DIY并不复杂,但我们认为不是很有必要因此不予多论。

锤子对手钻打孔效率的影响极大,适用的锤子重量应在500g左右,更重的没必要,更轻的携带虽然便利但工作效率较低。五金商店能买到合适的平头锤,将其木柄锯短至20cm-25cm,然后钻孔穿绳即可。专业厂商的探洞锤是最佳选择,如PETZL的TAM TAM、KONG的SPELEAGLE。它们不仅持握舒适,柄端还有一个套筒扳手,如果你们的膨胀钉全部统一为8mm规格,就不需要再额外携带扳手了。

探洞挂片,尤其是PETZL的P04最为好用,但价格不够亲民。不锈钢攀岩挂片强度很高,MAD ROCK等品牌的产品价格也很低廉,但都是10mm孔径的,安装在8mm膨胀钉上需要多加一两个垫圈。

挂片适合配合梅伦连接锁使用。GVIEW出产有8mm规格的不锈钢梅伦锁,拉力达25KN,缺点是开口偏小。因为绳子一经使用就会膨胀变粗,10mm规格的绳子实际直径会超过11mm,所以塞进梅伦锁经常非常吃力。鉴于其价格和寿命,这种梅伦锁也非常适合做抛弃性锚点,只是限于尺寸不适合同时容纳两根锚点绳,经常需要同时使用两把。

以往我们较多地使用工业锁扣(电工锁)做抛弃性锚点,但在某次测试中,工业锁扣抗拉数据的离散极大,说明其安全性不值得信任,而且价格也并不比GVIEW的正规梅伦锁便宜多少,因此没有任何理由继续使用它们。

传统攀登中的保护点器材,如岩塞、机械塞,至少到目前为止我们的技术体系中没有它们太多的用武之地,不必配备。未来或许能够延伸和丰富其应用。

2.3.6 绳保

溪降中,绳子与岩壁的磨擦点是大量存在且难以避免的,绳索保护套是重要的装备。

PETZL、CAMP都有绳保产品,但价格昂贵。自制的绳保完全可以发挥同样效能。可用PVC布、消防水龙、广告灯箱布等制作,展开长度在40-70cm之间,宽10cm,沿两个长边缝上魔术贴,使用时卷成筒状包覆主绳,其中一端打孔后穿入长度适中的细绳(如鞋带),用来将绳保捆绑固定在主绳上,捆绑时只要绕上三圈、像系鞋带那样打上活结就足够稳固。

2.3.7 应急器材

一个队伍当中应当配置一套简化的救援拖拽装置,包括上升器、滑轮和横向绳索线路的固定器材。作为应急备份,其器材的种类和数量能够设置一个1/5滑轮组、一条溜索即可。

队伍中的操作手都会穿戴SRT器材,因此上升器已经足够,如果有两名主要操作手为收绳操作携带了ATC GUIDE或GIGI,溜索的固定装置也已足够,只需再配备一到两个单向制动滑轮(如PETZL的MINI TRAXION)、一两个活动侧板小滑轮即可。之所以配备活动侧板滑轮是因为绝大部分锁扣都可以与之配合,而不是非要对称锁。救援器材的数量、效能与技术水平有关,熟练掌握的技术可以用简单器材发挥较高效能,否则再多的器材也没有用处。

2.3.8 定向工具

地图、指北针等工具在勘线中很重要,但在溪降穿越过程中不重要,使用登山表上的指北针功能就足够。

2.3.9 通讯工具

对讲机是很好的通讯工具,但在溪降中损坏概率极高,真正防水的对讲机品种少且价格昂贵,因此溪降的沟通以手语为主。

一个队伍中至少应该携带一部手机,峡谷深处固然没有信号,但出峡谷后需要尽快联络后勤人员和车辆前来接应,并且一旦遭遇险情,可以派人先出峡谷尽早求援,如果能够攀爬到两岸的高处,也有可能寻找到微弱信号发送短信。

2.3.10 照明工具

无论计划中是否有夜间行动,公用装备里都应备份远射照明工具,该工具应该是18650电池供电、CREE公司的LED、大灯杯的手电。操作手也应每人携带一个头灯或手电以备急需。

2.3.11

医药急救用品

夏季溪降活动医药急救品配置要有针对性,不能照抄户外装备店销售的普通户外急救包。这些医药急救品一般由队医负责保管。两层塑料袋加密封夹包装再套防水袋,既要绝对防水,又要控制体积和重量以方便携带。如果队伍人数很多或分组行动,医疗急救包就要备份,分别携带。使用者要接受全面的现场急救培训,懂得如何让这些药品和器材发挥最大的作用。每次出发前都要检查急救包,查看药品和耗材的保质期,补充消耗掉的药品和器材。

以下是我们的急救包清单,仅供参考。(注:活动时间多为1天,我们不推荐预防性口服抗生素;不建议使用抗组胺药缓解晕车和过敏症状;夹板、担架等不便携带,需要时在现场用可收集到的材料自制。)

l医疗记录单和笔 一张画好表格的卡纸,项目有:一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过敏史、既往病史)、受伤或发病原因、主诉症状、生命体征(意识、呼吸、脉搏)、尿量、专科体检、诊断分析、治疗措施及对应的时间。在现场急救启动的同时开始填写。

l医用乳胶手套1双 防止污染及自我保护。

l无菌包装手术刀片1、9厘米手术剪1、眼科镊1、50厘米止血带1、5毫升一次性注射器1、安全别针2根、火柴3根 必备,虽然很少用到。

l袋装无菌纱布

1 包,止血、包扎伤口。

l医用胶带1卷,除了固定敷料还有多种用途。

l邦迪防水创可贴 小号5片,中号3片,大号2片。

l棉质方巾或三角巾1条,压迫止血、包扎特殊部位或大面积的伤口。 l普通绷带和弹力绷带 各1卷,包扎四肢、关节部位。 l医用消毒棉签1包。

l碘伏消毒液 装入两个5毫升眼药水瓶。

l95%医用酒精 装入两个5毫升眼药水瓶。消毒,引火。 l百多邦软膏 强效抗生素软膏。

l倍氯米松樟脑乳膏(无极膏) 强效外用糖皮质激素乳膏,用于虫咬皮炎、接触性皮炎、荨麻疹、湿疹。

l去痛片 缓解疼痛,2片。

l布洛芬缓释胶囊(芬必得) 解热镇痛药,缓解感冒发热症状,中效止痛,0.3×2粒。 l季德胜蛇药片 外用及口服,治疗蛇及毒虫咬伤、蛰伤。1包20片。

l蒙脱石散 止泻药,保护消化道粘膜,对消化道内的病毒、细菌和毒素有抑制、固定作用。3克×2包。

l消旋山莨菪碱片用于治疗肠胃痉挛。6片。

l救生毯 有助于保持体温,遇到紧急情况时用来搭建避难所。每两人配备1条。 l大号发热贴 提供热量,预防失温。每人配备1片,需要时可集中调配。

除此之外,队伍的操作手中必须有人携带**,并能够现场收集材料制作夹板和野外应急担架。 2.4

不恰当的装备

在溪降经验不足的时候,人们会携带一些看起来很有用其实非常不恰当的装备。

比如充气船。无论这条船具有多么突出的优点,它都不适合溪降运动。你或许设想这条船能减少泅渡中造成的体力和热量消耗,但是如果你真的每降下一个瀑布、每通过一个水潭都要逐人摆渡,全队完成溪降穿越的时间将成倍增加——不是增加50%,也不是增加100%,而是增加数倍,消耗的体能和热量也因此成倍增加,完全得不偿失。理论上来说,需要用船的溪降线路或许存在,但我们从未遇到过哪条线路的水域长度到了值得为之带船的地步。

登山杖是另一个例子。溪谷中不断地下降、泅渡、跳潭、翻大石,登山杖没有用武之地,绝大多数时候只能挂在你的背包上充当累赘,少数直立行进路段,如果你一定要用登山杖来保持行进中的平衡,你的速度将是蜗牛式的无法忍受。

另一种常见的例子是非防水型的电子产品,特别是相机。即便携带过程中你很好地做了防水处理,一旦你要把它拿出来拍摄,在这个过程中也非常容易受潮——你全身上下从里到外都是透湿的,头盔在不断滴水,毛巾还在另一个防水袋里层层包裹着??因为打包和取用困难,一天下来你拍不了多少照片,等回家后拿出相机拷贝那屈指可数的几张照片时,发现相机已经有故障了??这是有无数次前车之鉴的,根据墨菲定律,相机损坏的概率总是超出你的预期。

总之,溪降装备的配置有时候需要做加法,有时候需要做减法,减法和加法同样重要。具体取决于你的观念体系、技术水平和实践经验,而经验是最好的导师。

三、溪降个人技术 3.1 基本通过技能 3.1.1 行走

溪降峡谷的深处,即便最容易通过的路段也具有两个明显特点:不平坦和湿滑。因此几乎没有机会放松地直立行走。你当然愿意避开湿滑的岩石,但你很难准确判断到底哪里滑、哪里不滑,随着季

节、气候和水位等因素的变化,即便同一处石岸的湿滑程度也常常变化不定,没有明显规律。永远不滑的只有下面几种情况:砂石冲积处,流速较快的浅水河床,较厚的钙化层,以及较厚的苔藓。后者属于溪谷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我们并不鼓励大家踩踏它们。

溪谷行进中,有的人既容易摔跤又行动迟缓。一方面是他们的先天平衡能力较弱,另一方面是畏惧心理造成的行为障碍。要敢于突破和尝试,否则永远没有机会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行进技巧,正如怕摔跤的人永远学不会自行车。

我们提倡快速行进,要学习快速行进的技巧。习惯于溪谷中行进的老手都善于保持动态平衡,他们较少落脚于低处,而是喜欢踩着石头尖跳跃式前进。这种方式轻巧而快速,体力消耗也不会更大。如果这种行进节奏因为某种原因受到限制(比如被速度较慢的队友挡住了行进线路),他们反倒更容易摔跤,这种现象屡见不鲜。

无论如何滑倒都是常见的,因此我们通常建议全程佩戴头盔和救生衣。此外,多思考和练习一下摔倒时的自我保护技巧,可以减轻你摔跤的疼痛和伤害后果。

溪谷行走还经常涉水通过。如果有可能从水岸以上通过就尽量不涉水,即便岸上更滑,行进速度也会比涉水快一些。必须涉水时尽量安排能力弱的队友先通过,因为一旦有人涉水,溪水立即会变得浑浊,通过难度大大增加。

3.1.6 跳潭

跳潭是快速高效的通过方式,只要情况允许就尽可能跳潭而不绳降。对一部分人来说跳潭是溪降中最令人心跳加速的娱乐,而对另一部分人来说跳潭可能太过刺激,令人畏惧。对后者不必强求,在多数人跳潭的同时安排少数人绳降,总体通过时间不会增加。

跳潭事故频率不高但潜在后果严重,需要谨慎行事。

每次跳潭前都要对下方水域情况做充分排查,即便已知线路的已知跳潭点,水深、水流都可能有区别,上次很安全的水潭,这次或许就有树木残枝沉积,甚至有别处的巨石被洪水转移到了这里,贸然跳下可能受伤甚至致命。起跳时动作要果断,有些跳潭点可能需要向前发力甚至助跑起跳才能避开下方突出的岩石、水岸,因为本能的畏缩而发力不够、或者在犹豫中滑倒可能会撞击岩石、坠落石岸。切忌推、踹他人入水。这会让他留下心理阴影,并且施力部位不当或者施力大小不对,可能导致他以错误的姿势或者错误的轨迹下落,从而造成伤害。

大部分不会游泳或者恐水的人,入水之后都会过早地吸气,造成呛水,切记上浮过程中要一直缓慢呼气。

跳潭姿势(参照海员标准跳船姿势):

男士:双腿并拢,左(右)手捏鼻,右(左)手护住下身要害,两臂紧贴身侧,夹紧救生衣;入水后迅速展开四肢以减缓下沉力道。

女士:双腿并拢,左(右)手捏鼻,右(左)手向下抓紧救生衣领口,两臂紧贴身侧,夹紧救生衣;入水后可迅速展开四肢以减缓下沉力道。

3.2 下降技术

下降技术的最高境界不是快速,而是平稳匀速。平稳的下降才能降低对绳索和锚点系统的冲击,降低绳索的窜动幅度,降低磨绳的概率。

需要再次指出的是,很多缺乏经验的人想当然地认为湿绳子会比干绳子滑,但事实正好相反,浸湿状态的绳子摩擦力比干燥状态下大的多。

在某些情况下同一根绳子的各段干湿状态不同,会导致下降过程中摩擦力不一致,对此要有所预判。

3.2.1 安全检查

开始下降操作之前,首先要执行安全自检,排除潜在安全隐患,值守锚点的操作手也会帮你检查,你还可以要求附近的其他队友帮你检查。在不妨碍其安全的前提下,任何队员都有义务满足你的这个要求。自检可依照以下流程进行:

1 触摸头部,检查头盔,女队员同时检查头发是否收束 2 目视+触摸下降器与主锁,检查其是否正常

3 目视+触摸安全带腰带,检查是否反扣,不能确认则请他人协助检查 4 目视安全带腿带,检查是否反扣

5 通查周身,检查是否有整理不当的地方,如存在外置累赘物、背包携带不当、救生衣系扣松脱等等

如果使用探洞安全带,还要检查半圆锁是否正确连接,锁门是否拧紧。操作手还需要对上升器、牛尾绳进行检查。

除了检查安全隐患,还要检查是否有其他遗漏事项,比如是否有物品遗忘在瀑布上方,需要与他人约定的事项是否已约定,等等。 3.2.2 临时保护

绝大多数时候,下降线路的起点处没有足够安全的立足点,必须设置临时保护,靠近下降起点的第一件事情是挂上临时保护,然后才可以继续其他操作。可以用一根扁带、一把快挂锁设置公用临时保护,也可以用下降者自身的牛尾绳挂入锚点。 3.2.3 下降器的使用

下降器往绳上安装时,要尽量靠近锚点,如果安装时不能靠近,装好后也要立即提拉下降绳的制动端使之靠近,目的是避免锚点到下降器之间的主绳呈松弛状态。 8字环的正确安装方式是先用主锁挂着大环,套上绳索并收紧后再挂入小环,目的是防止失手跌落8字环。8字环存在固有的安全缺陷,只要绳子和器材没有保持持续受力,比如锚点到下降器之间的主绳呈松弛状态或者下降中途有机会垂直站立,主锁就容易横向,使8字环卡在锁门柱上。

虽然某些品牌8字环的说明书里明确禁止小摩擦方式的使用,但溪降中仍然经常以小摩擦方式安装以获得最适当的摩擦力,这样更容易发生主锁横向的情况,8字环会别在锁背上,即使熟练的操作者也难以完全避免。

而纠正这种主锁横向受力的异常状态必须先让绳子重新放松——如果已经进入垂直下降状态就没有机会加以纠正,除非能够重新站立。因此,一方面要通过训练养成良好下降习惯,一方面要加强检查、及时避免。

PETZL的PIRANA与主锁的连接是紧密无间隙的,不会出现主锁横向的现象。PIRANA有三种不同的装绳方式,对应不同大小的摩擦力,这三种方式无法在下降中途改变。在10mm和10.5mm静力绳上,如果绳索是干燥的,至少需要以中等摩擦力安装,以小摩擦方式安装对一个成年人的体重来说摩擦力明显不足,较危险。溪降中的绝大多数时候绳子是湿透的,因此最小摩擦方式是最常用的。摩擦力的大小与体重有关,具体的运用,应当通过谨慎的训练来熟悉。

装好下降器,确认安装方向没有错误后,马上拧好主锁的丝扣。以往,很多培训机构的标准操作是拧到头、松半圈,而现在有观点认为近些年出产的丝扣锁已经不会发生丝扣胀死、不能打开的情况,无需松半圈,我们认为,丝扣胀死的情况还是有可能发生的,溪降的下降操作中快速解脱非常重要,因此坚持要求锁门丝扣不得拧到头。

下降器的主锁一定要扣在安全带正确的位置上,器材环承重只有5KG,完全不能承受体重;如果使用攀登安全带,若主锁同时扣入腰带和腿带保护环,极易造成主锁横向受力,因此下降器的主锁只应当挂在下降环上。如果是团队型简易安全带(比如ROCK EMPIRE的GYM)事情就比较简单,安全带前面只有一个挂锁位置,不容易出错。 3.2.4 下降动作

下降动作的正确与否,首先取决于心理因素。要理智地克服恐惧感,建立对绳索、安全带等器材的信任,放心地让器材承受你的全部体重。肌肉过于紧张和身体本能性的蜷缩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最标准的下降姿势大致呈坐姿,上身应自然直立或稍后倾以使脸部远离下降器。如果你的右手是主要手就用右手环握绳子控制下降速度,右手的高度直接关系到摩擦力,可从背在腰后一直到上举

至过肩的高度,下降器的摩擦力会随之由大到小改变。左手随便干什么,唯独不要紧张的死死握着上端绳子。溪降时岩壁经常很滑,双脚很难蹬稳,应对的方法是抬高双腿,以全脚底垂直地接触岩壁——也就是说,如果你的脚跟总能接触到岩壁你就做对了。最滑的时候甚至可以双腿抬高保持不动,就让脚底帖着岩壁向下滑。

长距离下降以及悬空下降的动作有所不同,需要用双手同时持握绳索制动端并搁在右大腿上,也可以双手握绳、把绳索放在两腿之间,据说这样能有效减轻8字环使绳索发生扭转的程度。双手握绳的目的一是减轻单手的疲劳,增加摩擦力,二是在绳索自重较大、下降不畅时交替向上送绳,最大程度地保证下降的平稳。悬降时双腿可以自然放松,如果用时较长,稍微刻意伸直则可以让腰部轻松少许。

下降时要灵巧地靠双腿的腾挪来保持平衡,避免左右摆荡或向前磕碰岩壁,但是要尽量避免跳跃下降,确需跳跃的个别时候也要尽量柔和,并灵活及时地送绳,以减轻对绳索的冲击。

显而易见,下降动作中,制动手的作用是最为关键且唯一的,一旦放开手你会立即下坠,不要指望能重新抓住制动端绳子,它会剧烈飞舞摆动。抓握上方的绳子是人的本能,要通过训练培养抓握下方绳子的本能,这样无论多么恐慌都不会松开制动手。制动手通常是右手,但是富有经验的下降者可以随时把握绳的任务交给左手,腾出右手来干别的(清理浮石、扶正头盔等),只要足够熟练就不会出差错。

在一些体验式的岩降活动中,教练员经常建议下降者不要向下看,以免恐惧感增加。而溪降的下降地形是复杂的,为了确认和调整下降线路必须频繁、仔细地向下观察。 长距离悬降中容易发生打转的现象。轻微的打转是8字环造成的(8字环每下降数米会使绳子扭转一圈),比较严重的打转可能与进入悬降绳段之前脚的动作有关。如果两脚不是同时、均匀用力地离开岩壁,旋转就会被启动且一直持续。使劲向相反方向掰8字环并保持片刻,能有效纠正,如果8字环很烫,向反方向旋转踢腿也有一定的效果。

注意:每个下降者都有责任在下降的同时检查绳索的完好性,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通报操作手。 3.2.5 下降的起步

起步通常是最困难的阶段,其困难程度受锚点水平位置影响很大:

1 高位锚点:锚点明显高于下降者身体重心,受力后,绳子与下降者身体重心铅垂线呈钝角

2 水平锚点:锚点基本等高于下降者身体重心,受力后,绳子与下降者身体重心铅垂线大致呈直角 3 低位锚点:锚点明显低于下降者身体重心,受力后,绳子与下降者身体重心铅垂线呈锐角 不难想象,锚点位置越低下降越困难。

下降起点的地形对起步的影响也非常大,如果从起点到岩壁垂直面之间是平缓过渡的地形,同时锚点位较高,起步就很容易,轻松地控绳、后退进入垂直绳段即可,这是最好的情况。但溪降当中经常遇到最坏的情况:下降者需要爬上一个湿滑的大石才能开始下降,锚点在大石下面,比立足点还要低,这块大石同时也是下降线路上的一个屋檐,翻过大石之后立即转为悬降,没有任何蹬脚的地方可借以过渡??

因此,溪降会用到各种非常规的起步姿势,比如用蹲、跪的动作降低重心,直至采用“匍匐式下降”:五体投地于岩壁之上,腿部伸出岩壁外,右手控绳,左手推岩壁让自己向下滑,直到完全进入垂直绳段后再恢复标准姿势。不要心痛下降器与岩壁的直接摩擦,这不会造成多大的损坏,但要记得及时将左手从绳子上拿开,否则会被紧紧压住难以抽出,你会很疼并且一般都会受伤。

许多攀登教材里的下降操作,建议用一段扁带连接在安全带和下降器之间,拉开下降器和身体之间的距离,这种方法可以避免衣物绞入下降器,还便于安装抓结,但在溪降中多有不适,不宜使用:比如不便打锁悬停、匍匐下降困难、无法用抬高手臂的方法微调摩擦力等等。 3.2.6 下降结束阶段

如果下降落脚点是陆地,那么一切都很简单,从容地解脱下降绳走开就是。

如果下降的终点是一个瀑布冲击、激流翻滚的深潭,那么其中就存在较大的风险:入水点距离

瀑布主流较近,可能呼吸困难;被卷入瀑布后面经常存在的洄流区,游出来会比较困难甚至极其困难,这时你可以使用以下技巧:

1 在距离水面大约半米到一米的高度停下,拧开锁门丝扣

2 看准方向,发力猛蹬岩壁,同时制动手迅速放开绳子,向后跳跃入水 3 随后借势迅速划水,脱离瀑布的冲击区

下降绳的绳尾通常都会控制在水面以上大约一米高度,或者稍微深入水面之下,向后跳跃时绳尾能自动脱出下降器,如果布绳没有控制好,绳尾进入水下较多,预先打开丝扣也能缩短水中解脱下降器的耗时。

如果下方无人指挥,绳子的长度不可能放得恰到好处,一般都会在水下有较多的余长,因此第一个下降的人无法在最短时间脱离绳索——在未知线路中也不应该过早脱离绳索,因为在这个水潭之后可能存在又一个瀑布或者跌水,需要借这根下降绳做保护。 3.2.7 打锁悬停

制动手拉住制动端绳子,下降就可以停止,但如果需要腾出双手或者停止较长时间,就只能采用别的方式制动悬停,例如用下方的绳子在大腿上绕几圈,或者在某只脚上打个双套结等等。更好的方法是直接在下降器上打锁。

所有种类的下降器都可以打锁悬停并且都有多种方式,现有产品中,PIRANA是少有的为打锁悬停做了优化设计的品种,其打锁较为快捷,高度损失小。具体可参看说明书或PETZL的技术手册。普通8字环的打锁方法与之相同,但是费力一些。

打锁过程的最后一步和解锁的第一步都需要一点爆发力:如果双脚能够踩着岩壁就以岩壁借力,身处悬空绳段就凌空做类似蛙跳的动作,同时双手迅速沿特定方向拉绳。绳索显然会因此受到一点冲击,但这是可以接受的。

这种锁定方法的稳定性取决于绳索的受力状态。如果操作者是站立状态并有前后移动,绳索一松弛就极易解锁,如果操作者悬挂在垂直线路上并且下方尚有很长的绳段,锁定就非常紧固。为确保安全可以再做一个附加锁定,如前述的腿上绕绳,以及用下方绳在主锁上打一个骡马结、穿过主锁后再围绕上方绳打个单结等。这些附加锁定方式也可以作为ATC等下降器的独立打锁方法。 3.2.8 绳索保护套的使用

PETZL那种不锈钢卡子可以非常方便地将绳保固定在主绳上,细绳捆绑法较繁琐但成本低廉,也更加稳固。首降者应该携带足够多的绳保,因为很多磨点在岩壁上方是观察不到的。 首降者安装绳保的步骤如下: 1 观察下降线路,寻找磨绳点

2 下降接近磨点时,悬停,注意留出打锁需要的绳长 3 手提绳子使之贴近岩壁,判断磨点准确位置

4 下降,过磨点后立即打锁悬停,注意不要下降过多 5 从身上取下绳保,包覆、固定在绳上

6 尽量让身体和绳子贴近岩壁,检查绳保位置是否准确,并作必要的调整 7 解锁,继续下降

后继下降者通过绳保的步骤如下: 1 下降接近绳索保护套时,打锁悬停 2 腾出双手解开下面的绳保,挂在身上

3 解锁,下降,过磨点后立即再次打锁悬停,注意不要下降过多 4 将绳保重新包覆、固定在绳上

5 尽量让身体和绳子贴近岩壁,检查绳保位置是否准确,并作必要的调整 6 解锁,继续下降

需要强调的是,因为视觉误差、下降线路变化、绳索延展、体重不同等原因,任何人都不能保

证每次固定绳保都准确到位,经常需要重复操作和调整,前一个人的包覆位置仅有参考意义。

通常,绳保的安装应该是固定端在上的,如果不小心下降过多以至于够不着了,倒着装也是可行的。

如果磨点较锋利而你的绳保较薄,可以两个套用,如果磨点区域超过绳保长度,可以连续使用两个。

3.2.9 下降过绳结

如果使用标准化SRT装备,下降中过绳结参照标准SRT操作流程即可。唯一的区别是STOP(或者SIMPLE)被换成了8字环类下降器,打硬锁比较麻烦,部分环节只能右手保持制动,左手较多的需要单手操作。

而使用器材最少的下降过绳结方法,除了最基本的下降装备外只需要一根周长约120cm的抓结绳、一把额外的主锁,并且要学会一种特别的绳上站立法:一只手拉住制动端停止下降,抬高一只脚(如右脚),另一只手提起下方一段绳子在脚上打一个双套结并收紧,或者简单地在脚上绕三圈后从脚尖方向反扣一下,然后举起双手抓住绳子、左腿发力站立,此时身体要尽量贴近绳子,如果不能完全站直则尽量将脚跟收到臀部下方,保证身体重心与单绳贴近。 详细操作步骤如下:

1 下降接近绳结,下降器打锁悬停

2 将抓结绳安装于下降器上方,然后用主锁挂在安全带上

3 解锁,继续下降,同时用左手下移抓结,不要移多,保持其绷直

4 下降器距离绳结约15cm时停止下降,左手松开抓结并确定其可以抓紧绳子,然后松开下降器的制动手,体重即可转移到抓结绳上

5 取下降器,安装到主绳绳结下,并尽量靠紧绳结 6 用绳上站立法站起,将抓结下移到靠近主绳绳结

7 下蹲,重新由下降器承担体重,然后解除脚上的绳结,用其他方法锁定下降器 8 取下抓结绳收好,解除锁定继续下降。

这种操作中包含的尺寸控制需要很精确,并根据不同体型、不同器材型号而不同,需要反复练习才可掌握,即便是熟练者有时也需要重复其中某些步骤才能最终成功,该方法如果投入实用,有必要在绳结处用菊绳设置一个公用临时保护以策安全。

溪降中应当尽最大可能避免下降过结,能够熟练掌握这一技术的仅极少数。但其中的绳上站立法可以在许多SRT操作中灵活运用,如升、降转换,过锚点,过绳保、打锁悬停等。 3.3

背包的携带 3.3.1 吊包

如果你的背包很轻、下降距离也不长,背着背包下降没什么问题,如果背包较沉重,下降距离较长(或者是悬降),你的腰部会非常累并且容易出现倒翻的危险,因此应该以悬挂的方式携带背包。大多数攀登安全带腰后都有一个拖拽环可以挂背包,但是把背包挂在身前重心位置会更合理。安全带上的半圆锁、攀登保护环、腿带都可以挂背包。

还可以用一根抓结绳或者长扁带系着背包,然后再用一把快挂连接到安全带上,开始下降时先背着背包,这样起步比较方便,进入垂直绳段后从背上取下背包,使之自然悬吊在比脚稍低的高度。降到水中后也不需要再处理背包,直接拖着它游泳即可。

背包下降时,如果背包体积比较大,那么入水后解脱背包的困难程度会超出大多数人的想象,因此可以在入水之前停一下,先解下背包任其落入水中,或者先脱出一只胳膊,降入水中之后再脱出另一只。 3.3.2 扔包

溪降过程中并非全部时候都需要携包通过障碍,跳潭、冲马桶以及一些高度不大的下降之前都

可以选择扔包这种方式。

扔包是一件很有快感的事,许多人乐此不疲。但动手扔包之前一定要确定几个问题: 1、高差不大,你也不会把包扔到岩石上,包里没有脆弱、不耐冲撞的物品;

2、下方没有激流,或者有激流但也有足够的阻碍地形,有把握避开洄水区,特别是瀑布主流后面的洄水区(那是人类禁区),背包不会被水冲的找不到;

3、背包的浮力足够,可以长时间漂浮于水面,活动过程中防水袋可能漏水、你也可能帮他人分担了一点负重,这都会让背包的浮力发生变化; 4、背包口已经封好,包内物品不会掉落;

5、下方没有其他人,不会对他人造成伤害或者妨碍。

扔包通常需要用点力气,但在一些冲马桶水道、倾斜型瀑布前,可以轻松地把背包放到水中冲下去或者横着滚下去。 3.3.3 遛包

溪谷中的某些涉水路段,水势平缓、水深适宜,可以将背包置于水中,用一根扁带或牛尾绳挂在安全带上拖行或任其顺水漂动,我们称之为“遛包”。 3.3.4 控水

从水中拖起背包,不要急于背上肩,先把它放倒在地面,有时候靠石头把包底垫高,让里面的水流出来,这个可能需要几十秒甚至几分钟,但是耽误这点时间是有必要的。 3.3.5 谨慎处理背包

触动他人背包要谨慎。如果有人把背包放在不够安全的地方,你可以提醒他,或者在一两米的范围内移动一下而不要搬动太远;即使出于好意,也不要未经允许就帮别人搬运背包。

任何人都不要移动操作手的背包,背包里可能有重要的公共器材,擅自移动可能给操作手的工作带来不便甚至导致严重后果。操作手也要照顾好自己的背包,每个人都应该在自己的背包上做醒目的识别标志,以避免他人无意错拿。如果你的背包无意中被他人带下了瀑布,最后收绳操作时才发现需要的器材一样都没有,那将非常麻烦。操作手会携带较多的金属器材,背包的比重较大,要保证背包有足够的浮力,否则一旦沉没遗失甚至会给全队的行动造成困难。

唯一例外是那些泡在水中无人照顾的背包,只要可能尽量把这些背包提上岸并就近放好。免得它们顺水飘远、或者因为浸泡时间过长而使内容物品进水。

只要不是溪降专用绳或者Dyneema绳,尼龙材质的静力绳、辅绳比重都大于水,入水必然沉没。仅装着绳索的绳包也容易沉没。

可以通过分散携带金属器材、多带一点衣物、以及往包里装几个空饮料瓶来保证其浮力。使用性能可靠的防水袋并且多层套用,保证其不进水当然也是保证背包浮力的好办法。 四 溪降的公共操作技术 4.1 锚点

架设并使用一条绳索线路是从设置锚点开始的,这是一件风险很大的工作,需要严谨的态度,严格的操作,是经验、技能和理性思考的综合结果。你可以总是找一个棵树,总是简单地打个结然后就开始一绳到底的下降,你也可以每次都能从中得到成功的满足感,但在这个阶段你的自信存在很多盲目成分,你还不能够分析存在的全部风险因素,也不了解更多更好的方法与技术。 4.1.1 锚点的设置

来到一处下降点前面,你首先需要寻找一个临时锚点系绳,保护自己到瀑布或悬崖边缘做充分观察。然后再回来寻找锚点和思考锚点如何设置。锚点系统的设置涉及多种复杂的考量,是多种因素反复权衡的结果。总的来说包括两大方面:一是锚点位置所决定的下降线路,二是锚点本身的安全性。任何一处下降点都存在一条最好的下降线路、一条最差的下降线路,以及若干条各有优劣的下降线路,锚点的分布情况以及运用锚点的能力将限制你的选择,使你极少有机会享受那条最好的线路,甚至有些时候,你找遍溪谷也只有一个自然锚点,只对应一条下降线路。但无论如何都不要选择那条最差的

线路,这条线路很可能是瀑布主流中的下降,或者太接近主流,下降时容易摆荡到主流中。只要瀑布的水流有可能冲击到腰部以上就十分危险的,极易呛水、窒息。设法攀爬、高绕,寻找其他锚点,哪怕是把瀑降变成岩降也在所不惜。溪降的最高目标是穿越溪谷,不是在水中寻找刺激。

除上述两点之外,溪降的锚点设置还需要考虑重要的第三点:收绳的难易程度。这一点在后文章节4.5 中详述。

锚点系统的设置一般应符合SRENE原则,即强度(strong)、可靠性(Secure )、富余(Redundant)、均衡(Equalized)和无延伸(Non-Extending),这五个因素之间关系复杂,即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 SRT线路不会像攀登那样产生大指数的冲坠,因此拉力强度并不需要太高,体重的静态拉力加上绳上操作中产生的冲击力也很难超过2KN,即便预留5倍的安全余量,也绝不会超过10KN。但是溪降中的线路都是多人次的使用,必须有足够高的可靠性,因此双锚点甚至三锚点仍然是常用的,以此提高系统的冗余度并进一步增加安全余量。

多锚点系统在挂上下降绳后,要尽量保证每根锚点绳都紧绷、每个锚点都大致均匀受力,使其符合均衡和低冲击的原则。如果设置思路是一个主锚点加一个备份锚点,那么备份锚点也要尽量符合均衡锚点的要求:角度不能偏离太多、中间的锚点绳要绷紧,否则一旦主锚点失效,备份锚点可能会受到非常大的冲击而相继失效,整个设置就是去了备份的意义。

特别要强调的是:锚点的布置一定要符合夹角原理。可能很多人难以理解:双锚点未必一定比单一锚点受力小,某些时候,共同受力时,每个锚点的受力甚至会比它单独受力更大。根据力学原理:合力不变的情况下,两个分力的夹角度越小,力的大小也越小,一直到角度为零,两个力减小为总力的一半,根据计算,夹角小于60度时,拉力随角度变化的速度非常慢.所以一般要求两个锚点的连接绳之间夹角小于60度,最多不要超过90度。如果两个锚点之间距离比较远,只能通过延长锚点绳来缩小夹角,如果有条件,可以多设置沿受力方向前后(上下)排列的多锚点,能够有效地降低夹角效应。 同样的,根据夹角原理,如果你在树上打个绳结但绳圈太紧,或者围在树干上的扁带长度比较勉强,以及在柱状锚点上用单套结(鞍带结)套扁带,其受力情况都非常不理想。

但是偏移锚点不在此例,偏移锚点只是改变了绳索的走向,绳索在偏移锚点处可以自由滑动,因此,即便夹角很大,主锚点仅改变受力方向,受力大小不变。但是只要偏移锚点与主绳之间的夹角大于120度,滑轮原理就开始起作用,偏移锚点的受力就将超过主锚点、大于主绳上的实际拉力。 4.1.2 自然锚点的搜寻

溪降项目以自然锚点的使用为主,寻找和利用自然锚点也是一件非常富于趣味的工作,是动脑和动手的结合,需要很好的观察力和丰富的经验。幸运的是,喀斯特峡谷中自然锚点总是大量存在的。 树木是最常用的自然锚点。

如果近处就有一棵树,哪怕只有10cm粗,只要生长良好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锚点。不要担心长在岩石中的树,它们可能比生长在土壤中的树木更加稳固。无论多粗的树都要尽量把绳圈套在其根部,避免产生杠杆作用,有时候树木是倾斜生长的,受力过程中绳圈会向上移动,那么可以用双套结固定,或者用双八字结、称人结,绳头绕树时多在树干上绕两三圈再成结,这样增加的摩擦力能有效地抓紧树干。当然,这样做需要考虑对树木生长的不良影响,可以在大队伍完成下降后,由最后收绳的操作手更换成普通的连接方式。

有时候需要攀爬到一定的高度才能找到位置合适的树木做锚点,这可能需要冒一点险。可以由队伍里两三名体重较大的队员串联在一起做人体锚点,如果有可能就尽量备份一个自然锚点。保护绳一端直接连接攀爬者,另一端不要用绳结固定,而要连接一个下降器,万一攀爬者摆荡、滑坠,人体锚点不要指望能瞬间把他拉住,而是让保护绳在下降器中自然滑动、缓冲一段后再制动。 除树木外,岩石是另一种最常用的自然锚点。

岩壁经常有一些塔状、刀状的凸起棱角等,可以作为开放性锚点使用。评估岩石锚点的安全性通常要比评估树木锚点困难,它们的可靠性经常弱于强度,可以承受非常大的拉力,但绳圈容易脱出

从而导致锚点失效。因此在开放性岩石锚点上做绳圈时一定要足够宽松,以降低其脱出概率,必要时可以设置辅助定位锚点,帮助绳圈保持位置,必要时应该安排人值守该锚点。

多用扁带、少用圆绳来连接开放性锚点。受益于截面形状,扁带跟岩壁的接触面大、摩擦力也更大,并且不像圆绳那样有滚动的趋势,不容易从锚点上脱出。扁带的纤维受力更加均匀,因此抗磨性也好于圆绳。

在岩壁上发现对穿的孔洞是格外令人高兴的事儿。这些石孔绝大部分很不起眼,有时候就它就在你腿边,你却在为找不到锚点发愁,有时候它们只是岩壁上一个小小的凹陷,仔细检查、清除砂石腐叶后你才发现它在另一边有个出口。多数对穿孔的尺度都比较小,作为封闭性锚点其可靠性显然不用担心,但强度就难以评估,因此,除非洞壁尺度足够大,对穿孔不应该作为单一锚点使用,应该配合其他锚点。

溪谷底部还经常有另一种岩石锚点:由风化崩塌、洪水搬运冲积而来的大石头。

那些体积足够大、堆积多年的石头,如果每年的山洪都不能推移它们其稳固程度自然可以放心,如果水线以上找不到,那就到水面以下摸索,只要耐心大多数时候你都能成功。大石也是开放性锚点,绳套脱出的风险较大,需要格外留意,还有些时候石头底部的缝隙会卡住绳子,导致绳圈受力不均,要及时调整。需要注意的是,成型扁带的尺寸经常不够套住大石头,因此大石锚点需要消耗比较长的锚点绳。这种时候,经验不足的操作者特别容易把绳圈做的太局促,降低了锚点的受力强度。

少数时候可以利用岩石的缝隙设置临时锚点,在绳头上打个足够大的绳结,或者系一块石头、连接一个保护器等,然后把它们卡在岩缝中充当岩塞。这种锚点可靠性一般较低,但在一些临时性、或者强度要求不高的绳索线路上有用武之地。

总的来说,因为这些树木和岩石的存在,理论上只要有足够长的锚点绳,在喀斯特峡谷中就总是能找到锚点,可以借以不断下降直至完成整条溪降线路。

但实际中存在一种较为多见的例外:连潭连瀑地形。在连潭连瀑地形的中段少有自然锚点可用,那些地方的河床和岸壁经过流水千万年的冲刷,总是干干净净,并且极为湿滑,连在平面上立足都不稳当,更不要指望可以向上攀爬、高绕。在没有保护的情况下在那里寻找锚点,还可能被水流冲下下一个瀑布而造成严重后果。因此,遇到连潭连瀑时要一律假设中间没有锚点可用,不可过早解除第一个瀑布上的绳索系统。你可能需要从第一个瀑布上面将锚点绳一直牵引下来,有时候需要牵引数十米长,这种做法存在较多不利:过长的锚点绳加剧了整个系统的延展窜动,容易磨绳;自身的防磨也不好处理;下降是多段的但绳段只有一个,团队通过时排队时间很长,效率很低。 这种时候,人工锚点才是最佳选择。 4.1.3 人工锚点

这里的人工锚点是指由膨胀钉和挂片构成的永久性锚点。相对自然锚点而言人工锚点的优势无可比拟:安全性很稳定且容易评估、线路设置的自由度大幅度提高。河床近水处的岩壁年年被洪水冲刷,松软的表层早就被剥离了,留下的部分都很坚硬,适合打膨胀钉——这不包括一些常年有浅水流经的地方,那些地方,即便是瀑布或岩壁的垂直面也有很厚的钙化沉积层,剥离它们、让硬质岩层露出的工作量会非常大。

设置人工锚点同样是一件需要反复权衡、容易让人犹豫不决的事情,并不是掏出锤子手钻,走到岩壁跟前叮叮当当敲一阵子那么简单。

既然使用了人工锚点,就要更多地考虑下降线路的优劣,不能像自然锚点那样妥协。适合打挂片、同时又有很好的下降线路的岩壁区域并不会太多,安装人工锚点时要谨慎,要真正把它们做成永久性的,否则损失的就不仅是一个钻孔、一个膨胀钉,而是一片岩壁,甚至废掉整面岩壁、继而废掉整条下降线路。

人工锚点因为选址自由度大,因此对避免磨绳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最佳方式是在下降点前的水平位置设置基础锚点,然后在下降线路的垂直面上安装定位锚点,这样才能保证绳索线路的悬空,不接触或少接触岩壁。但是迄今为止,受溪降运动的人数规模和绝大多数参与者技术能力的限制,受力

锚点只能做在转入垂直绳段之前的水平面或者倾斜面上。

除此之外,人工锚点的选址仍然是一件令人犹豫的事儿,有许多因素需要权衡。 首先,人工锚点要尽量设置成高位锚点,优先在高于腰部的岩壁上选址。

选址时先要观察和确定下降线路,然后在线路上方确定挂片位置。用锤子敲岩石,听声音是否空洞,多敲几处加以比较,很容易判断出最结实的地方。这是判断岩壁是否可靠的唯一方法,仅靠目视是无法确定的。

除非下降线路强度很小,或风险后果小(比如下降距离很短,万一脱离只会落入深水),否则人工锚点也应该是双锚点。两点之间的间距不要小于15cm,要优先考虑前后或上下排列的锚点,这样,在保证夹角不过大的同时还能拉开两点之间的距离,避免膨胀钉对岩石的楔胀效应。膨胀钉和挂片擅长承受剪切方向的拉力,钉孔要尽量与受力方向垂直,避免承受拉拔力量(虽然正确安装的钉子挂片也能承受相当大的拉拔力),钉孔还需要与岩壁表面垂直,以保证挂片装上膨胀钉后能紧贴岩壁,但这一点可以通过休整岩壁表面来修正,工作量不算太大。装好挂片、挂上绳子之后,绳结不能摩擦到岩壁,这一点在开始打孔之前就要估量好,经常只移动几厘米就有不同结果。钉孔中的粉末岩屑要清理出去,可以含一口水向孔里喷。

锚点的布置存在大量的细节,本章节不能尽述。无论操作者经验多么丰富,都不能保证锚点系统的设置永远能做到最好。经常的,只有在主绳挂上锚点系统后,或者经过一两个人的下降后才会发现某些不适当的地方,这时不要将就,要对锚点系统做必要的调整。 4.1.4 活锚点(逃生锚点)

活锚点是溪降特有的技术,特别是用意大利半扣+骡马结设置的活锚点。

无论自然锚点还是人工锚点都可以设置成活锚点,一旦下降者因为头发衣物卡入下降器、绳索在8字环上翻成雀头结、或者入水后被多余的绳索纠缠而无法解脱,都可以随时打开锚点向下放绳。极端情况下,完全松脱活锚点、任由受困者坠落到水潭或者被水流冲走,其生存几率可能都比困在绳上更高。理论上设置活锚点时绳索长度要大于等于下降高度的两倍,而实际运用中只要有几米长的余绳就有其发挥作用的余地。

活锚点在避免磨绳上也很有用处,详见后文章节4.8.2。

保护器、STOP下降器等也可以设置活锚点,但未必比意大利半扣的活锚点更安全,并且肯定不如意大利半扣便捷,只要设置正确、运用熟练,从打开骡马结到开始向下放人只需要不到十秒的时间,并且可以全程单手操作。 4.2 绳索整理

上次使用过的绳索如果整理的不好,下次使用时它一定会给你添麻烦,之前偷懒节省的时间和体力这时候全得还回去,甚至还得支付利息。

绳子每次使用完毕都需要盘起来以便运输,整理的过程也是对绳子进行检查的重要过程。盘绳时绳子的每一厘米都要从你的手掌和目光中通过,如果有损伤必定能发现(除非你的经验非常不足),这样的检查都不能发现损伤,则可以认为整条绳子都是完好的。

如果是一根特别短的绳子,比如只有二十米、顶多三十米,可以用绕圈的方法盘绳。绕圈盘绳有优点,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盘绳方法,利用手掌和手肘绕绳绝大多数成年人都会,几乎不需要专门学习,在手掌和脖子上绕绳可以有非常快的速度,而且绕好的绳圈正好可以斜背在肩上。但是圈式盘绳有个致命的缺点——每绕一圈绳索就扭转一周,打开绳圈的时候非常容易绞结,如果绳索长度较大,这个缺点是不可接受的。

如果背包的容量够,可以用一把锁扣挂在头盔的颌带上,绳索穿过这把锁后,双手将绳索不断往背包里塞,直到绳索全部塞进背包、自然堆积然后压实。下次使用只需往外抽绳即可,绳子不会有任何绞结。这种方法美国人称之为“溪降收绳法”(canyon coil)。

溪降最常用的盘绳方法是蝴蝶盘绳。蝴蝶盘绳可以将绳子挂在脖子上操作,且非常省力,适合收盘较长的绳子。盘好的绳子可以装进背包,也可以继续挂在脖子上携带和运输,这一点非常适合溪

降项目绳索在运输—使用—运输中高频率转换的特点。打开盘绳时绳子会有一些扭转绞结,但不算严重。蝴蝶盘绳可以达到很快的盘绳速度,盘好的绳子也不容易散开,但学好这种盘绳法并不容易,很多人操作了无数次仍然没有掌握其中的一些诀窍。

此外,还有一种专门用来将绳子背在后背的盘绳法,其实是蝴蝶盘绳法的一种延伸,尤其适合整理超长绳索,比如200M的一整根绳子,基本只能用这种方法整理和人力运输。

在使用主绳时,除非这根绳子不久之前就由你本人或另一个可以信任的操作手整理、检查过,否则还得按标准流程先整理一遍。在一个安全的立足点打开绳盘,注意绳子要远离水流,免得被冲到瀑布下面去,如果没有安全的立足点,则先把一端绳头固定在某个锚点上,然后从头至尾把绳子搙一遍,检查绳子中间是否有损伤或者意外存在的绳结。如果绳子上存在损伤就立即更换,如果存在隐患就把隐患处放到线路的下部,完好的一头连接锚点。

整理完毕的绳子应该自然堆积在地面,以方便下一步的布绳工作。 4.3 布绳

除非绝对确认下降绳的长度可以触底,否则一定要打绳尾结。

向下放绳前操作者必须挂上自我保护,并留意地面堆积的绳子,不要被高速下坠的绳子绊住腿脚。

把绳子抱成一团往下抛是愚蠢的做法,未经整理、或者未经充分整理的绳子不要指望能顺利地放下去,它们会在中途搁置、牵绊或纠结成一团,还经常神奇地在中段自动打一个单结甚至八字结、只能从绳头开始一点点抽绳才能打开这个结。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必须把绳子提上来重新整理,由下降者降到空中处理纠结的绳子可就太辛苦了。

正确的抛绳方法是先将绳头放下去几米或者十几米,然后用蝴蝶盘绳的手法在手中盘上十几米,看准方向用力向前抛出(绝不可用圈式盘法,否则绳索极易在空中纠结),这段绳子下落时会把地面剩余的绳子带下去,如果抛绳时挂在了两岸的树木上,只能抽回来重新抛。在大高度的下降线路上绳索的下坠将会过快,出于爱惜的目的需要手握绳索用“点刹”的方式减速。

如果下降线路是倾斜型的,或者灌木较多,无论怎样做绳子都不能一次放到底,那就只能由首降的操作手在下降中途整理顺畅。也可以考虑用溪降收绳法带绳下降,要比悬在空中整理绳索轻松流畅,在大高度的下降线路上还避免了绳索自重造成的下降吃力。缺点是操作手无法检查是否打了绳尾结,也不能直观地观察绳索的余长,经验不足者存在较大的潜在风险。

如果下降线路是瀑布浅水的过水面,那是最好的情况,只要盘一小段绳头抛到水流中,剩余的全部绳索就会被水流流畅地带下去,简单而省力。

如果队伍人数多,遇到高度较大的下降时有必要布置两条下降绳。如果下降地形复杂两条线路最好分开,比如用一个偏移锚点拉开两绳间距,否则非常容易相互干扰。只要两条线路相隔不远,先布好一条线路、再由一名下降者把另一条绳子带下去是很容易的。 4.4 首降

首降操作手的下降通常要比后续下降者困难,要承担的工作任务多,安全风险较大,其技术和经验的要求仅次于最后收绳的操作手。他在下降过程中除了整理绳索,还要一路清理可能存在的松动浮石,观察磨点并固定绳保等。

首降者完成下降后要及时与上方操作手沟通,告知线路情况,或者做必要的调整。极少数情况下首降者可能需要使用SRT技巧上升,返回锚点处重新布绳;

下降终点如果是水潭,首降者要排查水底情况,确认是否可以跳潭;

如果需要继续绳降,首降者要打开绳尾结,然后指挥上方操作手调整绳长,保证绳头刚好接触水面或高于水面一米。要考虑到绳索多人下降后会有所延长,这个距离可以再高一点;

如果遭遇连潭连瀑地形,首降者需要前进观察地形水情,要使用下降绳做自我保护,如果下降绳的长度不够就要预先带一根绳接上;

随后,由首降者安排后续下降人次和下一个瀑布的布绳操作。

清理自己的遗留物。不要在溪谷里遗留下包装袋和其他的垃圾,烟头也完全可以装进兜里带走,自己带进来东西就要自己带出去。

让山谷比你进来的时候更干净。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把别人的垃圾和废弃物带出来。 原样保留你所发现的自然遗迹,不要去触摸、刻画、搬动。

小心对待野生动物,特别是繁殖和筑巢季节。观察动物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投喂野生动物,那样不但会在动物中传播疾病也会加深它们对人的依赖性,不要将任何野生动物带离栖息地,哪怕是一只蝌蚪。

控制锚点对环境的影响:

只要安全性有保证,尽量使用前人留下的锚点,这样可以减少额外的锚点布置。 对遇到的每个锚点进行整理,用新锚点绳把旧的换下并带走,不要新旧混用。 在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安排下降线路及使用绳保,都能减少锚点的数量。 多用自然锚点。人工锚点对自然原状的改变是不可逆的。 使用树木锚点要考虑其健康,不要过度使用而导致其死亡。

正确地设置人工锚点,真正把人工锚点做成永久性的,从而减少锚点对自然原状的影响。 不要随意改动别人做的人工锚点,除非其安全性已经明显不足。 在经典教材《登山圣经》中,阐述了环保问题的矛盾性:

低冲击性原则有时候是一种权衡,一方面要以安全的方法完成高难度的线路,一方面又要估计如何让自然原貌不受到伤害。有些影响似乎在所难免,例如不把岩石上的青苔清掉就很难攀上某条路径,或是不留下几条下降绳索就无法下降等,可是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尽可能减低这种影响。

除了注意安全之外,计划一次适合你这支队伍的探险之旅也算是对低冲击性理念的支持。一个队伍如果把自己带到能力极限的边缘,甚至自陷于险境,是不会去管什么“低冲击性原则”的。 九、溪降手语 设计思路:

为满足高瀑、远距离交流的需要,以大动作手语为主;经常在水潭中或游泳过程中交流,以上肢手语为主;考虑到绳上交流的需要,以单手手语为主。

日常习惯的一些手语可作为补充,如以手指表示数字,两指指向自己的眼睛表示“看”,手掌做自刎状表示危险等。

信息传递有失真的天然趋势,手语交流与口语交流一样需要统一语种,并且在同一语种中不能说“方言”。因此事先的练习很重要。 附图:溪降手语34种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4f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