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手架施工方案 改1

更新时间:2024-05-24 21:5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脚手架搭设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高端节能环保纳米润滑剂生产项目,位于青白江工业集中发展区创新路466号。其中综合楼:1#楼建筑层数4层,建筑高度14.70m,2#楼建筑层数4层,建筑高度13.20m。建筑耐火等级二级,屋面防水等级Ⅱ级,框架结构,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按7度(0.10g)抗震设防烈度进行设计,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结构抗震等级四级,裂缝控制等级三级(0.3mm)。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厂房:采用门式钢结构体系。室内夹层采用完全脱开单独钢框架结构体系;主体结构设计正常使用年限为25年,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分为丙类,抗震设防裂度为7度,建筑抗震等级四级,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分组为三组,设计特征周期值为0.45s,轴线平面尺寸;79.0m*91.0m,柱高12.15m,柱距8.1m;8.5m,柱脚连接形式;链接、钢接。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二、材质要求:

钢管:采用外径48mm,壁厚3.5mm的Q235钢焊接钢管。其化学成分与机械性能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中的规定。有严重锈蚀、弯曲、压扁、损坏和裂纹者均不得使用。立杆、纵向水平杆(大横杆)的钢管长度一般为4~6m;横向水平杆(小横杆)一般为1.9~2.3m长。

扣件:扣件应符合《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1995)的规定,其材料和附件(T形螺柱、螺帽、垫圈)的材质也均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扣件不能有裂纹、气孔、疏松、砂眼等铸造缺陷。扣件与钢管要接触良好,扣件夹紧钢管时,开口处的最小距离要小于5mm。 三、脚手架的搭设:

1

准备工作:清除施工现场的障碍物,夯实搭设区域内的地坪,较松散处还应加设木方或浇筑C10以上强度的混凝土。

搭设要求:架体离建筑物距离为20cm。立杆横距为1.05m,纵距为1.5m,步距1.8m。每四根立杆搭设一组剪刀撑。抛撑间距4米搭设一根,底部用木方作垫层,并埋入土中。

在主体施工上部时即在四周搭设外脚手架,挂设立网,采取封闭式施工。立网应采取符合质量要求的密目式安全网,立网不得低于作业面的1.2m,并办好检查交付使用验收手续。

架子搭设前,架子专业工长向全队架子操作工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组织好大家学习上级文件规定,架子工技术、安全操作规程、规范和评分标准,提高他们的技术素质,增强安全意识。

脚手架地基应平整夯实或加设垫木、垫板,使其有足够的确良承载力;与墙面应设置足够和牢固的拉结点,不得随意加大脚手杆的距离。架子搭设好后,要以工长、安全员全面检查鉴定、验收合格后,并办理好验收手续,才允许使用该架子。架子验收必须分段进行,并进行中间验收和总验收。

在架子上作业时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软底鞋,所用的材料应堆放平稳,工具应放入工具袋中,上下传递物件,不得抛掷。

在外墙施工前,必须对外架进行检查加固工作,经过检查加固合格后的外架,才能进行外墙装饰工作。

架子拆除必须有专人指挥,并将红布系在栏杆上,用栏杆做危险区护栏,并派专人站岗,不允许进入危险区内。 四、搭设和使用安全措施:

在架上作业的工人应穿防滑鞋和佩好安全带,为便于作业和安全,脚

2

下应铺设必要的脚手板,并应铺设平稳,且不得有探头板。

架上作业人员应作好分工和配合,传递杆件时应掌握好重心、平稳传递,不要用力过猛,以免引起人身或杆件失衡。对每完成的一道工序,要相互询问并确认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

作业人员应佩戴工具袋,工具用后装于袋中,不要放在架子上,以免掉落伤人。

架设材料要随上随用,以免放置不当时掉落。

每次收工以前,所有上架材料必须全部搭设完,不要存留在架子上,而且一定要形成稳定的构架,不能形成稳定构造的部分应采取临时撑拉措施予以加固。

在搭设作业进行中,地面上的配合人员应躲开可能落物的区域。 现场人员必须戴安全帽。

作业人员不得攀沿脚手架上下(包括所有工种人员),应走房屋楼梯或通道。

在搭设脚手架时,不得使用不合格的架设材料。

要服从统一指挥,不得自行其是。(包括所有各工种人员) 按规定、规范的荷载使用,每段架高容许2步架同时使用,每平米允许荷载为:主体施工时250kg;装饰施工时200kg,严禁超载。

不要随意拆除基本结构杆件和连墙件,当因作业需要必须拆除某些杆件和连墙点时,应取得施工主管和技术人员的同意,并采取可靠的弥补加固措施。

不要随意拆除安全防护设施。 在架上作业时的注意事项:

1.作业时应注意随时清理落到架面上的材料,保持架面上的规整、清洁。

3

2.在进行撬、拉、推、拔等操作时,要注意采取正确姿势,站稳脚跟,或—手把持在稳固的结构或支持物上,以免身体失去平衡或把东西甩出。

3.每次收工时,宜把架面上的材料用完。

4.严格禁止在架面上打闹戏耍,退着行走和跨坐在外护栏上休息。 5.在脚手架上进行电气焊作业时,要铺铁皮接着火星,并同时准备防火措施。

6.大雨之后上架作业,应把架面上的积水清除掉。

7.当架面高度不够需要垫高时,一定要采取稳定可靠的垫高办法,且垫高不要超过0.5米,超过0.5米时,应按搭设规定升高架子的铺板层,在抬高作业时,应相应加高防护设施。

8.在架上运送材料经过正在作业中的人员时,要及时发出“请注意”“请让一下”的信号,材料要轻搁稳放,不许采用倾倒、猛磕或其他匆忙卸料方式。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验算:

1、本工程采用双排落地脚架,步距选用1.8m,同立杆的间距5m,横向立杆的间距1.0mm。

2、剪刀撑的设置: 2.1两端双跨内; 2.2每隔6.0m设立一副; 2.3外侧与地面成45°-60°角度。 3、边墙杆:每隔2步,2跨设一根。 4、钢管脚手架的局部稳定性验算。 4.1计算公式

立杆的允许设计荷载公式:

K2

0

fy+(+1) N=An[ η +1) ( fy+( η δ )2-fyδ]

2 2 4

公式中N――立杆的设计荷载;(N) K2――附加系数取值2.0;

fy――立杆的设计强度;(N/mm2)

π2E

,λ=L/i δ――欧拉临界应力;δ= λ2 L 2

); η――0.3(100i i――立杆截面的回转半径;

An――立杆的净截面积。 4.2单根立柱承载计算 以计算施工荷载为3000N/m2 脚手架步数:14.7m÷1.8m=9步

脚手架自重:193N/m2×1.8m×1.4=486.4N/m 可变荷载:(100N/m+60N/m)×1.2=192N/m 施工荷载:3000N/m2×1.0×1.2=3600N/m 操作层(二层)荷载为:

(486.4N/m+192N/m+3600N/m)×2=8556N/m 排操作层(9步-2步=7步)荷载为: (192N/m+486.4N/m)×7=4748.8N/m 每根立柱的荷载为:

(8556N/m+4748.8N/m)×1.5÷2= 9978.6N/m 4.3脚手架局部稳定的设计荷载计算

A=4.89×102mm2,i=15.78mm,L=u 0 1=0.945×1800=1701mm L

π2E 3.14162×2.1×105 λ== 1701 =107.8,δ= = =176.71N/mm2

i 15.78 22λ (107.8)

L 1701

5

2 2

η=0.3( 100i )2 =0.3×( )=0.39,fy =170N/mm

100×15.78

fy+(η+1) δ 2

-fyδ〕 N= 〔 - ( )2 2

L

fy+(η+1)δ

K2

4.89×102

170+(1+0.39)×176.71

170+(1+0.39)×176.71

N= 2 〔 2 = ( 2 )-170 ×176.71〕 N= 22775.2N > 21681.0N 故局部稳定性满足要求

注:本计算书脚手架操作和非操作步未经同意,绝对不允许堆放建筑材料,以免增加撑杆荷功载。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2

OO OO OO OO O O O O

OO 外脚手架立面示意图 外脚手架侧面示意图

6

工程质量管理组织体系

根据项目要求,制定质量技术措施 责任 内 容 方 法 处 理 贯彻落实施工技术措项确定各类施工项 目 施,执行操目方案 作规程规范 确定施工工艺 加 确定项目质量 目标 强 质量员 确定操作技术 中间控制,项 规范 技术指导, 技术组 开展QC活目 项 确定质量检验动 标准 全 目 确定质量管理重 点(分部分项) 过 经 树立质量第一程 理 预防为主思想 翻 样 执行三检查质 施工班组 熟悉施工工艺制度,实行 及质量标准 自检、互检关 砌 量 管理制度 明确质量重点 和操作规程 管 加强取样工作加强取样工综合管理 理 取样员 确保工程质量 作 组

材料员 确定采购材料的质量标准 确定机电设备及使用方案 加强管理提供服务 材料设备组 机管员 7

五、脚手架的检查与管理

搭设完结后的检查:脚手架搭架至三步高时,应按设计要求检查,符合要求的继续向上搭设至要求高度,并由工地技术负责人、工长和安全员会同搭设班组按规定进行检查,检查合格后办理交接验收手续方准许交付使用。

检查项目如下:

1.整体脚手架必须保持垂直、稳定,不得向外侧倾斜。

2.脚手架与墙体的拉结点及剪刀撑必须牢固,间距符合设计规定。 3.脚手架沿建筑物外围应连续封闭。

4.钢管、扣件和脚手板的规格尺寸必须符合规定。

5.立杆底部应有垫块,悬挑平台必须牢固,不得有松动现象。 6.各杆件间距及倾斜角度应符合规定,绑扎应符合规定。 7.架高三步以上要设置安全网、防护栏杆和挡脚板。

脚手架使用期间的检查:(脚手架使用期间必须设专人经常检查,检查项目)

1.脚手架有否出现倾斜或变形。 2.连接点有否出现缺损。 3.扣件接点有否出现松脱或断裂。 4.立杆有否出现沉陷或悬空。

5.脚手板要满铺,不得有探头板,与建筑物的间隙不大于150mm。 6.脚手架上使用荷载不得超过规定,使用过的材料设备机具不得堆放在脚手架上。

7.严禁利用脚手架吊运重物或在脚手架上拉结缆风绳。

8.检查后不合格部位必须及时修复或更换,符合规定后,方准许继续使用。大雨、大风后的施工,必须对脚手架重新进行详细检查后,方可继

8

续使用。

六、脚手架的拆除作业

脚手架拆除作业的危险性大于搭设作业,在进行拆除作业前,应制定详细的拆除程序,建立统一指挥并对作业人员进行技术安全交底,以确保拆除作业安全顺利进行。

在统一指挥下,按照确定的程序进行拆除作业。

一定要按照先上后下,先外后里,先架面材料后构架材料,先辅件后结构件和先结构件后附墙连结件的顺序,一件一件的松开联结,取出并随即吊下;

拆卸脚手板、杆件以及其他较长、较重,有两端联结的部件时,一定要两人或多人一组进行。拆除水平杆件时,松开联结后,水平托持取下。拆除立杆时,在把稳上端后,再松开下端联结取下。

应尽量避免单人进行拆卸作业。单人作业时,极易因把持杆件不稳、失衡而出现事故。

多人或多组进行拆卸作业时,应加强指挥,并相互询问和协调作业步骤,严格禁止不按程序进行的任意拆卸。

因拆除上部或一侧的附墙拉结而使架子不稳定时,应加设临时撑拉措施,以免因架子晃动,影响作业安全。

作好安全防护工作。

拆卸现场作可靠的安全围护,并设专人看管,严禁非施工人员进入拆卸作业区内。

严禁将拆卸下的杆部件和材料向地面抛掷,已吊至地面的架设材料应及时运出拆卸区域,保持现场文明。

作业工人的安全防护要求同搭设作业。 七、脚手架事故预防措施

9

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工作水平。

进场教育:使受教育者达到对确保安全的应知应会的要求。 针对工作的安全教育,针对施工的作业项目,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和有关规程规定,对具体作业对象的各个环节技术和安全要求以及保证措施达到深入了解,全面掌握并明确职责。

自我保护教育,自我安全保护教育的内容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在作业的过程中,应当如何随时做好自我安全保护;二是当发生意外情况时,应当怎么处置,以避免或减少受伤害的程度。

事故教育:一定要把正面的经验和反面的教训很好地总结出来。 从避免或减轻事故后果的原因中总结出正面的经验加以推广。 从侥幸之中认识后果的必然性,切实克服侥幸和麻痹思想。 从意外的严重后果中认识事故是各种不安全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要想避免各种因素的“巧合”,就必须下大力气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的存在,因此,在进行事故教育时,一定要从严、从重,从可能发生严重后果出发去吸取教训。

提高安全工作水平的主要措施:

1.加强对施管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

2.不断完善和加强安全管理和监督体制,把安全工作落实到实处,消除死角。

3.认真执行有关安全工作的规程、规定和文件。 4.杜绝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

5.完善安全防护设施,提高现场人员的自我保护素质。 6.严肃认真地处理事故、吸取教训,举一反三地改进安全工作。 7.加强总结和积累资料以及经验交流工作,不断提高安全工作的科学化和实用化水平。

10

8.加强安全防护设施,避免或减少事故发生。

加强安全防护设施,是避免或减少事故发生的主要措施之一,应消除以下几种错误思想:

1.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2.抱有侥幸心理,尤其是对于一般的、低矮的和短时使用的脚手架认为不会发生问题。

3.嫌麻烦,图方便。

4.不愿意在加强安全防护设施上花钱。

5.工作安排只停留在口头要求上,没有认真地去抓落实。 6.加强检查监督,消除事故隐患。 审查施工方案:

1.验收检查,在脚手架、防护设施搭设完毕之后进行验收检查,检查的内容大致为:

2.构架尺寸、包括杆件接头位置和节点处杆件的相对距离。 3.扣件的上紧程度和杆配件是否合格。

4.立杆的垂直度及其底部支垫情况,纵向和横向水平杆的水平度。 5.连墙件的设置位置、数量和构造情况。

6.铺板层数和脚手板的铺设情况,有无少铺、间隙过大、不平、不稳、探头以及未进行必要的固定等。

7.安全防护、挡脚板、栏杆、安全网及其他围护设置情况。 8.通道、进出料口、转运平台及其他有局部加强要求部位的构架情况。安全警示标志的设置:

9.上岗检查:工人上岗后,必须对所使用的脚手架、防护设施进行检查,确保安全可靠后,方能开始作业。

10.大风、大雨之后的检查:在大风、大雨之后检查脚手架、跑道、

11

防护设施有无整体或局部变形,节点和连墙点有无松动,铺板层和安全防护是否完好,以及地基有无沉降变形等。

11.使用过程检查:重点检查在使用过程中有无不得拆除的杆部件,连墙点被拆除而没采取弥补措施,有无对局部构架尺寸的改动以及临时搭设的不安全的架子等。

1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3w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