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心理学应激论文
更新时间:2023-09-20 22:11:01 阅读量: 自然科学 文档下载
心灵如花
人的心灵宛如一朵盛开的花,它在阳光里微笑,在细雨里哀伤,在狂风里坚强。我们生活在这世界上,每天面对着各种各样事物,也因此有了各种各样的喜怒哀乐,正是这或喜或悲的情绪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五彩斑斓,我们在痛苦时知道幸福的甜,在甜蜜时舔舐痛苦的伤。 而人对外界的这些不同的反应,就是我们心理学中所谓的应激。也正是这些人的不同反应才让每个人都有了鲜明的个性,而在文艺作品中,它把每个人物的反应更加典型化,让我们通过他们的反应记住了那一个个素未谋面,却挥之不去的面孔。 从红楼里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的黛玉。到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孟郊。看她们一悲一喜的反应,也许他们并没意识到这是一种应激,只知道那是自己触景生情的一种情绪。其实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应激无处不在,正如导演希区柯克曾说:“真是人物的每一个应激,才让电影有了情节,我感谢他们最真实的反应。”
一,金簪雪里埋-------薛宝钗(出自《红楼梦》) 对于红楼梦,让我印象及深刻的就是宝钗。她家中有百万之富,她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她热衷于“仕途经济” ,恪守封建妇德,而且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就是这样一个几乎完美的她,会有什么样的应激?
不得不说的就是《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中写道,薛宝钗找寻黛玉不得,回来路上,被一对翩跹起舞的玉色蝴蝶所吸引,在扑打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走到滴翠亭边,无意中听见亭内两个丫鬟的有关“情爱”的“悄悄话”,吃惊之余不及躲闪,于是,情急之中借寻颦儿而“金蝉脱壳”。 对作者曹雪芹的个中情节安排,红学界历来看法不一。“亲黛派”认为,薛宝钗工于心计,既使自己脱了干系,又将无辜的林黛玉扯入嫌疑之中,此一箭双雕之举,表明薛宝钗阴险狠毒;而“亲钗派”则从人物性格入手,极力为宝钗洗刷“罪证”,认为宝钗温顺贤淑,不可能有意陷害人,假借黛玉以自保,实乃情不得已。
然而,我认为薛宝钗的脱身之计,凭个人的好恶,仅仅从其性格特征上作分析,不足以令人信服,还必须运用情感心理学的“应激”原理加以解释。
所谓“应激”,是指遭遇危险或出乎意料之时所引起的急速而紧张的情绪状态,它包含客观环境和主观反应两个因素。
在“应激”的情绪状态下,人们的行为表现究竟如何,首先与其个性心理特征有关。不同的性格与气质,不同的意志水准,其应激性表现行为就当然有所不同,既有积极与消极之分,亦有“正面交锋”与“迂回化解”之别。薛宝钗的脱身之策,就是一种积极的迂回战术。其实,宝钗大可不必逃避,正面撞见只要不张扬出去就行,但她的性格特点就是“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面临这种是是非非,她当然不想陷入其中 如果换了王熙凤,她会如何处理呢?从“毒设相思局”和“视毒打下人为家常便饭”等情节来推演,她可能直接站出来当场叱责,甚至大打出手,以惩治这种有失体面的所谓“腐化”行为,因为她是“凤辣子”,是高高在上的主子,她不需要也不可能作遮掩
应激性行为表现还与人的认知经验有一定的关系。经验丰富,即有过某种类似的经历,则其认知的水平就可能高于一般,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就强一些。薛宝钗出身于侯门大户,寄住贾府多年,经历世事较多,对贾府的“多事”与“不净”习以为常,故遇事冷静,处事有方,巧设计谋,迅速脱身。相比之下,身为奴婢的鸳鸯在处理这种“应激”事态时,就不是那么利索了。小说第七十一回“鸳鸯女无意遇鸳鸯”中,鸳鸯神使鬼差地撞见了丫鬟司棋与其表弟潘又安私下幽会,本是很灵巧的她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刺激,却变得心神不宁,面红耳赤,结果在司棋的哀求下,屡次承诺为其保守秘密。身陷如此尴尬局面而不能自拔,主要是鸳鸯缺乏这方面的经验所致。
二,浪沙淘尽英雄----刘备(出自《三国演义》)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小到麻烦琐事大到天灾人祸等突如其来的事件和意想不到的危险时有发生,它要求人们在遇事时,必须立即作出反应,调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以迅速应付之,这时所产生的情绪状态就是“应激”,其外在表现行为就属于应激性行为。
这种表现在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也时常可见,如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中就有这样的描写:
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大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
这里,刘备遭遇杀身之险,头脑清醒,巧借惊雷作掩饰,从而蒙骗过关。与此相同,上文所述的薛宝钗,恰逢两难境地,巧使“障眼法”而置身事外,似与“一震之威”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都是“应激”情绪状态下的急中生智的积极的外在行为表现。这种心理与行为表现的重要原则就是“趋吉避凶,化险为夷”,即在突如其来的事件面前,能保持清醒冷静,处事不乱,行动有方。
三“我能见见查理吗?”——大卫(出自电影《捉迷藏》)
影片描写了大卫(罗伯特·德尼罗饰)在遭受了妻子(艾米·欧文饰)自杀的沉痛打击后,带着他的女儿艾米莉(达科塔·范宁饰)搬到了纽约北部的一个被森林环绕、人烟稀少的小镇里,试图以此来忘记伤痛。起初艾米丽沉默不语,并且总是对大卫说,她在和她的朋友查理玩捉迷藏的游戏,接着艾米丽说查理接二连三的在家里制造了惨剧,然而,电影中,却从未出现过查理这个人,作为心理医生的大卫,以为自己的女儿患有妄想症。直到最后,我们才知道,那个查理就是大卫本人,大卫在受到妻子偷情的打击后,出现了人格分裂。
从心理学来讲,大卫其实就是人格分裂中的多重人格症。多重人格症是指一个人同时具有两种或多种非常不同的人格.此类患者 行为的差异无法以常人在不同场合,不同角色的不同行为来解释,好像是完全不同的人,每个人格有其个别的姓名,记忆,特质及行为方式.通常原来的人格并不知晓另一个人格的存在,而新出现的人格则对原来的人格有相当的了解.新人格的特质通常与原人格特质相当不同,如原人格是害羞,压抑的,新人格可能是开放,外向的。
艾米丽每天在父亲的慈爱中寻找慰藉,却也在查理的逼迫中,不知何去何从。一个孩子的心理支撑来自何处?在每天查理的逼迫中,玩着捉迷藏的游戏,又是多么的恐怖。
人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反应总是不同的。人类用自己没有知觉到的应激来处理这些突如其来的变故。有些人在处理应激时沉着冷静,而有些人却无法正面面对自己的遇见的问题,他们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来逃避现实,人们躲在自己心灵的角落,或者用人格中完全相反的一面来面对挫折。而这样,给自己和身边深爱的人,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了解应激,提高自己的应激水平,对人对己都是一件好事。首先,我们应该培养一种积极应激的心理惯性,无论面对什么,都试着积极接受它,包容他。另外,我们可以积极寻找自身中存在的不合理信念,通过改变不合理信念,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全新心理世界。当然,当我们低潮,抑郁,难过的时候,不要忘记,发泄也许是最好的让我们身心重新放松的方式。
感谢文学和艺术作品中那一个个鲜活的身影,感谢那一个个勇敢面对人生的勇士。好好生活,让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正在阅读:
健康心理学应激论文09-20
乡村道路改造施工方法09-16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进度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05-10
沉井检测方案10-14
杭州市金都天长小学和美课程建设方案10-23
【文化】刘海砍樵06-04
贵阳修文六大木产业发展项目文本 - 图文07-09
2014年英语四级写作必备范文07-20
青岛啤酒节对于城市的意义以及啤酒节的成功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