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江苏省融合教育竞赛复习要点

更新时间:2024-06-05 21:0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视觉障碍学生的融合教育 谈秀菁 教授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筹) 第一讲 视觉障碍概述 一. 视觉障碍的定义及表现 视觉障碍亦称“视觉缺陷”,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双眼不同程度的视力损失或视野缩小,难以做到一般人所能从事的工作、学习和其他活动”。 3

例:白内障患者看到的人像 例:黄斑灼伤者看到的图片 例:斜视者眼里的儿童 儿童是否有视觉障碍的表现 眼睛瞳孔发白、畏光、流泪; 经常揉眼、挤眼、按压眼睛;

看东西眼睛靠的距离很近,好象“用鼻子阅读”,看东西时歪头,或只固定地用一只眼睛看东西;

行走时对障碍物“视而不见”,不能主动避让,经常发生碰撞、摔跤; 儿童是否有视觉障碍的表现

在学习过程中描述自己看东西模糊不清,看不清楚远处的物体,在观察事物细节时或阅读小字时有困难;

对眩光的敏感性增强、怕强光,或看东西时需要更多光线,否则看不清楚; 在做费眼的事情时兴趣短暂,容易出现头疼或疲劳。 二. 视觉障碍的成因和发生率 “看”的过程

(1)光能在眼中的传递

传递光能的结构包括角膜、虹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这些结构收集从周围物体上反射的光线并使其转变方向。 “看”的过程

(1)光能在眼中的传递

传递光能的结构包括角膜、虹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这些结构收集从周围物体上反射的光线并使其转变方向。 (2)光能转化为电能

光线通过前面的视觉通道(位于晶状体前面的部分,即瞳孔、虹膜、角膜等)聚集(聚焦)在眼睛后部视网膜被称为中央凹的一点。视网膜是一层神经细胞,其目的是把光能转化为神经冲动或电能。 “看”的过程

(1)光能在眼中的传递

传递光能的结构包括角膜、虹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这些结构收集从周围物体上反射的光线并使其转变方向。 (2)光能转化为电能

光线通过前面的视觉通道(位于晶状体前面的部分,即瞳孔、虹膜、角膜等)聚集(聚焦)在眼睛后部视网膜被称为中央凹的一点。视网膜是一层神经细胞,其目的是把光能转化为神经冲动或电能。

(3)大脑传递和转译电冲动

当视网膜光能转化为电冲动后,这些冲动沿着视觉神经被传送到大脑底部的视皮层区。 视觉障碍的成因—先天性原因

导致先天性视觉障碍的原因很多,主要表现为无眼球、小眼球、角膜浑浊、虹膜缺损、视神经缺损、黄斑缺损、白内障、青光眼、家族性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色素变性等。 视觉障碍的成因—先天性原因

导致先天性视觉障碍的原因很多,主要表现为无眼球、小眼球、角膜浑浊、虹膜缺损、视神经缺损、黄斑缺损、白内障、青光眼、家族性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色素变性等。 1.家族遗传。 2.近亲结婚。 3.胎儿期的影响。 视觉障碍的成因—后天原因 1.视觉器官的疾病。

眼球的屈光不正、眼球震颤、角膜炎、结膜炎、巩膜病变、晶体病变、玻璃体病变、青光眼、沙眼、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神经萎缩等。除此之外,还有颅脑外伤、震荡造成的器质性病变、脑肿瘤等。

视觉障碍的成因—后天原因 2.全身性疾病。

传染性疾病(如麻疹、风疹、脑炎、肺炎、伤寒、结核病、白喉和猩红热等)和一般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肾炎、贫血及维生素缺乏等) 19

视觉障碍的成因—后天原因 3.心因性因素。

短期的情绪困扰往往在视觉功能上立刻显出异常症状,长期的情绪压力对于视觉功能会显出更长远的影响。病态的情绪反应,甚至会造成完全失明。 视觉障碍的成因—后天原因 4.眼外伤。

主要可分为严重的眼外伤和轻伤而严重继发性感染造成的视力损害两大类。 视觉障碍的成因—其他因素

成像位置由于中央凹有十分丰富的视锥细胞,因而中央凹的视敏度大,物体成像于此则看的清楚,不需要缩短物距或放大物体。而中央凹的周边的视敏度小,要看清楚则需放大物体或将物体挪近。

视觉障碍的成因—其他因素 照明度。

眼睛只有在充足的照明度下才能很好的看清物体,因而对有些低视力的孩子就需要配照明灯。

视觉障碍的成因—其他因素 物体与背景之间的对比度。

良好的对比度有利于眼睛的视物,因而在进行视觉障碍儿童教育时需要注意改进书写工具,使用对比度强的工具如使用白纸和黑笔,黑板和白粉笔等。 视觉障碍的成因—其他因素 眼的适应状态。

应该注意儿童眼的明、暗适应水平,注意教室光线与走廊光线的对比不宜太大,对于需要暗光的患白化病学生应安排在光线弱的地方,以免其受强光刺激。

视觉障碍的发生率

视觉障碍的发生率是指一个时期内视力残疾人的数量在同龄人口中的比率。

视觉障碍的发生率

视觉障碍的发生率是指一个时期内视力残疾人的数量在同龄人口中的比率。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有盲人4500万,13500万低视力者。

视觉障碍的发生率

视觉障碍的发生率是指一个时期内视力残疾人的数量在同龄人口中的比率。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有盲人4500万,13500万低视力者。

我国大约有视力残疾患者1300万,其中盲约550万,低视力约750万。我国每年新增盲人大约45万,低视力约135万,即每分钟就会出现1个盲人,3个低视力患者。

视觉障碍的发生率

视觉障碍的发生率是指一个时期内视力残疾人的数量在同龄人口中的比率。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有盲人4500万,13500万低视力者。

我国大约有视力残疾患者1300万,其中盲约550万,低视力约750万。我国每年新增盲人大约45万,低视力约135万,即每分钟就会出现1个盲人,3个低视力患者。 视力障碍儿童约占同龄儿童总数的0.06-0.1%。

视觉障碍的发生率

视觉障碍的发生率是指一个时期内视力残疾人的数量在同龄人口中的比率。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有盲人4500万,13500万低视力者。

我国大约有视力残疾患者1300万,其中盲约550万,低视力约750万。我国每年新增盲人大约45万,低视力约135万,即每分钟就会出现1个盲人,3个低视力患者。 视力障碍儿童约占同龄儿童总数的0.06-0.1%。

其中0-5岁的学前视觉障碍幼儿7.45万,6-14岁学龄视觉障碍儿童13万人。

三. 视觉障碍的分类

盲:狭义上指视力丧失到全无光感;广义上指双眼失去辨析周围环境的能力。 低视力:指能利用残余视力接受教育及进行工作、生活等活动。

视力残疾类别与分级标准

我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世界卫生残奥会标标准(1987) 组织标准(WHO) 类别 级别 最佳矫正视力 级别 级别 准 盲 一级盲 <0.02~无光感;或视野半径小于5度 二级盲 <0.05~0.02;或视野半径小于10度 5 4 B1级 3 B2级 低视力 一级低视力 <0.1~0.05 二级低视力 <0.3~0.1 2 1 B3级

盲学生 低视力学生

视觉障碍对儿童的影响 随时学习的机会受限制 视觉障碍对儿童的影响 随时学习的机会受限制 行动能力受限制

国内外许多视障者成功的事实证明:有效的早期干预、先进的特殊教育理念、高水平的特殊教育师资、完善的教学设施设备、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能够使视障儿童在学业上取得优异的成绩,他们能够在学业、事业上与普通人竞争,并且能够达到相当高的发展水平。 民间音乐家阿柄

英国内阁大臣布伦克特

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海伦·凯勒

第二节 视觉障碍儿童特征 一、视觉障碍儿童的认知与语言 (一)视觉障碍儿童的认知特点 1.感知觉

视觉障碍儿童的听觉非常灵敏,但仅靠听觉有局限。 视觉障碍儿童的触觉也十分灵敏。 盲童形成空间知觉存在一定的困难

(一)视觉障碍儿童的认知特点 1.感知觉

视觉障碍儿童的听觉非常灵敏,但仅靠听觉有局限。 视觉障碍儿童的触觉也十分灵敏。 盲童形成空间知觉存在一定的困难

2.听觉注意与记忆能力较强 (一)视觉障碍儿童的认知特点 1.感知觉

视觉障碍儿童的听觉非常灵敏,但仅靠听觉有局限。 视觉障碍儿童的触觉也十分灵敏。 盲童形成空间知觉存在一定的困难 2.听觉注意与记忆能力较强

3.视觉障碍儿童在概念形成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看电影

(二)视觉障碍儿童的语言发展

口语发展没有明显问题,只是不善于以姿势助说话。

(二)视觉障碍儿童的语言发展 书面语言的发展特点

(1)识字容易,但理解部分词义有困难 (二)视觉障碍儿童的语言发展 书面语言的发展特点

(1)识字容易,但理解部分词义有困难 (2)阅读和书写书面语言的速度较慢

(二)视觉障碍儿童的语言发展 二. 运动发展与行走

视觉障碍儿童普遍表现为身体运动发展延迟; 运动量的不足也影响了儿童体格的发育; 失明对儿童的躯体形态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 运动发展与行走 三. 社会适应与交往

在与其他儿童的交往中,视觉障碍儿童就可能自卑,不愿意主动与人交往;

三. 社会适应与交往

在与其他儿童的交往中,视觉障碍儿童就可能自卑,不愿意主动与人交往; 视觉障碍无法用眼睛观察到周围人们对自己的态度,因而容易产生焦虑;

三. 社会适应与交往

在与其他儿童的交往中,视觉障碍儿童就可能自卑,不愿意主动与人交往; 视觉障碍无法用眼睛观察到周围人们对自己的态度,因而容易产生焦虑; 不能随心所欲的去想去的地方、干自己想干的事情,这种能力的局限就可能使他们不断产生挫折感;

三. 社会适应与交往

在与其他儿童的交往中,视觉障碍儿童就可能自卑,不愿意主动与人交往; 视觉障碍无法用眼睛观察到周围人们对自己的态度,因而容易产生焦虑;

不能随心所欲的去想去的地方、干自己想干的事情,这种能力的局限就可能使他们不断产生挫折感;

感知觉的障碍也造成了他们的信息较闭塞,交往困难; 三. 社会适应与交往

在与其他儿童的交往中,视觉障碍儿童就可能自卑,不愿意主动与人交往; 视觉障碍无法用眼睛观察到周围人们对自己的态度,因而容易产生焦虑; 不能随心所欲的去想去的地方、干自己想干的事情,这种能力的局限就可能使他们不断产生挫折感;

感知觉的障碍也造成了他们的信息较闭塞,交往困难; 不能随便独自外出也会影响儿童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发展。

四. 视觉障碍儿童的学业成就

视觉障碍并不明显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 四. 视觉障碍儿童的学业成就

视觉障碍并不明显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 视觉损伤影响儿童的学业成绩 原因:

一是视觉障碍儿童入学晚,错过了最佳的开发智力的关键期; 二是父母和教师对视障儿童在学业成就上的期望低;

三是视障儿童摸读盲文、阅读大字体课本速度慢,花费时间较多; 四是视觉障碍儿童要花很多时间去学习专门学习的技能与课程; 五是教育教学的方法可能不适合视觉障碍的学生;

六是一些学校的教学设施以及教学辅助器材等相对落后短缺。 第三节 视觉障碍儿童的融合教育 一. 视觉障碍儿童的教育目标与内容

2007年教育部颁发《盲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提出的教育目标是:“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依法维权;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地认识和对待残疾,具有乐观进取、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立志成才的精神、顽强的意志以及平等参与的公民意识;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学会交流与合作,初步具有独立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人生规划意识,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 视觉障碍儿童融合教育方法 (一)构建支持学习的服务体系

1.建设有助于视障儿童安全学习和生活的物理环境 注意

教室内的实物的固定位置,不要经常变动; 注意

教室内的实物的固定位置,不要经常变动;

教室的门应处于关上或全开的状态,以免视障学生碰撞; 注意

教室内的实物的固定位置,不要经常变动;

教室的门应处于关上或全开的状态,以免视障学生碰撞;

如果走廊上有开启的窗户,应提醒学生注意,或让他们戴上有帽檐的帽子。 注意

教室内的实物的固定位置,不要经常变动;

教室的门应处于关上或全开的状态,以免视障学生碰撞;

如果走廊上有开启的窗户,应提醒学生注意,或让他们戴上有帽檐的帽子。 帮助视障儿童选择合适的座位。 注意

教室内的实物的固定位置,不要经常变动;

教室的门应处于关上或全开的状态,以免视障学生碰撞;

如果走廊上有开启的窗户,应提醒学生注意,或让他们戴上有帽檐的帽子。 帮助视障儿童选择合适的座位。

为低视力的学生提供合适的助视设备。

使用台灯

放大镜和可调节角度的课桌 特殊教育需要 使用电子助视器 使用大字课本 学校 学校 学校 学校 学校 学校

2. 创建接纳残障儿童的良好氛围

教师帮助普通学生了解视觉障碍的简单知识以及视障学生的需要。 76

2. 创建接纳残障儿童的良好氛围 教会普通学生帮助视障学生的方法。

向视障儿童打招呼时,首先应记住视障学生的名字,并表明自己的名字和身份; 用正常的语调与他们交谈,但要离开或想终止谈话时,应该让他们知道你有此打算;

帮助视觉受损儿童行走时,不要紧抓他们的手臂,推着他们向前走。而应让他们挽者自己的

手臂,跟随自己而行。

指示方向时,要具体地说“左面”、“右面”,不要说“这边”、“那边”。 如果遇到地面有高低不平的情况,如有楼梯,要说:“现在上楼梯”或“现在下楼梯”,不要说“这儿有楼梯”。 77

(二)扩展学习内容

帮助盲童掌握盲文和使用计算机

● ● ● ● ● ●

培养盲童的生活自理的能力 学会使用盲杖行走

(三)调整教育教学的策略 测定残余视力的水平

帮助视障理解并接纳自己残障的事实 替代或变通课程 调整教学方式:

如果与视障儿童讲话,请先呼唤他们的名字来开始谈话,并让他们明白老师在与他们说话。 (三)调整教育教学的策略

教师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利用直观教具、彩色图片、大字印刷的简单图表及字卡来进行教学,并教导他们适当地利用放大镜来学习。

无论在黑板上写什么都读一遍,清晰而准确的解释也会帮助其他儿童有效地学习。 加大观察对象与背景的对比度。 适当延长学生做作业和考试的时间。

(四)增加同伴辅导 选好“小助手”

融合教育有助于普通儿童的成长和发展

普通学生与特殊需要儿童在一起,不仅不会受影响,反而“有助于普通儿童的认知能力、与他人的合作能力等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融合教育有助于普通儿童的成长和发展

普通学生与特殊需要儿童在一起,不仅不会受影响,反而“有助于普通儿童的认知能力、与他人的合作能力等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另外,在融合教育环境中的普通儿童,能快速地解读特殊儿童的需要信号并做出恰当的反应,其社会帮助技能水平远高于在传统教育环境中学习的儿童”。

融合教育有助于普通儿童的成长和发展

普通学生与特殊需要儿童在一起,不仅不会受影响,反而“有助于普通儿童的认知能力、与他人的合作能力等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另外,在融合教育环境中的普通儿童,能快速地解读特殊儿童的需要信号并做出恰当的反

应,其社会帮助技能水平远高于在传统教育环境中学习的儿童”。

“有机会与障碍儿童互动、一起成长的无障碍儿童,长大以后会变得更宽容。他们成年后会对社会中的弱势人群具有更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作业

1.什么是视觉障碍?

2.视觉障碍给儿童的发展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3.视觉障碍儿童有怎样的认知特点? 4.课堂上如何帮助视觉障碍儿童学习?

参考书目

1.沈家英等主编的《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华夏出版社,1993年版。

2 .萨丽?曼哥尔德(美)著,钟经华等译《盲教育教师指南》,华夏出版社1992年版。

3.路德?特恩布尔等著,方俊明等译:《今日学校中的特殊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特殊需要学生的融合教育 ——融合教育 盛永进教授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筹) 第二讲:融合教育概述 讨论三个问题 融合教育的概念 融合教育的演进 融合教育的实施 一、融合教育的概念 何为“融合教育”? 相关术语 教育隔离

不同教育体制之间隔离 教育隔离

不同教育体制之间隔离 同一教育体制内的隔离

教育隔离 融合教育 同一体制内 接纳

所有学生的教育 融合教育

融合教育又称全纳教育,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国际教育思潮,强调普通学校接纳所有学生共同参与学习,反对教育体制隔离造成的歧视和排斥,主张通过适应不同差异的教育措施,满足所有儿童的教育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

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 本课融合教育主要指—— 特殊教育

特殊教育即对特殊需要学生的教育,是基于学习者个体差异的显著性,旨在满足其特殊的教育需要,促进其身心充分发展的教育。

残疾学生的教育

我国特殊教育对象主要是: 10类障碍学生的融合 特殊需要融合教育 为何要“融合教育”?

起源对特殊教育隔离安置的反思 早期隔离安置模式 弊端 标签化 排 斥 歧 视 低期望 不平等 18

隔 离 —— 融 合 排 斥

标签化歧 视 不平等 接 纳 去标签 尊 重 平 等 V S

二、融合教育的演进 特殊教育融合发展 (三阶段)

正常化: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发端于北欧的一种文化思潮。核心理念是帮助所有人拥有正常生活,认为隔离的养护机构使许多

残疾者终生远离正常的生活,因此应让他们从被隔离的机构、学校回到社区,回归到正常的主流社会生活中来。正常化成为特殊 教育融合改革运动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回归主流与一体化运动:欧美国家发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特殊教育改革运动。起始于对特

殊教育隔离措施的反思,一方面对隔离

教育造成的种种弊病进行批判,另一方面强调要以“最少受限制的环境”以满足特殊儿童的特殊教育需要,使特殊儿童回归到主

流生活。该项运动在美国称之为“回归主流”,在英国则称之为“一体化”。 20

二、融合教育的演进 特殊教育融合发展 (三阶段)

正常化: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发端于北欧的一种文化思潮。核心理念是帮助所有人拥有正常生活,认为隔离的养护机构使许多

残疾者终生远离正常的生活,因此应让他们从被隔离的机构、学校回到社区,回归到正常的主流社会生活中来。正常化成为特殊 教育融合改革运动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回归主流与一体化运动:欧美国家发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特殊教育改革运动。起始于对特殊教育隔离措施的反思,一方面对隔离

教育造成的种种弊病进行批判,另一方面强调要以“最少受限制的环境”以满足特殊儿童的特殊教育需要,使特殊儿童回归到主

流生活。该项运动在美国称之为“回归主流”,在英国则称之为“一体化”。 21

二、融合教育的演进 特殊教育融合发展 (三阶段)

正常化: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发端于北欧的一种文化思潮。核心理念是帮助所有人拥有正常生活,认为隔离的养护机构使许多

残疾者终生远离正常的生活,因此应让他们从被隔离的机构、学校回到社区,回归到正常的主流社会生活中来。正常化成为特殊 教育融合改革运动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回归主流与一体化运动:欧美国家发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特殊教育改革运动。起始于对特殊教育隔离措施的反思,一方面对隔离

教育造成的种种弊病进行批判,另一方面强调要以“最少受限制的环境”以满足特殊儿童的特殊教育需要,使特殊儿童回归到主

流生活。该项运动在美国称之为“回归主流”,在英国则称之为“一体化”。 22

特殊教育融合改革运动 1.“正常化”(Normalization)

二十世纪中期发端于北欧的一种文化思潮。核心理念是帮助所有人过上正常的生活,认为隔离的养护机构使许多残疾者终生远离“主流生活”,因此应让他们从被隔离的机构、学校回到社区,回归到正常的主流社会生活中来。正常化思潮直接导致来“非机构化运动。

2.“回归主流”(Mainstreaming)

“回归主流”是20世纪中期后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国家掀起的融合教育改革运动。提倡把被隔离的特殊儿童安置到主流的普通学校进行教育,强调以“最少受限制的环境”满足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使之回归主流生活,从而拉开了特殊教育融合实践的序幕。 3.“一体化”(Integration)

一体化是20世纪中期受正常化思潮影响,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欧国家兴起的将特殊学校与普通学校进行重组合并,从而使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和并为一轨,为特殊儿童有更多的机会进入普通学校和主流社会的教育改革运动。 4.全纳教育

全纳教育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国际教育思潮,强调普通学校接纳所有学生共同参与学习,反对教育中的歧视和排斥,主张通过适应不同差异的教育措施,满足所有儿童的特殊教育需要,促进所有儿童应有的发展。 全纳学校

全纳学校是指,学校应该接纳所有的儿童,而不考虑其身体的、智力的、社会的、情感的、语言的或其他任何条件,从而建立一个没有排斥、歧视的融合学校。 融合教育的理念

平等、参与、共享 融合教育现状

国际——发达国家90%

中国——随班就读教育 三、融合教育的实施 如何开展融合教育?

——中国的随班就读

主要讨论

随班就读的概况 随班就读的任务 随班就读的支持

(一)随班就读概况 — 概念

随班就读是指特殊需要学生儿童在普通教育机构普通班中和普通学生一起接受教育的安置形式。

我国台湾早期期称之为“走读教育”。 (一)随班就读概况 —历程 1987—1993

(一)随班就读概况 —历程 1987—1993

1994—2002

(一)随班就读概况 —历程 1987—1993

1994—2002

2003—

(一)随班就读概况 — 现状 特殊教育发展新格局

(一)随班就读概况 — 现状

随班就读成为重要的教育安置方式

年 份 1993 2010 学生数6.88 25.96 (万) (一)随班就读概况 — 问题

随班就读规模不大——国际差距

随班就读质量不高——随班就混 小结

随班就读是推进教育发展的一项教育政策 小结

随班就读是推进教育发展的一项教育政策 随班就读是特殊儿童主要教育安置方式之一 小结

随班就读是推进教育发展的一项教育政策 随班就读是特殊儿童主要教育安置方式之一

随班就读是促进残疾儿童平等融入社会的重要手段 (二)随班就读的任务

传授相应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时,强调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二)随班就读的任务

传授相应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时,强调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人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能力,包括生活、学习、劳动、人际交往能力。

(二)随班就读的任务

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时,注重潜在能力的开发。

(二)随班就读的任务

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科学的世界观基础时,渗透身残志坚的生命意识教育

(二)随班就读的任务

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科学的世界观基础时,渗透身残志坚的生命意识教育 生命意识教育就是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教育活动

(三)随班就读的支持 (三)随班就读的支持 (三)随班就读的支持 (三)随班就读的支持 (三)随班就读的支持 (三)随班就读的支持 (三)随班就读的支持 1.建立随班就读保障体系 学生

部门:教育、卫生、残联、民政等 学校:教师、同伴、志愿者等 政府:政策法规、经费等 54

(三)随班就读的支持 2.开展随班就读专业合作 55

(三)随班就读的支持 3.实施随班就读教育管理 56

资源中心

资源中心是为随班就读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全面专业资源支持的中心机构。这种专业资源包括专业物质资源和专业人力资源。

资源教室

资源教室是建立在随班就读的普通学校之中为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提供有效支持与服务的专门场所,相当于就读学校的资源中心。

巡回指导

巡回指导是指资源中心通过派出专业人员,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到普通学校为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提供指导、咨询与帮助的重要支持方式。

专业支持及其保障体系 学生

部门:教育、卫生、残联、民政等 学校:教师、同伴、志愿者等 政府:政策法规、经费等 60

关键:树立融合的理念 人文关怀

反对歧视

接纳.参与.共享 谢 谢 !

特殊需要学生的融合教育

——特殊需要学生 盛永进教授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筹) 第一讲:特殊需要学生 讨论四个问题

一、特殊需要学生的概念 二、特殊需要学生的分类 三、特殊需要学生的鉴定 四、特殊需要学生的发展 一、特殊需要学生的概念 谁是特殊需要学生?

?学生见过吗 情绪行为障碍 文化背景差异 : 语言

文化背景差异 : 语言

特殊需要学生

一切身体的、智力的、社会的、情感的、语言的或其它的任何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和青年,这就包括残疾儿童和天才儿童、流浪儿童和童工、偏远地区或游牧人口的儿童、语言或种族或文化方面属少数民族的儿童,以及来自其它不利处境或边际区域或群体的儿童。 —— 联合国家教科文组织.特殊需要教育行动纲领 相关概念—特殊需要

特殊需要即特殊的教育需要,是学生基于个体的差异性,对特殊的教育条件的支持性需要。 特殊教育条件支持需要

特殊教育需要

特殊教育条件支持需要 特殊教育需要

特殊教育 条件支持需要 特殊教育 条件支持需要

双语教学(汉语、维语) 普通话辅导 讨论

个别差异一定引发特殊教育需要吗? 讨论

个体之间有高瘦胖矮是否为个体差异,是否引发特殊教育需要? 视力有1.2与1.5之差是否为个体差异,是否引发特殊教育需要? 个 体 差 异 特 殊 需 要 条件

特殊教育需要的条件性 个体差异具有教育意义 个体差异达到一定的度 小结

特殊需要学生又称特殊教育需要学生,是基于个体的差异性,在学习上需要特殊教育条件支持的学生。

二、特殊需要学生的分类 有哪些特殊需要的学生? 二、特殊需要学生的分类

广义:一切由个体身心特征和社会文化背景差异引起的特殊教育需要学生。 狭义:个体身心条特征差异引起的特殊教育需要学生。 狭义分类 广义分类 术语说明 障碍——残疾

“残疾”与“障碍”两个概念在中文表达中经常替代互用,实际上有区别。我们这里不做严格区别。考虑到障碍一词在感情色彩上更具中性的,教育领域一般用“障碍”。

障碍学生的分类

不同的国家、地区有着不同的划分 障碍学生的分类—中国大陆

视力残疾、听力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 言语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 障碍学生的分类—中国台湾 台湾地区在“特殊教育法”中规定:特殊教育对象包括身心障碍和资赋优异(即超常或天才)等两类人群,其中身心障碍包括:智能障碍、视觉障碍、听觉障碍、语言障碍、肢体障碍、身体病弱、严重情绪障碍、学习障碍、多重障碍、自闭症、发展迟缓以及其他显著障碍等12类。

障碍学生的分类—美国

美国2004年《残疾人教育促进法案》(Individual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Improvement Act of 2004,简称IDEA 2004)把特殊需要学生分为13类,并对每一类都作了定义(见下表),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引用“IDEA”的界定 中国大陆、台湾、美国分类比较

本课程特殊需要学生

——主要指 有障碍学生 重点介绍10类

特殊需要学生 视觉障碍学生 听觉障碍学生 智力障碍学生 孤独症学生 学习障碍学生 注意或多动症学生 情绪行为障碍学生 沟通障碍学生 肢体障碍学生 多重障碍学生 小结

特殊需要学生有广义与侠义之分 不同的国家与地区有不同的分类 本课将讨论10类常见的障碍学生 三、特殊需要学生的鉴定 1.概念

鉴定是指根据一定的原则,通过检查、测评或其他方式把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鉴别诊断出来的过程。

2.原则

公正性 科学性 全面性

3.过程 小结

特殊需要学生的鉴定是一项严谨的工作,应采取严肃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和恰当的工具。 普校教师的任务 平时在教育教学中,注意观察或发现班级学生中有异常或疑似特殊需要的学生要进行初步的筛查了解,向学校和家长反映情况,为干预、诊断和评估提供信息,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

四、特殊需要学生的发展 (一)障碍学生的非典型发展 典型与非典型

非典型发展

又称异常发展,是指个体在发展的阶段、速率以及身心某些方面并不按照大多数学生所遵循的发展模式不断地生长和变化,而是超出了正常发应有的区间范围,呈现出一种“异常”特征。 案例

重度智障碍儿童:10岁还不能进行20以内的加减运算;

超常儿童:3岁会心算1亿减1等于几的算题,4岁会进行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5岁半懂得“正负数”、“0”的概念,以及负数的减法。

(二)残疾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盲相(态):感觉运动受限 盲人摸象:认知能力受影响 说话讨人嫌:沟通交往问题 衣物穿反:生活自理问题 ……

残疾影响学生发展的领域 身体发育 感觉运动 认知能力 语言沟通 行为交往 生活自理

(三)残疾可致代偿功能强化

代偿是指当体内出现代谢、功能性障碍或组织结构受损时,机体通过相应器官、组织的代谢改变、功能加强或结构形态变化来补偿的过程。

(四)残疾引发特殊的教育需要 学习信息 学习目标 学习内容 学习时间 学习方式 学习环境 ……

学习信息

学习目标

(金字塔目标分层设计)

学习内容

普通学生: 1 + 1

特殊学生: + 学习方式

计算:2.4×25÷2+5-4=?

普通学生

智障学生

学习环境 学习辅具 小结

特殊需要学生融合教育的关键 提供支持服务,

= 2 = 满足其特殊的教育需要!

谢 谢 !

智力障碍儿童的融合教育 石晓辉 副教授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筹) 提纲

智力障碍概述

智力障碍儿童的特征 智力障碍学生的融合教育 2

第一节 智力障碍概述

周玮在江苏卫视“最强大脑” 节目现场

周玮的心算结果 智力障碍的定义

智力障碍表现为智力功能和适应性行为(表现于概念、社交和实用适应技能方面)的显著缺陷。这一障碍发生在18岁以前 。

——美国智力和发展障碍协会(AAIDD,2010)

早期对智力障碍的定义倾向于描述个体的缺陷,如“智力落后指一般智力功能显著地低于平均水平,同时存在适应行为和表现方面的障碍,并发生在发育时期。”(美国智力落后协会,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n Mental Retardation, AAMR, 1983 )

由于智力概念的不明确性及智商测验的不准确性等原因, AAMR(1992)开始从需要的支持程度来描述智力障碍,“智力落后指当前功能存在着显著的局限,其特征是智力功能明显低于一般水平,同时存在下述适应技能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缺陷:沟通、自我照料、居家生活、社交技能、社区利用、自我指引、健康与安全、功能性学科、休闲和职业技能。智力落后发生在18岁以前” 。这一定义虽与1983年的定义相似,但是注意到了个体的环境以及这些环境因素对于人的功能的影响,强调了智力的“适应”功能 。 美国智力和发展障碍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AAIDD),由美国智力落后协会于2007年更名而来。 6

定义的要点1:智力的明显缺陷

定义的要点2:适应行为的明显缺陷 定义的要点2:适应行为的明显缺陷 定义的要点2:适应行为的明显缺陷 定义的要点2:适应行为的明显缺陷 定义的要点2:适应行为的明显缺陷

定义的要点3:障碍发生在18岁以前 障碍发生在18岁以前

智力障碍的成因1:产前原因

遗传、毒素、孕妇腹部受到冲撞、母亲患有可能导致智力障碍的疾病

智力障碍的成因2:产程原因

胎盘机能不全,分娩过程异常,助产导致的外伤,感染,出生时的头部损伤 智力障碍的成因3:产后原因

脑外伤,感染,退化病,癫痫,毒素代谢失调,营养不良 天才音乐指挥家舟舟 ——唐氏综合症患者

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患者 约3/4脑瘫儿童伴有智力障碍 智力障碍分类—智商分数

智力障碍等级 智力测验分数(IQ) 轻度智力障碍 50-55~70-75 中度智力障碍 35-40~50-55 重度智力障碍 20-25~35-40 极重度智力障碍 智力障碍与其他障碍的共患病率

<20-25 共患的伴有轻度智伴有重度智障碍 力障碍 力障碍 自闭症 癫痫 脑瘫 感官缺陷 9% 20% 3%-18% 30%-50% 6%-8% 10% 30%-60% 17% 第二节 智力障碍学生的特征

智力障碍人士也是有着独特才能和潜能的个体 智力障碍人士也是有着独特才能和潜能的个体 智力障碍人士也是有着独特才能和潜能的个体 一、注意力

有意注意缺陷明显 注意稳定性差

二、知觉理解

难以快速、有效、全面地感知信息

二、知觉理解

用抽象的语言去解释感官所得到的信息时存在困难 三、记忆力 记得慢,忘得快

三、记忆力 记得慢,忘得快

易记住形象直观的内容,难以记住抽象复杂的内容 三、记忆力 记得慢,忘得快

易记住形象直观的内容,难以记住抽象复杂的内容 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可能有出色的记忆力

四、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缺陷明显,表现表现为概念形成、判断、推理等方面的困难

四、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缺陷明显,表现表现为概念形成、判断、推理等方面的困难 思维混乱、缺乏连贯性、条理性 四、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缺陷明显,表现表现为概念形成、判断、推理等方面的困难 思维混乱、缺乏连贯性、条理性

思维刻板,缺少变通,缺少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五、言语

部分智障儿童口齿不清

五、言语

部分智障儿童口齿不清 语言表达不准确 五、言语

部分智障儿童口齿不清 语言表达不准确 语言理解能力有限

六、情感

智障儿童的情感是正常的

六、情感

智障儿童的情感是正常的

六、情感

智障儿童的情感是正常的

六、情感

情感状态较为笼统、简单 情感表达较为直接

七、意志 缺少目标 七、意志 缺少目标

缺少对自身行为的监督与调节能力 七、意志 缺少目标

缺少对自身行为的监督与调节能力 缺少主见,易受暗示 八、品质

轻度智障儿童单纯善良 八、品质

轻度智障儿童单纯善良

中重度智障儿童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关心他人的意识 智障男孩做视障同学的“眼睛” 智障男孩做视障同学的“眼睛” 九、社交

认知、言语方面的缺陷影响到他们与人的交往

十、自我意识

轻度智障儿童能正确认识、评价自己,对自己易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 十、自我意识

轻度智障儿童能正确认识、评价自己,对自己易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

中、重度智障儿童不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对自己的能力、个性等难以形成体验

第三节 智障儿童的融合教育 一、智障儿童的教育

(一)调整教育目标与内容 自我决定:作为个人生活的主导者,能够不受不适当的外界影响和干扰而做出有关个人生活质量的选择和决定 。 53

(一)调整教育目标与内容 降低学术型课程要求 普通学生 智障学生 自我决定:作为个人生活的主导者,能够不受不适当的外界影响和干扰而做出有关个人生活质量的选择和决定 。 54

(一)调整教育目标与内容 降低学术型课程要求 普通学生 智障学生 自我决定:作为个人生活的主导者,能够不受不适当的外界影响和干扰而做出有关个人生活质量的选择和决定 。 55

(一)调整教育目标与内容

非学术型课程依智障儿童能力调整要求

自我决定:作为个人生活的主导者,能够不受不适当的外界影响和干扰而做出有关个人生活质量的选择和决定 。 56

(一)调整教育目标与内容

非学术型课程依智障儿童能力调整要求

自我决定:作为个人生活的主导者,能够不受不适当的外界影响和干扰而做出有关个人生活质量的选择和决定 。 57

(一)调整教育目标与内容 增加功能性课程

自我决定:作为个人生活的主导者,能够不受不适当的外界影响和干扰而做出有关个人生活质量的选择和决定 。 58

教智障儿童炒菜 教智障儿童刷牙 教智障儿童乘车

教智障儿童服务业从业技能 教智障儿童面点制作

(二)调整教学方法1—任务分解 书写汉字中的任务分解

任务分解是指将复杂或多步骤的技能任务分解为一些较小的,更容易学习的子任务。 然后,将这些子任务或者子技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教学。这一顺序既可以是该任务典型的自然顺序,也可以是从易到难递进的顺序。在运用任务分析法将某项技能分解成一系列子技能之后,评价学生在这些子技能中的表现,并由此精确判断出针对这个学生的教学起点。 64

(二)调整教学方法1—任务分解 购物技能的任务分解 65

(二)调整教学方法2—变抽象为直观 66

(二)调整教学方法2—变抽象为直观

任务分解是指将复杂或多步骤的技能任务分解为一些较小的,更容易学习的子任务。 然后,将这些子任务或者子技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教学。这一顺序既可以是该任务典型的自然顺序,也可以是从易到难递进的顺序。在运用任务分析法将某项技能分解成一系列子技能之后,评价学生在这些子技能中的表现,并由此精确判断出针对这个学生的教学起点。 67

食堂采购蔬菜,茄子360千克,萝卜比茄子多120千克,白菜比萝卜多250千克,问白菜多少千克

(二)调整教学方法3—有效反馈 69

(二)调整教学方法4—经常测评 70

(二)调整教学方法4—经常测评 71

(三)利用同伴帮扶 耐心、爱心、恒心 耐心、爱心、恒心 耐心、爱心、恒心

学习障碍学生的融合教育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筹) 李晓娟讲师 学习障碍学生的融合教育 第一节 学习障碍概述

第二节 学习障碍学生的类别及特征 第三节 学习障碍学生的融合教育

第一节 学习障碍概述 一、定义及表现 (一)定义

学习障碍是指智力正常,但在听、说、读、写、推理或数学能力获得方面出现显著落后的现象。

学习障碍普遍存在

直到3岁还不会讲话,9岁不会阅读。在学校时因有朗读障碍而学习倍感吃力,因此他显得格外的笨拙孤僻。上中学时被老师断言为“你将一事无成”。

学习障碍普遍存在

我的童年时光是在极其孤独中度过的。我患有朗读障碍症,许多小伙伴以此来取笑我。

学习障碍普遍存在 数 学 学 习 障 碍

一、定义及表现

(二)表现 学习成绩差

注意问题和多动 情绪和行为问题 社交能力落后

一、定义及表现 (二)表现 1.学习成绩差

学科成绩:语文、数学、英语等

一、定义及表现 (二)表现

2.注意问题和多动

30-50%的学习障碍儿童同时具有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

一、定义及表现 (二)表现

3.情绪和行为问题

不满、冲动、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违纪、社交退缩和攻击行为等

一、定义及表现 (二)表现

4.社交能力落后

被同伴排斥,社会地位低,缺乏友谊 亲子关系紧张

师生关系紧张,与教师之间的互动非常少

一、定义及表现 (二)表现

1.学习成绩差-最突出的表现

一、定义及表现 (二)表现

1.学习成绩差-最突出的表现 2.注意问题和多动

3.情绪和行为问题 次级表现 4.社交能力落后 (插入视频)

二、发生率 5-10%

男生比女生多3倍 一般在2-4年级被发现

涉及文字与阅读的障碍人数多于数学障碍人数

平均智商在95-100之间。

——刘翔平

几个认识误区

1.学习障碍学生是残疾学生 2.学习障碍学生是弱智学生

3.不爱学习与学习动机落后,学习态度有问题 4.学习障碍=学习成绩差?

学习障碍的内隐性

学习障碍是一种内隐性障碍,是由中枢神经系统的个别差异引起的,是大脑功能出现落后。 大脑不能直接观察到,能直接观察的是外在的学习过程。

学习障碍学生是真正学不会看不懂,而不是不想学不想看

第二节 学习障碍学生的类别及特征 一、阅读障碍 二、数学障碍 三、书写障碍 四、拼写障碍

一、阅读障碍

阅读障碍是指儿童具有正常的智力和教育机会,没有明显的神经或器质上的缺陷,在阅读能力方面显著落后于同龄人的学习障碍亚型。

阅读障碍学生在学习上的困难表现 认字与记字困难 错别字连篇

经常搞混音近、形近的字 阅读速度慢,逐字阅读

朗读问题

写作文过于简单,内容枯燥

爱做数学计算题,不爱阅读和学习语文 解应用题非常困难

表现1

认字与记字困难 表现2

2.错别字连篇

表现3—经常搞混音近、形近的字 搞混形近的字

表现3—经常搞混音近、形近的字 搞混音近的字: 表现4

4.阅读速度慢,逐字阅读

表现5—朗读问题

原文:老李晚上开车,发现一群大男生围殴一个瘦小的孩子。素来有正义感的老李,大声喝阻并猛按喇叭。孩子们一哄而散,剩下晕倒在地的伤者。 老木子日免上开车,发王见一君羊大田力生囗韦区殳一个瘦小白勺孑亥子。素来有正义咸心白勺老木子,大声口曷阻并猛按口剌口八。孑亥子们一口共而散。剩下日军倒在土也白勺伤者。

表现5—朗读问题

原文:老李晚上开车,发现一群大男生围殴一个瘦小的孩子。素来有正义感的老李,大声喝阻并猛按喇叭。孩子们一哄而散,剩下晕倒在地的伤者。 老木子日免上开车,发王见一君羊大田力生囗韦区殳一个瘦小白勺孑亥子。素来有正义咸心白勺老木子,大声口曷阻并猛按口剌口八。孑亥子们一口共而散。剩下日军倒在土也白勺伤者。

表现6

6.写作文过于简单,内容枯燥 29 表现7

7.爱做数学计算题,不爱阅读和学习语文

表现8

8.解应用题非常困难 二、数学障碍

数学障碍是指儿童智力基本正常,具有一定的学习动机,没有感官障碍,但数学学习上明显落后于同年龄或同年级水平。

数学障碍学生在学习上的困难表现 数位困难 计算技能不良 问题解决缺陷 空间组织困难 表现1—数位困难

不能掌握相同的数字(如4)可以根据其在数位上的不同表示不同的值(14,47,432),进而在进位加法或退位减法上存在困难。 7 5 +8

1 6 3 1 62.04

-5.30 56 34 5 11

一个有数学学习障碍的10岁女孩的数位困难 表现1—数位困难 表现2—计算技能不良

①运算方法混淆:236*5=380 ②计算错误: 24+25=48

③没有掌握数学法则:如53*7=491 ④省略运算步骤:如401除以5等于80 ⑤随便答题

表现3—问题解决缺陷

大部分学习障碍儿童由于基本语言技能上的缺陷,阻碍了数学上语言问题的解决,理解数学术语或符号困难。

表现3—问题解决缺陷 表现4—空间组织困难 错误表现有: 把数字颠倒或反向 读错数字

被减数与减数混乱

在运算过程中数字的位置排列发生错误

把数字颠倒或反向

图片截自影片《地球上的星星》 表现4—空间组织困难 读错数字,如把71读成17

被减数与减数混乱,如36-18=22

在运算过程中数字的位置排列发生错误

三、书写障碍

书写障碍是指学龄儿童在书写可辨性上存在严重缺陷的现象 。

书写障碍

图片截自影片《地球上的星星》 书写障碍学生在学习上的困难表现 用力过重 握笔过紧

身体姿势与握笔方法不正确

字不匀称

书写障碍学生在学习上的困难表现 5.字与字空间关系不明确 我叫“黃月坡!”

书写障碍学生在学习上的困难表现 6.错别字

书写障碍学生在学习上的困难表现 7.字迹潦草 8.字倒写

书写障碍学生在学习上的困难表现 7.字迹潦草 8.字倒写 字迹潦草 字不匀称

字与字空间关系不明确 字反写

四、拼写障碍

拼写是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表音符号写出一个音节。 为汉字注音,英语拼写。

拼写障碍学生在学习上的困难表现

在拼写单词或拼音字母时加入一些不需要的字母或省略一些字母、用其他字母代替、不规则词的语音拼写错误、直接混淆等问题 发音错误 3.方言模式

4.只会读字母,不能把字母连起来拼成一个字 省略一些字母

图片截自影片《地球上的星星》 第三节 学习障碍学生的融合教育 一、教育目标内容

二、教育方法

一、教育目标内容 1.积极的关注学生

2.针对学障生,微调课堂教学 3.实施课外辅导

4.重视学习能力、学习策略的培养,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内在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育方法

(一)环境调整 (二)改进教学内容 (三)运用多感官教学

二、教育方法—环境调整 不要坐到最后一排 不要坐到门口

光线充足,最容易看到黑板内容和板书的地方

二、教育方法—改进教学内容 提供合适的教材、教具 1.笔记引导策略 2.图示组织策略 3.辅助记忆策略 57

二、教育方法—改进教学内容 提供合适的教材、教具 1.笔记引导策略 2.图示组织策略 3.辅助记忆策略

是教师课前给学生提供的准备好的教学提纲 58

二、教育方法—改进教学内容 提供合适的教材、教具 1.笔记引导策略 2.图示组织策略 3.辅助记忆策略

通过视觉—空间排列的方式将词和概念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学习抽象或复杂知识 59

2.图示组织策略 2.图示组织策略

二、教育方法—改进教学内容 提供合适的教材、教具 1.笔记引导策略 2.图示组织策略 3.辅助记忆策略

帮助学生记忆大量不熟悉的信息,建立两个或多个知识点和概念之间的联系 62

辅助记忆策略1—直观形象法 辅助记忆策略1—直观形象法

辅助记忆策略1—谐音记忆法 例如

八国联军是俄德法美日奥意英 (饿得话每日熬一鹰)。 辅助记忆策略1—概括法 字头概括法和简称概括法。 字头概括法 二、教育方法

(三)运用多感官教学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视、听、触、味、嗅、动觉等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受到信息的刺激。

二、教育方法

(三)运用多感官教学

图表、实物、录音带、录影带、投影片、电脑、多媒体等。

视觉听觉同时参与

触摸数字

适合计算错误或数手指的学生的教学视觉、听觉、触觉、动觉共同参与.

注意事项

理解、包容、尊重学障生 及时有效的反馈

多发现学障生的长处、闪光点

若没有资源教室,教师或家长可带 儿童到专业机构寻求帮助。

案例应用1

情境:课堂上,数学老师让学生做一道应用题:“小华把汽水瓶中满瓶的水倒入圆柱体的容器中,水深15公分,容器的半径是10公分,这个瓶的容积是多少?”大家都在低头做题,教师看到小A看了一会题目后就玩起了橡皮,教师走到小A面前,看到他的作业本上一片空白。 解决方法:

用他能够理解的水平来重新解释该题目.

案例应用2

情境:课堂上,教师给出了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大多数学生都举手了,这时老师发现很少举手回答问题的小A也举手了。

解决方法:教师鼓励小A起来回答问题,若回答对了,教师给予表扬。

案例应用3

情境:语文课堂上,师生在学习新课文。教师发现小A从上课后五分钟后就开始用小刀在割橡皮,现在课堂进行了二十分钟了,小A面前的小橡皮越来越多,并且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解决方法:

1.课上,提醒他注意

2.课后,环境调整、同伴协助者 3.笔记引导策略

参考资料和视频 陈学锋等主编:《从容面对儿童的学习障碍》,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赵微编著:《学习困难儿童的发展与教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中国学习障碍网:http://www.chinald.net/index.php?id=1 没有眼泪的家庭作业(VCD) 地球上的星星(影片)

谢谢!

情绪障碍儿童

浙江师范大学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 陈冠杏博士

学习目标

学习情绪行为障碍名词的发展与定义 了解情绪障碍儿童的出现率、成因与类型 认识情绪障碍儿童的类型

了解情绪障碍儿童的筛查与诊断 了解情绪障碍儿童的行为特征 学习情绪障碍儿童的干预 名 词 篇 美国名词发展

美国 Leo Kanner( 1957) 名词发展

行为异常、情绪障碍(Bower&Lambert ,1962)

情绪困扰(emotional disturber) (Haring & Phillips,1962)

严重情绪困扰(Serious Emotional Disturbance;SED) → 情绪困扰(IDEA,1986、2004、2009)

台 湾 名 词 发 展

性格及行为异常(1984) 严重情绪障碍(1998) 情绪及行为障碍(2010) 情绪行为障碍(2013)

障 碍 定 义

美国障碍者教育法案的定义 障碍者教育法案(2004)

情绪困扰(Emotional disturbance)意即个体存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症状,此状况持续了一段长的时间,并且呈现某种严重程度,不利地影响着个体在教育上的表现。 无法学习,此状况无法以智能、感知觉或健康因素解释之。 无法和同学与老师建立或维持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

美国障碍者教育法案的定义

在正常的环境下,出现不适当的行为或情感形态。 普遍存在不开心或抑郁的情绪。

会因个人或学校问题衍生出生理症状或恐惧感的倾向。

情绪困扰包括精神分裂症,此名词不适用于社会适应不良的学生,除非他们符合上述1 情绪困扰的定义。

台湾的定义

身心障碍及资赋优异学生鉴定标准(2013)

所称情绪行为障碍,指长期情绪或行为表现显著异常,严重影响学校适应者;其障碍非因智能、感官或健康等因素直接造成之结果。

前项情绪行为障碍之症状,包括精神性疾患、情感性疾患、畏惧性疾患、焦虑性疾患、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或有其他持续性之情绪或行为问题者。第一项所定情绪行为障碍,其鉴定基准依下列各款规定:

台湾的定义

情绪或行为表现显著异于其同年龄或社会文化之常态者,的参考精神科医师之诊断认定之。 除学校外,在家庭、社区、社会或任一情境中显现适应困难。

在学业、社会、人际、生活等适应有显著困难,且经评估后,确定一般教育所提供之介入,仍难获得有效改善。

定义的关键点 时间持续性 行为严重性 情境因素

影响学习、生活表现 出现率与成因

出现率

Wanger(1995):11%

Kauffman & Landrum(2009):20% 学龄阶段:0.73% 13

出现率不同的原因 1.明确定义 2.样本来源

3.社会政策与政府经济状况 14

成 因

生化因素:基因、脑伤、其他健康因素 家庭因素 学校因素 心理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 分类

情绪行为障碍儿童的类型

内向型 发病年发病期约在15岁到龄 30岁 特征 1.退缩、沮丧、担忧或恐惧 2.不会去攻击或干扰周围的人 较不容易被师长发现 常常是一些精神疾病的先期征兆 情绪行为障碍儿童的类型

外向型 发病期 特征 容易激动、暴跳如雷、谩骂、多动、冲动、偷窃、逃学、违反校规、挑战或对抗权威 容易让周围人发现,也带来他人生活干扰 演变成青少年犯罪问题;美国教育部资料显示情绪障碍学生因犯罪而被逮捕的比率是其他障碍学生的13倍。

情绪行为障碍儿童类型与行为 改编自锺善美、邹国苏,2005 筛查与诊断

情绪行为障碍儿童的筛查与诊断 转介前干预 专业团队评估

转介前干预

转介前干预(response to intervention,简称RTI) 提供者:Graden, Casey、Christenson(1985)

意义:学生在进行转介前,藉由教师在普通班级内执行有效的干预方案,确保提供成功的策略,让学生的能力获得提升,提升学生的适应,学生的问题也获得解决 目的:避免不必要的特殊教育转介与筛查 三级预防

转介前干预模式的假设

教育系统可以有效地教导所有儿童。

早期干预对预防特殊儿童的行为与课业学习相当的关键。 实施多层次服务模式是很必要的。

在每个层次间需要运用做决定的方法进行学生问题解决。 必须在尽可能的状况下实施循证本位干预。 实施持续性的监控以提供干预的基础与结果。

持续性评估的资料必须是为做决定而评估,非为评估而评估。

多层次的干预模式

资料来源:https://images. 转介前干预的优点 屏东教育大学胡永崇:

防止学生受到可能的标记而伤害;

促使普通教师负起对班级中疑似特殊教育学生的教育及辅导责任; 避免疑似特殊教育学生受到浮滥转介;

促使疑似特殊教育学生在普通教育的环境下,受到适当的教育。 专业团队评估 专业团队

成员:医生、治疗师、社工、其他专业人员、教师、家长 模式:多专业团队、专业间团队、跨专业团队 情绪行为障碍学生诊断原则 积极的诊断程序,非起反作用

专业团队的成员必须说明评估资料来源,评估需要包括各种不同的情境,评估目标必须能侦测出行为的本质与内涵。

评估要尽早开始,最好是幼儿园阶段

在评估过程,教师评等、陈述事件要适当,也要补充说明清楚事件;若可能的话,藉由直接观察、检查学校纪录、同伴评等及其他信息来源,来了解学生的状况。 一般性筛查 直接观察 检查学校纪录 同伴评等 教师评等 学生自陈 晤谈

课程本位评估

标准化的学业成就测验无法了解学生的学习表现,使用课程本位评价的方式对他们较合适。

课程本位评价能评估出学生的真实能力与学习的问题,并且评价结果可以协助老师进行课程设计与教学之用。 优势本位评估

优势本位评估着重于评价情绪行为障碍学生的情绪与行为技能、能力与特质,透过这些能力与特质来创造个人的成就,这些成就归因于他与家人、同伴的稳定关系,如此,增加自己的能力以面对变化与压力,促进人格、社会与血液的发展。 Epstein发展出行为情绪等级量表(Behavioral and Emotional Rating Scale),包含人际间优势、家庭参与、个人内在优势、学校功能与情感优势等五个次维度。 功能性行为分析

透过功能性行为分析找出问题行为的原因 功能性评估解决问题: 什么是学生行为的结果?

透过这些行为,学生获得什么?逃避什么?要求什么?

功能等级量表

评估者使用功能等级量表,对问题行为有深入的分析,提供情绪行为障碍学生某些特殊行为的模型,可以分析问题的可能性,再来决定是否进行干预及辅导情绪行为障碍学生 行为特征与干预 行为特征 行为表现 1.违反校规 2.行为规范 语言 社交 认知 学业 行为表现

违反规范或反社会行为

问题行为需要被关注的原因: 1.影响学生自己的学习与人际关系 2.影响同学的学习

3.影响教师的班级管理及教学 功能性行为分析或应用行为分析 问题行为干预方案

个别化教育计划内容之一 认 知

智力分布范围很广 情绪影响学习成就

学习成就低,导因于动机不佳,注意力困难,情绪障碍 共病现象 语 言 口语理解 口语表达

口语的交往能力

社 交

与人建立关系与保持关系困难 社交技能弱

课堂中师生互动率低

进行社交技能指导时,需要有结构性的环境与教学与教师的教学提示 学 业

听、说、读、写、算等技能明显落后,学习成就低 学业学习的失败率及被降级率高 情绪障碍学生在课堂中的反应

教育干预 学业干预 正向行为支持 社交技能训练 重视转衔 亲职教育 预防重于治疗 整合性干预方案

孤独谱系障碍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柯晓燕教授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儿童心理卫生研究中心 提 纲

孤独症(Autism)的历史

Donald Gray Triplett是世界上第一个被诊断为孤独症的患者 Leo Kanner是世界上第一诊断孤独症的医生,1943年 中国孤独症的历史 南京神经精神病防治院 儿童精神科 陶国泰教授

最早在中国报道孤独症,1982年 Kanner’s综合症

极端的孤独,缺乏和别人情感的接触; 对环境事物有要求同一性的强烈欲望;

对某些物品有特殊的偏好,且以极好的精细动作操弄这些物品; Kanner’s综合症

没有语言,或者虽有语言但其语言似乎不是用来人际沟通; 具有良好的认知潜能,有语言者常表现极佳的背诵记忆力,而未具语言者则以良好的操作测验表现其潜能。 (Kanner,1943)

DSM-4中广泛性发育障碍的概念 孤独性障碍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2h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