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思考

更新时间:2023-12-19 10:1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思考

广州市第86中学 揭华业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个新的教学理念:“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倡导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新一轮教学改革的主旋律。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既要注重良好学习方法的养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要注重学习的经历和过程。结合中学地理教学的实践,笔者认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指导学生探寻自主学习的方法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对学生多作学发指导。学生具备了会学的能力,才能产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1.学会阅读

阅读是学习的基础,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阅读课本知识,找出知识点,并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概括,做好读书笔记。阅读的方法:教师规定时间,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阅读,教师适当加以点拨。

地理学科的特点决定阅读还必须突出图像的阅读、观察与应用。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包含了丰富的地理信息。在教学中给学生介绍每种图学习技巧,看地图时先看图例、后看图,先看面、再看点,学习时按照图—文—图的学习方法,在学习新的内容时鼓励学生自己先看图,再看文字,然后再把文字落实到图上。通过努力,学生不仅提高读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也会有较快的提高。

2.学会比较、分析和综合

阅读后遇到问题就要思考,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分析与综合、归纳的过程。同时,根据不同的地理内容,需要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学习区域地理特征常常需要通过运用比较方法;掌握地理成因则又常常需要进行分析和综合。

3.学会查找资料

教师要有计划地拟定些课题,让学生自己到图书馆去查找资料、选择资料。使学生懂得从纷繁的知识素材中提炼出有用信息,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学校电子阅览室的开放,教师要指导学生在网上获取信息、处理信息,

进行自主学习。

二、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要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始。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有:

1.预习

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要求学生进行预习,初步了解将要学的基础知识,记录预习内容中的要点,列出难点、疑点,完成预习笔记,并在新课开始前检查,让每个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堂,养成勤动手、勤动脑的好习惯。

2.听课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示范,要求学生养成动口、动手、动眼地听课。并要求每一个学生学会记笔记,学会思辩,学会质疑,从而提高听课质量。

3.复习

教师应引导学生做作业之前先复习当天所学的知识,记录的重点难点。每隔一段时间,再把所学知识点结合起来,通过默写、测验、整理等方法,把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使其系统化、结构化。

4.认真做练习

做练习时,要全神贯注,努力搜索记忆;练习后要查漏补缺,要有专用练习本,用于整理或错题纠正的记录,作为资料保存,随时翻阅。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堂教学策略

教学生学会学习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课堂教

学过程成为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教会学习方法的过程。

1.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讲、学生被动听,隔绝了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为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并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使他们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保持愉快的心境。

在课堂中,教师应把自己置身于学生探索活动之中,与学生相互交流,让自己成为学生中的一员,使学生视你为朋友。不要以教师绝对权威的姿态去要求他们,这样学生才敢想、敢做,才能让学生无拘无束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才能激发学生积极自主的去学习。

2.交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自己观察、主动探索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因而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少讲、精讲;有些问题稍加点拨,不给出标准答案,多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探索、去思考、去交流,把教师的教学活动转化为学生的主动求知,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3.鼓励学生质疑,发挥学生的潜能

质疑为学生潜能的开发提供了方向,鼓励学生大胆问“为什么”,让学生从质疑问题出发而去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追根寻底,让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

例如,在上每一堂课时,先让学生自己去读,然后从课文中找出不明白的问题,记录到一个小笔记本上,再认真的思考去解决这些问题;还可通过角度新颖、思考性强的设疑、质疑,或介绍思维独特、别具一格的地理观点、有待解决或有争议的地理问题,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求的精神。学生通过质疑、思考而把问题得以解决,这样他们对于课文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也会记得非常牢固,学生的潜能也得以充分的发挥。从而启迪学生思维,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最后还要培养学生的释疑能力,要指导学生学会思考,针对原有的问题可进一步设问,化难为易、化整为零,学会自己解决问题。从书中找出答案,从课本以外找出答案,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加强对知识的深化,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4.突出新课程特点,积极开展小组合作讨论

小组合作讨论教学模式是在教师引导下,围绕着教学重点或共同的疑难问题,开展多层次的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的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探究的模式。小组合作讨论,可按学习水平层次,进行同水平层次分组或按水平高低搭配分组讨论,还可以开展小组之间的主题辩论等。

讨论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学生思维显现出积极主动的状态,而且具有独立性和创新性,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也往往在自我表现中得以增强。

5.让学生积极参与,实现多元互动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构成整个课堂教学系统,只有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才能形成和谐的统一整体。课堂教学必须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调动积极因素,努力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元互动。

例如,结合教材内容,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电视、录像、图片、课件、网络等多种媒体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形象感和动感,增强学生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面对众多信息,准确判定、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又如,针对地理学科综合性、实践性强的特点,指导学生结合所学的课本理论知识,从当地实际出发,开展“广州大学城的区位因素分析与展望”、“长洲岛旅游区发展规划的设想”等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习惯,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和主动学习习惯。

6.要注重对基本规律和原理的学习过程

现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新课程目标也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中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机械模仿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体验主动学习和探究的经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既要重视结论和结果,更要注重获得结论结果的过程。

如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文字、图片等资料,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创设情境,首先让学生在明确水土流失危害的基础上,产生主动探究的内在动因,进而从水土流失产生的动力条件、地形条件、地表土质及植被状况等方面分析其成因,再针对成因制定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态措施。

四、自主学习地理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在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背景下,无论在课堂教学还是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都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特别是对那些理性较强、学生理解上有较大难度的知识,还是要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该讲的一定要讲,并且要讲透。

例如,必修1第1章《地球运动》的知识是教学的难点之一,由于内容抽象性强,学生难以理解。如果让学生去自主探究,不仅耗费时间,教学效果也不理想。因此这一部分知识的教学,应该以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讲述为主,再利用例题、习题让学生理解原理,学会应用,通过练习巩固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在应用中进一步提升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学习能力。

2.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经历一个渐进的、时间较长的过程。教师需要创设一些机会让学生实践、练习自主学习过程,而且需要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自主学习机会和时间。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精讲,留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把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交给学生自己去完成。

3.自主学习的教学要求教师要有宽阔的知识面,能灵活应对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各种问题;还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如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问题、确定活动的方式等。

当今的时代,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学会学习,学会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以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只有学会主动学习,才能去创新,才能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在新课程的要求下,教师不单要研究如何传授给学生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如何培养学生掌握获取科学知识的方法。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

主要参考文献:

陈澄、樊杰主编《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3月出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1x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