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等教育中长期规划
更新时间:2024-05-06 04:3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江苏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江苏高等教育中长期规划
专题调研报告
根据省教育中长期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部署和要求,高等教育与国际化专题研究组及时开展了有针对性的调研。先后召开了由部分高等学校校长、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部门负责人以及高等教育研究专家等各界人士参加的座谈会,并就有关热点、难点问题与省政府研究室、省发改委等部门的同志进行了集中研讨。现将本专题的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现状、经验和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以来,江苏积极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发展步伐,高等教育事业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不断提高,办学条件和优质教育资源快速增长,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
(一)现状
1.持续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显著增强。到2007年底,全省普通高校增加至120所,普通本专科招生数增加到42.11万人,本专科在校生数增加到147.23万人,研究生年招生人数达到3.36万人,在校研究生数达9.65万人。全省普通高校数和在校生数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高考升学率一直稳定在70%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37%。
2.加强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办学条件全面改善。目前,全省绝大部分普通高校都建设了新校区,办学空间进一步扩大。高校基本建设取得新突破,生均宿舍面积、生均教学用房、生均教学仪器总值、生
1
均图书册数等生均办学资源明显改善,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迈出新步伐。
3.加强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显著提高。一方面,大力推进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教学和科研基础能力建设成效显著;另一方面,大力实施品牌特色战略,高等学校品牌专业、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建设成效显著。同时,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4.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取得新成效,服务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高等职业教育和研究生教育迅速发展,高层次人才和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能力日益增强。2007年普通高校在校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的比例,已由2001年的8∶100∶55调整为12.6∶100∶83.9。近年来,全省高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重点发展了与现代高效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相适应的高新技术、贸易营销、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学科专业,学科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5.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取得新突破。全省现有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高校24所、独立学院26所、民办二级学院14所。2007年民办本专科招生数占全省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总数的28%;民办本专科在校生占全省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总数的24.7%。
对照江苏教育“十一五”规划目标,绝大部分指标的实施状态良好,部分指标已提前实现,只有极个别指标如举办国际高教园区、引进6-8所国际一流大学进展缓慢,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或者根据实际情况对该项指标进行必要的调整(表一)。
表一:江苏高等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进展情况
2
序 1 2 3 4 5 6 7 8 9 指标 “十一五”规划 12 37 数36 14 20 10 120,200 2、20和100 5,8 10,55 400 150,1500 9.65 15 2008年 备注 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3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数及其中民办校学生数(万人) 研究生在校生数(万人) 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所) 示范性高职院校(所) 国家重点学科和省重点学科(个) 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省重点实验室(个) 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科技园(个) 心(个) 40 160,其中民办40 147,其中民办校学生7(国)、13+1(省) 178(国),240(省) 1、15(国)和119(省) 5(国),5(省) 7(国),75(省); 26(国),229(省) 131(国),689(省) 219(国),1010(省) 908(国),698(省) 20 3≤ 10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实验教学示范中11 品牌、特色专业(个) 12 精品课程(门) 13 省精品教材(部) 500 14 国际高教园引进国际一流大学(所) 6-8 15 引进国外知名大学合作创办教育机构(个) 16 具有优势学科的本科高校外国留学生比例(%) 5 10 (二)经验
江苏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经验是,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体系为指导,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各级各类教育中的龙头地位,抓住机遇,及时迈出关键性重大改革步伐,实现高等教育率先发展、优质发展和优化发展。
首先,坚持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主动适应我国和江苏省经济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人才市场需求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需要,合理确定和调整高等教育层次、类型、区域布局和学科专业结构,初步构建了与国家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等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
第二,坚持外延扩张与内涵发展的协调,正确把握社会需求与支
3
撑条件的关系,牢固确立教育质量的首要地位,切实解决规模不够、资源不足、质量不高等突出问题,努力建设一批能够起到引领示范作用的优质教育资源,形成了一批高水平学校、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有力地促进了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
第三,坚持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相协调,积极引导各类高校合理定位,错位竞争,特色发展,初步形成了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和高职高专院校协调发展,研究型人才、应用型和高技能人才协调发展的格局,办学特色日益彰显。
第四,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开放改革。通过不断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初步形成了公办高等教育与民办高等教育、普通高等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高等继续教育协调发展的新格局。通过努力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引进了一批境外优质教育资源,既弥补了省内优质高教资源的不足,又有力地推进了江苏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
综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发展历程,具有以下三方面的显著特点:
首先,抢占先机,领先一步。“九五”以来,江苏高等教育抓住了几次重要的发展机遇:第一次是1996年省委、省政府决策每年扩招一万人,提前启动高等教育大发展步伐;第二次是1998年开始的新一轮办学体制改革;第三次是1999年开始的管理体制改革;第四次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的高校布局调整和园区建设。由于先一着、高一筹,及时抓住了这几次大的发展机遇,江苏高等教育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迈上了新台阶。
其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省情,因地制宜。独立学院是江苏的创举。独立学院的前身--公有民办二级学院的诞生,就是结合江苏实际,创造性地落实党的“十五大”关于“要努力寻找能够极
4
大地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的结果。依托母体学校的优质资源,同时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民间资金参与办学,独立学院迅速发展壮大,现已成为我省本科教育的重要方面军。
第三,抓住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环节,进行重点突破。正是在关键问题上的异乎寻常的“大手笔”,才真正打破了长期沿袭的体制局限,开辟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领域,促使高等教育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就拿“九五”和“十五”时期来说,促成“九五”后期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因素很多,但关键是突破了当时制约高等教育发展两大“瓶颈”:一是通过率先扩招,突破了招生计划过于僵化这个“瓶颈”;二是通过举办独立学院,突破了办学体制方面的“瓶颈”。同样,“十五”期间的高等教育大建设也是得益于两个“大手笔”:一是将布局调整和新校区建设结合起来,加大政府统筹和资源整合力度,及时高标准兴建了一批大学城和高教园区。大学城和高教园区的建设,极大地拓展了我省高等教育的办学空间,开辟了高等教育长远发展的广阔前景;二是将质量内涵建设与扩大对外开放、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结合起来,借助国外优质教育资源,迅速提升我们的办学品位。这些事例表明,推进高等教育持续发展,除了要做好常规的改革发展工作,还必须抓住关键,重点突破,以此为契机,开辟一种新的发展局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我省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高等教育总体办学水平不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强。有的高校的办学定位模糊,办学特色不够鲜明,学科专业结构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尚有距离。二是体制机制不完善,办学活力不够。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未能全面落实,民主管理、教授治学等高校内部管理制度尚未健全,
5
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权尚未得到有效保障。三是教师总量不足、水平不高和结构失调的问题仍比较突出。新兴学科专业、公共基础课教师相对缺乏,一些重点学科领域缺乏具有战略眼光和总揽各类学科的领军人才,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亟待提高。
二、未来一个时期江苏高等教育发展面临新形势
今后一个时期是江苏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的的关键时期。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江苏经济社会发展要体现“一个统领”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二个率先”即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落实“三个发展”即科学发展、率先发展与和谐发展,贯穿“四个优先”即富民优先、科教优先、环保优先和节约优先,实施“五大战略”即科教兴省、经济国际化、城市化、区域共同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即建设法治江苏、文化江苏、诚信江苏、平安江苏和绿色江苏。经济和社会的深刻变革、适龄人口的巨大变化以及高教大众化进程的持续推进,都将对高等教育发展改革产生重大影响,江苏高等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经济全球化、长三角一体化与江苏高等教育发展 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产业链和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配置,产业转移步伐加快。与之相适应,对加快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世界金融危机及其对实体经济影响的不断加深,全球经济、产业结构必将进入一个新的调整期。经济、产业结构的重新调整,为具有滞后效应的高等教育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从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看,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时期,往往也是高校毕业生就业不景气,因而也是高等教育大量储备人才、人才“蓄水池”作用突出的时期。适应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拉动内需的新形势,高等教育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我
6
国高等教育资源向东部发达地区集聚的趋势更加明显,长三角地区集聚我国新增高教资源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特别是随着“主体功能区战略”的深入实施和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政策的陆续出台,推进长三角范围内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问题进一步突出,这对于开放性地配置江苏高等教育资源提出了新的 挑战。
(二)江苏经济社会发展与未来高等教育发展
2007年江苏GDP总量25741亿元,人均GDP达4800美元。综合考虑世界金融危机、未来新技术革命和新兴产业发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省有关部门对未来一个时期江苏GDP的增长情况进行了预测。预计2012以前,GDP年均增长8%左右。2012年以后,年均增长将在10%以上。考虑到人口增长和汇率变化等因素,预计2012年江苏人均GDP将达6000多美元,2020年人均GDP将达15000美元左右。
表二:未来一个时期江苏GDP预测
年份 2007年 2012年 2020年 GDP(亿元) 25741 38000 88840 年均增长率 2008-2012年按8% 2013-2020年按10% 资料来源:根据《2007江苏统计年鉴》和省发改委有关经济景气分析报告推算得出。
人均GDP(元) 人均GDP(美元) 33870 48000 111050 4500 6400 15000 (三)江苏大学适龄人口变化与高等教育发展
大学适龄人口的逐年减少,提出了如何在生源紧缩条件下做大做强高等教育的新挑战。根据《2007江苏统计年鉴》,按出生人口计算的18-22岁学龄人口,2010年达到峰值575万人,到2015年就降为447万人,到2022年降到最低点336万人,2023年开始缓慢回升(表三)。适龄人口的变化,对于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是全方位、深层次的,将既影响中等教育的结构,又影响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
7
关系,并使高等学校在校生的年龄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表三:2008-2020年江苏大学适龄人口变化情况(单位:万人) 年份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适龄人口数 531.34 564.99 575.76 570.24 555.35 504.16 473.97 447.40 429.06 年份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适龄人口数 408.26 387.50 367.94 354.03 342.26 336.79 339.62 343.65 347.17 资料来源:《2007江苏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年7月,第66页。 (四)国际高等教育发展与江苏高等教育发展
高等教育既具有民族性,又具有国际性。扩大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推进江苏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的重要内涵。近来年,国际高等教育发展中出现了许多值得关注的新理念和新趋势。例如,把高等教育作为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重要基础,充分发挥大学在国家和地区创新体系中的作用;加强高等教育战略规划,实施以政府资金推动为主的一流大学建设计划;调整优化政府与大学的关系,促进高等教育管理分权化;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学生自主选择和“投身学习”;加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建立健全教育问责制度;推进产学研结合,密切高校与行业企业及社会各界的关系等。这些新理念和新趋势必将影响我国我省高等教育发展的途径和轨迹。
三、指导思想与战略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坚持
8
多元化、优质化、特色化和国际化的发展取向,依据“开放先导、质量为本、统筹协调、制度创新”的指导方针,按照规模适当、结构合理、质量一流,成效卓著的总体要求,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接受优质高等教育为目的,以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为重点,统筹各类高等教育发展,加快建成定位合理、竞争有序、优势明显、具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区域高等教育体系,实现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的转变。
――坚持开放先导。坚定不移地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普及化、现代化进程,提升江苏高等教育的发展能力和水平,扩大江苏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坚持质量为本。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依据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适龄人口变化的情况,合理确定江苏高等学校的总体规模和校均规模。正确把握社会需求与支撑条件的关系,牢固确立教育质量的首要地位,切实解决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和创新基地,增强高等学校的科技创新能力。
――坚持统筹协调。统筹公办高等教育与民办高等教育、普通高等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与本专科教育、大学教育与大学后继续教育的发展,促进各种类型和层次的高等教育之间的衔接、沟通与协调发展,在优化整合各类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努力构建适于全民终身学习需要的现代学校体系,实现不同层次和类型的高等教育协调发展。
――坚持制度创新。创新高等教育体制机制,加快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最大限度地激发各类高等教育的发展活力,充分激发高校各类人才的创新激情和创造活力。
9
(二)战略目标
根据建设创新型省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到2020年,江苏高等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是:高等教育普及水平明显提高,毛入学率达到60%以上,各类专门人才的拥有量基本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省,形成具有江苏特色的比较完善的区域高等教育体系和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框架;高等教育事业的主要指标达到届时发达国家水平,初步确立区域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优势。
到2012年,基本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全省高等教育布局更加合理,结构明显优化,质量显著提高,特色充分彰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位于全国前列,初步建成高等教育强省。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接近50%,基本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规模达到180万人,普通高校数达125所左右。每万人口中大学文化程度人口达1300-1500人。
――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高等继续教育和开放性高等教育衔接沟通、协调发展;研究型大学、教学科研型大学、教学型大学和高职高专院校定位合理,各具特色;研究生、本科生、高职高专生比例逐步调整到8:54:38,在校研究生达16万人以上。
――形成与江苏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学科专业体系,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占全国的比例、博士学位授权点、特色专业、精品课程等高等教育质量内涵建设的主要指标分别占全国相应指标的10%,且位居全国前三位,并争取有更多的指标居全国之首。有10所以上高水平大学进入全国高校百强行列,进入全国一级学科排名前五名的学科显著增加。
10
――高等学校区域布局更加合理,宿迁市和泰州市分别设置独立建制的本科院校,苏北地区高等教育优质资源显著增长。
――办学条件进一步充实,生均教学行政用房、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生均图书生均宿舍面积等的各类主要生均教育资源位居全国前列。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高职实训基地等优质教学资源覆盖所有专业。高水平大学建设取得新成效,全省有 20所以上高水平大学进入全国高等教育先进行列,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达15所及以上。
――教师队伍质量整体提高,培养和引进一批高水平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除特殊需要或特殊人才外,全省高等院校新增师资必须具备研究生学历,本科院校新增师资必须具备博士学位。不断提高有专业实践阅历教师的比例。全省高校师生比调整到1∶16以下,研究型大学的师生比在1∶14以下。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科技创新团队,形成一批高水平的高校科技创新基地和产学研合作平台,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转化一批重点科技成果。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综合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形成一批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及社会影响的研究成果。
——充分发挥政策效应,广开就业渠道,提高服务质量,加大工作力度,确保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不低于70%、年终总就业率不低于90%,高校毕业生就业总数、到基层就业的人数和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人数明显增加。
――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重点建设的本科院校接纳外国留学生的数量达到在校生数8%以上,留学生结构更加优化;重点建设的本科院校中具有境外学习经历的本科生,达到在校本科生数8%-10%,其他本科院校的相应指标力争达到5%以上;引进若干所国
11
外高水平大学或其优势学科,与江苏高校合作举办新型高等教育机构(表四)。
表四:未来一个时期江苏高等教育发展主要参考指标 指标 2010年 2012年 13001500 50 -2020年 2000- 备注 每万人口中大学文化程度人口数(人) 1000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普通高校数,其中本科院校(所) 40 2200 60 新增5所本科院校为中外合作的新型大学 研究型大学师生比1:14以下 部分指标现已稳居全国第二,争取更多指标居全国首位 “十一五”期间相关指标难以实现 一般本科院校力争达到1-2% 120125(49) (44) 160 180(50) (40) 14 20 10 1:16 前三位,占总量的10% 5 6-8 3-5 16 20 15 1:16 前三位,占总量的10% 8 若干所 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数,其中民办校学生数(万人) 研究生(万人) 高水平大学(所) 示范性高职院校(所) 师生比 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博士学位授权点等质量内涵建设指标(%) 具有优势学科的本院院校外国留学生比例(%) 合作举办新型高等教育机构(所) 重点建设的本科院校具有海外学习经历本科生占在校本科生总数的比例(%) 四、战略任务与发展思路
未来一个时期,江苏高等教育发展要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依据建设教育强省、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努力走出一个具有符合国情省情、具有江苏特色的高教强省之路。一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统筹协调,增强高等教育持续发展能力;二是推进高等教育资源市场配置和政府调控的有机结合,实现高等教育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三是加强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大幅度提升人才培养
12
质量;四是推进产学研合作,着力提升高等学校的科技创新能力;五是深入推进高等教育办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努力构建现代大学制度,激发高等学校的办学活力;六是把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重点,努力培养造就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科技领军人物、学术大师和创新团队;七是推进教育公平,努力把教育公平水平提高到一个新高度;八是加快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提升江苏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九是加大经费投入,充实办学条件。
(一)加强统筹协调,增强高等教育持续发展能力
按现在的高等教育规模,到2012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预计不成问题。但前提是必须进行中等教育结构的调整,适当提高普通高中在校生的比例,同时大力调整高中后教育结构,并较大规模地吸引全国其他地区的生源。否则,大学适龄人口的迅速递减,势必造成相当一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和民办高校招生困难,办学规模锐减。
(二)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推进各类高等教育协调发展 到2012年,全省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数达180万人,普通高校总数达125所左右,其中本科院校49所,与2007年相比,增加的5所本科院校为中外合作的新型大学,本科院校校均规模2万人以上。高职院校数基本稳定在2007年的76所,校均规模1万人左右。开放型高等教育、高等继续教育总规模(折算成全日制学生)达55万人。民办高等教育在校生达到50万人。新建一批高中后、大学后继续教育中心。
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提升高等教育能级结构。将在校博士研究生与硕士研究生比例由目前1:6左右,调整到1:10左右。研究生占普通高校在校生的比例达到8%以上。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
13
改革,建立导师资助研究生的体制。全省研究型大学、教学科研型大学、教学型大学和高职高专院校协调发展,各种层次和类型的高校定位合理,分类发展,高等教育体系更加健全、更加开放,能够满足全民多样化的终身学习需要;学科专业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能够满足培养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三)加强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大幅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努力打造一批名校,全省不同层次和类型的高校中,都有一批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水平的高水平学校。建设一批名学科、名专业,推出一批名师,形成一批位居全国领先水平的优质教育资源。以推进专业内涵建设为重点,明确专业建设标准和人才培养目标,深入推进以学分制为核心的教学组织模式的改革,为学生选择性学习创造条件,真正把学习的选择权更多地交给学生,增强学生投身学习的主动性,拓宽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创新研究生教育培养机制,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四)推进产学研合作,着力提升高等学校的科技创新能力 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方针,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显著提升高校知识原创力、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国内一流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产生一批重大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成果,建设一批具有持续创新能力、国内一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产学研平台,实现高校科技创新与国家和地方现代化建设需求充分对接,显著提升高校科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为建设创新型省份和实现“两个率先”提供强有力人才和科技支撑。
14
(五)努力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充分激发高等学校的办学活力 完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级管理,以地方政府为主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落实地方政府对地方高等教育的管理权限。在明确政府、社会、高校各自责任的基础上,依法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推进高校按章程办学,落实大学法人地位。完善高校内部领导和管理体制,推进高校管理民主化进程,健全教授团体参与学校管理的机制。
(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和引进一批学术大师和创新团队 依托高水平大学、国家重点学科、重点科研基地和国际学术交流合作项目,实行“大师+团队+平台”模式,吸引、凝聚各学科领域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中青年高级专家,加大培养支持力度,培养适应一批德才兼备、国际一流的科技和学术领军人物,形成一批科技和学术创新团队。实施高等学校名师培养工程,培养造就一大批学科带头人名师和双师型名师。
(七)推进教育公平,努力把教育公平水平提高到一个新高度 完善以公共财政为主导、以市场机制为补充和诚信体系为保障的助学贷款体系,确保每个学生不因贫失学、辍学。缩小各类高等教育之间的巨大差距,淡化各类高等教育的界限,给予各类高等教育及其学生以平等的发展地位,提高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公平水平。
(八)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提升高等教育的发展能力和水平 建立若干所中外合作的高水平新型大学。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加大选派优秀教师出国培训力度,加快提升具有留学背景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逐步使高等学校校级领导和学科带头人中有一年以上留学经历的人员比例提高到50%以上。围绕国家和江苏省的发展战略,在各类高校和重点学科领域有计划地引进一批处于学科前沿,能够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继续采
15
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引进和利用海外智力资源,积极创造条件,引进更多的海外优秀留学人员和外国专家、学者到江苏高校工作。扩大外国留学生的规模。积极推进中外合作办学,拓展和深化中外高等教育交流。
(九)加大经费投入,充实办学条件
规范政府教育投入,依法增加财政性高等教育经费。改革经费投入机制,完善高等教育竞争性拨款制度,努力提高经费使用效益,确保用于教学和人才培养的经费投入。完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拓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渠道。
16
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引进和利用海外智力资源,积极创造条件,引进更多的海外优秀留学人员和外国专家、学者到江苏高校工作。扩大外国留学生的规模。积极推进中外合作办学,拓展和深化中外高等教育交流。
(九)加大经费投入,充实办学条件
规范政府教育投入,依法增加财政性高等教育经费。改革经费投入机制,完善高等教育竞争性拨款制度,努力提高经费使用效益,确保用于教学和人才培养的经费投入。完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拓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渠道。
16
正在阅读:
江苏高等教育中长期规划05-06
植树绿化养护施工方案08-25
六年级三班家长会班主任发言稿与六年级国旗下演讲稿汇编10-26
科技创意作品申报书11-02
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复习资料05-05
压力的内涵 对压力概念理解存在的三种认识12-06
新版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平移和旋转》公开课教案(教材80-8202-27
旅游管理教学大纲06-24
某年度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试卷06-11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江苏
- 中长期
- 高等教育
- 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