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西师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

更新时间:2024-06-25 14:0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课 题 课 型 乘法 新授 知识目标 主备人 使用时间 参与者 教 者 让学生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列竖式方法,能利用此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从现实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能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了解数学的价值。 课程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导学重难点 教 法 教学准备 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列竖式的方法 难点:能从现实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能解决问题 讲授法,对话法,交流讨论法 单元主题图,情景图,任务单 第1课时

课 题 口算与估算(一) 课 型 新授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主备人 使用时间 参与者 教 者 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学习过程,体会乘法的口算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采用多种方法较熟练地进行口算,培养类推的能力。 能从现实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能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了解数学的价值。 导学目标 重 难 点 教 法 教学准备 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能从现实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能解决问题 讲授法,对话法,交流讨论法 单元主题图,情景图 导学过程(主要环节)设计 导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1.教师:学校准备组织同学们到市体育馆观看篮球比赛,瞧,这就是市体育馆。(展示单元主题图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备注 1. 学生观察单元主题图 2. 通过图中的对话提出数学问题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爱兴趣 情景导入 2. 教师:看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从学生提的问题中抽出:“A区有多 少个座位?”这个问题进行解决。

出示例1情境图 1.学生思考列出算式 2.学生自主思考口算1.教师:求体育馆A区有多少个座位,48×10的方法 怎样列算式呢?(学生读题) 新课讲解,合作探究 2. 怎么口算48×10呢?自主思考 3.用自己的方法计算下面的算一算 4.观察这几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的积有什么特点?你能总结出这种式子的计算方法吗? (两位数乘10的积就在这个两位数的后面添一个0) 出示例2情境图 ①10个十是100,48个十就是480 ②40×10+8×10。 ③48×5+48×5 ④48×9+48×1 ...... 3.认真观察式子,发现规律,总结两位数乘10的计算方法 1.学生观察图,回答获让学生自己去计算,培养 学生思考和观察的能力。 1. 教师: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得的数学信息 2. 那你知道这些面粉的共重多少 2.学生列出算式,并说吗?你会列式计算吗?试一试。 出你是怎么样列出的 3. 比较两个式子的,有什么关系 (把①中的30写成10×3,再与25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4.计算25×30时可以将30看成①25×30 ②25×10×3 4. 自主思考计算25×30的方法 让学生自己看成去发现、总结,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 10×3,25×10=250,250×3=750 ①25×3×10 通过刚才的方法,还以可以怎样计算深入探究 点拨解疑 25×30? ②把255×5,5×30=150,1505.通过刚才的方法计算下面的算一算 ×5=750 6. 观察这几道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的…… 特点,它们的积有什么特点?你能总5. 计算算一算 结出这种式子的计算方法吗? (两位数乘整十数,先用两位数乘整十数十位上的数,再在积德末尾添一个0) 出示例3:20×40 1、自主探索口算方法。 2、集体谈论计算方法。 6.认真观察式子,发现规律,总结两位数乘整十的计算方法 7. .学生自己通过学过的方法来计算20×40 ①将40看成5×8,先用20×5得100,100×8=800 - 1 -

3、怎样口算最简便 ②先用20×4=80,再在80的后面添一个0得800. ③先算2×4=8,然后在8的后面添两个0 ...... 任务单 巩固 提升 出示任务单 43?10 24?30 40?60 95?10 54?50 70?90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1、 本节亮点: 2、待改进处; 两位数乘10 的方法: 48×10=480(个) 两位数乘整十数 25×30=750(kg) 的方法: 整十数乘整十数 20×40=800 的方法:

- 2 -

第2课时

课 题 口算与估算(二) 课 型 新授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导学目标 情感目标 主备人 使用时间 参与者 教 者 探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的方法,并能正确估算。 体会乘法估算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价值,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用多种方法来估算生活中的乘法问题 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探索、共同进步的团队精神。 重 难 点 教 法 教学准备 重点:会估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难点:解决问题 讲授法,自主学习法 任务单 导学过程(主要环节)设计 导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1.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重温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学生活动 1.回忆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并计算 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承上启下的作用 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同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备注 复习导入 2.那两位数乘两位数怎样估算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新知识。 出示例4图: 1.图中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2.要求买11个皮球大约要多少68?6? 98?7? 177?4? 156?9? 1.读题,看图 2.列出算式 3.自主探索估算方法。 4. 同桌互相说一说,比较估算方法是否相同 5.同桌总结估算方法有几种 新课讲解,自主探究 元?怎样列式? 3.集体讨论估算方法 4.抽学生回答估算方法 5.总结估算方法 (三种) 老师:要求买19副乒乓球拍大约要多少元? 1. 读题 2. 列式 3. 用不同方法进行估算 4. 做估一估 学生探究 自主学习 1. 怎么列式 2. 用不同的估算方法进行估算 3. 抽生上台做 自己解决下面的估一估 巩固 提升 出示任务单 52?19? 23?89? - 3 -

47?18? 63?84? 板 书 设 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18×11?220 20 18×11?180 10 18×11?200 20 10 教 学 反 思 2、 本节亮点: 2、待改进处;

- 4 -

第3课时

课 题 课 型 笔算(一) 新授 知识目标 主备人 使用时间 参与者 教 者 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现实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和方法。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导学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重 难 点 教 法 教学准备 重点:会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难点:列竖式原理的讲解 讲授法,讨论交流法 导学过程(主要环节)设计 导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完成任务76?18? 23?13= 单发现问题引出课题,激起备注 1. 复习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 2. 出示任务单 复习导入 3. 在完成任务单中你遇到了什么问题? 1. 回忆回答老师提问 2. 完成任务单 46?10= 37?60= 60?90= 40?59= 4..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两位数乘3.不会计算最后一个题两位数乘学生的学两位数的乘法(板书课题) 出示例题1 1.算这些卷笔刀一共有多少个,该怎样列式?(12×14) 2.可以怎样计算? 竖式计算过程讲解 新课讲解,自主探究 1. 理解竖式中第1步的算理 教师用空白卡片将14中的“1”遮住,像这样12×4的题大家会算吗?容易得出48。 教师:这里的48表示的是什么?(4盒卷笔刀的个数) 2. 理解竖式中第2步的算理 两位数的乘法 习兴趣 1.列出算式 2.讨论计算方法 ①先算4盒有多少个,再算10盒有多少个,再加起来 ②12×2×7 ③14×2×6 ...... 还可以列竖式计算 3.跟着老师的思路回答问题 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 主探究能力。同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 5 -

教师:算完单独的4盒就该算整十盒了,14中的1代表的是多少?(10即一个十)。12乘一个十得12个十,那么2就应该写在十位上对齐。 3.理解竖式中第3步的算理 将我们4盒和10盒算的的结果加起来就是我们14盒的个数了 4.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5.提出列竖式计算容易出错的地方 试一试 跟随练习 巩固提升 1.完成任务单的最后一题 2.出示练习题 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14×21= 23×31= 43×22= 24×11= 板 书 设 计 12×14=168 1 2 ×1 4 4 8 1 2 00 ?这个2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1 6 8 教 学 反 思 本节亮点: 待改进处

- 6 -

第4课时

课 题 课 型 笔算(二) 新授 知识目标 主备人 使用时间 参与者 教 者 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渗透用交换因数位置的方法可以验算乘法。 在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培养学习积极性 导学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重 难 点 教 法 教学准备 重点: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法则 难点:能准确地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自主学习法,交流讨论法 任务单,情景图 导学过程(主要环节)设计 导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1.复习上节课的知识 2.抽学生回答竖式计算法则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备注 复习导入复习导入 3.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简单的两位学生回忆上节课知识,回答承上启下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本节课我问题 的作用 们继续来探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板书课题) 出示例2情境图 1.图中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2.如何列式? 3.如何计算? 1.回答问题 2.在计算方法的讨论中,能学生自主学习,讨法 论,培养学生主动3.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两学习的兴位数乘两位数,并说出每一趣。 步是怎样得来的 识:连续进位乘法的计算方4.完成算一算 4. 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并说一说运用知识迁移构建新的知为什么这样计算 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5.请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并说出每一步是怎样得来的 5.总结计算法则(强调进位时要记在心里并且记住加上) 出示例3情境图 1.请学生自己完成 2,两个因数交换位置再计算一 - 7 -

次,看两次结果怎样 3. 用交换因数位置的方法可以验算乘法 拓展 提升 想一想,说一说 板 书 设 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几位数呢? 教 学 反 思 3、 本节亮点: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36×25=900 3 6 ×2 5 1 8 0 ?□×□的积 7 2 ?□×□的积 9 0 0 ?□×□的和 2、待改进处;

- 8 -

第5课时

课 题 课 型 探索规律(一) 新授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主备人 使用时间 参与者 教 者 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情景中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比较、分析,发现一些给定事例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思考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知识、建构知识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团队意识。 导学目标 情感目标 重 难 点 教 法 教学准备 重点: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情景中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难点:运用这个规律解决计算问题 讲授法,讨论交流法 情景图,任务单 导学过程(主要环节)设计 导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在我们的大千世界里很多事物都有一定的规律,比如说我们的红绿坐端正 灯,它是按一定的顺序依次发光认真听 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数学中的规律“。(板书课题) 1.读题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从生活中的事物引出课题,提高学生的兴趣 备注 谈话导入 2.完成图表 3.小组讨论通过图表发现的出示例1主题图 1.从刚才的情景中,你获得了哪新课讲解,自主探究 些信息? 2.根据汽车的行驶情况填出下表 规律 ①每小时行的路程不变,时间用得越多,行的路程就越多。 3.观察图表,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②它们的速度不变,路程随4.抽生回答(给予鼓励) 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③每小时行的路程不变,时间扩大几倍,路程也就扩大几倍。 1.师:请同学们将图表的结果写成让学生自己完成图表然后观察图表发现规律,用利于培 养学生的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让学生自1.生先独立观察,再交流发现的规律 2.回答发现了什么规律 己观察,发现,有利于培养 深入探究 解决疑惑 算式来表示 2.观察算式,找规律 3.提示:每个算式的因数和积有什 - 9 -

么相同和不同之处,不同之处又有什么规律没有? 4.总结出规律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几倍,积也扩大几倍 任务单 出示任务单 填一填,直接写出得数 3?15=45 18?15=□ 3?75=□ □?15=90 板 书 设 计 探索规律 60?1=60 60?2=120 60?6=360 60?12=720 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几倍,积也扩大几倍 教 学 反 思 4、 本节亮点: 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拓展 提升 2、待改进处;

- 10 -

第6课时

课 题 课 型 探索规律(二) 新授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主备人 使用时间 参与者 教 者 能从数的排列中去发现隐含的规律,并能应用规律。 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比较、分析,发现一些给定事例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思考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及与同伴积极合作的意识 导学目标 情感目标 重 难 点 教 法 教学准备 重点:能从数的排列中去发现隐含的规律,并能应用规律。 难点:运用这个规律解决计算问题 讲授法,讨论交流法 情景图,任务单 导学过程(主要环节)设计 导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我国南宋末年出现了一位著名的数学家,他就是杨辉。他在数学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其中计算技术坐端正 方面的成就最突出,著名的“杨辉认真听 三角”对人类数学研究作出了贡献。今天我们就来探讨“杨辉三角”中的规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备注 从名人的贡献引出课题,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谈话导入 1.学生独立观察,发现规律 出示例2图 2.同桌交流想法 让学生自己完成图表然后观察图表发现规律,用利于培 养学生的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1.请学生观察这些数的排列,每一3.回答 ①每排左、右两边的数都是排有什么特点,上下两排又有什么1,只有中间的数在发生变特点?? 新课讲解,化。 自主探究 2.找找其中的规律 ②每排都比它前一排多一 3.和同桌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个数。 4.抽生回答 ③从第一排的1斜起看,依5.请同学生写出第5排是哪些数?第6排?第7排? 次是1、2、3、4?? ④每排中间的数都等于前一排左、右两个数的和 - 11 -

任务单 拓展 提升 出示任务单 找规律 (1)1,2,3,5,8,13,_,_ (2)1,2,2,4,8,_,_ 教 学 反 思 5、 本节亮点: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规律? 板 书 设 计 探索规律 1 1 1 2 1 1 3 3 1 1 4 6 4 1 ?? 2、待改进处;

- 12 -

第7课时

课 题 课 型 解决问题(一) 新授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主备人 使用时间 参与者 教 者 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导学目标 重 难 点 教 法 教学准备 重点: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学会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讲授法,讨论交流法 任务单,课件,情境图 导学过程(主要环节)设计 导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课件出示运动会入场式的画面,同时播运动员进行曲。 1.师:某地区的校际运动会开幕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通过具体情景引出课题,吸备注 情景导入 了,大家想去看看吗? 2.师:首先我们来到团体操比赛现场。(课件出示例1的画面) 观看课件 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课堂教学 1.说出图中的信息 ①有22所学校参赛。 ②一所学校站了4列,每列例1画面 通过学生③每所学校参赛人数差不自己观察1. 说一说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题意,分多。 2.说说问题中有哪些关键词 ④求22所学校大约有多少析题意,(22所、大约) 解决问人? 题,培养说明这道题我们要用估算的方法 2.解决问题 学生的思3.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①先算一所学校有多少维能力和解决问题 人?再算22所学校的人数 的能力 ②也可以先算22所学校一共站了多少列,再算一共站了多少人 3. 学生独立列出算式 18人。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 13 -

4.分组讨论估算方法 教学例2 1. 师:运动会的组委会给运动员们送来了矿泉水。(课件出示) 2.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再次探究 自主学习 3.如何解决问题 4.总结这类题的方法:像这类求22所、25箱有多少的题,都可以根据已知条件先求出1所、1箱,再求22所、25箱。 出示任务单 板 书 设 计 解决问题 1.22所学校大约有多少人参加团体操训练? 18?4=72(人) 72?22?1540(人) 70 或72?22?1440(人) 20 或72?22?1400(人) 70 20 2. 25箱矿泉水共有多少瓶? 36?3=12(瓶) 12?25=300(瓶) 答:25箱矿泉水共有300瓶. 任务单 4盒有24个皮蛋,12盒有多少个皮蛋?(用两种方法解决) 练习题中,用两种方法,对成绩 好的同学有一种提升 1.说出图中信息 ①3箱矿泉水共有36瓶 ②求25箱共有多少瓶 2.解决问题 先算一箱有多少瓶,再算25箱有多少瓶 3.自己列式计算 将这类题的方法总结出来,有利于学生以后顺利的解决出这类题 巩固 提升 教 学 反 思 6、 本节亮点: 2、待改进处;

- 14 -

第8课时

课 题 课 型 解决问题(二) 新授 知识目标 主备人 使用时间 参与者 教 者 在现实的问题情景中,探索综合运用乘、加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 经历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从问题入手、分析解决问题和通过移动变换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 导学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重 难 点 教 法 教学准备 重点:综合运用乘、加解决问题 难点:学习从问题入手、分析解决问题和通过移动变换解决问题的策略 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索法 任务单,情境图 导学过程(主要环节)设计 导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春游吗?在春游中会遇到许多与数学有关聆听 的问题,你们有信心解决吗?今坐端正 天,我们一起来解决春游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以春游引出课题,提高学生的探索兴趣。 备注 情景导入 1. 说出图中的信息 教学例3 1. 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自主探究 解决问题 2.坐满是什么意思? 3.你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参加春游的人可以看成由哪几部分组成?你有几种方法解决? 4.自主完成,然后同桌讨论 5.列出算式,计算结果 先学生独立完②已经开走了7辆车。 成,再同③又坐满了3辆车。 桌交流讨④求参加春游的同学有多论,既培养学生独少人。 立思考能2解决问题 力,又培①把7辆的人数和3辆的人养合作能数加起来就是春游的人数 力。交流经验想②因为没一辆车都坐满了,法,有利所以可以先求出一共坐了于知识的多少辆车,再求出一共多少积累。 ①每辆车可坐40个同学 人 巩固 提升 出示任务单 紧跟练 青苹果有29箱,红苹习,有利果有38箱,每箱苹果重于考察15kg,两种苹果共重多少学生的kg? - 15 -

板 书 设 计 解决问题 参加春游的同学有多少人? 法一:40?7=280(人) 40?3=120(人) 280+120=400(人) 法二:7+3=10(辆) 40?10=400(人) 答:参加春游的同学有400人。 掌握情况 教 学 反 思 7、 本节亮点: 2、待改进处;

- 16 -

第9课时

课 题 整理与复习(一) 课 型 新授 知识目标 导学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主备人 使用时间 参与者 教 者 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及估算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 重 难 点 教 法 教学准备 重点: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估算方法 难点:能正确计算和估算 自主学习法 课件 导学过程(主要环节)设计 导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1.在第一单元里我们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 2.请同学们回忆下两位数乘两位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让学生复习,可备注 复习导入 数的计算方法 3.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是怎样的? 1.学生回答问题 2.自主复习 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4.学习了哪些探索规律? 1.导学例2 (1)学生先计算,再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自主学习 (2)全班交流方法 2.小结计算方法 (1)先口算,再笔算 (2)先估算,再笔算 (3)先估算积是几位数,再计算 巩固 提升 1.练习五:1,2,5,7 2.抽生上台做 板 书 设 计 学生自主完成 练习五:1,2,5,7 教 学 反 思 1.学生自主计算 2.交流讨论计算方法 学生自主计算,讨 论,发现多种方法

- 17 -

第10课时

课 题 整理与复习(二) 课 型 新授 知识目标 导学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主备人 使用时间 参与者 教 者 通过整理和复习解决问题,进一步感受和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独立思考的能力 进一步了解数学的价值,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重 难 点 教 法 教学准备 重点: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难点:能正确解决问题 自主学习法 课件 导学过程(主要环节)设计 导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可以解决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由学生备注 复习导入 那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学生自主思考 思考,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运用学2.小组交流讨论 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练习五第5题 1.学生读题 2.问题中有什么关键字 3.计算 练习五第15题 1.问题是什么? 自主学习 2.求10分做多少朵小花,我们可练习五第5题 1.学生回答老师的问题 2.解答 练习五第15题 1.回答问题 合作探究 以先求什么? 3.解决问题 练习五第13题 1读题 2.问题是什么? 3.求两种苹果共重多少kg有哪些方法? 巩固 提升 练习五 9题 学生读题,思考,2.先求一分做多少朵小花 回答问3.根据7分做28朵可以求的题,自主 一分做4朵 寻找解题方法,培练习五第13题 1.求两种苹果共重多少kg,养学生的动脑能力 可以先求每种苹果重多少kg,再加起来 2.因为每一箱苹果的重量相同,可以先求出一共有多少箱,再求共多少kg 完成练习五 9题

- 18 -

第二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面积和面积单位课 题 课 型 (一) 新授 知识目标 主备人 使用时间 参与者 教 者 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感知面积的大小,理解面积的意义,通过操作形成“面积”学会使用重叠法、数方格的方法比较不同的面积。 学习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通过观察、操作,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和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学习习惯 重 难 点 教 法 教学准备 重点:形成“面积” 概念;会使用重叠法、数方格的方法比较不同的面积。 难点:形成“面积”的概念。 讲述、讨论交流法、操作 两片树叶,一幅画 导学过程(主要环节)设计 导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1. 出示一幅画。 2. 如果给这一幅画加上框,需要多少木条?这求的是什么? 3. 如果我要想给这幅画配上玻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备注 学生认真思考回答:给这导入 璃,需要多大的玻璃?这又是求的什么呢?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4. 通过我们今天对面积的知识的学习后,你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贴近生幅画加框求的是___,活,容易引起学生的给这幅画配玻璃求的是兴趣 ___。 - 19 -

1.让学生拿出课本摸摸课本的封面,摸摸课桌的桌面,指出像课本的封面和桌面等都是物体的表面。让学生观察教室内可以看到哪些物体的表面? 自主 学习 提出 疑问 2.让学生说说课桌表面和课本表面大小一样吗? 3.定义: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物体的面积。 4.观察任务单上的四个平面图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5.定义: 封闭的平面图形叫做围成的平面图形。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1. 既然物体的表面有大小,围成的平面图形也有大小,那怎样去比较它们的大小呢? 2. 你能比较出教室里相邻两面合作 探究 点拨 解疑 可以这样比较? 3.出示两片不规则树叶,面积相近,请学生思考如何比较树叶的面积的大小。 4.若将树叶放在如书上的格子里可以比较树叶的面积了吗? 墙贴瓷砖部分的大小吗?为什么1.学生观察教室回答可以看到哪些物体的表面 2. 说说数学课本和课桌表面大小是否相同 3.让学生分小组说一说教室的地面、墙面,黑板面,桌面,文具盒面……的面积分别指的是什么? 4.学生自主思考任务单上通过观察、操作等多种活动帮助学生认识面积,使抽象化得概念形象化,有效地促进学生 四个图形的相同和不同。 对面积含任务单一: 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5.学生概括上述两方面的内容回答什么叫面积。 义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 1.同桌讨论回答比较课本与桌面面积的方法? (观察法和重叠法) 2.同桌讨论如何比较相邻两面墙贴瓷砖部分面积的大小. 3.讨论回答比较树叶的方法。并且回答为什么可以这样比较。 引导用多种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既加深了对面积意义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拓展 提升 出示任务 用红色笔画出平面图形的周长,用铅笔涂出图形的面积 板 书 设 计 加深对图形周长和面积定义的理解和区别 教 学 反 思 - 20 -

定义: 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观察法 重叠法 数格子法 1、 本节亮点: 2、待改进处;

- 21 -

面积和面积单位课 题 课 型 (二) 新授 知识目标 主备人 使用时间 22 2参与者 教 者 认识面积单位cm,dm,m。能灵活选用不同的面积单位去测量面积。 学会用面积单位测量指定的面积,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自选面积单位来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初步学会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练习。 222学习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重 难 点 教 法 教学准备 重点:认识面积单位cm,dm,m。 难点:能灵活选用不同的面积单位去测量面积。 讲解法,讨论交流法 边长是1cm,1dm正方形各一个 导学过程(主要环节)设计 导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复习回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面积的定义是什么? 3比较物体面积大小有哪些方法 4.请同学们运用上节课学习的数格子法来比较书上35页图A和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备注 导入 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B的面积大小。能不能比较?为什2.独自思考回答问题 么? 5.如果用数格子的方法比较,格子的大小必须相同才行,看来我们有必要“统一标准”了,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面积单位。 1.剪下一个边长为1cm2、 感知1cm 2对之前的知识进行回顾,对今天要学的知识进行铺垫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的正方形。 2.用手上的1cm的正方形估计文具盒向上面得面积;橡皮擦向上面得面积等 3. 剪下一个边长为1dm的正方形。 4.估计课桌面有多少平2自主 学习 提出 疑问 (1)做一做 请同学在一张纸上画一个边长为1cm的正方形,然后剪下来看看,这个正方形有多大。 定义: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可以写成1操作,让他们深刻了解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大小,培养学生的 厘米2,还可以写成1cm2. - 22 -

(2)估一估、量一量 用剪下的1cm的正方形去估一估文具盒向上一面的面积 用1cm做单位量一量 2.感知1dm (1)剪下一个边长为1dm的正方形 定义: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可以写成122方分米,再量一量 5.边长( )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可以写成( ),还可以写成( )。 6.估一估教室地面、黑板有多少平方米 动手能力和感知能力。 2分米2,还可以写成1dm2. (2)估计课桌面有多少平方分米,再用1dm做单位去量一量。 3.小结:刚才我们学习的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都是面积单位。 合作 探究 点拨 解疑 巩固 提升 1.请同学思考1cm和1cm有什么区别?(画一画,比一比) 出示任务单(说出下面图形的面积是多少,1格代表1cm) 任务单: 2221.学生画出1cm和1cm,同桌讨论后说出它们的区别 学生完成任务单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其对 这两个单位的认识 学习任 务单 板 书 设 计 定义: 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平方米 总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都是面积单位。 教 学 反 思 5. 本节亮点: 2、待改进处; - 23 -

长方形和正方形课 题 课 型 的面积计算(一) 新授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主备人 使用时间 参与者 教 者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经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过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 在探索面积公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能力和探索精神。 学习目标 重 难 点 教 法 教学准备 重点:理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难点:引导学生经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过程。 讲解法,自主探究法,启发 1cm的正方形 导学过程(主要环节)设计 2导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备注 1、复习 (1)面积的定义是什么? (2)周长的定义是什么? 导入 2.回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回忆以前学过的知识,3.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可以通过公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式计算,那它们面积的计算有没有具体的公式呢?让我们这节课一起来探讨探讨。 通过周长公式引出面积可否用公式表示,激发学生的探索欲。 - 24 -

探索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1.用数格子的办法探索面积计算公式 教师:用5个、8个、18个小正方形分别摆成一个长方形,可以怎么摆?请根据你的操作填写任务单 自主 学习 提出 疑问 一。 提问: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若不能回答,则提示) 2.用覆盖的办法探索 (1)量出书上例2中三个图形的长和宽,再用1cm的正方形去覆盖上面3个图形,并填写任务单二 (2)教师:从刚才的探索中,你又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讨论 3教师:请你们大胆猜一猜,可以怎样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合作 探究 点拨 解疑 拓展 提升 板 书 设 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 长= 宽= 在周长公式中,可以通过长方形的周长推出长和宽的公式,那么能否通过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出它的长和宽的公式呢? 教 学 反 思 学生自己探索 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5.大胆猜测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 1.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摆一摆 2.完成任务单一 任务单一: 正方形个5 数(个) 面积(cm2) 5 长(cm) 5 宽(cm) 1 3.交流讨论发现规律 4.完成任务单二 任务单二:单位(cm) 图形 长 宽 长方形A 6 长方形B 长方形C 8 18 ...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 操作,然 后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面积 探索发现的能力。

- 25 -

长方形和正方形课 题 课 型 的面积计算(二) 新授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主备人 使用时间 参与者 教 者 结合具体情景,能借助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推导出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归纳类比能力和应用能力。 学习目标 重 难 点 教 法 教学准备 重点:应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问题。 难点:引导学生类推出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讲解法,讨论交流法,自主探究法 课件 导学过程(主要环节)设计 导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1.老师:小明的妈妈想拿一块方巾来遮家里的电视机屏幕,但不知道够不够,想请小明帮忙计算一下。 这张方巾的边长是9分米,电视机的荧光屏长56厘米,宽42厘米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备注 学学生理解情景自主提问,并思生自考如何解答,在解答过程中发主提现问题。 问, 导入 2.老师:同学们,你能帮小明解决这个问题吗?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你要知道什么?(引导学生提问题) 3.老师:同学们分析出了要解答上面的问题,就要求出方巾的面积,也就是求正方形的面积。那我们这节课就来讲究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1. 引导:想一想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自主 学习 提出 疑问 么联系? 2. 既然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那么正方形的面积可以怎样求呢? 3. 计算出方巾的面积 4. 写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板书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1. 学生交流讨论回答问题 2. 自主得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培养学生的空 间观念。 - 26 -

巩固 提升 完成填表 板 书 设 计 书上练习七第4题 教 学 反 思 8、 本节亮点: 长方形面积= 正方形的面积= 2、待改进处;

- 27 -

长方形和正方形课 题 课 型 面积的计算(三) 新授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主备人 使用时间 参与者 教 者 能区别周长和面积 能估测长方形的面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探索、共同进步的团队精神。 导学目标 重 难 点 教 法 教学准备 重点:能区别周长和面积 难点:解决问题 讲授法,自主学习法 任务单 导学过程(主要环节)设计 导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备注 师:上几节课我们感受了1cm,1dm,1m的大小,通过复习导入 这些面积单位的大小,你能估测一个图形的面积吗?今天我们就俩试一试。 倾听 2221.估测 出示例4的长方形 估计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讨论) 2.周长和面积的比较 新课讲解,自主探究 师:如果要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怎么办? (生:需要知道长和宽) 1.学生讨论估测的方法 ①用1cm的格子去摆 ②分成1cm的格子,说出格子数 …… 2.测量 22师:自己动手测量,然后计算。 3.计算 4.比较周长和面积 3.学生讨论: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 (从两者的意义,单位,计算方法比较) - 28 -

学生探究 自主学习 任务单: 周长和面积的比较 出示任务单 周长 面积 定义 长方形公式 正方形 公式 巩固 提升 完成45页课堂活动1、2 板 书 设 计 完成45页课堂活动1、2 教 学 反 思 9、 本节亮点: 2、待改进处;

- 29 -

课 题 课 型 简单的换算 新授 知识目标 主备人 使用时间 参与者 教 者 通过对面积单位及其算法的回忆,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会简单的单位换算。 在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了解单位换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学习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重 难 点 教 法 教学准备 重点:理解掌握简单的面积单位换算 难点:面积单位换算的过程 讲解法,自主探究法 尺子(直尺、米尺) 导学过程(主要环节)设计 导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备注 1.复习回顾 老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面积单位?这些面积单位是怎样规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导入 2. 激发兴趣 老师:计算数学书、小黑板、教室地面的面积用哪些面积单位合适?这些面积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些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 (板书课题) 回忆之前的知识,回答问题。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爱兴趣 - 30 -

1.出示例1的方格图: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呢?说说你的方法 (①数格子法 ②测量计算法) 2. 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有同学说是100cm,有同学说是1dm ,到22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1.学生各自利用不同的方法来计算例1的方格图的面积 验,探索出1dm=12自主 学习 提出 疑问 底谁对谁错呢?说说你的想法。 3. 由此可见,100cm与1dm之2200cm,22.观察计算的结果,激发了学请学生说说你发现了生探索知识的积极心理,又能 间有什么关系呢? 板书(1dm=100cm) 4.小结探究方法: 22什么。 3.学生自主找出cm2和dm2之间的为学生主①同一个图形里表示边长的有不同 ②用不同单位表示的边长计算出面积 ③比较结果,找出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1、运用以上学习方法,小组探究学习m与dm之间的换算关系 合作 探究 点拨 解疑 2、检查探究学习情况。(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 3.1m等于多少cm呢? 2222关系 动获取新知识做好铺垫 1. 学生小组自主探究,得出m与dm之间的关系 2. 学生小组自主探究,得出m与cm之间的关系 2222学生自主探究,既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构建,又有 利于促进学生对单位之间进率的掌握和理解。 4、出示任务单(周长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 任务单 常用长度单位 面积单位 cm、_、_ 通过比较,加深对这 两种单位 cm2、_、_ 1dm=_cm 1m=_dm 1m=_cm 222222学习 任务单 1dm=_cm 1m=_dm 1m=_cm 学生自主完成任务单 的认识和进率的熟悉。 拓展 提升 完成书上49页例3 自己完成书上49页例3 - 31 -

板 书 设 计 1dm=100cm 22教 学 反 思 10、 本节亮点: 1m=100dm 1m=10000cm 22222、待改进处

- 32 -

课 题 课 型 解决问题 新授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主备人 使用时间 参与者 教 者 通过练习,巩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 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服务生活的价值。 学习目标 重 难 点 教 法 教学准备 重点: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解决问题的过程 讲解法,自主探究法 情景图 导学过程(主要环节)设计 导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备注 1.复习引入 教师:前面我们刚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谁能说说这两种图形的面积分别应该导入 怎么计算? 2.教师:在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经常会用到上述知识。今天我们就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生复习回顾,抽生回答 通过复习,加深对以前只是的熟悉程度,也为学习今天的知识做铺垫 - 33 -

出示例1 1. 从这道例题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请找出此题的问题求什么 2.出示问题,让学生交流讨论 ①理解油菜籽的产量主要与什么 相关。(地的面积) 自主 学习 提出 疑问 3. 学生独立解决此问题。 出示例2 1. 老师:观察分析该草地的组成情况是怎样的?有哪些形状? 2. 老师:请学生分别指出草地和小路分别是哪部分。 3请学生交流讨论解决方案,想一想有几种解决方法。 同桌共同完成 合作 探究 点拨 解疑 出示任务单 量一量,算一算 任务单: 量一量,算一算 量出课桌面的有关数据,算出一张课桌面的面积。估计一下,要做我们全班的课桌面,所需木匾的面积是多少? 把一张正方形或长方折一折,画一画 形纸平均分成4份。你能想出几种不同方法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②土地是什么形状?(长方形) ③长方形地的面积怎么计算?(长×宽) 1.回答问题 2.交流讨论,思考解决问题 通过老师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有利于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 拓展 提升 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 - 34 -

课 题 整理与复习(一) 课 型 新授 知识目标 学习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主备人 使用时间 参与者 教 者 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学过的知识 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的能力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思维能力 重 难 点 教 法 教学准备 重点:面积的定义,面积单位的换算,面积公式的掌握 难点:单位的换算 自主探究法 情景图 导学过程(主要环节)设计 导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老师:本单元你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 1..面积的定义是什么?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备注 导入 1.回答问题 2.自主回忆复习 2..面积单位有哪些? 3..它们相邻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4.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练习十一第2题 1dm、1m分别有1.说说1cm、多大 2.填空 整理与复习例1 自主 学习 提出 疑问 2.你发现了什么? 整理与复习例2 1.读题 2.计算 1.学生自主完成 2.汇报答案 练习十一第4题 1.读题 222练习十一第2题 1.学生回忆以前剪过的1cm2、1dm2、1m2的大小 2.填空 练习十一第4题 1.计算出面积 2.计算出的面积单位与问题中的单位不同 3.换算单位 整理与复习例2 1.量一量 2.计算出周长 3.计算出面积 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强调单位的不同。周长用长度单 位,面积用面积单位 - 35 -

拓展 提升 练习十一:1,3,5,7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11、 本节亮点: 2、待改进处

- 36 -

课 题 整理与复习(二) 课 型 新授 知识目标 学习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主备人 使用时间 参与者 教 者 通过学过的知识能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思考和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精神 重 难 点 教 法 教学准备 重点: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和解决问题 难点:解决问题 自主探究法 情景图 导学过程(主要环节)设计 导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可以解决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通过学备注 导入 那些实际问题?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 练习十一第8题 1.如何在正方形里剪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怎样剪 2.自主计算 练习十一第9题 1.学生回忆 2.小组讨论 生思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练习十一第8题 1.在长方形里剪一个最大的正方形,以长方形的宽作为正方形的边长 2.自主画出 3.计算,解决问题 练习十一第9题 1.还要知道这片树林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解决问题 练习十一第10题 1.第一个图形是规则的长方形,第二个图形是不规则的图形 2.不规则的图形计算方法: (1)将其分成几个规则的图形,计算出它们的面积,再加起来 (2)将其圈成规则的图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动脑及思维能力 自主 学习 提出 疑问 1.要求这片树林能制造氧气多少kg,除了知道1平方米制造3kg,还应该知道什么? 2.解决问题 练习十一第10题 1.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2.观察下面两个图形的区别 3.自主计算 4.小组讨论计算方法,全班交流 - 37 -

形,用圈成的图形减去空白部分的面积,剩下的就是我们需要的阴影部分的面积 拓展 提升 练习十一:12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12、 本节亮点: 2、待改进处;

- 38 -

第三单元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课 题 课 型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新授 主备人 使用时间 教 者 导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知识目标 2、探索并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3、初步学会用类比的方法去解决新问题 。 能力目标 探索并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情感目标 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导 学 重 难 点 教 法 学 法 导学准备 重点:掌握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百数)除以一位数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十数)口算方法。 难点:理解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数)、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十数)的口算算理。 提问、讲述、谈话、指导、讨论。 思考、答问、看书、讨论、动笔计算。 教学挂图。 第 1 课时: 导学过程 导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同学们春天到了,小动物们为了活动活动筋骨也开起了运动会,我们也去凑凑热闹吧! 教师:动物运动会上都有哪些比赛项目? (学生:有赛跑、拍皮球比赛、吹泡泡比赛、荡秋千比赛、跳绳比赛、、、、、、)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备注 教师:仔细观察,看看你还有什么发现,还学生边观察教导入 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学生:我发现了一只小猪吹泡泡2分吹了88个,另外一只小猪3分吹了135个,它们谁每分吹的多?) 教师:很明显啊,135个比88个多啊! (学生:老师不能这样比的,88个是2分吹的,135个是3分吹的。) 教师:哪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只要计算出它们平均每分钟吹的泡泡学挂图,边回答老师提的问题。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39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1o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