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铁高阶段设计技术经济指标

更新时间:2024-06-21 23:4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阶段设计技术经济指标

第2册 炼铁专业

炼铁高阶段设计技术经济指标

目 录

1 编写说明 2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1 有效容积利用系数及日产量 2.2 平均作业率及休风率 2.3 燃料比、焦比及煤比 2.4 综合冶炼强度

2.5 入炉干风量及高炉煤气发生量 2.6 富氧 2.7 热风温度 2.8 鼓风湿度

2.9 风口处风压及炉顶压力 2.10 煤气发生量 2.11 矿比及渣比 2.12 劳动生产率 2.13 炼铁工序能耗 3 主要动力消耗指标 3.1 氧气 3.2 氮气

3.3 高炉煤气及焦炉煤气 3.4 蒸汽 3.5 压缩空气

2

炼铁高阶段设计技术经济指标

3.6 电 3.7 水

4 主要产品、副产品产量及主要原燃料、辅料消耗量 4.1 主要产品、副产品产量 4.1.1 生铁年产量 4.1.2 炉渣年产量 4.1.3 高炉煤气发生量 4.1.4 煤气灰年产量 4.1.5 矿粉年产量 4.1.6 碎焦年产量

4.2 主要原燃料、辅料消耗量 4.2.1 矿石年消耗量 4.2.2 冶金焦年消耗量 4.2.3 喷吹用煤粉年消耗量 4.2.4 石灰石年消耗量 4.2.5 炮泥、沟泥年消耗量 5 基本建设经济指标(参考资料) 5.1 投资 5.2 设备重量 5.3 设备装机电容量 5.4 车间(厂)占地面积 5.5 车间(厂)定员

3

炼铁高阶段设计技术经济指标

5.6 耐火材料用量 5.7 钢材用量 5.8 水泥用量

附录1. 大型高炉拟采用的新技术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对高炉用原燃料理化性能要求高炉系统包括范围 代号 4

炼铁高阶段设计技术经济指标

1.编写说明

本“指标”系根据院里要求并结合我专业具体情况和可能进行编写的。为便于选用,现对本“指标”的编写作如下说明。 1.1 本“指标”是按新建、改建的≥1000m3的高炉编写的;

1.2 高炉按70~80年代的装备水平设计,采用各项行之有效的新技术、较高的自动化水平,同时考虑必要的环保措施,拟采用的新技术见附录1;

1.3 “指标”系按高炉系统(即包括系统的辅助、公用设施在内)编写的,高炉系统包括范围见附录3;

1.4 本“指标”是以贯彻精料方针为基础而编写的,对各种原燃料理化性能的要求参见附录2;

1.5 本“指标”的编写,尽量参考国内外有代表性高炉的先进指标,并尽可能提出今后选用数据,但对于某些数据不全,数据范围较大者只列出部分国内外实例供选用参考;

1.6 在作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条件的变化,对各项指标进行适当调整。

5

炼铁高阶段设计技术经济指标

2. 主要操作技术指标

2.1 有效容积利用系数(K)及日产量(P)

设计年平均Ka=2.0~2.3(t/m3·d); Pa=(2.0~2.3)Vu(t/d) 作业率为100%时,P100= Pa /年平均作业率(t/d) 设备设计最大 Kmax=2.3~2.6(t/m3·d) Pmax=(2.3~2.6)Vu(t/d)=1.1Pa 2.2 年平均作业率及休风率 2.2.1 当去掉大、中修时间时

年平均作业率:97~99%(355~360天/年) 年平均休风率:1~3%

2.2.2 当考虑大、中修时间在内时(设计计算一代年平均产量用) 一代年平均作业率:93~95% 一代年平均工作天数:340~345天

注:

(1)年平均作业率=(年规定工作时间-年休风时间)/年规定工作时间 (2)休风率=年休风时间/年规定工作时间 (3)年规定工作时间=日历时间-大中修时间

(4)休风时间包括计划小修及各种非计划休风时间

年日历时间-一代平均大中修时间-年平均休风时间 (5)一代年平均作业率=------------------------------------------------

年日历时间

2.3 燃料比、焦比及煤比

燃料比(kg/t-P) 焦 比(kg/t-P) 煤 比(kg/t-P) 折算焦比(kg/t-P)

≥3000m3级 490 390 100 470~480 6

1000~3000m3 500 400 100 480~490 月平均最佳 480 360 120 460~470 炼铁高阶段设计技术经济指标

注:(1)上表数值均为入炉值,没包括损失在内;

(2)设计喷煤能力按120~150kg/t-P计,煤粉置换比按0.8~0.9计。

(3)上表数字主要参考首钢条件制定,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条件进行计算调整。

2.4 综合冶炼强度

年平均综合冶强 Ιa=1.0~1.1(t/m3·d) 月平均最高冶强 1.2~1.25(t/m3·d) 风机设计能力 Imax=1.3~1.35(t/m3·d)

(可按月平均最高乘1.1考虑) 2.5 入炉干风量(UB)及高炉煤气发生量(UBG) 2.5.1 入炉干风量:一般为1100~1350(Nm3/t-P) 具体计算: UB=I·U/K (Nm3/t-P)

或 VB=VuI·U/1440 (Nm3/min)

U:每吨燃料耗风量,一般可取2400~2700Nm3/t,此值与燃料成分、燃料比、生铁含量、氮在鼓风及煤气中含量及炉顶煤气成分等有关,其近似值计算公式如下:

(Rz×Cr)-Ct

U=------------------------------×1000 (Nm3/t) 0.536×(CO2+CO+CH4) ·Rz·a 式中:Rz:燃料比(t/t)

Cr:燃料平均固定碳含量(%),一般为84~85%; Ct:生铁中碳含量(%),一般为3~4%;

a:氮在空气与煤气中含量比,一般选1.3~1.45;

CO2、CO、CH4:煤气中此三种组分的含量(%),其和一般为~40%。 大型高炉漏风损失按3~8%计算。

2.5.2 高炉煤气发生量:VBG

7

炼铁高阶段设计技术经济指标

一般 VBG=(1.4~1.45)VB (Nm3/min) 或 1550~1900 Nm3/t-P

高炉煤气发热值为700~800Kcal/Nm3 (2930~3349KJ/Nm3) 宝钢高炉(2×4063m3):

VBG=1540~1640 Nm3/t-P

煤气发热值为780±50Kcal/Nm3 (3266±209KJ/Nm3) 2.6 富氧、富氧率(Φ2)

2.6.1 利用余氧时,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2.6.2 设专机供氧时,富氧率一般≤3%,设备最大能力按4%设计。 富氧量:VO2=(60×VB·Φ2)/(α-0.21) (Nm3/h) 式中α:氧气纯度(%),一般为99.5%

反算富氧率:Φ2=[ VO2×(α-0.21)]/(60×VB) (%) 注:VB为不富氧时之鼓风量,设富氧后鼓风体积(风量加氧量)不变。

2.7 热风温度 TB

2.7.1 新建高炉:设计操作风温1200℃(年平均), 设计最高风温1250~1300℃。 2.7.2 现有热风炉改造后:

设计操作风温≥1100℃(年平均), 设计最高风温≥1200℃。

有条件的厂,热风炉大修也应按新建高炉风温标准进行设计。 2.8 鼓风湿度WB(g/Nm3)

2.8.1 加湿鼓风操作时,鼓风湿度原则上应按当地季节平均最高

8

炼铁高阶段设计技术经济指标

大气湿度确定。

宝钢:30 g/Nm3。

2.8.2 沿海及南方大气湿度大,而且波动较大的地区可设脱湿鼓风设施。

宝钢:全年平均鼓风湿度按10 g/Nm3设计。 脱湿机能力按全年可能稳定的湿度设计。

宝钢按全年平均脱湿5g/Nm3,夏季最大脱湿9 g/Nm3考虑。 2.9 风口处风压(PB)及炉顶压力(PT)

PB与PT应根据高炉大小选定合适值,并分别选定设备设计值及年平均操作值。

炉顶压力 设计 1000~2000 >2000~3000 2.0~2.5 1.5~2.0 3.2~3.9 2.7~3.4 1.2~1.4 0.2 2.0~2.5 1.5~2.0 3.4~4.3 2.9~3.8 1.4~1.8 0.2 >3000 2.5~3.0 2.0~2.5 4.3~5.2 3.8~4.7 1.6~2.2 0.2 (kg/cm2) 年平均操作 风口前风压 设计 (kg/cm2) 年平均操作 料柱阻损(kg/cm2) 送风系统阻损(kg/cm2) 注:1kg/cm2=1.013bar≈1bar=105Pa

2.10 煤气发生量

使用过筛矿的高压高炉一般为10~20kg/t-P。 宝钢设计:10kg/t-P; 日本大型高炉:8~15kg/t-P;

首钢新2#高炉(1327m3): 10~15kg/t-P.

9

炼铁高阶段设计技术经济指标

2.11 矿比及渣比

2.11.1 矿比:首钢:1650~1680kg/t-P; 宝钢:1645kg/t-P;

日本高炉:160~1660kg/t-P。 2.11.2 渣比:首钢:330~350kg/t-P;(国内先进) 宝钢:320kg/t-P;

日本高炉:270~330kg/t-P; 国内重点:一般为500~550kg/t-P。

2.12 劳动生产率:与高炉大小、装备水平及管理水平等有关。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国内重点企业平均(吨/人·年) 1302 1354 1282 首钢最高:2632吨/人·年(1980年) 武钢最高:2239吨/人·年(1979年) 鞍钢最高:2873吨/人·年(1979)

唐钢方案(1984年):2554吨/人·年(2×1200m3) 太钢规划(1982年):3906吨/人·年(1×1800m3)

马钢及梅山建厂报告:3804吨/人·年(1984 年,1×2500m3) 宝钢高炉设计:14700吨/人·年(2×4063m3)

苏联各级高炉劳动生产率的比值关系(以2000m3高炉为100) 2000m3 2700m3 5000m3 劳动生产率比值: 100 123 200

根据我国劳动组织、生产管理、行政系统的具体情况,建议各级

10

炼铁高阶段设计技术经济指标

高炉选用的劳动生产率(吨/人·年):

1000m3 级 2000m3 级 3000m3级 4000m3级 劳动生产率:2500~3000 3000~4000 4000~5000 6000~7000

2.13 炼铁工序能耗 (kg标准煤/t-P) 梅山 首钢 武钢 首钢新2# 1979年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424 521 522 481 510.4 503 483 477 482 499 452.2 483 479 504 455.1 423.8 首钢全厂1983年4月平均:462.7 kg标准煤/t-P; 太钢规划(1983年):441 kg标准煤/t-P。

世界主要产钢国(日本、美国、英国、西德、法国)炼铁工序能耗多小于450kg标准煤/t-P,一般为340~500 kg标准煤/t-P。

冶金部(81)冶能字第1381号通知炼铁工序节约能源的规定(试行)划分的等级如下:

能耗等级 一等 二等 三等 工序能耗,kg标准煤/t-P ≤490 ≤530 ≤580 新设计的大型高炉应根据各项能源消耗收支进行计算。一般可取440~490 kg标准煤/t-P。

3.主要动力消耗指标 3.1 氧气

3.1.1 一般用氧量:0.1~0.2Nm3/t-P.

3.1.2 富氧鼓风时:按富氧率计算出富氧量(Nm3/h),再按小时

11

炼铁高阶段设计技术经济指标

产铁量计算出氧气单耗(Nm3/t-P)(参见操作指标富氧部分)。

宝钢:一般用氧量:0.1 Nm3/t-P; 富氧3%时,氧气单耗41.1Nm3/t-P。

英国雷德卡高炉(2×4063):富氧3%时,氧气单耗43.2Nm3/t-P; 日本君津3#、4#高炉(4063)1977.12~1978.4:一般氧气单耗0.1Nm3/t-P。

3.2 氮气

3.2.1 采用无钟炉顶时需用:40~60Nm3/t-P(小炉子选大值)。 3.2.2 喷吹烟煤时需用20Nm3/t-P。

宝钢高炉用无料钟时:30Nm3/t-P;11000Nm3/h; 英国雷德卡(2×4063)用无料钟时:38.4Nm3/t-P; 首钢新2#:45~65Nm3/t-P(约平均);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52.35 52.56 56.44 ~50 唐钢建厂方案及太钢规划:80Nm3/t-P(包括喷烟煤在内)。 3.3 高炉煤气及焦炉煤气

3.3.1 烘烤炉前铁口、铁沟,烘烤(罐车),铸铁机烤摸及烘干煤用焦炉煤气:3~7Nm3/t-P。

其中:炉前烘烤:1~2.5Nm3/t-P 铁水罐或混铁车:1~2Nm3/t-P 铸铁机烤摸:1Nm3/t-P

烘干煤(制粉)用高炉煤气:30~40Nm3/t-P

12

炼铁高阶段设计技术经济指标

均压用高炉煤气:120~160Nm3/t-P。 3.3.2 加热热风炉用煤气量

一般加热热风炉需要热值为:50~60×104Kcal/t-P (即209~251×104KJ/t-P),具体设计应根据计算确定。

宝钢高炉热风炉需要热值为:52~55×104Kcal/t-P (即218~230×104KJ/t-P),煤气用量计算如下:

一座高炉时 两座高炉时 高炉煤气(Nm3/t-P) 540 370 焦炉煤气(Nm3/t-P) 26 51 国内外实例(Nm3/t-P):

时间 1980 首钢新2# 1981 1982 1983 首钢1# 梅山指挥部 大分1#(4158) 大分2#(5070) 川崎 君津 雷德卡 苏联马钢

高炉煤气 546 434 415 414 954 805 828 350 364 ~350 370~410 460 512 焦炉煤气 40 35 58 104 - - - 35 30 ~50 48~57 100 41 1981 1983 1982 1971 1977.12~1978.4 1978 13

炼铁高阶段设计技术经济指标

苏联西伯利亚 3.4 蒸汽

1978 487 17 一般可取30~50kg/t-P,并可参考以下实际数据: 日本君津3#高炉:10~20kg/t-P(1977.12--1978.4) 宝钢高炉: 20~30kg/t-P 目前国内实际: 50~70kg/t-P 太钢规划(83.12): 50kg/t-P

加湿鼓风时需要蒸汽量按此计算:Q=φ·VB·60×10-6 (t/h) 式中φ:加入蒸汽后的鼓风湿度(g/Nm3) 3.5 压缩空气

首钢高炉数据 单位:Nm3/t-P

1982年 1983年 1984年1~3月 1#高炉 49 48 ~54 2#高炉 61 44 40~42 3#高炉 49 27 33~47 4#高炉 49 34 23~25 唐山建厂方案:~30 Nm3/t-P 太钢规划:~45 Nm3/t-P

宝钢高炉:8.5~9 Nm3/t-P(没包括喷煤、输煤) 3.5.1 一般用量,建议:5~10 Nm3/t-P 3.5.2 喷煤、输煤,建议:20~35 Nm3/t-P 包括喷煤、输煤在内可选25~45 Nm3/t-P。 3.6 电

14

炼铁高阶段设计技术经济指标

电耗量与用电设备水平有关。

包括制粉在内一般可取25~40KW·h/t-P。并可参考以下实际数据: 首钢新2#:~25KW·h/t-P(包括制粉6~8KW·h/t-P) 宝钢高炉:30~32KW·h/t-P(不含制粉用电量)

日本大分1#:36~40KW·h/t-P(77.9~78.4,不含制粉用电) 2#:35~47KW·h/t-P(77.9~78.4,不含制粉用电) 日本君津3#:17~20KW·h/t-P(77.12~78.4,不含制粉用电)

4#:20~26KW·h/t-P(77.12~78.4,不含制粉用电)

英国雷德卡:23.3KW·h/t-P(不含制粉用电) 唐钢建厂方案:20~25KW·h/t-P(不含制粉用电) 太钢规划:35KW·h/t-P(不含制粉用电) 3.7 水

3.7.1 循环水量25~40m3/t-P(大高炉取小值) 2.0~3.5m3/h·m3高炉(大高炉取小值) 其中:水力冲渣水量:10 m3/t-S

干渣水量:3 m3/t-S(与冲渣水不同时使用) 3.7.2 补充水量

(1)工业水循环耗水量为循环水量的4~6%,宝钢为3%; (2) 软水闭路循环耗水量为循环水量的1/10000,最大5/1000。宝钢设计为1/100;

(3) 水力冲渣耗水量为冲渣水量的10%,即1 m3/t-S; (4) 其他耗水量为~0.1 m3/t-P;

15

炼铁高阶段设计技术经济指标

(5) 干渣耗水量为用水量的25%,即0.75~m3/t-S。 首钢高炉实际循环水量 m3/t-P 全厂 新2# 1980年 46 42.2 1981年 37.7 - 1982年 42 41.6 1983年 44 33.9 唐钢建厂方案:41.2 m3/t-P,~3.4m3/h·m3; 太钢规划:40m3/t-P,~3.3m3/h·m3;

西德迪林根4#(2000m3):38~40 m3/t-P,3.25m3/h·m3; 西德迪林根5#(2600m3):34~36 m3/t-P,3.9m3/h·m3; 日本君津3#4#:26~30 m3/t-P(1977.12—1978.4); 宝钢高炉(1×4063m3):

(1)循环水量:9470 m3/h(其中工业水8300 m3/h); 25.5~27.6 m3/t-P,2.5m3/h·m3; (2)补充水量:

① 工业水补充量:700~750 升/t-P,258m3/h;

为工业水量8300 m3/h的3%。

② 纯水补充量:32~35 升/t-P,12m3/h;

为纯水量1170 m3/h的1%。

注:为提高高炉寿命,加强冷却。由国内外大型高炉生产实践看,1984年4月冶金部制订颁布的《钢铁企业动力节约规定》(试行)--钢铁联合企业单位产品用水指标中大型高炉(≥620m3)耗水量为20~25m3/t-P,1.4~1.8m3/h·m3,均偏低,因而建议在设计时参考选用本

16

炼铁高阶段设计技术经济指标

文数据。

4. 主要产品、副产品产量及主要原燃料、辅料消耗量 4.1 主要产品、副产品产量 4.1.1 生铁产量:

设计:Pa×年日历天数×一代年平均作业率/10000 (万吨) 当年生产:Pa×年规定工作天数×年平均业率/10000 (万吨) 4.1.2 炉渣年产量

生铁年产量×渣比 (万吨) 4.1.3 高炉煤气发生量(Nm3/h)

年平均煤气发生量=单位生铁煤气发生量×Pa/24 作业率100%时煤气发生量=单位生铁煤气发生量×P100/24 设备设计煤气发生量=单位生铁煤气发生量×Pmax/24 4.1.4 煤气灰年产量

生铁年产量×灰铁比 (万吨) 4.1.5 矿粉年产量

烧结矿年产量×筛下粉矿率 (万吨) 设烧结矿含<5mm粉矿为10~15%,筛分效率为50%,则筛下粉矿率可按5~8%计。

4.1.6 碎焦年产量

冶金焦(>25mm)年消耗量×筛下碎焦率 (万吨) 设由炼焦厂供给焦炭<25mm为10%左右,一般筛下碎焦率为5~7%。 4.2 主要原燃料、辅料消耗量

17

炼铁高阶段设计技术经济指标

4.2.1 矿石年消耗量

入炉矿石年消耗量=生铁年产量×矿比 (万吨) 在考虑矿石年消耗量时,尚应增加5~10%的筛下粉矿及损耗。 4.2.2 冶金焦年消耗量

入炉冶金焦年消耗量=生铁年产量×焦比 (万吨) 在考虑冶金焦年消耗量时,尚应增加~10%的筛下碎焦及损耗。 4.2.3 喷吹用煤粉年消耗量

煤粉年消耗量=生铁年产量×煤比 (万吨) 在考虑喷吹用煤量时,尚应增加煤的水分、耗损量10~15%; 首钢高炉喷吹用煤的水分及耗损量(%)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10~15 11.5 ~15 其原煤含水~10%。 4.2.4 石灰石年消耗量

石灰石年消耗量应根据入炉原料碱度、炉渣碱度等估算,目前国内高炉石灰石配比为10~30kg/t-P(每包括损耗在内)。

石灰石年消耗量=生铁年产量×石灰石比 (万吨) 注:渣比、灰铁比、矿比、焦比、煤比、石灰石比的单位均为(t/t-P). 4.2.5 炮泥、沟泥消耗量 (1)炮泥消耗量

单耗:建议选用1.5~2.5kg/t-P,并可参考以下数据: 首钢:2~4kg/t-P

18

炼铁高阶段设计技术经济指标

鞍钢:2~3kg/t-P 武钢:~1.4kg/t-P 宝钢:~1.0kg/t-P 年消耗量=生铁年产量×单耗 (2)沟泥消耗量

单耗:建议选用2~4kg/t-P,并可参考以下数据: 首钢:4kg/t-P 鞍钢:3~4kg/t-P 武钢:~3.5kg/t-P 宝钢:~2.0kg/t-P 年消耗量=生铁年产量×单耗 5. 基本建设经济指标(参考资料) 5.1 投资

炼铁系统平均单位高炉容积投资可按6~9万元/米3考虑(容积大者取小值)。

近几年新设计、新规划的高炉投资如下(人民币,万元) :

宝钢高炉 首钢新2#,1979年 太钢规划估算, 1983年12月

高炉容积,m3 1×4063 2×4063 1×1327 1×1800 2×1800 1×2000 19

投 资 折合84942 折合138228 8864(不包括部分公用设施) 单容投资 20.9 17 6.68 7.33 7.0 7.0 13200 25200 14000 炼铁高阶段设计技术经济指标

2×2000 马钢方案估算,1978年 唐钢建厂方案估算, 1984年2月 马钢建厂报告估算, 1984年3月 梅山建厂估算,1984.3 邯钢扩建可行性报告估1×1200 算,1984年10月 5.2 设备重量

炼铁系统设备重量可按4~5t/m3考虑。 本钢5#高炉 马钢方案 唐钢建厂方案 宝钢 高炉容积,m3 1×2000 1×1200 2×1200 1×4063 1×1200 1×1200 2×1200 1×2500 2×2500 1×2500 26550 8760 9700 17700 22500 42500 22500 16000(其中包括进口风机、干法除尘,不包括铸铁机、总图、机运) 6.6 7.3 8.083 7.375 9.0 8.5 9.0 13.3 设备重量,t 9230 5500 9880 38755(含炉壳、 框架等结构件) 单容重量,t/m3 4.615 4.58 4.117 9.5 5.3 设备装机电容量

高炉容积 装机容量 m3 宝钢 唐刚建厂方案(1984年) 1×4063 2×4063 2×1200 20

单容装机容量kw/m3 6.35 6.15 6.25 kw 25811 50000 15000

炼铁高阶段设计技术经济指标

本钢可行性研究(1983年) 1×2500 5.4 车间(厂)占地面积

15632 6.25 现代化大型高炉由于布置形式、运输方式等不同占地面积出入较大,例举国内外各大炼铁厂占地面积如下:

厂名 英国兰沃 建设 年份 1960~1974 1961~1973 高炉座数 布置 面积 平均面积 及容积(m3) 形式 (公顷) (公顷/座) 2×1500 一列式 16 5.3 1×2652 1×2004 1×2823 1×3016 半岛式 63.7 12.74 1×4197 1×4617 平行 2×2700 独立 39.6 9.75 2×3500 半岛式 1×4158 岛式 50.3 25.15 1×5000 2×4000 半岛 41.65 20.85 2×2175 半岛 32.4 10.8 1×4000 2×1800 1×2006 半岛 59.55 14.86 1×4615 2×2000 岛式 33.84 11.2 1×3000 2×4063 半岛 44 22 4×4000 半岛 95.4 23.85 1×2000 20 1×1200 14.5 日本富山 罗马尼亚格勒拉西 日本大分 日本鹿岛 法国福斯 法国敦刻尔克 苏联西西伯利亚 宝钢 冀东大厂 本钢5# 马钢方案 1969~1976 68~78 71~80 59~73 79~85 79~85 (78) 5.5 车间(厂)定员

在确定炼铁厂劳动定员时主要参考冶金部1980年12月颁发的《冶金企业劳动定员定额标准》第九分册来制定。使用时可根据设施的增减、变动对定额进行适当的调整。

高炉容积,m3

800~1099 1100~1399 1400~1699 21

1700~1999 2000~2299 2300~2599 炼铁高阶段设计技术经济指标

综合定员 384 397 414 430 442 461 以上定员范围包括:高炉、热风炉、铸铁机、炉渣处理、制粉喷煤(高炉为卷扬上料)。

人员包括:生产工人、通用工种、维修工人、管理人员、服务人员。

国内有代表性实例:

首钢全厂平均(4座):290~300人/座(1980年、1981年实际); 首钢新2#:~337人(1981年实际,公用人员按四座平均); 宝钢:2×4063m3,441人(设计,实际可能不够); 马钢及梅山建厂报告:1×2500m3,460人; 太钢规划:1×1800m3,320人。 5.6 耐火材料用量

宝钢高炉:1×4063m3,36569吨,9吨/m3 本钢5#高炉:1×2000m3,19300吨,9.65吨/m3 《炼铁设计参考资料》耐火砖单耗:

高炉容积,m3 单耗,t/ m3 1000 9.2 1500 9.4 2000 9.1 建议今后选取9~10 t/ m3作估算指标。 5.7 钢材用量

厂名 南非Iscor 西德曼内斯曼 炉容, m3 用量,t 单耗,t/ m3 1×2000 1×2096 10000 16000 5.0 7.6 22

炼铁高阶段设计技术经济指标

法国洛林与中部连轧公司福斯 瑞典诺尔伯顿冶金公司卢利阿 本钢5#高炉 马钢1978年方案 2×1910 1×1700 1×2000 1×1200 20000 12500 12300 5900 5.2 7.35 6.15 4.92 建议今后选取5~7吨/米3作为估算指标。

5.8 水泥用量

厂名 南非Iscor 本钢5#高炉 马钢1978年方案 炉容, m3 用量,m3 单耗,m3/ m3 1×2000 1×2000 1×1200 22000 16500 8000 11 8.25 6.67 《炼铁设计参考资料》混凝土单耗:

高炉容积,m3 单耗,m3/ m3(不包括辅助车间) 建议今后选取7~10米3/米3作为估算指标。

23

1000 7.0 2000 6.5 炼铁高阶段设计技术经济指标

附录1.大型高炉拟采用的新技术 1.1 烧结矿槽下过筛 1.2 高炉皮带机上料 1.3 无料钟炉顶

1.4 自立式大框架炉体结构

1.5 炉身、热风阀软水闭路循环冷却,新型高水速风口及高压水冷却系统

1.6 新型耐火材料

1.7 高风温热风炉(改进内燃、外燃、顶燃),并设废气余热回收系统,在无高发热值煤气时采取措施预热助燃空气及燃烧用煤气

1.8 提高炉前机械化水平(参首钢新2#或宝钢高炉) 1.9 设置必要的炉前、原料扬尘点的除尘系统

1.10 炉前水力冲渣,冲渣水闭路循环,必要时配以干渣备用系统

1.11 高炉喷吹煤粉(无烟煤或烟煤)

1.12 合适的高压操作,并配以炉顶余压发电设施

1.13 采用静叶可调试轴流风机,必要时采用脱湿鼓风和富氧鼓风技术

1.14 上料系统、热风炉等采用计算机控制,并尽量提高系统的检控及自动化水平

24

炼铁高阶段设计技术经济指标

附录2.对高炉用原燃料理化性能的要求 2.1 入炉块矿 2.1.1 TFe: 60~65%

2.1.2 粒度:8~25mm≥85%,

<5mm≤5%

2.2 入炉烧结矿 2.2.1 TFe: 55~58% 2.2.2 CaO/SiO2: 1.5~1.8 2.2.3 FeO≤10%

2.2.4 转鼓指数 TI≥65%,(参宝钢)

2.2.5 热还原粉化率(R.D.T)≤40%,(参宝钢) 2.2.6 粒度:5~50mm <5mm及≥50%均应≤7% 2.3 球团矿(参宝钢) 2.3.1 TFe: ≥62%

2.3.2 粒度:9~16mm≥85%,

<5mm≤5%

2.3.3 转鼓指数 TI<1mm≤5%

2.3.4 常温耐压强度:≥200kg;(按新日铁试验方法)

<85kg≤5%

2.3.5 还原后耐压强度:≥45kg;(按新日铁试验方法)

25

炼铁高阶段设计技术经济指标

2.3.6 还原率:≥55%;(按新日铁试验方法) 2.3.7 膨胀指数:≤16%;(按新日铁试验方法) 2.4 焦炭

2.4.1 灰分:<13~14%

2.4.2 转鼓指数DI15015≥82%;(按新日铁试验方法) 2.4.3 粒度:25~75mm <25mm及≥75%均应≤10% 平均粒度:45~55mm

26

炼铁高阶段设计技术经济指标

附录3.高炉系统包括范围 3.1 高炉本体

3.1.1 上料(储矿槽、上料、碎焦、碎矿)

3.1.2 炉顶、炉体、风口平台出铁场(包括干渣设施、混铁车、空压站、氮压站??)

3.1.3 除尘器及粗煤气管道

3.1.4 热风炉及其管道(包括热风炉余热回收系统) 3.1.5 喷煤系统

3.2 高炉系统:包括在钢铁联合企业内专为高炉服务的所有工程在内

3.2.1 高炉本体 3.2.2 水力冲渣设施 3.2.3 煤粉制备及输煤设施 3.2.4 铸铁机设施及生铁块仓库 3.2.5 碾泥机设施

3.2.6 铁水罐或混铁车修理设施 3.2.7 通风除尘等环保设施

3.2.8 煤气清洗系统及炉顶余压回收发电系统 3.2.9 高炉系统变电所及供电设施

3.2.10 高炉系统检控设施及计算机控制系统 3.2.11 高炉系统水泵站及供排水设施(包括水处理)

27

炼铁高阶段设计技术经济指标

3.2.12 区域机修、备品备件库、维修设施等 3.2.13 区域检验室

3.2.14 鼓风机站、锅炉房(高炉鼓风机用)及其管道(包括脱湿鼓风、富氧鼓风设施在内)

3.2.15 通讯设施

3.2.16 3.2.17

办公室及生活福利设施

高炉区域的外部工程(动力管线、铁路、公路、车辆??) 28

炼铁高阶段设计技术经济指标

附录4.代号

Ka : 年平均利用系数 (t/m3·d) Kmax: 设备设计最大利用系数 (t/m3·d) Pa : 年平均日产量 (t/d) P100: 作业率为100%时日产量 (t/d) Pmax: 设备设计最大日产量 (t/d) Vu: 有效容积 (mI: 综合冶炼强度 (t/ mIa: 年平均综合冶炼强度 (t/ mI max: 风机设计最高冶炼强度 (t/ mUB: 入炉干风量 (NmVB: 入炉干风量 (NmUBG: 煤气发生量 (NmVBG: 煤气发生量 (NmΦ2: 富氧率 (%) VO2: 富氧量 (NmTB: 风温 (WB: 鼓风湿度 (g/ NmPB: 风口处风压 (kg/cmPT: 炉顶压力 (kg/cm

29

3) 3·d) 3·d) 3·d) 3/t-P) 3/min) 3/t-P) 3/min) 3/h) ℃) 3) 2)或(bar)2)或(bar) 炼铁高阶段设计技术经济指标

3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1h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