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陶杯-论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驱动力

更新时间:2024-05-05 17:4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论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驱动力

杜亚平

(江苏省丰县中学语文组 221700 15862195027)

[摘要]《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规定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准则及依据。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教师专业发展的驱动力可分为初始性驱动力、维持性驱动力、回馈性驱动力。本文简述了这三种驱动力的内涵、功能和强化提高的策略。

[关键词]专业发展 初始性驱动力 维持性驱动力 回馈性驱动力

[1]

教师的专业发展,即教师不断成长、不断接受新知识、提高专业能力的过程,是学校和教育改革的成败关键。自上世纪60年代始,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就成为了国内外教育改革

[2]

和学校改进的关键,形成了国际潮流。2012年2月10日,教育部教师〔2012〕1号文件出台,其中,确定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规定了专业发展的准则及依据。促进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破解教育发展难题,必须着力探寻当前教师专业发展的驱动力。在总结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基础上,本文认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驱动力,按照专业发展的阶段,可分为初始性驱动力、维持性驱动力、回馈性驱动力。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初始性驱动力:教师的专业精神 师德是《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规定的第一位的专业标准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为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热爱学生。事实上,经过师范专业培养培训的人很多,成为教师并最终坚持下去的人却不多。所以,要成为教师,首先要具备对事业的热爱,表现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激情,也就是教师的专业精神。

教师的专业精神,既包括对从事教学工作的肯定接纳的心理倾向,也包括对成为一名职业教师的向往追求,还包括对教学工作积极的情感体验。没有专业精神,就会丧失做教师的最原始的动力,就不具备教师这一职业的准入资格。具备专业精神,才能感受到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乐趣与幸福,收获成就感;才能真切关注学生的现在与未来,真正坚持终生学习,做到“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礼记·大学》;才能克服困惑困难,勇对挫折挫败,将自己的教师职业生涯坚持下去。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师的服务精神,系教育的命脉”, 没有教师的服务精神,教育也就失去了生命活力。可以说,专业精神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初始性驱动力。

当前在就业压力和价值多元的影响下,相当一部分人将教师作为一份职业选择、一种谋生手段,在工作中出现了缺乏专业精神的情况,如缺乏对学生的爱、固步自封、敷衍塞责、谋取私利等,影响了教师的形象,教师的专业精神需要不断的培育。专业精神的培育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实践问题,既是个人内在养成问题,又是外在强化问题。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尝试表明,提升教师专业精神,主要有以下途径:大力培育服务社会的价值观,在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各个阶段将其作为重要内容;加强专业培训,巩固教师的专业性,提升教师的专业学识和个人修养;强化对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规划指导,用连续的期待和阶段的目标引导教师找准发展路向,不断追求卓越,享受创造的幸福;重视推进专业实践,强化职业认同,推进教师对教育事业由肤浅认知向情感认同乃至献身事业深化。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维持性驱动力:社会系统支持、专业能力及克服“职业高原” 教师专业发展如同一部汽车,起步阶段的驱动力源自教师的专业精神。在教师个人漫长的职业生涯中,专业发展还需要持续不断的前进推动力,这就是维持性驱动力。

教师专业发展的维持性驱动力是扫除阻碍教师专业发展因素的力量,它的大小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的速度、程度。基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国内关于教师成长的研究表明,处于第

—1—

一次专业成长期的新教师们,最常见的问题大致集中在两个层面上:一是对学校社会系统的

[3]

适应方面,二是教学能力的不足方面。而在专业发展历程进入到第7-13年后,教师们几

[4]

乎都进入了“职业高原”期,只有约1/3的教师能度过“高原期”,进入第二次专业成长。可以看出,教师专业发展的维持性驱动力至少包括社会系统支持、个人专业能力及克服“职业高原”三个方面。

社会系统是指非教师个体特征的社会性因素,宏观上具体包含政府、学校、专业组织及制度等内容,微观上则指学校社会环境。我国改革开放以后教育振兴工作正式启动,教师专业发展宏观政策陆续出台,规范保证了教师的培养、认证、培训、准入、进修、待遇等权利,整体环境有所改善。而学校社会系统是与教师息息相关的外部环境,学校组织管理结构、学校文化、校本培训资源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最直接的社会性因素。实践证明,扁平化的管理机构、民主协调性的管理风格、关系密切的团体支持、高质量的校本培训,作为柔性的学校社会因素,都会较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澳大利亚实施的“优秀教师计划”就出台了包括“不惧领导——开创不一样的未来”、“领导社区——丰富资源”等一系列的改进学校社会

[5]

系统的做法,极大地推动了澳大利亚教师整体专业发展程度。

专业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是区分教师和非教师的标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明确了能力为重的基本原则,突出了教书育人的实践能力,提出了“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能力提高办法。实践出真知,实践出能力。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今日之学校是行以求知的地方,有行动的勇气,才有真知之收获,才有创造之可能。”任何一个新教师都要通过在教育实践中对教育世界的不断追问,对所怀抱的理想、付诸的行动、伴随的焦虑的

[6]

不断思考,对所从事的教育活动的意义的不断追寻,才能获得实践性知识。这种实践性知识正是教师的专业能力。伴随着教学研究的实践,教师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成为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三种主要路径。自我反思是教师与自我的对话,通过说课环节、授课环节、评课环节的反思,将经验转化为知识和能力,是专业知识与能力增长的根本机制;同伴互助是教师与同行的交流,是打破“教师是孤独的职业”思想桎梏,凝聚集体的力量,基于“校本教研”,采取对话、协作、共享的形式,是推进教师群体专业成长的共赢通道;专业引领实质上是教学理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是一种避免盲目、重复,跳出当前水平层次的纵向拔升,通常由专业机构的教学研究者或骨干教师与中学教师平等交流,指导帮带,互动提高。在当前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情况下,还表现为阅读教育著作或文章、观看或听取专家的授课录像、电视讲座,浏览名师博客等形式,这是一种更高级的发展方式。

教师的“职业高原”,是指教师在职业生涯某一阶段出现的,由进一步增加工作责任

[7]

与挑战有关的职业进步等缺失所引发的心理与行为状态。每一位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都有可能经历职业高原,而处于职业高原的教师,表现为很难感觉到像以前那样快速成长,越来越多的是重复;无论努力不努力,教学效果也只是不好不坏;感觉不到有什么新的东西,工作热情明显下降,只能维持基本的工作状态;开始关注理论,但在实践中往往遇到阻抗等现象。职业高原不仅会给自身带来负面影响,还会影响到教学效果,进而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调查研究证实,6-15年教龄、高级及以上职称的教师职业高原程度更高,且职业高原与社

[8]

会支持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教师职业高原产生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没有经过健全的教育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对下一步的发展力不从心;具备一定实践的能力,但缺乏总结提炼能力;长期流于模仿,不能突破创造。克服职业高原的基本策略,需要教师本身和学校组织的共同努力。教师本身要调整自我认知,修正自我期待,加强责任意识,完善综合素质,积极地、不断地尝试研究与变革,参与到更宏观的教育实践中去,以知行合一的方式去提升自己。学校则要积极关注处于职业高原期的教师,引进竞争机制,积极反馈工作绩效,完善学校支持

[9]

系统,提供继续教育机会,采取轮岗等方式增强校内流动性等,有效促进教师职业生涯发展。

—2—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回馈性驱动力:优秀的学业成就

教与学的关系是教育最根本、最核心的关系。一切的教育教学努力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学生的学业成就是一切教育教学的评判标准。至今一切的教育教学改革都是建立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而优化教学关系,最终提升学生学业成就这一逻辑基础之上的。教师专业发展其实不是重点。而是教师专业发展实施之后,使得学生的学业成就得到了进步,表明这两者之间存在着正相关。所以这种反馈,使得教师相信,教师专业发展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必要和有益的条件。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对教师的评价都是以学生的学业成就为标准。所以,教师专业发展的回馈性动力便是学生优秀的学业成就。

学生学业成就标准对教师专业发展有根本性的影响。传统的学生学业成就标准以测验为主,注重衡量学习结果,以选拔为目的,强调知识量、标准单一,过分重视测试业绩,相应地,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便是教会学生获取高分数,重点突出所教学生的考试成绩,相对忽视学生德、体、美、劳等素质的培养。《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出台后,将“学生为本”作为基本理念,强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推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突出了关爱身心、平等相处、尊重差异、彼此信任、鼓励创新、注重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引导自主自强等具体要求。这恰好契合了陶行知先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求真理念,这种新的学业成就标准,将有利于培养教师的正确的教学观、发展的学生观、灵活的教材观、多元的评价观,必将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来积极影响,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初始性驱动力、维持性驱动力和回馈性驱动力构成了一个前后相连、内外结合、相互牵引的动力系统。找准教师专业发展的驱动力,对培养一个优秀的教师个人,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提升教师集体地位,解决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两大主题“质量提升”和“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卢乃桂,钟亚妮.国际视野中的教师专业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2006(2).

[2] Fullan,M.&Hargreaves,A.(1996).What's worth fighting for in your school? New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 [3] 姚红玉.新教师专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原因[J].教师教育研究,2005(6). [4] 李海林.走出高原期,实现二次专业成长[J].上海教育·半月刊,2009(10)B.

[5] 俞婷婕,肖甦.推动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项新举措——评述澳大利亚政府优秀教师计划及其进展[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9).

[6] 江全.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探讨[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0(1).

[7] 寇冬泉,张大均. 教师职业生涯“高原现象”的心理学阐述[J].中国教育学刊,2006(4):72-75. [8] 陈晶晶,连榕.中学教师职业高原现状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J].宁波大学学报,2011(5):68-71. [9] 侯秋霞.教师职业高原现象与教师的专业发展[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3):20-22. [10] 冯铁林.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驱动力浅说[J].吉林教育,2012(Z1). [11] 伍阳斌.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路径[J].四川教育,2005(6). [12] 吴伦敦.教师专业发展导论[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12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