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秧歌”作为仪式的符号象征与话语建构——20世纪40年代延安“新秧歌”运动的文化阐释

更新时间:2023-07-23 05:0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延安"新秧歌"是传统陕北秧歌与借助民族民间艺术形式,表现工农兵生活、实现文艺大众化,进而进行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建构的中国共产党的文化策略遇合的产物,它赋予传统民俗活动以全新的艺术职能和社会功能,为"表现新的群众的时代"艺术注入了革命、阶级、进步等象征性符号文化内涵,这一改造置换本身,使得"新秧歌"具有一种包含策略诉求的仪式表述意味。由全

青海社会科学

2 1年第 2期 01

‘‘ 新秧歌”作为仪式的符号象征与话语建构2 0世纪 4 O年代延安“新秧歌”运动的文化阐释

要:产生于 2 0世纪 4 0年代的延安“秧歌”传统陕北秧歌与借助民族民间艺术形式,现工新是表

农兵生活、实现文艺大众化,而进行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建构的中国共产党的文化策略遇合的产物,进它赋

予传统民俗活动以全新的艺术职能和社会功能,表现新的群众的时代”为“艺术注入了革命、阶级、进步等象征性符号文化内涵,这一改造置换本身,使得“新秧歌”具有一种包含策略诉求的仪式表述意味。由全新的符号存在和象征表述所构造的这一仪式所表达的,不仅仅是一种文艺形式的创新,包含了深刻的话语更建构诉求。在种种文化使命的规约下,经过改造的陕北秧歌已不再是民间的狂欢,已然衍化跃升成为了而特定意识形态进行政治宣传和民众动员的红色仪典。

关键词:新秧歌

仪式

符号象征

话语建构文章编号:10_ 2 3 (0 1 0 18_ 5 0 1 3 8 2 1 )2 4 _0

中图分类号: 2 . 1 I 221 7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简介:李静,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编审。研究方向:女,民俗文化。

14 93年新年期间,‘当“鲁艺’”新秧歌”家的“在延安获得高度赞赏和热烈追捧时,本民间传统原的仪式符号功能及其象征意义也随之而被置换与消解了。虽然他们的表演仍被陕北当地人指称为秧歌,活动形式还部分地保留了民间传统表演的体系和风格,其但其文化表达的性质显然已不再是民间的了。代表革命和胜利意味的“秧歌”新改变了民问传统秧歌融虔诚信仰与年节狂欢于一体的神人共娱性,在娱乐之外,为看重的是民间文化形式之用于特定政治意识形态宣传的工具性。勿庸讳尤言,所谓宣传即“在人们长期争辩不休的信仰、价值和行为方式方面,目的地通过运用符号 (有文字、 手势、帜、旗音乐、偶像、纪念物等 )来操控他人的思想或行动”的一种特殊行为方式。 ¨就这个意义而言,宣传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被羼入目的和策略性选择的特殊仪式。因此,与其说“秧歌”新是一种

由演员表演的

歌舞艺术形式,如说它更像是一种仪式,种包含策略诉求的有意味的仪式。人类学不一的仪式理论认为,式是“一定的文化传统将一系列具有象征意义的行为集中起来的安排或程仪按序”。当人们通过仪式聚集并以一系列符号象征行为完成仪式表述时, 由符号的存在和象征表述所构造的这一仪式实际上是在以象征化的方式展示一种具有话语色彩的社会力量。因此,年节期间

“闹红火”的传统民俗活动被代表革命和胜利的“新秧歌”改造置换并成为建构革命文艺新秩序的所重要资源本身,好印证了其作为仪式表述的目的、略和特点,恰策一种被全新预设的符号象征以及话语建构诉求。

作为一种具有辞旧迎新社会文化功能的民间信仰仪式及娱乐表演活动,北传统秧歌的展演发陕生在民众一年生活当中尤为看重的年节期间。在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文化观念中,年节是一种具有重要意义的时间标志,们围绕这一时间标志进行一系列活动的目的是在完成身心的一次调整和转人1 4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10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