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鲁东生平简介

更新时间:2023-10-22 01:1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法国人比埃尔·约瑟夫·蒲鲁东(1809—1865)比德国的魏特林迟生一年,但年寿更短,只活了五十六岁。蒲鲁东与魏特林一样出身贫苦,甚至更贫苦;他与魏特林一样富有才华,但更有才华。蒲鲁东的一生,较之魏特林更为精彩。蒲鲁东一生的精彩程度,与圣西门、傅立叶是属于同一水平的。

蒲鲁东出生于法国边远省份的一个半农民半手工业者的家庭。他的父亲既是一个农民,又是一个木桶匠。蒲鲁东很以自己的庄稼汉祖先而自豪。1848年在法国国民议会的一次发言中,蒲鲁东针对一位与他辩论的以出生显贵而自傲的贵族说道:“我的十四代先人都是庄稼汉,请你给我哪怕只举出一个有这样高尚先人的家族来。”

蒲鲁东在自传里写道:“我有一个少见的优越之处,我生来就是和人民血肉相连的??我的父亲是一个平凡的木桶匠,他有子女五人,其中我年岁最大。十二岁以前,我的生活是在田野里度过的,有时作些轻微的农活,有时放牛。五岁时我就作了赶牛者。”那时,“我在密密的草地上倒身翻滚,很想也像我的牛一样去吃那些青草,我光着脚在小路上奔跑,我爬树,我捉青蛙、捕龙虾,这使我多么快乐啊。有多少次在六月的温和清晨我脱去衣服沐浴在朝露里。我几乎不能把自己同周围的自然界分开。”(以上引文见卢森贝《政治经济学史》第三卷223、224页)

然而,愉快的牧童生活很快结束了;蒲鲁东十二岁时,他的父亲破产了,既失去了自己的作坊,又失去了土地。蒲鲁东去到一家旅馆当雇工,凭自己的劳动谋一碗饭吃。后来由于亲友接济,他被送到一个中学读了几年书。但由于穷困,中学也未上到毕业。以后,他又到一家印刷所去当排字工人。据说,蒲鲁东的《什么是所有权》这部重要著作,就是蒲鲁东自己排版的。中国古代的孔子虽出身贵族,但他也自述道:“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论语·子罕篇》)相比之下,马克思会做什么普通人谋生的事呢?马克思又如何能真正了解普通人的人生呢?

蒲鲁东在劳动之余不停息地勤奋自学,阅读能找到的各种书籍。1837年,他28岁时,写成一本小册子《普通语法论》。他拿着这本小册子希望得到贝桑松大学的一笔奖金,未能如愿。后经努力,获得该大学为期三年每年500法郎的助学金。有了这笔钱的宝贵资助,蒲鲁东研究与写作的条件有一定改善。1840年,他出版了他的名著《什么是所有权》;1846年,出版了他的名著《经济矛盾的体系,或贫困的哲学》。在这两本书之间,1843年还出版了一部哲学论著《论人类秩序的建立》。

蒲鲁东比马克思年长9岁,大约从1844年起二人就经常交往,当时马克思住在巴黎。后来马克思迁居布鲁塞尔,仍继续交往。1846年,马克思致信蒲鲁东,邀请蒲鲁东担任马克思的一个组织在巴黎的通信员。蒲鲁东在 1846年5月17日发出的回信中答应了马克思的要求,但在许多重要问题上表达了他与马克思不一致的观点。蒲鲁东的信中写道:

“??看在上帝的面上,我们不要在一切教条主义消灭之后又想起强使人信奉某种主义;我们不要陷入您的同国人马丁·路德的矛盾里,他在推翻天主教的神学以后立即借着开除教籍的办法创立了新教徒的神学。整整三个世纪以来德国完全忙于揭掉马丁·路德的这块新泥皮。我们也不要再制造麻烦事,为的是不再给人类添累赘。

“??我们在领导运动的时候不要领导新的固执,也不要扮演新宗教的圣徒,尽管这是逻辑的宗教、

理性的宗教。??

“还想谈一下您在来信中所用的行动起来的时候这个说法。您可能仍然抱着一种看法,认为如果没有出其不意的攻击,如果没有早先被称作革命而实际简直是乱动的那种东西,就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实现。我理解这个看法,我能替它找到辩护的理由。我愿意以后对这个题目加以讨论,我自己也在很长时期里同意过这个看法;但是,老实说,由于最近研究的结果,在这一点上我的意见完全改变了。我认为,为了取得胜利完全不需要这样,因此我们也就用不着提出革命的行动作为社会改革的手段,因为,这个轰动一时的手段并不是别的,而是诉诸强力、诉诸横暴。我对问题的提法是这样:通过经济的组合把原先由于另一种经济组合而逸出社会的那些财富归还给社会。

“??据我看来,用文火把私产烧掉总比对它施加新的力量实行大屠杀要好些。”(以上部分见卢森贝《政治经济学史》第三卷218、219页)

蒲鲁乐在这封信的偏后部分还写道:“我必须顺便告诉您,法国工人阶级的意愿显然是同我的观点完全一致的;我国的无产者对知识的渴望是这样地强烈,倘若有谁除了血以外不能给他们别的饮料,那他们就会对他老实不客气。”(此段译文见梅林《马克思传》161、162页)

蒲鲁东这封信中有几段话都是名言,是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批判蒲鲁东时常引用的蒲鲁东的“反动观点”。总之,蒲鲁东不愿用暴力革命的方式消灭私有制,而且他用了比较尖刻的言词。并且,蒲鲁东反对把新的社会改革理论变为一种新的宗教。在今天看来,蒲鲁东的观点是很有道理的;警惕马克思把其理论变为一种压制人的新宗教,这些看法确有相当的先见之明。

1846年春天,马克思与魏特林完全决裂。接下来,由于这次通信,马克思与蒲鲁东也完全决裂了。 蒲鲁东本来不愿意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但是法国1848年以推翻路易·菲力普王朝为直接目的的革命把他卷了进去。二月革命的初期,蒲鲁东又出版了一本新书《社会问题的解决》,他的政治思想与经济思想引起了社会的关注,获得了许多群众的支持。自从他的《什么是所有权》一书问世以来,他对富有的剥削者及整个私有制的激烈攻击,已在贫苦民众中产生了广泛影响。

1848年4月,蒲鲁东作了《人民代表者报》的编辑。他的报纸的激进态度招来了资产阶级的憎恨,几次被政府查封,他又先后改名《人民报》、《人民之声报》继续出版。他的报纸销量达到七万份,这个数字在当时是相当可观的销量。1848年6月,国民议会补选,他以七万七千票当选为巴黎的代表。6月30日,正当巴黎无产阶级的六月起义失败后刚几天,统治集团对工人进行血腥镇压最厉害的时候,蒲鲁东在议会里发表态度激烈的演说,猛烈抨击统治阶级,指责他们对人民疾苦漠不关心,咒骂资本主义私有制和整个社会制度是以无知和奴役作为基础的。连同马克思也十分称赞蒲鲁东的这次演说,认为“在六月起义之后,这是一个非常勇敢的行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146页)

由其无政府主义的立场决定,蒲鲁东对政治革命不寄予过分的希望,他希望在经济领域里促成改革,使贫困阶级从经济上获得解放。路易·勃朗主持的国家工场被解散后,蒲鲁东发起组织开办国民银行的活动,希望给穷人以无息贷款,使贫苦阶级从经济上翻身。然而,这些努力都未能成功。

到了1849年,蒲鲁东终于因为他的报纸而被判刑三年。在监禁初期,他仍继续领导他的报纸,不

断发表言辞激烈的文章。例如,他攻击路易·波拿已总统的政策模糊不清,他质问道:“请你告诉我,总统先生,你是个什么人物:是男人,是女人,还是半阴阳人?是兽还是鱼?”

在监禁期满前不久,蒲鲁东写信给他的一位朋友说道:“我打算在经过这样的一番幻想以后重新做我那排字工人或店员的旧工作,因为现在在法国凭著作是不能为生的。我曾打算改革经济学和哲学;此外,我还在从事于世界历史。这些我都能作到,因为我习惯于在贫困中、在不舒适的物质条件下工作。我的头几部著作是在看印刷机的时候写的,并且自己排印自己的作品。‘经济矛盾’一书是我在里昂站柜台的时候写的。最近的作品是我在监狱里写的。我希望我一生的末尾就像一生开头时那样。我作了许多事,最后我也能够因为我是世界上最自由的人们当中的一个而引为自豪。”(见卢森贝《政治经济学史》第三卷252页)

实际上,蒲鲁东出狱后仍在进行研究和写作,1858年写了一部大部头的书叫做《论革命和宗教中的正义》,对天主教教会进行尖锐的攻击。因此,他又一次被判处三年监禁。这一次,他不愿再住监狱,于是选择了被逐国外。

我手边没有任何从基本态度上肯定蒲鲁东的他的传记或其他资料;我所有的资料都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都是批判蒲鲁东的。但是,在上面引用的卢森贝的书的253页上,有如下一个脚注,还是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他的人格。这个脚注说:“在私生活上蒲鲁东是不贪图己利的。他的物质生活极为困苦,时常寻找办法以脱离窘境,这时他决定组织一个股份公司,来修筑巴黎到柏桑爽的铁路。这个计划倒不是什么空想的东西,也正因为这样,所以蒲鲁东的这个计划被一个机警的生意人、原先的圣西门主义者伊沙克·培雷抢去了。后来伊沙克·培雷把他作为这个计划的创制者而送给他一万二千法郎,但是他拒绝了。”

这里说的是他第一次出狱以后的事情。

到了1860年,路易·波拿巴皇帝专门颁布命令,对蒲鲁东免于处罚,并允许他回到法国。但他并没有享受这个宽待立即回国,其原因,据卢森贝的书中说,“是当时的物质状况不允许他从比利时迁回法国。”仅仅因为贫穷,连自己的祖国也无法返回,于此可见蒲鲁东晚境的凄凉。他于1862年才得以回到法国,1865年1月便因病去世。

以下来说蒲鲁东的思想。先来说他的无政府主义。

马克思主义者历来把蒲鲁东列为那个“反动至极”的无政府主义的始祖。其后继者还有俄国的巴枯宁与克鲁泡特金。

无政府主义的先驱,有德国青年黑格尔派的施蒂纳和英国的一个社会主义者葛德文;这是一般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中所提到的。其实,无政府主义有更深广的思想渊源。近代以来资本主义主流社会的自由主义思潮以及一些共产主义者关于理想社会的设计,都为蒲鲁东开始的无政府主义提供了思想养料以至几乎是直接的思想模式。后来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也与无政府主义有一定的相通之处。

近代以来资本主义主流社会的经济自由主义,主张一种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认为政府只当好守夜人的角色就行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越少越好。这种观点,自然表现出一种削弱政府职能的倾向。早期

的共产主义设计者们,其中一部分人设想未来的社会就应是由一个一个独立自足的公社组成的松散的联邦式的结构,不要强大的中央政府,甚至根本不要官吏,不要军队。至于马克思主义者,他们主张未来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里,也是没有政府、没有官吏、没有警察、没有法庭的。

蒲鲁东在其《一个革命者的自由》(又译为《一个革命者的忏悔》)中,区分了两种社会构造: “我把整个社会分为两种构造,一个是我们所叫的社会的构造,其他一个就是政治的构造;第一种之于人类是本有的,自由的,必然的,它的发展特别在于逐渐衰弱并隔开第二种;而第二种则本然地是造作的,束缚的,和过渡的构造。

“社会构造不是别的东西,而是利益建筑在自由契约与经济力量的组织之上的平衡,所谓利益,是一般的,即:劳动,分工、合力、竞争、商业、钱币、股票,互相保证,等等。

“政治构造以权力为原则。它的形态是:阶级的区别,政权的分立,行政的集中,司法等级,以选举为主权的表现,等等。??

“这两种构造,如我们所容易看出的,有绝对相异而且又不可并行的本性”。(见中国人民大学1959年版《无政府主义批判》下册12、13页)

在这里,蒲鲁东认为,以经济活动为主的社会构造是符合自然的,是有益的;而以政治权力为核心的政治构造,从本质上说是对人类无有多少益处而往往有极大害处的。这种分析,是有相当道理的。在几千年来的政府身上,我们的确可以看出一些无益的甚至为害人民大众的性质。

蒲鲁东之所以厌恶憎恨那往往压制人的政府,是因为他特别看重自由。他不是企业主,他看重的不是经济领域的经营自由;他是一个平民百姓,他看重的是个人生活中的不受压制、不受束缚。他说:

“人类之外,绝无皇帝,神学的概念没有意思——自由之外,绝无政府,政治的概念是没有价值的。”(同上书10页)

在他看来,只要有政府存在,个人就不会有自由。他说:“最良好的政府形态如像最完美的宗教那样,就其字义来说,是一个矛盾的观念。问题不是知道我们怎能才被统治得顶好,而只是我们怎样才得顶自由。??我们不允许人被人统治,与人被人掠夺相同。”(同上书10页)

蒲鲁东也受过卢梭思想的影响,他认为远古时代是一种“消极的共产主义”状态,人们的生活是平等而自由的。后来,有了私有财产,更严重的是有了政府,人类的状况便变坏了。他认为,本然的社会,应该是契约性质的。他说:“契约的观念排除政府的观念。”“社会契约应该成为一切参加者之自由的讨论,个人的同意,签名,自己的手抄。??社会契约是互易的契约的原质,它不仅让契约者自由,还要添加他的自由;不仅让他有其财产的全部,还要添加他的财产”。(同上书18页)

他所理解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就是这种个人与个人之间完全平等、完全自由的互不压制、互不侵夺的契约的关系。这样的观点,应算是合理的。

由于特别重视个人的自由,蒲鲁东反对一切政府。他不仅反对封建专制的政府,而且反对近代式的共和制政府即所谓民主政府。民主政府不仅照样收税,而且革命过程中的民主政府收税更多;民主政府不仅同样压制人民,革命过程中的民主政府对人民的压制更甚。经验使蒲鲁东尤其致力于反对新式的民

主政府。他在《社会问题的解决》中说:“我们应该像以往推翻君主制那样地推翻民主制??自由不能和民主并立,就像不能和君主并立一样。在很久以前,民主的统治是建基于一个阶层的被奴役,而现在则将建基于普遍的奴役。”“民主就是戴着假面具的贵族政治。”“民主是专制的方式。”(见卢森贝《政治经济学史》第三卷238、239页)

对于近代以来最为人们所称道的普遍选举权,蒲鲁东同样看出了其中可能包藏着的弊病。他指出: “没有也永远不会有合法的人民代表。一切选举制度都是有缺点的机械论。”“我们知道很多例子,都是那些用普选办法被选出的人物在取得可以向陶醉的人民显示自己权威的社会地位以后就图谋背叛。在选举大会上人民在十个骗子当中未必能遇到一个正直的人。”(见上引书267页)

蒲鲁东的结论是:“政权是暴政的工具和堡垒,而政党则是它的生命和思想。”“打倒政党。打倒政权。要求人和公民的充分自由。”(见上引书248页)

在1852年12月路易·波拿巴实行了废除共和、恢复帝国、自任皇帝的政变之后,蒲鲁东不仅怀疑民主制,而且怀疑起了人民。他在给一个友人的信中写道:“这次教训是必要的,它可以使我们的保民官们看到,人民是可怕的骗子,不能用对待人的态度来对待他们,必须先使他们变成人。” “人类不是粗野的群众,粗野的群众时时准备着呼喊:国王万岁!联盟万岁!人类是优秀者,他们是时代的酵母,能使整个面团发起来??一万个骗子当中能有一个人,或许还要少些。”(见上引书266页)

当初,正是普选制下人民的选票,才使路易·波拿巴首先登上总统的宝座的,当时在总共七百多万张选票中,波拿巴共获得了五百多万张。故此,蒲鲁东对人民大众非常不满。他认为,那抽象的人民是不可相信的;在他的心目中所赞赏的,正是施蒂纳在其《唯一者及其所有物》中所赞赏的个人,有思想水平的优秀的个人。他在上述引文中所说的“人类”正是这样的个人。在这里,蒲鲁东与施蒂纳一样遇上了人世间永恒的、几乎是悲剧性的难题:人民群众本应是受到尊重的,但可惜人民的认识水平有时是有限的。于是,蒲鲁东只能转而期待那有思想水平的个人。

总的说来,蒲鲁东的无政府主义,是因为任何政府总是压制个人的,所以主张在未来的理想社会里不要任何形式的政府,不要任何政治组织。在其理想社会中,自由平等的个人之间只有经济的关系,而没有政治的统治者与被统治者,没有任何奴役与顺从。那时,由各地的居民组成“自治集团”,并由这些“自治集团”结成“自由联邦”,整个人类社会是充分自由的。总之,无政府状态,就是“没有主人没有统治者的状态”。

无政府并不是没有秩序。蒲鲁东说:“正像个人向平等中求正义一样,社会也向无政府中求秩序。”(见《无政府主义批判》下册26页)蒲鲁东还有一句堪称名言的话:“最完善的社会,乃是无政府而有秩序。”(同上书27页)这句话在孙署冰翻译的《什么是所有权》一书中译为“具有最高度完善性的社会存在于秩序和无政府状态的结合中”,然而我还是以《无政府主义批判》中所收录的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翻译为妙。“无政府而有秩序”,实在是体现着一种境界,一种与中国的道家的思维模式相类似的境界。道家的庄子常谈及远古时代人们并不知道“仁”“义”等概念,但他们的行为却都符合于仁、义的要求。例如《庄子·山木》中说道:“南越有邑焉,名为建德之国。其民愚而朴,少私而寡欲??不知义之所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07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