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集团美国战略浅析

更新时间:2024-05-27 16:3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市场营销专业**级国际市场营销

海尔集团美国战略浅析

营销 第*组

指导老师:

组 长: 小组成员:

1

概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内市场的电器行业逐渐形成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格局。此外,国外产品通过各种渠道大量涌入国内市场,使国内市场呈现出饱和状态,企业为实现产品的竞争日益激烈。于是一大批企业走出国门,走向海外,开始了自己的海外之旅。在海外拓展的过程中,遇到了种种困难。因此,本小组选取海尔集团走进美国的案例,并重点对其本土化策略进行分析、研究、学习。接着,对美国营销大环境和海尔目前的困境进行了分析。报告中运用SWOT的分析方法分析海尔在美国市场上的优势、劣势、机会以及威胁,得出了一部分结论和建议。

2

目 录

一、海尔走出国门,走进美国………………………………………………………………..………………4 二、进战美国的策略……………………………………………………………………………………………………4 三、海尔的本土化品牌策略…………………………………………………………………..………………5 四、美国营销环境分析………………………………………………………………………………...……………6 五、海尔的困境分析……………………………………………………………………………………………………9 六、SWOT分析…………………………………………………………………………………………………...……….10 七、策略及建议……………………………………………………………………………………………………….……11 附录1:小组分工及评定………………………………………………………………………………………13 附录2:教师评语…………………………………………………………………………………………………………14

3

一、海尔走出国门,走进美国

(一) 国内市场的需求饱和与市场竞争的激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内市场的电器行业逐渐形成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格局。此外,国外产品通过各种渠道大量涌入国内市场,使国内市场呈现出饱和状态,企业为实现产品价值的竞争日益激烈。

(二) 国市场巨大的吸引力

美国是一个极有吸引力的市场,它是世界经济最强国。截至2004年元旦,美国总人口为2.92亿,GDP为11.6675万亿美元,对产品的质量要求高,购买力强,有购买产品的意愿。美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着海尔的进入。

(三) 获取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及先进的管理技术

海尔在中国市场上以质量优异而著称,但是在国际市场上距离顶尖水平还有很大差距。进入美国市场,海尔不仅可以和世界电器界顶尖企业做出比较,明确今后发展方向,而且还可以学习美国的先进科学技术及先进的管理技术。

(四) 政策的鼓励

中国为了鼓励民族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也为出口企业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五) 为了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中国加入WTO以来,关税的作用虽然在弱化,但是发达国家的非关税贸易壁垒却在逐渐增多,以此来限制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为了能更好的利用中国、美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走出国门、走进美国,是很有必要的。

二、进战美国的策略

(一) 菲律宾试验

菲律宾的英语语系和受美国文化的影响,使其成为海尔海外投资的最佳练兵场。1997年6月,正值亚洲金融危机,海尔在菲律宾建立了海外第一个加工厂。由于危机导致包括劳动力在内所有要素价格大幅缩水,建厂成本节省了近2/3。等市场回暖时,海尔就在菲律宾市场抢得先机。这次由出口贸易向海外投资的转变,使海尔增长了海外投资的经验,也为海尔走进美国市场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 美国投资建厂

历经了几场“练兵”之后,1999年4月,海尔作出迄今为止最大胆的海外投资决定,投资3000万美元在美国南卡州建立了美国海尔工业园。2000年3月,美国海尔工业园竣工投产。2002年3月5日,海尔买下纽约中城格林尼治银行大厦作为北美的总部。对海尔来说这是一个质的飞跃,也是海尔决定实行本地化品牌的一个措施,代表着海尔对美国市场的承诺,即海尔要在美国扎根下去。

4

(三) 在美国市场上站住脚

立足之初的海尔,急于打开美国市场,但美国的主要电器市场都被索尼、惠而浦、伊莱克斯、GE等品牌占据,于是海尔便另辟蹊径,针对美国的大学生专门设计了一款小型冰柜。这款冰柜容易搬运的特点适合大学生的生活,而它节能的特点则符合美国节能的消费意识和文化习惯。于是这款冰柜在美国受到很多大学生的青睐,占据了一部分市场。2003年,便创下了2亿美元的销售额,从而巩固了海尔在美国的基础,海尔在美国站稳了脚跟。

三、海尔的本土化品牌策略

(一) 广告语的更改

在中国,海尔的广告语是“真诚到永远”,在欧洲,海尔的广告语是“Higher and higher”在美国,很多美国人对“Haier”的英文发音还不太熟练,但他们多已把“Haier”当成了一个德国品牌。海尔的海外推广策略是:顺应和强化客户形成的意象,索性把海尔当做一个全球性品牌来推广。海尔美国的经典广告语是:“What the World comes Home To”(世界入我家)。这个广告一语双雕,一方面适应了美国人向来把世界看成自己的部分心理,另一方面又恰到好处地彰显了海尔全球品牌的素质。

(二) 人才的本地化战略

海尔集团直接在美国雇用当地人进行管理、设计以及销售。他们自主推销品牌,争取新的客户。海尔在美国的生产中心虽然是海尔的独资企业,除了几个中国派去的人员外,员工基本上全是美国人,其主要管理人员也都是美国人。这样,使海尔文化得到美国海尔人的认同。从而在美国人心中达到“美国人的海尔”的效果,更有利于海尔融入美国的文化与消费方式。

(三) 与本土公司合作

许多在美国成功的日本公司采取的是独资子公司、总部选派经理人对其进行管理的方式。海尔的方式不同。海尔美国贸易公司是海尔同美国家电公司(ACA)的合资企业,海尔持多数股权,ACA持少数股权。该合资企业管理完全交给当地雇佣的具有产业经验和开拓能力的美国经理管理。这样做,有利于有利于海尔的本土化品牌策略,用品牌对当地的目标群体进行文化的本土化渗透,使产品品牌与当地的文化有机的融合起来,从而达到让顾客从心理消除对“外来货”的排斥感。

(四) 海尔的“三位一体”

海尔的“三位一体”,指设计中心、营销中心、制造中心“三位一体”,最终成为一个非常有竞争力的、具备在当地融资、融智功能的本土化海尔。海尔美国是海尔国际化的阶段性标志,是海尔的第一个“三位一体”的本地化公司。海尔美国设计中心在洛杉矶,营销中心在纽约生产中心在南卡州。

1. 本地化生产

5

1999年4月30日,海尔在美国南卡州建立了美国海尔工业园,占地700亩,年产50万台。2000年正式投产后,通过高质量和个性化设计逐渐打开了市场。避免关税、降低运费、本地的优惠税收、比国内更高的自动化程度与人均生产率,这些都使得美国海尔的工厂有利可图。

2. 本地化营销

海尔的营销向来有章法,国内很多竞争对手抱怨它善于“吹嘘”,在美国设立营销中心后,海尔更是不吝“吹嘘”,不但大气,而且多切中美国人“民族心理”的焦点。比如,初入美国时,海尔不惜花费巨资请来美国人心目具有特殊地位的篮球超人乔丹作为它的广告明星,还在纽约肯尼迪机场的小推车上贴满了广告。还有一个经典的故事:整整两年,海尔没有办法让沃尔玛的采购人员看一眼海尔的产品。为了杀入这个超级连锁巨头的卖场,海尔美国贸易部的总裁决定在沃尔玛总部的对面竖起一块海尔的广告牌,盼望沃尔玛高层在工作间隙,眺望窗外时能发现海尔。2006年,海尔与NBA全面合作,利用NBA这个美国“民族化”的运动,来博得美国人的认同和熟悉。

3. 本地化设计

美国海尔最初打市场时,通过精心设计缝隙产品,如小冰箱、小酒柜、小洗碗机,突破了市场封锁和主流渠道的封闭,造成热销局面和细分市场上的垄断占有。张瑞敏认为,个性化的设计,使得海尔在市场上割开了口子,再通过营销工作,扩大口子,多撕口子,最终形成成片突破!事实上,美国海尔的产品线从单一的小冰箱、小冷柜,已经发展出了能同主流品牌竞争的庞大产品群。

四、美国营销环境分析:

(一) 美国的政治环境

1. 政治体制

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美国的国家组织是依据三权分立与联邦制度、二大政治思想而制定,将立法、司法,行政三种权力分别独立,互相制衡。立法部门负责通过法律,行政部门负责执行国家政务,司法部门行使司法权力。

总统的选举每四年举行一次,宪法规定总统必须由一个在美国出生而年龄至少35岁的美国公民担任。由各政党在总统选举之前几个月的提名大会上选出该政党的候选人。并草拟一份称为政纲的声明,对不同的问题表示其立场,因此选民不但要决定赞成或反对竞选人,而且要决定赞成或反对候选人所代表之政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哲学。虽然每次选择的花费不赀,美国人依然乐此不疲,因为两个世纪下来,人们确信选举使政权得以和平转移。

2. 经济法律体制

由于美国的经济危机,凯恩斯主义成为了美国经济战略与政策的理论基础。英

6

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以“新政”为先导,于1936年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提出了就业的一般理论及政策措施。凯恩斯认为:在没有政府干预经济生活(即自由放任)的情况下,资本主义社会是有效需求不足,不能达到充分就业,扩大政府机能对经济进行干预,这是使现代经济制度免于“全部毁灭”的唯一办法。战后三十多年来,凯恩斯理论在对付危机方面确实起到相当大的疗效,因此,资本主义各国,尤其是美国,无不把它视为对付经济危机的万应灵药。凯恩斯主义政府干预论也从兴起到鼎盛,并且长期成为官方制定经济战略与政策的主要依据。美国推行凯恩斯经济政策的必然结果是二次大战后美国经济立法获得了全面长足的发展,并不断地健全与完善起来。

(二) 美国的经济体制

1. 自有的市场经济体制

美国是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体制。在美国、政府十分重视市场力量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政府对经济发展只起次要作用。这种市场经济体制崇尚市场效率而排斥政府干预,其特点是个生产要素的高度流动性,且资源主要由市场配置。

2. 经济垄断与竞争并存

从美国的多数行业来看,竞争性市场占主导地位,但也有相当一部分行业由垄断组织控制。垄断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私人垄断,如美国的汽车市场绝大部分都分为通用汽车公司、福特汽车公司、克莱斯勒汽车公司这三大汽车公司所控制;石油主要是由美孚石油公司等大企业垄断。但这些是经济型垄断,是私人资本在市场竞争中自发形成的垄断,这和中国市场经济中普遍存在的行政型垄断完全不同。另一种是国家垄断,包括国家直接从事某种生产和服务,或采取国有民营的方式控制某些行业,例如公用设施、邮政通讯、航天事业、某些医药卫生设施等。但是美国的垄断从来没有消除竞争。从资产的份额上看,垄断企业往往具有较大比重,但从企业的数量来看,中小企业和非垄断企业却占绝大多数,并且美国的垄断企业采取竞争的方式来促进生产和经营。美国的垄断发展水平很好,竞争发展的水平更高。美国的竞争不仅表现在垄断企业与非垄断企业之间,在垄断企业之间也形成了比较健全的竞争机制。

(三) 美国的社会文化

1. 有欧洲文化传统

美国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欧洲文化的延伸,因为美国人的语言、她的人口构成,以及她的立国精神都源于欧洲。另一方面,美国文化又与欧洲不同,因为欧洲移民在北美大陆上驱赶走印第安人后,在一片荒芜旷野之地创造了令人赞叹不已的灿烂文明。所以,在考虑美国文化习俗时,既要顾及欧美文化的相同性,又要注意两者的相异性。

7

美国的社会文化具有很强的宽容性。美国是个移民之国,它的祖先来自于全球各地。人们移居美国时,不仅仅在地理位置上挪动一下,而且还把他们所在国的评议和风俗习惯带到了新的居住地。因为差异十分普遍,人们就不特别注重统一性。久而久之,美国人的文化习俗中形成了较高程度的宽容性(tolerance),对异质文化和不同评议持容忍、可接受的态度。在这一点上,美国社会里可行的习俗要比世界上其他国家来得宽泛。譬如说,丈夫可能是个共和党人,但他决不能逼迫他那拥护民主党的妻子改变政治立场。在日常生活习惯和平时事务处理中,这种宽容精神更是屡见不鲜,司空见惯。

2. 美国的宗教

美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居民主要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犹太教、东正教、佛教、伊斯兰教、道教等宗教亦有一定信众,信仰宗教的公民在总人口中约占91%。其中主要以基督教和天主教为最。

3. 重大节日

美国重大节日美国重大节日有7个,分别是美国新年、愚人节、复活节、美国独立日、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

(四) 美国人的个性

1. 不拘礼节

美国人以不拘礼节著称于世。在写字楼里,人们常常发现“白领工人”不穿外套、不系领带地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工作。有电话交谈时,他们会朝椅背一靠,把双足往桌子上搁,悠哉悠哉地在电话里“侃”上个半天。在大学校园里,美国教授身穿牛仔裤、足蹬耐克鞋进教育上课的例子数不胜数。更有甚者,美国教授讲到来劲之处,会一屁股往讲台上一坐,神采飞扬地滔滔不绝一番,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从文化角度上讲,美国人不拘礼节的习性与他们的民主平等观念相关。不拘礼节是为了使人们在交往中更轻松、自在一些,从而更快地缩短人们之间的距离。这也许是美国人性格开朗的一个原因。

2. 样样自己动手

在美国,不管是医生、教授、律师、商人,他们都是自己煮饭、洗衣、上市场购货。他们有社会身份,但不认为干家务会降低他们的体面身份。

“自己动手”的习惯与美国人的拓荒精神有密切关系。在美国人看来,“do-it-yourself”不仅体现着人们的自立精神,而且人们还能从“动手”之后的成果中看到自己的能力和自己的价值。

美国人喜欢务实,而雇佣他人干活实际上就是花钱“买”服务。一般的美国人,只要自己能干、能胜任,不愿花钱请他人代劳,认为这是不必要的开销。还有,美国人重视隐私,关注家里的宁静。有陌生人在屋内经常走动,无疑会对隐私和宁静造成消极性的影响。因此,他们不愿牺牲隐私和宁静去换取一份清闲。

8

3. 不喜欢沉默

与美国人有过接触的人都有这种感觉,西方人中要数美国人最奔放、最随和、最坦率――这当然是美国人的可爱之处。这种奔放,随和性格在“侃大山”上表现得十分显著。美国人一旦与人拉开“话匣子”,便会滔滔不绝地讲个不停。他们不喜欢“干”坐着不出声,若是发现“对话者”久不出声,会马上设法让他加入“神侃”之中。

4. 生活节奏快

美利坚民族是个年轻、天真、自信、富有生气的民族。像个血气方刚的青年人,美国人生性好动,不甘寂寞。生活的节奏像一根上足了的发条一样,有条不紊地不停运转。 美国人的快节奏生活方式,除了止述美利坚民族好动不好静的秉性之外,很大程度上与他们社会的激烈竞争息息相关。美国是个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是它的运转规律,不进则退,不胜则败。为了生存和成功,美国人必须拼搏和奋斗,而拼搏与奋斗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与他人抢时间、争速度,使自己始终处于依靠地位。由此可见,美国人的快节奏生活方式是被他们紧张激烈的社会竞争所“逼迫”出来的。因为这种“逼迫”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美国人对快节奏生活方式也就习惯成自然了。

5. 尊重个性、崇尚个人主义

美国是个尊重个性、崇尚个人主义的国家,个人奋斗成功的故事是“美国梦”的精髓部分。无论是卡内基从一贫如洗的学徒工到富甲天下的钢铁大王,还是林肯从平头百姓之家平步青云地登上总统宝座,他们都是普通美国人津津乐道、梦寐以求的个人成功典范。

在美国,人事关系固然有助于人们取得成功,但更重要的,是个人的努力精神、才能智慧、进取勇气和随和性格。美国是个“自己动手”的社会,人们对机会均等的观念坚信不移。美国人对获取一份好工作――一份时常能带来机遇的工作,十分重视。受聘之前,他们多方打听,仔细调查,尽量设法确信那份工作对自己有利。一旦发现工作环境不利,美国人会毫不犹豫地改换门庭,另谋他职,即“跳槽”,因为大多数美国人都遵守此则行事,离职对于他们决非什么不体面的事情;相反,它睦作追求个人进步的一种象征,被看作寻觅升迁机会的一种努力。

五、海尔的困境分析

(一) 被以各种借口打压

2003年5月2日,以美国五河电子公司(FREI)、电子工人国际兄弟会(IBEW)、电子产品、家具和通讯国际工会(IUE-CWA) 等三方为原告,针对中国和马来西亚彩电企业向美国出口彩电,正式向美国商务部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起反倾销诉讼。海尔、长虹、TCL等中国大型电器企业均榜上有名。美国时间2004年4月13日,美国商务部发布了针对此次“对华反倾销”案的终裁结果,

9

海尔的税率被提高至21.49%。这一调整,大大降低了海尔的利润,使海尔的出口贸易产生了困境。

这一现象的出现,是海尔集团不了解美国市场竞争规则的结果。海尔单方面的以降低技术标准换取大量的彩电出口,导致了欧洲彩电行业巨头以“倾销”为借口的反击,在美国市场上吃了一个大亏。

除此之外,海尔等中国企业经常在外国被冠以“技术指标低”等借口来实行非关税贸易壁垒,把中国的一档子产品拒著门外,或者大幅度提高关税。

(二) 占领的只是低端市场的一部分

海尔在纽约百老汇买了最昂贵的办公楼,使用拿周薪的美国员工,却在生产、销售低端的电器产品。低端产品因为定价低廉,虽然能追求更大的用户群。但是却使品牌形象与品牌内涵受损。众所周知,没有高端的品牌形象,产品很难攫取高额利润。

(三) 资金有困难

没有高额度的利润支持,海尔在美国这种经营方式也很难维持持久。巨大的国际产品开发投入和营销投入(渠道开发、品牌宣传等),以海尔现有的市场地位和销售情况,是很难在短期内补偿回来的。资金上的风险会使海尔产生种种危机,它必须要承受得起“阵痛”。美国《商业周刊》说:海尔在国际市场的资金流一定是负数,他们必须从母公司抽取资金去弥补市场的缺失。

六、SWOT分析

(一) 优势

1. 企业针对市场反应能力迅速

例如,海尔针对欧洲人的消费习惯专门进行设计。在欧洲,一个新产品从设计到制造一般需要一年的时间,但海尔仅用一个月时间就可以推出一个新产品,这样海尔不仅在产品设计上满足了欧洲人的需要,而且显示了其他大公司无法做到的快速反应。

2. 准确的市场细分和成功的产品定位

海尔能针对不同顾客开发不同的产品,以此来满足不同的顾客的需求。资料显示,海尔在美国最畅销的产品是115美元的迷你冰柜,供大学生在宿舍使用,畅销程度是:一年售出2亿美元。

3. 海尔品牌本地化策略很成功,减少了美国人的“排外性” 海尔在美国的社会贡献得到当地认可和称赞。为表彰海尔对南卡投资和对当地发展所做的贡献,开姆顿市所在的 Kershaw 县政府将 2001 年的 “ 社区贡献奖 ” 颁发给了海尔; 2002 年,南卡州政府更授予海尔美国工厂 “ 创造就业奖 ” ,而且为了支持南卡工厂更好更快的发展,南卡州政府还给予海尔美国工厂优惠的工资

10

税返还待遇,该项目被政府认为是贸易带动投资的典范;市政府无偿将市里的一条大路命名为 “ 海尔大道 ” ,这是美国国内第一条以中国企业命名的道路。

(二) 劣势

1. 品牌形象与影响力不够

海尔品牌形象,较索尼、惠而浦、伊莱克斯、GE等品牌来说,还有一定差距,目前仅仅是占据了发达国家的低端市场的一部分。

2. 技术上并不处于领先地位

研发环节距大型跨国公司也还有一定差距,在不断推出满足个性化需要的产品方面还尚需努力。

3. 占领的是低端市场的一部分,资金上有很大压力

(三) 机会

1. 市场容量巨大 美国人口众多,经济发达,人们购买欲望强,电器的市场容量巨大,前景很好。 2. 学习机会也大

虽然和很多国际知名大企业在美国市场上竞争激烈,但是,这从另一方面也能使海尔看到自身的不足,学习竞争对手先进的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经验,这对海尔今后的发展很有好处。

(四) 威胁

1. 来自国际市场的巨头夹击

美国市场,巨头众多,竞争激烈,很有可能“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竞争对手的威胁,使得海尔不可不在意。

2. 美国的地方保护主义

美国是一个很“护短”的国家,美国所出台的政策法规都是利于本国一些大型企业的。WTO机制的广泛传播,使得关税的作用越来越被弱化,但是非关税贸易壁垒却越来越多。美国政府也很喜欢用这个,来做文章,限制非本国企业的发展。

七、策略及建议

(一) 学习美国本土法律,学会用本土法律维护自身权益

随着海尔的一步步做大,正逐渐由海外投资模式向跨国公司转变。学习美国本土法律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2003年的那次“倾销”事件,就是一次警钟。不学习本土法律,不与时俱进的后果是严重的,甚至是不可承受的。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用法律的武器来武装自己,保护自身合法权益,是海尔,也是每个中国在外的企业生存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同时,学习本土法律也能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法律依据和法律建议:(1) 对于有关项目提供相应的法律解释,对该项目提供准确的法律依据;(2) 对于可行

11

性分析,通过依法对项目进行分析以减少投资者的经营风险。

(二) 研发开展高端产品,打开高端市场

海尔已经在美国站住了脚。现在在美国市场上该做的,是按照“‘创牌’而不是‘创汇’”的方针,打“知名度”, 打“信誉度” 和打“美誉度”。

企业知名度、信誉度和美誉度的提高可以减少渠道销售的难度,因为知名度、信誉度高,渠道商比较认可,招商容易,而且消费者也认这个。品牌美誉度高,消费者认为你这个品牌不仅是质量的保证,也有一种优越感,忠诚度也增加了。

同样,研发高端产品,打开高端市场,可以最大限度的攫取利润,增加营业额,这,对企业资金的困难也能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三) 取得国际知名认证机构的支持

在美国,人们很注重这些国际知名认证机构的品牌认证,例如MET认证、UL认证、CSA认证等等。所以,取得这些认证机构的支持,对树立一个好的品牌形象有很大帮助,在知名度、信誉度和美誉度方面也会有很大提高。

(四) 研究美国的营销环境大背景,在重要的庆典节日做好各种形式的促

销活动

无论是周末,或者是法定节假日,都是休闲娱乐的好时光。每当这个时候,美国人都喜欢开着自己的车到超市去购物。在这个时候,开展什么形式的促销活动至关重要。针对美国人不喜欢沉默的特点,可以选择一些热闹的方式。美国人凡事又好自己动手,就可以针对男士、女士、老人、年轻人等各种类型的顾客设计各种不同的产品。例如对于成功的商务男士,他们的生活节奏快,平时洗衣量小,但是洗衣频率高,而且需要很快就干,尤其衬衣、西服还不能有褶皱。在周末购物的时候,海尔就能针对这类顾客推出一款小型的商务高档干洗机,以此来吸引本类顾客。

(五) 针对美国人尊重个性、崇尚个人主义的性格,可以开展故事营销

海尔从一个负债147万元、濒临倒闭的亏损企业迅速成长为中国同行业的“领头羊”,以及海尔总裁张瑞敏亲手拿大锤带领工人砸坏76台质量冰箱严把质量关的事迹都可以在美国市场上进行歌颂。美国人讲究个人崇拜,会崇拜一些英雄人物。所以,这些企业的故事对于海尔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的销售,以及海尔品牌形象的提升都很有用。

(六) 开展社会性质的公益公关活动,展示一个负责任的大企业形象

海尔已经美国投资建成了一个工业园,就需要在美国长久发展。于是,便需要像那些美国有钱人一样,做一些慈善的公益活动。在教育、医疗等社会生活方面,展示出一个负责任的大企业形象。同时也要策划好和政府、媒体,以及社会大众的公关活动。企业开展公益活动带给企业的是一个长期的社会影响,他提升的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开展公益活动应该根据企业不同的具体情况及不同的发展时期拟定一个长期的计划,它在具体实施上应于以产品为主的促销活动有很大的不同。

12

小组分工与评定

13

教师评语

1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07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