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新思维的培养

更新时间:2023-11-18 07:1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创新思维的培养

内容摘要:

科学家与普通人的差别,不在其大脑聪明与否,而是在其能否得到培养与开发其创造潜能的机会和条件。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相当重要,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唤起强烈的创新意识 二、培养灵活的创新思维

三、采用多种实验方法,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的“教”要明确体现创新教育思想、创新教育培养目标和实施方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想创新、敢创新、会创新。

关键词: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 实验方法

有广博扎实的科学知识、敏锐的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创新思维技能等。每个人都具有天生的创造力。对于每个正常人来说,创新能力只有大小之差,没有有无之分。科学家与普通人的差别,不在其大脑聪明与否,而是在其能否得到

培养与开发其创造潜能的机会和条件。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相当重要,以下把多年在教学中关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几点做法加以总结:

一、唤起强烈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出发点和内驱力,是创造性思维、想象和创造性行为的前提。为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在中学物理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能够渴望创新。

首先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创新所谓创新,简单的说它既包括首创前所未有的新事物——即发明创造,也包括将已有的东西予以重新组合、开发后而产生的新事物,还包括利用现有知识、技能去重现前人已经探索过的发现过程。

其次要消除学生害怕创新的心理现代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这种潜能是可以开发和培养的,只是每个人所展现的形式、程度、质量不同而已。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知道,创新并不神秘,并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事情,只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人人都有创新的可能。创新不一定都是指发明创造,对已有事物的重新组合和开发也是创新。如“哈磁”集团把已经存在的茶杯和磁进行组合开发,发明了闻明全国的磁化杯,取得了很好的效益,这是创新。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勇敢去创新就不会害怕创新了。

再次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相当

一部分实验都改为设计型实验。要求学生在实验条件改变的情况下,学会应用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确定实验方案,创造性地测定相关的物理量,创造性地处理实验数据,从而达到实验的目的。例如,将一条形磁铁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另一端吸着一些铁钉,现在,用酒精灯给磁铁加热,经过一段时间后,当磁铁被烧红时,发现小铁钉纷纷落下。虽然这些不是教学内容但从教学进程来看,学生思维活跃,参与热情高,达到了预定的教学效果。 二、培养灵活的创新思维

斯坦曾经说过:“创新并非逻辑推理的结果。”要使学生善于创新,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决定着一个人能否创新及创新能力的大小,是创新素质的核心。创新思维主要包括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两种。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两种思维。

逆向思维是指有意识地从常规思维的反方向、对立面、相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方法,也就是常说的与众不同,是“唱反调”。由于逆向思维具有非常规性和挑战性,它打破了人们常规的思维习惯,因而常常取得意想不到的结果。如法拉第受奥斯特电流产生磁场的影响,他想既然电流能产生磁场,那么磁场是否也能产生电呢?为了证实这种设想的正确性,他虽然失败很多次,从来都不灰心,他认为根据逆向思维的特点,磁应该能够产生电流,困难只是暂时的。后来他改进实验装置,继续实验,终于在1831年发现了磁能产生电的现象,并根据这一现象发明了世界上

第一台发电装置。法拉第成功地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正是运用逆向思维而有重大发现的成功范例。又如在讲凸透镜时同样可以训练学生逆向思维,当平行主轴的光线射到凸透镜时会聚于焦点,那么当把光源放在焦点时射出光线的方向又如何呢?让学生自己讨论。在讲光的折射时,学生知道人从水上看水下的物体,像的位置比物体实际位置上移,那么当潜水员在水下看空中飞鸟时,看到的飞鸟比实际飞鸟的位置是上移还是下移呢?还有在解题时,常常是由已知去推导结论,但有时训练学生由结论反过来往前推导,解题可能更容易。总而言之,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既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深刻认识逆向思维的重要性,还有助于学生克服循规蹈矩、人云亦云的缺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发散思维是一种多方向、多数量、全面展开的辐射型思维方式,是创新思维中最可贵的思维形式。这种思维形式能克服常规思维的单一性、单向性,能有效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条件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思考同一问题,如 “一问多答” 、“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物多思”等方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创设情境”法在上浮力的习题课时,我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用塑料盖倒过来放到水中当一条小船。1、让学生观看小船是什么状态?2、渐渐向小船中加小石块,让学生观看小船的状态怎样改变?3、小船何时开始下沉?4、当小船下沉后能想

出多少种办法让小船再浮上来?5、说说你采用这种方法的理由。6、与其他同学交换一下做法。7、课后找材料试一试。8、有没有更多更好的办法。通过集体讨论,有多种办法能使小船浮出水面,且能说出各自的理由:①减少小石块;②在小船下面绑一个小木块;③在小船下面系一个塑料泡沫;④用一个空的塑料饮料瓶系在船上;⑤把一个吹足了气的气球系在小船上等等。通过这样的训练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一问多答”法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思考,启发学生发散性地思考问题,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对物理问题从不同的思维角度进行全面的、综合的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和方法。如在学完电功率以后,再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回答“在家庭电路中同时工作的用电器越多,干路中的电流是越大还是越小?”的问题。①从并联总电阻的角度考虑;(=+);②从并联电路电流相加的角度考虑(I=I1+I2=……);③从总电功率的角度考虑(I=)。这是一道比较好的培养和检查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题。

“一题多解”法能训练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开阔,方法更多。如①把铭牌为“6V3W”小灯泡接在9V电源上,为使它正常发光,需串联一个多大的电阻(写出多种方法);②如何判断一个透镜是凸透镜;③用运哪些器材进行组合可以测出形状不规则小蜡块的密度;④已知两个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zt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