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 -
更新时间:2023-10-31 20:5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黄疸高对婴儿有什么影响推荐度:
- 相关推荐
1. 处方
a) 玉米须、田基黄、金银花、野菊花适量,医药煲煲水,倒到bb洗澡水一起洗,坚持几天就有效果。我家闺女4月
1日生,8、9天时有黄,洗了一次,ok!此后,感觉bb有热气、长豆,就偶尔洗一洗,也没问题。各药的份量随意,因为只是用来洗澡。我是各50克,分了6、7次。 b) 清肝利胆口服液
c) 我们开始了每天两次煲草药水给豆豆洗澡去黄的日子,持续十多天,豆豆的黄疸终于在她22天的时候全退了。关
于草药:有两种。一种,是客家地区收集来的方子,我的表姐方面提供的。那种草药好像叫“黄枝”/黄机子(我不是客家人,也不认识那种草的,据说是很普通的一种草药),用它煲水,再放黄纸浸,水凉了给宝宝洗澡洗脸。第二种就是金银水藤,也是煲水洗澡,还有,喂点金银花水给宝宝吃,这是潮州地区的方子。 d) 茵桅黄/茵卮黄,是一种注射液也可口服,效果奇好,一天比一天降得低,而且超便宜,大约一块钱一支
2. 分析
a) 人们常常简单地把黄疸病看作就是皮肤发黄,其实这只说对了一半,皮肤发黄只是外表现象。正常人体血液里含有
一定量的色素物质,叫做胆红素,如因生理和病理原因使血液里的胆红素增高,皮肤、眼白等处就会发黄。
那些原因可引起体内胆红素升高呢?
第一,红细胞破坏太多太快。体内的胆红素约80%是由衰老的红细胞被破坏而形成的。如果红细胞破坏太多太快,胆红素激增,就会引起黄疸。母、子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性黄疸就属于这一类,新生儿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黄疸,而且进展很快,皮肤呈现金黄色。当血里的胆红素超过20毫克%时,胆红素就可能进入脑细胞,干扰脑细胞的正常活动和功能,引起核黄疸,威胁新生儿的生命。目前对严重黄疸虽已有了较好的治疗方法,但要取得理想的疗效,还必须在发生核黄疸前及时抢救。家长在观察黄疸程度时,应注意选择天然光线充足的地方,并反复多次察看有否加重。对黄疸进展迅速的新生儿要及时就医。
第二,肝细胞摄取、结合和排泄胆红素发生障碍。由于肝细胞发炎或肝细胞内缺少一种酶,或这种酶活力低,就不能很好排泄胆红素,如患新生儿肝炎或败血症等。出生一周内的新生儿产生生理性黄疸,就是因肝脏酶活力低下这个原因。有的婴儿吃了母乳也会引起这种类型的黄疸,因为母乳内含有一种具脂肪成分的孕酮物质。婴儿哺乳后,这种脂肪成分很快被脂肪酶分解,释放出游离脂肪酸,它可以增加小肠对胆红素的吸收而导致黄疸,但婴儿是健康的。以上情况都称为肝细胞性黄疸。
第三,由于胆管阻塞,胆红素不能排泄到小肠,使胆汁淤积在肝细胞或胆道内而引起黄疸。我们称它为阻塞性黄疸,如新生儿胆道闭锁、胆汁粘稠等。
新生儿期出现黄疸的常见病:根据黄疸发生机理可分为肝前性、肝细胞性和肝后性。兹按发生多少为序简述如下: 1.肝前性黄疸 (1)生理性黄疸(2)新生儿溶血病 (3)血管外溶血:较大的头颅血肿、颅内出血或其它部位出血,由于红细胞破坏增加,引起黄疸。 (4)红细胞增多症:母→胎或胎→胎之间输血,脐带延迟结扎等引起的红细胞增多,在红细胞破坏增加超过肝脏忍受能力时可导致黄疸。
2.肝细胞性黄疸 (1)窒息:缺氧可影响肝酶的活性,使胆红素代谢发生障碍,患儿可在生后2~3天出现较重黄疸。 (2)感染:新生儿败血症及其它细菌感染,不但可引起中毒性肝炎,还可发生溶血。因此血清中有结合和未结合两种胆红素。感染控制后,黄疸可消退(详见新生儿败血症)。(3)新生儿肝炎综合征。(4)红细胞酶的缺陷:如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症,在广东、广西及东南亚华侨中发病较高,我国其它地区也有散发病例。蚕豆、抗疟药、磺胺药、萘等为诱发因素,广州市儿童医院曾报告54例,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46.2%,黄疸平均出现时间为出生后第3天,第5天达高峰。(5)甲状腺功能低下:肝脏不能充分维持高能量磷酸盐有效地去结合胆红素,和胎粪排空延迟可使本病早期就出现黄疸。(6)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型:第一类是克-纳氏(Crigler-Najjar)综合征,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缺乏,完全不能形成结合胆红素,苯巴比妥对其高红素血症无作用。有胆红素脑病危险,以蓝光治疗效果颇佳。第二类是暂时性家族性高胆红素血症(Lucey-Drisoll综合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葡萄糖醛酰转移酶仅部分缺乏,黄疸较轻,大便色深黄,脑损害危险性少。苯巴比妥治疗有效。(7)半乳糖血症:由于肝细胞内缺乏一种酶,不能使双磷酸半乳糖尿嘧啶苷转化为双磷葡萄糖尿嘧啶苷,以致未结合胆红素在肝细胞内不能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而成为结合胆红素。不饲乳糖即可好转(详见下册先天性代谢病章)。(8)α--抗胰蛋白酶缺乏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新生儿时期可表现为胆汁淤积性黄疸,持续时间较长,消退后可遗留肝肿大,往往发展为肝硬变。(9)药物:在新生儿时期,维生素K3,磺胺药及新生霉素等可引起黄疸。 3.肝后性黄疸 (1)胆汁淤积综合征:界于肝细胞性与肝后性黄疸间,主要见于新生儿溶血病之后。(2)母乳黄疸:过去报告仅占母乳喂养儿的1%或更少,但近年来逐渐被重视而大为增高。确切原因尚未肯定,而今认为是
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GD)含量丰富(它主要来自母乳,部分来自胎儿新生儿自身和肠道菌群建立后产生),活性又高,当新生儿开奶延迟、摄入量不足,肠蠕动减少时,β-GD可分解,结合胆红素还原成未结合胆红素而在肠-肝循环回吸收增加,显现黄疸,它可紧接在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下去,也可在生理性黄疸减轻后又加重,2-4周达高峰,持续数周到数月,一般无其它症状,积极加喂母乳,肠蠕动增加,肠壁再吸收减少,黄疸可望自然消退。必要时也可暂停或减少母乳2~4天并加光疗,黄疸退后可继续母乳喂养,不必因黄疸而放弃母乳喂养。(3)先天性胆管闭锁:一般在生后2~3周黄疸逐渐加重。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出现皮肤、眼白发黄称为黄疸。黄疸有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之分。生理性黄疸有一定限度,皮肤不呈橘黄色,而呈浅黄色。眼白微带黄色,口腔黏膜微黄,手心、脚心不黄。一般4~5天黄疸程度达到高峰,约10天内逐渐消失。
病理性黄疸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就可以出现,且持续的时间较长,个别患儿还会有反复。病理性黄疸色深呈橙黄色,遍及全身。患儿睡眠、精神不好,有躁动、哭闹不止等。引起病理性黄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流血后红细胞内的胆红素进入血液中,使皮肤和巩膜染成黄色;感染后细菌释放的毒素对红细胞和胆红素代谢的破坏,使患儿出现黄疸;肝胆有疾患,使胆汁排泄通道异常或新生儿患先天性代谢异常及缺氧、窒息等原因都可能导致新生儿病理性黄疸。黄疸严重时会出现核黄疸,损伤患儿大脑,家长应引起高度重视。
常见的几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与生理性黄疸不同,根据其特点可以相互鉴别。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是由许多原因组成的一组疾病,常见的几种黄疸原因是:溶血性黄疸、感染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母乳性黄疸等,不同原因形成的黄疸其黄疸的特点又各不相同。
(1)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0、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其他如母亲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AB;母亲血型为B、胎儿血型为A或AB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这样一来,一些父母会十分紧张,担心孩子会发生ABO溶血,其实要说明的一点是:不是所有ABO系统血型不合的新生儿都会发生溶血。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9%。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逐渐加重。
(2)感染性黄疸:感染性黄疸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原因主要使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的黄疸。病毒感染多为宫内感染,以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其他感染有风疹病毒、EB病毒、弓形体等较为少见。细菌感染以败血症黄疸最多见。黄疸的特点是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不退或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出现持续性黄疸。
(3)阻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胆道闭锁较为常见,其黄疸特点是生后1-2周或3-4周又出现黄疸,逐渐加深,同时大便颜色逐渐变为浅黄色,甚至呈白陶土色。
(4)母乳性黄疸: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少数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原因还不十分明了。其黄疸特点是:在生理性黄疸高峰后黄疸继续加重,胆红素可达10-30 mg/dl,如继续哺乳,黄疸在高水平状态下继续一段时间后才缓慢下降,如停止哺乳48小时,胆红素明显下降达50%,若再次哺乳,胆红素又上升。
病理性黄疸不论何种原因,严重时均可引起“核黄疸”,其预后差,除可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严重的可引起死亡。因此,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重在预防,如孕期防止弓形体、风疹病毒的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后防止败血症的发生;新生儿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等。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黄疸变化,如发现有病理性黄疸的迹象,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轻度黄疸对新生儿具有保护作用:
最新研究显示,新生儿出生后的皮肤和眼睛黄疸对机体有保护作用,可使其免受自由基的损害。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Solomon H. Snyder博士指出,所有婴儿和成人机体内均有对抗自由基的保护机制,最新研究提示婴儿体内的胆红素对其有保护作用,这种色素是一种抗氧化剂,使新生儿表现为轻度黄疸。新生儿轻度黄疸属生理性,但出生后体内胆红素水平较高应予重视,注意是否有病理情况发生。
胆红素是由于衰老的红细胞和机体内含血红素的成分崩解所致,当血中积累的胆红素超过肝脏向肠道排泄的量时,
即出现黄疸。众所周知,过多的胆红素对婴儿有害,但出生后胆红素轻度升高的原因尚不明了,健康婴儿出生后1周血中胆红素水平可升至15-20 mg/dl,但重度黄疸(胆红素>25-30 mg/dl)如不治疗将导致脑损伤。重度黄疸的治疗包括光疗,蓝光照射可使胆红素变为容易从尿中排出的复合物。
为了解出生后胆红素轻度升高的原因,Snyder博士及其同事利用体外实验阻断产生胆红素的酶,并将该组细胞暴露于自由基环境下,结果发现没有胆红素的细胞受到损害并死亡,而能产生胆红素的细胞在自由基作用下仍能存活并传代。胆红素在机体内可循环产生,可很好地对抗自由基。至于为何婴儿的胆红素水平高于成人,可能与新生儿需适应外界变化较大有关。既往研究也提示适当水平的胆红素可减少中风、癌症和心肌梗塞的危险,也许有朝一日可将胆红素作为增进健康的药物进行应用。
母乳性黄疸:
疾病病症:母乳喂养的婴儿,在生后4~7天出现黄疸,2~4周达高峰(血清胆红素可超过256.6~342.0μmol/L),一般状况良好无溶血或贫血表现。黄疸一般持续3~4周,第2个月逐渐消退,少数可延至10周才退尽。黄疸期间若停喂母乳3~4天,黄疸明显减轻,胆红素下降≥50%。若再用母乳喂养,黄疸不一定再出现,即使出现亦不会达原有程度。
疾病病因:由于母乳中含有较多脂肪酶及β葡萄糖醛酰苷酶,前者使乳中未饱和脂肪酸增多,从而抑制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后者能分解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的酯键,使结合胆红素又转化为非结合胆红素,而易在小肠被重吸收,从而增加了肠--肝循环,结果血中非结合胆红素增加而出现黄疸。
防治办法:因本病血清胆红素很少升高达足以产生神经毒性的水平,故一般不必停喂母乳。若血清胆红素 > 256.6μmol/L时,应停止母乳喂养2~4天,改用人工喂养。在暂停母乳期间,应将母亲乳汁吸出,以维持乳汁分泌,保证以后继续母乳喂养。为减少肠壁吸收非结合胆红素,可口服10%活性炭溶液5ml,每小时1次;琼脂125~250mg/次,每天4~6次。
治疗上过去采用换血疗法和白蛋白输注。现多采用光照治疗,即以强白色光或强蓝色光对患者进行照射,使胆红素经过光照形成同分异构体,它不需要进行结合反应即能迅速排泄于胆汁中。近有报道合成的原卟啉,如含锡原卟啉(tinprotoporphyrin)治疗新生儿黄疸,可明显降低血浆胆红素水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五)人乳哺养性黄疸
发生于个别以母乳哺养的婴儿,血浆中未结合型胆红素明显增高。其发生机制与母乳中含有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抑制物有关。有人认为乳汁中的抑制物3β,加2α-孕二醇(3β,20α-pregnanediol),它在体外能抑制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也有人认为是不饱和脂肪酸,如母乳中的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lipase)活性较高,而使肠道中游离脂肪酸大量形成并被吸收入门静脉血中,在肝内抑制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或对胆红素与Z蛋白的结合产生竞争性抑制作用。 患儿一般在出生后第4天左右血清胆红素浓度开始升高,第10-15天达峰值171-513μmol/L(10-30mg/dl),持续4-6天逐渐下降。在患儿3-12同龄时血清胆红素降至正常。患儿无溶血征象,常规肝功能试验正常。未有引起核黄疸的报道。但如果以母乳喂养的婴儿血清中游离脂肪酸浓度较高,则可与胆红素竞争白蛋白分子的结合部位,而使血清中游离胆红素浓度增高,因此对核黄疸的潜在危险性应予注意。治疗是对血清胆红素过高者暂停或停止母乳喂养。
怎样判断新生宝宝的黄疸类型:
新生宝宝的黄疸大致包括:生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病理性黄疸及溶血性黄疸等类型。生理性黄疸大多出现在宝宝的面、劲、躯干和大腿部,个别的也有巩膜黄疸。生理性黄疸颜色较浅,一般在出生后的3~5天出现,7~10天即可消失。不影响宝宝的体温、体重、食欲及大小便,如果适当地给予葡萄糖水能减轻症状,不需特殊治疗。
母乳性黄疸对新生宝宝也没有特殊影响,只是持续时间较长,可延迟至两个月左右,停止母乳喂养后,黄疸自然消退,这种黄疸也不需要治疗。
新生宝宝患有脐炎、脓疱疹等疾病时也会出现黄疸,即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要针对不同的疾病给予积极的及时治疗,否则后果会很严重。
因母婴血型不和而出现的黄疸为溶血性黄疸,一般出现在第一胎,出生后1~2天即可有症状,5~6天达到高峰,这种黄疸对新生宝宝的危害很大,必须尽快采取换血、输血等措施,最好停止母乳喂养,待病情被控制及稳定后再恢复母乳喂养,以防止加重病情。
新生儿黄疸延迟消退的常见原因和处理
生理性黄疸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因此其严重程度和消退时间常受下列因素 的影响。
1.母亲产前用药:如给母亲产前应用了大量催产素或维生素K等。
2.产程中有窒息、缺氧:由于呼吸困难、缺氧,一方面加重了酸中毒,另方面抑制了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力,影响了胆红素的代谢进程;
3.分娩时损伤出血,使胆红素产生增加;
4.产后受冻、饥饿:此时体内游离脂肪酸等有机阴离子增多,与胆红素竞争与白蛋白结合,而使胆红素游离血中,延迟喂养,胎粪排出延迟,可增加肠一肝循环,使血中非结合胆红素增加。
为了预防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孕母产前用药要慎重,能不用的药物尽量不用;分娩过程中严密监护,以免胎儿发生窒息和产伤;生后注意保持新生儿体温,适当提早喂养。若已发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除病因治疗外,可应用光疗、血浆或白蛋白等治疗。
为什么苯巴比妥能治疗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用苯巴比妥治疗是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黄疸。这种黄疸是由于大量红血球破坏,形成大量胆红素时,由于新生儿肝脏功能还不健全,不能将胆红素很快排除,使血液中胆红素高于正常所至的黄疸。使用苯巴比妥后,可以诱导肝细胞微粒体的药物代谢酶,使其代谢增加,而促进胆红素的代谢,降低了血液中胆红素的浓度,使黄疸消退。
对于新生儿黄疸应先查明病因。如果属于阻塞性黄疸,就不能使用这种药物治疗。用苯巴比妥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黄疸时,应在医生指导下按时按量用药。
方法:口服苯巴比妥,每日每公斤体重5毫克,分3次,每隔8小时服一次;肌内注射,每日每公斤体重5毫克,分2次。在应用时,可先采取肌内注射,后改为口服给药的方法。在应用苯巴比妥治疗过程中,应反复检查血清胆红素的含量,如低于8%--10%毫克以下时,应考虑停药。经治疗后无效,可改用其它方法进行治疗。
如何治疗新生儿黄疸
本病的治疗主要有输血和光疗。
①输血:血清间接胆红素如超过20mg/dl(342μmol/L),需采用换血输血。供血者须先作G6P D缺乏的过筛试验,必须没有G6PD缺乏方可供血,以免输血后加重和黄疸。避免亲属供血。黄疸不严重者不需输血。
②光疗:患儿暴露于波长440nm的光线下能使血清胆红素下降,防止核黄疸的发生,如核黄疸已经发生则可使其恢复快一些。经这种光线照射后,胆红素被光氧化变成无色物质,从尿和胆汁排出体外。这种治疗简便易行,有一定疗效。一种简便的方法是将40W蓝色荧光管7支作为光源。将患儿置于保温箱中,除去衣服及尿布,用黑眼罩(纱布裹黑纸)遮盖双目。将光源置于离体表33~35cm处,每小时改变一次体位以增加光照面积。光照时间大多为24~48小时,最长可达96小时。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液体补给(以防脱水)和护肝治疗。经这种治疗,皮肤黄疸消退和血清胆红素下降均较快。
为了预防新生儿黄疸,应避免接触能诱发溶血的药物、化学物品,禁用可诱发溶血性贫血的氧化剂药物。衣服被褥忌有樟脑丸或萘的气味。如果患儿是由母亲哺乳的,其母亲也要忌用氧化剂药物,忌食蚕豆,忌与樟脑丸或萘接触。
本病如不发生核黄疸,预后良好。但以后如与氧化剂药物或蚕豆接触或发生感染时,溶血和贫血可再发生。
新生儿黄疸治疗建议:新生儿出生后2-3天出现黄疸,7-10天消退,为生理性黄疸,在黄疸期间多喂温开水或葡萄糖水利尿,不需特殊治疗。若黄疸提前或推迟出现,或出现上面所述各种异常情况,应立即送医院系统检查,以
免延误诊治,危及婴儿生命。
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舒适护理
喂养的舒适护理:新生儿尚未形成规律的饮食习惯,多数情况下实行按需喂奶,每次以新生儿自觉饱感为宜,并喂适量温水。新生儿食管较短,胃呈水平位,光疗时不能抱起拍背,促进胃内空气的排出,易出现吐奶,因此喂奶时宜取侧卧位,使奶水充盈奶瓶前部,避免空气吸入胃内。为减少新生儿吸奶时耗费过多的力气,可人为地间歇数秒后再次喂奶,喂奶后协助新生儿取右侧卧位,减少吐奶的次数和窒息的危险。
皮肤的舒适护理:新生儿初次接触光疗箱这一陌生环境,容易哭闹,出汗较多,护士及时给予擦干汗液,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受凉。定时更换尿布,防止尿液浸湿脐部而引起感染。光疗时新生儿的大便呈墨绿色稀糊状,注意清洁臀部,防红臀。
蓝光治疗时静脉输液的舒适护理:本组病例有12例需要光疗时给予静脉补充水、电解质及输注药物。我科均采用BD第四代小儿留置针穿刺头皮浅静脉输液,减少反复穿刺给新生儿带来的痛苦,并用微泵控制输液滴数,使药物均衡输入。期间护士经常巡视,监视仪器工作状态,测量新生儿T、P、HR是否正常,鉴别有无光疗及输液引起的副作用。本组有4例出现发热,5例出现皮疹,均及时发现后汇报医生处理,保证新生儿的安全舒适。
蓝光治疗后的舒适护理:光疗结束后,注意保暖,清洁皮肤后及时给新生儿穿上衣服。护士观察新生儿黄疸的消退情况及有无发热等,及时向医生汇报病情动态,提供治疗依据,促进新生儿尽早康复。
新生儿黄疸诊断要点
随时观察黄疸的变化,严防发生核黄疸;如果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之一,就应考虑为病理性黄疸的可能性: 1.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黄疸就非常明显;
2.黄疸遍及全身,为桔黄色,且在短时间内明显加深; 3.黄疸减轻消退后又加重或重新出现;
4.黄疸出现后2-3周仍不减轻甚至更明显; 5.大便颜色淡或呈白色,尿呈深黄色;
6.出现发烧、拒奶、精神不好、嗜睡、两眼呆滞等症状。
新生儿黄疸影响小儿智力吗? 答复: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黄疸就是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第2~3天出现的皮肤、巩膜黄染,第4~6天最明显,足月儿在出生后10~14天消退,早产儿可持续到第3周。在此期间,小儿一般情况良好,无其他不适表现。查血时,血清胆红素值低于205μmol/L。病理性黄疸表现为小儿黄疸可能发生在生后24小时以内,或持久不退,或消退后又出现黄疸,或黄疸进行性加重。查血时,血清胆红素值超过205μmol/L,小儿还有其他疾病的表现。
一般来说,生理性黄疸黄疸比较轻,血中胆红素浓度较低,不会影响小儿智力。病理性黄疸并不是全部对小儿智力有影响。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病理性黄疸,当血中胆红素浓度超过340μmol/L时,血中间接胆红素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影响脑细胞的能量代谢,脑细胞因能量不足有变性坏死,其中以大脑基底节、下丘脑及第四脑室底部黄染明显,此病变称为核黄疸或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发生时,小儿黄疸明显加重,开始表现为嗜睡,吸奶无力或呛奶,肌张力减退。如治疗不及时随后可出现呻吟、尖叫、抽搐、呼吸衰竭等严重症状。部分患儿死于呼吸衰竭,存活的患儿常有智力障碍、脑性瘫痪等后遗症。
因此,在新生儿出现黄疸时,我们可以喂葡萄糖水帮助退黄。黄疸较重时,应及时将患儿送往医院治疗,防止核黄疸的发生,避免影响小儿的智力发育。
黄疸没有必要中断哺乳?
答复:如果经过种种检验证实,是因为喂母乳引起黄疸的话,也不必中断母乳的哺喂,除非指数高到需要换血的地步,可暂时停止哺喂母乳两天,等黄疸消退后再重新喂母乳。
黄疸是由于体内胆红素浓度升高而引起的。因为新生儿不需要那么多的红血球。红血球被破坏的代谢产物就是胆红素,如果胆红素太高,即“高胆红素症”,会引起黄疸。一般胆红素分为直接型与间接型,直接型的胆红素主要是肝脏胆道的问题;间接型的黄疸是由于红血球破坏过多,使胆红素太高,这可能会造成脑部核黄疸,所以都需注意。
1.红血球破坏过多
红血球破坏过多,这多半是间接型的高胆红素造成,它可以自由进出脑部,一旦脑部发育不成熟、本身有先天疾病或早产,就更容易造成伤害,因为黄疸主要就怕对脑部造成伤害。黄疸太高会造成脑部产生核黄疸,导致脑部神经发展障碍,甚至会死亡。但如果胆红素指数不高就可能没有问题。
黄疸也可能由于在妈妈怀孕的时侯,抗体由胎盘传到宝宝身上,宝宝就可能会造成溶血问题(妈妈与宝宝的血型不合),大部分O型血型的妈妈生A型血型或B型血型的宝宝比较容易发生,因为妈妈体内有抗A、抗B的抗体,但专家强调,这不代表O型血型妈妈生的孩子一定会有问题。而蚕豆症的孩子由于红血球酵素的缺乏,在某些状态下红血球很容易被破坏,而造成溶血,或者本身先天血球构造不良的宝宝也可能造成溶血性的黄疸。 2.肝脏代谢减少
新生儿的肝脏功能还没发育完全,胆红素经肝脏排泄出来,代谢来不及也会造成黄疸。如果宝宝因为感染造成肝脏功能有问题,或者肝、胆道有先天性异常也会导致黄疸升高。 3.混合型
当然也有可能以上两者原因均有,这需要由医生来判断比较好。 4.喂母乳造成
许多人会认为喂母乳与黄疸有关,其实并不尽然,专家认为要把其他造成黄疸原因都排除,才能说是因为母奶造成黄疸。由于前1个星期的黄疸,有可能是因为喂食不足所导致脱水,这时如果指数小20mg/dL就没有问题,因为至今还没有因母乳性黄疸产生脑病变报告的文献,所以一般不用终止母乳喂食,但如果超过20mg/dL,可以暂时停止喂母乳,用婴儿奶粉辅助。如果在48小时之内黄疸改善再重新喂食母乳,胆红素可能会稍微回升2~4 mg/dL,对宝宝不会有影响。母乳所产生的黄疸,大约会在1~3个月内完全消失。
如何判断新生儿黄疸的程度?
答复: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的一周内可以出现皮肤黄染。这主要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决定的。如果黄疸的程度较轻,属于生理性黄疸。家长不必过分紧张。生理性黄疸一般在新生儿出生后2-3天开始出现,出生后4-6天是最黄的时候,7-10天以后逐渐消退。
家长在家里如何判断新生儿黄疸的程度呢?我们可以在自然光线下,观察新生儿皮肤黄染的程度,如果仅仅是面部黄染为轻度黄染;躯干部用手指将皮肤按压后抬起,观察皮肤黄染的情况,躯干部皮肤黄染为中度黄染;用同样的方法观察四肢和手足心,如果也出现黄染,即为重度黄染,应该及时到医院检查和治疗。
新生儿的生理性黄疸是可以自行消退的,但是病理性黄疸是由许多原因组成的一组疾病,必须尽早发现,尽早治疗。常见的几种黄疸原因是:溶血性黄疸、感染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母乳性黄疸等,有严重黄疸的新生儿应警惕核黄疸的发生,特别是未成熟儿,月龄越小发病率越高,一般可于重黄疸发生后12-48小时之内出现精神萎靡、嗜睡、吮奶无力、肌张力减低、呕吐、不吃奶等症状,此时如及时治疗,可以完全恢复。
病理性黄疸不论何种原因,严重时均可引起“核黄疸”,其预后差,除可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严重的可引起死亡。因此,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重在预防,如孕期防止弓形体、风疹病毒的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后防止败血症的发生;新生儿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等。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黄疸变化,如发现有病理性黄疸的迹象,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让孩子的黄疸病情减轻,我们要提醒家长的是:在早期时我们要尽早给新生儿喂养,让胎便尽早的排出,因为胎便里含有很多胆黄素,因为如果胎便不排出干净胆黄素就会经过新生儿的特殊的肝肠循环重新到吸收到血液里使黄疸增多。怎样看胎便是否排干净呢?主要是看胎便从黑色胎便转变为黄色胎便就是排干净了。另外一点就是要给新生儿充足的水分,判断新生儿液体射入是否充足的办法是看新生儿的小便,一般正常的新生儿一天6-8次小便,如果次数不足,有可能他的液体射入不够,小便过少不利于胆黄素的排泄。我们应当保证新生儿的液体射入,一般新生儿的胎便应当2-3天就排完了,这样就能减少其黄疸的程度。
不可轻视的新生儿黄疸
黄疸是新生儿最常见的一种症状,但大多数属正常的生理性黄疸,一般发生在出生2~14天内,主要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功能尚未发育完全而引起,无临床症状,肝功能正常,只需供给足够的水分和葡萄糖,多可自行消退。另一类为病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4小时内即可出现,而且黄疸较重,进展迅速,迟迟不退,或稍退后又重现,有的患儿甚至持续2~3个月。引起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很多,最常见的有:母婴血型不合造成的溶血性黄疸;红细胞酶缺乏、红细胞形态异常等;血红蛋白病,如地中海贫血;感染,如新生儿肺炎、脐炎及败血症等;早产,如低体重小样儿或未成熟儿;产伤,如新生儿头颅血肿、颅内出血、缺氧等;另外,还有一些药物,如磺胺、痢特灵等具有氧化作用的药物,也可导致病理性黄疸。
胆红素若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某些核团黄染就称为核黄疸。这是病理性黄疸的最严重的危害,主要损害大脑基底节,且小脑齿状核及后联合核、中脑红核及黑质、脑干网状结构等可同时受累,是脑组织的一种不可逆性的损害。初期,新生儿表现为嗜睡、不肯吃奶、尖叫、烦躁,甚至出现抽搐等症状,严重者可引起死亡;幸存者常常留下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表现为智力低下、语言障碍、手足徐动症、牙齿发育不良、眼睛运动障碍、听觉障碍等。
新生儿一旦发现病理性黄疸应及早处理。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让患儿裸睡于温箱中,以光线照射来改变血中胆红素的结构,促 其变为对神经组织无害的物质并排出体外,同时可结合药物治疗,如静滴葡萄糖、白蛋白等,口服或肌注苯巴比妥等以加速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极重度患儿需采用换血疗法。
1. 为什么有黄疸的新生婴儿不能够使用黄连?究竟黄连对新生儿黄疸有甚么祸害?这是很多人的疑问。
黄连也叫川连,又称黄连素,是民间用来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传统药物。在香港和新加坡,黄连(Coptis chinesis)也叫川连。黄连含小檗碱,又称黄连素(berberine),是民间用来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传统药物。不过,中国并没有广泛使用黄连治疗新生婴儿黄疸,在20家有使用传统中药的医院,只有四家医院使用黄连。根据1982年的一份医学报告,香港有很多妈妈是擅自喂黄连给黄疸婴儿,而有28%的新生婴儿有服用过黄连,不过这比10年前(1972年)的50.9%少了许多。
黄连作用:抗菌、排胎毒、利胆黄连除了含小檗碱,还含黄连碱(coptisine)、甲基黄连碱(worenine)、掌叶防己碱、巴马亭(palmatine)和药根碱(jatrorrhizine)。
一如其他草本药物,黄连含有多种药性和有效成份。它有广谱抗菌作用,可以抑压霍乱弧菌(Vibro cholerae)、志贺杆菌(shigella)、假单细胞菌(pseudomonas)、双球菌(diplococcus),以及原虫等,可治疗细菌性痢疾、伤寒、脓肿、中耳炎、湿疹等等。
一般相信,若是黄疸因感染而引起,那么黄连能够有助控制病情。黄连的生物碱对循环系统有作用,可以舒张血管。至于其他的生物碱如甲基黄连碱、掌叶防己碱等,可以对子宫和肠道平滑肌产生兴奋性作用。这些药物促使或增加肠道蠕动,把胎粪排出,同时分隔出胆红素,免使胆红素混在胎粪里,而是留在体内,重新循环。也许服用黄连这草本药物排胎毒就是这原理。
黄连素另外主要的作用是利胆,它促进胆汁分泌,使胆汁稀释。
黄连治婴儿黄疸有后遗症:黄连素会和胆红素竞争体内的蛋白质,和它结合,把已和体内蛋白质紧紧结合的胆红素置换(移置),使到胆红素游离体内,流入脑部和脑核细胞结合,引起脑核黄(kernicterus),造成无可补救(不可逆)的破坏。侥幸生还的婴儿,长大后会成聋哑及有学习障碍,智力发育缓慢,以及有大脑瘫痪(cerebral palsy)、痉挛(spastic)、动作失调如舞蹈手足徐动症(choreoathetosis)等严重后遗。所以我们不鼓励以黄连治疗新生婴儿黄疸。
更值得注意的是,若是让G6PD酶素缺乏症(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的婴儿服用黄连,它所含的小檗碱或黄连素会引起急性溶血,体内大量红血球破裂,出现严重黄疸以及脑核黄(kernicterus),传统医学属急黄范畴。
同样的,G6PD酶素缺乏的婴儿和某些化学品如樟脑丸、灭蚊药,又或药物如磺胺(sulphonamides)药物、阿司匹林(aspirin)接触,红血球也就容易破裂,引起溶血,和严重黄疸。
南方人较多患G6PD酶素缺乏症:G6PD酶素缺乏是性连隐性遗传(sex linked recessive),致病基因藏在女性的X染色体,所生的女孩有50%的机会带着性连隐性遗传G6PD酶素缺乏基因。而男孩则有50%的机会是G6PD酶素缺乏。既然G6PD酶素缺乏是性连隐性遗传,所以患者以男孩居多,男女患者比例为3到4倍。
在新加坡,每100名新生婴儿中,就有1.48-1.5人有G6PD酶素缺乏。由于来自中国南方的人如广东、福建甚至台湾等地,患有G6PD酶素缺乏症的人较多,故此服用黄连等草本药物而引起严重黄疸的例子也多。
反之,中国北方的人以及日本人,几乎没有人有G6PD酶素缺乏症。服用黄连等草本药物而引起严重黄疸的例子因此少有所闻。这也说明了病症也因地区、人种及遗传基因而异。
和新生婴儿比较,黄连对不同年龄层的病人及成年人疾病的医疗作用及副作用也许有异。不过既然知道了黄连能使胆红素游离以及它的小檗碱会使G6PD酶素缺乏的婴儿引起急性溶血,导致严重黄疸以及脑核黄(kernicterus),黄连还是不宜用来治疗新生婴儿黄疸。
2. 呱呱坠地忌黄连
对于呱呱坠地的新生婴儿,民间各地都有一些传统的护理习惯,这些习惯是人们长期与自然界作斗争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而且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或曾起过积极的作用。广东等地民间常习惯用中药黄连蒸汁喂哺新生儿,人们认为样可以\清胎毒\。这种习惯是否可取,是值得大家探讨的。当然,黄连对某些胃肠道等感染是有一定的预防及治疗作用,中医认为黄连有清热降火的作用,这已为较多人所熟悉。随着时代的发展,医学科学也和其他学科一样,是在不断发展的。过去一些未能解释的问题和不认识的疾病现在也部分弄清楚了,其中之一就是与新生儿期黄疸有关的遗传性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陷症(简称G-6PD缺陷症),在较大的儿童及成人患病者又称蚕豆病。
G-6PD缺陷症是最常见的遗传性血液病之一,据估计全世界罹患者在一亿人以上。我国南方尤其广东广西两省属高发地区。必须指出,有G-6PD缺陷者不一定发病,发病者大多有一定的诱因:较大的儿童或成人患者,常因进食蚕豆或某些药物后诱发溶血性贫血。新生儿期则是因感染、窒息、缺氧、内服或接触某些药物(其中之一就是黄连)等引起。其主要表现是黄疸,黄疸严重者病情可迅速恶化,如抢救不及时则可出现嗜睡、不吃奶、尖叫及抽搐等症状,此即体内过多的胆红素进入了脑部引起的表现(医学上称为核黄疸)。重症核黄疸可引起死亡;部分病儿即使存活下来,但大多留下难以治愈的后遗症,导致智力发育低下,终身残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利。
在我们所治疗的新生儿重症黄疸病例中,不少就是因为有G-6PD缺陷的婴儿被家长喂了黄连水而诱发严重黄疸的,深受其害的父母更是后悔不及。因此,我们认为,在我国南方,没有在产前(对父母)及产后(对婴儿)进行过有关G-6PD缺陷症筛查而未能排除该症者,切忌给婴儿喂黄连水。即使对于没有G-6PD缺陷症的新生婴儿,我们认为也没有必要常规服食黄连,因它不是什么万能药。对于正常的新生儿来说,它根本不能起预防疾病的作用;而对于患病的新生儿来说,若不查原因而盲目地投以黄连,往往达不到祛病的目的,有时反而延误了病情。因为新生儿病情变化迅速,还是及时到医院找医生诊治为好。
3. 长沙地区新生儿服用黄连情况的回顾性调查报告
[摘要] 目的:考察新生儿服用黄连或含黄连复方对于新生儿有无不良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长沙地区近年来出生新生儿276例,其中176例产后曾服用黄连或含黄连复方。结果:全部被调查的新生儿均未发现核黄疸病例和智力、体格发育障碍病例。在新生儿黄疸发生前给予黄连,与对照组比较,新生儿黄疸发生率未见增加,也没有发现使新生儿黄疸提前发生的证据;在新生儿黄疸发生前、后给予黄连或含黄连复方,没有发现新生儿黄疸持续时间延长的证据。结论:调查结果未能证明黄连能促使新生儿溶血或诱发核黄疸。
22年前,新加坡政府宣布禁用黄连,认为新生儿服用黄连会加重新生儿黄疸,甚至引起核黄疸,乃至死亡[1,2]。国内也有人因而主张新生儿期禁用黄连[3,4]。自古湖南省长沙地区民间有给新生儿服用黄连或含黄连复方作“开口药”的传统。这一传统与古人“黄连法”[5]基本一致,沿袭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为了解“黄连开口药”对新生儿的影响,我们组织当地的医务工作者进行了有关新生儿服用黄连的回顾性调查,报告如下。
1 方法与对象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调查,每例一张印制的专用调查卡片,由调查人员负责填写。然后汇总统计。调查时间:1995年第1季度。被调查者出生年代除1例为70年代外,均为80年代(46.38%)、90年代(53.26%)。被调查者的家长文化水平除42例(15.42%)记录不详外,受高等教育的120例(43.48%),受中等教育的106例(38.41%),合并两类226例(81.88%),占有记录病例(234例)的96.58%,有较高的可信度。全部276例,新生儿期曾服用黄连或含黄连复方的176例(63.77%),未服用黄连或含黄连复方的100例(36.23%)。
全部被调查者没有1例曾发现有类似核黄疸的症状,也没有明显智力、发育障碍的记录。大多数在家居条件下,不可能进行定时的血液生化检验。我们选择黄疸为是否可能存在溶血性黄疸的主要指标。推定:如果存在黄连引起的溶血,则发生新生儿黄疸之前给服黄连制剂,新生儿黄疸将提前发生,持续时间也会较正常的延长(本文以未服用黄连的对照组视作“正常儿”);如果新生儿黄疸发生后给药,则黄疸持续时间也将延长;整体比较,条件相似的新生儿,其新生儿黄疸发生率,服用黄连的应明显高于未服用黄连的。
2 调查结果
2.1 未服用黄连或含黄连复方的病例对照组
在未服用黄连或含黄连复方的病例中,引产、剖宫产的病例新生儿黄疸发生率(57.14%,44.12%)略多于正常产的病例(25.02%)。考虑到分娩方式有可能影响新生儿缺氧程度,新生儿缺氧会加重新生儿黄疸。全部病例分为引产、剖宫产、正常产3组分别统计。
剖宫产的新生儿,黄疸出现的时间(2.87±0.915)d,(平均数±标准差,后同)略早于其余两组(3.50±1.915)d,(3.53±1.246)d;黄疸持续的时间(6.04±2.251)d略长于其余两组(5.75±0.975)d,(5.33±1.345)d。但都所差无几,上下不足1 d。没有明显的实际意义。
2.2 服用单味黄连病例
被调查的新生儿期服用单味黄连制剂(除1例服用散剂外,均为煎剂)的103例,排除记录不详的,可统计的100例。 产后服用单味黄连,未发生新生儿黄疸的63人;给药前发生新生儿黄疸的24人;给药后发生新生儿黄疸的13人。即使计入全部有黄疸的病例,黄疸发生率也只有37.0%,(24+13/100);如果不计给药前发生新生儿黄疸的24人,则计算给药后的效果,黄疸发生率只有17.11%,(13/63+24)。看不出单味黄连有增加黄疸发生率的作用。
统计正常产的新生儿,给药早晚,并不决定是否发生黄疸;剂量(总量)大小也不决定是否发生黄疸。比较服用或未服用黄连者黄疸发生时间、持续时间(3.35±1.057)d,(6.24±1.602)d与(3.53±1.246)d,(5.33±1.345)d对比可见,相应数据间虽然略有出入,但都不存在显著差异。产后服用单味黄连,没有统计学的证据说明可使新生儿黄疸发生明显提前,或持续时间明显延长。
作为极端的事例,服用单味黄连,未发生新生儿黄疸的正常产新生儿中,有7例连续给药超过10 d,其中1例达到30 d;有7例给药总量超过10 g,其中5例超过20 g,1例达30 g。长时间连续给黄连,较高的总量都没有诱发明显的新生儿黄疸。
正常产组中,另有2例系发现黄疸当日给服黄连,1例剂量不详。1例每日1 g,给药2日,共2 g。黄疸均持续5 d。 另14例系在新生儿黄疸发生前给黄连:1例正常产,于产后第3日给服黄连散剂,连续2 d,每日2 g,共4 g。给药第3天发生黄疸,持续7 d。1例引产男婴,产后第2日起给黄连,每日1 g,连续7 d,共7 g。产后第3日起发生黄疸,持续5 d。1例剖宫产女婴,产后第1日起给黄连,每日2 g,连续2 d,共4 g。产后第4日发生黄疸,持续7 d。另11例(男8例,女3例)分别于产后第2~5天(2.91±0.944)d开始给黄连,连续1~10 d。除2例剂量不详外,均为每日1g,总量1~10 g(2.89±2.759)g。开始给药后1~6 d(3.18±1.662)d发生黄疸,黄疸持续5~7 d(6.00±0.89)d。黄疸当日给黄连,或黄疸前给药,都未显示新生儿黄疸发生提前、持续时间延长。
2.3 服用含黄连复方病例
2.3.1 服用含黄连复方病例的一般情况 本文调查病例中,有较多的曾服用含黄连的复方,资料较完全的68例发生黄疸者,都是发生以后才给含黄连复方的,黄疸发生率应与是否给药无关。所服用方剂的组成不同,不计剂量方面的差别,归纳为21个方剂,其中以第一方最常用(黄连、蝉蜕、钩藤、灯芯、荷蒂、甘草),24例(35.29%)服用此方;方中药物少的只有2种,多的有8,9种,与黄连配伍的药有17种,以蝉蜕、钩藤、金银花最常用。其次是甘草、灯芯和荷蒂。一般常用的利胆药则非常用。复方中所含黄连一般为1~2 g,多的可达3~5 g。一般来讲,黄连剂量和总量都略多于服用单味黄连的。
2.3.2 服用含黄连复方病例的新生儿黄疸情况 服用含黄连复方的正常产新生儿,其黄疸的发生(产后4.67 d±1.534 d)并不早于未服用者;黄疸持续时间(5.00 d±3.096 d)也不比未服用者更长。此种情况引产儿、剖宫产儿相似。但服用单味黄连或含黄连复方两大组,没有显示哪一组更具优势或优越性。
3 小结
湖南长沙市一带,民间有给新生儿服用单味黄连或含黄连复方的传统。从本文回顾性调查的结果,尚未发现新生儿服用单味黄连或含黄连复方诱发核黄疸的病例,也没有发现服用黄连会促使新生儿黄疸提前发生或持续时间延长的证据。无论黄连单味或复方,都没有诱发或引起新生儿溶血的直接或间接的证据。我们的工作结果不支持新加坡政府关于黄连对新生儿有毒,可以加重新生儿黄疸、引起核黄疸的意见。
正在阅读:
黄疸 -10-31
中国三节柜行业市场前景分析预测年度报告(目录) - 图文05-19
猜猜他(她)是谁作文06-24
最新精选2019年条令条例知识完整题库500题(标准答案)11-28
2011年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第三批)立项公告 - 图文06-12
职工之家建设实施方案【精选5篇】03-26
论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意义及实现途径02-20
六年级第二学期数学科升中模似考(八)05-26
浅析电信运营商运维体系05-07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黄疸
- YY0505电磁兼容之指南和制造商的声明 - 表格大全
- 第4章(1)教案首页
- 两颗感冒药就能要人命
- 中级财管1-10章总结公式
- 兴安会议会务服务哪家好
- 北京大学中哲考研试题
- 现代汉语词汇练习题
-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Unit3 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
- 创业者素质对职业发展的影响
- 京东方厂房
- 上海市建设工程建筑渣土承运合同
- TransCAD交通需求预测步骤 - 图文
- 英语泛读教程4翻译及答案
- 山东省因公出国(境)人员审批管理办法
- 煤矿防治水细则
-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
- 2016-2017海淀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作文(议论文)标杆文
-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片段及答案
- HYPERLINK
- 资有限公司风电场设备缺陷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