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科技学院马克思题库
更新时间:2024-05-27 16:1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华北科技学院期末考试题库推荐度:
- 相关推荐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B卷 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选用试卷: B 适用专业: 本科 题目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
1、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属于【 】
A.抓事物的主要矛盾 B.确定事物的 C.认识事物的量 D.把握事物的度
2、要正确实现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是因为【 】
A.群众是人口中的大多数 B.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C.群众是意见都是正确的 D.群众的行动都是合理的 3、时间和空间是【 】
A、物质的唯一特性 B、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 4、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 】
A、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 B、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
C、真理是客观的。谬误是主观的 D、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5、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
A、阶级斗争 B、改革开放 C、科学技术革命 D、社会基本矛盾
6、2003年,湖北省一位12岁的小学生聂利经过反复实验,证明了蜜峰有自己的发声器官,推翻了关于蜜峰没有发声器官、只能靠翅膀振动发出声音的论断。这一事例说明【 】
A.书本知识是不可靠的 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惟一标准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7、芹菜、韮菜、白菜、菠菜等与蔬菜的关系属于【 】
A.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B.偶然与必然的关系 C.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D.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8、生产力是反映【 】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1
A.人与自然关系的范畴 B.人与社会关系的范畴 C.人与人关系的范畴 D.人与工具关系的范畴
9、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从根本上说,这是由【 】
A.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决定的 B.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 C.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国际环境决定的 D.广大人民群众积极主动地参与改革决定的 10、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系统是指 【 】?
A.物质及其存在方式? B.构成事物诸要素的总汇?
C.相互联系的各要素按一定方式组成的统一整体? D.物质运动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相统一的过程 11、马克思主义认为,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 【 】 A.惟一形式 B.基本形式 C.必要形式 D.辅助形式?
12、有一首断言缺了钉马掌的钉子会导致战争失败、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13、一切唯心主义的共同观点是【 】
A.都认为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 B.都认为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 C.都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D.都认为世界是静止不变的 14、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 】
A.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 B.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C.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文化制度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15、我国古代有些哲学家认为世界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构成的。这种观点属于【 】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朴素唯物主义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16、在物质与运动关系问题上,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会导致【 】
A.唯心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观点 C.不可知论观点 D.二元论观点
17、与一般劳动产品相比较,商品的主要特点在于【 】
A.它是用来满足自己需要的劳动产品 B.它是用来馈赠他人的劳动产品
2
C.它是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劳动产品 D.它是为自己消费而生产的有用劳动产品 18、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 】
A.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 B.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一般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 C.资本主义国内垄断和资本主义国际垄断两个阶段 D.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两个阶段 19、产业资本循环中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的阶段是【 】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 D.流通阶段 20、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在量上【 】
A.二者相等 B.利润率大于剩余价值 C.利润率小于剩余价值率 D.二者没有关系 21、商业利润是商业职工【 】
A.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剩余价值 B.剩余劳动时间实现的剩余价值 C.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的剩余价值 D.全部劳动时间实现的剩余价值 22、剩余价值和利润在量上的关系是【 】
A、剩余价值量决定利润量B、利润量决定剩余价值量C、剩余价值大于利润D、剩余价值小于利润
23、两块面积和肥沃程度相同的土地,一块离市场较近,一块离市场较远,租用前者必须多交一定地租,它属于 【 】
A.级差地租I B.级差地租II C.绝对地租 D.垄断地租 24、某资本家企业的预付资本是1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c:v=9:1,剩余价值率是100,可变资本一年周转4次,年利润率为【 】
A. 20﹪ B. 40﹪ C. 60﹪ D. 100﹪ 25、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区别之一是【 】
A.前者能把分散资本合并为大资本,后者则不能 B.前者会增大社会资本总量,后者则不会 C.前者会使个别资本迅速增大,后者则只能缓慢增大 D.前者需借助于竞争和信用,后者则不需要 26、下列选项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
A.理在事先 B.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 C.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D.心外无物 2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 】
A.资本主义的阶级矛盾 B.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 C.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D.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3
28、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 】
A.内容是相对稳定的,形式是活跃易变的 B.内容是活跃易变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 C.内容和形式都处在不停的显著变动状态 D.内容的变化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 29、实践的科学含义是
A、人类一切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B、人类为了生存而必须适应环境的活动
C、人们处理相互之间关系的活动 D、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30、社会革命的根源是:
A、人口太多 B、少数英雄任务组织的暴动 C、阶级斗争 D、社会基本矛盾及其激化 31、?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说的是,世界万物【 】
A是否有一个共同的本原 B是否普遍联系 C是否运动发展 D是否有共同的规律 32、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斗争性和同一性 C变动性和稳定性 D绝对性和相对性 33、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 】
A?感性认识 -- 理性认识 -- 感性认识 B?实践 -- 认识 -- 实践 C?感觉 -- 知觉 -- 表象 D?概念 -- 判断 -- 推理 34、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
A.运动是内容,物质是其形式 B.运动是现象,物质是其本质
C.运动是暂时的,物质是永恒的 D.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35、相对静止是指【 】
A、事物绝对不动 B、事物永恒不变 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 36、国家的政体是指【 】
A.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 B.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 C.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D.行使国家权力的指导思想 37、人们在物质生产中结成的经济关系是【 】
4
A.生产方式 B.政治关系 C.生产关系 D.思想关系 38、承认了真理的客观性也就等于承认了【 】?
A.真理的至上性 B.真理的绝对性 C.真理的有用性 D.真理的全面性 39、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分裂为阶级的根本原因是 【 】
A.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进行暴力掠夺的结果? B.产品分配不公的结果?
C.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剩余产品的结果?D.由于在生产中出现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结果 40、科学是生产力,是因为【 】
A.科学是生产力的独立要素 B.科学能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并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C.科学能把生产力诸要素组合起来发挥其整体功能 D.任何科学都是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41、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认为 【 】
A、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B、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割 C、时间、空间是整理感觉材料的工具 D、时间、空间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 E、时间、空间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
42、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表现有 【 】
A、生产方式直接决定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 B、生产方式是全部社会生活方式的总和 C、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 D、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E、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43、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 】
A、人与各种自然资源的关系 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方式 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E、人和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44、资本主义的社会总产品从价值构成上看包括【 】
A.生产资料 B.消费资料 C.不变资本 D.可变资本 E.剩余价值 45、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可以【 】
A.增加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 B.增加预付的可变资本 C.增加年剩余价值量
5
D.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E.提高剩余价值率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46、简述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它的历史形态、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它的基本形式。 47、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否违背了价值规律?为什么? 48、简述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作用的表现。 49、简述社会改革的实质和作用。
50、简述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根本途径。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51、说明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立更生和对外开放的哲学依据及重要意义。 52、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B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
1、D 2、B 3、C 4、D 5、D 6、B 7、A 8、A 9、B 10、C 11、B 12、B 13、C 14、D 15、C 16、B 17、C 18、A 19、C 20、C 21、B 22、A 23、A 24、B 25、B 26、D 27、D 28、A 29、D 30、D 31、A 32、B 33、B 34、D 35、C 36、A 37、C 38、B 39、C 40、B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41、ABDE 42、CDE 43、BCD 44、CDE 45、ACD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46、(1)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世界的本原是精神,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47、1)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并不违背价值规律。2)因为:A生产价格是以价值为基础形成的,并没有脱离价值。B全社会商品生产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是相同的。C生产价格的确定及其变动,归根到底是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时间及其变动。
48、(1)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他们生产了人们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为人们从事其他社会活动提供了物质前提。(2)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首先,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为精神生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
6
基础;其次,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创造的源泉;再次,人民群众直接参加了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3)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无论是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还是由一个社会形态到另一个社会形态的质变,都需要通过人民群众参与的改革或革命才能实现。
49、(1)社会改革是在一定社会制度下,为了解决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的某些部分或环节,使该社会制度得到自我完善或持续存在与发展,而对社会体制进行的改善与更新。
(2)社会改革可以巩固新生的社会制度或使原有的社会制度持续存在并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在社会主义社会以前,社会改革为新社会制度的诞生作量变和部分质变的准备;在社会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变革与更新。
50、①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②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因为:(1)提高劳动生产率,一方面可以使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增加,另一方面又可以使单位产品的劳动消耗减少,从而降低了产品的成本和价值。(2)提高劳动生产率产生两个结果:一是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产品,二是能降低单位产品的价值和价格,提高群众的实际购买力。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51、(1)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哲学依据是唯物辩证法关于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2)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3)我国的社会发展必须首先依靠本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 (4)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础的。我们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积极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一切文明成果,为我所用,以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
52、1)劳动二重性理论论证了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从根本上论证了价值的本质,把劳动价值理论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之上。2)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科学基础。在劳动二重性理论的基础上,马克思论证了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具体劳动在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时,转移了生产资料旧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出新价值,其中包含了本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从而创立了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3)劳动二重性理论还为一系列重要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从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出发,在剩余价值理论基础上,马克思创立了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累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等。
7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考试试卷(2009级)
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选用试卷: A 适用专业: 本科 题目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
1.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 A.马克思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 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C.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 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 唯物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 B.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C 实践的观点和可知的观 D .运动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 5.“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 )
A.归纳与演绎 B.分析与综合 C.抽象到具体 D.实践到认识 6.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
A.抛弃 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 C.纯粹的否定 D.既克服又保留 7、认识的本质是 ( )
A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 主体头脑中固有的 D 绝对观念在头脑中的显现
8.下列各项正确说明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的标准的是 ( )
A 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C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 D 以实践中是否达到预想目的定是非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8
9.既承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又承认逻辑证明在认识和探索真理中的作用,就是认为 ( )
A 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多元的 B 逻辑证明可以取代实践标准
C 被逻辑证明和证伪了的认识最终还要靠实践的检验 D 逻辑证明可以最终证实或驳倒真理 10.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
A可知论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 D反映论的观点
1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 ) A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 B先验论 C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D不可知论
12.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这表明真理具有( ) A.阶级性 B.相对性 C.主观性 D.可变性
13.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书本知识不能指导实践 C.一切知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4、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人口因素 B.地理环境 C.文化传统 D.生产方式 15、下列生产关系各项内容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产品的分配形式 B.产品的交换形式 C.产品的消费形式 D.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16、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 ( )
A.一切社会发展的动力 B.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C.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根源
17、\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之一\,这是( )
A.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论的观点
18、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的规律是(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 B.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
C.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D.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更替的规律
9
) D.历史宿命
19、改革和社会革命都根源于(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 C.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D.统治阶级内部各政治派别之间的矛盾 20.“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 )
A.市场经济理论 B.剩余价值理 C.商品经济理论 D.劳动二重性理论 21.如果部门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 )
A.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B.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C.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D.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2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 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创造新价值过程的统一 D.劳动过程和转移旧价值过程的统一 23.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 )
A.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B.本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C.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D.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快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4.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
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 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 2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
A.生产过剩的危机 B.生产不足的危机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26、( )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并占统治地位,垄断资本主义得以形成。
A 19世纪70年代 B 19世纪末20世纪初 C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 D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27、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基础是( )
A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 B 生产集中 C 资本集中 D 劳资矛盾缓解
28、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中的统治主要是通过( )实现的。
10
A “个人联合” B “参与制” C 掌握国家政权 D 民主和法制进步
29、资本主义大企业在国外直接投资设厂属于( )
A借贷资本输出 B 生产资本输出 C 商品资本输出 D 劳务输出 30、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居主导地位的分工形式是( ) A发达国家之间分工 B 发展中国家之间分工 C 国际垂直分工 D 国际水平分工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矛盾的斗争性是指( )
A.矛盾双方相互渗透 B.矛盾双方相互对立 C.矛盾双方相互否定 D.矛盾双方相互排斥 2.实践活动的特点有( )
A客观性 B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 D主观性
3、下列各项属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有 ( )?
A.国家政权 B.人口因素? C.地理环境 D.阶级构成? E.生产方式?
4、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途径是( )
A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 B通过海外贸易创造财富 C通过劳动创造财富 D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E通过商业途径创造财富 5、常见的垄断组织有( )
A卡特尔 B 辛迪加 C 托拉斯 D 康采恩 E 跨国公司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有哪些? 2、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有哪些? 3、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4、价值规律的作用有哪些?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根据是什么?
11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相关原理分析说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15分) 2、结合《共产党宣言》,论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5分)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期末考试A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
1.A 2.C 3.D 4.B 5.A 6.D 7、A 8.D 9.C 10.B 11.C 12.B 13.D 14、D 15、D 16、C 17、C 18、C 19、A 20.D 21.A 22.B 23.C 24.C 25.C 26、B 27、A 28、B 29、B 30、D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BCD 2.ABC 3、BCE 4、AD 5、ABCD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有哪些?
第一,原因与结果。(2分)第二,必然性与偶然性(1分)。第三,可能性与现实性。(1分)第四,现象与本质。(1分)第五,内容与形式(1分)。 2、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有哪些?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1.5分)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1.5分)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1.5分)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5分) 3、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分) 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2分) 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2分)
12
4、价值规律的作用有哪些?
第一,自觉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1分) 第二,自觉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分) 第三,自觉调节社会收入夫人分配。(1分)
第四,可能导致垄断的发证,阻碍技术进步。(1分) 第五,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1分) 第六,可能出现社会资源配置比例失调。(1分)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根据是什么? 第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分)
第二,经济波动和经济危机的神深化。(2分) 第三,缓和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关系。(2分)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相关原理分析说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15分) 1)基本原理内容阐述(5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情况简述(5分)
3)分析证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均是一般与个别结合的产物。(3分) 4)语言文字表达清楚(2分)
2、结合《共产党宣言》,论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5分) 1)简要介绍《共产党宣言》基本内容和特点。(5分)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论述(4分) 3)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论述(4分)
13
试卷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分,每小题1分,共35分)
1、唯物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它是 ( ) A 批判的和革命的 B 唯物的和辩证的
C 科学的和革命的 D 实践的和科学的即 2、人们在一切实践中所作的无非是两件事, ( ) A 认识自然,改造自然 B 认识社会,改造社会 C 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D 改造自然,认识社会
3、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必然导致 ( ) A 绝对主义 B 唯物主义 C 不可知论 D 诡辩论 4、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 ) A 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的 B 世界是发展的 C 世界是物质的 D 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
5、在对待运动和静止的问题上,形而上学的典型命题是 ( ) A 天不变,道亦不变 B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C 此亦彼矣,彼亦此矣 D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6、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是从这种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种观点属于 ( A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C 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 D 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7、“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两种观点 ( )A 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nbs p; B 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
C 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D 两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8、人工智能的出现证明 ( ) A 意识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现象
14
)
B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意识本质的规定己经过时 C人脑是可以认识的。思维模拟是可能的 D 人类思维最终会发展到机器思维
9、“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的观点属于 ( ) A 机械的条件决定论 B 形而上学的外因论 C 辩证法的普遍联系观点 D 相对主义的诡辩论
10、运动和发展这两个概念的区别是 ( ) A 运动是根本变化,发展是一般变化
B 运动包括世界上的一切变化和过程,发展则是指前进性、上升性运动 C 运动是量变,发展是质变 D 运动是位移,发展是新陈代谢
11、正确认识具体事物的基础是分析 ( ) A 矛盾的同一性 B 矛盾的斗争性 C 矛盾的普遍性 D 矛盾的特殊性 12、质变的复杂性表现为 ( ) A 事物数量的增减引起质变 B 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 C 质变形式的多样性和质变中包含着量变 D 事物构成成分的变化引起质变 13、“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这种观点属于 ( ) A 机械决定论 B 神学目的论 C 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D 唯物主义决定论 14、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的相互区别主要在于 ( ) A 第一次飞跃是认识事物的现象,第二次飞跃是认识事物的本质 B 第一次飞跃获得感性认识,第二次飞跃获得理性认识 C 第一次飞跃主要是认识世界,第二次主要是改造世界
D 第一次飞跃的目的是改造世界,第二飞跃的目的是检验和发展理性认识 15、实践之所以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从实践的特点看是 因为它是 ( )
15
A 人们的自觉能动的活动 B 对人类有用的活动 C 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D 社会历史性的活动 16、在真理观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 ( ) A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B 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C 真理既是正确的又包含错误因素 D 真理既是普遍的又是具体的 17、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是 ( ) A 制造和使用工具 B 具有宗教信仰 C 具有语言文字 D 具有思想意识
18、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 A 人口增长的快慢 B 地理环境的优劣 C 社会风气的好坏 D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9、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 ) A 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B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C 人与劳动产品的关系 D 人与劳动资料的关系
20、先进的社会意识由于反映和代表了进步的社会势力的利益和要求,往往能在一定程度上预见社会发展 的趋势,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这说明 ( ) A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B 社会意识不依赖于社会存在
C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完全同步 D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并非完全同步 21、马克思根据人的发
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三大形态,它们是 ( ) A 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B 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 C 无阶级社会、阶级社会、无阶级社会
16
D 古代社会、近代社会、现代社会
2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基本过程是 ( ) A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逐渐不相适合的过程 B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始终相适合的过程
C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过程 D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由基本不适合到基本适合再到新的基本不适合的过程 23、阶级划分的主要标志是各种社会集团 ( ) A 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不同 B 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 C 在社会劳动组织中的作用不同 D 取得劳动产品方式和多寡不同 24、社会改革与社会革命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是为了解决 ( )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 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C 人民群众和各种敌对分子之间的矛盾 D 人口众多和资源贫乏之间的矛盾 25、承认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 ( ) A 必然排斥主体选择的作用 B 必然导致机械论和宿命论 C 心然导致旧唯物主义理论 D 与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是一致的
26、“任何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这种看法是(A 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B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C 历史宿命论的观点 D 英雄创造历史的观点 27、群众路线是 ( ) A 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路线 B 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路线
C 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路线 D 无产阶级政党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 28、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 ( )
A 惟一标准 B 必要标准 C 最高标准 D潜在标准
29、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信念。其核心是 ( ) A 人生目的 B 人生理想 C 人生态度 D 人生意义
17
)
30、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其基本的、总的趋势是( ) A 前进的、上升的、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B 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C 有时前进、有时倒退的过程 D 有时进步、有时落后的过程 31、资本积累的源泉是( )
A.资本家的节俭; B.资本的价值; C.剩余价值; D.扩大再生产; 32、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 )
A.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B.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C.依靠占有的剩余价值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D.用暴力迫使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使社会财富集中到少数人手里; 3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 )
A.生产与需要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 3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
A.生产对于人们的需求绝对过剩 B.生产对于人们的需求相对过剩
C.生产对于人们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过剩 D.生产对于人们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绝对过剩 35、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市场价格( )
A.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围绕成本价格上下波动 C.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D.围绕平均利润上下波动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多涂或少涂均无分。 36、规律的特点有 ( )
A 客观性 B 无条件性 C 稳定性和重复性 D 普遍性 E 具体性 37、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的不可分离性表明了 ( ) A 时空的客观性 B 时空是不依赖于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18
C 时空是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 D 否认了时空的绝对独立性 E 混淆了时空与物质之间的质的区别
38、某山乡小镇自20世纪70年代发现钒矿以来,办了三个钒矿厂,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由于没有严格的环保措施,每天排出大量钒烟,使村民中大多数人患有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病。这一做法从哲学上看违背了 () A 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 B 事物联系复杂多样性的原理 C 事物运动发展的原理 D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 E 全面地看问题的观点
39、客体与客观存在的区别是 ( ) A 一切客体都是客观存在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都是客体 B 部分客观存在的是客体,客观存在的不完全是客体
C 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体与人的实践密切联系 D 客观存在的是无限多样的,客体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是有限的 E 客观存在的是物质的具体形态,客体还包括精神客体
40、在哲学和具体科学关系问题上的错误观点主要有 ( A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B 哲学是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 C 哲学高于所有具体科学 D 具体科学可以藐视哲学 E 具体科学需要哲学的指导
41、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关系的是 ( A 地理环境影响和制约社会的发展 B 地理环境的优劣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C 地理环境对社会作用的大小受社会制度的性质制约 D 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E 地理环境的变化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19
) )
42、“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具有共同性、普遍性,即具有共同的发展规律,这是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对这一原理的正确理解是( )
A 它是对社会形态发展的多样性的概括反映
B 它指明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具有重复性和常规性
C 它指明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是整齐划一、按照同一模式进行了
D 它指明各个国家和民族历史发展过程的共同性质、一般规律,但不包括全部内容和细节
E 它指明各个国家和民族历史发展过程的全部内容和变化发展的所有细节,以及彼此之间的各种差别 43、下列各项属于交往概念含义的有 ( ) A 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 B 交往属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C 交往是人们全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总和 D 交往是以主客体关系为中介的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 E 交往是以生产关系为中介的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44、物质生产是制约科学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其表现有 ( ) A 物质生产发展的需要是科学发展的动力 B 物质生产为科学提供实验设备和观测手段 C 物质生产决定科学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D 物质生产决定科技成果向直接生产力的转化 E 物质生产发展的水平总是超前于科学发展的水平
45、人的全面发展是指 ( ) A 个人的德、智、体、美、劳和谐完整的发展 B 个人潜力和智能的最大限度的发挥 C个人需要的全面丰富和满足 D 人的发展最理想的境界 E 人的本质的真正实现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20
51,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理论意义。
52,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53,简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 54,阐述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关系。 55,阐述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 四、论述题:(20分)
57,以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原理为指导,说明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10分) 58,阐述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如何理解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10分)
试卷1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35分)
1-5 B C CDA 6-10 ABCCB 11-15 DCACC 16-20 AADBD 21-25 ACBAD 26-30 BDCDA 31-35 CDDCA
二、多项选择题(15分)
36 ACD 37 ABD 38 ABE 39 BCDE 40 BCD 41 AD 42 BD 43 ABD 44 BCD 45 ABCE 三、简答题(30分)
51,答答: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三条原则(一元论或唯物论的原则、可知论的原则和辨证的原则)和三条界线(与唯心论的界线、与不可知论的界线和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界线)。
52,答:(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变化发展的内在源泉和动力。(2)是否承认事物的内在矛盾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是它们的根本区别。(3)是贯穿于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4)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53,答: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性质、变化),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集中表现为它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
54,答: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包含;相互转化,无数相对真理之和构成了绝对真理。 55,答:对立统一的关系。对立性:二者相互排斥,不可兼得。统一性: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21
四、论述题(20分)
57答:人口因素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制约和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前提。第二,人口状况能够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总之, 我国的人口问题是现代建设中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突出地表现为人口数量多,在一段时间内增长速度快,人口生产与物质生产比例严重失调,从面导致离人口生产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尖锐矛盾,并且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只有认真汲取教训,充分估计到我国人口问题的严重性,坚持正确的政策和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才能解决好我国的人口问题。我们既要看到我国人口问题的严重性,又要对我国人口问题的解决充满信心。 58答:原因: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并不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艰巨性和长期性: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社会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试卷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分,每小题1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
A 物质世界的一切现象 B 各个国家的民族发展的具体过程 C 人们的具体心理过程 D 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2、“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 ( ) A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基本内容 B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功能作用 C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理论品质 D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实践基础 3、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 ( ) A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C 划分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标准 D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4、建筑单位总是先设计图纸施工,盖成大楼。这说明 ( ) A 意识决定物质 B 意识创造物质 C 意识离不开物质 D 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5、有人认为,人脑产生意识,就同肝脏分泌胆汁一样。这种看法属于 ( ) A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 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D 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6、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 )
22
A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 物质是运动的形式,运动是物质的内容 C 物质是运动的原因,运动是物质的结果 D 物质是运动的本质,运动是物质的现象
7、世界是统一性问题说的是,世界万物 ( ) A 是否有一个共同的本原 B 是否普遍联系 C 是否运动发展 D 是否有共同的规律
8、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格计算,最多值300多美元;但从它产生的氧气、减少大气污染、涵养水源、可以为类鸟与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的生态效益看,则值20万美元。这种算账方法强调了 ( )
A 事物存在的客观性 B 人类认识的主观性 C 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D 事物运动的规律性 9、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 ) A 普遍性和特殊性 B 斗争性和同一性 C 变动性和稳定性 D 绝对性和相对性
10、列宁指出:“如果要开一张包治百病的丹方,或者拟定一个适用于一切情况的一般准则……那是很荒谬的。”其荒谬在于违背了 ( )
A 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的原理 B 不同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的原则 C 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的原理 D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原理 11、割裂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 ( ) A 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的错误 B 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
C 循环论和直线论的错误 D机械决定论和唯心主义非决定论的错误 12、真象和假象的区别在于 ( ) A.真象从正面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B.真象深藏于事物内部,假象外露于事物外部 C.真象表现本质,假象不表现本质
23
D.真象是真实的,假象是虚假的
13、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义为“不识字的人”;后来又把文盲确定为“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人”;而现在联合国把文盲确定为“不能用计算机交流的人”。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 )
A 人在确定事物的标准上起主导作用 B 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C 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 D 人的认识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 14、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 ) A 演员在舞台上表演 B警察在街上巡逻 C 农发在田里插秧 D 科学家在实验室做实验
15、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 ) A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B 实践—认识—实践 C感觉—知觉—表象 D概念—判断—推理
16、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拓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A 真理具有客观性 B 真理具有绝对性 C 真理具有全面性 D 真理具有相对性
17、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 A 人口因素 B地理环境 C 文化传统 D 生产方式
18、一个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组成。这里的生产者是指 ( A 绿色植物 B食草动物 C 食肉动物 D 各种菌类 19、生产关系是反映 ( ) A 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范畴 B 人与人之间利害关系的范畴 C 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范畴 D 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范畴
20、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 ) A 生物学、道德、宗教 B 逻辑学、哲学、道德 C 法律思想、艺术、语言学 D 政治思想、哲学、宗教 21、政体问题说的是 ( )
24
) )
A 哪个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B 一党执政还是多党共同执政
C 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 D 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作用
22、“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种观点属于 ( ) A 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B 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C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2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有两对,一对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另一对是 ( ) A 领导和群众之间的矛盾 B 先进和落后之间的矛盾
C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D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矛盾
24、“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把他们创造出来”这种观点(A 正确说明了杰出人物的产生和作用 B 属于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 C 否认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D 违背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25、下列各项正确揭示科学的本质的是 ( ) A 科学是在实践中产生的知识 B 科学是知识的理论体系 C 科学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D 科学是各种知识总和
26、科学的发展受各种社会条件的制约。制约科学发展最主要的社会因素是 ( ) A 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 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 C 政治上的民主或专制 D 社会整体科研能力的高低
27、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交往概念反映在的是 ( ) A 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活动 B 人与人之间发生的社会关系 C 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D 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 28、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属性是 ( ) A 人的物质属性 B 人的自然属性 C 人的精神属性 D 人的社会属性 29、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它们是人的 ( ) A 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 B 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C 一般价值和特殊价值 D 潜在价值和现实价值
25
)
30、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 ( A 摆脱必然性制约的创造性活动 B 不受别人约束的自主活动
C 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D 按照预想的目的进行改造世界的活动 3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D.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32、把生产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
A.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转移方式 B.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实物存在形式 C.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 D.在资本流通中的不同运动速度 33、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 )。 A.逐渐消失 B.能发生价值增殖
C.借助于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D.借助于抽象劳动而再生产出来 34、劳动力商品最重要的特征是( )。
A.劳动力价值要还原为维持生存的生活资料价值 B.劳动力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C.劳动力价值的决定受历史因素的影响 D.劳动力价值决定必须考虑道德的因素 35、在商品价值c+v+m 中( ) A. c、v、m 都是新创造的价值 B .c、v、m 都是转移来的旧价值
C .c、v 是转移的旧价值,m 是新创造的价值 D .c 是转移的旧价值,v、m 是新创造的价值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6、下列选顶中,正确说明世界观和方法论之间关系的有 ( ) A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 方法论影响世界观 C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6
D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E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37、下列选顶中,正确说明意识依赖于物质的有 ( ) A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 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C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E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条件的制约
38、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一面是利,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一面是弊,给我国带来了风险,提出了挑战。总的来说,利大于弊,抓住机遇,化解风险。从哲上看,这说明了 A 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着的两个方面 B 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C 发挥主观能动性具有重要作用 D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的过程 E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39、下列选项中,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思想的有 ( ) A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B 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C 利害相生,祸福相因 D 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E 机关算尽,反害自身
40、1958年,我们以麻雀吃粮食为由,把它列为“四害”之一,大量捕杀。实际上,麻雀虽然吃粮食,但主要吃害虫。所以,后来我们把麻雀从“四害”中解放出来。现在我们又把麻雀列为保护动物。从哲学上看,这件事说明了( )
A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复杂多样的 B 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C 人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过程 D 对事物的认识是由片面到全面的过程 E 对事物的认识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41、下列各项属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有 &nb A 人口因素 B 地理环境 C 风俗习惯 D 生产方式 E 国家政权 42、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序列的有 ( ) A 原始社会 B 渔猎社会 C 农业社会 D 工业社会 E 信息社会
43、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 ( )
A 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B 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C 不断增加资本和人力的投入,扩大企业规模
27
D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科技创新 E 把坚持公有制这主体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起来
44、下列各项正确说明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作用的有 ( ) A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B 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C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实现社会更替的途径 D 阶级斗争是迫使统治阶级实行某些改良的手段 E 阶级斗争是解决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必要手段
45、下列各项决定和影响人的价值实现的因素有 ( ) A 个人自身的主观条件 B 个人的命运 C 个人所遇到的机遇 D 社会发展状况 E 社会实践形式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51,阐述意识的本质及其能动性的表现。 52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内涵。 5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 5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 55,简述价值规律的作用。 四、论述题 (共20分)
57,请阐述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意识一般特点基本原理的具体内容,并请用该原理分析说明:在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为什么必须既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的中心,同时又必须高度重视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10分)?
58,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有哪些表现?如何认识其原因?(10分)
试卷2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35分)
1-5 DCADD 6-10 AACBC 11-15 CACCB
28
16-20 DDAAD 21-25 CDCAA 26-30 ABDBC 31-35 BCCBD
二、多项选择题(20分)
36 AE 37 ABDE 38 ABC 39 ACDE 40 ABCDE 41 ABD 42 BCDE 43 AE 44 AC 45 ACD 三、简答题(30分)
5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能动性主要表现有:第一,意识活动是一种主动的创造过程。第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第三,对客观世界的改造.第四,意识能反作用于主体及生理过程和活动。
52、答:普遍性: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存;特殊性:矛盾性质的特殊性、矛盾不同发展过程或阶段中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系统中各种矛盾的特殊性、解决矛盾形式的特殊性。
53、答:区别:性质不同、特点不同、形式不同、地位作用不同;联系: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54、答: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决定了产生、性质、变化发展;生产关系对生产力
55、答: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四、论述题(20分)
57,答: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决定了产生、性质和变化发展;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平衡、不一致、历史继承性、内部相互作用、反作用;②物质文明是基础,但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发展的不一致不平衡等,又会对物质文明的发展产生巨大反作用,或者会促进或者会阻碍;现实生活中精神文明发展存在的众多问题对物质文明的发展有着明显的限制作用。
58,答:新变化: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政治制度的变化。原因: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力和利益斗争的结果;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51,哲学物质范畴和物质结构理论的关系。 52,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53,简述度以及掌握事物的度对于认识和实践的重要意义。 54,简述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之间的关系。
29
55,简述如何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四,论述题(20分)
57,试述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及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意义。(10分) 58,试述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10分) 三、简答题(30分)
51,答:(1)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它的惟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结构理论是人们关于物质的组成成分及其结构的观点的总和。哲学的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绝对和相对的关系。(2)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3)哲学物质范畴以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为基础,物质结构理论又以哲学物质范畴为指导。
52,答: 量变和质变的复杂性主要表现为量变和质变形式的多样性和量变与质变的相互渗透。量变和质变的相互渗透,表现为总的量变过程中包含着部分质变,质变过程中有量变,这也是量变和质变复杂性的表现。 53,答:掌握事物的度对于认识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只有认识了事物的度,才能准确把握事物的质。其次,只有准确把握事物的度,才能提出指导实践活动的正确准则,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 54答:对立统一的关系。在时间和空间上是统一的;具体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55,答: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必须坚持走自己的路;必须充分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 四、论述题(20分)
57,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是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总之,认识的产生、发展、检验和归宿,认识过程的每一环节,都依赖于实践。所以,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58,与封建社会相比,资本主义显示了巨大的历史进步性;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试卷3
一、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共35题,每题1分,35分): 1、哲学是
A 科学之科学 B 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 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2、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是 A 一元论 B 物质
30
C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D 意识 3、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前提是
A 承认事物之间的区别性 B 否认事物之间的确定界限 C 承认事物的客观性 D 否定事物的相互区别 4、在实践活动的类型中,决定其它一切活动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A 处理社会矛盾的实践? B 生产实践 C 科学实践 D 人的主观活动 5、人的最深刻最根本的本质是
A 物质生产劳动 B 自觉能动性
C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D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6、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最基本方面在于他们是
A 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B 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C 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D 历史任务的提出者和组织者 7、衡量社会是否进步的根本标准和客观尺度是 A 物质文明 B 精神文明
C 思想道德水平 D 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8、“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句话体现了 A 相对主义的观点 B 辩证法的观点 C 形而上学的观点 D 诡辩论的观点 9、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 A 迂回曲折 B 前进上升运动 C 周而复始的循环 D 直线式的发展 10、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主体是指
A 从事脑力劳动的人 B 现实社会中的一切人 C 改造和探索世界的现实的人 D 作为生产力要素的劳动者
31
11、一切错误思想就其本质而言都是
A 人的头脑里固有的 B 客观存在的反映 C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D 没有任何根据的 12、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
A 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 唯心主义观点 D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13、下列现象中属于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有
A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B 先进和落后的相互排斥
C 真理和谬误失去一方,他方就不存在 D 顺利变为困难,困难变为顺利 14、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反映的内容主要是: A 社会存在 B 地理环境
C 人口因素 D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5、衡量社会是否进步的最为根本的标准是 A 物质文明 B 精神文明 C 思想道德水平 D 科学技术 16、唯物史观认为,评价一个人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在于 A 他的奉献得到社会的承认 B 他为社会作了什么贡献 C 社会对他的合理需要予以满足 D 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关心 17、“真理没有阶级性”这是
A 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观 B 旧唯物主义真理观 C 客观唯心主义真理观 D 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
18、人们常说的“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其哲理是讲 A 空间的三维性 B 时间的一维性
C 时间空间的客观性 D 时空和物质运动的不可分离性
32
19、哲学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是依据对————的不同回答来进行的。 A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D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20、依据对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上可以划分 A 唯心论和唯物论。 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 具体科学和哲学。 D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1、物质的最高属性是它的
A 存在性 。 B 运动性。 C 可知性 。 D 客观实在性。 22、认为具体的物的形态如水、火、气等是世界的本原的观点是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23、汉代的董仲舒说“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是 A 唯物论观点 B 唯心论观点 C 辩证法观点 D 形而上学观点 24、 认为存在着没有物质的运动是——的观点。
A 庸俗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 C 唯心主义 D 辨证唯物主义 25、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
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B 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 C矛盾的内在性与外在性 D矛盾的实践性与历史性 26、生产力的基本含义是
A人的体力与脑力的支出 B人们解决自然界矛盾的能力
C人类解决社会同自然界的实际矛盾的能力 D人类解决人与社会矛盾的能力 27、“望梅止渴”是关于
A感觉的生动的例子 B知觉的生动的例子 C表象的生动的例子 D 理性认识的生动的例子 28、世界观是人们对于
33
A世界的看法的总和 B世界的一般规律的看法,主要是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 C世界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看法 D世界与人生的最基本的看法 29、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不是
A世界观 B理论化与系统化的世界观 C歪曲的世界观 D 能够消灭的 30、唯物辩证法的总的特征是 A联系与发展的观点 B对立统一观点
C系统观点 D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观点
31、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后,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提高了,而从价值量考察则( )。 A、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总的价值量提高 B、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总的价值量提高 C、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总的价值量不变 D、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总的价值量不变
32、马克思说:“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句话表明( )。
A、只要物有使用价值也就有价值 B、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C、使用价值与价值是不可分离的 D、价值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 33、劳动力商品与其他商品不同的最根本特征是( )。
A、劳动力存在于人的身体之内 B、劳动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商品 C、劳动力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D、劳动力价值受历史道德因素影响 34、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 )。 A、随着生产耗费而逐渐消失 B、能够发生价值增殖
C、借助具体劳动转移到产品中去 D、借助抽象劳动而再生产出来 35、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
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生产部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34
C、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D、延长工作日长度的结果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多涂或少涂均无分。 36,构成劳动力商品价值的要素是( )。
A.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B.劳动者在生产中耗费的生产资料的价值 C.劳动者养育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D劳动者所创造的剩余价值E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37,影响资本积累数量的因素有( )。
A.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B.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 C.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差额 D.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 E.资本家垫付资本的大小
38,下列现象哪些属于固定资本有形磨损( )。 A.同类新机器的价格下降 B.机器、设备使用多年而磨损 C.厂房建成后,多年未用而被风化
D.氧气切割机由于激光切割机的使用而被淘汰E金属工具生锈 39,下列属于流动资本的有( )。
A.小工具 B.工资 C.奖金 D.汽油 E.厂房 40,资本主义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所要实现的目标主要是( )。 A.实现充分就业 B.维持价格基本稳定
C.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D.保持经济持续均衡增长 E.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41,商品的使用价值是( )。
A.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B.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C.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E.反映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42,生产资本的构成对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是( )。 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之间的比例 B.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各自的周转速度
35
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
D.生产资本构成中,固定资本比重大,周转速度就慢 E. 生产资本构成中,固定资本比重大,周转速度就快 43,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 )。 A.II(C+M-M/X)>I(V+M/X) B.I(V+M)>IIC
C. I(C+V+M)=IC+IIC
D.II(C+V+M)=I(V+M)+II(V+M)
E. I(V+M) 44,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有( )。 A.资本周转速度快慢 B.剩余价值率高低 C.资本有机构成高低 D.劳动生产率高低 E.工人人数多少 45,垄断条件下的竞争有( )。 A.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B.垄断组织与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 C.占统治地位的自由竞争 D.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 E.垄断资本家集团之间的竞争 二、简答题(回答要点,并简明扼要作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1、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2、简要说明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 3、扼要阐明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4、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5、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只有矛盾的斗争性才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逻辑证明能作为检验真理的一种标准。 3、历史必须通过人来实践,因此人也可以改变历史规律。 4、在世界的本原上,意识比物质更加基本。 5、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劳分配。 四、论述题(20分) 1、结合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论述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思想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36 10分) 2、为什么说社会主义事业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意义是什么?(10分) 试卷3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35分) 1D 2B 3A 4B 5C 6A 7D 8B 9B 10C 11B 12B 13C 14D 15A 16B 17D 18B 19A 20D 21A 22A 23D 24C 25B 26C 27C 28B 29B 30A 31C 32B 33C 34C 35A 二、多项选择题(20分) 36 ACE 37 ABCE 38 BCE 39 ABCD 40 ABCDE 41 ABCD 42 ABD 43 CD 44 ABCD 45 ABDE 三、 1、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因为:它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与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它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它为人们提供了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即矛盾分析法。 2、生产方式是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它决定社会的结构、性质与面貌;它制约着全部社会物质、政治、精神生活的过程,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3、人的社会价值指人对社会的贡献,人的自我价值指人从社会的获得。我们知道,人必须先对社会奉献,然后才能取得,因此,人的社会价值高于自我价值。但是,我们说,没有社会价值,就没有自我价值,没有自我价值,社会价值就没有意义,因此,它们又是统一的。而且,人在追求社会价值的过程中,它可以获得一种自豪感,这又是自我价值。 4、实践之所以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与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真理是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要判断主观同客观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仅靠主观与客观任一个方面都是不可能的。客观对象不会自动的同主观相符合,要靠实践去发现客观。而主观不能产生任何认识,必须与客观相接触。只有实践才能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也是由实践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实践具有直接的现实性的特点。 5、所谓反映论,即关于人脑对于客观世界的反映过程的理论。是否承认反映论,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界线。它包括如下内容:承认客观世界的存在,认为它是认识的对象;主张认识要以客观外界的事物为内容,认为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映象、模写、摄影;承认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6、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跨国公司的发展;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 四、1、江泽民同志提出中国共产党要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先进文化的代表,人民最根本利益的代表,具有非常重要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我们在学习唯物史观的时候就已经知道,生产力是社会发展中最根本的因素,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是最根本的。社会的发展具有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来推动的必然性,因此,我们必须按照生产力的发展来调整生产关系,这样,中国共产党就应该成为最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同时,社会的发展又不是纯粹的物质发展,落脚点是文化的发展,精神的提升。而一切发展的落脚点,最后是人民是否满意,是否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的利益、感受是工作的出发点。 因此,他的学说,为我们指出了一个全面的、正确的方向,必将对于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带来深远的影响。 2、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工人阶级先锋队;是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团结统一的党;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建设。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 37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 试卷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分,每小题1分,共35分) 1,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 ) A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 理性和感性的关系 C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D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2,“存在就是被感知”的观点属于 ( ) A 主观唯心主义 B 客观唯心主义 C 形而上学唯心主义 D 辩证唯物主义 3,哲学基本问题中最为根本的方面是 ( ) A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 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C 思维和存在具有特殊性的问题 D 思维和存在能否一致的问题 4,在物质和意识相互关系中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 A 结构性 B 实物性 C 客观实在性 D 矛盾性 5,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 ( ) A 宿命论的观点 B 唯意志论的观点 C 朴素唯物论的观点 D 机械唯物论的观点 6,主张时间和空间可以脱离物质运动而独立存在的观点是 ( ) A 不可知论 B 唯心主义 C 形而上学 D 相对主义 7,关于意识的本质问题,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 ( ) A 不懂得意识的客观实在性 B 不懂得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C 不了解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 D 抺 煞意识的主观特性 8,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是 ( ) A 机械唯物主义 B 庸俗唯物主义 C 朴素唯物主义 D 辩证唯物主义 38 9,久旱缺雨时,下雨对庄稼生长有益;雨涝成灾时,下雨对庄稼有害,这说明 ( ) A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B 事物的联系是现实的、具体的 C 事物的运动是客观的、绝对的 D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 10,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着价值上下浮动表现出来的,这说明 ( ) A 必然性是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 B 必然性可以转化为偶然性 C 事物的发展是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过程 D 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向质变转化的过程 11,“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句话是一种 (A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 唯心主义的观点 C 形而上学的观点 D 相对主义的观点 12,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 ) A 普遍性和特殊性 B 斗争性和同一性 C 变动性和稳定性 D 绝对性和相对性 13,“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 ( ) 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 经验论和唯物论的对立 C 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D 能动反映论和被反映论的对立14,对不可知论予以最有力的驳斥是 A 客观真理 B 客观事实 C 社会实践 D 客观规律 15,“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说明 ( )A 革命的运动是由革命的理论派生的 B 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决定作用 C 革命理论是革命实践的基础 D 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16,从认识的全过程看,认识的起点是 A 实践 B 概念 C 经验 D 感觉 17,劳动把人与自然区别开来,这是因为 ( ) 39 ) A 劳动过程具有特定的社会形式 B 劳动过程具有的一般性质 C 劳动过程中劳动主体受自然的制约 D 劳动过程中劳动客体受自然的制约 18,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 ( ) A 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 B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 C 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 D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19,历史唯物主义理解全部为人类历史的钥匙是 ( ) A 阶级斗争发展史 B 生产劳动发展史 C 政治制度演变史 D 宗教信仰变迁史 20,教育在生产力的继承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构成生产力的四类要素中,它是( ) A 独立的实体性因素 B 运筹性的综合因素 C 渗透性因素 D 准备性因素 21,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 ( ) A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 人与社会制度之间的关系 C 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D 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22,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 ( ) A 国家政权 B 政党组 织 C 司法机构 D 武装力量 23,由历史上存在的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三种宏观的经济运行形式决定的社会形态分别是 ( ) A 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B 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 C 无阶级社会、阶级社会、无阶级社会 D 古代社会、近代社会、现代社会 24,在上层建筑各种因素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 ( ) A 政治 B 道德 C 宗教 D 哲学 25,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 ( ) 40
正在阅读:
华北科技学院马克思题库05-27
过渡金属硫化物对Claus尾气催化加氢制备硫化氢的影响08-15
关于信用社客户服务满意度的调查分析04-29
赞美五一劳动节的短诗歌精选11-21
我想永远定格在那天作文600字07-10
SVS会议系统方案06-18
作文复习导图(1)01-15
识字1-11课04-06
IB代理协议12-09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马克思
- 华北
- 题库
- 学院
- 科技
- 《实践论》心得体会6篇
- 最新2019财务主管年度工作总结
- 初三数学2011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 GTXGN-12高压柜使用说明书
- 0.宁夏盐池滩羊产业基金设立方案3.14
-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2
- 中心小学家长委员会工作计划
- 2017年公安机关基本级执法资格考试非专业警种试题
- 物流自考仓储管理 - 题集
- 学英语必看英语语法手册(全)
- 二次函数图像—符号确定-精解
- 法制宣传日知识竞赛题目
- 员工不安全行为汇总
- 抗生素大全
- 奢侈品牌COACH在奥特莱斯中的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 强化学习型组织建设 争当学习创新先锋
- 2015年中央财经大学金融硕士考研经验及笔记精选@才思
- 学科分类号 - 图文
- 冠心病二级预防的研究现状
- 2012届动量、功和能经典试题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