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不同的医疗观

更新时间:2024-06-29 23:2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两种不同的医疗观

——中西医之比较

寿建新

中西医是在两种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中医是建立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科学不发达的朴素唯物主义基础上的。虽有许多独到之处,也对人体生理、病理、防病、治病等研究提出许多有价值的观点,但总的说,对疾病认识比较笼统。西医是建立在近代自然科学不断发展基础上的,它通过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微生物学及各种实验检查和物理检查,对疾病的认识较为深入和具体。

这是两中不同的医疗观!

这两种不同的医疗观,蕴含着不同的哲学思想,反映着不同的时代精神。这从中西医各自的特点中清晰表现出来。中西医由于理论基础、结构和体系的不同,对疾病认识不同,因而诊疗原则和结果也不同。中医的特点是坚持一个观念——整体观念和两个原则:唯物主义本体论的实践原则和辨证论治原则。

西医的特点是什么呢?

西医的第一个特点是分析实验。

从比利时解剖学家维萨利斯(1514-1564)1543年发表《人体构造》一书开始,到1628年英国医生哈维(1578-1657)用实验证明血液循环的规律之后,近代医学开始迅速发展起来。随着自然科学的进步,在不太长的时间内,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相继产生并确立为科学。最后,精神系统生理学、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学说也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创建完成。这些重大的标志医学长足发展的各门知识成果,除采用综合分析之外,都是“严格科学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研究的成果,因而也就具有确定的多和明白的多的形式。” ①

科学的分析实验之所以能有效突破,还因借助于实验工具——仪器的帮助。有了日益完善的各种仪器,就可以获取人类感官直接感觉不到的知识,就能够深入认识疾病本质和组织器官的微细结构,从而揭示人体各部分组织器官的功能及生命现象的奥秘。借助仪器的帮助,人们可以从更深更广方面进行物理和化学的实验研究,掌握大量的反映各种疾病病源、病理变化的客观数据,这为科学地揭示疾病本质打下了基础,为防病治病提供了可靠依据。

西医的第二个特点是辨病比较具体,治疗针对性强。 以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为基本学科的西医学,从组织结构、器官形态等方面研究机体功能和病理变化,其中对每一种疾病产生的特殊原因,疾病的经过和转归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疾病时机体组织的各种机能、代谢、结构的变化,都有仔细观察和详尽说明,治疗也从切断病源、消除病因、改变病理过程、改善因果转化链的恶性发展方向 ,进行有针对性治疗。由于注重病理变化,握有客观指标,加之使用红外线、X光、激光、超声造影、体内摄像等先进技术、设备和器械,其诊断之准确,疗效之显著,是不言而喻的。

但西医也有某些不足,这是西医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由于“整体划分为部分”,由于分门别类地研究个别器官和个别组织的某种功能,逐渐形成一种

———————

作者简介:寿建新(1944-),男,北京市人,陕西银行学校基础教研室高级讲师 . 研究方向:哲学,医学。

孤立片面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即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这是“最近几个世纪所特有的局限性” ②。 如微尔和的“细胞病理学”认为,细胞有自主性,具有“独立生存的全部机能”,机体是“细胞国家的联邦”,疾病是特定细胞损伤引起的,因而有“严格定位”。再如西莱的“适应性综合病症”思想。这种观点认为,机体在受到不同的致病刺激后,只能出现同一种形式的全身反应——“非特异反应”,因而片面强调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作用,忽视也可能出现的“特异性反应”。还有所谓“单原因论”,认为疾病只能由微生物引起等等。这些学说都有一定的片面性。

自然科学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19世纪的三大发现,有力槟斥了形而上学,但形而上学思想依然存在,如在西医指导下的治疗,往往忽视从整体上考察机体各部分的功能、联系及机体和疾病的关系,往往着眼于局部病因病变而忽视了其它方面可能受到的影响,治疗也偏重强调药物和手术的作用而忽视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等等。这说明西医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中西医作为医学发展中的两个不同派别,各有其特点和不足。在对疾病认识的深入细微和微观方面,中医没有西医那样精确,但在总体方面,在“理论的掌握这些材料上,在一般的自然观上”③,在对许多疾病的治疗方面,中医却有所长。

例如,中医在治疗感冒、腰腿痛、关节炎、肩周炎、面瘫、跌打损伤等常见病、多发病以及心脏病、高血脂、糖尿病、肿瘤等疑难疾病方面,常常显示出独特疗效。在这次全国抗击“非典型肺炎”的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为什么中草药会出现抢购风?为什么知名的老字号——同仁堂门前排起了长队?这说明在SARS毫无顾忌地侵蚀生命的危险关头,中医确实发挥着西医无可替代的作用。

再如,对肾病的治疗,“目前就总体来说,中医应该说优于西医。”④ 西医对各种肾炎、肾病、肾病综合征的治疗,多采用激素疗法,但激素对病情的掩盖性较强,副作用明显,且易复发。西医对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的治疗,往往采用透析或肾移植的方法,但透析只能维持生命,治标不治本,容易产生依赖;而肾移植成功率低,排斥现象一时难以解决,加之费用昂贵,使患者望而却步。中医则不然,中医使用祖传验方妙药,常常收到神奇效果:“一方面疗效明显,不易复发,另一方面,无痛苦,无毒副作用,费用低,所以说目前中医对肾病、尿毒症的治疗,与一些医疗技术发达的国家相比不分上下。”⑤

中医是从整体上、从疾病表现的“证侯”上,辨证论治;西医是在显示病因、病理过程、病变物质的基础上,辨病治疗。在生理学方面,中医主张经络学说,西医主张神经——体液学说;中医主张脏腑学说,西医则把人体分成呼吸、消化、循环等许多系统。这些不同,是把他门对立起来,还是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差异中求同呢?

其实,中西医许多方面有一致性。例如,在生理学方面,《内经》中说:“诸血皆属于心,诸气皆属于肺,”正确指出了心肺功能。在病理学上,《内经》中有“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髓,以行气血。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之说。这里的“气血不和”,是指组织器官功能的障碍。而西医认为:机体的正常活动,是依赖持续的血液循环、淋巴循环和物质代谢来完成的,一旦这些过程发生障碍,组织器官就会出现病变。在发病学上,中医强调“正气”,认为疾病表现为“正”与“邪”的斗争。《内经》上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扶正”即可“祛邪”。西医指出,疾病的发生是致病因子与机体内外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和机体反应性分不开的。只有当机体的防御屏障(内外屏障)机

能减弱或遭受破坏时,疾病才能发生,发展和蔓延。这恰好是中医的“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其中“邪”代表致病因子,“气”代表机体的抗病能力即免疫力。

中医许多观点都可以用现代医学知识加以说明,例如,对作为人体生命现象的“纲”——“阴”与“阳”的解释:

阴 血----体质、组织器官(有时也指血液)

体----体质、组织器官(有时也指血液)

寒----机能下降,供血不足、体温不足、能量代谢降低。

虚----体质虚,机能减退。

阳 气----机能,包括机体和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有时也指用肉眼

看不到的物质)

用----机能,包括机体和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有时也指用肉眼

看不到的物质)

热----机能亢盛、组织充血 、体温上升、能量代谢增高。 实----病因盛、机能亢进。

“阴”与“阳”在体内表现为两种能量,主要是“血”与“气”的对立统一。 1、气血不和----组织器官出现功能障碍。

2、血为体、气为用----血为机体和各组织器官;气为机体和组织器官的功能;体质与机能相称,是正常体格。

3、女重血,男重气----男女生理有别,病变亦有差异。女以体质为重,经期对女性体质变化影响较大,男以机能为重,气过盛使男性机能变化较剧。

4、气偏病,血偏病----生气、气过盛或经血不调可使组织器官出现功能障碍;体质与机能失调既为病变。

5、气滞血瘀,活血化瘀----循环、微循环出现障碍或循环、微循环得到改善。

中西医上述特点和认识的一致性,说明二者结合之必要性和可能性。既然中医是建立在生产力水平底下,科学不发达的朴素唯物主义基础上的,因此对待中医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要批判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肃清其“天命论”和“巫术”思想的流毒。同时还要注意中医学术思想的继承性,既反对泥古不化,以“经”解“经”,又反对废医存药,全盘西化。 既然中医在发展中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特点,因此在实现中西医结合的过程中,要注意发挥祖国医学的长处,并把近代科学方法——分析实验方法引入到中医药学之中。要坚持做好西医学习中医。在肯定中医疗效,掌握中医诊疗规律的基础上,认识中西医双方的共同规律。

针刺麻醉的出现和这次中西医结合成功治疗“非典”的实践,创造了医学史上的奇迹,这是中西医结合的光辉典范。愿广大中西医医疗工作者进一步结合起来,为创造崭新的中国新医药学而奋斗!

参考资料

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第13页。 2.恩格斯《反杜林论》第19页。 3.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第8页。 4-5.《肾病专家谈肾病》、《每周文摘》2003年03月25日第11版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z3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