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河南政法干警面试真题、答案及解析

更新时间:2024-04-19 12:4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历年河南政法干警面试真题、答案及解析

一、综合分析类

1、针对现在企业以金融危机为借口拖欠农民工工资,谈谈你的看法。 【试题分析】

本题属于综合分析题。结合当前的金融危机,以拖欠农民工工资为载体,考查考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首先破题表态,针对这些企业的做法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综合分析当前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原因,以及对策;最后进行拔高提升。 【参考答案】

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的蔓延给企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金融危机却不能成为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借口,这种行为我们要坚决反对。

不可否认,金融危机的冲击使得部分企业陷入困境,订单减少、利润降低。但是造成当前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的原因却是多方面的。一是相关部门对于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为监管上存在漏洞和不足;二是个别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缺乏责任意识,片面强调企业本身的利益,拖欠农民工工资;三是农民工群体普遍缺乏维权意识,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不能有效地利用法律武器争取合法权益,成为劳资关系中的弱者。解决企业欠薪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

第一,要加强维护农民工权益的法制建设,形成农民工讨薪长效

1

机制和体制。

第二,企业要增强社会责任意识,遵守《劳动合同法》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第三,劳动行政监察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欠薪企业加大行政处罚力度。

第四,司法机关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民工的法律教育,加大司法救助力度。

第五,农民工要牢固树立维权意识,懂得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讨薪。第六,要在全社会营造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舆论氛围,发挥公众和舆论媒体的监督作用。 农民工欠薪问题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国家、企业和各相关部门要本着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原则,处理和解决好农民工欠薪问题,尤其是作为用工主体的企业来说,要切实增强社会责任感,不能让农民工流汗又流泪,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名师点拨】

本题也是面试中的老题目了,而且拖欠农民工工资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问题,本题结合了金融危机对企业的影响,总的答题思路没有太大变化,在答题过程中过渡到怎么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就行了。

2、请谈谈你对武汉“公交打人”事件的看法。 【试题分析】

本题属于综合分析题的社会热点类。意在通过这一社会热点事

2

件,考查考生对公民基本道德和和谐社会建设的看法。 【解题思路】

首先破题表态,表明自己对这一事件的观点,以及此事件反映的深层次社会问题;其次针对当前社会公民道德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容进行分析;再次对如何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最后回归到公民道德和和谐社会的高度进行总结提升。

【参考答案】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文明的礼仪之邦。武汉“公交打人”事件,严重违背了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是对当前和谐社会建设的公然挑衅和亵渎。这一事件中,我们看到了打人者的嚣张气焰,看到了周围群众的冷漠,更看到了当前社会道德的缺失。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统一的治国方略。面对这样的事件,除了运用法律手段予以制裁外,更重要的是要用道德的力量规范公民行为,进而从根本上解决类似事件的出现。

首先要通过各种舆论媒体渠道,大力宣传社会主义道德观,营造公民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其次要善于发现和树立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典型,继续通过“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宣传先进、鞭策后进,用榜样的力量影响周围群众;再次各类社会团体、社会组织要发挥好组织工作,组织本单位员工开展形式多样的道德建设活动;最后广大人民群众要学习先进,以《公民道德建设设施纲要》等为标准,对自己

3

高标准、严要求,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质水平。

公民基本道德建设是一个民族前进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激发民族精神、营造良好社会风尚不可或缺的基石。在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积极参与其中,共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目标的实现。 【名师点拨】

本题的重点在于通过这一事件,揭示出当前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实质,亮点在于观点在能够通过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统一自然过渡到公民道德建设上来。

3、针对最近广州、湖南等地发生的酒后驾驶事件,谈谈你对酒后驾驶的看法。

【试题分析】这是综合分析题中的社会现象题,通过考生对社会现象的分析了解考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社会问题的认识深度。

【解题思路】形成该题的解题思路并不难,首先谈一谈酒后驾驶的危害性,然后分析酒后驾驶经常发生的原因,再针对原因提出相应对策即可。

【参考答案】各种交通事故的新闻在媒体上时有报道,其中大约50%—60%的交通事故与酒后驾驶有关,酒后驾驶已经被列为车祸致死的主要原因。酒后驾驶的危害触目惊心,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酒后驾驶屡屡发生,在司机方面的原因主要是酒后驾驶的司机往

4

往交通法规意识淡薄,认识不到遵守交通法规对于自己和他人生命安全的重要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他们社会责任感较差,漠视自己与他人生命;另外,一些司机也知道应该遵守交通法规,但是常存有侥幸心理,自我约束力差,觉得自己不会出事也不会被查到,故铤而走险。

酒后驾驶屡禁不止,也有执法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也就助长了一些司机侥幸心理的滋生;一方面处罚力度不够,酒后驾驶一旦被抓,往往只能受到一些警告和轻微处罚,起不到实质性的警示作用,让一些司机觉得无所谓,故而不引起重视。

要减少酒后驾驶现象的出现,一是加大交通法规和酒后驾驶危害的宣传力度,让有关交通法规深入人心,让司机认识到酒后驾驶对自己、家人和社会大众的危害,以及一旦被查或酿成事故必受严惩的结局;二是加强监督与执法,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酒后驾驶的处罚力度。

防止酒后驾驶是个系统工程,除了司机和执法部门外,还需要全社会做出努力,比如在车上安装防酒后驾驶系统,若司机呼吸酒精浓度超过国家标准则汽车无法启动;餐饮娱乐场所可以为客人开设“酒后代驾”服务,或由政府开通“酒后代驾”服务专线;餐饮娱乐场所也可以免收酒后客人的车辆过夜停车费,支持客人在酒后主动放弃驾驶等等。

酒后驾驶,人命关天,需要司机、司机家属、交通执法部门以及

5

全社会引起高度重视,多管齐下,通过综合手段和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理,常抓不懈,真正做到司机与乘客的“出入平安”。 【名师点拨】

本题作为一道对社会现象的综合分析题,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作答即可,但是要想答出亮点,考生就一定注意不能仅从司机和执法部门两个方面考虑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做出努力,所以在答案最后,考生若能提出几条其他社会成员和部门可以采取的措施,就会为答案增色不少。 二、组织协调类

1、假如你是一名执法民警,有人反映在你的管区内很乱,你会如何处理?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计划组织协调题,兼有情景处理在其中。该题与实际工作联系紧密,可以考察考生的情景处理能力和计划组织协调能力,同时也考察考生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看考生是否脚踏实地及是否尊重群众。

【解题思路】解答该题,首先就是对于反映情况的人要做出感谢,并认真听取,之后展开调查研究,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对策解决问题,最后总结一下即可。

【参考答案】作为一名执法民警,应该做好自己管区内的社会治安工作,保障管区内企业和居民正常生产和生活的顺利进行以及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大家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如果有人反映在我的管区内很乱,我会感谢其对我们工作的关

6

注,认真听取其反映的情况并做好记录,向其保证我们会立即对其反映的情况进行调查并结合实际做出整改。

之后我会组织一个工作小组,在管区内进行一次综合性调查,既调查其反映的情况,也调查其没有注意到但是我们在工作中应该注意并解决好的问题;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是我会召开一次座谈会,请管区内企业和居民派出代表参与座谈,向代表们汇报我们的调查结果并请代表们反映其他的我们需要注意并解决的问题,然后集思广益,听取代表们的整改意见和建议。会后,我会对实地调查和座谈会上了解到的情况进行分析,分析这些情况产生的原因及我们工作中的不足,结合代表们的意见和建议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争取用最短的时间解决好管区内社会秩序乱的问题,同时做好长效机制建设,确保管区内能够长治久安。

作为一名执法民警,要做好管区内的工作,必须积极听取管区内居民的声音,警民携手,共同努力,才能做好工作,营造一个和谐安康的社会环境。 【名师点拨】

执法民警的工作与老百姓息息相关,要做好本职工作,必须注意要善于倾听民声、了解民意,而不能闭门造车。解决题中所说问题,在被动收到反映时,要尊重反映情况者,耐心倾听,之后要变被动为主动,与实地调查情况相结合,还要主动了解居民对管区治安情况的意见和建议,才能更好地了解情况并提出对策。如果不了解民意,即使真心想把工作做好,也可能事倍功半。

7

三、事件处理

1、你所报考的职位有三个人同时进入面试,其中一个对你说:另外那个是通过不法手段进入面试的,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情景压力试题,主要考察考生面对考场压力的应变能力。同时也考察考生对于一些问题是否有成熟理性的看法,考生回答时要注意措辞,避免偏激。

【解题思路】本题的答题思路就是考生应该做好几次表态,一是对那位告诉自己情况的考生,对于他的这一行为,自己的态度怎样;二是对于那位被指以不法手段进入面试的考生,自己对于该行为以及对于该考生的态度怎样;三是对于考试组织者,自己的态度怎样;最后再表态,自己相信公务员考试的公开、公平、公正性。 【参考答案】我想这个人对我说这样的话,可能是道听途说了一些事情,并因此对另外的那个考生产生了一些不满和怨气,对于他的这种心情,我是理解的,但是对于这件事情,我应该理智、冷静地看待:

第一,公务员考试要求公开、公平、公正,通过不法手段进入面试的作法是错误的,我个人不会这样去做,也坚决反对别人这样去做;第二,但是对于他所说的情况,可能只是道听途说的,没有证据证明,甚至可能不符合实际,因此我不会轻易相信,也不会对那位考生产生任何不满、怨气和偏见,而是保持一颗平常心,积极备考,和几位考生一起公平竞争;第三,公务员考试是很严格的考试,相信有关考试组织部门及考官会以严肃认真的态度来对待这次考试和广大考生,会

8

认真履行好自己的任务和职责,即使真的有人以不法手段进入面试,相信考官们还是会保证考试的公开、公平、公正的。

就我而言,我很重视这次考试,做了认真地准备,我相信考试组织者会给我一个让我公平竞争、展示自我、实现我的人生价值的舞台。 【名师点拨】

面对情景压力试题,考生要做到处变不惊,以平和、积极心态应对,不要被题中所说情况牵着鼻子走,而是给出自己独立的认知和判断。对于可能存在的不良社会现象,也要冷静分析,客观评价,心态积极。重要的是要向考官表明,相信公务员考试的“三公”性,并相信自己的能力,自己不会因为这种情况出现而受到影响。 4、名言解析

1、有人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也有人说,“身正不怕影子歪”,你如何看? 专家权威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分析类试题,考查考生对名言警句的敏感程度和综合分析能力,考生作答本题要注意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找出两句话的结合点。

【解题思路】首先,就这两句话点明实质;其次,就两句话分别分析;最后,论己即可。 【参考答案】

9

这两句话核心说的都是个人的品德价值观世界观。“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这的确代表了一部分人的观点,我们承认环境对人会有一定的影响,但决定一个人是否会湿鞋,最根本的是他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否正确。身正不怕影子斜身,正,乃正直正确的意思;影子斜,我们可以理解为外界的干扰。至于“不怕”,我有两层定义:第一是不去理睬,抱定“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态度,坚持做对社会有益的事,坚信有一天真理不辩自明,而公道自在人心;第二则是不能臵之不理。我们不但要勇于面对莫名的非议与打击,更要坚决地用事实的武器予以回击,只有这样,高尚的品德才得以弘扬,世间的浩然正气才能长存!

以腐败为例,的确我国腐败现在比较严重,但是从全国来看,总体还是好的,例如:工作像救火一样,的牛玉儒,人民的好卫士任长霞,平民英雄陈刚毅等,还有许许多多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的默默无闻的人。人们对那些只重视“影子”的人,是怎样看待的呢?中国古代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思想家——孔子称此种人为“香圆”,曰:八面玲珑,心口不一。也就是说,这种人表面看来似乎人缘很好,人人称之为善。那些我垂青史、万古流芳的人都是修“德”,办实事的人。岳飞、郑成功。毛泽东、周恩来。当光明普照的时候,人们心中就永远不会再有这样的“影子”了。人生真正的格言只有一句:只要身正、心正,那么“影子”自然是正的.

10

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学习理论知识坚固的结果,很多“湿鞋”的人在悔过书上都提到了这一点,认识到自己理论知识学习不够扎实。

作为一名公务员,要对党和国家忠诚,要对百姓负责,更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不受任何诱惑,如果我有幸成为一名公务员,我会努力学好理论知识,提升党性修养,提高业务水平,时时刻刻认真按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自己,做“三个代表”的忠实实践者。 【名师点拨】

本题以非常常见的两句俗语为引入点,重点考查考生看待问题的分析能力、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作答关键是要点出现象本质反映的是树立正确的德行,价值观世界观。

2、请根据老子的“见欲而止为德”这句话,结合当前公务员特别是政法干警在战线上的道德修养来发表你的看法? 专家权威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为综合分析题中的名言警句类题,主要想通过考生对名言警句的解释,引申论述,来考察考生的知识积累,独立思考以及思辨的能力,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名言警句的解释以及论述中论据的充实程度。

11

【解题思路】首先对孔子说的这句话进行解释,提出中心主题。其次对主题进行论述,在论述的过程中应多引用古今中外的例子,这样更有利于说明问题。最后要结合自身的特点论述这句话给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带来的帮助。

【参考答案】老子的“见欲而止为德”强调的是面对自身的欲望,要学会控制,要学会节制。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其动力主要来自人们的各种欲望和追求。我们对于人的各种欲望,应当有清醒的认识,既要肯定和支持其积极、正常、合理的内容,又要否定和节制那些消极、反常、不合理的部分。换言之,对于欲望,要有度。过度的欲望,就是贪欲。为了实现贪欲而想出的那些点子,就是诈智。老子曾提出“致虚”、“守静”的主张,其主旨和积极意义也在于要求人们戒除贪欲和诈智,清心寡欲。这是人生修养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因为欲望有正、邪之分。正当的、合理的欲望是生命和事业的动力,邪恶的、卑劣的欲望则是堕落和犯罪的根源。胡长清、成克杰等大大小小腐败分子爆出了丑闻,他们个个穷奢极欲,见了钱就像饿虎扑食那样,拼死命地去捞。正是这种虎狼般的贪欲,把他们引进了监牢和地狱。海南省东方市原市委书记戚火贵,贪污受贿高达1300余万元。他在法庭上的一段自白,清楚地印证了这一点:“我爱财如命,财迷心窍,贪得无厌,把人民给我们的权力用来牟私利,最终成为人民的罪人。”然而,到法庭上才悔悟,已经晚矣。

12

在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里,诱惑实在太多了!如何抵御种种诱惑老子说得好,“见欲而止为德”。邪生于无禁,欲生于无度,作为一名政法工作着忘记了清正廉洁,忘记了立党为公的道理,就难免产生邪心恶念。而“疾小不加理,浸淫将遍身”,到头来就可能出大事,犯大错误。所以,戒贪戒诈,保持内心世界的宁静,是一种很高的精神境界和人生修养。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尚且深谙“静以修身”、“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道理,并且身体力行。作为政法工作者,工作关乎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更应该在这方面作出表率。面对“灯红酒绿”,物欲横流,如何保持平静的心态,耿介脱俗,甘于淡泊。面对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如何保持平稳的心态,神定气安。面对人生的各种遭遇,如何保持平常人的心态,做到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做到江泽民同志曾经要求的那样,“经得起改革开放的考验,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以清正廉洁,一身正气的良好形象取信于人民。这些课题,时刻都在考验着我们。如何回答这些问题,反映着我们的精神境界和思想道德水平。有人说现在要唱响“不贪歌”:不贪财、不贪色、不贪位、不贪杯。要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常修为官之德。我觉得,这些都不失为节制邪欲、贪欲的一种好办法。有道是,胸怀法度,情系人民,廉政勤政,乃公仆之本。而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的公仆们能切切实实做到到“见欲而止”。

【名师点拨】

13

解决综合分析题当中的名言警句题,需要考生能够充分的阐述名言说明的道理,在提出中心主题之后还需要采取例证的方式对名言进行说明,这样才能做到表述准确论证充分,展现自身优秀能力。

历年真题练习参考:

2、现在只有你和另一名对手竞争这个职位,你怎么向考官说明你最适合这个岗位? 专家权威解析:

【试题分析】求职动机职位匹配题,这类问题主要考察考生报考公务员的动机是什么,即所谓“为什么报考公务员?”,回答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要摆正心态,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权力观和地位观。此题还有另外更加重要的就是职位匹配,即所谓“凭什么报考公务员?”,回答这类问题关键在于强调自身能力是否于公务员的要求相符合。 【解题思路】解决本题的第一步要绕开陷阱“你只有一个竞争对手”,要强调面对权力的时候有一个正确的权力观,在竞争的同时还要注意与同事团队的关系,第二步要解决的问题谈自身的能力,在谈能力时最好结合例子或者说明自身能力体现时获得的奖励等,最后表明自己怎么在接下的工作中努力工作,实现职业理想。

【参考答案】在工作中更高的职位能够为实现职业理想,完成职业目标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会,发挥自身的能力。所以在接下来的工

14

作中如果有晋升的机会,对于任何一个想实现职业理想的人都不会放弃,作为社会上的一个自然人,我也有自身的理想与想要实现的目标。所以我会认真对待,把握住这次机会。只有一名同事是我竞争对手,这也给我提供了一次学习的机会,但是绝不能因此破坏本单位的团结和协作,破坏单位中和谐的人际关,竞争的目的在于相互学习相互激励,要本着双赢取长补短的心态面对此次竞争。

这个岗位对我个人来说,第一点我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希望能够通过竞争上岗这种方式锤炼自己实现职业理想,多多的为人民作出贡献;第二点在个人能力上我已经准备好了,在之前的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面对未来工作中的复杂情况我做了充分的了解,并且与之前的工作很大程度上的相似,相信我能够把工作做好。最重要的是我有很认真的工作态度和敢于承担不怕吃苦的精神,买对任何事情,我都能做到一丝不苟,不发那个过任何细节,在工作当中力争追求最佳,在工作中不论之前的工作还是接下来的工作我都能正确面对工作中的任何困难,积极承担,用于克服困难坚定吃苦的决心,也是正式这样,在过去的工作当中的到了领导同事和周围群众的认可,获得了很多的奖励。相信我一如既往的工作,我一定能在新的岗位上去的成功。 【名师点拨】

解决求职动机和职位匹配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要坦诚的面对金钱地位与权力,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地位观和权力观,强调自身的能力

15

也鉴于可能没有工作经验呢,所以应该强调的是工作的态度和进取心等方面,这样才能到达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1、谈谈你对经济危机条件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看法。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为综合分析类题目,以经济危机为背景,考察考生对大学生就业的看法。考生可以从大学生自身、学校和政府三方面分别分析,提出对策。

解题思路先破题表态,指出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再针对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最后总结提升。 参考答案

(破题表态)金融危机的到来,使本已经积重难返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变得更加严峻。大学生的就业遭遇了多方面的挑战和挤压,一边是更多的毕业生需要就业,另一边却是工作岗位减少、大量员工失业的现状,这都使得大学生毕业求职更加困难。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大学生应该有所准备和思考,然后再准确出击,盲目是在不乐观的现实情况下的最糟糕的心态。找准定位和调整求职心态以及提高求职技巧,可以在竞争激烈、环境欠佳的情况下脱颖而出,是毕业生们求职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

16

(解决对策)(1)大学生要找准定位,调整好心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开拓就业视野和范围,努力自主创业;要加强自身知识的学习,重视自身能力的全面培养,把书本知识学透学活,提升竞争力;在选择职业时也应该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对单位一些不合理的条件要求。(2)学校教育的方向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就业好坏,因此学校要为学生在校期间多培养些专业技能,积极改进专业设臵方向,多开设一些社会需求量大、前景好的专业;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以提供更多实习的机会,并要给学生留出专门的时间来实习,动用各种资源确保实习效果;此外,学校还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心理辅导,培养自律意识,引导他们科学的利用时间,切实提高自身素质,确保他们能找到一个好的归宿。(3)政府方面要与时俱进出台新的法规和政策,激励人才制度的不断完善,促进人才市场交流的质量;政府还要转变传统的人事编制理念,由“效益导向”式的编制理念转向“效益与公正兼顾”的编制理念,适当放松对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的编制管理,这样不仅可以从根本上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的部分压力,而且可以为政府鼓励大学生去基层单位就业等政策提供一些重要的补充和平衡。

(优化提升)金融风暴不怕,可怕的就是你没有信心在社会中去竞争,去接受新的东西。既是危机,也是一个很大的机遇。危机才是锻炼能力、提高自身素质的好机会。谁能经得住考验,谁就是最终的胜利者。

17

名师点拨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一直是近年来的热点,这道题只是增加了一个金融危机的背景,对于考生来说应该并不难。回答此题时,要将重点放在解决对策上,从主体入手,全方面分析问题,体现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校为升学率让差生退学,对此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

试题分析热点类综合分析题目,要测查考生全面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回答此题,要对现象背后的危害、原因有全面的认识,从而从中得出解决对策。 解题思参考答案

(破题表态)近年来,为提高升学率而劝退“差生”的事件屡屡发生,历经9年“寒窗”的学生在中考前夕被拒之门外,无缘中考。《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依法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应当按照规定标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胁迫或者诱骗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和少年失学、辍学的,要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劝退这种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应当受到谴责。劝退“差生”,不仅会给孩子今后的生活带来阴影,还会使孩子对未

18

来的世界产生看法,从而滋生一些不健康的想法,甚至会自暴自弃,走上不归之路。不让“差生”参加中考,是对孩子的极端不负责。 (原因)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原因是,升学率关乎学校的名誉、名气及在学生和家长心目中的地位,进而关系它今后能否招到更多、更好的学生;从个人利益角度看,目前很多中学都不同程度地将升学率与教师收入挂钩,在学校名声和个人利益的双重驱使下,学校和教师便不约而同地将成绩较差的学生,视为提高升学率的最大障碍。最根本和深层次的原因是教育理念存在偏差,现行教育体制存在弊端,教育主管部门总是拿升学率的高低作为学校评优的主要依据,把升学率与教师的奖金和成绩挂钩。

(对策)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相关部门应该明确规定,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不得开除或者责令其转学、退学,否则,给予通报批评,责令改正。其次,应在对学校的评价机制问题上多做些文章,一改过去把单一的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衡量一个学校优劣的唯一评价条件,对学校升学率取消评比,综合评估学校的质量,把重点放在一个学校对“差生”的转换和对“差生”能力的培养上。另外,应该加强对这方面的监督工作,防止劝退现象发生。 名师点拨

此题主要是结合社会热点问题综合、全面的考察学员的能力,是公务员面试中常考的一类题目,将这类题目答好,需要考生随时关注

19

时政,必须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所积累和思考,因此,考生在平时就要对社会热点事件给予重视。

3、你怎么看“打官司,找关系”的现象?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为典型的现象类综合分析题目,主要考察考生对社会热点的认知和分析能力。对于“打官司,找关系”这种负面现象,考生要能够全面的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解题思路首先提出当前仍然存在的“打官司,找关系”的现象,说明这一现象的危害,再针对这一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参考答案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都依法得到了有效保护。尽管我国是社会主义的法治国家,但我国的法治化起步比较晚,各方面的制度还不健全,在诉讼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说“打官司,找关系”的现象。

(危害)“打官司,找关系”现象的存在,反映了在现实的司法活动中人们希望通过关系来获得对自己有利的判决的这样一种心态。找关系一定程度上是通过钱来疏通关系,这样就会形成钱权交易,容

20

易滋生腐败。严重侵害国家工作人员的廉洁形象,损害了司法的独立性和法律的权威,会导致法官不能独立办案,不能依法办案,从而严重阻挠我们国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 (原因)出现这种现象有多方面的原因。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在人们传统思想的指引下,通过关系办事,既方便,又实际。法官素质参差不齐,一些法官党性较差,不讲原则,就容易用自己的职权为亲友提供便利。监督制度不健全。

要解决这个问题,逐步消除这一现象,一方面要加大法律宣传,特别是对基层群众的法律宣传,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让人民相信法律,愿意通过法律手段解决纠纷。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法官思想素质的教育和培训,选拔优秀的司法工作者到基层工作,通过依法审判把公平和公正的理念传播给群众。再者要加强对其他国家单位的法律宣传和教育,要让这些单位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维护司法机关的独立性。最后要继续完善相关体制,完善监督制度。使国家机关,社会,企业,个人都能通过有效的途径对司法活动进行监督,能通过一定的形式将监督表现出来并发挥积极的作用。

(优化提升)从我国提出依法治国的方略以来,党和国家已经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进程,现在这一现象已经大为减少。相信,在党和国家对法治建设的高度重视下,这个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

21

路首先破题表态,表明观点,指明危害,接着进一步分析原因,最后提出解决对策。

1、谈谈你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理解和看法? 专家权威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属于社会现象篇的政治类题型。本题答题重点应注意自己的身份是一名准公务员,所以在答题时就要按照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作答。

【解题思路】

第一步:破题表态;第二步:分析问题;第三步:解决问题;第四步:拔高升华。 【参考答案】 〈破题表态〉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一句话讲的是对于上级政府的一些政策,下级在落实的时候走一种形式主义,并没有取得实效,由此反映出政府部门某些基层领导干部在工作中一种极其不良的现象,是一种不良的工作作风。 〈论证分析〉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反映了基层领导在这种政策执行过程中,政策执行者口头上喊的是政策执行原则将与灵活性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口号,往往会添加一些原政策所没有的东西,而添加的这些东西往往是不合理的,不可行的,但执行者为了自身的 利益 把

22

它们加进去,使这些不合理不可行的东西变成了合理的可行的,实际上是自立一套,谋取私利。 而且在我国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着很多象征性执行甚至抗拒执行的现象,导致政策无法得到真正地贯彻落实,甚至收到与初衷相悖的绩效。 〈解决办法〉

一是要加强基层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培养。蒙牛老总牛根生曾有这样一句名言: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这应该成为广大公务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选拔的标准。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战斗堡垒,是和人民群众联系最密切的党组织,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如何关系着党的发展大局。因此,基层党员领导干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重拳惩治“问题高官”一样,加强对基层官员的整肃,确保干部队伍保持优良的工作作风,这样我们的党才能永葆先进性。

二是要继续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方面的制度,解决这方面存在的问题。用谁不用谁,提拔谁不提拔谁,要用制度去规范。一切规范约定都要加强党内和政府的相关制度建设。只有这样,我们的党群干群关系才会更加融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也就指日可待。 〈拔高升华〉

作为领导干部要加强自身的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我们党赖以生存的根本,要做好人民的公仆,为老百姓多做实事多做好事,把政府的政策切实的落到实处。 【名师点拨】

23

本题考察考生认识问题的深度以及解决问题的具体做法,通过考生的答题也可以看出考生对于公务员工作的认识以及是否真正意识到公务员是人民的公仆,如何开展好自己的工作,把工作落到实处。 2、谈谈活动组织的程序? 专家权威解析: 【试题分析】

这道题为计划组织类的活动型题。此题通过让考生组织一次活动来考查考生的计划组织协调能力。程序是否有可行性是很重要的。 【解题思路】第一步:破题表态,活动的重要性;第二步:事前准备;第三步:事中实施;第四步:事后总结。 【参考答案】 〈破题表态〉

这项活动很重要,“慧者所虑,虑于未萌;达者所则,规于未势。”首先我会对这项活动明确一个清晰的思路,并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以确保此项活动能顺利开展。 〈具体过程〉

活动的内容,是活动的主体部分。主题确立后,内容的安排是十分重要的。有了鲜明的活动主题,还必须有与主题相配合的恰当的内容,通过内容去体现主题,使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根据活动特点,确定时间,地点,活动的主题以及内容,确定活动的人员以及活动中需要的各项事务进行安排,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并根据活动的内容制定一个预算,汇报给领导得到领导的审批。

24

接下来按照领导的指示实施活动,要准备充分物资,包括人、财、物的协调工作。按照活动的内容和主题确定人员,并成立活动小组,分工合作,责任落实。活动形式应新颖、别致,时时出新,不落俗套,讲求形式美。追求质的新颖与在一定时间内没人使用或使用时间尚短,是求得活动形式新颖、别致的着眼点。对特殊事件和要求的安排,比如协调各参与单位、领导来宾支持、媒体公关。对活动进行中出现的动态、特殊情况,要及时处理和汇报。

活动结束后,需进行善后事宜,如物资归位、文件归档、座谈会等汇报。总结包括及时汇报,通过座谈会等形式提出意见、找出差距、修改方案,写出总结提交领导。 【名师点拨】

本题出的很泛泛,只是计划组织协调题的一个答题框架,虽然很多的活动都可以运用,但是针对不同的活动要有个性化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

3、上下级领导有矛盾,你怎么处理? 专家权威解析: 【试题分析】

这道题为人际关系题。人际关系中领导之间如果有矛盾是最难处理的,要本着单位和谐的原则,作为下属应该定好位,做好自己本职工作,为领导创造沟通交流的好的环境是下属该努力做到的。 【解题思路】第一步:破题表态;第二步:两位领导是高屋建瓴的,一定会自然处理好人际关系;第三步:作为下属是个什么立场;

25

第四步:作为下属要为领导的和谐创造好的环境。 【参考答案】

在工作上,因为做一件事情,对于一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其实大家都是以工作为重,出现工作上的分歧是很正常的。

第一两位领导既然贵为领导一定是高素质的人,一定是无论德和才都过关的人,他们有才同样也有德,宽容之心,以工作为重,他也自然会去调和。

第二对于我来讲,我作为下属,我会站在一个中立的立场上,在工作中有利于团结的话多说,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要说,有利于团结的事情就要多做,不利于团结的事情坚决不要去做,

第三对于我们下属来讲,单位之间的和谐非常重要,尤其是领导之间的和谐更重要,所以我们说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其实对于下属来讲,我们也有责任和义务去打造一个良好的和谐的工作环境,自己要有一个合适的机会,也可以促进领导之间的沟通,交流,在领导面前,中立的立场,客观的评价另外一位领导,促成两位领导之间的一个良好的沟通。相信两位领导都是以工作为重的,矛盾无非就是工作上一些意见的不同,暂时性的矛盾而已,两位领导最终也会有一种很好的协作的工作关系。 【名师点拨】

本题考生的正确定位是最重要的,明确自己的身份,其实工作中不是所有的事情你都可以做到的,工作中以工作为重,做好本职工作才是下属应该做到的。

26

1、从个人兴趣爱好的角度评价自己。 专家权威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自我认知类试题,需要考生结合自身的喜好,谈谈自己的特点,以便于考官能从中获取信息,判断考生是否适合应考的工作岗位。

【解题思路】首先,找出自己的兴趣爱好,尽量充分地表达;其次结合该爱好具备的特点,谈谈自身,表明这些特点也能运用于工作岗位当中去;最后总结结尾即可。 【参考答案】

我从小的兴趣爱好是长跑,初高中时,我一直坚持长跑,五年来都不间断。我的学校附近有一个工厂,每天早上六七点钟,工人就陆续不断地开始上班,我就跟着工人们的自行车一起跑,跟上班的人流一直跑到工厂,然后再跑回学校,大概每天都能跑五六公里。开始时也没想什么,就是爱好,喜欢跑而已,不跑就觉得心里缺些什么。 上了大学后,学校都会举行田径比赛,比赛都是采取各班自愿报名的方式。比赛前,班长突然来问我愿不愿意参加长跑,我也没多想,就答应了,报的是最远的三千米的比赛。到了赛场后,突然发现,有一个选手比较专业的,有比赛用的服装,专业的跑鞋,还有好多人为他加油,后来其他人才告诉我,他已经连续两年都获得了这个项目的冠军。而我就穿的只是普通的运动短裤,普通的球鞋而已。现在回头想想,大家当时一定是对我没有多少期待的。

但是我当时也不知道这个情况,也并不害怕,因为几年的长跑经

27

历告诉我,跑下比赛来是没问题的。比赛开始后,我就冲在了前面,拉下了这个选手五六十米,我的策略是保持这段距离的优势,他快点,我就快点,他慢,我也就保持速度,总之就是保持距离。一开始,这名选手显得很轻松,也不太在意,后来当他想加速的时候,发现总是没法超越我,他就越来越着急。慢慢地,我感觉他跑步的节奏被打乱了,心里越来越着急,到了最后,体力就跟不上了。最终,我获得了这个项目的冠军。

长跑的爱好给我带来了许多财富。一开始,我纯粹就是爱好而已,也没多想什么,只是坚持锻炼而已,但是后来,这种坚持给我带来了成功,我的身体也因此而受益终身。长跑也给了我很多启发,塑造了我个人的特点。我知道当我要完成一个目标时,必须坚持不懈,成败不在于一时,但一定需要长期不断的努力。古语说得很好: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想这也是我今后面对工作时的正确态度。

当然,我自身也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我并没有工作的经历,在面对一些突发状况时,不能很有经验地去面对;另外,工作并不像长跑一样,是个人的任务,很多工作是需要和同事一起团结协作,才能完成的。这些方面都是我需要加强的地方,但是我想,只要我能发挥长跑的态度,谦虚谨慎地学习,一定能很快地熟悉工作,融入于单位的大家庭当中,完成对社会有益的工作! 【名师点拨】

本题切忌胡编乱造,一定要从自身去发掘素材。如果是一个大胖

28

子说自己坚持长跑,那明显就有虚假的成分;另外,一定是自己的东西,说出来才能打动考官。

2、你对“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这句话的看法。(题目中“衷”应改为“忠”) 专家权威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分析题型的知识类题目,考察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否把自己的观点很清晰明了地表达出来。这句话很好理解,关键在于如何去充分论证。

【解题思路】首先,提炼观点;其次,论证观点;最后,结尾升华。

【参考答案】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这句话的意思是当别人托付给我们一件事的时候,一定要尽力去完成,有这种完成任务的责任心。 说到这句话,我马上想起了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赵云单骑救主的故事。当年刘备兵败,被曹操追赶,在当阳长坂坡,丢失了全部辎重和本部兵马,两个女儿被曹纯活捉。甘夫人及幼子刘禅,也走失于乱军之中,幸亏赵云奋力保护,最后才救得刘禅脱险。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把这段故事表现得淋漓尽致,赵云一人在千军万马之中,左突右闯,如若无人之境,最后终于救得少主,尽到了臣下的责任。 作为赵云,他的责任就是保护自己的君主,无疑他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所以才会被历史铭记,被后人赞颂。其实现代也有这样的例子,很多人也在为国家人民,不断地奉献自己,比如小岗村的沈浩同

29

志,比如为农民不断争取利益的人大代表毛丰美同志,还比如在大连新港清理漏油时牺牲的战士,他们都是受国家和人民之托,忠于自己的职守,认真完成自己任务的榜样。

这句话对我自己的启发也很大,我现在应聘的是公务员的工作,这就是一个需要有“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这样的责任心的工作。公务员领的是国家的工资,这些工资都来自于税收,来自于人民的辛勤工作,我们应该时时刻刻铭记这种工作的出发点。今后,不管我自己做的是什么样的工作,身处什么样的位臵,我想我都会时刻铭记都要“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这样的责任心,去认真努力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名师点拨】

本题需要很快地去理解题目,提炼出自己的观点;至于论证当中所列举的人物和事例,及在平时注重积累,到考场上才能自如地运用。 3、从法律的角度来谈谈你对交通肇事逃逸事件的看法。 专家权威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分析题型的社会热点类题目,可以运用主题分析法,来对问题进行解决。

【解题思路】首先,谈谈交通肇事逃逸事件造成的危害及影响;其次,谈谈此类事件存在的一些原因,要注意从法律的层面去叙述;最后,提一些解决措施即可。 【参考答案】

近年来,交通肇事事件频发,肇事后逃逸的人也不在少数,其中

30

还不乏一些明星,比如周杰,阿穆隆等。交通肇事逃逸这种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受害人的利益,还对社会造成了消极的影响,应该予以重视。

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驾驶车辆或者遗弃车辆逃离交通事故现场的行为,称之为“交通肇事逃逸”。从法律的角度来说,要降低此类事件的发生几率,应当注重以下方面。 首先,肇事者自身认识不足是首要原因。据调查,法律意识淡薄、心存侥幸、想逃避责任和害怕被惩罚,是多数驾驶人肇事后选择逃逸的主要原因。实际上,在不少交通事故中,逃逸的肇事司机最开始并不一定是负全责或者主要责任。可是一念之差,让法律的惩罚加重。比如有司机在撞机动车道撞人之后,害怕赔偿,于是当场逃逸,受害者由于无法动弹,随后被另一辆经过的小车再次碾压,导致直接死亡。这类案例中,如果当事人不逃逸,惨剧就不会发生,他所负的责任也没有那么严重。

其次,现行法律存在漏洞。比如,发生交通肇事的重要原因是酒后驾驶,一些肇事者通过逃逸,就能避免受到酒驾处罚。周杰案中,事发12小时后,周杰才到交通队接受调查,此时周杰的酒精含量检测显示为“零”。法律有无罪推定、疑罪从无的准则,据此警方未认定周杰“酒驾”,而只认定周杰的其他肇事及逃逸行为。由于法律存在的一些漏洞,肇事者也可能通过逃逸这种行为使自己的处罚减轻;另外,目前对于酒后肇事案的处罚没有统一的标准,而且判罚明显过轻,不少案件因为赔偿而从轻判决,这也是让很多人心存侥幸心理的

31

原因。

综上所述,我想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入手去解决这个问题。 应加强对司机的教育,使其更清晰地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只有当司机正确地认识到事后逃逸的严重性,才能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 完善法律。只有设定统一、严厉的量刑标准,才能对心存侥幸的人真正起到震慑作用。比如对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罚应大于酒后驾车的处罚,这样才能避免周杰类似案的发生;另外需严厉量刑标准,比如酒驾的处理,根据现行法律,我国对醉酒驾车的处理是“扣证、罚款、拘留”;而在日本,首先要吊销驾照和罚款,还要判两年的劳役;在德国,若再犯就要进监牢;在美国,酒后驾驶也是犯罪行为,因酒驾而入狱的并不稀奇。只有各方面都得到重视,才能减少交通肇事逃逸类事件的发生。 【名师点拨】

本题是基层政法干警面试真题,考察考生对社会现象的了解和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

1、针对目前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专家权威解析:

【试题分析】综合分析类型中的社会热点类,高校重科研轻教学这一情况在社会上愈演愈烈,这一现象背后所反映的是高校定位和教师评价体制的问题,考生根据这一现象及背后本质问题,展开话题。

32

【解题思路】破题表态表明现象背后所反映出的问题,从影响、原因等方面着手分析问题,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参考答案】

近些年,当中国的大学在论文发表量、科研设施等方面紧追国际一流大学的同时,社会上却对高校提出了“教授一大拨,名师有几许”的揶揄和质问,重科研、轻教学现象十分普遍,这无疑偏离了大学的使命,同时也反映出我们现在的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的存在的对教师评价模式和高校自身定位的问题。

<影响>教师是高校工作的主导,是学校正常运转的核心人物,通过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活动来培养高品质高质量的学生,不仅可以树立学校品牌,同时也为今后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输送有用人才。近些年,在大环境的影响下,高校及大学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热情下降,将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用来从事科研活动,撰写学术论文。从而使大学教学质量与水平难以得到提高,甚至停滞不前,由此直接消极影响到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原因>

1.在高等教育评价模式上存在误区。目前,各高校都在努力争取自己向更高层次的发展与提升,在向一流大学迈进的过程,高校都想把自己建成研究型大学。评价学校的综合实力以论文的多寡,以学者的低位及学者的多少为依据。

2.在高等教育的教学激励政策上存在误区。大学教师的考核和晋升与科研及论文挂钩。承担的课题、发表论文的级别,争取到多少科

33

研经费,在SCI上发表多少篇论文,而不是看上课、教学水平如何。评职称时,论文、科研项目是硬指标,教学是软指标。

3.目前支配大学运转的不是学术权力,而是行政权力,作为保障教育目标实现的行政管理手段,却成了制约教育发展的枷锁和包袱。行政价值的不断强化,大学的定位造成了身份和地位的危机,这直接导致教学科研等中心工作不到位、边缘化,官本位价值对学术领域的污染,学术权力的政治化、行政化,各种非学术力量对学术性活动的干预,如学位授予、职称评聘等,行政泛化现象直接影响并遏制了教育的品位和学术风气。 <解决问题>

(一)从宏观环境出发,重视教学科研均衡发展。

1、主管部门和社会其他相关部门对高校的评价要切实重视教学和科研的实际水平,不能因为教学评价复杂而简单化,也不能因为科研成果显而易见产生过分偏好;

2、对高校的评价应该从高校的职能出发,充分考虑高校间的差异和特色,不能一概而论,更不能一概以科研成果而论; 3、对科研成果的要求,在“量”上要降低,在“质”上应该提高,消除“论文泡沫”,还科研一个高雅朴质之身;

4、在上述条件下,增加教学收益机会,加大对教学的投入,实现教学和科研的符合“按劳分配”原则。

(二)从高校管理角度出发,开拓教学科研管理的新思路。 1、教学科研型大学,或者科研教学型大学对教学和科研都有需

34

求,但是并不意味着这些大学里的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是“教学科研型人才”或“科研教学型人才”。“朱淼华现象”的出现,实际上就是我们现在都惯性推动下要求每一个教师既要搞教学又要搞科研的结果,实际上这种要求没有必须的理由,也没有良好的效果。

2、高校对科研成果的追求应该求“精”而免“俗”。宏观环境使然的条件下,高校重视科研成果不可避免的,但是重视的形式可以改变。少量的精品代替大量的“文字垃圾”,一方面提高高校自身的声誉,另一方面也给教师减负,有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动辄要求评这个荣誉要有五篇论文,评这个职称要有几部著作,结果是劳民伤财。

3、高校要进一步探索教学评价的科学体系,对教师教学工作做出合理的评判。教学得不到重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长期大量的付出得不到肯定和支持,根源在于目前的教学评价体系不合理。这就如同投入资金和劳动力生产出商品却要亏本一样,没有人愿意提供这种商品。

4、要承认教师是利益的主体,承认教师的个人利益,从教师的利益出发制定规则是最经济的,效果也是最好的。总是强调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没有相应的物质保障,就是如同“不给马吃草,光让马快跑”,宝马良驹也要不饿才能日行千里,道理是一样的。 【名师点拨】

对于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做法要能够透过现象看到背后所反映的高校自身的定位和教师评价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35

2、谈谈你对远程网络走近农村,农村信息化的看法。 专家权威解析:

【试题分析】综合分析类型中的国家政策分析,对待这样的做法我们的基本态度是积极支持,重点谈出政策带来的改变和意义所在,及将来的努力发展方向。

【解题思路】破题表态,结合时代背景谈政策的意义所在,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参考答案】 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村信息化,积极支持农村电信和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这是对农村信息化建设最直接的表述。

<背景>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互联网的主导地位日益凸显,围绕着互联网打造面向农村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将在调整农村经济结构,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且,在经过最近一段时间的网络扫黄后,互联网的消极影响受到一定的抑制。实践证明,互联网在农村的应用价值越来越突出,这也为互联网加快向农村普及奠定了基础。

<意义>利用与代信息技术,可建立起不受时空限制的信息网络,全方位、多途径、高效率地将农业科技成果和先进实用技术源源不断地送到农民手里,实现农业科技成果和先进生产技术与广大农民群众迫切需求的有效对接,加快农业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通过推进农业信息化,加强农产品市场价格、供求、技术等各类信息的采集、处理、发布,疏通信

36

息传播渠道,还可以增强广大农户和企业获取信息与应用信息的能力,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避免生产经营的盲目性和趋同性,促进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进而提高生产效益,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问题及建议>尽管农村信息网络建设已取得巨大的成就,但是还存在应用整合滞后、对农民的真正需求把握不到位等问题。信息化对农村倍增效应的发挥,除提供适用的综合信息服务,帮助当地农民以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生产外,还需要让当地农民学会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在提高当地农民整体素质的同时,以科学致富方式,改变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 【名师点拨】

连续几年一号文件都是关注于三农问题,农村信息化也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转变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对农村建设和国家的整体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3、谈谈你对河南开胸验肺事件的看法。 专家权威解析:

【试题分析】综合分析类型中的社会热点问题,开胸验肺事件是09年的重点社会热点事件之一,要求考生对重点的社会热点事件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才能深刻的剖析问题。

【解题思路】热点类问题的典型思路,提出问题(破题表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参考答案】

37

<破题表态>

河南农民张海超“开胸验肺”一事,经媒体报道之后引起震动。我们不得不佩服张海超的勇气和血性。一个农民工以如此极端的方式与命运抗争,与其说是个人的无奈,不如说是社会的悲哀。“开胸验肺”看似荒唐,却充分暴露了我国职业病防治体制之弊,同时也反映了农民工维权之艰难。 <分析问题>

开胸验肺事件充分说明了6个问题:一是严重职业病危害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二是农民工职业病危害问题突出;三是农民工不了解职业病的危害,不重视职业病的预防;四是部分企业无视国家法律法规的约束,不遵守法定标准,不履行应尽义务;五是有的职业病诊断机构不严格依法依标准开展诊断工作;六是现行职业病诊断与鉴定规定还不够完善,如职业病诊断证明书、诊断鉴定书等法律文书还有待进一步规范。 <建言献策>

胡锦涛总书记说,让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是以人为本的要求,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也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内容。因此,为了让孙海超似的悲剧不再重演,为了让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利得到维护,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

第一,政府要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使工伤和患职业病的农民工通过工伤保险待遇得到及时救治和康复,并长期保障其基本生活;

38

第二,依法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强化企业的守法行为,使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认真落实法律规定的各项管理制度,注重对农民工职业健康的保护和生产条件的改善。

第三,卫生部门或用人单位还应加大宣传力度,在农民工上岗之前对其进行培训,让他们多了解职业病防治知识,以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进一步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领导,明确职责,细化措施,增强法制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健康权益。 第四,加快相关法律、制度的修订与完善,要及时让与公平、正义的社会不相适应的规定从制度层面上剔除,从而提高制度建设的质量。

【名师点拨】

本题关键考生要透过事件表面现象,剖析出所反映的深层次的问题,就是我们国家职业病防治体系的弊端和不完善。 1、警服代表什么? 专家权威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属职位匹配类的题目,考察考生的求职动机和职位匹配性。考生首先要对所报考的职位有清晰全面的认知,要能够从该职业素质的角度思考问题。

【解题思路】有警服联系到人民警察,以及我对警服和人名警察的理解,接下来阐述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最后联系自身。 【参考答案】

警服是一个人民警察的标志,警服代表一种身份,身份的背后是

39

代表权力与职责。穿上警服,就象征着携带了国家赋予你的权力和你义不容辞的义务。对于警服,自己很小的时候脑海里就有很深的印象,并充满了幻想和崇敬,希望自己也能穿上一身警服。长大后上了人民警察学校,才明白穿警察不只是外表上的潇洒帅气,更多的是苦、累、痛。警服是神圣的,穿上了这身警服,不代表我们有多么的英姿飒爽,它代表了我们肩上将会有更多的重担、更多的职责。在警校我们学会了警务的基本技能,他将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得以发挥,而警服标志着我们作为一名普通民警要为百姓、为国家、为社会做更多的贡献。 怎样做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如果只从嘴上说那很简单,但真正要做到就有点困难。现实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毛病,但是进入公安系统,当了一名公安民警,就要对得起自己身上的警服。(1)做合格的人民警察,要从全面提高自身整体素质做起。合格的人民警察一定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体能素质。(2)做合格的人民警察,必须确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权力观。人民警察是执法者,解决好权力观问题,才能确保警察权的正确行使,提高执法水平才有基础。(3)做合格的人民警察,必须深化民本意识,带着深厚感情去执法。“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作为人民警察必须树立“民本”意识,认识到“民为权之源”、“法为民之意”,才能自觉地端正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真正认识到“权应为民用”。(4)做合格的人民警察必须强化“尚法”意识,真正做到“立警为公,执法为民。”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一定要加强公安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我。

40

坚持与时俱进,发展自己,完善自我;真正认识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用理论知识武装头脑。树立大局意识。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虚心向他人请教,与大家团结一心,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取长补短。进一步完善自己,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意识。 【名师点拨】

自我认知与职位匹配性的题目,在公务员面试中是比较常见的。这类题目主要是考察考生是否对自己所报考职位有全面的认识,是否具备了该职位所需的特质。此类题目,看似简单,却能以小见大,要求考生语言表达清晰流畅,内容上有亮点。因此,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针对报考职位对这类题目做充分的准备。 2、对今后两年的学习你有什么打算? 专家权威解析:

【试题分析】自我认知类的题目,这是最常见的题目,却不是最简单的题目,主要考查考生的个人背景与公务员职位的匹配度。回答此类题既要体现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又要体现出对报考职位的认知和职位匹配性。要回答得精彩,还是多思考,多对自己作总结,回答时,注意条理清晰。

【解题思路】首先说明自身情况,明确学习目标,再具体阐述在学习中要注重哪些方面,最后总结。 【参考答案】

我现在还是一名警校学生,成为一名警察是我一直以来的愿望。

41

著名作家海岩说过,在和平年代里,没有哪一种职业能比做警察更酷。人民警察在平日显得威风凛凛,在与敌人搏斗的战场上更显得英勇无畏。很多人民警察都是现身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为这些人民警察感到骄傲与自豪。

当前,公安机关的任务非常艰巨,作为青年人,每个人的行政行为、执法行为,不仅代表自己,在某种意义上还代表国家及国家利益。在今年玉树地震抗震救灾队伍中,涌现出一大批公安民警、武警、消防、特警英模人物,他们在关键时刻的英雄壮举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我今后的学习中,我要以他们为榜样,以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为目标,珍惜在学校的时光,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努力学习,不断提高政治业务素质,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警察。 首先,我要注重规范言行举止。人民公安是半军事化管理的队伍,在这里最重要的就是纪律。公安纪律既是对人民警察的严格要求,同时也是对受害人、犯罪嫌疑人权利的维护。因此,我要认真学习共享公安纪律,自觉遵守,做到令行禁止。

其次,我要学会承受压力。公安工作强度大,压力大。学会调解,更重要是加强对业务知识的学习。第三,我要注重提高自身素质。公安工作的高强度,没有强健的体魄和较高的心理素质是不行的。因此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论在业务知识上,还是在体能方面都要加强和提高。

总之,我要在今后的学习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我,提高各方面素质,完善自我;要针对自己存在的不足,多向老师和学长

42

请教,取长补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相信,经过我的努力,我一定会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 【名师点拨】

此题出现在政法干警面试中,因此答题主要是针对于政法干警的职位提特点阐述的。考生回答时,可根据自身情况和所报考的职位有针对性的回答。回答此类题,既要体现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又要体现出对报考职位的认知和职位匹配性。

3、你作为人民警察,如何处理好与服务对象的关系? 专家权威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察求职动机与职位匹配度,题干较为抽象,考生在回答时切忌过于理论化,抽象化,要答出真情实感和自己的内心的真实想法。

【解题思路】参考答题思路从两个方面入手:思想和行动,思想又包括对群众的认识和对工作的认识,行动中注意自己的方式方法。 【参考答案】

人民警察的服务对象就是人民群众,想要做好自己的工作服务好群众,我觉得应该要从思想和行动两个方面做好。

首先,正确的认识群众的地位。群众工作是公安机关基础,特别是基层民警的日常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我们人民警察的根本宗旨。基层一线民警每天都同人民群众打交道,基层民警工作也不能离开群众的支持和配合。为此,我们在处理与群众的关系上,始终把自己摆在人民公仆的位臵上,正确看待手中

43

的权力,要意识到自己拥有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心系群众,保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其次,对于自己工作的正确认识。基层工作是非常艰苦和复杂的,甚至有些琐碎,有些危险的,基层工作要处理的是多种多样复杂的事情。我们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怕苦,不怕累,通过工作和努力锻炼自己,服务人民,人民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到哪里去,平凡的岗位上也一样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情,真正做到眼睛往下看,身子往下沉,劲头往下使。

再次,注意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在基层工作,必须了解和适应基层的环境,要充分尊重当地的民风民俗,对待群众,要诚恳,谦虚,热情。另外,还要注意工作方式的问题,对于群众的事情,一方面要加以重视,另一方面要有自身的判断力,对于不属于自己工作范围的事务,要向群众解释清楚。基层的工作时繁重的,必须加强自身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提高行政效率,从根本上来讲也是为了为更多群众提供服务的需要。

总之,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相信本着一颗爱岗敬业,关心群众的心,我一定能把人民警察这个光荣而神圣的工作做好。 【名师点拨】

求职动机与职位匹配类的题目看似简单,想要答好得到高分并不容易,这类题目需要考生能够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切忌假、大、空。

44

有关工作环境、待遇问题是公务员面试常见题材。工作环境、待遇是公务员从事工作的基础和动力,回答好这类问题,关系到面试的成败。本文通过实例说明了公务员面试中十大敏感问题的回答技巧。 1、你认为怎样的工作和环境适合你? 【参考答案】

第一,工作和工作环境是客观存在的,我只有去适应工作和工作环境,而不能过分强调工作和工作环境;

第二,我理想的工作职位是能发挥我的优势和专业知识,我所从事的工作应大致上与我自身的爱好、兴趣和专业相匹配;

第三,我理想的工作环境是单位工作规范有序,人人按规章办事,领导正直民主,同事间和谐相处。

2、有人认为工作环境和待遇是选择工作的主要标准,对于这一问题你有什么认识? 【参考答案】

第一,这话听起来有一定的道理,毕竟宽敞舒适的工作环境和优厚的待遇能让人身心愉悦和提高物质生活水平;

第二,对工作环境和待遇的范围要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工作环境不仅限于办公条件,交通、通讯工具,还应包括单位风气,领导作风,

45

和谐程度等;待遇不仅限于工资、奖金、福利,还应包括荣誉奖励、激励晋升等;

第三,工作环境和待遇与工作岗位的重要程度不完全成正比,在我们国家经济条件还不发达的情况下,有的工作岗位工作环境很差、待遇确很低,

第四,把工作环境和待遇选择工作的主要标准,不仅要看硬环境,还要看软环境,不仅要看物质待遇,还要看精神鼓励;

第五,一个人选择工作不完全取决于工作环境和待遇,还要与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所学的专业。

3、你最不喜欢的工作是什么?为什么? 【参考答案】

第一,就工作本身而言,它不存在优劣和高低,工作或就业最基础的是我们谋生的手段,所以,就工作着的人而言,那只能说是个人对从事工作的适应度和驾驭性。而我们首先应该的是去适应工作,适应环境,而不是去抱怨和用喜好。

第二,当然如果在工作中能够找到自己的挖掘点,那是社会的幸福也是个人价值的体现,“兴趣是第一动力”,它带动良性循环。但我们不应该是在工作中一味去讨论主观上的喜欢不喜欢,而更多的应

46

该是用心去体会和积累,从而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那是职业道德的要求。

第三,从客观上讲,一个人接触工作的种类是有限的,所以,只存在相比之下的适合与否。在现代社会,人们或许更多看重的是个人在工作中被社会承认的价值,放弃原有工作与喜好没有太大的因果关系,当然不排除在积累状态下的随心所欲。

第四,作为现在的年轻人,应该更多的是考虑个人与社会客观上的结合,而不是主观上的感情因素。“干一行胜任一行”应该是公务员的较高境界。

4、最理想的工作集体应该具备什么条件? 【参考答案】

最理想的工作集体应该具备下列的条件:

第一、集体的成员应该具有较高的素质,也就是说应该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

第二、集体所有的成员都能把心放在工作上,而且工作都能认真负责,都能为集体创造一流的成绩,都能为了这个集体贡献自己的力量。

47

第三、集体的成员都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爱护和互相关心,而不是互相拆台与互相攻击。

第四、集体的所有成员都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精神,爱惜集体的荣誉就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只有这样的集体才能够拥有极强的凝聚力。

5、长期从事比较琐碎的事会丧失进取心,谈谈如何保持进取心? 【参考答案】

第一,我觉得一个人在工作上的进取心,取决于他的职业目标,或者说是工作动机。我想成为一名为人民服务的公务员,长期从事比较琐碎的事是我实现工作目标所必经的一个过程,我认为牢记信念是保持进取心的关键。

第二,工作无高低贵践之分,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比较琐碎的事也是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干好比较琐碎的事同样也是在为社会作贡献。

第三,比较琐碎的事,由于每个人的态度不同,处理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俗语说“行行出状元”。

6、对“公务员升职慢,在单位里熬年头”这一说法有什么看法? 【参考答案】

48

第一,这种现象的确存在于公务员队伍内部。公务员的升职需要具备很多的条件,而往往这些条件是和工作年限挂钩的,因此要正确看待。

第二,我选择做公务员的工作动机和出发点是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也是为了实现我为人民服务的理想才报考公务员职位的。 第三,把公务员看成一条实现自身权力欲望的途径的看法是非常不正确的,公务员队伍本身有比较严密的组织体系,这个体系的运作就是为了更高效地为人民服务,相对来讲个人说升职快慢就显得不是非常的重要,重要的是各司其职。

第四,随着公务员法的实行和公务员升职制度的完善,公务员升职时间会有一个明确的规定。

第五;我相信只要立足本岗,干好工作,金子总会发光的。一个人对所从事工作的悟性、工作后的再学习显得尤其重要。 7、单位一、二把手有矛盾,你怎么办? 【参考答案】

第一,在工作中,由于每个人的观点和立场、看待和分析问题的方法、领导风格和艺术、资历和年龄不同,单位一、二把手有矛盾是难免的,我应该承认和接受这种现象。

49

第二,处理单位一、二把手有矛盾,要以工作为重。服从一、二把手的领导,对一、二把手不分亲疏远近同样尊重,对直接分管领导安排布臵的工作要坚决完成,对不直接分管领导安排布臵的工作,要在不影响和加剧一、二把手矛盾的情况下设法完成。

第三,不参与一、二把手的矛盾。不在一、二把手之间互相传说,一、二把手在自己面前诉说对方的不是保持沉默,对一、二把手交办的私事注意保密,对单位同事间私下议论对一、二把手矛盾现象不参与,必要时加以制止。

8、你的工作技术性很强,而你的主管领导对技术操作不熟悉,经常叫你做这做那,让你无可适从,你会怎么办? 【参考答案】

第一,人各有所长,领导的对技术操作不熟悉,但他(她)的领导组织、协调能力确比我强,在实际工作存在这种现象不足为奇,应该承认和接受这种现象。

第二,因为领导是决策和组织者,我是执行者和我具体任务完成者,对领导的工作计划安排和下达的任务一般情况下要尽量适从。 第三,如果领导的工作计划安排和下达的任务违反技术操作规程,盲目执行可能造成损失或事故,要说服领导改变方案。

5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z2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