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核威慑政策
更新时间:2024-05-24 11:4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俄罗斯的核威慑政策
岳汉景
(安徽财经大学政治学院,安徽蚌埠233000)
[摘 要] 俄罗斯的核威慑政策是俄核政策的核心,它随俄国内外安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经历了由不成熟到较为成熟的发展过程。尽管俄罗斯的核威慑政策在完成政策目标方面的效能有限,但却是俄维护其核心利益不可或缺的手段。中国与俄罗斯有某些类似的安全境况,因此,俄罗斯核威慑政策实践对中国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俄罗斯;北约;美国;核武器;核威慑;导弹防御系统;俄美关系
[中图分类号] D851.20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9/.j issn.1003-7411.2009.05.007
[文章编号] 1003-7411(2009)05-0064-(07)
[收稿日期] 2008-11-15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普京思想研究”(06JA810012)
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基金项目“中东核扩散与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研究”(06JJDGJW009)
[作者简介] 岳汉景(1971- ),男,安徽蒙城人,安徽财经大学政治学院讲师,国际关系学博士。
基辛格对威慑有过经典的论述:“威慑要求把力量、使用力量的意志和潜在侵犯者对两者的估计结合为一体,而且威慑是上述因素的共同产物,而不是它们的总和。”[1]由此可见,有效的威慑取决于三个必要条件:威慑者力量足够强大、威慑者具有使用力量的决心、被威慑者相信威慑者的强大力量和使用力量的决心。核威慑就是“以核武器为后盾,通过威胁使用核武器或必要时实施核反击来威慑和遏制对手,其实质是把使用核武器或实施核反击的可能性,以及采取此种行动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预先警告对手,使其产生畏惧心理,被迫服从威慑者的意志或放弃原先的企图,从而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2]。从威慑及核威慑的概念来看,核力量运用政策以及影响核力量状况的核发展政策直接关系到核威慑的效能,因而是核威慑政策的应有之义。本文讨论俄罗斯的核威慑政策正是基于这种认识。
一、从“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到“首先使用核武器”
俄罗斯独立之初,在对外关系上执行向西方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国内政治经济一片混乱,政府无暇顾及武装力量建设和国家军事战略的调整。建军初期,俄罗斯军事建设和武装力量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接收前苏联的军事遗产、组建俄联邦武装力量、继续从国外撤军,这更使俄军事理论建设及战略调整难以提上日程。因此,这一时期俄罗斯军事战略深受“新政治思维”的惯性影响,基本上继承了前苏联后期的“纯防御”军事战略,其核心内容是“三不”军事原则: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首先采取军事行动,不使作战行动越过边界。
在“纯防御”军事战略影响下,在核武器发展上俄罗斯也遵循前苏联戈尔巴乔夫时期的“合理足够”原则,不但没有制造更多的核弹头,而且还努力与美国合作推动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三国的无核化,以使1991年7月31日美苏签署的《第一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早日生效。①[3]冷战结束之初,
美国试图利用俄罗斯的虚弱与涣散,进一步削弱俄罗斯的核力量。1992年1月28日,美国总统布什在年度《国情咨文》中提出进一步削减战略武器的建议,叶利钦于次日即发表声明给予积极响应。同年6月16日,俄美两国总统在华盛顿会晤达成《削减战略武器谅解协议》。以该协议为基础,1993年1月3日,俄美两国总统在莫斯科签署了《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规定全部销毁容易诱发第一次核打击的陆基洲际分导式多弹头导弹,增加了生存能力强的潜射导弹的比重,这种核力量结构有利于战略稳定。但是这种削减使俄罗斯失去了与美国的核对等地位,因为它削减了俄罗斯的优势项目却很大程度上保留了美国的优势项目。条约使俄从传统上依赖由地下井发射的分导式多弹头洲际导弹转向依赖于潜射弹道导弹和机动洲际弹道导弹。②而美国在反潜艇领域优于俄罗斯,从而使得俄罗斯对潜射弹道导弹的依赖具有一定的脆弱性。《第一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尚能使俄罗斯勉强维持在核力量上的对美较低水平的均势,而《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则明显打破了这种低水平均势,这无疑会减弱俄罗斯核威慑的效能。
“纯防御”的和平主义军事战略不但有悖于俄罗斯几百年的军事传统,更不适应俄罗斯的国家安全需求。前苏联解体后,西方国家不但不认真兑现对俄罗斯的援助承诺,还尽力填补冷战后留下的地缘真空。1993年9月北约开始酝酿讨论东扩问题,但遭到俄罗斯的反对。为了避免过度刺激俄罗斯,又不让中东欧国家太失望,“1993年10月,克林顿政府同它的北约伙伴宣布,它们将于1994年1月的北约首脑会议上公开一项与东方接触的新计划和平伙伴关系计划”[4]。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不得不开始重新思考自己与西方的关系,并相应的思考自己的军事战略。俄罗斯独立后,其国内极端民族主义和分离主义以及独联体内部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和民族主义的突起,俄罗斯与包括新独立的苏联加盟共和国在内的邻国的边界划分和领土争议等都影响着俄罗斯对未来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
的看法,也一定程度上促使其调整军事战略。1993年11月2日,俄罗斯国家安全委员会批准了《俄罗斯军事学说基本原则》。该军事学说提出了核威慑下的“全方位机动防御”这一具有积极防御性质的新战略构想,放弃了俄罗斯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首次宣布俄罗斯既有权使用核武器应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俄及其盟国的进攻也有权在对俄及其盟国来说的关键时刻使用核武器抵御大规模常规武装力量的进攻”[5]。放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既表明核威慑思想又成为俄军事战略思想的一部分,同时也表明俄已把可首先使用核武器这一做法本身作为一种最实际、最有效的核威慑”[6]。不过,该军事学说没有指明俄核威慑的对象,它并没有赋予核武器任何特别的使命,也没有明确界定应该以核武器应对的任何威胁。俄罗斯的这一政策转变反映了一个普遍的认识:由于常规武装力量的急剧衰落和政治经济形势的迅速恶化,莫斯科必须更加依赖核武器用以维持其作为世界大国的地位。[7]“全方位机动防御”的战略构想强调“威慑加实战”的战略指导方针。“威慑”是指核威慑;“实战”是指重点加强机动力量建设,强调常规力量的实战作用,[8]以常规力量的实战作用促进核威慑战略的灵活性从而加强核威慑效能。1993年11月3日,俄罗斯国防部长格拉乔夫对新的军事学说作了说明。他指出,叶利钦政府于(1993年)8月17日日内瓦裁军大会上首次宣布的“消极安全保障”政策没有任何变化。在那次大会上,俄罗斯承诺除非俄罗斯或者其盟友遭到与有核国家结盟的国家的攻击或者遭到该国与有核国家的联合攻击,俄罗斯将不对《核不扩散条约》的无核缔约国使用核武器。较之前苏联时期的军事学说,俄罗斯新的军事学说在核武器使用上的限制要少。1978年5月,前苏联宣布它将不对放弃生产和获取核武器并且其领土上没有部署此类武器的国家使用核武器。格拉乔夫还详细说明了新军事学说中有关常规武装力量方面的变化。尽管他声称俄罗斯将不再把一国或任何联盟看作威胁,而把俄边界地区的小规模地区冲突看作对俄安全的最大挑战,但他表示俄反对北约东扩。[9]
二、“现实遏制”核威慑战略的提出与正式形成
俄罗斯的反对并没有阻止住北约东扩的步伐。1994年1月10日至11日,布鲁塞尔北约首脑会议通过美国提出的关于同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原华约组织成员国和其他欧洲和亚洲国家建立“和平伙伴关系”的计划,这样北约逐步把触角伸到了整个欧洲和中亚。1995年北约空袭波黑塞族武装。1995年9月28日,北约理事会不顾俄罗斯的反对正式通过了《关于扩大成员国计划的研究报告》,并在此后开始了与申请加入北约的国家进行单个对话。北约东扩已势不可挡。北约东扩严重威胁了俄罗斯的安全利益。俄罗斯认为北约东扩是对俄的包围与挤压。以1995年9月14日俄安全会议正式批准的《俄联邦对独联体国家战略方针》为前导,俄罗斯开始采取一系列旨在遏制北约东扩的战略措施。与1993年《俄罗斯军事学说基本原则》不同,1995年10月,俄罗斯国防部的《对付俄国家安全主要威胁的构想》报告明确指出:“北约是俄罗斯安全的主要外部威胁和潜在敌人。”1996年1月,俄撤换了亲西方的外长科济列夫,从而放弃了“科济列夫主义”,与西方进一步拉开了距离,但俄罗斯仍希望与西方建立伙伴关系。1996年6月,叶利钦在《总统国家安全咨文》中强调:“俄罗斯联邦并不追求在武器和武装力量上与其他大国均等,而是奉行以坚决利用自己的武装力量反击侵略的现实遏制原则。”这一《总统国家安全咨文》的发表,标志着俄罗斯“现实遏制”军事战略的初步形成。由于对俄罗斯的安全构成重大外部挑战的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俄罗斯常规武装力量相对落后于美国的情况下,俄罗斯的现实遏制战略也只能以堪与美国匹敌的核力量为基础,核遏制因此是现实遏制战略的核心。从某种意义上说,俄罗斯政治领导人和军事指挥官们近乎一致地认为核武器对俄罗斯的安全和其在世界上的地位来说比任何时期都重要。[10]俄罗斯“现实遏制”战略的要义是:通过核威慑防止核大战和大规模常规战争的爆发,在地区战争、局部战争或武装冲突中首先使用核武器以达到维护国家安全和保持大国地位的
目的。1996年《总统国家安全咨文》进一步指出了核威慑的对象:核武器将作为遏制境外武装冲突向俄罗斯边界地区蔓延,阻止俄罗斯周边国家倒向西方和向外部伊斯兰势力靠拢的一种有效的战略手段。1997年12月,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批准的《俄罗斯国家安全构想》在谈到俄罗斯外部威胁时强调指出:“北约在欧洲占据着政治和军事优势,它不顾俄罗斯的反对,坚持东扩,构成对俄罗斯安全的直接威胁。”因此,北约是俄罗斯核威慑的主要对象。
为了增强核威慑的效果,俄一反前苏联涉及核力量的消息一律严格保密的做法,通过媒体公开报道战略导弹部队训练和演习的情况,并对最新研制并部署的“白杨—M”导弹精确度高、核杀伤力大、突防能力强的性能特点做了大量报道。 俄专家认为,现代核战争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获得信息斗争优势。传统的对战略平衡问题的分析仅注重武装力量的数量和质量特点,这显然是不够的。[11]鉴于敌方通过发起战略规模的信息战可能对国家经济系统、国家指挥系统或者武装力量的作战潜力造成灾难性后果,俄罗斯保留首先使用核武器打击敌信息战兵力兵器的权利。为了“使俄核潜力保持在足够水平上”,确保现实遏制的物质基础和核威慑的效果,1997年5月,原战略火箭军司令谢尔盖耶夫接替坚持全面保持俄整体实力的前国防部长罗季奥诺夫并依靠叶利钦总统的大力支持,在俄整体军费严重不足、人员和装备大量裁减的情况下,优先保障了战略火箭军的人员和武器技术装备。1997年12月,俄军开始部署首批新一代洲际弹道导弹“白杨—M”。
1997年北约确定了准备首批接纳的成员国名单。1999年3月12日,北约正式接纳波、捷、匈三国为冷战后第一批新成员国,紧接着宣布要将前苏联的波罗的海三国纳入北约。随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对南联盟实施大规模空中打击。此外,1999年,美国还提出了14年来规模最大的防务计划,大力推行战区导弹
防御系统和国家导弹防御系统计划,并且因此提出修改1972年美苏两国签署的《反弹道导弹条约》。同时,科索沃战争急剧强化了俄对来自北约的无法仅用常规武器慑止的潜在威胁的认识。科索沃战争使俄罗斯人深深地认识到北约在使用武力上是没有什么疑虑的,俄罗斯不一定能够免遭北约的打击。而且,科索沃战争表明,无论何时何地只要美国和北约认为必要,它们都会使用武力,即使俄罗斯在联合国安理会行使否决权也无济于事。俄罗斯人也清楚车臣战争尚未完全结束,俄罗斯弄得不好会处于类似塞尔维亚的境地。上述事件更增加了俄罗斯对核武器的依赖。自1999年夏季以来,俄军队定期举行抵御大规模科索沃式空中打击的演习。[12]科索沃战争爆发后,叶利钦总统亲自主持国家安全会议,讨论俄罗斯如何准备打一场核战争问题。为了提高核打击的现实性,确保核威慑的有效性,叶利钦总统签署了发展“非战略核武器”的命令。据悉,为了与北约抗衡,俄罗斯计划生产1万枚可对地球上任何地方的军事目标进行“定点打击”而又不至于引发大规模核战争的微型和超微型战术原子弹。俄联邦政府总理斯捷帕申于1999年6月19日在国家杜马宣布,俄国防预算将从原来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8%增加到3.5%,为实现发展“非战略核武器”提供保证。[13]“俄罗斯冷战后的变迁经历已经从根本上促使俄日益依赖其战术核力量去威慑外部军事侵略,并在威慑失败后阻止任何破坏俄罗斯领土完整的外国军事行动。”[14]由于在战术核武器领域,俄罗斯相对于美国拥有数量上的优势,又由于担心俄罗斯对其庞大的战术核武器库监管不力而让恐怖分子钻空子,从而威胁美国的安全,美国曾提出削减战术核武器的倡议,但遭到俄罗斯的拒绝。俄罗斯甚至不愿意透露其战术核武器的数目,更不用说谈判讨论削减战术核武器问题了。
2000年1月10日,时任俄罗斯代总统的普京签署了关于批准《俄联邦国家安全构想》的命令,普京当选总统后又于同年4月21日批准了《俄罗斯联邦军事学说》。它们为俄罗斯在新世纪的军事改革奠定了理论和法律基础,标志着俄
罗斯现实遏制核战略的正式形成,俄罗斯首先使用核武器的范围有所扩大,使用核武器的门槛也进一步降低了。1993年的《俄罗斯军事学说基本原则》和1997年出台的《国家安全构想》均宣布只有“俄罗斯联邦作为一个独立主权国家的安全受到威胁”时俄才将使用核武器。而2000年1月的《俄联邦国家安全构想》则使用更为模糊的语言指出:“如果解决危机的其他手段都已用尽或证明不能奏效的话”,俄将使用核武器“击退武装侵略”。这就是说2000年的安全构想允许俄罗斯使用核武器对付较小规模的战争,哪怕这种战争未必威胁到俄罗斯的生存与主权。时任联邦安全委员会秘书的谢尔盖·伊万诺夫特意强调没有现成的原则指导俄罗斯何时使用核武器。[15]
日甚一日的北约东扩、美雄心勃勃的导弹防御计划、北约对南联盟的空袭等使得俄立法机关在民众的反对下一直拒绝批准《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以保证俄罗斯核威慑的效力,直到2000年4月14日,俄国家杜马才投票表决,批准了该条约。但俄罗斯国家杜马单方面修改了条约版本,使《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生效与美国停止导弹防御系统建设和维系《反导条约》联系起来。[16]2002年6月13日,美国正式退出了《反导条约》。次日,俄罗斯即宣布将不再受《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限制,这标志着该条约最终被废止。 在核力量结构的发展上,俄罗斯继续以陆基导弹的发展为主体,逐步加强海基核力量,积极发展并可能部署低当量核武器。俄罗斯核力量发展的方针是削减数量、提高质量。[17]
三、新世纪俄核威慑政策的发展
新世纪美国核战略发生了变化,俄罗斯核政策也应之发生了变化,充实了其现实遏制的核威慑战略。2001年小布什上台,美国对外政策表现出进攻性现实主义特点。“9·11”事件前夕布什政府公布了“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主张美
国部署导弹防御系统,通过军事行动打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2001年12月31日提交到国会,次年1月9日由国防部公开的“核态势评估报告”对美国的核武器使用政策作了重大调整,为美国选定了在必要情况下可以施以核打击的至少七个国家,俄罗斯和中国也名列其中。“9·11”事件后,尤其在美国的核战略出现重大调整后,俄罗斯的核威慑政策也出现了相应的新变化,俄也如美国一样提出了“先发制人”的核武器使用理念,以增加其核威慑的效能。
“9·11”事件后的一段时间,俄罗斯对美国的态度似乎有所改变,这种改变表现为:俄对北约的第二次东扩、在中亚建立军事基地、在几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拓展影响力等反应平静。然而,这种平静的态度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来自美国和北约的威胁继续在俄罗斯人的战略规划中占据重要的位置。[18]美国不顾联合国特别是法、德、俄的反对发动的对伊拉克战争,在格鲁吉亚、乌克兰等国推动的“颜色革命”加深了俄罗斯对美国试图控制世界、进一步遏制俄罗斯的认识。2003年10月2日,俄国防部长谢尔盖·伊万诺夫在普京等一大批俄罗斯高层领导人在场的情况下公布了题为《俄联邦军事力量发展紧急任务》的报告。[19]该报告表明俄罗斯军政领导人首次开始考虑有限核战争。这一点也可以从俄罗斯不愿减少战术核武器甚至不愿与外国讨论战术核武器的立场得到证明。[5]2004年2月,俄军进行了举世瞩目超大规模的名为“安全—2004”的核实战演习。此次演习以爆发全面核战争为假想前提。普京总统在此次核演习的总结大会上强调,俄罗斯的核力量必须要为“先发制人”打击战略做好必要准备。[20]鉴于核武器在俄罗斯国家安全中的作用,俄的“先发制人”应该理解成包括在面临严重威胁时使用核武器。但俄罗斯军事战略中的“先发制人”概念是在威胁临头的情况下被动地“先发制人”,而美国军事战略中的“先发制人”概念是根据美国自身判断,在需要“先发制人”进行打击的任何情况下“先发制人”,这其中既包括了被动的“先发制人”,也包括了主动的“先发制人”。[21]
2006年5月,普京在发表年度国情咨文时说,保持核威慑以及“战略力量平衡”是俄罗斯核政策的中心任务。2007年初,俄罗斯约有5 670颗核弹头处于战斗执勤状态,包括3 340枚战略核弹头以及大约2 330枚非战略性核弹头。此外,还有大约9 300枚核弹头被储存或者等待销毁。[22]2007年以来,美国加速在东欧地区特别是波兰、捷克两国部署反导系统部分装备的进程,俄罗斯认为此举严重影响俄美之间本已脆弱的战略均势,③明确表示决不会坐视不管。俄罗斯最为担心的是美国在波捷两国部署反导系统部分装备只是更大规模的导弹防御系统建设的开始,如果任由其发展俄罗斯的安全将面临更大威胁。[18]俄总统普京2006年10月批准了《2007—2015年国家武器装备计划》,计划在未来8~9年间斥资1900亿美元全面更新现有武器装备。2007年2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在慕尼黑会议上声称,美俄已经处于新冷战的边缘。2007年4月,俄新一代“北风”级战略导弹核潜艇“尤里·多尔戈鲁基”号下水。2007年5月,俄决定在未来两三年装备分导式多弹头“白杨M”导弹。稍后,俄又试射了至今仍十分神秘的RS—24洲际弹道导弹和“伊斯坎德尔—M”型战役战术导弹。普京对此宣称,俄罗斯将完善自身军事能力,以不对称手段维护俄美之间的战略平衡。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俄罗斯深化了现实核遏制战略,恢复中断了15年的战略轰炸机战备飞行。2007年8月,在普京宣布恢复战略轰炸机战备飞行后,俄空军司令亚历山大·泽林上将指出“战略空军过去和现在是,将来仍是战略核力量的重要部分和摧毁敌人后方重要设施的主要手段。远程航空兵占据着无可替代的地位,它在地区乃至世界范围内的核遏制进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23]俄罗斯战略轰炸机恢复战备飞行使俄核力量战备程度明显提高,增强了其战略核威慑能力。
为了增加俄罗斯核威慑的手段,俄军政领导人还威胁退出《中导条约》。非但如此,为了增强俄罗斯核威慑的效能和灵活性,2007年7月14日俄罗斯宣布
将暂停执行《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以及与其相关的国际协议。[24]2008年1月19日,俄军总参谋长巴卢耶夫斯基表示,为保卫俄罗斯及其盟友的安全,必要时俄将动用武力,其中包括使用先发制人手段和核武器。这是俄罗斯当局所发表的最新一次态度强硬的讲话。俄总统普京和其他官员以往也曾公开发表发动先发制人攻击的谈话,但并未明确提到使用核武器。[25]
2008年5月7日,梅德韦杰夫接替普京就任俄总统,他继承了普京那令人悲观的并具有反美倾向的对俄外部威胁估计。梅德韦杰夫在其于2008年6月28日批准的《外交政策构想》中虽然重复了传统的诸如“冷战的结束减少了大规模战争,包括核战争的危险”的说法,但同时也强调美国一直对俄实施遏制政策,阻止俄成为多极世界权力中心的一个重要角色。该《外交政策构想》还认为美国通过包括使用武力在内的方式维持霸权的企图会导致在俄邻近地区爆发多重冲突,会在俄势力范围内出现一些反俄政权,它们中一些是由美国扶持的,另一些则已成为美国的傀儡。[26]
2008年8月爆发的俄格冲突不但加深了梅德韦杰夫上述对安全威胁的认知,而且还使其更加重视提升核威慑的力量。俄格冲突结束后不久,梅德韦杰夫在前往位于堪察加半岛的俄海军战略潜艇基地的途中宣布俄要继续进行核武库的现代化。[18]俄罗斯军队领导人在俄格冲突时发表的声明中多次强调有限核打击概念。例如,俄罗斯副总参谋长诺戈维琴直截了当地指出,在发生在格鲁吉亚的冲突仍处于白热化的时候,美国在欧洲的任何新的资产都将成为俄核武器合理的优先攻击目标。[27]
俄罗斯“现实遏制”核威慑战略表明:一方面,它已经放弃了全面争夺、四处扩张的战略目标,从整体上看基本属于防御性战略;但另一方面也应清楚地看到,“现实遏制”核威慑战略更多地继承了传统的强调进攻的军事思想,俄军首
先使用核武器、先发制人等作战原则都受到肯定。而且,随着美国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装置、俄格冲突的爆发,俄罗斯核威慑的力度相应加大,威慑的对象也更加明确、具体。
四、结语
俄罗斯的核威慑政策具有被动的应变性,它随着美国对外战略和核政策的变化而变化。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俄罗斯作为唯一能够在核力量上与美国匹敌的国家,是美国在攫取绝对战略优势道路上的重要障碍,而俄罗斯则把保持对美低水平的核均势和相互威慑的态势作为其维持大国地位、维护国家利益的极为重要的筹码。
然而,俄罗斯核威慑政策的效用是有限的。个别学者甚至说,“在过去好几年我没有看到核威慑起作用??核武器无法阻止内部冲突,例如车臣等地区的冲突??俄罗斯缺少先进的精确制导武器和全球定位系统”。[27]而且核威慑政策也没有阻止北约东扩的步伐和某些独联体国家的分离倾向。俄罗斯的核威慑保护的对象也包括其盟国,但是整个90年代,俄罗斯的盟国到底是谁却不清楚。21世纪清楚一点了:俄罗斯正式的盟国是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的成员国(亚美尼亚、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然而在21世纪的国际环境下,核保护伞概念与冷战时期是不同的。除了亚美尼亚外,俄罗斯的盟国都没有面临那种需要核保护的传统外部威胁。这些国家面临的绝大多数的安全威胁来自国内或非国家行为体,它们是无法用针对主权国家的反威胁手段对付的。1992年,独联体联合武装力量总司令沙波什尼科夫警告土耳其不要卷入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的冲突。这是俄罗斯迄今唯一一次威胁使用核力量去保护一个盟国。[4]但是也应该看到,俄罗斯的核威慑政策对维护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持其大国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果没有核威慑,如果没有俄罗斯坚定的核遏制决心,很难
保证在车臣不会上演又一场科索沃式的战争,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很难形成,北约东扩的步伐也肯定会更快。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核威慑政策仍将是俄罗斯安全战略的支柱,俄罗斯将会继续致力于打造和保持一支强大的核威慑力量。
中国也面临着国内外分裂势力的威胁,也受到主要来自美国的遏制,因此,在努力发展常规武装力量的同时,中国丝毫不能放松核威慑力量的建设,提高核力量的实战效能,优化核力量结构。但是俄罗斯核威慑政策的实践表明,要想使核威慑政策充分发挥作用,最大限度地完成政策目标,着重依靠“核”本身难以获得理想效果,必须有强大的综合国力作支撑。如果没有普京任内俄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很难想象俄罗斯会对有美国和北约撑腰的格鲁吉亚采取如此严厉的应对措施,从而重挫了美国的国家信誉。对于一个大国而言,强大的综合国力是其核威慑充分发挥效能的基础,否则虽空有几件核武器也无法积极维护并拓展利益空间,很难称得上是一个强国。
参考文献:
[1] HenryA.Kissinger.TheNecessity forChoice:Prospects of American Foreign Policy[M].NewYork:Doubleday&Company,1962.
[2]王文荣.战略学[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1:357.
[3]石强,张箭·论苏联解体后的'核遗产'和核扩散危机[J]·东北亚论坛,2008,(4):36.
[4] James M.Goldgeier.The U.S.Decision to Enlarge NATO:How,When,and What Next? [ J].The Brookings Review. Summer 1999:19.
[5] DmitriTrenin,Russias' NuclearPolicy in the 21stCentury Environment[EB/OL].http://www.ifr.i org/files/·
[6]世界军事年鉴[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6:290. [7] DunbarLockwood.The StatusofU.S.,Russian andChinese
NuclearForces in NortheastAsia[J].Arms Control Today. November 1994:22.
[8]汤晶阳,张小平.世界主要国家军事战略[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66.
[9] DunbarLockwood.Russia RevisesNuclear Policy,Ends Soviet ' No-First-Use 'Pledge[ J].Arms Control Today.December.1993:19. [10] Dmitri Trenin.Russia and Global Security Norms[ J].The Washington Quarterly.Spring 2004:64.
[11] Modestov,SergeiA.The Possibilities forMutualDeterrence:A Russian View[J].Translated by Timothy L.Thomas.Parameters.W inter1996-1997:96.
[12] Nikolai Sokov.A New Direction in Russias'
NuclearPolicy[J].DisarmamentDiplomacy.Issue No.50.September 2000,http://www.acronym.org.uk/50newold.htm.
[13]杨育才.欧亚双头鹰:俄罗斯军事战略发展与现状[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2:151-152.
[14] Gunnar Arbman,Charles Thornton.Russia 's Tactical Nuclear Weapons(PartⅠ:Background and Policy Issues) [R]·Report for the Swedish Defense ResearchAgency.2003.p.27,http://www.pugwash.se/Arbmanrapport.pdf.
[15] NikolaiSokov.Putins' RussiaNew Priorities in theKremlin Russias' New Concept of National Security[J]. East European Constitutional Review.Volume 9.W inter/Spring 2000.http://www.law.nyu.edu/eecr/vol9num _ onehalf/feature/nationalsecurity.html.
[16]田景梅,田东风.《莫斯科条约》与美俄核裁军[J].现代国际关系,2004,(5):8.
[17]王仲春.核武器·核国家·核战略[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7.277-282.
[18] Nikolai N.Sokov.The evolving Role of NuclearWeapons in Russia 's Security Policy[EB/OL].http://se2.isn.ch/serviceengine· [19] Nikolai Sokov.The Russian Ministry ofDefense 's 2003 Policy Paper:The Nuclear Angle[EB/OL].http://www.nt.i org/db/,October2003·
[20]吴大辉.防范与合作:苏联解体后的俄美核安全关系(1991—2005)[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306-307.
[21]高红卫.俄罗斯的军事战略调整[EB/OL].http:
//www.china.com.cn/xxsb/txt/2006-05/01/content_6199516.htm. [22]纪军.俄罗斯回归军事大国[N].新民周刊,2007-08-22.
[23]戴艳丽,程敏.俄罗斯恢复战略轰炸机飞行的动因及影响[J].现代军事,2007,(11).
[24]卢涛.俄决定暂停执行《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EB/OL].新华社莫斯科,2007-07-14.http://world.people.com.cn/GB/5987499.html. [25]泓佐.2008年俄美关系的矛盾与斗争[N].学习时报,2008-01-30·
[26] See The Foreign Policy Concept of the Russian Federation[EB/OL].http://www.maximsnews.com/news20080731.
[27] Harry deQuettevile and Andrew Pierce.Russian Threatens NuclearAttack on Poland overUSMissile Shield Deal[N]. London DailyTelegraph,August16,2008.
[28] Ria Novost.i ExpertQuestions Effectiveness ofNuclear Deterrence Strategy[EB/OL].http://www.globalsecurity.org/2007-07-10··
注释:
①1994年12月4日,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的欧安会首脑会议期间,条约的5个缔约方(美、俄、乌、哈、白)相互交换批准文件,《第一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正式生效。
②洲际弹道导弹可分为陆基和海基两大类。依据发射手段,陆基主要分为洲际弹道导弹地下井发射(不够机动),公路机动发射、铁路机动发射。也有人把在水面舰只上发射的也纳入陆基里面。海基目前主要是指依靠核潜艇作为机动发射平台。机动洲际弹道导弹这里指除去地下井发射的,其他陆基洲际弹道导弹。
③拦截和击毁洲际导弹的最佳时机是在飞行弹道的助推阶段。在该阶段导弹的弹头与弹体还没有分离,因而体积较大,速度较慢,加之发动机工作产生剧烈火焰,其隐蔽性也最差,且飞行中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这时击毁导弹,导弹碎片和核弹头部分将落入敌方领土。一般来说,如果要摧毁在助推阶段的导弹,就必须在距离导弹发射地较近的地点部署反导武器。
〔责任编辑 赵东波〕
On Russia's Nuclear Deterrence Policy
YUEHan-jing
(School ofPolitics,AnhuiUniversity ofFinance and Economy,Bengbu Anhui
233000,China)
Abstract:Being the core of itsnuclearpolicy,Russias'
nucleardeterrence policy changes in accordancewith the changes of its internaland external security environment,showing some interim features and experiencing a process of immaturity tomature.Though limited in fully reaching itsgoals,Russias' nucleardeterrence policy is an indispensable toolofRussia tomaintain its core interest.China andRussia are somewhatsimilar in their security situations and thusRussis' practice ofnuclear deterrence policy is of revealing significance to China.
Key Words:Russia; NATO; U.S.; NuclearWeapons; NuclearDeterrence; Missile Defense System; U.S.-Russia Relation
《东北亚论坛》2009年第5期
正在阅读:
俄罗斯的核威慑政策05-24
配套K12九年级语文下册 13《威尼斯商人》教案 新人教版 - 图文03-21
液压万能试验机技术方案书05-13
【优选精文】酒店销售部管理制度05-12
机械专业研究生实习报告03-08
学会与“负面情绪”和平相处06-08
托福作文要做到哪些才能拿满分03-09
(最新版)施工组织设计1毕业论文05-07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核威慑
- 俄罗斯
- 政策
- 公务员考试百科知识精选练习题
- 晶振的主要参数及其对电路的影响
- 调流路施工组织设计55
- 高考论述类阅读专题训练与指导
- 公务用枪理论考试模拟题库
- 2014年9月份考试施工组织与管理第三次作业
-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空气在哪里语文S版
- 中考满分作文:另一种温度
- 山东省淄博市2016年中考数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 MATLAB有关文献报告
- 八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课《组歌》公开课教学设计讲义
- 最新军事理论网上课程(尔雅)课后习题题目答案汇总
- 激光多普勒测速系统及其在血液流速测量中的应用设计
- 中国会议策划行业市场前景分析预测报告(目录)
- 中国牛仔裤市场调研报告
- 黄山实习报告
- 2010《建设工程施工管理》
- 工作总结之实习总结3000字通用
-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变化趋势及应对策略
- 武汉市2011届高三模拟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