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实际应用

更新时间:2023-08-05 21:5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实际应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实际中的应用?

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不是一种有适应某种条件而设定的教学策略,而是一种学生或教师认识世界,学习知识的一种方式。我们通过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指导教学,在教学中运用这种理论,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好知识。通过建构情景,以及把常用的教学方法:如随机通达教学,抛锚式教学,支架式教学,合理地在教学中进行应用,让学生把新知识更好地转化为其内部知识,也就是更好地进行知识的内化。同时按照“最近发展区”的概念,让学生的感性和理性认识更易一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全面,正确地理解。

关键词:建构主义 情景教学 抛锚式教学 支架式教学

当代建构主义者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我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或者至少说是在解释现实,每个人的经验世界是用我们自己的头脑创建的,由于我们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于是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便也迥异。所以,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学习者知识的获取,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该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强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创设,使学习者真正进入身临其境的真实情境;通过学习者的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索与分析探究,提出问题、提出设想和进行验证,发现规律以及对某些学习成果的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同时强调组织学习者运用语言和文字向他人进行表述,让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从而实现意义建构的最终目标,对学习内容深刻而全面的理解和掌握。

一、 进行“意义建构”在教学实际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它强调追求的是创设真实环境的意义建构。这在教学的实际中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在相关的Excel统计教学中,如果单纯的把一些复杂的数据进行分组的话,学习的学习兴趣相关来说就减少了好多。再者,缺少情境的数据,也不能够引起学生的更多的深思。如果把数据结合情境来进行设计教学,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多种情境,或有问题使人困惑;或有刺激令人兴奋;或有场景引人入胜;或有悬念引人深思。所以我们应当在构建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以及媒体的选择与利用,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问题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把Excel中的数据参数改成各个小组在科学课中的测量学校绿化面积的数据,然后,以第一列以自然序数为值,让学习学习如何按顺序来进行填充。第二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实际应用

列则以学生各小组名为数据,同样也可以结合序数填充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可以用两种方法来进行填充,第一种方法是用输入好前两个或更多序数后,选定后,拖动鼠标来进行自动填充。第二种方法则可以使用用右皱键的方法,让学习学会如何用快捷菜单来进行充数填充。其他各列数据可以用现在的学校的绿化面积,以前学校的绿化面积,然后再详细分类。从而计算出学校现在总的绿化面积,学校各个小类的绿化面积,各小类绿化面积的平均值等进行数据计算。使人仿佛进入真实的境地,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使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于新知识的某种意义。最后可以进一步引深到对大环境的绿化的意识,如何保护环境等知识面上来。

二、 抛锚式教学在教学实际中的应用

抛锚式教学有时也称“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这种教学要求学生到实际的环境中去感受和体验问题,而不是听这种经验的间接介绍和讲解。在实际情境中一旦确立一个问题,整个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行进程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抛锚式教学与情境地学习、情境认知以及认知的弹性理论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只是该理论主要强调以技术学为基础的学习。约翰·布朗斯福特是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对抛锚式教学的理论和研究作出了贡献。

例如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很多地方都运用了抛锚式教学方法。在教学生如何运用搜索引擎一课时时,在课堂中上采用较多的是抛锚式教学:

教师首先在开课时讲,我们班同学星期天可能到香江野生动物园去参观,但是我们可能不知道星期天的天气情况如何,也不知道香江野生动物园的坐车路线,门票价格等。今天我把任务交给同学们来解决,看大家如何通过搜索引擎来找到答案。这校的教学主要目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镶嵌式教学以及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即合作学习,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亲身体验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和达到目标的全过程。总之,抛描式教学是使学生适应日常生活,学会独立识别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真实问题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

这样,首先创设了情境,确定了问题。然后让学习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最后再检查学习效果。在安排任务时可以分定小组,每小组首先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在完成任务之后,把任务提交到教学网络上,然后可以接着完成其他的几个任务,最后把小组可个人把解决问题的方案,提交到教学管理系统上来。

抛锚式教学给学生创设生动的情境,提出富有吸引力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在学习目的驱动下的教学实践,学生能以极大的兴趣投入到学习中,学生积极探究,展示作品时表现出很强的自信心,成果富于创造性,学生在学习中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学业成就,而且培养了他们高级的思维能力,这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抛锚式教学具有深远的、广泛的意义。

三、 支架式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

支架式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

1.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实际应用

框架。

2.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概念框架中的某个节点)。

3.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探索内容包括:确定与给定概念有关的各种属性,并将各种属性按其重要性大小顺序排列。探索开始时要先由教师启发引导(例如演示或介绍理解类似概念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起初的引导、帮助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渐减少--愈来愈多地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最后要争取做到无需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能在概念框架中继续攀升。

4.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讨论的结果有可能使原来确定的、与当前所学概念有关的属性增加或减少,各种属性的排列次序也可能有所调整,并使原来多种意见相互矛盾、且态度纷呈的复杂局面逐渐变得明朗、一致起来。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5.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评价内容包括:①自主学习能力;②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出的贡献;③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实际应用:

⑴ 从旧知识的复习入手,搭脚手架

例如在Excel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进一步温习在小学中学习的WPS中表格制作的一些知识,然后将WPS表格中的数据填入到Excel中来。学生动手填入后,启发学生,看两种表格中的数据有何相同处,然后进一步找出两者之间的区别。这也就是进行了第二步。

⑵ 提出一些问题,并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可以看出WPS中表格同电子表格中的表格的一些区别:一,电子表格中没有边框,相对来说美观度没有WPS中表格的样式那么好看。二,WPS中表格可以拖动,而电子表格中数据不能拖动。三,WPS中可以使用公式来进行计算,而电子表格中不能(学生还没有掌握)等。“问题式支架”的设置要有合理的程序性和阶梯性,要善于把一个复杂的、难度较大的课题分解成若干个相互联系的问题;同时不同的班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问题式支架”教学时,应随学生的思维水平而有所区别,如概念问题的分层次,观点问题的分层次。同时针对学生实际,基础差一些的,采用“小步走”的方式,问题应细一些,使问题的提出,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近及远,从而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在这里应特别强调,能力不是纯粹靠教师教的,而是学生在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所以学生应该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是学习的主体,是“问题”解决的“第一责任人”。

对于第一个问题,让学生来自己思考,他们会谈到在WPS中,可以用右键单击,从属性中来改变表格边框的线的粗细和大小,而在Excel中也可以选定表格后,用右键选择设置单元格格式来达到象WPS中的效果。对于第二个问题,则可能不能象以前学习的那样很容易地将表格来拖到指定的位置。从而进一步讲到所谓的“小表格”和现在学习的“大表格”的区别,但也可以通过把数据拷贝到一定的区域或改变打印的边界线来达到目的,但相对来说,这点就没有WPS那样方便。对于第三个问题,用以前学习的计算数据方法,用右键可能无法找到快捷的数据计算方法,但是通过工具栏中的∑按钮,以及其下拉菜单,则更易打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实际应用

出计算方法。

⑶ 知识进一步深化,进入情景。

把学生的思维从小表格,引入到大表格,这是一个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同时当学生进入大表格的思维中来时,我们进一步进深学生对电子表格的认识相对来主就容易得多。这时设置一个情景:谈自己曾到电脑城,看到一个会计,用 Excel电子表格来做电脑配件的销售统计。把这个情景带给学生,让他们做一个小小会计员,这样让学生学习的内容和深度会进一步加深。对于知识的一步步深入讲解,学生学习起来会比较有兴趣,对于知识的掌握,也会有较高的主动性。

支架式教学强调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暂时的管理者,并不控制学生的学习,随着学生能力的提高,应逐步地将学习的控制权移交给学生。其原因在于:让学生掌握知识,既不是教学的唯一目的,也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学习知识只是一种手段,通过知识的掌握,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需要思考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既是观察者、倾听者、参与者,也是学生的支持者、指导者、发展者。教学者应通过“支架式”的教学方式,努力让学生成为认知的主体主体,从而使学生获得精神的自由和解放。我们通过教学的“支架”,来发展学生的能力和智慧,而这个过程在很多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情境、教学氛围和人际互动。

⑷ 合作学习,揭示规律

可以通过分小组来进行合作学习,让小组成员根据老师的要求来进行协商,讨论等。

最后再进行效果评测。从这种教学方法可以看出:支架式教学法不仅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三大基本学习观:学习的自主性、学习的情境性和学习的社会性。更融合了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学习方法,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的教学原则。

作为一种学习哲学,建构主义提供给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使我们从狭隘的学习观解脱出来,不再把学习看作某一单独个体就可以成功完成的一种单纯的认知行为。学习的社会性、并行性和发展性已被认为是学习的本质特征。我们通过在教学中实际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对于学生的知识内化,以及更好地全面正确地把握好知识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建平,《现代教育技术》,2007年8月第四版

2、百度百科,百科名片《建构主义》,http://www.77cn.com.cn/view/79065.htm 3、杨开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原则》,北师大出版社2004

4、林崇德(1995),《学习与发展》,北京教育出版社,1995

5、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电化教育研究》199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yu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