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山西省小学语文教师全员远程培训笔记
更新时间:2024-05-15 11:4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2013年山西省小学语文教师全员远程培训笔记
一、教师职业的性质
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工作应被视为一种专门职业,认为它是一种要求教师具备经过严格训练而持续不断地研究才能或得并位置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职业。
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他们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又目的、有计划地向年轻一代传授人类长期积累的知识经验,规范他们的行为品格,塑造他们的价值观念,引导他们把社会的要求内化为个体的心理素质,实现个体的社会化。
教师职业的特点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1.传道者角色。教师具有传递社会传统道德、正统价值观念的使命。 2.授业解惑者角色。
3.管理者角色。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包括确定目标,建立班集体,制定和贯彻规章制度,组织班级活动,协调人际关系等等,并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控制、检查和评价。
4.示范者角色。“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教师作为德高望重的人,他的言行自然而然地就成了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教师的言论、行动、为人处事的态度,对学生产生了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5.父母与朋友的角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不仅仅是教和学的关系,还有更多关于生活和成长方面的内容。为了很好地达到学校的教育目标,也是按照个人成长的一般规律,教师就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着学生的父母和朋友的角色,帮助他们分担快乐与痛苦、幸福与忧愁,同时也对学生进行学习、生活、人生等多方面的指导。
6.研究者角色。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充满生命力的、千差万别的活的个体,传授的内容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教育过程又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变化过程。这就决定了教师不能以千篇一律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而是要以一种
变化发展的观点、研究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和各种教育活动,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论,不断反思自己的实践,不断发现新的特点和问题,以使自己的工作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并且有所创新。
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教师要作为一种专门职业,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有学科专业素养。一般来说,学科专业素养既包括专业知识,还包括科研能力。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学科专业知识的教授上必须要有很深的功底,需要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
二、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是指教师对待学生的一种心理倾向,教师的态度有价值判断成分和感情色彩,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指向教育的对象——学生。学校是学生生活的第二个家庭,教师扮演着父母的角色,在孩子们的眼里,教师具有无可怀疑的威信,教师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和可供效仿的榜样,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的言行、对每一个现象的态度,都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在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感化下,学生的思想、行为、看待事物的态度等都或多或少受到其影响。 1、教师的爱对学生成长的作用
中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师爱是平凡而伟大的,是教师发自内心的由衷的热情,是一种自我牺牲,依恋不舍的道德情感。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是缘于爱的”,作为爱,它具有高度的责任性、高尚的无私性。师爱又是对学生的成长全方位、全过程殷切的关爱和呵护。教师对学生的爱无时不在,对优秀学生加强督促、严格要求是爱,对后进学生教诲、促使其进步是爱,对学生学习、工作、生活上的指导帮助是爱,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严厉批评,使其改正错误也是爱。
师爱犹如春雨,无论滋润怎样的学生,都会产生巨大的效应——使学生看到自身的价值,产生向上的力量,自励进取。正因为如此,学生渴望爱的抚育,有时甚至超过对知识的追求。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当一个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观察和体验到教师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和谆谆教导,完全是为了自己健康成长的时候,就会对老师信赖,乐意听从和接受老师讲的道理,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控制自己的行为。
2、教师的情绪对学生的影响
不同性格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教师性格温和,语气和顺,教出来的学生文静,听话;教师脾气暴躁,经常动粗,教出来的学生要么胆怯,要么蛮横不讲理。老师必须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让自己不良的情绪(如焦虑、压抑、烦躁、失落、言行过激、怨恨、愤怒等)去影响学生,而要以自身良好的情绪(如乐观自信、情绪饱满、愉悦、温和等)来感化学生,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获得充实的精神生活,才能更有益于学生接受和理解知识。 3、 教师对学生的表扬的作用
研究表明,学生期待教师对自己作出评价超越了父母的评价。孩子年龄小,不要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行为,他们做好一些简单的事已经很不容易了,应该及时给予表扬。为了让表扬更好地体现其价值,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表扬要体现个体差异
表扬不但可以使孩子树立自信心和责任心,而且能使孩子尽力将事情做得更好。为了使我们的表扬更好地体现其价值,我们要细致观察和了解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不同的闪光点,再给予不同的表扬。
(1)对优生的表扬 教师应该把他们和一般的学生一样对待,不要刻意去夸大他们的优点进行表扬。
(2)对后进生的表扬 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当出现一丝一毫进步都应及时表扬,这样有利于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4、教师对学生批评的作用
批评要指向行为而不是人 教师的批评是为了帮助学生纠正不良的行为,而不是对学生进行人身攻击、人格侮辱。
批评不能一味指责 教师在批评学生时不要不着边际,应该给学生和自己都留个台阶下。批评与讲道理相结合,比单纯使用批评的效果好。
三、教师沟通艺术
沟通意指借着分享信息 、理念或态度而与人建立共识。接纳、喜欢、爱是沟通的前提,欣赏而非评判是赞美的技巧,论事而非评论品性是沟通的有效原则,嘲讽、说教与藐视是沟通的敌人。沟通是一门艺术。一次成功的沟通,就是一次成功的教育。教育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沟通的问题。通过沟通,才能彻底拆除妨碍情感交流的“篱笆墙”,形成良好的教育网络,促进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 1.教师与学生的沟通
师生沟通既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又是全方位,多角度,多功能的交流。教师要正确认识与学生沟通的重要性,并懂得一定的沟通技巧,这样既能增强教育效果,又能避免师生隔阂和冲突,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与学生沟通的原则
——尊重学生。教师应平等对待学生、重视学生的不同意见,不以教师的强势地位压制学生不同意见的发表;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能宽容和悦纳学生;对学生的批评要重说理,重启发,就事论事,不因学生偶然的失误而否认其整个人格品质。
——理解学生。师生双方由于在年龄、经历、知识水平及个性等方面存在差异,教师必须善于心理换位,以朋友式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交流、沟通,设身处地地为学生考虑,理解学生,从而扫除沟通障碍,达到教育目的。
——真诚对待学生。真诚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只有当教育者以自己真实、完整的人格去面对学生,主动将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情感经历、观点态度适时适度、自然真实地与学生分享,才能达到双方真正的心灵互动和平等沟通。 (2)与学生沟通的艺术
——积极倾听与反馈。在倾听中,教师要表现出对学生谈话的专注,要用简洁及扼要的语言将学生的观点复述出来。教师可以通过用自己的词汇解释学生所讲的内容,或将学生所说的内容加以概括。这样可以令双方加深印象和了解,让学生感觉到他是被接纳的,从而增加彼此的信任。
——换位思考。换位思考要求教师能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了解学生的心情,思考问题。对任何事物的看法,师生之间都不可能完全一致。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价值,能容忍他们有不同的观点和行为,不斤斤计较学生的过失,在可能的范围内帮助他们而不是指责他们。
——善用表扬和批评。表扬能释放一个人身上的能量,调动人的积极性。一般情况下,应多作赞扬,少用批评,批评是负性刺激。通常只有当用意善良、符合事实、方法得当时,表扬或批评才有可能产生积极的效果,才能促进对方的进步。批评时应注意场合与环境,应对事不对人,措词与态度应是友好的、真诚的。
——采用书面形式。口头的沟通迅速、快捷、易互动和反馈,但在师生双情绪冲动等情况时不宜采用。书面交流可以很好地避免师生双方面对面的争吵,使双方都能比较冷静地看待和思考问题。由于文字具有长久保存的性质,书面形式的交流往往会取得比较持久的效果。
——运用网络沟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办学条件的改善,网络沟通成为师生一种新的沟通渠道。要实现网络沟通的目的,达成双方的理解、认同,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热点话题,尽力找到共同语言,让学生愿意在网上参与交流,在交流中对学生引导、教育,最后达到沟通的目的。
2.教师与家长的沟通
家长与教师都是学生的教育者,共同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家长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与教师有着平等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超越知识的智慧。它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家长,结合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使双方在沟通过程中达成共识,互相配合,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1)与家长沟通的原则
——尊重家长。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的监护人,教师在与家长交往时,要尊重家长作为孩子生命中最亲近的人这一无可替代的事实,尊重家长在教养孩子上的成就,尊重家长在各自岗位上的成就,特别要尊重每一位家长的人格。教师与家长交流时,态度要谦和、举止要礼貌,要营造和谐的互动氛围。
——学会倾听。教师要放下“教育权威”的架子,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家长的教育方式、教育态度、期望水平、价值观念等,从而诊断学生问题之所在,以改进自己的工作。学会倾听,也会使家长觉得教师可亲可信,从而诚心诚意地支持和配合教师的工作,维护教师的威信。 (2)与家长沟通的艺术
——加强对班级学生情况的了解,做好家长沟通的前期工作。教师必须尽可能多的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解,从而在与家长交流时能够做到有话可说。对每一位学生个性爱好、学习情况、行为习惯的了解和把握,能让家长感觉到教师对孩子的关心和重视,留下教师工作细致、认真、负责的良好印象,有助于家长从情感上与学校迅速交流与合作。
——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展示教师的育人能力。在解答家长的疑惑,给家长提出建议时,一定要有针对性。要显示出对学生个人情况的了解,表述不能模糊不清,也不能泛泛而谈,让家长不着边际,产生失望情绪,从而对教师的工作能力产生怀疑。给家长的建议要做到条理清晰,言简易懂,最重要的是科学实用。
——善于发现闪光点,真实反映学生存在的问题。与家长交流见面一般都要抓住学生身上的积极品质,肯定学生的长处。要充分尊重学生家长的感情,肯定家长热爱子女的正确性,这样家长才会从心理上接受教师。同时,也要用恳切的语言向家长反映真实情况,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对于家长,教师要在肯定中提出要求,在要求中透着婉转。而不能一味的指责学生的缺点所在。
——畅通联系渠道,多种方式实现家校沟通。教师要有计划地进行家访,与家长面对面地交流、沟通。家访最好事先与家长约定,围绕事先确定的目的进行。教师在家访中要有诚心和爱心,讲话要注意方式。除传统的上门家访外,还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短信、家校联系卡、家长会、家长接待日、学校开放周(月)、开放班级课堂等等各种不同方式与家长沟通,将学校的教育要求和学生的近期表现及时告知家长,让家长将孩子的在家表现及时向教师反馈。应鼓励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参与到班级教育与管理中去。 3.教师与同事的沟通
现代教育是一个分工协作的系统工程,要求每所学校、每个教师群体内部必须建立起一种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新型道德关系,这样才能优势互补、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共同完成好教书育人的任务。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提倡教师之间相互尊重与合作。教师与同事彼此沟通具有“心理支持、思维创新、合作示范、集体智慧、减负增效、鞭策激励、变革动力”等重要作用。 (1)与同事沟通的原则
——坦诚相见,赞美欣赏。对待自己的同事,能够不存疑虑,坦诚相见,是同事之间值得信赖的法宝;能够看到同事身上的优点,并及时给予赞美、肯定,对一些不足给予积极的鼓励,这是良好沟通的基础。
——少争多让,善于倾听。不要过多地和同事争抢荣誉,伤害他人。以大度和谦让之心帮助同事获得荣誉,更增添了教师的人格魅力。善于倾听是增加亲和力的重要因素。当同事倾诉时,要成为最真诚的倾听者,这样会加深同事之间的情感。 ——容忍异己,理解宽容。容许每个人有自己独立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不要妄图改变任何人,要认识到改变只能靠他自己,劝其改变是徒劳的。作为同事,在发生误解和争执的时候,要换个角度,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千万别情绪化。 ——巧用语言,珍惜情谊。沟通中的语言至关重要,应以不伤害他人为原则,要用委婉的语言,不用直言伤害的语言;要用鼓励的语言,不用斥责的语言;用幽默的语言,不用呆板的语言等等。珍惜情谊,利莫当头。教师集体当中有很多比金钱更宝贵的东西,这就是人与人的情谊和每个人做人的人格和尊严。 (2)与同事沟通的艺术
——谦虚为怀,自知之明。每位教师首先要做到谦虚为怀、戒骄戒骄。所谓谦虚为怀,是要有一种时时谦虚的胸怀,坚持实事求是、一分为二地认识问题、对待
问题;要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做到有自知之明。如果教师都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真正做到知已之不足,知人之所长,就会更多地发现别人的长处,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认识自己的不足,取人之长补已之短,既有利于搞好沟通协作,又能尽快地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严以律已,以诚待人。教师要做到善于与人沟通合作,必须严以律已,以诚待人。严以律已指的是教师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表里一致,对人要有宽广的胸怀。这是社会主义的人民教师忠诚积极、实事求是、光明磊落的崇高品德。教师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教师在与人交往中常会碰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或矛盾。这时特别要求教师要做到以诚待人,化干戈为玉帛,变“敌人”为朋友;以谅解、宽容的态度,多为别人着想,以心换心、换位考虑,笃信一个“诚”字,开诚布公,以诚相见,以诚立身,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以诚待人。
——相互帮助,通力合作。相互帮助,通力合作是从教师之间相互关系角度提出的要求,是团结协作这一总要求的中心一环。教师们为了搞好教育和教学工作,应该做到相互尊重,密切配合,互相帮助,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要提倡同行相亲,同行相助,追求教育教学的整体效果,在集体奋斗的成功中实现个人的价值。要反对“同行是冤家”、“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和“文人相轻”的错误观念,反对有些教师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当成私有财产,对其他教师搞资料封锁、搞专题保密、自私保守、固步自封的不良倾向。
——学习先进,共同提高。教师群体中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和先进工作者,是教师的光荣和骄傲,教育同行应该学习他们的劳动态度和宝贵的经验,将这些精神财富发扬光大,使之成为集体的共同财富。这既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也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同时,还应向身边的一般同事学习,学习他们的长处和闪光点。先进、优秀的教师更要严格要求自己,广泛团结同事,虚心学习大家的优点和长处。学校群体中,还有不同学科的教师,不同年龄的教师,领导、管理和后勤工作人员,教师要做到见先进就学,见后进就帮,大家互相学习,相互帮助,共同提高,这是做好沟通交流、团结协作的重要基础。 四、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教学反思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教学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意识性不够、系统性不强、理解不透彻,容易导致教师产生封闭的心态,不仅无助于、而且可能阻碍教师的专业成长。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反思,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停滞不前,甚至有所滑坡。即便有多年的教学经验,也只能是一项工作的多次重复。”教师仅凭自己有限的教学经验进行的重复教学是一种简单的经验性教学或操作性教学。只有经过教学反思,使原始的教学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的思维加工中,去粗存精,去伪存真,才能完善和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前苏联大教育家赞可夫说:“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经验的总结,没有对自己经验寻根究底的精神,提高教学水平就是不可思议的”。前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教学随笔和教学记录。美国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成长═教学经验+教学反思”。这个公式明确告诉我们:教师的成
长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反思教学实践的过程,优秀教师的成长除了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
可以说: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关键”。 1、教学反思的涵义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观念和教学效果,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再认知的过程。简单地说,教学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自己如何学。
教学反思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论原理。
教学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性质。如果说备课、上课等基本教学实践是元研究的话,那么教学反思就是次研究。 教学反思用平实的话,就是教后想想,想后写写,认真思考课堂教学的得与失,想一想:“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情景是否和谐,教学过程是否得到优化,教学方法是否灵活,教学策略是否得当,教学效果是否良好,教学手段优越性是否体现,学生积极性是否调动。”想想后,动动笔,“写中有学,学中有思”,形成课堂随笔或教学日记,写成教学论文或以课题形式进行研究。写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写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2、教学反思的特征
①自觉性。教学反思贵在自觉。教师应正确认识自己,要有虚心的态度,如果自认为了不起,自我感觉很好,就很容易满足现状。“教无止境”,只有教师不满自己的教学现状,充分意识到自己教学经验的局限性,才会自觉地进行反思。如果你理想成为一名专家型教师、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你会觉得不断地教学反思是个人的需要、学生的需要、社会的需要。
②超越性。教学反思是一种手段。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找到经验就升华。可以说,教学反思的实质就在于教师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自我、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
③个性化。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反思,属于“自我反思”、“个人奋斗”。教学反思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有可能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④合理性。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教授认为:“教学反思过程就是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地探究与解决自身、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增强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反思可以使教师从冲动的、例行的行为中解放出来,以审慎的、意志的方式行动;可以使教师从教学主体、目的和工具等方面,从教学前、中、后等环节获得体验,变得更加成熟。”由此可见,教学中教师之所以要反思,主要是为了改进教学,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 3、教学反思的类型
教学反思按时间可分为:
“课后思”“周后思”或“单元思”“月后思”“期中思”“学期思”,甚至一个学年或三年一届教学的宏观反思。 教学反思按教学进程可分为:
①教学前反思 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教师大多关注教学后的反思,忽视或不
做教学前的反思。其实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案进行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再次查漏补缺、吸收和内化的过程”。教学前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 ②教学中反思 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就是及时、自动地在教学过程中反思。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效果,捕捉教学灵感,及时调整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方法,努力使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学中反思具有监控性,不但能使教学过程高质高效地进行,更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
③教学后反思 教学后反思是指“回头思考”或“课后备课”。教师上完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及时反思并作出理性分析,根据教学反馈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教案,明确课堂教学改进的方向和措施;在每节课、每一章节教学结束后,教师对教师教和学生学两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找出解决办法,有针对性地改革教法,指导学法。通过教学后反思,教师不仅能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而且能将教学经验系统化、理论化,使教师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教学后反思具有批判性,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 4、教学反思的内容 ①教学成功之处。教师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最高境界。 ②教学不足之处。即使再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今后再教学时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③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④“教学再设计”。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教学再设计”或“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⑤学生创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教育专家建议教学反思应坚持层次推进:新手型教师应以教学基本技能、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为切入点进行反思;适应型教师应
以课堂教学策略、教学设计为切入点进行反思;成熟型教师应以自身教学理念为切入点进行反思;专家型教师(研究型教师)应以教学研究、课题研究为切入点进行反思。总之,教学反思应贯穿于教师的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
5、教学反思的策略 教学反思的策略有:
①反思日记。一次教学结束后,详细回顾并记下自己的教学全程,就教学理念的先进性、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教学内容的准确性、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师生情感的默契性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反思。 ②课堂录像。用摄像机把自己的教学过程录制下来,课后重播,围绕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设计、教学手段等进行自我反思——“微格教学”。 ③同行观摩。请同行听课,课后研讨,让他们指出自己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明白自评与他评之间的差异,以进一步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教学反思。
④交流探讨。向其它教师“讲述自己的教学故事”,从中发现问题,或请别人就自己的做法和体会发表意见,从交流探讨中反思教学的得失。
⑤信息研究。从学生的作业、测验等教学反馈中反思教学过程,想一想为什么某个问题、某个知识点学生普遍掌握得很好或者很不好,认真回想教学设计、实施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往往会有“顿悟”的感觉。
⑥专家观摩。不定期地邀请专家(如理论专家、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教研室教研员等)光临自己的课堂,课后认真、充分地与他们对话,并积极感悟。 6、教学反思的方法 ①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教师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所进行的研究,可简单概括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通过教育教学,为了教育教学”的研究。 所谓“在教育教学中”研究,是说教师教育教学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在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研究不脱离教学工作。所谓“通过教育教学”研究,是说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来检验自己对教育教学问题的看法是否正确,检验自己解决问题的假设和办法是否有效。所谓“为了教育教学”而研究,是说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升课堂教学的合理性。 ②对比研究法。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尤其是要研究特级教师、优秀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思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同样的课,我们可以去听优秀教师怎样上课,阅读优秀教师的教案,倾听优秀教师的备课思路,并与自己的教案、课堂教学进行比较。通过学习比较,容易发现问题,产生新的想法,并且找出教学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的差异,不断提升自己。 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听课质量,在听课中反思自己的教学呢?“课前了解听课内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确定听课重点,有重点地听课,有重点地做听课笔记。一句话,做到有准备听课”,显得非常重要、非常关键。 听优秀教师的课,做到以下几点非常重要:
①充分准备。欲使听课有较大的收获,课前自己必须充分备课,除了熟悉听课对象的教学内容外,自己也能设计一个教案,把自己在备课中发现的问题确定为听课重点。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教案使听课有了对比的参照,问题使听课有了明确的方向,为分析优劣得失、学习他人经验打下良好基础。
②实录点评。听课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自己应把优秀教师的教学机智、教学艺术、教学细节的处理技巧等记录下来细细品味。
③及时讨论。听课结束后,及时与授课者、其它听课教师交流研讨,与授课者的交流更为重要。这样做,可以使自己获取有关教学设计的意图,从而为自己的教学实践提供依据。
④积累资料。听课结束后,应撰写“听课随感”、“课堂教学比较”等课后评价语,将自己听课中最重要的收获、看法梳理出来。
无论是行动研究法还是对比研究法,我们都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当然,如果一位教师只寄希望于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而不重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反思,那么他的教学水平也没法得到真正的提高。 7、教学反思的意义
不断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学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能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能力,促使自己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并使自己逐步由“传道、授业、解惑”者变为“学习型”教师,由单纯的“教书匠”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教师。
实践证明,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教学与反思相结合,不仅可以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目的性和创造性,而且还可以帮助教师从日常复杂的教学工作中脱身出来(哪怕只是精神上和思想上的暂时超脱),在劳动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愉悦,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位,从而使教师能够体会到自己工作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逐步实现教师专业的自主发展。
教师越能反思,在某种意义上说越是好老师。教学反思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不断发展的过程。
五、语文教师需要具备怎样的基本学养和业务专长?
在当今知识更新的时代,我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要具备以下多方面的素质: 1、小学语文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小学语文课本所选课文内容,有许多艰苦朴素、勤学苦练、诚实勇敢、助人为乐等德育内容,如果教师缺少这方面的知识,在讲课过程不能感染学生,就达不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教育效果。 2、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
小学语文教师要应该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大胆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与探索,并结合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以转变教师角色为出发点,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 3、科学文化素质和业务能力素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现代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知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育方法要更新。不仅要深刻掌握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相关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充分发挥小语教学的特性,潜移默化,一点一滴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因此,教师要学会尊重每一个学生,利用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4、小学语文教师要有多方面的艺术修养
语文教学可以说是集德、智、体、美、劳五育于一体,这就要求执教者有一专多能的过硬本领,对于一个仅有语文知识的教师来说,是不能胜任的,这就要求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多才多艺,一专多长,具备多方面的素养,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得心应手,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5、语文教师要有一定的文史知识和文学修养
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小学语文涉及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诗歌、散文、小说、议论、童话等各种体裁都有,如果教师缺少一定的文史知识,就很难把课讲好。小学语文教师要博览群书,要有良好的读书习惯,喜欢写作,热爱阅读。一个爱读书的老师一定会培养一批爱读书的学生。 6、语文教师应该怎样加强专业化发展?
结合近年教学经验和所学知识,我觉得教师要实现专业成长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①大量阅读书籍
要想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必须拥有丰富渊博的知识和完善的知识体系。而渊博的知识,唯有靠大量阅读,才能使自己思想通达,视野开阔,才能体味到哲人和大师们著作里精深博大的思想,才能完成对人生和生命的思考,全身心地体验生命的深邃,达到自我心灵的升华,才能厚积而薄发,让自己成为知识长河中的一泓活水。 ②经常练笔写作
特级教师王栋生说:“语文教师应当热爱写作”。但现在却有一个奇特的现象,语文老师不会写作文。试问,一个老师都写不出作文,怎么教学生写作?在教学的实际中,本人特欣赏下水写作的语文老师。语文老师只有经常练笔,经常写作,才能给学生以师范,给学生以导向,给学生以榜样,从而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
③不断自我反思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坚持写教学反思、教育教学随笔、教学日记,及时记录下自己的成长。“将自身置身于研究之中,把课堂作为研究现场,把每一次教学交往活动作为思考的对象,在问题的寻找与问题答案的索解中重新认识自己的生命价值,重新认识教学的取向与实施方式。”让自己拥有务实的态度,敏锐的眼光,进取的精神,从而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要强调的是反思要勤,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 ④精彩演绎课堂
教师的阵地是三尺讲台,教师的舞台是课堂教学。在网络视频里看那些专家型的名师上课,明显的感到课堂节奏行云流水,知识传授水到渠成,师生配合水乳交融。知识演绎精彩,师生定格永恒。一个研究型的语文教师,就应该建立富有个性色彩的课堂,建立丰富多样的课堂文化。因为这样的课堂才富有吸引力和生命力,才合乎教师的个性发展和生命个体生长的需要。 ⑤重视专业引领。
专业引领在教师的个人成长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教师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总会有困惑和迷惘,这些问题对于教师个人而言,是不容易解决的,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专家、需要专业人员的指导,比如学校定期派教师外出观摩学习,聆听了专家的讲座。除了可以学习专业知识,还可以受到思想上的启迪,到那时,我也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六、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基本功
目标:能设计并运用渲染情境、启迪知识导语;明确、合理、有深度、广度的课堂提问;精要,有的放矢的课堂点拨;科学合理,灵活应变的板书;画龙点睛的结语。
一、导语设计
(一)开课导入艺术
1、“温故知新”式的导入语 复习原来学过知识,又极其自然地与即将授教的新知有机地联系起来,真正做到了“温故而知新”。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新诗的积极性。 2、“开门见山”式导入
以朴实、自然、实效强的语言,在直接揭示课题或课文主要内容,简单而利索。
3、“辨析”式导入
以一个有关课文主题的问题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了,把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读书的积极性全都调动起来了,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其读书的主动性,读书的质量均大大增强了。 4、“故事”式导入
故事导入,扣人心弦,吸引力强,学生特别感性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课文自然会特别用心。)
5、“音乐”式导入
在乐曲声中介绍导入,立刻使学生入情入境。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6、“绘图”式导入
以图、画、照片、影象等导入课文,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使学生对事物有个形象的感知。同时配以启发性的提问,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力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7 、“虚拟”式导入
用一些电视剧常用的行话叫纯熟虚构,调动了学生情绪,激发了学生认真读书的兴趣。
8、“煽情”式导入
“情动于衷而形于言。”说的是写文章的心理过程,“披文以入情”说的则是阅读的心理过程。教学中,教师首先得入情,没有情的教学就像晒干的丝瓜,无汁无味。
(二)设计导入,值得注意的问题: 1.导入要与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相适应。
2.导入要有趣味性。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就会表现出主动积极和自觉,学习时轻松愉快,学习效率自然会高。
3.导入要有启发性,以便激发学生的思维。 4.导入语言要有艺术性。要使新课的开始能扣动学生的心弦,需要教师讲究语言的艺术。
5.导入新课的时间不宜过长。导入只是课堂的一个开头,它的作用是为教学打开思路,不能喧宾夺主。
总之,导入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创新,重在实效,它既是一种教育机智的运用,也是教师教学能力的综合体现。我们应不断地对新课的导入形式进行深入探讨,大胆尝试,以适应素质教育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使导入——这个教学的“第一锤”,就敲在学生心灵上,迸发出迷人的火花。 二、课堂提问
(一)教学提问的类型
1、根据教学提问的水平分类:
(1)知识水平的提问——用来确定学生是否记住先前所学的内容,如定义,公式和概念等,他呢过训练学生的记忆力和表达力。
教师常常使用的关键词语:谁、什么、哪里、什么时候等。
(2)理解水平的提问——要求学生对已有信息进行内化处理后,再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这类提问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洞察和掌握知识本质特征的能力,而且还能训练其语言表达能力,便于教师作出形成性评价。
教师常常使用的关键词语:用你自己的话叙述、比较、对照、解释等。 (3)应用水平的提问——这这一水平的提问往往建立一个简单的问题情景,让学生用新获得的知识和会议过去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它要求学生将已内化的知识信息再回忆,通过信息反馈检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巩固所学的知识,这是一个较高层次的认知提问,它不仅要求学生将已知信息进行归类分析,而且还要进行加工整理,达到透彻理解和系统掌握的目的其心理过程主要是迁移。
教师常常使用的关键词语:运用、应用、分类、选择等。
(4)分析水平的提问——这类提问要求学生识别条件与原因,或者找出条
件之间、原因与结果之间关系的较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可以用来分析知识的结构、因素、弄清事物间的关系和事项的前因后果。要求学生能组织自己的思想,运用批判思维,分析提供的资料,寻找根据,进行解释或鉴别推论,确定原因。 教师常常使用的关键词语: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证明、分析等。 (5)综合水平的提问——这类提问适合于书面作业和课堂讨论,是考察学生对某一课题或内容的整体性理解,它要求学生能进行预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尤其能刺激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
教师常常使用的关键词语:预见、创作、如果??会??、总结等。 (6)评价水平的提问——这类提问可以帮助学生根据一定的标准来判断材料的价值。它要求学生对一些观点、价值观、问题解决方法和行为进行判断或选择,也要求学生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在进行这种提问前,必须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或者给出判读评价的原则,以作为其评价的依据。 教师常常使用的关键词语:判断、评价、你对??有什么看法等。 2、根据教学进程分类
(1)初始性提问——这类提问要从总体上鸟瞰全文,大致把握课文的结构和内容。如:课文主要记叙了什么事??从思路、情节、人物、环境等入手,在引导学生实现初读任务的同时。着重训练学生抓要领、捕重点、作概括的能力。 (2)探究性提问——通过对课文各局部深入细致地分析和体会,达到对课文的深刻理解。从作品的独特的艺术表现和蕴含深厚的细节描写入手,紧紧围绕教学重点,多层次多角度设计提问,设问的切口要小,挖掘要深,引导学生“因文悟道,因道悟文”,让学生较好地完成研读教学任务,训练他们的分析能力和艺术感受力。
(3)总结性提问——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或结束教学、结束单元教学时,为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和结构化,提高对某些为题的认识,提出几个所讲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如:一篇课文的教学,从课文各局部的分析再次回到整体性的认识上来,从而获得对课文深刻而完整的把握。提问既是对研读结果的归纳,又是在研读基础深上是深化。 (二)提问窍门
课堂教学提问要特别注意“怎么问”的问题,就是要教师讲求提问的艺术。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使所提的问题学生乐于思考,积极回答呢?
1、次序法——由浅入深、由点及面、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由接受到创造
2、铺垫法
在进行一堂新课之前或解决一个主要问题时,可让学生先完成一些铺垫性的准备题或在主要问题下设计几个铺垫性的问题,这样可以起到铺路搭桥的作用,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减少难度。 3、核心法
这是为了突出教材重点内容而设计的提问,目的在于解决教学中的主要矛盾。这类提问在日本称之为核心性提问,其作用是扣住教材主要内容,明确学习重点。让学生学习时直奔重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对比法 对比式提问,是指将相互联系或容易混淆的概念加以对比而设定的提问,旨在使学生认识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5、点睛法
所谓点睛法就是根据课文的中心句,作者的点睛之笔设问。中心句就是文章内容的总括,或是文章中心的揭示,它是作者点睛之笔。因此,根据中心句设问,不至离题太远。 6、想象法
不局限于课文内容,而是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想象,使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更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情,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7、寻究法
事情总有前因后果。根据事情的结果,对事情的原因、经过进行寻究性设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8、破题法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或是记叙的主要内容,或是描写的主要对象,或是表达的中心思想,或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根据题目设问,能达到以问促读的目的。 9、综合法
综合法就是指抓文章的重点词句设问。重点词句是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窗口”。教师若能准确抓住重点词句,并进行适当的归纳综合,设计的问题,必能引导学生透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使“文”与“道”的教学融为一体。 10、评论法
教师先不表态,等学生把想法一一交流后,再让学生评价谁的看法更合理,从而启发学生思维,概括总结出正确结论。 11、连环法
它是指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而精心设计的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这几个问题形成一个整体,几个问题解决了,学习目标也就达到了。 12、发散法
这种提问具有如下特点:对于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去获得多种答案。这种问题又叫开放性问题。 13、联系实际法
学生的学习来源于课本知识,也来源于社会这个大环境和自己的生活实际。在学习语文时,许多问题的认识都要结合实际来理解。 14、观察法
观察即通过看图或实验来向学生质疑,让学生通过观察去寻求答案。 15、引导学生“质疑”
可以从紧扣题眼,抓重点词语、中心句、抓过渡句,从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从语言反复处,找特殊标点处,在细节描写处,抓住反常现象及矛盾处,从比喻、拟人处,从内容联系处,联系上下文,由人物的神情去探究内心想法,联系生活实际或有关知识质疑,抓含义深刻的句子质疑,在难点处,在能进行对比的地方,有特色的写作方法等地方加以引导。 (三)课堂提问的设计要领 1、目的要明确。
(1)从培养学生记忆能力入手。语文教材中含有大量需要记忆的教学内容信息,老师要能从培养学生记忆能力出发,设计一些知识(回忆)水平的提问,让学生记住先前所学过的内容。
(2)从培养学生感知能力和分析、概括、综合能力入手。教师在学生阅读
的基础上,应让学生根据对读物的总体印象作出积极的反应。了解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层次怎样划分,结构有什么特点等。为此,教师可设计一些了解(感知)型提问,培养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感知能力,帮助学生构建阅读对象的整体框架,理清文章的来龙去脉,以促使学生的认识活动迅速深化和完善。同时在学生对文章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站在更高的立足点上对全文作出理性的思考。
(3)从培养学生运用能力入手。语文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牢固地掌握语文基础知识,还要使学生把所学的基础知识转化为阅读技能,帮助学生应用已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必须以心理学中迁移的理论为依据,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阅读中去,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2、语言准确严密。
设计的每一个提问做到在语言设计和运用上精心思索,巧妙安排,体现教师在语言文字运用上的技巧,使课堂提问成为运用语言的课堂艺术。 3、新颖有趣。
教师设计提问时,必须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开拓知识的深度,使学生产生研究的兴味。使教与学都从文章表面结构进入深层结构,有利于激发学生深入研究课文的兴趣。 4、灵活多样。
教学提问的具体形式可谓多种多样的:有特指式提问、反诘式提问、台阶式提问、插入式提问等。
总之,教师设计课堂提问时,应该做到心中有学生,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思维规律、心理发展规律以及语文课堂教学规律,而要坚决反对为图课堂热闹一问到底的形式主义的所谓“启发式”。只有这样,才能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提高独立思考、自能读书的能力。 三、课堂点拨
(一)教学点拨原则
教学点拨主要点拨这样几点:一点拨学生的思想,二点拨学习的疑难,三点拨知识的重点,四点拨学习方法。 (二)点拨艺术
1、捕捉“闪光点”,适时点拨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会冒出大量意外的“奇想”,尽管有时与课文的学习扯远了,但那是学生积极思维闪现的灵感,教师须点得适时。 2、巧设“支点”,适量点拨
点拨理当精要,必须适量。点在要点处,由局部的点拨而实现整体的推动。点拨在操作时,师要找准省力的“支点”,以显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力。 3、亮出“疑点”,适路点拨
好奇心常常会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教者始料不及的问题。但教师若能适时引路,就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探究活动。 4、抓语言训练点,适度点拨
生活处处有语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该时时提醒自己,留意学生的语言现象,让学生学会正确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适度点拨,就是要“适”合学生的认识程“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能够接受,而且获益非浅。 5、挖掘思维点,多角度点拨 在儿童创造的“精神家园”中,创造思维的活动最敏锐。教师如能对所提的
问题,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加以分析、研究,往往可以获得新的发现。 6、瞄准评价点,赏识点拨
众所周知,赏识会令人产生愿意、欢乐的情绪。欢乐的情绪能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四、板书设计
(一)板书设计的原则
1、直观性原则——板书是一种直观性教学活动,是教师语言教学的有利补充。它通过简洁的语言文字、形象的教学符号等形式,将语文教学的课堂内容、结构特点、写作技巧及语法修辞等内容,清晰、准确、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易于感知、理解和记忆。
2、形象性原则——板书是一种视觉性艺术。它通过字的形体变化、色彩的搭配以及图表的构建等形象化辅助手段,刺激学生的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从而达到强化记忆的目的。所以,板书设计应力求形、生动。
3、简约性原则板书是教师在有限的空间(常规地点就是教室里的黑板,现代化教学有时会使用教学屏幕)、有限的时间(上课时的45分钟)进行的教学活动。因此,板书内容应力求简洁、提纲挈领。
总之,板书的内容要简洁概括、形式要美观大方、结构要系统条理、布局要协调合理。
(二)板书设计的艺术
1、板书内容方面:板书的内容应是一堂语文课教学内容的核心。它既包含一堂课的框架结构,也需体现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因此,教师在板书设计时应注意:
(1)抓住重点,它必须体现出教学的目的、教学的重点、难点。 (2)力求简洁。
(3)条理系统,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2、板书形式方面: 便于运用教学中,布局合理构图美,书写正确、工整、美观。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
1、板书内容切忌随意性。 2、板书书写切忌满板飞。 3、板书书写切忌潦草潦草。
总之,语文教学的板书,是语文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引起高度重视。板书力求做到美观、实用,真正成为美的典范,成为课堂教学内容的灵魂再现。 五、课堂教学结束语 (一)教学结课的原则
1、水到渠成,自然妥帖——课堂教学的结课不仅仅是因为时间到了结课,也因为教学内容的设计发展同时到了该告一段落的时候了。教师要把结课控制恰到好处,做到水到渠成,避免生拉硬套。
2、结构完整,首尾呼应——结课时要使结语和前面的教学内容保持脉络贯通,保证教学结构的完整性,使结语好似一条金线,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做到首尾相连,前后照应。
3、语言精练,紧扣中心——教学结课要简洁明快,干净利落。语言一定要少而精,并且一定要紧扣中心。能起到画龙点睛、提炼主题、提升认识、升华感情的作用。
(二)结束语设计艺术
1、课外引活水——延伸式结课。语文教学,除了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知识,还应把学生的视野由课内引向课外,使学生自觉地去课外寻求知识,以弥补课堂教学之不足。
2、卒章升感情——震颤式(激励式)结课。在教学终了之时,教师运用准确精练的语言以情感人,以情促人。紧紧抓住学生心理,寻找教学内容中能够拨动学生情思的结合点进行点化、揭示,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真正达到发人深省的教学作用。
3、悬念诱思考——悬念式结课。课堂教学的结尾也应像文章的结尾一样,讲究意在笔后、悬念迭出,回味无穷,给人一种课已结束而意未尽的感受。能收到“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艺术效果。
4、对照促理解——照应式(对比式)结课。在课堂教学结束之际,从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有所侧重地将课文与以前学过的其他课文进行对照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概括提钩要——归结式结课。它是对教学内容、课文特色作提纲挈领的总结和归纳,是对知识进行条理化和系统化的工作,意在让学生由博返约,纲举目张,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
6、想象出创新——畅想式结课。课堂教学固然要求引导学生从课本出发,到课文中找答案,但也不能停留在只对课文挖掘,而要点拨激发学生改变思维常规,对课文进行创。
7、作业固成果。——达标式(迁移式)结课。一堂课讲完了,学生掌握得怎样,教师心中往往是无底的,这时需要通过提问、测验等手段来调查实情。因此,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抓住一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重点、难点,设计一些精巧的问题,通过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强化和巩固所学内容,以实现知识和技能的迁移。
谈小学教师应该怎样组织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一种艺术,要组织好课堂教学,教师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运用一定的组织艺术,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他们的情感,使其在愉快的心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去。这里介绍几种最有效的组织教学的方法,与各位小学老师共勉。
一、目光吸引法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学生通过教师的目光窥见教师的心境,从中引起的相关的心里效应,产生或亲近或疏远或尊重或反感的情绪,进而形成这样或那样的师生关系,影响教学效果。经验丰富的教师的“眼睛会说话”,他们善于运用目光为教学服务。如开始上课时,教师用亲切的目光注视全体学生,可以安定学生的情绪,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其愉快地投入学习。 二、情感交融法
表情是师生沟通情感,交流思想,建立联系的过程。教师的表情是传递信息,表路情感的重要手段。学生时时从教师的表情中获取信息,以确定出自己的反应。为了通过表情更加有效的吸引学生,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要求教师上课时,表情要自然。具体来看,一要让自己的内心活动与外在表情相一致,使学生感受到
教师表里如一的真实形象;二要充满自信,对学生充满爱和希望,使学生爱受到鼓舞和激励;三要亲切、温和,并讲究分寸,使学生与教师产生心的共鸣,情的交融。
三、兴趣激励法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里特征,是人行为的有力动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是组织教学的积极手段。小学生不可能40分钟对某一事物始终保持高度注意,我们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在教学中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调节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之,组织教学法的方法多种多样的,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学内容及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方法因势利导地组织好课堂教学,保证课堂教学计划顺利完成,达到理想的教学效
七、激励与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评价建议中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激励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新、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认为在语文课上给予学生的激励性评价,应该有热情的支持,有充分的肯定,有真实的尊重,有温馨的提示,也有委婉的批评,让学生学得活泼、自信、愉悦。在教学过程中,着力构建以激励性评价为主体,以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形式多样、评价目标多维为特征的小学语文评价新体系,有效地促进了新课程的实施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 重语言,让评价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
在实践中,我发现语言激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语文课上的评价不应拘泥于一种形式,它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时而异,根据发生的情况随机应变,教师要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使被评价的学生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满足,都能提高学习的兴趣,都能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真正让课堂评价语言发挥其独有的魅力。激励性评价语言要求准确、规范和个性化。我们要用激情满怀的话语激励人,用机智风趣的话语鼓舞人。
二、 重体验,让评价成为学生生命历程的见证。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过程,让学生充分享受求知和成长的快乐。体验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感受语文、理解语文、欣赏语文、表现语文、创作语文的能力”往往通过体验而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我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别
差异、个体发展和个性生成,让学生在收集、丰富和欣赏成长记录的过程中成长,体验学习的快乐,降低学习与考试焦虑,使所有学生特别是语文成绩还有待提高的学生,也能在慢慢积累中逐步萌生成就感,有效地减少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消极心理,增加了学生的成功感。
三、重竞争,让评价成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载体。
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特别是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小学生有着好胜心强,而持久性差的心理特点,因此在课堂中我适当地使用了竞争激励评价,这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你和某某同学一直是不分胜负,这次他能做好,而你没做好,我想你一定不甘落后,对吧”这样做能激励学生奋进,激发学生的斗志,学生自然会相互比拼,竞争而上。竞争的形式比较多样,从内容上看,可以是朗读、表演、说话等竞争激励;从数量上看,可以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竞争激励,也可以是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竞争激励。我在课堂上经常使用的是“我是最美那朵花”,分成四组,每组为一朵向日葵,内容包括智慧、纪律、劳动等,充分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提高了孩子的注意力。
四、 重情感,让评价成为温暖学生心灵的阳光。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激励要求教师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使学生从内心感受到温暖和爱,进而奋发向上。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用心上课用情交流。激发学生良好的心理动机,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热情,离不开行之有效的情感激励。夸美纽斯曾这么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老师激发起来的,假如他们是温和的,是循循善诱的,不用粗鲁的办法去使学生疏远他们,而用仁慈的感情与言语去吸引他们;假如他们和善地对待他们的学生,他们就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学生就宁愿进学校而不愿停留在家里了。”,由此可见,教师教育学生的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如果教师热爱学生、善待学生,那么就会如同磁石一般,吸引学生、激励着学生去积极思维,用心学习,克服困难,走向成功。教师只有对学生抱有强烈的爱,宽容的理解,诚挚的友善,平等的尊重,才能引起学生对老师的崇敬、信任和亲近,才能创造激励学生学习的感情基础,造成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良好教育气氛,对学生错误不加指责,而是报以善意的微笑,让学生悄然领会自己的错误,这样做,既能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教师在课堂评价时,要有积极、合适的表情,而不是单调的一种表情。如在学生朗读时,读到紧急关头,老师也要带着焦急的神情:“你们看,他读得多好啊,情况好危急。”如果读到悲伤的语句,教师应该带有悲伤的表情:“是啊,好可怜的孩子啊,我们在你的朗读下,看到了可怜的孩子。”再如读到开心的语句,教师应该面带笑容,充满激情:“太棒了,谢谢你给我们带来欢乐!” 总之,激励性评价不仅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也能使教师从中获取反馈信息,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丰富自己的评价语言,进而产生精彩的语文课堂。
正在阅读:
中国戏曲学院舞台美术工程设计与管理(MFA)考研 招生人数 参考书 报录比 复试分数线 考研真题 招生简章11-03
2015尔雅天文学考试答案题库10-14
天津理工大学无机化学练习题11-29
名校诊断学试卷04-27
升国旗小学作文06-15
北大医学部考研复试班-北京大学医学部第二临床医学院内科学考研03-12
《故乡》中闰土人物形象分析01-19
放风筝【9篇】04-02
浅谈对小班幼儿的建构区活动的指导05-19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山西省
- 全员
- 远程
- 语文
- 教师
- 小学
- 笔记
- 培训
-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