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阅兵看中国经济发展

更新时间:2024-01-19 07:3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从国庆阅兵看中国经济发展 湖南省衡阳市衡钢中学 胡治国

国庆纪念日是近代民族国家的一种特征,是伴随着近代民族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并且变得尤为重要。它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标志,反映这个国家的国体和政体。国庆这种特殊纪念方式一旦成为新的、全民性的节日形式,便承载了反映这个国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同时国庆日上的大规模庆典活动,也是政府动员与号召力的具体体现。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接受全国政协的建议,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决定每年10月1日,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伟大日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纪念日。

新中国成立之后,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决定,把阅兵列为国庆大规模庆典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从1949年开国大典至1959年建国10周年,新中国每年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一次大规模的国庆阅兵,前后共举行了11次。1960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本着厉行节约、勤俭建国的方针,决定改革国庆典礼制度,实行“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逢大庆举行阅兵。”1964年国防部颁布的军队列条令中,首次出现阅兵条款。之后由于“文化大革命”的缘故及其他方面的原因,中国连续24年没有举行国庆阅兵。直到1981年,根据邓小平的提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恢复阅兵,并于1984年国庆35周年时,举行了恢复阅兵后第一次大型的国庆阅兵。一九九九年,党中央决定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的世纪阅兵式,庆祝祖国五十年华诞。2009年10月1日,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在北京天安门广场,观看我英勇的人民解放军盛大的阅兵。

什么阅兵?阅兵是对武装力量进行检阅的仪式。通常在国家重大节日、迎送国宾和军队出征、凯旋、校阅、授旗、授奖、大型军事演习时举行,以示庆祝、致敬,展现部队建设成就,并可壮观瞻,振军威,鼓士气,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阅兵包括阅兵式和分列式。据史料记载,中国最早的阅兵发生在距今四千多年前夏朝建立的前夕。相传4000多年前,中国北方的华夏部落首领夏禹,曾在现今河南嵩县境内的涂山,与南方各部落首领会盟。会上,众多士兵手持各种用羽毛装饰的兵器,和着乐曲边歌边舞,以示对南方部落首领的隆重欢迎。在中国春秋时期,也有“观兵以威诸侯”的记载。并且在《左传》里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指国家的公祭仪式,“戎”是国家的军事行动或战争。而2009年10月1日的国庆大阅兵,既是“祀”,也是“戎”,当之无愧的国之大事了。 阅兵不是孤立的一件大事,而是全景式的一部国家发展史诗的高潮。如果说1949年至1959年的阅兵是为了震慑西方列强的话,那么1984年阅兵显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风采,1999年阅兵体现了中国继往开来的历史走向,而2009年的国庆阅兵,则是中华民族复兴历史进程中新的里程碑,谱写了民族历史上的盛世华章。2009年的阅兵式的内容极其丰富,不仅展示了让人民放心的国防力量,也有举国公认的科技成就、文化成果和发展目标,折射出一个国家的经济最终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展现出60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所取得的人间奇迹。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所有的14次阅兵所走过的历程,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军队的发展,中国经济的腾飞:

一九四九年开国大典阅兵,受阅部队以海军两大排为前导;接着是步兵师、炮兵师、战车师、骑兵师,共一万六千四百人,由东向西行进。空军十七架飞机从天安门上空飞行受阅,其中有四架是携弹飞行。1949年开国阅兵只能用骡马化来形容,骡马拉着的山炮队列走过天安门广场,基本上没有什么机械动力,武器也是“万国牌”。

一九五零年第二次国庆大阅兵,朱德总司令在阅兵式上发布命令,就朝鲜战争爆发、台湾的局势,要求人民解放军做好战斗准备。此次阅兵最壮观的景象是骑兵部队的一千九百匹白马以六路纵队通过天安门广场。

一九五一年第三次国庆阅兵,受阅部队最前列的方队是正在军事学院受训的身经百战、功勋卓著的高级军官。本次阅兵还首次出现民兵大队。1951年国庆阅兵是摩托化,解放军摩托化部队出现在人们的视野。步兵用上了摩托车,被认为是“摩托化”的开端,这一状态存在了较长时间。

一九五二年第四次国庆阅兵,公安部队首次参阅。本次阅兵民兵大队的成员来自汉族和多个少数民族,他们穿着五颜六色的民族服装,手里拿着新式的武器。还有乘坐一百六十辆摩托车的摩托化步兵方阵。

一九五三年第五次国庆阅兵,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团出现在天安门观礼台上。火箭炮兵方队第一次出现在受阅队伍中。

一九五四年第六次国庆阅兵,出现了伞兵部队的方队,但并没有跳伞。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部队则是最后一次接受检阅。

一九五五年第七次国庆阅兵,为解放军实行军衔制的第一次阅兵,部队官兵穿着新制式军服,佩戴军衔、领章,军容焕然一新。

一九五六年第八次国庆阅兵,是十四次国庆阅兵中唯一一次在大雨中进行的。应邀参加中共八大的五十多个国家的共产党、工人党代表参加了观礼。阅兵部队乘坐的汽车是第一批出厂的国产解放牌汽车。

一九五七年第九次国庆阅兵,国产喷气式轰炸机、歼击机第一次接受检阅。

一九五八年第十次国庆阅兵,最引人注目的是解放军在开国后创建的军事学院和步兵、炮兵、坦克兵、工程兵、空军、海军等军事学校的将校学员们。

一九五九年第十一次国庆阅兵,参加典礼的各界群众是前十一次国庆阅兵中人数最多的一次,达七十万人。受阅部队的装备中最新式的自动步枪、大炮、坦克、高速喷气歼击机,都由我国自行制造。 一九八四年第十二次国庆阅兵,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装备最新、机械化程度最高的一次大阅兵。受阅部队的武器装备全部是国产现代化兵器,压轴的海军导弹部队方队、空军地空导弹部队方队和战略导弹部队方队尤为引人注目。其中战略导弹部队是首次向全世界亮相。1984年国庆35周年庆典阅兵是半机械化,这是改革开放后首次大阅兵。装甲运兵车当时在部队中不算普及,可以说装备水平刚刚进入“半机械化”。

一九九九年十月一日第十三次国庆阅兵。参阅军种全,兵种多。这次参阅的陆、海、空、二炮、武警和地方武装,代表了我国武装力量构成的所有成分。这次国庆大阅兵规模宏大,场面壮观。参阅部队都是精锐之师,这样的规模和阵容,在我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1999年国庆50周年庆典阅兵是机械化,解放军最新型主战坦克方队经过天安门广场。 当年展示的42种装备,其中90%以上是新装备,基本是国产的,解放军的装备水平从“半机械化”向“机械化”迈进。

二零零九年十月一日第十四次国庆阅兵。这次阅兵展示56个方(梯)队,其中徒步方队14个、

装备方队30个、空中梯队12个。展示的52型主要装备,全部是国产装备,近90%是首次参阅。如三代战机,上次受阅的是从俄罗斯引进的苏-27,这次是我们自主生产的歼-10和歼-11。这次参阅飞机有12种15型,150余架,涵盖空军、海军和陆军航空兵现役主战机型。参阅地面装备500余台。 在这次阅兵中,最为吸引眼球的是,战略核导弹方队、陆基巡航导弹方队、预警机梯队、99式坦克方队和中国首批女战斗机飞行员驾驶国产战斗机参加国庆60周年阅兵。充分体现了我军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体现了我军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的趋势和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方向,体现了我军履行新的历史使命、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在长达3个小时的阅兵中,我们真正地感到了祖国国防的强大,同时有感到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我们深深地感到,从1949年到2009年,一条六十年的长路,一头连着满目疮痍、积贫积弱、百废待兴的中国,一头连着在改革开放的阳光下活力迸射,向繁荣富强快步迈进的中国,是一个自信的中国,是一个发展开放的中国,是一个从世界舞台边缘走向世界中心的中国。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中国经济走过的辉煌60年:

国家统计局发布新中国60周年系列报告中,一连串的数据见证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在旧中国满目疮痍的废墟上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已经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60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8.1%的速度增长,经济总量增加77倍,位次跃升世界第3位。城乡居民储蓄增加2.5万倍,居民平均预期寿命翻番,贫困发生率降至1.6%,文盲率降至6.6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今天的中国,与60年前相比,一天创造的财富相当于当时一年的总量,国家的财政收入是那时的1000倍;今天的中国,在世界的经济舞台上,已经不再是一个无足轻重的穷国弱国,经济总量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不足1%上升到了6.4%,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2007年就超过了美国。2008年,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衰退中逆势强劲增长,总量突破30万亿元,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外汇储备也从1952年的1.39亿美元增加到2009年的2.1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位。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超出了世人的想象!中国创造的经济奇迹令世界惊叹!。

一、 工业: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前进。

工业是现代化的脊梁。 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新中国工业的快速发展不仅解决了基本生活必需品的短缺问题,而且还使我国逐渐成为一个世界制造业大国。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成倍增长,在落后农业大国基础上,用60年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200年至300年的工业化历程,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60年弹指一挥间。如今,我国已经摆脱了贫穷落后的农业大国的形象,并且随着“中国制造”遍及世界各地,我国已经建立起全面的、具有相当规模和水平的现代工业和通信业体系。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完成工业增加值10.7367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78年增长了23倍,比新中国成立初期更是增长了上百倍。人们的梦想终于成为了现实。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给人们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商品,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如今,我们不仅能造汽车,而且高端的火箭技术已经为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其他国家服务。“中国制造”,更意味着我国已经成为一个世界制造业大国。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资料,按照2000年不变价计算,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的份额由1995年的5.1%上升到2007年的11.4%。按照国际标准工业分类,在22个大类中,我国制造业占世界比重在7个大类中名列第一。工业产品的产量位次大幅前移,一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已经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截至2008年,我国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已有210种。

二、农业:7%的耕地养活22%的人口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有着悠久的农耕历史,男耕女织是古老中国文明的典型画面。而“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形态和靠天吃饭的生活状况世代延绵,直至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状况才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民以食为天,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

粮食问题、农业生产始终是头等大事。2008年我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长3.7倍,达到52871万吨,居世界第一位;猪牛羊肉类产量达到5337万吨,而1952年只有339万吨;全年棉花产量750万吨,油料产量2950万吨;全年肉类总产量7269万吨,水产品产量4895万吨;全年木材产量7894万立方米。我国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2008年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0670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576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271万公顷,糖料种植面积193万公顷;全国有效灌溉面积由1952年的1996万公顷扩大到2008年的58472万公顷,农机总动力由18万千瓦增加到82190万千瓦。总之,在这片土地上,我们用7%的耕地养活了22%的人口,而且还活得幸福,健康。

三、GDP年均增长8.1% 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中等偏下收入国家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国经济核心指标。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1952年至2008年,扣除价格因素,我国GDP以年均8.1%的速度增长,经济总量增加77倍,位次跃升至世界第3位。 折合成美元,我国2008年GDP为3.86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27.2%、日本的78.6%。当年人均国民总收入已达2770美元,按世界银行标准,我国已经由长期以来的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

四、城乡居民储蓄增加2.5万倍 人民生活由贫困迈上总体小康

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惠及人民群众。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挣扎在贫困线上,到1978年仍处在温饱不足状态,2000年总体上实现了小康。 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49年的不足100元提高到2008年的1578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44元提高到4761元。2008年底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21.8万亿元,比1952年底增加2.5万倍。 1978年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仍还约有2.5亿人,约占全部人口的四分之一;到2007年末,减少为1479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6%。联合国和世界银行认为,近25年来全人类扶贫事业成就中,三分之二应归功于中国。

五、财政收入增长985倍 有效提高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财政收入是政府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调控的重要基础。1950年国家财政收入只有62亿元,到1978年上升到1132亿元,到1999年达到11444亿元。进入新世纪,财政收入连续跨越新台阶,2008年达到61317亿元,比1950年增长985倍。 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国家财政收入的迅速增加,政府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调控能力日益增强,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六、对外贸易增长2266倍 从封闭半封闭走向全方位开放

开放才能取得更大的发展。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新中国成立初,基本上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走上了对外开放之路,从大规模“引进来”到大踏步“走出去”,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三对外贸易大国。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由1950年的11.3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25616亿美元。改革开放以来,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8526亿美元。“走出去”战略顺利实施,2008年对外直接投资额达到407亿美元。我国由长期以来的外汇短缺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大国。1952年,我国外汇储备只有1.39亿美元,2008年为19460亿美元。

七、城镇化率从10.6%提高到45.7% 走向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城乡统筹是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大问题。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我国城乡结构经历了从城乡分割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转变。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城镇化水平很低,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仅为10.6%,城乡之间处于严格的分割状态。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进入加速发展时期,2008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到45.7%,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八、文盲率降至6.67% 教育普及程度接近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教育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人口80%以上是文盲,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20%左右。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目前的教育普及程度已经接近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2008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3.3%,高中毛入学率74%,初中毛入学率98.5%,小学净入学率达99.5%,文盲率降至6.67%;当年高中阶段在校生人数4546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2057万人。

九、研发经费已占GDP1.52% 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

科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投入不断增加,科技事业不断取得重大成果。 2008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4570亿元,占GDP1.52%,比1991年提高0.87个百分点。科技成果大量涌现。改革开放前,我国成功爆破了原子弹和氢弹,成功发射了人造卫星。近来,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是我国空间技术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突破;超级杂交水稻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对提高我国水稻产量、确保粮食安全起了重要作用??

十、居民平均预期寿命由35岁提高到73岁 公共卫生体系初步建立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国家统计局报告说,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地区缺医少药,人民健康水平低下。经过60年建设,我国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体系初步建立,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2008年年末全国每千人口拥有医院、卫生院床位数2.8张,处于发展中国家中等偏上水平,而1949年为0.15张。居民平均预期寿命由1949年的35岁提高到2005年的73岁,在世界同等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中居于领先地位。

如果说这些只是一些抽象的数字,老百姓没兴趣的话,那么我们来看看老百姓最关心的民生问题:用老百姓的话说,民生问题就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最主要表现在吃穿住行、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生活必需上面。

就业——今年1至8月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57万,完成全年目标任务900万的84%,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3%;截至7月1日,大学生的就业率是68%,与去年基本持平;农民工外出人数达95%左右,回到城里的农民工97%已经找到工作;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1至8月已经完成了357万人,完成全年目标500万人的71%。

住房——198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提出实行住房商品化政策。经过20多年的住房制度改革,我国城镇居民住房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从面积小、条件差、无产权逐步走向住房设施齐全、拥有产权。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由1978年的6.7平方米上升到2007年的人均建筑面积28平方米。 教育——60年来,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各类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现在,我国15岁以上人口和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别超过8.5年和11年,有高等教育学历从业人数超过8200万人,均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

医保——到2008年底,全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到3.18亿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2002年建立以来,目前已覆盖全国所有含农业人口的县(市、区),参保人数达8.33亿。

社保——全国已有25个省实行了养老保险省级统筹。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工作已全部落实到位,月人均增加110元,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支付水平也不断提高。今年10月,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将启动,年内将覆盖全国10%的县(市、区),这就意味着不久的将来,我国农村将告别单纯依靠家庭的传统养老模式,农民也将像城镇居民一样享受到国家普惠式的养老金。

此外,在财政减收增支压力增大等情况下,中央的惠民政策仍在多个领域同时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成为4万亿元投资计划的重点之一;取消了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校借读费和住宿费,实施了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中央财政农业“四项补贴”1230亿元??可以自豪地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年,我们终于有决心、有能力改善全中国人民的生活,让“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民生愿望逐步付诸实施,这是一个伟大的进步。也正是有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强大的经济实力作后盾,才有今天阅兵的威武之师,文明之师,雄壮之师,现代之师。

注:部分摘自:新华网 人民网 解放日报

谨向作者表示感谢!

医保——到2008年底,全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到3.18亿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2002年建立以来,目前已覆盖全国所有含农业人口的县(市、区),参保人数达8.33亿。

社保——全国已有25个省实行了养老保险省级统筹。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工作已全部落实到位,月人均增加110元,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支付水平也不断提高。今年10月,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将启动,年内将覆盖全国10%的县(市、区),这就意味着不久的将来,我国农村将告别单纯依靠家庭的传统养老模式,农民也将像城镇居民一样享受到国家普惠式的养老金。

此外,在财政减收增支压力增大等情况下,中央的惠民政策仍在多个领域同时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成为4万亿元投资计划的重点之一;取消了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校借读费和住宿费,实施了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中央财政农业“四项补贴”1230亿元??可以自豪地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年,我们终于有决心、有能力改善全中国人民的生活,让“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民生愿望逐步付诸实施,这是一个伟大的进步。也正是有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强大的经济实力作后盾,才有今天阅兵的威武之师,文明之师,雄壮之师,现代之师。

注:部分摘自:新华网 人民网 解放日报

谨向作者表示感谢!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yo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