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廊部分8.32m~10.42m高支模专题施工方案

更新时间:2024-04-14 03:1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连廊部分8.32m~10.42m高支模专题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及说明

高支撑架的计算依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

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 162-2008)等规

范编制。

因本工程梁支架高度大于4米,根据有关文献建议,如果仅按规范计算,架体安全性仍不能得到完全保证。为此计算中还参考了《施工技术》2002(3):《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设计和使用安全》中的部分内容。

2、工程概况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A标段工程1~4号楼为6层框架结构的宿舍楼,5#建筑为2层看台,6#楼为框架结构的4层的餐厅及体育馆,7#楼为11层框剪结构的宿舍楼。本工程7#楼通向6#楼层高为8.32m的连廊,#楼与连廊相连的宽为空中楼梯踏步(相对标高由8.32m上升到10.42m)是本工程施工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该部分柱截面主要为700×700和800×800及1根直径为800的圆形柱。柱施工可分2段进行施工,浇筑至梁底。连廊部分主梁截面为300×800,次梁截面为300×600;空中楼梯踏步板厚为120,踏步为943.3×150。

1

3、施工计划 3.1、材料使用计划

本工程木模板采用18厚的胶合板,50×100方木料,Φ48×3.0钢管(因苏州市场缺少Φ48×3.0钢管,所以根据市场采用Φ48×2.7的钢管),标准钢扣件,Ф12对拉螺杆。将胶合板与方木料按施工图设计的构件尺寸制作成型。 3.2、主要机具设备使用计划

锤子、活动扳手、撬棍、电钻、水平尺、靠尺、线坠、锯子等。 3.3、施工进度计划

底层房心土回填、平整、夯实,并平铺40~50瓜子片,在立杆位置铺槽钢来提高立杆的地基承载力和避免不均匀。 4、施工工艺技术及施工要点

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情况,拟采用先浇筑柱后浇筑梁板的施工方案。整体施工顺序为:支设柱模板→浇筑柱砼→支设梁模、板模→浇筑梁板砼。 4.1、柱模板施工

1按图纸尺寸制作柱侧模,○在柱模安装后两垂直向加设斜拉顶撑,校正垂直度及柱顶对角线。

2柱箍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计算进行选择,其间距、柱箍材料及对○

拉螺杆直径、数量须符合规范和施工方案要求。

3要事先采取措施防止胀模、断面尺寸鼓出、漏浆、砼不密实或○

蜂窝麻面、柱身偏斜、扭曲等现象。

④底层柱模板,采用打钢管桩搭斜撑,来加强支撑系统的稳定,防止出现柱身倾斜和倒塌。

2

4预防措施: ○

A:根据规定的柱箍间距固定柱身。

B:成排柱模支模时,应先支两端柱模,经校直与复核无误后,采用顶部拉通长直线,再立中间柱模,中间位置须进一步复核。

C:四周斜撑要牢固。

1柱模底面基层用水泥砂浆找平并打毛,○保证支柱模时模板底2柱模下端留清扫洞口,以部与找平层紧密结合,防止漏浆。○便冲洗清理柱底的杂屑、杂物。

4.2梁模板施工

①在柱子上弹出轴线、梁位置线和水平线,钉柱头模板。 2梁底模板:按设计标高调整支柱标高,然后安装梁底模,并拉○

线找平。当梁底板跨度≥4m时,跨中梁底处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如设计无要求时,起拱高度为梁跨度的1.5/1000。主次梁交接时,主梁先起拱,次梁后起拱。

3梁下支柱支撑在基土表面时,应对基土进行平整、夯实,并在○

基土上再铺40~50厚瓜子片,并采用50*100的木方或钢板进行垫置来提高基土承载力,确保砼在浇筑过程中支撑不会发生下沉和局部受力不均。

4当楼层高度大于4.8米时,○采用一道水平扫地杆加二道水平杆,并加设剪刀撑;对楼层高度在4.8米以下的,采用一道水平扫地杆加一道水平拉杆,并加设剪刀撑。模板支撑系统与柱应作可靠连接来提高整体稳定性。

⑤梁侧模板:根据墨线安装梁侧模板、压脚板、斜撑等。梁侧模板制作高度根据梁高及楼板模板来确定。

⑥当梁高超过750mm时,梁侧模板必须加对穿螺栓拉杆进行加固。

3

⑦事先要采取措施,严格防止梁身不平直、梁底不平及下挠、梁侧模胀模、局部模板嵌入柱梁间造成拆除困难等现象的发生。 8预防措施: ○

A:支模时应遵守边模包底模的原则,梁模与柱模连接处,下料尺寸一般应略为缩短。

B:梁侧模必须要有压脚板、斜撑、拉通直线后将梁侧钉固。梁底模板必须按规定起拱,不得遗忘。

C:混凝土浇筑前,将模内清理干净,并浇水湿润。 4.3楼面模板施工

1根据模板的排列图架设支柱和龙骨。支柱与龙骨的间距,应○

根据楼板砼重量与施工荷载的大小,在模板设计中确定。一般立杆间距为800mm~1500mm,大龙骨间距为800mm~1500mm,小龙骨间距为100mm~200mm。立杆排列时要考虑设置施工通道。

2采用多层支架支模时,支柱应垂直,上下层支柱应在同一竖○

向中心线上。各层支柱间要设水平拉杆和剪刀撑。 3通线调节支柱的高度,将大龙骨找平后,架设小龙骨。 ○

4铺模板时可从四周铺起,在中间收口,楼板模板压在梁侧模○

时,角位模板应通线钉固。

5楼面模板铺完后,应认真检查支架是否牢固,模板梁面、板○

面应清扫干净。

6板模板:○要防止板中间部位下挠,板底砼面不平的现象发生。 7预防措施: ○

A:楼板模板厚度要一致,搁栅木料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搁栅面要平整。

B:支顶要符合规定的保证项目要求。

4

C:板模需按规定起拱。

4.4、施工过程中易产生的问题及预防措施

在施工中,为了保证模板的施工质量,在模板安装前,先检查模板的质量,不符质量标准的不得投入使用。 4.4.1、梁、板模板易产生的问题

梁、板底不平、下挠,梁侧模不平直,梁上下口涨模。 预防措施:梁、板底模板的龙骨、支柱的截面尺寸及间距应通过设计计算决定,使模板的支撑系统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施工过程中应认真执行设计要求,防止混凝土浇注时模板变形。模板支柱应立在垫有通长木板的坚实地面上,防止支柱下沉,使梁、板产生下挠。梁、板模板应按设计或规范要求起拱。 4.4.2、柱子模板易产生的问题

1胀模、断面尺寸不准确 ○

预防措施:根据柱高和断面尺寸设计柱箍自身的截面尺寸和间距以及大断面柱子所使用的穿墙螺栓等,以保证柱模的强度、刚度足以抵抗混凝土的侧压力。施工过程中应按设计要求作业。 2柱身扭向 ○

预防措施:支模前先校正主筋,使其首先不扭向。安装斜撑(或拉筋)吊线找垂直时相邻两片柱模从上端每面吊两点,使线坠到地面,线坠所示的两点到柱位置线的距离相等,即柱模不扭向。

3轴线位移、一排柱不在同一直线上 ○

预防措施:成排的柱子,支模前耍在地面上弹出柱轴线及轴边通线,然后分别弹出每柱的另一方向轴线,再确定柱的另两条边线。支模时,先立两端柱模,校正垂直与位置无误后,柱模顶拉通线,再立中间各柱模。柱距不大时,通排支设水平拉杆及剪刀撑,柱距较大时,每柱四面设立支撑,保证每柱垂直和位置正确。

5

4.5、施工过程中的注意点

4.5.1、梁模注意点:梁的侧模和底模支撑不牢靠;模板变形,拼缝不严;模板不清理或不涂刷隔离剂;梁模板梁身不平直,梁底不平,挠曲。

4.5.2、柱模注意点:柱子支模不找方,成排柱子模板不跟线,柱顶扭曲;柱箍间距过大,模板爆模、漏浆;

4.5.3、梁柱节点注意点:梁柱节点杜绝使用散拼模板;支撑不牢,尤其是边柱支模不牢,易造成漏浆、胀模、跑模等现象;柱及剪力墙接头处拼口不严,外模下口不密实。

4.5.4、对拉螺栓直径过小,螺栓没拧紧,发生爆模,漏浆,偏位;

4.5.5、楼梯侧帮角模拼缝不严,楼梯底板安装不平整,支架不设水平撑或剪刀撑。

4.5.6将预留洞或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遗漏,或预留洞、预埋件安装不牢。

以上为模板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在施工中要严格管理,严格按照上述施工工艺措施施工,避免质量问题的发生。 4.6现浇砼梁板拆模时间与注意点 4.6.1拆模时间

现浇梁和底板拆模不能过早,要根据砼设计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一定的百分比时情况来确定,在达到以下条件时方可拆模:

4.6.1.1.对于混凝土结构工程中的悬臂构件,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100%)时,方可进行底部模板的拆除。

4.6.1.2.构件跨度大于8m的梁、拱、壳的底模板拆除时,混凝土强度应大于等于设计的混凝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100%)。

6

4.6.1.3.构件跨度为5m的钢筋混凝土板的底部模板拆除时,混凝土强度应大于等于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75%)。 4.6.2梁板拆模注意事项

a、侧模拆除:侧模板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

b、底模与立杆拆除:底模板及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c、撤模顺序:

(1)一般是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拆除侧模板,后拆除底模板。 (2)对于肋形楼板的拆模顺序,首先拆除柱模板,然后拆除楼板底模板、梁侧模板,最后拆除梁底模板。

(3)多层楼板模板支架的拆除,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一、层楼板正在浇筑混凝土时,下一层楼板的模板支架不得拆除,再下一层楼板模板的支架仅可拆除一部分; 二、跨度≥4m的梁均应保留支架,其间距不得大于3m。 d、模板拆除时,不应对楼层形成冲击荷载。 e、拆除的模板和支架宜分散堆放并及时清运。 f、拆模时,应尽量避免混凝土表面或模板受到损坏。

g、拆下的模板,应及时加以清理、修理,按尺寸和种类分别堆放,以便下次使用。

h、已拆除模板及支架的结构,应在混凝土达到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后,才允许承受全部使用荷载。

i、当承受施工荷载产生的效应比使用荷载更为不利时,必须经过核算,并加设临时支撑。

j、模板拆除时,必须以同条件养护试块抗压强度为依据。混凝土强度

必须达到《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的规定。承重模板,梁板等现浇结构拆模时所需混凝土强度达到规范要求时方可拆模。

7

k、若梁、板的跨度较大,应先拆中间底模;若是悬臂梁,先拆远端,防止剧烈变形发生裂缝。

l、在拆模过程中,如发现实际结构混凝土强度并未达到要求,应暂停拆模,经妥当处理,实际强度达到要求后,方可继续拆除。 m、在拆除模板及支架的混凝土梁、板结构上增加的施工荷载不

得超过设计使用荷载时,当超过时必须在混凝土梁、板下加设临时竖向支撑。

n、多层楼板模板支柱的拆除:当上层模板正在浇筑混凝土时,下一层楼板的支柱不得拆除,再下一层楼板支柱,仅可拆除一部分;跨度4m及4m以上的梁,均应保留支柱,其间距不得大于3m;其余再下一层楼的模板支柱,当楼板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时,始可全部拆除。 4.7、模板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4.7.1、主控项目

1模板及其支架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其支架的支 ○

承部分必须有足够的支承面积。如安装在基土上,基土必须坚实并铺不小于50厚的木板,如需排水的必须设置排水措施;对湿陷性黄土,必须有防水措施;对冻胀土,必须有防冻融措施。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对照模板设计文件和施工技术方案观察。

2安装现浇结构的上层模板及支架时, ○下层楼板必须具备承载上层荷载的能力,或加设支架;上、下层支架的立柱应对准,并铺设垫板。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对照模板设计文件和施工技术方案观察。 3在涂刷模板隔离剂时,不得沾污钢筋与混凝土接茬处。 ○

8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4.7.2 一股项目

1 模板应满足下列要求: ○

1 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在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

2 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但不得采用影响结构性能或防碍装饰工程施工的隔离剂。 3 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观察。

2对跨度大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

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本工程6米以下的起拱高度为1/1000,8米以下的起拱高度为1.5/1000。

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件;对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t0%,且不少于3间;对大空间结构,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不少于3面。

检验方法: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3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和预留洞均不得遗漏,且应安○装牢固

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柱和基础,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件;对墙和板,应接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3间;对大空间结构,墙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5m左右划分检查面,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于3面。

9

4.7.3 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见下表

项目 轴线位置 底模上表面标高 截面内部尺寸 基础 柱墙梁 不大于层高垂直度 5m 大于5m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表面平整度 预埋钢板中心线位移 允许偏差 3 +2,-5 -10、+5 +2、-5 6 检验方法 钢尺检验 水准仪或 拉线、钢尺检查 钢尺检查 钢尺检查 经纬仪或 吊线、钢尺检查 经纬仪或 吊线、钢尺检查 钢尺检查 2m靠尺和塞尺检查 拉线和尺量检查 8 2 5 3 注:检查中心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

中的较大值

5、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5.1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高空作业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带,并应系牢。

2.经医生检查认为不适宜高空作业的人员,不得进行高空作业。 3.工作前应先检查使用的工具是否牢固、板手等工具必须用绳链系挂在身上,钉子必须放在工具袋内,以免掉落伤人。工作时要思想集中,防止钉子扎脚和空中滑落。

10

4.安装与拆除2m以上的模板,应搭脚手架并设防护栏杆,防止上下在同一垂直面操作。

5.高空、复杂结构模板的安装与拆除,事先应有切实的安全措施。 6.遇六级以上大风时,应暂停室外的高空作业,雪霜雨后应先清扫施工现场,略干不滑时再进行工作。

7.二人抬运模板时要互相配合,协同工作。传递模板、工具应用运输工具或绳子系牢后升降,不得乱抛板装拆时,上下应有人接应。钢模板及配件应随装随拆运送,严禁从高处掷下,高空拆模时,应有专人指挥。并在下面标出工作区.用绳子和红白旗加以围档.暂停人员过往。

8.不得在脚手架上堆放大批模板等材料。

9.支撑、牵杆等不得搭在门窗框和脚手架上。通路中间的支撑、拉杆等应设在1.8m高以上。

10.支模过程中,如需中途停歇,应将支撑、、柱头板等钉牢。拆模间歇时,应将活动的模板、牵杠、支撑等运走或妥善堆放,防止因踏空、扶空而坠落。

11.模板上有预留洞者,应在安装后将洞口盖好,混凝土板上的预留洞,应在模板拆除后即将洞口盖好。

12.拆除模板一般用长撬棒,人不许站在正在拆除的模板上,在拆除楼板、模板时,要注意整块模板掉下,尤其用型模板做平台模板时,更要注意,拆除人员要站在门窗洞外拉支撑防止模板突然全部掉落伤人

11

14.高空作业要搭设脚手架或操作台,上、下要使用梯子,不许站在墙上工作;不准站在大梁底模上行走。操作人员严禁穿硬底鞋及有跟鞋作业。

15.装拆模板时,作业人员要站在安全地点进行操作,防止上下在同一垂直面工作;操作人员要主动避让吊物,增强自我保护和相互保护的安全意识。

16.拆模必须一次性拆清,不得留下无撑模板。拆下的模板要及时清理,堆放整齐。

17.模板及机件垂直运输时,吊点必须符合扎重要求,以防坠落伤人。模板顶撑排列必须符合施工荷载要求,尤其是地下室吊装,地下室顶模板、支撑还另需考虑大型机械行走因素,每平方米支撑数,必须根据载荷要求。拆模时,临时脚手架必须牢固,不得用拆下的模板作脚手板。

18.脚手板、搁置牢固平整,不得用空心板,以防踏空坠落。 19.混凝土板上的预留孔,应在施工组织设计时就作好技术交底(预设钢筋网架), 以免操作人员从空中坠落。 20.封柱子模板时,不准从顶部往下套。

5.2、梁、板、柱支架中立杆搭设安全施工要点

5.2.1梁、板的立杆在距地面200mm处,沿纵横水平方向按纵下横上的原则设扫地杆;

5.2.2当梁、板层高在8~20米时,在最顶步距的两道水平拉杆中间增加一道水平拉杆。

12

5.2.3梁、板的所有水平拉杆的端部均应与四周建筑物顶紧、顶牢,当无处可顶的,应于水平拉杆的端部和中部沿竖向设置连续剪刀撑。 5.2.4钢管的扫地杆、水平拉杆必须采用对接连接;剪刀撑应采用搭接连接,搭接长度不小于500mm,用2个旋转扣件分别在杆端100mm处进行固定。

5.2.5当模板安装超过3m时,必须搭设脚手架,除架子工外,架下严禁站人。

5.2.6扣件式钢管用作立柱支撑,构造应符合上应符合:

a、每根立杆底部应设置底座或垫板;

b、高处纵向扫地杆应向低处延长不小于2跨,且高低差不得 >1m;

c、立柱距边坡上方边缘不得小于0.5m; d、立柱严禁搭接,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进行连接;

e、相邻立柱对接接头不得在同步内,且对接接头沿竖向错开距离不得小于500mm,各接头距主节点不宜>1/3步距; f、严禁将上段钢管立柱与下段钢管立柱错开,固定在水平杆上。 g、满堂模板和共享空间的模板支立柱,在外侧周圈应由下向上搭竖向连续式剪刀撑,其宽度宜为4-6m,并在剪刀撑的顶部、扫地杆处设水平剪刀撑;剪刀撑杆件底部应与地面顶紧,夹角宜为45°~60°。

h、当层高在8~20m时,除满足上述规定外,还应在纵横向相邻的两竖向连续式剪刀撑之间增设“之”字斜撑;在有水平剪刀撑的的部位,应在每个剪刀撑中间增设一道水平剪刀撑。具体做法按JGJ162-2008《建筑施工模板安装技术规范》,图6.2.4-2。

g、当层高在20m以上时,在上述基础上,将所有之字斜撑改为连续式剪刀撑。

13

h、当支架立柱高度超过5m时,应在立柱周圈外侧和中间有结构柱的部位,按水平间距6~9m,竖向间距2~3m与建筑结构设置一个固定点。

5.2.7基础工程模板在搭设时,在有斜撑位置应与两侧模间采用水平撑连成整体。

5.2.8柱模应符合下列规定:

A、现场拼装柱模时,应设临时支撑进行固定,斜撑与地面倾角宜为60°,严禁将大片模板系挂在柱钢筋上。

B、待柱模就位、组装、对角线校正无误后,应立即自下向上安装柱箍。

C、若为整体预组装柱模,吊装时应采用卡环与柱模连接,不得

用钢筋钩代替。

D、柱模校正后,应用斜撑或水平撑进行四周支撑,以确保整体稳定;当高度超过4m时,应群体或成列同时支模,并将支撑连成一体,形成整体框架体系;

E、当单根柱支模时,柱宽>500mm,应每边在同一标高上设不少于2根斜撑或水平撑,柱宽≯1000mm应每边在同一标高上设不少于3根斜撑或水平撑。斜撑与地面成45°~60°角,下端应有防滑措施,底层可以采用打钢管桩固定或在基础梁上预埋钢管,2层以上的采用预埋钢管。

F、角柱模板的支撑除满足以上要求外,必须在里侧设置能承受拉压力的斜撑。

5.2.9独立梁和整体楼盖梁梁结构结构模板应符合下列规定:

a、安装独立梁模时,应设安全操作平台,严禁操作人员站在独立梁底模上或柱模支架上操作或上下行走。

b、底模与横楞应拉结好,横楞与支架、立柱应连接牢固。 c、安装梁侧模应边安装边连接,当侧模高度多于2块时应采取

14

措施作临时固结。

d、梁起拱应在侧模内外楞连接固定前进行起拱。 6、梁模板高支撑架的构造和施工要求: 6.1.模板支架的构造要求:

a.梁板模板高支撑架可以根据设计荷载采用单立杆或双立杆; b.立杆之间必须按步距满设双向水平杆,确保两方向足够的设计刚度;

c.梁和楼板荷载相差较大时,可以采用不同的立杆间距,但只宜在一个方向变距、而另一个方向不变。

6.2.立杆步距的设计:

a.当架体构造荷载在立杆不同高度轴力变化不大时,可以采用等步距设置;

b.当中部有加强层或支架很高,轴力沿高度分布变化较大,可采用下小上大的变步距设置,但变化不要过多; c.高支撑架步距以0.9--1.5m为宜,不宜超过1.5m。 6.3.整体性构造层的设计

a.当支撑架高度≥20m或横向高宽比≥6时,需要设置整体性单或双水平加强层;

b.单水平加强层可以每4--6米沿水平结构层设置水平斜杆或剪刀撑,且须与立杆连接,设置斜杆层数要大于水平框格总数的1/3;

c.双水平加强层在支撑架的顶部和中部每隔10--15m设置,四周

15

和中部每10--15m设竖向斜杆,使其具有较大刚度和变形约束的空间结构层;

d.在任何情况下,高支撑架的顶部和底部(扫地杆的设置层)必须设水平加强层。

6.4.剪刀撑的设计:

a.沿支架四周外立面应满足立面满设剪刀撑;

b.中部可根据需要并依构架框格的大小,每隔10--15m设置。 6.5.顶部支撑点的设计:

a.最好在立杆顶部设置支托板,其距离支架顶层横杆的高度不宜大于400mm;

b.顶部支撑点位于顶层横杆时,应靠近立杆,且不宜大于200mm; c.支撑横杆与立杆的连接扣件应进行抗滑验算,当设计荷载N≤12kN时,可用双扣件;大于12kN时应用顶托方式。

6.6.支撑架搭设的要求:

a.严格按照设计尺寸搭设,立杆和水平杆的接头均应错开在不同的框格层中设置;

b.确保立杆的垂直偏差和横杆的水平偏差小于《扣件架规范》的要求;

c.确保每个扣件和钢管的质量是满足要求的,每个扣件的拧紧力矩都要控制在45-60N.m,钢管不能选用已经长期使用发生变形的;

d.地基支座的设计要满足承载力的要求。

16

6.7.施工使用的要求:

a.精心设计混凝土浇筑方案,确保模板支架施工过程中均衡受载,最好采用由中部向两边扩展的浇筑方式;

b.严格控制实际施工荷载不超过设计荷载,对出现的超过最大荷载要有相应的控制措施,钢筋等材料不能在支架上方堆放; c.浇筑过程中,派人检查支架和支承情况,发现下沉、松动和变形情况及时发现及时解决。

17

7、梁模板支撑架计算书;

7.1最大截面为300×800的框架梁计算条件:

(1)梁截面取300×800,支架小横档档距按1200考虑,沿梁方

向为@800,梁底加设1根立杆;

(2)砼塌落度20cm,砼容量?=24KN/m3,入模温度15?C; (3)振捣砼时产生荷载标准值为4.0KN/m2。 (4)底模自重荷载取0.5KN/ m2

7.1.1 荷载收集:

底模自重:0.5×0.3=0.15KN/m 砼自重:24×0.3×0.8=5.76KN/m 钢筋自重:1.5×0.3×0.8=0.36KN/m 振捣砼荷载标准值:4.0×0.3=1.2KN/m

组合:q1=1.2×(0.15+5.76+0.36)+1.4×1.2=9.204KN/m

q2=1.2×(0.15+5.76+0.36)=7.524KN/m

7.1.2底模验算

按简支梁计算,梁底铺3根通长50×100木方料。 (1)抗弯验算

M=0.125×9.204×0.82=0.736KN.m

δ=M/W=0.736×106×6/50×1002×3=2.95N/mm2<13N/mm2(满足) (2)挠度验算

W=5×q2l4/384EI=5×12×7.524×8004/3×384×9.5×103×50×

1003=0.338mm

[W]=l/400=800/400=2.0mm W<[W] , 满足要求。

18

7.1.3 小楞验算:(梁底加1根立杆)

q=9.204×0.8 /0.3=24.544KN/m

计算简图如下:

24.544×0.3(8×1.23-4×0.32×1.2+0.33)/384EI=X1×1.23/48EI X1=7.146KN<8KN(扣件抗滑移值) 满足 RA=RB=0.11KN<8KN(满足)

为确保安全,在梁底立杆上必须加双扣件来增大立杆的抗滑移系数。 7.1.4立杆稳定计算

N=7.146KN<27.2KN(对接立杆允许荷载值) 满足要求 i=1/4(482+42.62)1/2=16.04mm

λ=L/i=1800/16.04=112 (水平杆步距等于小于1800,下设水平扫地杆,支撑系统与柱作连接) 查表Ψ=0.502

δ=N/ΨA=7.146×103/0.502×3.974×102=35.82N/mm2

<205N/mm2

所以立杆稳定可靠。

7.1.5侧模验算

F=?×H=24×0.8=19.2KN/m2

组合:P=4×1.4+19.2×1.2=28.64KN/m2 q=28.64×0.8=22.912KN/m X1=5×48×22.912×0.8/384=11.456KN

19

RA=RB=5.728KN<8KN(扣件抗滑移值),满足要求。 因此梁高为800,应加对拉螺杆。 7.1.6对拉螺杆计算

(1)采用1根拉螺杆采用Ф12(HPB235),A=76 mm2 (2)对拉螺杆间距采用@400

N=22.912×0.40=9.16KN<12.9KN(单根拉力) 满足 螺杆间距为@400

7.1.7 立杆的地基承载力计算

因梁模支架的立杆立在基础梁上,所以无需进行地基承载力计算。 7.2 截面为300×600的框架梁,计算条件:

(1)梁截面取300×600,支架小横档档距按1200考虑,沿梁方向为@1000,梁底加设立杆;

(2)砼塌落度20cm,砼容量?=24KN/m3,入模温度15?C; (3)振捣砼时产生荷载标准值为4.0KN/m2。 7.2.1荷载收集:

底模自重:0.5×0.3=0.15KN/m 砼自重:24×0.3×0.6=4.32KN/m 钢筋自重:1.5×0.3×0.6=0.27KN/m 振捣砼荷载标准值:4.0×0.3=1.2KN/m

组合:q1=1.2×(0.15+4.32+0.27)+1.4×1.2=7.368KN/m

q2=1.2×(0.15+4.32+0.27)=5.688KN/m

7.2.2底模验算

按简支梁计算,梁底铺3根通长50×100木方料。 (1)抗弯验算

M=0.125×7.368×12=0.921KN.m

20

2

δ=M/W=0.921×106×6/50×1002×3=3.684N/mm2<13N/mm(满足)

(2)挠度验算

W=5×q2l4/384EI=5×12×5.688×1012/3×384×9.5×103×50

×1003=0.623mm

[W]=l/400=1000/400=2.5mm W<[W] , 满足要求

7.2.3 小楞验算:(梁底加1根立杆)

q=7.368×0.6/0.3=14.736KN/m

计算简图如下:

14.736×0.3(8×1.23-4×0.32×1.2+0.33)/384EI=X1×1.23/48EI X1=4.311KN <8KN(扣件抗滑移值) 满足 RA=RB=0.11KN<8KN(满足)

为确保安全,在梁底立杆加双扣件增大立杆的抗滑移系数。

7.2.4立杆稳定计算

N=4.311KN<27.2KN×0.78(对接立杆允许荷载值) 满足要求 i=1/4(482+42.62)1/2=16.04mm

λ=L/i=1800/16.04=112 (水平杆步距等于小于1800,下设水平扫地杆,支撑系统与柱作连接) 查表Ψ=0.502

δ=N/ΨA=7.146×103/0.502×3.974×102=35.82N/mm2

<205N/mm2

21

所以立杆稳定可靠。

7.2.5侧模验算

F=?×H=24×0.6=14.4KN/m2

组合:P=4×1.4+14.4×1.2=22.88KN/m2 q=22.88×0.6=13.728KN/m X1=5×48×13.728×0.6/384=5.148KN

RA=RB=4.29KN<8KN(扣件抗滑移值),满足要求。 为确保安全,小横杆两端加双扣件来增大抗滑移值 7.2.6立杆的地基承载力计算

因梁模支架的立杆立在基础梁上,所以无需进行地基承载力计算。 7.3框架梁施工注意点

砼梁浇筑应从跨中向两端对称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得大于400mm,施工时严禁把砼堆在梁的局部部位。

8、120厚层高8.4米板模设计 8.1计算条件:

板下立杆间距按800考虑,木方间距@200;砼容重取?=24KN/m3;钢筋自重标准值1.3 KN/m3;模板自重取0.3 KN/m2;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为2.5KN/m2,另集中荷载以2.5KN验算。 8.2荷载收集

底模自重:0.3×1.2=0.36 KN/m2 砼容重:24×0.12×1.2=3.456KN/m2 钢筋自重:1.2×0.12×1.2=0.173KN/m2 施工荷载:2.5×1.4=3.5 KN/m2

22

合计: 7.489KN/m2 8.3底模验算

(1、)强度验算

M1=0.125×7.489×0.2×0.82=0.12KN.m 施工荷载用2.5KN集中荷载验算

M2=0.125×3.989×0.2×0.82+0.25×2.5×1.4×0.8=0.764KN.m 选M2进行强度验算

δ=M/W=0. 0.764×106×6/50×1002=9.17N/mm2<13N/mm2(满足) (2、)挠度验算

W=5×q2l4/384EI=5×12×3.989×0.2×0.84×1012/384×9.5×1

03×50×1003=0.11mm

[W]=l/400=800/400=2.0 mm W<[W] , 满足要求。

8.4钢管小楞验算 (1、)强度验算

M=0.125×7.489×1×0.82=0.599KN.m W=3.14D3 (1- a4)/32=4.12

δ=M/W=0.599×106/4.12×103=145.4<205N/mm2(满足) 8.5挠度验算

W=5×q2l4/384EI=5×3.989×1×0.84×1012/384×2.1×105×

12.19×104=0.831mm

[W]=l/400=800/400=2.0mm W<[W] , 满足要求。 8.6立杆稳定性计算

每根立杆承受荷载为:

23

7.489×0.8×0.8=4.8KN<27.2×0.78KN 对接立杆允许荷载值 立杆间距取800,步距取1800,高8.4m立杆及水平杆自身荷载:

3.12×(8.4+1.6×4)×9.8/1000=0.453KN i=1/4(482+42.62)1/2=16.04mm λ=L/i=1800/16.04=112

查表 Ψ=0.502

δ=N/ΨA=(4.8+0.453)×103/0.502×3.84×102

=27.3N/mm2

所以立杆稳定,符合要求

所以本工程120mm的板板模立管间距取值为800,水平杆步距≤2100,下设水平扫地杆。支撑系统必须与柱作可靠拉接。

9、楼梯踏步(8.32~10.42m)模板计算 9.1工程概况:

楼梯板厚为120, b×h=943.3×150,

tga=150/943.3 b=1000/cosa S1=1000×120/cosa

S2=0.5×943.3×150×1000/943.3 h=(S1+S2)/1000=196.56mm

经计算等同于196.56厚的水平板,按板厚为200mm计算;300×800的踏步梁选取最大受力面计算,等同于300×950。 9.2楼梯段按等同200厚板的计算: 9.2.1计算条件

板下立杆间距按800考虑,木方间距@200;砼容重取?=24KN/m3;钢筋自重标准值1.1 KN/m3;模板自重取0.3 KN/m2;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为2.5KN/m2,另集中荷载以2.5KN验算。

24

9.2.2荷载收集

底模自重:0.3×1.2=0.36 KN/m2 砼容重:24×0.2×1.2=5.76KN/m2 钢筋自重:1.1×0.2×1.2=0.312KN/m2 施工荷载:2.5×1.4=3.5 KN/m2 合计: 9.932 KN/m2 9.2.3底模验算 9.2.3.1强度验算

M1=0.125×9.932×0.2×0.82=0.16KN.m 施工荷载用2.5KN集中荷载验算

M2=0.125×6.432×0.2×0.82+0.25×2.5×1.4×0.8=0.803 KN.m 所以选M2进行强度验算。

δ=M/W=0.803×106×6/50×1002=9.636N/mm2<13N/mm2(满足) 9.2.3.2挠度验算

W=5×q2l4/384EI

W=5×12×6.432×0.2×0.84×1012/384×9.5×103×50×1003 =0.1733mm

[W]=l/400=800/400=2.0mm W<[W] , 满足要求

9.2.4钢管小楞验算 9.2.4.1强度验算

M=0.125×9.932×0.8×0.82=0.636KN.m

W=3.14D3 (1- a4)/32=4119mm3

δ=M/W=0.636×106/4.119×103 =154.4N/mm2< 205N/mm2

25

满足要求

9.2.4.2挠度验算

W=5×q2l4/384EI=5×6.432×1×0.84×1012/384×2.1×105×

12.19×104=1.34mm

[W]=l/400=800/400=2.0mm

W<[W] , 满足要求。

9.2.5立杆稳定性计算

每根立杆上部传递的荷载为:

9.932×0.8×0.8=6.36KN

立杆自重及水平杆传递到立杆的荷载:立杆间距800,步距1800,高8.4m立杆及水平杆自身荷载:

3.12×(8.4+1.6×4)×9.8/1000=0.453KN

所以,每根立杆根部承受的荷载:6.36+0.453=6.813KN

i=1/4(482+42.62)1/2=16.04mm λ=L/i=1800/16.04=112

查表 Ψ=0.502

δ=N/ΨA=6.813×103/0.502×3.84×102

=35.3N/mm2

所以立杆稳定,符合要求

9.2.6立杆的地基承载力计算

连廊及楼梯底下地面回填、整平、夯实后浇筑砼垫层,立杆

位置上铺厚度不小于50,宽为220的通长木板

立杆底部荷载:

N=6.813KN

木板对立杆的有效承载面积:

A=0.8×0.22=0.176KN/m2

26

立杆传给基础底面的承载力

P=N/A=38.71KN/m2

回填土承载力设计值fgk取85KN/m2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应按下式计算

fg=kc×fgk=1.0×120=85KN/m2

脚手架地基为砼,承载力调整系数kc=1.0

p=38.71KN/m2<fg=85KN/m2

立杆地基承载力的计算满足要求

9.3梯段梁按300×950截面厚板的计算: 9.3.1计算条件

(1)梁截面取300×950,支架小横档档距按1200计算,沿梁方

向为@600,梁底先按加1根立杆计算;

(2)砼塌落度20cm,砼容量?=24KN/m3,入模温度15?C; (3)振捣砼时产生荷载标准值为4.0KN/m2。 (4)底模自重荷载取0.5KN/m2

9.3.2荷载收集

底模自重:0.5×0.3=0.15KN/m 砼自重:24×0.3×0.95=6.84KN/m 钢筋自重:1.5×0.3×0.95=0.428KN/m 振捣砼荷载标准值:4.0×0.3=1.2KN/m

组合:q1=1.2×(0.15+6.84+0.428)+1.4×1.2=10.582KN/m

q2=1.2×(0.15+6.84+0.428)=8.902KN/m

27

9.3.3底模验算

按简支梁计算,梁底铺3根通长50×100木方料。 (1)抗弯验算

M=0.125×10.582×0.62=0.48KN.m

δ=M/W=0.48×106×6/50×1002×3=1.91N/mm2<13N/mm2(满足) (2)挠度验算

W=5×q2l4/384EI=5×12×8.902×6004/3×384×9.5×103

×50×1003=0.32mm

[W]=l/400=600/400=1.5mm W<[W] , 满足要求。

9.3.4小楞验算:(梁底加1根立杆)

q=10.582×0.6/0.3=21.2KN/m

计算简图如下:

21.2×0.3(8×13-4×0.32×1+0.33)/384EI=X1×13/48EI

X1=6.3KN<8KN(扣件抗滑移值) 满足 RA=RB=0.03KN<8KN(满足)

为安全起见,梁底立杆采用双扣件来增大抗滑移系数。

9.3.5小楞验算:(梁底加1根立杆)

N=6.3KN<27.2KN×0.8(对接立杆允许荷载值) 满足要求

28

i=1/4(482+42.62)1/2=16.04mm

λ=L/i=1800/16.04=112 (水平杆步距等于小于1800,下设水平扫地杆,支撑系统与柱作连接) 查表Ψ=0.502

δ=N/ΨA=6.3×103/0.502×3.974×102=31.65N/mm2

<205N/mm2

所以立杆稳定可靠。

9.3.6侧模验算

F=?×H=24×0.95=22.8KN/m2

组合:P=4×1.4+22.8×1.2=32.96KN/m2

q=32.96×0.8=26.37KN/m

X1=5×48×26.37×0.95/384=15.66KN RA=RB=4.7KN<8KN(扣件抗滑移值),满足要求 因梁高为800,应加对拉螺杆。

9.3.7对拉螺杆计算

(1)采用1根拉螺杆采用Ф12(HPB235),A=76 mm2 (2)对拉螺杆间距采用@300

N=32.96×0.30=9.888KN<12.9KN(最大拉力) 满足 螺杆间距为@300

29

10、梁端模板支承方法

双扣件 50*100方木

水平钢管拉杆 胶合板 柱 固定在柱上 的竖向钢管

梁 端 模 板 支 设 平 面 图

附 300*800梁剖面图、侧面图

30

注:1、其余截面小于300*800的梁及板的支撑,立杆间距统一

按800取。

2、剪刀撑及拉杆等设置按JGJ162-2008《建筑施工模板安

全技术规范》中层高8m以上20米以下满堂模板执行。

31

@600350*100300(350)*800(600)

6#、7#楼连廊部分模板支撑平面图

32

300*950梯段梁剖面图、侧面图

8~20米支撑梁模板加固示意图

33

3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yn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