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批评史复习笔记

更新时间:2024-06-04 17:4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文学批评史

先秦两汉文学批评

一、概论

文学:“先王典文”、“古代文献:诗、书、易”,即指古代文献典籍。 士人人格独立,自身有价值~形成思想~创作文学~文人拥有独立地位。 诸子以哲学家、政治家为本位,文学乃工具。立说之意越强烈,对文学越重视。

章学诚《文史通义》:“至战国而文章之变尽,至战国而著述之事专,至战国而后世之文体备”。

二、儒家文学批评

1、诗言志:中国文学批评开山纲领,“在己为情,情动为志,情志一也” 2、孔子:

(1)思无邪:“思无邪,思马斯徂”,本指牧马人专心致志的神态;引申为发挥诗歌教化作用而使人归之于正,同时强调语言音调的中和之美。(“郑声淫”,思无邪的对立)

(2)兴观群怨:兴指引譬连类、感发志意;观指观风俗之盛衰、考见得失;群指群居相切磋、和而不流(交流思想、调和感情、协调群体);怨指怨刺上政,表达怨情。 具有知识层面、政治层面、社会层面的功能。

(3)文质彬彬:质指人的仁义道德修养,文指人的礼乐文化修养。引申为内容与形式、朴素与文采的协调。(六朝形成完整文质说)

善与美:善指艺术作品的内容,美指艺术作品的形式。与文质彬彬彼此发明。

三、道家文学批评(庄子)

庄子是道家思想集大成者,与孔子相似,出身底层,生活贫困,但精神自足而富有。 《庄子》亦名《南华真经》。 1、庄学与孔学之关系:

孔子集中于诗与乐,庄子美学与哲学合二为一。

《庄子》很多地方肯定孔子,出世思想相似:孔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庄子在自然山水中安顿自身。

孔子以仁、礼为核心,庄子少谈礼,但同样重仁。

矛盾所在:礼。要达到“仁”,孔子以“礼”为中心,压制人的自然天性;庄子则将人置于首位,保全人的性情之真。关键在于物我关系孰高孰低。 2、庄子文艺观

(1)虚静:创作主体的审美心境。心思虚静,精神清爽,不为外无所乱,不为心知所蔽,才能很好地认识外物,以至于领会、掌握“道”。(拜托外在干扰,专心投入创作,体现客体,融入主体,塑造自然而神形兼备的艺术形象)

心斋与坐忘:观道(庄子文艺观的哲学基础,无法描述的至尊之道)的重要方式。排除感觉和心智、忘怀物我,不受任何外侮的牵累干扰、“用志不分,乃宁于神”,完全自由的审美境界。

(2)朴素与自然:道融于自然,自然之道最高。 朴素即自然即大美。 美丑是相对的,以丑为美。 (3)得意忘言:语言有局限,人的表达能力也有局限。

核心:文字不达语言,语言不达情意;外形与内情,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万物分可意会可言传,可意会不可言传,不可意会不可言传;一般性的语言无法表述特殊性的内容。

意、像、言:言不尽意、得意忘言。

作者要思考如何以有限文字表达无限情意,读者要思考如何从有限文字体会丰富情意。(语言的隐喻、象征得到充分重视)

汉代文学批评

一、概论

经学:今文经学,时代特征,强调君权神授,宗教迷信色彩,重视现实功用 古文经学,注重字词本义,重视学术

汉代文学批评染上浓重儒学色彩——以经立论 文学观念:以文、文章称文学,以学、文学称学术 文人地位上升

作家作品论相对集中:诗经被尊为经,文学色彩减弱 对屈原与楚辞评价先扬后抑

对汉赋要求铺陈之外有讽谏(劝百讽一) 对《史记》评论以肯定为主,文学史学观念交错

二、毛诗序

第一篇诗论专著。 1、时代与作者

四家诗: 齐、鲁、韩 毛

今文,列于学官,先后亡佚 古文,郑玄笺,立足于文学本身,流传至今 各篇前均有小序,述作者、创作背景、题旨、艺术;《关雎》小序后有大序,述诗歌性质、作用、内容等。合称“毛诗序”。 2、基本理论

(1)诗歌本体论:客观外侮刺激~心~诗

抒情(个性,特殊性、差异性)与言志(共性,政教伦理)的统一 (2)诗歌功用论:自上而下的教化作用,自下而上的劝谏作用 (3)诗歌创作论:六义。与六诗同,可见承传。

(4)诗歌风格论:温柔敦厚、含蓄婉转(既维护上之尊严,又易达到讽谏目的)

魏晋文学批评

一、概论

文学创作:文体大备、纯文学、五言诗、评论之风

思想界:儒家忽视文艺自身特点,玄学盛行,人物品评,山水自然成为审美对象,文学自觉 文学批评:作家论,重在揭示创作特点,长短兼论

创作论,《文赋》第一篇论创作全过程的文章,创作才能来自先天与后天 文体论:文体繁多,文体论发达

审美特性的认识:重视情感因素,追求语言之美 文学发展的看法:与时代一致,简单质朴~繁复华丽 文章的地位作用:“经过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二、《典论·论文》

1、曹丕及《典论·论文》

曹操次子,217立太子,220袭魏王,谥文帝。

创作缘起:“文人相轻,自古而然??盖君子审己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 (1)论作家:建安七子论,概括长处,指出短处,一起比较,相互比勘

文气说:“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

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气”本哲学范畴,借指作家、作品给人的总体印象、感受 以气论文,重在风格;以气论人,重在气质

(2)论文体:四科八体(文类的风格) 纯文学的审美从理论上得以确立 “夫文同而本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名诔尚实,诗赋欲丽” 之前侧重语言风格,当时侧重实用,范式风格相对稳定 (3)论文章的价值地位和作用:“经过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政治离不开文章 作者会死但文章永存 应用性文体与文学性文体并存

三、陆机与《文赋》

1、陆机,字士衡,官至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 2、主要内容:意在论述写作时的“用心”

(1)作文之患与利害所由:“意不称物,言不逮意”,围绕物、意、言三者关系。 (2)创作之基本条件:自然景物、四时推迁激发情感;阅读他人作品产生感慨。 (3)离方遁圆,穷形尽相:感情由模糊到清晰,观察事物由外到内,意称物。

(4)应感:即灵感。主客体之“会”。平日积学博览、研习文术;临文之际保持精神健旺。 (5)个人风格与文体风格:个性导致创作方法和效果的差异;题材或对象表现的风格差异。 (6)文学的快乐与文学何以能快乐

南北朝文学批评

一、概论

魏晋的自然延续,更加成熟发达。

南朝批评兴盛原因:地理优越,经济发达,北方人才南下;帝王重视与提倡;思想自由,摆脱传统,注重形式;创作兴盛:五言、山水、艳情;总集编纂:文选、玉台新咏;总集与文学批评融合:文章流别志论、隋志

二、刘勰与《文心雕龙》

1、生平与思想

字彦和,东莞苴人。庶族。

儒家思想为指导,少数地方显示出玄学、佛学影响。

2、《文心雕龙》其书

书名:以雕龙般华丽的语言、精神的思想和严整的体系来论说文章理论的根本问题。 理论结构:常变结合

文之枢纽(立文之道):原道、征圣、宗经为常,正纬、辨骚为变。常变结合,坚守传统。

论文叙笔(设文之体):明诗~书记20篇乃文体有常。有韵、无韵。

剖情析采(驭文之术):神思~总术19篇乃文变殊术。文学内缘,具体创作技巧。 剖情析采(洞晓情变):时序、物色,情以物迁;才略、知音,批文入情;程器,文人成为栋梁之才。前四篇变,程器为常。文学外缘,外部规律。

基本理论:“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六义:“情深而不诡,风清而不杂,事信而不诞,义直而不回,体约而不芜,文丽而不淫”

论文叙笔,20篇文体论,涉文体33种,加上辨骚,实为34种。“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

神思:创作论的总纲,以想象为特点的文思。

神与物游——艺术构思的核心(情物结合成意象,以言写物,以言达情) 风骨:风指作者思想、感情、气质、性格等特称呈现于作品的外部风貌;骨指语言的精要、劲健、峻直。实为情意与言辞之关系问题。 通变:亦称会通。

知音:鉴赏批评论。具体方式:六观。

位体,作品的体制;置辞,作品的辞采;通变,作品的因革;奇正,“执正以驭奇”;事义,“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宫商,声律。

三、钟嵘与《诗品》

1、几个问题

晚年之作,513之后。“不录存者”,而以卒于513的沈约最晚;称梁武帝为“方今皇帝”。 梁书本传称“诗评”,隋志兼有二名,后世称“诗品”。

批评史上第一部论诗专著。“文心体大而虑周,诗品思深而意远;文心笼罩群言,诗品深从六义溯流别也”

写作原因:五言诗兴盛;诗歌评论界混乱;树诗品之准的,继刘(刘士章)未遂之志。 专评五言诗;不广泛选录作品,只论诗作优劣得失;不广泛品评诗人,所评皆为才子;根据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yj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