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一轮作文复习之议论文如何围绕观点陈述材料 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3-03-08 04:55:31 阅读量: 高中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议论文如何围绕观点陈述材料

一、问题思考

材料与观点不契合,论据不合主题,牵强附会这是学生写议论文普遍存在的问题。试看两个片段: 【典型误例】

例1:唐玄宗宠幸杨贵妃,不理朝政,终于酿成了安史之乱。叛军即将攻入长安,唐玄宗听从了杨国忠的建议,逃往蜀地。逃亡途中,随行将士越想越气,好好的长安呆不住,弄得到处流亡,受尽辛苦。于是他们杀死了杨国忠并要处死杨贵妃。这可把唐玄宗难住了,他怎么舍得杀这个宠爱的妃子呢?但是众怒难犯,唐玄宗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只好狠了狠心,作出了痛苦的选择,叫高力士把杨贵妃带到别的地方,用带子勒死了她。于是才出现了马嵬坡上那一幕:杨贵妃泪眼涟涟,唐玄宗掩面不救,一群大雁在空中低飞……(话题“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识”,选自高考三类文《那一滴晶莹的泪水》)

例2:著名企业家陈光标在自己的事业上做得风风火火,事业蒸蒸日上。拥有财富的他没有忘记作为企业对社会的责任。在短短4年时间内,他先后捐资1.96亿元,捐物价值6700多万元。在社会公益事业方面竖起了标杆。他是一位平凡的企业家,但因为他持之以恒地谱写新时代“爱”的华章,他成为了引人注目的时代榜样,平凡的陈光标用爱心赢得伟大的掌声。(观点:平凡铸就伟大) 【诊疗探析】

误例1这个材料写的是“马嵬坡事件”,应该说是一个不错的论

第 1 页 共 7 页

据,但是,读罢这个材料我们感觉到能证明的观点是“选择”或是唐玄宗“忍痛割爱”,而与本文的话题“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识”毫无关系。作者牵强附会,非要以此来论证主题,就犯了材料与观点不相符的毛病。此类现象在考试作文中颇多,值得关注。

误例2这个材料举了著名企业家陈光标的例子,材料的陈述没有扣住观点——平凡铸就伟大来陈述。材料的陈述集中在陈光标热心公益事业,用爱心回报社会,承担起一个企业家对社会的责任。这则材料更适合论证“做人要有爱心,要有社会责任感”的观点。因为观点在材料中没有落点,而又要用这则材料去论证观点,作者最后只能“包办”,强行将材料与观点“联姻”——将材料往观点上拉,结果是“耕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论据不合主题,牵强附会。

议论文如何做到材料与观点的契合,即陈述材料如何围绕观点来陈述,是学生议论文写作的老大难问题。如何有效地突破解决这个问题,是值得我们思考,也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示范探究

下面是袁隆平的基本资料,请用袁隆平的材料论证以下几个观点(可对材料做符合事实和逻辑的改造),要求做到材料和观点相统一。 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因其在杂交水稻生产技术方面的成就,使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的人,杂交水稻作为中国第一个农业技术专利转让美国。袁隆平因其成就,获得了博阿扩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祖师“杰出发明家”金质奖章,联合国

第 2 页 共 7 页

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等一系列荣誉,被同行们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1.观点:在生命的历程中奔跑

2.观点:突破圆的枷锁,让智慧的光芒四射 例1:观点:在生命的历程中奔跑 【思路拓展】

要用袁隆平的事例来论证这个观点我们至少要思考这几个问题:奔跑对袁隆平而言,指的是什么,即奔跑代指袁隆平的哪些言行?袁隆平为什么要奔跑,即袁隆平奔跑的目的是什么?他的奔跑有什么意义和作用?他怎么样去奔跑?

【示例1】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个响彻世界的名字。为了解决人类的粮食问题,为了让所有的人不再挨饿,年入古稀的他,依然奔走在实验室和试验田间。(扣住观点中的关键词——奔跑,明确奔跑的目的)为了杂交水稻,他几乎奉献了自己美好年华中的一切—— 知识、汗水、灵感、心血。尽管他已经作出了足以让世界震惊的成绩,但袁隆平还是给自己制定了新的计划,并向这个新的目标前进。(对于袁隆平而言,奔跑具体指的是什么)正如高尔基所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的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奔跑的意义和作用)七十多岁的袁隆平依旧在自己的跑道上迈着矫健而执著的步伐。对于他来说跑道没有终点,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袁隆平如何奔跑的)

第 3 页 共 7 页

例2:观点:突破圆的枷锁,让智慧的光芒四射 【思路的拓展】

要用袁隆平的材料来论证这观点,至少要思考这几个问题:对于袁隆平而言,圆的枷锁是什么,即袁隆平突破了什么圆的枷锁?智慧的光芒四射又指什么?突破这个圆的枷锁有什么作用和意义?他怎么样去突破的? 【示例2】

袁隆平是个智勇者,他冲破了“关于自花授粉水稻杂交无优势”的经典理论这个科研的圆的枷锁(于袁隆平而言,圆的枷锁具体内容),经过多年不断探索研究(如何突破的),终于开发出被誉为中华民族奉献给人类的第五大发明的杂交水稻(智慧的光芒四射具体内容)。这一项惠泽世界人民的发明使人类远离了饥饿,给世界带来福音(突破这个圆的枷锁的作用和意义)。

三、方法点拨

要做到材料与观点的契合,即如何围绕观点陈述材料,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找出论点中的关键词。 如上述示范探究中的例1观点:在生命的历程中奔跑 。这个观点中的关键词是“奔跑”。

2. 以关键词为原点,思考搜寻关键词在材料主体身上的具体内容,将关键词转化为与材料主体相关的几个小问题。 例1中,我们用的是袁隆平的材料,那么我们就要思考搜寻“奔跑”在材料主体袁隆平身上的具体内容,即奔跑对袁隆平而言,指的是什么?袁隆平为

第 4 页 共 7 页

什么要奔跑?他的奔跑有什么意义和作用?他怎么样去奔跑?这样我们将关键词“奔跑”转化为与材料主体袁隆平相关的几个小问题。

3. 根据表达车需要,以材料主体为陈述对象,将几个小问题的回答按照一定的顺序组织成语言写入文段。 上述示例1和示例2为我们提供了范例。

温馨提示:如果议论文写作能够做到围绕观点来陈述材料,使材料与观点有效契合,那么这也为我们议论文写作“一例多用”使用材料打开了一扇窗。上面的示例及下面的巩固训练即是明证。

四、巩固训练

下面是史铁生的资料,请用史铁生的材料论证以下几个观点(可对材料做符合事实和逻辑的改造),要求做到材料和观点相统一。

史铁生,中国著名小说家,散文家。曾任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驻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残疾人作家协会副主席,一级作家职称。 史铁生生前数十年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礼拜日》、《舞台效果》、《命若琴弦》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等。曾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以及多种全国文学刊物奖,一些作品被译成英、法、日等文字,单篇或结集在海外出版。其著名散文《我与论坛》影响最大,感动了无数读者,被公认为中国近50年来最优秀的散文之一,并入选了中学语文课本。 1.雕琢心中的天使(06广东)

第 5 页 共 7 页

2.必须迈过这道坎(07上海) 3.过一种绿色生活(10江苏) 4.拒绝平庸(2011江苏)

【附:材料与观点完美契合的满分作文片段】

片段1:用心雕琢心中充满坚强的天使。史铁生十九岁因病残疾,大半辈子坐在轮椅上,受尽疾病的折磨,著名的《病隙碎笔》也是花了近四年的时间辛苦完成的。然而身体的病痛打败他了吗?没有,坚强的史铁生还被认为是近代最爱笑的作家之一。只有用心雕琢生在心灵里的天使,才能战胜困难和挫折,取得成功。(观点:雕琢心中的天使)

片段2:19岁本应是最狂傲的岁月,无情的上帝却夺去了他健美的双腿。仇恨、不满、愤懑和无奈充斥着他绝望的心。他的面前横亘着一道常人无法逾越的沟坎。每天,轮椅便成为了家与地坛连接的质点。日出日落,四季交替,他用十几年的光阴思考,从地坛的一草一木、小虫飞鸟、来往路人中,他感悟到生命的真谛,渐渐用轮椅朝着那道心灵之坎撞击。“腿过不了沟壑,心要过去”史铁生如是说。十几岁的他被眼前的这条沟坎吓住了。三十几岁的他终于成功的越了过去。 (观点:必须迈过这道坎)

片段3:地坛之于史铁生就是心灵的绿色之地。“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 儿等待了四百多年。”史

第 6 页 共 7 页

铁生在《我与地坛》中这样写道。史铁生双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在什么都找不到的迷惘心态和绝望世界里,他在地坛叩问自己的心灵,最终想清楚了生与死,更明白了自己该怎么活。地坛当初只是个废弃的园子,但在史铁生眼里却是绝望中充满希望。仰头看空中鸟儿飞翔歌唱,端详园子里那一道道绿色屏障写满生机,他寻 找到宁静,安放自己的心灵。

史铁生用事实告诉我们:绿色生活是要自己去寻找的,无论你在空间的哪一个角落,在时间的哪一个时刻,你都可以享受心灵的绿色,哪怕是你现在正在经历着一场大的浩劫 ,你可以在浩 劫中看到绿色曙光,能从浩劫中学到很多别人可能一辈子都学不到的东西。 (观点:过一种绿色生活)

片段4: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关键在于有的人甘于平庸,有的人拒绝平庸。大家熟知的史铁生面对命运的打击,拒绝平庸,用他那残缺的躯体,说出了健全的,丰富的思想,彻底悟出了生命的真谛。他不无幽默地说,自己的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很有些凄凉和悲壮,但是就是在如此 艰难的环境中,他在病隙之余,奋笔疾书,跟命运抗争,拒绝平庸,终于写成了《病隙碎笔》等一系列著作,成为当代称得上作家的作家,给人们带来丰厚的精神财富。试想,史铁生如果甘于平庸,就不可能在文坛上撞开一条道路。面对史铁生,我们感到汗颜,我们健全人又做过多少次追问,我们做了什么?还有哪些没有做到,拒绝平庸,才能走出平庸。(观点:拒绝平庸才能走出平庸)

第 7 页 共 7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y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