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新思路新突破新阶段相关范文
更新时间:2024-02-11 15:14: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 改革开放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篇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与路径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与路径 新闻作者: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课题组 新闻来源: 日期:2013-08-02 浏览次数:
1137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总体设计的基本思路:以2020年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成熟、更加完善为目标,针对现阶段经济体制改革的缺失状况和影响全局的关键问题,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总体层面的设计思路。主要是把握总体层面的问题,紧紧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破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体制障碍,统领各层次和领域的改革。
(一)现阶段经济体制中重大的不完善和关键问题
1.构成市场经济的组织功能不完整。政府和市场关系不协调,涉及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三大组织形态,是现阶段经济体制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一个有效率、有活力、有秩序的市场经济体系,是要在市场基础上形成政府调节监管、企业平等竞争和社会组织自协调治理的互动关系。当前,在组织体系的格局中,政府职能依然错位,对市场微观干预过多,监管和服务职能不到位:企业改革任重道远,不同类型企业在权利义务、公平竞争、平等使用要素等方面的机制不健全:社会组织在市场经济中应有的作用明显偏弱和缺位,政府职能难以有效转移。
2.市场体系构成不完善。我国市场体系中商品市场、要素市场、货币市场发展不均衡,市场机制尚未能有效发挥基础性作用。目前,我国商品市场发展顺利,功能比较健全,但土地、劳动力、资本、管理、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化程度较低,货币市场不完善,利率、汇率市场化尚未实现,从而导致资源配置失衡、市场主体还不能实现公平竞争,成为基础性的体制瓶颈之一。现阶段体制中的一些突出矛盾,包括城镇化市民化滞后、经济结构与分配结构失衡、资源环境不可持续、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政府职能错位等问题,均与市场体系构成不完善,要素市场体系不健全有直接关系。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全面推进生产要素市场改革,重点进行阻碍城镇化与市民化的二元要素结构改革,进一步完善公平竞争的要素市场、货币市场功能。
3.权利和责任体系缺失。权利和义务完整、权责对等,是市场经济走向完善的基础性要求。当前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对市场经济所必然要求的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建设滞后:收入差距过大,保障体系不完善:公共服务的权责体系不清晰。进一步深化改革,要完善市场经济的权利和责任体系,调节好效率与公平相互促进的关系,深化收入分配、社保、公共服务、市场公益等领域的协调性改革。
(二)新阶段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则方法
1.更加重视改革的系统性和整体性。统筹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联动推进城市改革与农村改革、经济体制与社会体制、民生与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以全局层面的经济体制改革引领各层面、各领域改革的统筹推进。
2.改革需要战略重点来牵引。
全局改革在战略重点上应当突出核心部位,疏通瓶颈部位。主要是围绕改革政府与市场关系,加快行政体制、国资管理体制改革,启动社会自律协调机制改革:围绕加快城镇化、市民化发展,深化要素市场改革,加快形成完善市场机制对结构调整的基础性作用:围绕公
玉王与效率均衡的权利义务体系建设,加快收入分配制度、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围绕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在自主创新、生态文明和文化软实力建设等方面深化改革。
3.增强改革的协同性。要继续推进增量带动改革,必须对联动的存量进行改革,打破固有利益格局:坚持循序渐进改革,要重视按照改革事项的逻辑规律有序推进改革:统筹改革事项间的相互联系,在全局上加强改革时空序列的考量。
(三)经济体制改革总体构成路径的分析
按照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要求,今后一段时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从以下几条路径线展开。
路径一:围绕改革政府与市场关系推进全面改革。这是改革的核心问题和首要问题。要以建立政府、市场、社会在市场基础上的有序互动机制为统领,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完善公平竞争的企业制度,启动市场关联的社会组织自协调制度改革。,其中,特别要重视缺失和薄弱的社会组织改革。
行政体制改革:包括转变职能、优化结构、创新方式等部分。转变职能,进一步减少市场干预,加强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优化结构,即横向在大部制基础上优化权责体系,实行权责一致;纵向调整中央与地方事权、财权,明确分级管理。创新方式,即减少行政手段,规范强化经济、法律手段,与社会组织自协调改革同步进行。
完善公平竞争的企业制度:包括深化国有资本改革、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完善平等竞争的市场秩序等方面。要突出把国有资本形态作为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弱化“国有企业”作为企业类别的划分,促进各类企业资本、管理、劳动力、技术在生产要素功能上的同质化,形成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格局。
社会组织自协调机制:重塑行业性协会功能,发展利益群体性社会组织,规范商会、协会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与职能。此项改革与行政体制改革互动,以符合市场规律的协调机制代替过多的行政性管制。
路径二:围绕城镇化、市民化路径推进改革。这是以生产要素市场改革为着力点的重大改革。城镇化在未来一段时间要致力于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要求破解基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城市内部二元劳动力结构。以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公共服务制度改革为基础,建立市民化的成本分担机制。
户籍制度改革:以转移人口城镇落户为标志,明确门槛和进程,实行人地挂钩的城市用地政策。划分存量农民工数量和增量农民工数量的不同城市化政策,促进存量数量的加快城市化。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城市化、市民化涉及的农村土地资源与城市化进程需统筹考虑,作出安排。改革城乡两种建设用地的二元属性,推进城乡建设用地的统筹规划。
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实行分年负担、逐步推进,中央补贴、东西部区别的政策。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在教育、住房、社保领域加大投入。
路径三:围绕促进社会公平深化改革。主要是促进市场基础上的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调节好市场基础上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今后一段时间,重点要更加重视公平。要着力在加强初次分配制度、再分配调节(包括完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方面深化改革。
路径四:围绕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深化改革。主要包括完善自主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增强经济创新驱动活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通过市场机制促进资源节约利用和环境保护:围绕提升文化软实力深化改革,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创新文化国际交流模式。
(四)改革的时空关系
1.所处改革开放的历史时空。自1993年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以来,1993年—2003年,我国完成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初步转轨,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3年—2013年,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破除转变发展方式的体制障碍深化改革,在进一步完善体制的过程中,改革进入多种矛盾的交织期。从2013年开始,改革进入以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为特征的攻坚时期,力求到2020年前后,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未来一段时间的改革时空关系。第一阶段:2013年—2015年“十二五”结束,要在完成新一轮经济体制改革总体设计基础上,启动关键领域的改革,深化重点环节的改革。第一,政府转变管理方式与启动社会组织自协调机制的联动改革。第二,突出生产要素市场改革,启动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涉及的二元要素改革:以平等使用生产要素为目标,深化国有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促进调结构过程中资源、技术等要素的市场改革。第三,突出初次分配制度的规范和改革。第二阶段:2016年—2020年(前后),进一步强化改革的系统联动性,在改革路径中,除城镇化与农民工市民化涉及的二元结构体制之外,均应形成更加成熟、定型、有效的体制。城镇化、市民化涉及的改革时间更长一些,大致需要20年左右的时间。
(五)总体推进改革的几个重要关系
1.正确处理好总体改革和部门、行业改革的关系。经济体制的总体改革设计,牵动部门性、行业性改革的全局,但并不代替部门性、行业性改革设计和推进。部门性、行业性改革必要时会上升为全局性改革重点,但是,总体改革不能简单化地看作是部门改革的相加。为此,电力、铁路、电信、民航、煤炭、烟草、盐业等多个行业的改革,应该在总体改革引领下,结合行业特点制定专项改革方案,实现与总体改革的协同推进。
2.正确处理好总体改革与单项改革的关系。为了体现改革设计的系统性,在总体改革路径中已经涵盖了一些重要的单项改革,没有在总体改革中单列独立路径的改革,如财税体制改革。还有一些改革事项,在改革的系统关联上可以相对独立地单项推进,未明确列入系统改革路径,但并不妨碍该项改革的继续深化。这主要是人民币国际化,利率、汇率的市场化等重要单项改革,要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和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来决定。
3.正确处理好总体改革与改革试验、基层创造的关系。在全国范围内总体推进各项改革,主要是指明改革方向、着力重点和必要的具体措施,以实现统筹协调和系统指导。总体改革的推进,在一些重要环节,仍要继续通过基层试验、局部试点积累经验,但并非取代地方和基层的改革试验。在加强改革统一设计的同时,也要给地方和基层的创造留有创新的空间,允许具有不同特色的改革创新。改革试验也必须在总体改革取向的指导下进行,但并不是所有改革事项都要先行局部试验,已经积累实践经验、看准的改革,要在全国统一推行。
4.正确处理加强改革统筹协调与各行业积极改革的关系。总体改革推进需要加强组织机制的统筹协调。要紧紧围绕总体改革路径推进,防止眉毛胡子一把抓。各部门、各行业都要
在总体改革层面服从全局统筹;同时,必须在总体改革的引领下积极有效地开展部门行业性的重要改革。
篇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初探
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和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
摘 要::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和发展,直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明确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中,政府需遵循价值规律,遵循“市场决定论”。通过推动和促进我国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协调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等各领域的全面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决定性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进一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明确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使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有机结合,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完善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和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着的伟大事业,我们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学习和借鉴,只能大胆改革,小心求证,“摸着石头过河”,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经历了艰难险阻,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78年~1984年计划经济时代的改革;1985年~1992年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重时代的改革;1993年及以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的改革。
第一阶段:1978年~1984年计划经济时代的改革
1978年底,中共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全会从根本理论上否定了 “两个凡是”错误方针,确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路线[1]。在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争论过程中,经济学家围绕“能不能改革”“改革是不是复辟资本主义”作出深刻探讨,以致中共十二大确认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原则,把“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写进新修改的198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规定了“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的计划经济时代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二阶段:1984~1992年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重时代的改革
随着经济特区建设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示范,我国开始对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1984召开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2],把原来的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体制模式发展为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模式。在经济体制改革引导的全面改革浪潮之中,通过价格改革,开放价格市场,由计划经济导致的市场短缺和资源浪费问题很快得以解决,但对于重要商品实行价格“双轨制”并没有获得成功,甚至导致全国范围内的通货膨胀和政治动乱。
第三阶段:1992年及以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改革
由于经济体制改革未能完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导致我国飞速发展的社会主义经济陷入短暂的低迷时期,对于改革开放成败的评价褒贬不一。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发表,指出“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3],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基本建立,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总生产中所占比列逐渐增加,但在某些方面仍然受到不公正的待遇。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WTO开始经济全球化进程,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转向市场,极大推动和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2013年底,召
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决定》将建立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增长方式突出为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提出了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新理论,按照“市场决定论”推进改革的新思路,完善现代市场制度的新举措,市场被置立于增长的中心成为改革的新突破。
一,市场决定资源配置
“市场决定论”的提出是重大理论突破,符合市场经济价值规律的基本要求,是我国多年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一个重大成就。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修改为“决定性作用”,就是把计划和市场当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两种调节手段,就是要实现市场在增长中起中心作用。
强调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就要求政府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对自己准确定位,“管好自己的手” 充分尊重市场的调节作用,调动各经济主体的竞争动力,使各经济主体更加具有活力。同时应该建成有效的政府,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处理好政府和市场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市场规律的优势领域政府应该退出,让市场有足够的空间和自由,而在市场失效的一些领域,政府应及时介入,强化政府的宏观调节能力[4]。
二,完善现代市场制度
市场应决定资源配置,但更重要的是,由什么样的市场决定资源配置? 完善现代市场制度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新举措。它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全面界定并充分保障财产权利,保证利润对经济主体的激励与约束。二是不同产权主体权利平等,公平竞争。三是市场进出自由,保证资源充分流动与组合。现代市场制度之所以能够优化配置资源,正是由于它允许所有个体自由成为市场参与者,在利润引导与竞争鞭策下发挥其创造性,自由寻找市场机会、组合生产要素,在不断试错中优胜劣汰。[5]
第一,全面界定并充分保障财产权利
《决定》要求,“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并将其覆盖到三大领域。只有清晰界定并保护产权,才能将财产所有者利益、对财产的支配与财产使用的方式勾连结合,通过市场引导资源的优化配置。一是保护知识产权。二是实化土地产权。三是建立自然资源产权。[6]
第二,实现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利平等
只有实现产权主体平等,才能通过市场的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决定》虽坚持公有制主体性的一贯提法,却明确赋予非公有制产权与公有制产权平等权利。一是地位平等。二是保护等同。三是职能互补。四是鼓励联合。
第三,向非公有制经济全方位开放市场
《决定》要求打破长期以来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准入限制,并明确向其放开九大领域。只有保障市场进出自由,产权主体才能通过资源的自由组合发现并抓住市场机会,从而在实现自身利益的同时优化配置资源。一是放开金融领域。二是放开农村农业领域。三是放开城市建设领域。四是放开文化领域。五是放开医疗领域。六是放开军工领域。七是放开国有资本投资领域。八是放开环保领域。九是放开教育领域。
三、转变政府职能是实现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动力
政府是全面深化改革最主要的推动者,也是全面深化改革最重要的对象本身。内外国情的深刻变化要求转变增长方式,我们为此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理论、新思路与新举措。但实现从政府主导型增长方式转变成为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增长方式,动力在于政府职能转变。其路径包含两条: 简政放权与正确有为。
第一,简政放权
“简政”就是要减少政府的非生产性支出对经济的影响。一是减少政府编制。二是减少政府消费。三是减少政府不当投资。四是杜绝政府工作人员寻租。五是仍由政府配置的少量资源应坚持市场化原则。放权”就是放开政府配置资源、管理社会的权利,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一是向市场放权。二是向社会放权。三是向企业放权。四是向地方放权。
第二,正确有为
加强宏观调控,保障经济稳中求进。一是限定宏观调控内容,政府克服市场失灵的同时应保持市场自主,实现市场与政府职能匹配。二是明晰宏观调控手段,尊重市场机制规律,实现政府与市场手段协调。三是提升宏观调控能力,增强调控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实现市场与政府作用契合。四是精准宏观调控发力,推动产业协调升级。农业是稳定之基,科技为发展之源。
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公平有序。只有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才能保障利益最大化的个体行为与社会利益一致,否则将出现行为扭曲,甚至“劣币驱逐良币”。一是加强产权保护。必须严格保障产权所有者权益,坚决打击违法犯罪欺诈行为。二是加强质量监管。必须严格保障消费者权益,尤其是生命健康安全。三是加强安全监管。必须严格保障劳动者权益,不能让鲜血成为利润与发展的代价。
强化和优化公共服务,推动公民受益均等化。一是文化服务。二是教育服务。三是就业服务。四是社会服务。五是社会保障。
[1]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EB/AL].人民网2014-01-02.
[2]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EB/AL].人民网2014-01-02.
[3]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EB/AL].人民网,2013-11-15.
[4] 尹航.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2 ( 7) : 46-50.
[5] 魏杰,施戍杰.厉行节约的关键是转变政府主导型增长方式[J].税务研究.2013:15-19.
[6]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R/OL].新华网.(2013-11-12)[2013-11-15].http:/ 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1/15/ c_118164235.htm.
篇三:为完成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 )。 A.发展要有新思路B.改革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正在阅读:
松树作文250字07-13
宝鸡市高考模拟二检语文科主要问题01-12
信息科学基础2012A卷及答案01-05
1余热发电操作运行规程(电气修改最终版)03-31
什么是仓储活动意义和性质12-05
秘书学复习题参考答案12-02
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09-10
全县新闻通讯员培训班主持词01-13
- 关于实施新冠肺炎疫情精准防控的指导意见
- 学生党员在疫情期间做出的思想汇报
- 《深度工作》读书感悟
- 抗"疫"期间思想汇报5篇
- 学校承诺书|面对疫情,我们承诺
- 公司战“疫”感悟_我想和你们在一起
- 国培送教下乡培训感悟总结
- 只盼“樱花”早盛开,烂漫如当年
- 疫情防控工作感悟
- 关于疫情的几点思考及感悟
- 读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有感
- 党小组长培训资料汇
- 2019年度副镇长述职述德述廉报告
- 疫情期间教师直播感悟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心得体会4篇
- 在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大会上的讲话
- 《老师请回答》观后感
- 2020年党组织书记党建工作考核办法
- 在疫情防控暨企业复工复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企业疫期复工管理方式与措施
- 农村经济
- 体制改革
- 范文
- 思路
- 阶段
- 突破
-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