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形态学习题答案

更新时间:2024-05-09 04:2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名词解释

01. 在鱼体两侧通常具有1条或几条穿过侧线管的鳞片称为侧线鳞.

02. 有些鱼类不仅体色与环境一致,而且体态也像周围的环境,更利于保护自己这种现象称为拟态. 03. 由膜质期直接经硬骨细胞化而成的硬骨,它不经过软骨期. 04. 硬骨深入软骨内,骨化后的内称软骨化骨.

05. 有一些鱼类的幼鱼在非正式的鳃没有发达之前,出现鳃片状的构造称为幼鱼鳃.

06. 硬骨鱼类有两种呼吸瓣,一种附着在上下颌的内缘,称为口腔瓣,可以防止吸入口内的水逆行倒流出口外. 第二种是附着在鳃盖后缘的鳃盖膜,称为鳃盖瓣,可防止水从鳃孔倒流入鳃腔. 07. 位于闭鳔类的鳔前腹面内壁,能分泌气体.鳔内气体由此产生. 08. 有些真骨鱼类的成体肾脏的前端尚有前肾的残佘,称之为头肾.

09. 分散在表皮细胞间的感觉细胞,低于四周的支持细胞.形成中凹的小丘状构造称为陷器. 10. 眼的后下方到前鳃盖骨的缘的部分.

11. 大部分软骨鱼和少数硬骨鱼类在眼的的方尚有一孔称为喷水孔.

12. 是鱼类特有的器官,通常分布在躯干部的尾部,是鱼体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的主要器官. 13. 自头部经背部绕过尾部以至肛门为止的连续皮褶.

14. 鳍条未端不分枝,本身亦柔软,且成多节的不分枝鳍条,另一种是未端分枝,本身柔软且分成多节的分枝鳍条统称软条. 15. 软骨鱼类的盾鳞,露在皮肤外面,具尖端朝向身体的方的部分为鳞棘. 埋没在皮肤内的部分称为基枝.

16. 骨骼起源于中胚层的间叶细胞,生长骨骼不一定的区域称为生骨区. 17. 位于头骨下方,环绕消化管的前段,支持口,舌及鳃片又称为咽弓. 18. 大部分硬骨鱼类在肠开始处有许多指状盲囊突出物,称为幽门盲囊. 19. 板鳃类鳃片长在许多间隔上,有四对全鳃和1个半鳃. 真骨鱼类鳃间隔退化,四对全鳃,鳃片长在鳃弓上.

20. 脊髓背面正中有一纵沟向内凹入即为背中沟,腹面正中有极其浅窄的沟,即为腹中沟. 21. 视神经的方的椭圆形或圆形隆起部分.

22. 肾小管上有一种细胞,使通过肾小管的过滤液中的大部分盐分重新吸收回来.

23. 它是最重要的内分泌腺,位于间脑腹面,视神经交叉后面的正中线上,常嵌在前耳骨的凹窝里.

24. 研究鱼类的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了解各器官的相互关系及机能 ,分析保器官的原始类型与其发展过程阐明器官系统的发展规律.

25. 自头部经背部绕过尾部以至肛门为止的连续皮褶称为奇鳍,自头部以后起沿腹部两侧至肛门称偶鳍. 26. 咽鳃骨和上鳃骨卷成蜗卷称为咽上器官.

27. 将通过鳃进行气体交换获得的氧气,肠吸收的营养物质以及内分泌腺所产生的激素运送到体内各器官和组织内,并把体内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

28. 将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元除去,残留的液体即为血清.

29. 从胚胎期到性成熟期全是雌怀,成熟产卵后,卵巢变成精巢.这长期种雌雄生殖腺转变的现象即为性逆转. 30. 鱼类把成熟的卵直接产在水中,在体外进行受精和全部发育过程. 31. 由带状骨,舶状骨,韧带,间插骨和三脚骨组成. 32. 鲤科鱼类的第五鳃弓的角鳃骨特别扩大,称为咽骨.

33.研究鱼类形态构造、生长发育、生活习性、生理机能以及种类区分和地理分布的一门科学,是动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34.臀鳍基部后缘至尾鳍基部间的区域。 35.位于头部最前方,即下颌下方的一片区域。 36.部分鱼类在肛门前的腹中线上隆起成锐尖的棱。

37.鳞质鳍条中,由少数不分枝鳍条硬化形成的棘,又称假棘。

38.指硬骨鱼类中的低等种类,其背鳍全部由软条组成,仅少数具有硬刺。

39.指骨鳞的上层结构,由骨质构成,是围绕鳞片中心一环一环增生所形成的隆起嵴。 40.纤细、不分枝不分节,由结缔组织所形成的鳍条,软骨鱼类特有。 41.鱼体腹部正中线上一行较坚硬呈锯齿状的鳞片。如鲥、鲚等。 42.被管状侧线分支小管穿过的鳞片。

43.骨鳞的一种类型,其主要特点是鳞片后区边缘具细齿或小棘。

44.是一种白色坚硬的锥状突起,是表皮的衍生物,一般生殖季节出现在雄性个体上,雌性没有或不明显,在鲤科鱼类中较常见。生产上可利用这一特征鉴别雌雄。

45.鳞片上最先形成的部分,即鳞嵴的中心。

46.位于鱼体外的鳞片、鳍条等称为鱼类的外骨骼。位于鱼体内的骨骼为内骨骼,如头骨,脊柱等。

47.脊柱纵贯鱼体背方,俗称脊梁骨,是由数量不等的椎骨相互连接而成的柱状结构。脊椎是构成脊柱的结构单位,可分为躯椎和尾椎二种。

48.红肌和白肌都属于大侧肌的组成部分。红肌脂肪含量高,富含肌红蛋白和多量的血液,呈暗红色,靠近水平隔膜,耐力强的鱼类较发达。白肌不含脂肪,颜色淡白易疲劳,不耐持久。

49.食物在消化道内的分解过程称为消化,各种营养物质消化产物以及水分、无机盐、维生素等通过消化管壁的上皮细胞而进入

血液和淋巴的过程称为吸收。

50.着生在口腔内周围骨骼上的齿称为口腔齿,着生在第五对鳃弓扩大形成的咽骨上的齿为咽喉齿。

51.能协同呼吸的瓣膜为呼吸瓣。鱼类的呼吸瓣有着生在上、下颌内缘的口腔瓣和着生在鳃盖骨后缘的鳃盖瓣。

52.鱼类在呼吸过程中,由相邻两半鳃的末端连接形成“V”形的结构称为鳃栅。它能有效阻拦水流,使之从两侧的鳃小片间通过,提高呼吸效率。

53.鳔具有鳔咽管的鱼类称为喉鳔类,如鲤;无鳔咽管的鱼类称为闭鳔类,如花鲈。

54.着生在鳃弓外缘,由鳃丝组成的片状结构为鳃片,鳃丝两侧的薄片状突起称为鳃小片,主要由二层上皮细胞构成,其上有丰富的微血管分布,是鱼类的呼吸场所。

55.两鳃片间的隔膜称为鳃间隔,真骨鱼类退化或消化。

56.长在同一鳃弓上的两个鳃片称为全鳃,只有一个鳃片的为半鳃。

57.腹主动脉基部扩大而成的球状结构,称为动脉球,与心脏的心室相通,不能搏动,硬骨鱼类具有。动脉圆锥是软骨鱼类心脏的组成部分,位于心室的前方,能有节律的搏动。

58.输送血液出心脏的血管称为动脉,输送血液返回心脏的血管称为静脉。 59.组成肾脏的基本结构单位称为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

60.外方没有卵巢膜包围,裸露在腹腔中的卵巢称为裸卵巢,如软骨鱼类,外方有卵巢膜包围的卵巢为被卵巢,如真骨鱼类。 61.与鱼类繁殖直接相关的特征称为主性征,如交配器,鳍脚、生殖腺等;与鱼类本身繁殖无直接关系的特征称为副性征,如珠星等。

62.是一种副性征,鱼类在繁殖季节出现的色彩称为婚姻色,一般雄性个体较明显,如鳑鲏、马口鱼等。 63.背根和腹根是指一对脊神经,分别由脊髓的背侧和腹侧发出,背根是传入神经,腹根是传出神经。 64.鱼体上没有输送管道的腺体称为内分泌腺。其分泌物通过血液循环至全身各有关器官和组织。 二、填空题

01. 板鳃亚纲 全头亚纲 02. 最后一对鳃裂 03. 侧扁形 04. 吻 口 须 眼 05. 支鳍条 鳍条

06. 1个背鳍,3枚不分枝鳍条,15~22枚分枝鳍条 07. 上皮细胞 生发层 腺层 08. 盾鳞 硬鳞 骨鳞 盾鳞

09. 色素细胞 黑色素细胞 红色素细胞 黄色素细胞 10. 腺体 水晶体 反射器 色素体 11. 鼻区 眼区 耳区 枕区 12. 躯椎 尾椎

13. 带状骨 舶状骨 间插骨 三脚骨 14. 单头 脊肋 腹肋 15. 原型尾 歪型尾 正型尾 16. 肌肉细胞 骨肉纤维 17. 消化管 消化腺 18. 鳃弓

19. 形态 数目 排列状态 20. 黏膜层 肌肉层 浆膜层 21. 后方 I型 U型 Y型 卜型 22. 短 长 短于草食性而长于肉食性 23. 4 鳃间隔 24. 喷水孔鳃 二氧化碳 25. 卵圆窗 气体吸收 26. 红细胞 白细胞 血栓细胞 27. 淋巴管 淋巴心 淋巴窦 28. 泌尿器官 生肾节 29. 肾小球囊 血管小球 30. 螺旋形 栓塞形 圆形

31. 端脑 间脑 中脑 小脑 间脑 32. 延脑 外直肌 运动

33. 皮肤感觉器官 听觉器官 视觉 嗅觉器官 34. 测定方位 感觉水流

35. 内耳 椭圆囊 瓶状囊 平衡 听觉 36. 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降低 提高 37. 腹面 神经垂体 腺垂体

38. 供给细胞的营养 清除废物 骨骼 39.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40. 肠 直肠

41. 肝脏 胰脏 胃腺 唾液腺 42. I U V 43. 大 锋利 44. 深

45. 外骨骼 内骨骼 间叶细胞 46. 软骨化骨 膜骨 47. 32~36 5~6 4 48. 最前端 前缘 49. <<中国鱼类之索引>> 50. <<养鱼经>> 范蠡

51. 外部形态 内部构造 生活习性 分布特点 52. 支鳍骨 支鳍骨 带骨 53. 胸鳍 腹鳍 54. 卵生 胎生 卵胎生

55.仿锤形 侧扁形 平扁形 圆筒形 体腔末端或最前一枚尾椎 56.颐(颏)部 峡部 喉部

57.眼、鼻、须 鳍 皮肤、鳞片 58.仿锤形 腹棱

59.上位口 下位口 端位口 水域底层或山涧溪流中 60.颐须 鼻须 颌须 吻须

61.鳞片 鳍条 鳍棘 前者由双根组合、分节、有的分枝、柔软,后者单根、不分节、不分枝、坚硬 62.臀鳍 腹鳍 63.DⅧ,13

64.表皮 真皮 真皮 淡 65.黏液腺 毒腺 黏液腺

66.环片 基片 围绕鳞片中心一环一环地增长

67.运动 平衡 推进和转向 68.盾鳞 鳞棘 栉鳞 后区有栉齿状

69.主轴(头骨+脊柱) 附肢(奇鳍骨骼+偶鳍骨骼) 70.支持身体 保护内脏 配合肌肉产生运动 71.基节 中节 末节 高等鱼类 72.肩带 腰带

73.肌纤维 骨骼肌 平滑肌 心脏肌 骨骼肌 74.大侧肌 上棱肌 下棱肌 体节肌 75.肌肉交替收缩 鳍的摆动 鳃孔向后喷水

76.口咽腔 食道 胃 肠 肛门 胃腺 肝脏 胰脏 77.齿 舌 鳃耙 口咽腔

78.浆膜层 肌肉层 黏膜下层 黏膜层 79.口腔齿 咽喉齿 咽喉齿 80.贲门部 幽门部

81.黏膜褶 螺旋瓣 幽门盲囊 肠本身增长 82.食道和胃的下方及两侧 围心腹隔膜。 83.肝细胞 乳化脂肪 84.鳃盖骨后缘(鳃孔)

85.鳃小片 相互交错排列 反向流动

86.鳃盖骨与舌颌骨关节处的腹缘,近第一对鳃弓背面 87.扩张吸水 压缩出水

88.二 腹前方 鳔咽管 食道 喉鳔类 89.鳃上器官 皮肤

90.鳃弓后下方的围心腔内 静脉窦 心房 心室 动脉球 (动脉圆锥) 91.腹腔系膜动脉 92.尾椎骨 脉弓 93.淋巴 淋巴管

94.肾脏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95.腹腔背壁 脊柱下方 肾单位

96.肾小体 肾小管

97.壶腹型 辐射型 辐射型

98.尿殖窦 二 肛门和尿殖孔 99.高渗性 排尿 吸收盐份

100.端脑 大脑 中脑 小脑 间脑下部 101.脊椎 背支 腹支 内脏支(交通支) 102.节前 节后 103.端脑 延脑

104.感觉芽 陷器 侧线(管) 感觉水流 嗅囊 外鼻孔 105.巩膜 脉络膜 视网膜 视网膜

106.间脑腹方 神经垂体 前腺垂体 中腺垂体 后腺垂体 促性腺激素 107.无水丙酮 棕色瓶

108.促进生殖器官发育 促进副性征出现 维持性行为 三、判断题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0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50.× 51.× 52.× 53.√ 54. ×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四、选择题

01. C 02. B 03. B 04. C 05. D 06. C 07. D 08. B 09. C 10. C 11. A 12. B 13. D 14. D 15. D 16. C 17. B 18. C 19. C 20. B 21. A 22. B 23. A 24. C 25. C 26. B 27. A 28. D 29. B 30. A

× 31. D 32. A 33. C 34. D 35. B 36. A 37. A 38. C 39. B 40. C 41. B 42. A 43. B 44. C 45. D 46. B 47. A 48. C 49. D 50. A 51. B 52. D 53.C 54.B 55.B 56.C 57.B 58.C 59.C 60.B 61.B 62.A、B 63.B 64.C 65.D 66.C 67.C 68.B 69.A 70.C 71.A 72.C 73.B 74.A 75.C 76.C 77.C 78.C 79.B 80.D 81.B 82.B 83.D 84.C 85.B 86.B 87.B 88.C 89.B 90.B 91.C 92.A 93.B 94.D 95.A 五、问答题

01.(1)背鳍: 是鱼类维持直立和平衡的器官,位于鱼体背部。 (2)殿鳍: 维持平衡。

(3)尾鳍: 推进鱼体运动和转变方向的作用。 (4)胸鳍: 运动,转向,维持身体平衡。 (5)腹鳍: 一般起着协助平衡的作用。

02. 口的位置可分为三种类型: 即上位口,下位口,端位口。

(1)上位口多属于食浮游生物工程为主的中上层鱼类 ,少数为肉食性的底层鱼类。 (2)端位口多为善游泳营捕食性生活的中上层鱼类。

(3)下位口的鱼类一般多生活于水体的中下层,以底栖生物为食。 03.(1)可以减少水和鱼体表面的摩擦,阻力,增加鱼的游泳速率。 (2)防止细菌或寄生虫对鱼体的侵害。 (3)使鱼体润滑,不易被捕捉。 (4)协助调节皮肤表面的渗透作用。

04.表示侧线鳞数55-56,侧线上鳞数4,侧线下鳞数为5-6(到腹鳍V)。 05.(1)软骨化骨:硬骨深入软骨内骨化后的骨为软骨化骨。

(2)膜骨:是由膜质期直接经硬骨细胞骨化而形成的硬骨,它不经过软骨期 06.(1)由于躯干部和尾部肌肉的交替收缩而使身体左右扭动前进。 (2)利用鳍的摆动。

(3)利用鳃孔向后喷水使身体前进。 07.(1)纺锤形:棱、鲐; (2)侧扁形:团头鲂;

(3)平扁形:黄鱼安鱼 康、、鳐;; (4)棒形:鳗鲡。

08.鳍是鱼类所特有的器官,主要分布在躯干部和尾部,是鱼体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的主要器官,可分为奇鳍(背鳍、臀鳍和尾鳍)和偶鳍(胸鳍和腹鳍)。

09.可分为主轴骨和附肢骨两大类,主轴骨包括头骨、背柱和肋骨,附肢骨骼包括偶鳍骨骼和奇鳍骨骼。 10.分为鼻区、耳区、眼区、枕区。

11.(1)原形尾:脊柱后端平直的伸入尾鳍中央,将尾鳍平等分为左右两叶; (2)歪形尾:脊柱骨后端不是一直延伸,而是弯向尾鳍尾背上方;

(3)正形尾:尾鳍在上观上是上下对称的,但内部结构上,脊柱骨末端向上翘。 12.(1)依肌肉的形状和大小:斜方肌; (2)依肌肉所附骨骼:基枕骨咽骨肌; (3)依所在位置而得名:鳃弓连肌; (4)依肌肉的作用结果不同:收肌、展肌。 13. 分两大类。

体节肌包括中轴肌和附肢肌,中轴肌又分为头部肌肉和躯干肌肉;附肢肌分奇鳍肌和偶鳍肌,另一类是鳃节肌,(颌弓,舌弓.和鳃弓肌肉)

14. 泄殖腔有三个开口即消化吸收道开口,生殖口,排泄口. 而泄殖窦只有生殖口和排尿口. 15. (1)卵生: 杜父鱼. (2)卵胎生: 白斑星鲨. (3)胎生: 灰星鲨.

16. (1)嗅神经 (2)视神经 (3)动眼神经 (4)滑车神经 (5)外展神经 (6)三叉神经 (7)面神经 (8)舌咽神经 (9)迷走神经 (10)听神经 (6),(7),(8),(9)为混合神经.

17. 脑垂体位于间脑腹面,社神经交叉后面的正中线上,学嵌在前耳骨的凹窝里,它是最重要的内分泌腺.它由前腺垂体,中腺垂体,后腺垂体构成.

18. 胰岛产生胰岛素(1)具有调节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机能,(2)是调节体内糖代谢. (3)增强对葡萄糖的利用,(4)缓和肝和血糖生成,维持正常的血糖含量. 19. (1)盾鳞----软骨鱼类 (2)硬鳞----硬骨鱼纲的硬鳞鱼 (3)骨鳞----真骨鱼类. 20. (1)鳔的比重调节作用 (2)鳔的呼吸作用 (3)鳔的感觉机能 (4)鳔的发音作用.

21. 一是尾部肌肉内变异而成的,二是由鳃肌变异而成的,三是眼肌变异而成的,四是由真皮腺体组织特化而成的. 22. (1)皮肤呼吸 (2)肠呼吸 (3)口咽腔黏膜的呼吸 (4)鳃上器官. 23. (1)体长: 从吻端至尾鳍前端的长度. (2)全长: 从吻端至尾鳍未端的长度. 体长>全长.

24. (1)捕捉型: 鲈 (2)吸盘型: 七鳃鳗 (3)吸吮型: 海龙 (4)研磨型: 青鱼 (5)食浮游生物型: 鲢. 25. (1)在大多数场合同样年龄的鱼,雌鱼比雄鱼大些.

(2)许多鱼类在繁殖季节出现鲜艳的色彩,特别在一些雄鱼上更加突出. (3)有一些鱼,在生殖季节雄鱼身上的个别部位出现白色坚硬的锥状突起.

26. 主要作用是测定方位和感知水流.以自由游泳为主的种类,它们的休躯受到周围水的运动所起的作用,侧线管往往比较发达,鲨鱼游速迅速,头部侧线器官发达,鳐类营底栖生活,身体作波状运动它的背面及腹面有发达的侧线,可以感觉自上及自下而来的振动. 27. 甲状腺分泌的激素称为甲状腺素,鱼类甲状素比高等动物的合成较慢一些,主要在生长器官形成方面起作用,用它刺激发育中的鲟,鱼休生长和鳍条的形成都不大加速,当鳗鲡从柳叶鳗变为玻璃状幼鳗时,或比目鱼从两侧对称转变到两眼移向一侧,甲状腺活动增强. 28. (1)由于躯干部和尾部肌肉的交替收缩而使身体左右扭动前进. (2)利用鳍的摆动. (3)利用鳃孔后喷水使身体前进.

29.肉食性鱼类齿多尖利、坚硬(如带鱼),有的齿还缺刻,呈锯齿状(真鲨),食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的鱼类齿坚硬呈臼状,如青

鱼、真鲷.浮游生物食性的鱼类齿多不发呈绒状、刷状,鲢鱼.草食性鱼类的咽齿呈栉状、突出如镰刀状、如草鱼. 30.(1)无鳃耙 如鳗鲡、梭鱼、海鳗. (2)有鳃耙痕迹 如鳅科、鲽科. (3)鳃耙很长 如鲱鱼、银汉鱼科.

(4)鳃耙变异 呈簇状刺,如乌鳢、呈叉状,如蓝子鱼、叉状鳃耙间有簇状刺,如带鱼. 31.(1)I型 如鱼屯鱼科. (2)U型 如银鲳. (3)V型 真鲷、香鱼. (4)卜型 鲐、鳕.

32.(1)制造胆汁 胆汁由胆细管汇集胆管,然后贮存在胆囊. (2)与来自消化管内的毒物进行抗毒.

(3)储存糖元以调节血糖平衡.

33.(1)具有十分丰富的血管.

(2)界于血液与外界呼吸呼吸媒介物质的壁膜必须极薄.

(3) 有适当的机械装置,使水能不断接触呼吸面.

34. 有.其作用与二氧化碳的排泄有关,伪鳃上有十分丰富的碳酸纤酶.它加速了碳酸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35. 有两种.一种是附着在上下颌的内缘称口腔瓣,可以防此吸入口中的水逆行倒流出口外,另一种是附着在鳃盖后缘的鳃盖膜,称为鳃盖瓣,可防止水从鳃孔倒流入鳃腔.

36.(1)皮肤:鳗鲡 (2)肠:泥鳅 (3)口咽腔黏膜:黄鳝 (4)鳃上器官:胡子鲇 37.(1)调节比重:在不同深度借放气和吸气来调节比重. (2)呼吸作用:肺鱼利用鳔呼吸.

(3)感觉作用:当鱼受到压力变化时,鳔中气体压缩或膨胀,起侧压作用. (4)发育作用:鳔与附近器官起着共鸣作用.

38. 由血液和管道两部分组成,液体主要分血液和淋巴两种.管道分为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血管系统收心脏和血管组成.鱼类的淋巴系统不甚发达.

39. 不能.因为脾脏是制造血球最重要的中心,主要分为外层红色的皮质区和白色的髓质区,它是血球的后备贮藏库.在棘鳍鱼类中,它又是毁灭陈旧红血球的场所.所以切除后无法生存. 40.(1)排出代谢废物. (2)排出多佘成分,调节渗透压. 41.(1)左右肾合并,前部有头肾: 鲱形目 (2)肾脏中部及后部有部分合并:鲤形目类 (3)左右肾脏后部左右合并,前部有头肾:鲈. (4)左右肾完全合并,并成细条状:海龙科形目 (5)肾脏左右完全分开,头肾不明显:鱼屯 类

42.(1)卵生:鲨鱼 (2)卵胎生:鱼将形目 (3)胎生:灰星鲨.

43.(1)肝脏.A制造胆汁 B对来自消化管的毒物进行抗毒 C储存糖元以调节血糖的平衡. (2)胰脏.A分泌胰蛋白酶,胰脂肪酸及胰淀粉酶 B消化分解蛋白质脂肪和糖类. (3)胃腺.A分泌胃蛋白 B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

44. 血液由血浆和血球组成. 血浆包含A,白蛋白,B,球蛋白,C,纤维蛋白.血球包含A,红血球,B,白血球,C,血栓细胞. 45. 胚胎和仔鱼的呼吸是通过体表来完成的. 鳍褶上有许多工作细小的血管,是获取氧气的重要部位,背鳍褶上的血液是由体节动脉供应的,由体节静脉回心脏,尾下鳍褶皱的血管是由静脉发展而来的,卵黄囊和肛门间的褶膜则由肠下动脉供应血液. 46. 一方面是肾脏将过多的水分排出体外,所以淡水鱼类肾小体发达,排尿量敢较多,另一方面是肾小管肯一种吸盐细胞,使通过肾小管的过滤液中的大部分盐分重新吸收回来.同时淡水鱼类鳃上有特化的氯细胞,可以从水中吸收氯离子还有食物中也能补充一些盐分.

47. 排卵: 成熟的卵排入腺腔,借体壁肌肉收缩,从输卵管腹腔口进入输卵管. 产卵: 卵从体内排出体外的过程.

48. 构造: 是由鳃笼,鳃沟,鳃裂,鳃间隔,鳃弓,鳃片构成. 功能: 呼吸,排泄,调节渗透压.

49. 黄鳝从胚胎期一直到性成熟期全是雌性,成熟产卵之后,卵巢内部发生了变化.逐渐变成精巢,这尾黄鳝就只产生精子,变成了雄性了.

50. 嗅神经:起点:端脑,分布于:嗅囊,嗅粘膜,性质:感觉神经,作用:嗅觉. 视神经:起点:中脑,分布于:视网膜, 性质:感觉性神经,作用:视觉.

51. (1)中腺垂体产生生长激素,促性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皮质激素等.可促进鱼类生长,控制性腺发育,调节甲状腺和肾上腺的作用以及调节色素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2)前腺垂体产生黑色素,它使鱼体颜色变白.

(3)后腺垂体产生叶激素,能调节色素,并能刺激新黑色素细胞的形成. (4)神经垂体抗利尿激素.可控制腺垂体.

52. 淋巴帅血浆,白血球组成. 功用: 供给细胞的营养,清除废物,辅助幼鱼骨骼的生长. 53. 板鳃类有四对全鳃.且每一鳃弓的两个鳃片中间有一个隔分开. 而硬骨鱼类的鳃间隔已退化,仅残留基部.

54. 凡是游速快面作长距离洄游的鱼,尾鳍多半呈新月形,尾柄细而有力,如金枪鱼. 凡游速慢的钱多半呈圆形成平直形,尾柄敢较粗大,如鱼屯类 55. 保护,免受侵害,稳定渗透压平衡,呼吸. 56. (1)因咬伤而使其它运动物中毒. (2)具有毒性皮肤黏液腺的鱼类. (3)具毒刺的鱼类.

57.侧扁的鱼其背腹轴较大,左右轴较小,整个身体呈菱形而侧扁,如团头鲂;平扁的鱼其左右轴显得特别大,背腹轴特别小且尾尖,整个身体呈扇形,如鳐。背腹轴和左右轴差不多大小,且头尾轴特别延长的鱼属于圆筒形,如黄鳝,它们的身体粗细均匀,头一般较小,尾则尖细,常适宜于穴居生活。

58.为两个不同的概念。尾长是指尾部的长度,即指从肛门开始至尾鳍基部的直线长度,尾柄长是指臀鳍基部末端至尾鳍基部的直线长度。

59.因为鱼类的眼没有眼脸,眼完全裸露不能闭合。

60.鱼类头部后方两侧,两个相邻鳃片之间的裂缝,即鳃裂。有的鱼类,头部两则无鳃盖骨,它们的鳃裂直接向外开着。因此可

以直接从它们头部两侧或腹面见到5-7对鳃裂,如鲨、鳐。鳃孔是指具有鳃盖骨的鱼类,其鳃盖骨的启闭之孔,它们的鳃裂都是开在鳃盖骨内方的鳃腔内。

61.白鲢的背鳍式和臀鳍式分别为D3,7,A3,12-14,据鳍式可知,白鲢的背鳍和臀鳍均由不分枝鳍条和分枝鳍条组成,无鳍棘。并且不分枝鳍条均为3枚,分枝鳍条分别为7和12-14枚。这两种鳍条的最大特点是前者末端不分枝,后者末端分枝。

62.不同鱼类的口,其位置不同,如翘嘴鮊的口开于吻端,且下颌的长度大于上颌,为显著的上位口,它主要生活在水体的中上层,以捕食该水层的虾及小型鱼类为食,且善游。

63.特点:表皮一般薄而柔软,无角质层构造,并且分化出许多腺细胞,真皮层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有大量色素细胞分布,且有血管和神经。机能:防御机械损伤,防护化学物质的伤害,感受外界环境的变化,抵抗微生物和寄生虫的侵入。衍生物种类:黏液腺、毒腺、色素细胞、鳍条、鳞片、珠星等。

64.因为鱼类表皮层中有单细胞的黏液腺,当渔体受到刺激后,可释放大量的黏液物质,所以鱼体总是滑溜溜的。黏液时鱼体有保护作用,不易被敌害捕捉,同时可减低鱼类游泳时的阻力,并且有助于鱼体的渗透压调节。

65.韦伯氏器是鲤形目,鲇形目等鱼类前方几个椎骨发生变异,形成的一组具有特定功能的骨片,由前向后依次为闩骨、舟骨、间插骨和三角骨。联系鳔的前端与内耳,能将鳔所感受的压力变化传递给内耳,提高听觉的灵敏度。

66.躯椎和尾椎相互连接成脊柱,用以支持身体,二者在结构上的差异为:躯椎具椎体横突和连接在横突上的肋骨,而尾椎无椎体横突和肋骨,其下方为脉棘和脉弓。

67.鱼类躯干肌有三种,即大侧肌、上棱肌和下棱肌。大侧肌位于头后至尾柄末端的身体两侧,由一系列按节排列呈锯齿状的肌节组成,外观呈很多曲折纹,呈“W”状。上棱肌和下棱肌分别分布在背部和腹部的中线及中线两侧上,与大侧肌的区别在于它们细长,无分节现象。

68.消化管从口开始至肛门,为一延长的肌肉管道,包括口咽腔、食道、胃、肠、肛门等部分。鱼类的口腔与咽腔无明显的界限,统称为口咽腔。内无唾液腺和其它消化腺,仅有黏液腺,黏液能润滑食物,帮助吞咽。口咽腔内有“舌”、齿、鳃耙等器官,起帮助鱼类摄取食物的作用。鱼类食道很短,食道内壁很厚,有许多纵行的黏膜褶,并分布有味蕾,对食物有选择和吐弃的功能。胃是肠管前端膨大的部分。有的种类无胃或不明显。胃内壁也有纵行的黏膜褶,并分布有胃腺,胃靠近食道部分称贲门部,靠近肠管部分称幽门部,有些肉食性鱼类在幽门部附近附生有幽门盲囊。胃的形态随种类不同而异。肠是鱼类消化吸收食物的主要部位。肠的粗细、长短与鱼的种类、摄取食物的性质有关。软骨鱼类肠比较短,其内有螺旋瓣,硬骨鱼类的肠内有黏膜褶,且植物性食性的鱼类肠较长,可为体长的数倍或上十倍,盘曲也较多,以动物为食的种类肠较短,有的不及体长的一半,亦无盘曲现象。有些鱼类肠管可随年龄增长而增长。肛门是肠管末端向体外的开口,一般位于臀鳍基部起点,也有前移的。

69.表示鲤左、右第五对鳃弓扩大的下咽骨上,各长有三行齿,且左、右侧都是外行一个齿,中行一个齿,内侧一行为3个齿。 70.鳃耙着生在每一鳃弓朝口腔内的一侧,分内外二行,即每个鳃弓上都有两列鳃耙。鱼类种类不同,鳃耙的数目、排列方式、长短、形状等都不同,这与鱼类的食性有关。

鳃耙的主要作用是滤食,此外对鳃丝也有保护作用。

71.“鱼花”是指幽门盲囊,着生在胃后、肠开始处的许多指状“盲囊”突出物,常排列成花朵状。部分肉食性鱼类具有,数目随种类而异,常作为鱼类分类的依据。有辅助消化、吸收的功能。

72.胃液的主要成份是胃蛋白酶和盐酸。胃蛋白酶能将食物中蛋白质分解成为蛋白胨和蛋白月示,盐酸为胃蛋白酶提供酸性环境,并且还有激活胃蛋白酶原和使蛋白质变性的功能。

73.鱼类的胰脏分布有二种情况,一为坚实致密的块状胰,位于胃的末端与肠的交界处,见于软骨鱼类;二为分散胰,胰组织散存于肠的弯曲之间,并常有部分或全部埋入肝组织中形成肝胰脏,不易区分出来,见于硬骨鱼类。

胰脏分泌的胰液注入肠内起消化作用,胰液的成份主要有胰蛋白酶、胰脂酶、淀粉酶等多种消化酶类,对蛋白质、脂肪、糖类均有消化分解作用,这些酶在碱性环境中才能起作用。

74.白鲢是以浮游植物为食的鱼类,其消化管各部都表现出一些与之相适应的特点。如口裂较大,以进入口腔内的水量增大,滤取食物量增多;咽齿表面有羽纹状的花纹,以此来破坏植物细胞的细胞壁;鳃耙长、密、多,彼此联合呈海绵状,因此,滤取食物的功能很强;无胃,肠为体长的10倍左右,且盘曲很多,适应于消化吸收浮游植物。

75.作为鱼类的呼吸器官,具有以下三个条件:①结构上具有十分丰富的微血管(鳃小片上);②介于血液与呼吸媒介物质间的膜极薄,氧气能迅速透过(鳃小片仅由二层上皮细胞构成);③有一些适当的“机械装置”,使水能不断接触呼吸面(如鳃栅、鳃小片排列方式等)。

76.一片完整的鳃由鳃弓(骨骼部分)、鳃耙、鳃片、鳃丝、鳃小片等部分组成。鳃弓呈弧形;鳃耙呈二列着生在鳃弓的内缘;鳃耙无呼吸功能;鳃弓外缘着生二列鳃片(全鳃),鳃片由无数鳃丝组成,每一鳃丝内都有一根鳃丝软骨支持;鳃丝两侧有许多薄片状突起,即鳃小片,鳃小片仅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壁相当薄,其上分布有丰富的微血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鳃小片基部有腺细胞,能分泌黏液保护鳃组织。两列鳃片之间通常有一隔膜称为鳃间隔,硬骨鱼类退化不明显。

77.鱼类离开水后,原来依靠水的浮力完全张开的鳃丝和鳃小片彼此黏连,呼吸面大大减少,无法获取充足的氧气,且鳃丝暴露在空气中,因水分蒸发而引起鳃片干燥,破坏了鳃的结构,使之失去呼吸机能而死亡。

78.鳃的鳃小片上有丰富的微血管分布,故鳃上的血量多,使得鱼在新鲜时鳃显示红色。

79.鳃提高呼吸效率的途径有:鳃小片仅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上面密聚有丰富的微血管丛,氧气容易透过;相邻两鳃丝上的鳃小片相互交错排列,加之呼吸过程中相邻两半鳃的末端连接成“V”形的鳃栅,使水流受到阻拦,向其两侧的鳃小片之间通过,提高呼吸量;呼吸水流流经鳃的方向与鳃上的血流方向相反,保证了血液与水之间最大的气体交换量。

80.呼吸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鱼类呼吸运动的次数,主要影响因素有:种类不同,呼吸频率不同,水温升高,水中溶氧量降低,呼吸频率增大。此外水中CO2的含量亦会影响鱼类的呼吸频率。

81.人工养殖黄鳝不需考虑池水深度,并且以浅为好,因为黄鳝鳃较退化,但口咽腔黏膜上微血管发达;能吸取空气中的氧气,鳝池浅有利于黄鳝呼吸空气中氧气,但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池水的更换和温度的变化。

82.因为乌鳢在鳃腔的背面有鳃上器官,其上分布有十分丰富的微血管,能行气呼吸,在池塘中它能钻入泥中,所以很难清除。 83.心脏内有窦耳瓣(位于静脉窦与心耳之间),耳室瓣(位于心耳和心室间),半月瓣(位于心室与动脉球间),这些瓣膜具有防止血液逆流的功能,使得血液在心脏内由静脉窦→心耳→心室→动脉球→流出。

84.促性腺激素渗透进入毛细淋巴管、毛细血管→锁骨下静脉→古维尔氏管→心脏→腹主动脉→入鳃动脉→出鳃动脉→背主动脉→腹腔系膜动脉→生殖腺动脉→性腺。

85.从心脏出来的血管为腹主动脉,管径较粗大,内为静脉血,从鳃上出来的血管为出鳃动脉(一般为4对),管径细小,内为含氧量高的动脉血。

肾门静脉→左后主静脉

86.尾静脉(尾椎脉弓内) 古维尔氏管→静脉窦

右后主静脉

87.①鱼类属低等脊椎动物,心脏较原始,只有一心耳、一心室。②由于鱼类用鳃呼吸,血液或淋巴液在管道内循单一方向环流不息。③经过心脏的血为含氧量低的静脉血。

88.淡水鱼类不主动喝水,但排尿量较大。因为淡水鱼类体内盐分浓度高于淡水,属高渗性溶液,体外的水分会通过鳃和口咽腔黏膜渗入体内,冲淡体液,所以它们通过大量排尿和多渠道吸收盐分,来保持水、盐的平衡。

89.低渗体液的海水硬骨鱼类通过两方面来保持水、盐的平衡,一是除从食物中获得水分外还主动吞食海水,且排尿量小,二是鳃上的泌氯细胞能将多余的盐分排出体外,肠道还能控制盐分的吸收。

90.副性征的生理意义是可依据它来鉴别鱼类的雌雄,如表皮细胞角质化形成的珠星,一般分布在吻部,鳃盖、胸、臀鳍条上,雄性个体表现明显;有些鱼类雄性个体在生殖季节出现色彩,即婚姻色;此外,雌雄同龄个体大小之别、形态差异、鳍的形状、鳞片的区别等都是副性征,可用来区别雌雄。

91.鱼类的卵巢可分为裸卵巢和被卵巢。真骨鱼类的卵巢属于被卵巢,其结构上的特点有:卵巢有由腹膜形成的卵巢膜包在外方,其上有血管和神经分布;腹膜向内伸进卵巢腔与生殖上皮及微血管组成产卵板,是产生卵子及卵发育的地方;卵巢膜向后方延伸变狭形成输卵管,卵成熟后破滤泡而排入卵巢腔,而后经输卵管排至体外。

92.真骨鱼类的精巢可分为辐射型和壶腹型。鲤科鱼类的精巢属壶腹型,其结构特点为:表面有腹膜形成的外膜,且结缔组织伸入精巢实质,将其隔成无数个形状大小不等的小室,即壶腹,每个壶腹中有许多精小囊,精细胞在精小囊内发育。壶腹均开口于输精管。

93.间脑的下部称为下丘脑。它具神经分泌作用,下丘脑中的一些神经元的分泌物具有温度调节,心血管活动调节和摄食调节效应,并且还能控制脑垂体的分泌作用。间接地影响着鱼类的繁殖等活动。

94.脑的形态与生态习性相适应,如主要靠视觉器官在运动中发现食物的中上层鱼类,通常有发达的中脑和小脑,底栖鱼类活动性差,小脑往往不发达而延脑特化明显,因为它们主要依靠发达的味觉、触觉来寻找食物。端脑发达的鱼类,嗅觉在生活中起重要作用。

95.植物性神经是专门调节内脏器官活动的神经,由交感神经和副感神经组成。但构造简单,且较原始。它们从中枢发出后不直接到所支配的器官,而是中途必须通过神经节的神经原后才到达各器官,因而在机能上不完全受命于中枢,而具有一定的自主性。

96.脊髓为一条略扁平的管状物,其中央为细小的髓管与脑室相通。髓管周围是灰质,其它部分为白质。神经原本体集中在灰质中,白质的主要成分是神经纤维。

脊髓机能一是在脊神经、交感神经和脑之间起传导和联络作用,二是掌握一些不经脑部的简单反射运动。

97.侧线是沟状或管状的皮肤感觉器,埋在皮下,并以分枝小管穿过一定的鳞片,直接向外开口,侧线管内充满黏液,管壁上分布有感觉芽,并浸润在黏液内。侧线能感觉水流、水压以及测定物体的方位等。其感觉产生的大致过程为:外界振动引起水流→分枝小管→侧线管→管内黏液流动→感觉芽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侧线神经→延脑→形成感觉。

98.鱼类视觉特点有:①可视距离小,为近视,但可通过光的折射作用看见水面以外的物体;②由于眼多位于头部两侧,故单眼视区大,双眼视区小;③不同种类的鱼类,视觉有差异。

99.内耳生理功能有二:一是感觉鱼体的平衡,其感觉中心在椭园囊和半园规管;二是产生听觉,主要在内耳下部产生,鱼类没有外耳,外界声波通过头部耳区薄的骨片传至内耳,使内耳中的淋巴液产生相同的振动,并刺激内耳的感觉细胞,经过听神经传至脑,产生听觉反应。

100.嗅囊是鱼类的嗅觉器官,它主要感觉水中低浓度的化学刺激,通过感觉气味,帮助鱼类完成一些生命活动,如觅食、求偶、集群等。

101.硬骨鱼类的甲状腺主要分布在腹主动脉及鳃区的间隙组织里,有些种类眼、头肾等处亦有分布。大多数为弥散性的,少数为结实的块状。结构为一个个比较大的滤泡状腺体,滤泡腔内充满有滤泡细胞的分泌物。甲状腺的分泌物为甲状腺素,它与鱼类的生长、变态、代谢和渗透压调节等有密切关系。

102.脑垂体分泌的激素种类多,它所分泌的激素不仅对鱼体的一系列生理活动有重要作用,如促进生长,调节色素等,而且还对其它的内分泌腺的分泌活动起调节作用,如影响甲状腺、肾上腺以及性腺的分泌活动等。所以说它是鱼体最重要的内分泌器官。

94.脑的形态与生态习性相适应,如主要靠视觉器官在运动中发现食物的中上层鱼类,通常有发达的中脑和小脑,底栖鱼类活动性差,小脑往往不发达而延脑特化明显,因为它们主要依靠发达的味觉、触觉来寻找食物。端脑发达的鱼类,嗅觉在生活中起重要作用。

95.植物性神经是专门调节内脏器官活动的神经,由交感神经和副感神经组成。但构造简单,且较原始。它们从中枢发出后不直接到所支配的器官,而是中途必须通过神经节的神经原后才到达各器官,因而在机能上不完全受命于中枢,而具有一定的自主性。

96.脊髓为一条略扁平的管状物,其中央为细小的髓管与脑室相通。髓管周围是灰质,其它部分为白质。神经原本体集中在灰质中,白质的主要成分是神经纤维。

脊髓机能一是在脊神经、交感神经和脑之间起传导和联络作用,二是掌握一些不经脑部的简单反射运动。

97.侧线是沟状或管状的皮肤感觉器,埋在皮下,并以分枝小管穿过一定的鳞片,直接向外开口,侧线管内充满黏液,管壁上分布有感觉芽,并浸润在黏液内。侧线能感觉水流、水压以及测定物体的方位等。其感觉产生的大致过程为:外界振动引起水流→分枝小管→侧线管→管内黏液流动→感觉芽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侧线神经→延脑→形成感觉。

98.鱼类视觉特点有:①可视距离小,为近视,但可通过光的折射作用看见水面以外的物体;②由于眼多位于头部两侧,故单眼视区大,双眼视区小;③不同种类的鱼类,视觉有差异。

99.内耳生理功能有二:一是感觉鱼体的平衡,其感觉中心在椭园囊和半园规管;二是产生听觉,主要在内耳下部产生,鱼类没有外耳,外界声波通过头部耳区薄的骨片传至内耳,使内耳中的淋巴液产生相同的振动,并刺激内耳的感觉细胞,经过听神经传至脑,产生听觉反应。

100.嗅囊是鱼类的嗅觉器官,它主要感觉水中低浓度的化学刺激,通过感觉气味,帮助鱼类完成一些生命活动,如觅食、求偶、集群等。

101.硬骨鱼类的甲状腺主要分布在腹主动脉及鳃区的间隙组织里,有些种类眼、头肾等处亦有分布。大多数为弥散性的,少数为结实的块状。结构为一个个比较大的滤泡状腺体,滤泡腔内充满有滤泡细胞的分泌物。甲状腺的分泌物为甲状腺素,它与鱼类的生长、变态、代谢和渗透压调节等有密切关系。

102.脑垂体分泌的激素种类多,它所分泌的激素不仅对鱼体的一系列生理活动有重要作用,如促进生长,调节色素等,而且还对其它的内分泌腺的分泌活动起调节作用,如影响甲状腺、肾上腺以及性腺的分泌活动等。所以说它是鱼体最重要的内分泌器官。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ya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