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教案1-7

更新时间:2024-07-06 05:4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经济学基础教案 适用班级:学 期:任课教师: 所在系部:商贸系编写时间:14级金融事务班 2014-2015第一学期雪狼狐

2014/9/1

本课程安排

一、本课程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掌握现代西方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理解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和政府干预经济生活的必要性及其方法,为进一步学习财经类的专业课程及将来从事经济工作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使学生能分析和运用现代经济学知识,即根据实际情况有分析地把这些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

二、学习要求

1、上课时间不足三分之一课时者取消考试资格,成绩以0分计

2、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作业+考勤)+期中末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 三、本课程参考资料

1、梁小民.《西方经济学教程》.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 2、周惠中.《微观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3、宋承先.《现代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第2版(该书配套有习题集)

4、[美] 萨缪尔森,诺德豪斯著.《经济学》.萧琛等译.华夏出版社,1999,第16版 5、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宏观)中国经济出版社 6、欧阳明,袁志刚.《宏观经济学》.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7、张卫东:《微观经济学》

8、郭继强:《工资、就业与劳动供给》

9、张军:《西方经济学学习精要与习题集(微观部分)》 10、胡永刚:《西方经济学学习精要与习题集(宏观部分)》

1

第一章 绪论

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概述;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重点、难点:资源的稀缺性和人类欲望的无限性

学时分配:2次课,共4课时,其中课堂讲授3.5课时,本课程学习安排(见上)、本章小结,布置作业0.5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第一节 怎样满足人类的无限欲望

一、关于西方经济学的学科名称

——西方经济学 ——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实际上,这两门课程的内容都是西方的理论。但是西方经济学是指西方发达国家的资产阶级经济思想,如马歇儿、凯恩斯的经济思想,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这门课程的理论在改革开放之前在我国是不受欢迎的,而在改革开放之后才进入大学教育的课程之内,为了和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区分,所以就叫做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则是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主要内容来自于马克思的资本论等著作和我国的一些经济学家的理解。但是西方经济学需要好的数学基础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如何经济地利用稀缺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自身需要的科学。 相对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有结合马克思的历史唯物发展观,通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主线,分析人类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发展,以及生产力发展对社会和生产关系的推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众多弊端问题,特别是生产力过剩导致失衡。

也可以说,马克思经济学侧重分析和揭示问题,而西方经济学侧重解决问题。

——现代经济学原理 二、什么叫经济学 1、经济学产生的基础

①资源的稀缺性:资源的相对有限性。一个社会稀缺性表现为:满足人们需要的财货与劳务是有限的。 稀缺性的原因:人的欲望是无限的,经济资源(生产要素)是有限的 物品的分类:

经济学家把满足人类欲望的物品分为: 自由取用物品和经济物品

自由取用物品:不需付费就能得到的物品。例如:空气和水 经济物品:必须付费才能享用的物品。不能满足人们的无限欲望

同样的物品在某些环境下是自由取用物品,在另一些环境下也可能成了经济物品。比如:空气和水在大自然中是自由取用物品,而自来水和从空调中取得的冷气却是经济物品。

2

商品的价格是这种商品稀缺性的函数。水 经济资源:

资本(价格为利息) 劳动(价格为工资) 土地(价格为地租)

企业家才能(报酬形式为利润) ②选择

选择: 如何利用既定的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以便更好地满足人类的需求。 选择(资源配置)包括三个相关问题: 第一,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 第二,如何生产。 第三,为谁生产。

③生产可能性边界: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把既定资源用于生产两种产品的最大产量组合点的曲线。 ④机会成本:(广义)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放弃的东西称为机会成本 实现机会成本最小,是经济活动行为方式的基本准则之一。

综上所述,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如何使用相对稀缺的资源来满足无限的需要的一门社会科学。

1、自由取用物品和经济物品

自由取用物品:不需付费就能得到的物品。例如:空气和水 经济物品:必须付费才能享用的物品。

同样的物品在某些环境下是自由取用物品,在另一些环境下也可能成了经济物品。比如:空气和水在大自然中是自由取用物品,而自来水和从空调中取得的冷气却是经济物品。 2、经济资源

又称生产要素,指生产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所需的东西。包括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 3、稀缺性、选择与资源配置、资源利用 (1)欲望与稀缺性

欲望:一种缺乏的感觉与求得满足的愿望。 稀缺性:资源的相对有限性。 (2)选择与资源配置

选择: 如何利用既定的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以便更好地满足人类的需求。 选择(资源配置)包括三个相关问题: 第一,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 第二,如何生产。 第三,为谁生产。 (3)资源利用

资源利用就是人类社会如何更好地利用现有的稀缺资源,使之生产出更多的物品。 资源利用包括三个相关问题: 第一,充分就业问题。

第二,经济波动和经济增长问题。

3

第三,通货膨胀问题。

综上所述,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如何使用相对稀缺的资源来满足无限的需要的一门社会科学。 三、经济学要解决的基本问题(1-3微观内容,4-6宏观内容)

第一,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 第二,如何生产。 第三,为谁生产。 第四,充分就业问题。

第五,经济波动和经济增长问题。 第六,通货膨胀问题。

补充:为什么要学习西方经济学? 我有三个理由: (1)学习经济学有助你了解你所生活的世界,理解置身其间的世界的运行。 (2)经济学将使你更精明地参与经济,作出更好的个人决策。 (3)经济学将使你更加理解经济政策的潜力与局限性,理解政府政策的优与劣。 第二节 经济学主要学习哪些内容

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一、微观经济学 1、什么是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2、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第一,“经济人”的假设条件。在一切经济活动中的行为都是合乎理性的,即都是以利已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得自身的最大的经济利益。 第二,完全信息的假设条件。指市场上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个体都对有关的经济情况具有完全的信息。 对微观经济学的鸟瞰

4

3、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第一,均衡价格理论。(第2章) 第一,消费者行为理论。(第3章) 第二,生产者行为理论。(第4-5章) 第三,市场理论。(第6章) 第四,分配理论。(第7章)

第五,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第8章) 二、宏观经济学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2、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现代宏观经济学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三大部分: (1)宏观经济理论

宏观经济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与核心。宏观经济理论就是要通过对各种总量之间关系的分析来探讨整个经济运行的规律。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计量模型都以这些理论为依据。对各种宏观经济问题的不同解释就成为不同的经济学流派。 宏观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

?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 经济周期理论 ? 经济增长理论 ? 开放经济理论

5

(2)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是紧密相关的。理论是政策的依据,政策是理论的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已发展为一门宏观经济政策学。宏观经济政策研究的问题包括政策目标、政策工具、政策机制、政策效应,以及各派对政策问题的不同看法。 (3)宏观经济计量模型

宏观经济计量模型是宏观经济理论的具体化与运用,也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依据。

宏观经济计量模型是代表宏观经济行为的一组数量方程式,各方程式代表经济总量的经济行为。 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的方法论包括模型的建立、估算、检验与分析,以及运用模型进行预测等问题。 经济学家关心的问题

(1)经济增长 (2)经济周期 (3)失业 (4)通货膨胀 (5)国际经济 (6)宏观经济政策

三、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1、一般认为,对总体经济行为分析离不开个体经济行为分析,微观经济分析是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础,两者是森林与树木的关系。

2、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区别主要不在于它们各自所研究的事物本身,而在于经济分析时的着眼点。对微观经济是正确的东西,对宏观经济未必是正确的。

3、宏观经济学运用总量分析方法研究总体经济行为,微观经济学则运用个量分析方法。但总体经济行为决非个体经济行为的简单加总。

4、宏观经济学中同样有短期和长期,静态、比较静态和动态的分析,还大量应用在微观分析中应用过的均衡分析和边际分析方法。

第三节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西方经济学研究的方法主要有:

——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方法。 ——静态、比较静态和动态分析。 ——边际分析方法 ——实证和规范分析。 ——短期和长期分析方法 ——经济模型。

补充:凯恩斯的忠告

经济学研究似乎并不需要任何极高的特殊天赋。??但这个学科中很少有人能出类拔萃!这个悖论的解释也许在于杰出的经济学家应该具有各种天赋的罕见的结合。在某种程度上他应该是数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家和哲学家。他必须了解符号并用文字表达出来。他必须根据一般性来深入思考特殊性,并在思绪奔放的同时触及抽象与具体。他必须根据过去、为着未来而研究现在。他必须考虑到人性或人的制度的每一部分。他必须同时保持果断而客观的情绪;像艺术家一样冷漠而不流俗,但有时又要像政治家一样脚踏实地。

6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19世纪70年代以前 第一阶段 (17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19世纪晚期—— 20世纪初期 20世纪60年代以后 西方经济学的早期阶段 (微、宏不分) 奠基、准备、萌芽 20世纪30年代——60年代 产生、初建、创立 进一步发展、演变 7

第二章 供求理论

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需求的含义,需求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影响需求变动的因素;供给的含义,供给变动与供给量的变动,影响供给变动的因素。 重点、难点:需求与供给原理。

学时分配:分2次课,共4课时,其中课堂讲授3.5课时,本章课堂习题、小结 0.5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第一节 消费者要买什么样的空调

一、需要与需求 1、需要

定义:是人们对某种商品或劳务在心理上所产生的一种急需占有或满足的欲望。 形成需要的两个必备条件:一是人们对某种物品有缺乏的感受,二是要有消除这种缺乏感受的愿望。 2、需求

定义:是指消费者在市场上对一种商品或劳务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个人需求:单个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劳务的需求

市场需求:所有单个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劳务的需求的总和。 需要和需求的关系:需要是需求的基础。 二、影响商品需求数量的因素

1、商品本身的价格(最主要的因素)。

一般来说,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越小。相反,价格越低,需求量就会越大。 2、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

– 替代品 ,互补品

? 替代品:交替使用能够满足人们同一需求或相似需求的商品。例:各种衣服、肉、水果、日用

品等。

? 一种商品的替代品的价格上升(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减少)。

? 互补品:配合使用才能满足人们某一需求的商品。例:汽车与汽油、电与家电、酒与菜、镜架

与镜片、左鞋与右鞋等。

? 一种商品的互补品的价格上升(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增加)。 3、消费者的收入变化

– 正常品 ,低档品

? 正常商品:消费者对其需求与收入成正方向变动的商品。 ? 低档商品:消费者对其需求与收入成反方向变动的商品。

? 正常商品与低档商品因不同人而异,因同一人的不同时期而异。 4、消费者的偏好

? 偏好:消费者对某种物品的喜好或嗜好。 ? 对某种商品偏好,需求大;

? 对某种商品不偏好,无需求或需求小。

? 广告宣传会改变人们的偏好,从而改变需求。 5、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

(1)消费者对自身未来收入的预期(补充) ¤ 预期未来收入稳定增长,需求增加。

¤ 预期未来收入不确定或下降,需求减少。 (2) 消费者对商品未来价格的预期

8

? 预期商品未来价格上涨,需求增加。 ? 预期商品未来价格下降,需求减少。 6、人口结构的变动

人口结构的变动也会引起需求的变动,例如:老年人增多,老年商品的需求则会增加,婴幼儿的减少会造成对婴幼儿用品需求的下降。 7、政府消费政策

政府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会刺激社会需求。相反则会减少社会需求。例如:增加政府开支、降低税率、减税可以扩大可支配收入,增加社会总需求。 三、需求函数

需求函数是用函数关系来表示影响需求量的因素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考虑各种影响需求量的因素: Qd?f(p,m,pr,p1,p2??????)考虑需求量与价格的关系: Qd?f(P)需求量与价格是线性关系: Qd?a?bP需求量与价格是非线性关系: Qd?a?b?lnp四、需求表、需求曲线 1、需求表

是用来描述某种商品或劳务的价格与其相对应的需求数量之间的关系的表格。

表2-1 某商品的需求表

价格-数量组合 价格(元) 需求量(单位数)

A 1 700 B 2 600 C 3 500 D 4 400 E 5 300 F 6 200 G 7 100

由表2-1可以清楚地看到商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2、需求曲线

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关系。

商品的需求曲线是根据商品的不同的价格-需求量的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如图 2-1所示,图中横坐标Q代表需求量,纵坐标P代表商品价格,D为需求曲线。从图中可看到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明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呈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P D O 图2-1 需求曲线

Q 五、需求定理

需求定理的内容: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即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9

注:上述需求定理是对一般情况和一般商品而言的。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例外的情形,需求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如吉芬商品,另外某些表示人们社会地位和身份的炫耀性消费品,如珠宝、名贵邮票、古董等珍贵商品,价格越高,越被认为珍贵,越表明是真品,需求量就会越大。再如证券、黄金等这些商品的需求曲线则呈现不规则变化。 六、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1、需求量的变动

是指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在几何图形中,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需求数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的运动。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变动虽然表示需求数量的变化,但是并不表示整个需求情况的变化。因为这些变动的点都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 如图2-2所示,由A点至B点的变动。

图2-2 需求量的变动

2、需求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种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主要指消费者收入的变动、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消费者的偏好变动、消费者预期。

在几何图形中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如果其它因素变化使得需求增加,则需求曲线向右平移,反之,向左平移。由需求变动所引起的这种需求的曲线位置的移动,表示在每一个既定的价格水平需求数量都增加或者减少了。需求的变动所引起的需求曲线的位置的移动,表示整个需求情况的变化。如图2-3

图2-3需求的变动

第二节 生产者应该生产什么样的产品

一、供给

供给是指厂商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 注:根据定义,要形成有效供给,生产者必须既有出售商品的愿望,也要有供给能力。 二、影响供给量的因素

10

1、商品本身的价格

一般来说,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生产者提供的产量就越大。相反,商品的价格越低,生产者提供的产量就越小。

2、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

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生产者的利润,从而导致商品供给量增加。 3、生产成本

在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成本上升会减少利润,从而生产者会减少生产,导致商品供给量减少。相反,商品供给增加。

4、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互补品、替代品)

在一种商品的价格不变,而其它相关商品价格变化时,该商品的供给量会发生变化。 如果咖啡的价格上涨了,可可的价格不变,一些可可生产者会转向生产咖啡,可可的供给必然减少。 比如:对某个生产小麦和玉米的农户来说,在玉米价格不变和小麦价格上升时该农户就可能增加小麦的耕种面积而减少玉米的耕种面积。

互补品之间: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则引起对互补品需求下降,价格下降,利润下降,从而供给减少。反之增加 汽油价格上升,则引起对汽车需求下降,从而供给减少

替代品之间: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则引起对替代品的需求增加,价格上升,利润增加,供给量增加,反之则减少。

5、厂商对未来的预期:如果厂商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将要上涨,就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未来的产品供给

6、政府的经济政策:如政府通过税收或补贴等政策手段调节某些产品的生产,同样会影响该产品的供给。

7、厂商的目标

三、供给函数、供给表、供给曲线 1、供给函数

是用函数关系来表示影响供给量的因素与供给量之间的关系 考虑各种影响供给的因素: QS?f(p,T,r1,p1??????)考虑供给量与价格的关系: QS?f(P)QS??c?dP供给量与价格是线性关系:

供给量与价格是非线性关系: QS??c?d?lnp2、供给表

商品的供给表是一张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与各种价格相对应的该商品的供给量之间关的数字序列表。如表2-2

表2-2 某商品的供给表

价格-数量组合 价格(元) 供给量(单位数)

A 2 0 B 3 200 C 4 400 D 5 600 E 6 800

表2-2清楚地表示了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3、供给曲线

商品的供给曲线是根据供给表中的商品的价格-供给量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如图2-4。

11

P S O Q 图2-4 某商品的供给曲线 四、供给定理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成同方向变动,即供给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供给例外的情况:劳动、证券与黄金等。

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根本原因:在于成本的变动与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行为的选择结果。 五、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1、供给量的变动

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在几何图形中,表现为商品的价格与供给数量的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供给曲线移动。如图2-5(P22)价格发生变化时,供给量由a点沿着供给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到b点

P b a Q O 图2-5供给量的变动

2、供给的变动

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在几何图形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如图2-6(P22)

P0

P 12

图2-6供给的变动 Q1 Q2 Q3

Q 第三章 价格理论

学习目的与要求:通供给的含义,供给变动与供给量的变动,影响供给变动的因素。 重点、难点:需求与供给原理、均衡理论。

学时分配:分2次课,共4课时,其中课堂讲授3.5课时,本章课堂习题、小结 0.5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第一节 市场上鸡蛋价格如何决定的

一、均衡价格的形成及决定

均衡价格是由市场上供求双方在竞争过程中自发形成的。如图2-7(P24)及2-8(P24)

? 当产品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供过于求,价格下降至均衡价格; ? 当产品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供不应求,价格上升至均衡价格。

如图2-7 均衡价格一均衡产量

13

如图2-8 均衡价格的形成

第二节 如果鸡蛋有抗癌、治癌效果,鸡蛋的价格会上涨吗?

二、需求与供给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1、需求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的增加会使需求曲线向右平移,从而使得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同时增加;需求减少会使需求曲线向左平移,从而使得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都减少。如图2-9(P24)

结论:需求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2、供给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增加会使供给曲线向右平移,从而使得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会使供给曲线向左平移,从而使得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如图2-10(P25) 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补充:需求与供给同时变动 对均衡的影响

(1)需求与供给同方向变动

均衡数量与供求同方向变动,均衡价格依供求变动程度而定。 (2)需求与供给反方向变动

均衡价格与需求同方向变动,均衡数量依供求变动程度而定。

第三节:“看不见的手”怎样指挥商品生产和交换

三、均衡价格理论的应用 1、市场经济的特点

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用价格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三个特点:决策机制是分散决策,协调机制是价格,激励机制是个人物质利益。 2、价格机制的含义及其内容

价格机制又称市场机制,是指价格调节社会经济生活方式与规律。价格机制包括价格调节经济的条件,价格在调节经济中的作用,以及价格调节经济的方式。 3、价格在经济中的作用

(1)传递情报、提供刺激,并决定收入分配 (2)价格作为指示器反映市场的供求状况 (3)价格的变动可以调节需求和供给

14

(4)价格可以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 4、价格是调节经济的“看不见的手” 5、政府的价格政策

(1)价格上限。又称限制价格,是政府为了限制某种商品价格上升而规定的这种商品的最高价格。价格上限一定是低于均衡价格。供给不足

(2)价格下限。又称支持价格,是政府为了扶植某种商品的生产而规定的这种商品的最低价格。一定高于均衡价格。 需求不足

第四章 弹性理论

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弹性理论的概念、定义和各种弹性的区分

重点、难点:需求价格弹性为教学重点。各种弹性的计算以及运用供求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是难点。 学时分配:分2次课,共4课时,其中课堂讲授3.5课时,本章课堂习题、小结 0.5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需求弹性 1、弹性的概念

弹性被用来表示作为因变量的经济变量的相对变化对于作为自变量的经济变量的相对变化的反应程度。弹性的一般公式为:

因变量变动的比率

弹性系数? 自变量变动的比率

2、需求弹性

是用来表示影响需求的各种因素发生变动后,需求数量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弹性主要有三种,即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和需求的交叉弹性。 二、、需求的价格弹性 1、需求价格弹性的定义

需求的价格弹性也称需求弹性,是指价格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即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量变动的比率 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弹性系数?价格变动的比率

ΔQQΔQPE??? dΔPPΔPQ

需求价格弹性分为弧弹性和点弹性。 2、需求的价格弧弹性 (1)定义及计算

表示某种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简言之,它是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其计算公式为: (Pn?Pn?1)Qn?Qn?1 2??Qn?Qn?1?Pn?Pn?1E???d Pn?Pn?1(Qn?Qn?1)Pn?Pn?1Qn?Qn?1

2

15

注:由于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在通常情况下成反方向变动的,为了使需求的价格弧弹性系数为正值,在公式前加了一个负号。

例:某商品的需求表 1 2 3 4 5 价格(元) 400 300 200 100 0 需求量 已知上表是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d=500-100P在一定价格范围的的需求表。 求出价格2元和4元之间的需求的价格弧弹性。 (2)需求价格弧弹性的分类 需求价格弧弹性的五种类型

①富有弹性。Ed>1表示需求量的变化率大于价格的变化率,说明需求量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是比较敏感的。需求曲线比较平坦。富有弹性的商品主要是奢侈品如高档化妆品、金银手饰、珠宝钻石。

②缺乏弹性。Ed<1表示需求量的变化率小于价格的变化率,说明需求量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是不敏感。需求曲线比较陡峭。生活必需品缺乏弹性,如粮食、油、盐等。

③单一弹性。Ed=1表示需求量的变化率与价格的变化率相等。

④完全弹性。Ed=∞表示只要价格发生微小的变化,则会使需求量发生无穷大的变化。需求曲线为水平线。

⑤完全无弹性。Ed=0表示无论价格发生多大的变化,需求量都不会发生任何数量变化,需求曲线为垂直线。如急救药品 3、需求的价格点弹性。

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需求量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即当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变化量趋于无穷小时的弹性。公式为

△QPdQP

E?lim???d △P?0△PQdPQ

需求价格弧弹性和点弹性的关系。需求的价格弧弹性和点弹性本质是相同的,区别在于:前者表示价格变动量较大时的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而后者表示价格变动量无穷小时的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

补充:需求价格点弹性的五种类型

线性需求曲线点弹性的五种类型

线性需求曲线上每一点的点弹性都是不相等的。除了两种特殊的形状水平的和垂直的需求曲线外。

16

例:根据上例的需求函数,求P=2元时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

4、需求的价格弹性与厂商的总收益

厂商的总收益是卖出商品的价格与销售量的乘积。TR=P*Q

由于一般商品的价格与其市场需求量是反方向变化的关系,即:厂商降低价格能刺激市场需求量的增加,提价会减少销售量的数量。但对总收益来说,是降价能增加总收益,还是提价能增加总收益,与其商品本身的需求价格弹性有关。

第一种情况。富有弹性的商品,Ed>1。降低价格会增加厂商的总收益,相反,提高价格会减少厂商的总收益。

第二种情况。单位弹性,Ed=1。无论降低价格还 提高价格,厂商的总收益都不变

第三种情况。缺乏弹性,Ed<1。降低价格使厂商的总收益减少,相反,提高价格会使厂商的总收益增加。

需求的价格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 Ed=0 0<Ed<1 Ed=1 1

(1)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程度

必需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小,非必需品或奢侈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大。 (2)商品的可替代程度

一般来说,越容易被替代的商品,其需求的价格弹性则越大。 (3)商品本身用途的广泛性

用途越广泛,需求弹性就可能越大。 (4)价格变动(商品使用)时间的长短。 (5)商品在家庭支出中所占的比例

商品在家庭支出中所占比重越大,需求的价格弹性越大。 三、需求的收入弹性 1、需求收入弹性定义:

是指在价格和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由于消费者的收入变化所引起的需求数量发生变化的程度大小。

需求收入弹性系数=需求量变化率/收入变化率=(ΔQ/Q)/(ΔY/Y)=Ey

如果Ey>0,则表示收入变化与需求量变化成同方向变化,这类商品称之为正常商品。如果Ey<0,则表示收入变化与该商品的需求数量成反方向变化,这类商品称为低档品。 2、收入弹性的分类

(1)收入无弹性,Em=0。

(2)收入富有弹性,Em>1。奢侈品。

(3)收入缺乏弹性, 0< Em<1。必需品。 (4)收入单位弹性,Em=1。

(5)收入负弹性,Em<0。劣等品 。 四、需求的交叉弹性

定义: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指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率与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率的比值。 △Qx Qx△QxPyE???x?y △Py△PyQx Py

17

分类:Exy>0,替代品; Exy<0,互补品。 五、供给弹性

定义:是用来表示影响供给的各种因素发生变动后,供给数量所变动的程度大小的概念。 1、供给的价格弹性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商品供给量的变动百分比与商品自身价格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

供给量变动的比率 供给的价格弹性的弹性系数?价格变动的比率

供给的价格弹性分为弧弹性和点弹性 2、供给的价格弹性的弧弹性

表示商品供给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公式为: ΔQQΔQPE??? sΔPPΔPQ

3、供给的价格弹性的点弹性

表示商品供给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公式为

ES=dQ/dP*P/Q

注:一般情况下,商品的供给量和商品自身价格是同方向变动的,所以供给的价格弹性系数为正值。 4、供给的价格弹性的五种类型 (1)供给完全无弹性,Es=0。 (2)供给有无限弹性,Es→∞。

ΔQ(3)供给单位弹性,Es=1。 Δ P 。 QP

ΔQP(4)供给缺乏弹性,0<Es<1。 Δ 。 QP

(5)供给富有弹性,1<Es<∞。 Δ Q ΔP QP5、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

(1)生产周期的长短。短弹性大 (2)生产的难易程度。易弹性大 (3)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 (4)生产所采用的技术类型。 (5)生产成本的变化

?<> 18

第五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效用的概念;边际效用的概念及其递减规律;无差异曲线和消费者可能线及消费者均衡。

重点、难点: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均衡的分析

学时分配:2次课,4课时,其中课堂讲授3.5课时,本章课堂习题、小结0.5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第一节 吃饭时,为什么第一口饭最香

一、欲望

定义:是指渴求消除某些未满足的心理感受,使之得到具体满足的愿望。 1、欲望多样性的原因

(1)客观所能提供的物品是有限的 (2)时间是有限的

(3)他人提供的商品和劳务是有限的 2、欲望的规律 (1)强度递减规律 (2)享受递减规律 二、需求

需求包括消费欲望和消费能力两个方面。需求可分为三个层次 (1)基本生存需求 (2)享受需求 (3)自我发展需求 三、效用

定义:经济学家把消费者在某种物品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满足程度称为效用。

效用包括两方面的含义:(1)商品能满足人们欲望的物质属性;(2)人们对商品有用性的主观感受和评价,即对商品有无效用和效用大小的评价。

效用与使用价值的联系和区别

(1)使用价值是效用的基础。商品之所以能带来效用,主要是因为商品具有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本身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有用性。

(2) 区别。使用价值作为商品的有用性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们是否消费商品而转移。而效用是对消

费欲望的满足,和欲望一样,也是一种人们的心里感受,人们只有消费商品才能获得效用。

(3)效用的特点

主观性 非伦理性 差异性

第二节 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消费者该如何选择购买

一、消费者行为

定义:是指消费者为获得、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所采取的各种行为以及决定这些行为的决策过程。

19

MUX/PX=MUY/PY=?=MUn/Pn

Y Y1 Y *

A B E I1 I0 I2 O X1

X

消费者均衡

*X

25

第六章 生产函数理论

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生产函数的含义及图形;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生产要素的最佳投入组合;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重点、难点:各种产量之间的关系及其曲线特征、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学时分配:三次课,共6课时,其中课堂讲授5课时,本章课堂习题、小结1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第一节 可口可乐公司修改配方后为什么引起消费者抗议

一、厂商的组织形式

厂商的组织形式主要采取三种:个人企业、合伙制企业、公司制企业 二、企业本质

交易成本:任何交易都可以看成是交易双方所达成的一项契约,交易成本就是围绕交易契约所产生产的成本。

科斯等人认为,一类交易成本产生于签约时交易双方面临的偶然因素所带来的损失;另一类交易成本是签订契约,以及监督和执行契约所花费的成本。 三、厂商的目标

在微观经济学中,一般总是假定厂商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

第二节 三个和尚为什么没水喝

一、生产函数的一般含义和公式 1、生产函数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公式为:

Q= F(X1,X2,X3)

式中, Q表示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X1,X2,X3 表示某产品生产过程中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在经济学中,为了分析方便,常假定只使用劳动(L)和资本(K)两种生产要素,则生产函数为:

Q=f(L,K) 长期生产函数 Q=f(L) 短期生产函数

二、技术系数

1、定义:技术系数是指生产一定量的产品所需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 2、分类:可变技术系数和固定技术系数

(1)可变技术系数:是指生产一定量的产品所需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是可以变动的,表明生产要素之间可以替代。比如:生产同样的产量,可以采用多用劳动少用资本,也可以采用多用资本少用劳动。西方经济学主要研究可变技术系数的生产函数。

(2)固定技术系数:是指生产一定量的产品只存在唯一一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即生产要素之间不可替代。

三、一些常见的生产函数 1、固定替代比例生产函数

定义:也称为线性生产函数,表示在每一产量水平上任何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比例都是固定的。

Q=aL+bK(a、b为常数且都大于0)

2、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

定义:指在每一产量水平上任何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都是固定的生产函数。 3、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Q=ALαKβ

26

(A与α,β是常数)

F(λL,λK)=A(λL)α(λK)β

=λα+β ALαKβ

=λα+βQ

当α+β>1时,规模收益递增; 当α+β=1时,规模收益不变; 当α+β<1时,规模收益递减。

第三节 一位裁缝一天做一件衣服,那么十位裁缝每天能做几件衣服?

一、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的表达式

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表示产量(Q)随一种可变投入(L)的变化而变化。函数形式为: Q=f(L)

1、短期产量及其变动 (1)总产量

指一定量的可变生产要素(如劳动)投入后所生产出来的全部产量。公式为: TP?Q?f(L)?AP·L

(2)平均产量

是指平均每个单位可变生产要素(劳动)所能生产的产量。公式为: TPf(L)AP??

LL

(3)边际产量

是指每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投入量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变动量。公式为:

ΔTP?Q?f(L) MP???ΔL?L?L

(4)举例说明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

27

劳动力数量(L)

0 1 2 3 4 5 6 7 8 9 10

资本数量(K)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总产量

(TP)

平均产量

(AP)

0 10 30 60 80 95 108 112 112 108 100 - 10 15 20 20 19 18 16 14 12 10

边际产量(MP)

- 10 20 30 20 15 13 4 0 -4 -8

28

P 112 C 60 A 0 1 2 3 4 5 6 7 8 9 10 QL P 30 20 10 E AP B D TP 0 1 2 3 4 5 6 7 8 9 10 QL

MP

1)总产量曲线和平均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 TP曲线上某劳动投入数量点的AP是该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

2)总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某劳动投入量的MP是TP曲线上过该点切线的斜率。 3)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MP在AP的最高点处从上到下穿过平均产出线。

2、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

劳动量的增加应在Ⅱ区域(如图)——这就是一种要素的有效生产方法。 短期生产函数表述为第二区域TP曲线部分。

第I阶段:收益递增阶段,生产者不应停留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可变生产要素相对于不变生产要素投入量显得过小,不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不高,生产者增加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就可以增加总产量。因此生产者将增加生产要素投入量,把生产扩大到第II阶段。

第II阶段:收益递减阶段,劳动的边际产量小于劳动的平均产量,从而使平均产量递减。但由于边际产量仍大于0,所以总产量仍增加,但以递减的变化率增加。在这一阶段起点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在终点总产量达到最大。

第III阶段:负收益阶段,生产者不会进入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平均产量继续下降,边际产量变为负值,总产量开始下降。

29

P 112 TP 60 Ⅱ Ⅲ 0 1 2 3 4 5 6 7 8 9 10 QL P 320 10 E AP

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报酬、产量、生产要素)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中时,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他的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达到一个临界点),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

注意几点

(1)收益递减规律具有独立于经济制度或其它社会条件而发生作用的普遍性或一般性。

(2)规律表述有―最终‖二字修饰条件。也就是说,某一投入边际收益并非自始至终递减,它有可能在一定范围内呈现增加趋势。

(3)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作用前提之一―技术水平‖不变,它不否认技术条件变化可能导致劳动生产率提高。

补充:技术改进的效应(如图)

(1)发明和其他技术的改进可能会使得总产出曲线整个上移,在同样的投入下生产出更多的产品。 (2)总产出曲线的移动掩盖了报酬递减规律。这表明,在长期的经济发展中,它不一定存在负的效应。

0 1 2 3 4 5 6 7 8 9 10 QL

MP 30

补充1: 长期生产函数:

一、两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

函数表达式

两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 Q=f(L,K) 二、等产量线 1、等是量线定义

等产量线是表示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可以带来相等产量的一条曲线。

K 4 3 2

B 1 0 1

2

3 Q1=55 4

A L

2、等产量线的特征

(1)等产量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2)在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等产量线,不同的等产量线代表不同的产量水平。

(3)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因为每一条产量曲线代表不同的产量水平 (4)等产量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

31

K

5 4 3 2 1 0 1

2

D 3 C A B Q3=90 Q2=75 Q1=55 E 4 5

3、生产的经济区域

L 在曲线OE和曲线OF之间的区域的等产量曲线的斜率为负值,此外为正。曲线OE和曲线OF被称

为脊线。脊线说明了两种生产要素的有效替代范围。

脊线OE和OF以外的区域的等产量线的率为正值,意味着,两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都同时增加,也只能维持某一既定的产量水平。脊线OE和OF以内的区域的等产量线的斜率为负值,这意味着,可以通过对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相互替代,来生产某一既定的产量水平。另外,OF以下劳动的边际产量为负,OE以上资本的边际产量为负

具体分析:由图可知,为了生产等产量曲线Q4所代表的产量,最少需要OK4单位的资本投入量,在使用OK4资本的投入量时,必须使用OL4单位的劳动投入量,这就是A点的要素组合。如果资本投入量固定为OK4单位而劳动投入量超过OL4单位,总产量水平就会下降(如下降到过C点的等产量线所代表的产量水平)。这说明:在A点劳动的边际产量为零,在过A点以后继续增加劳动投入量,就会使劳动的边际产量为负。所以脊线OF以下区域劳动的边际产量为负。

脊线OF以下区域劳动的边际产量为负,因此在此区域中,当资本的投入量固定在生产某一既定产量所需的最小数量时,减少劳动投入量就可以增加产量,而且可以将产量一直增加到该既定的产量水平(如由C点运动到A点)。否则,劳动和资本投入量必须同时增加,才能实现既定的产量水平。

32

OF以下劳动的边际产量为负,OE以上资本的边际产量为负 三、边际技术替代率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1、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含义

在维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人量,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投入量,被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 公式为: MPL?KMRTS??? LK?LMPK

注:1)边际技术替代率可以表示为两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

2)边际技术替代率即是等产量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

33

K a

Δ

K ΔK

b

c

O

ΔL1 ΔL2

L

2、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

原因:随着劳动数量的增加,其边际产量递减;而随着资本数量的减少,其边际产量反而在增加,所以劳动的边际产量与资本的边际产量的比值将不断减小,即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递减的,从而等产量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

补充:长期生产函数的两种特例 1、投入品完全替代

2、固定配合比例的生产函数(完全互补)

完全替代 完全互补

四、等成本线

34

1、等成本线的含义

又称为企业的预算线,是在企业成本和生产要素既定的条件下,生产者所能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数量的最大的各种组合点轨迹。公式表达为:

C=w*L+r*K C=P(L).L+P(K).K

等成本线图为: K

C/r

C=w*L+r*K O 可知等成本的斜率为: -w/r

C/w

L

2、等成本线的移动

(1)成本不变时,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动也导致等成本线的移动。

工资(w)变化使等成本线以A点为轴心旋转。 利率(r)变化使等成本线以B点为轴心旋转。

(2)要素相对价格不变,成本变化时,等成本线平行移动。

成本增加时,等成本线平行向外移动。 成本减少时,等成本线平行向内移动。 具体分析见下图:

35

K A

O K A3 A2 A1 O

B1 B2 B3 L

B1 B2 B3 L

3、等成本线的斜率

从成本方程C=w*L+r*K中可以得等成本线的斜率为-w/r,即为两种生产要素价格之比的负值 五、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1、生产者均衡的条件

要素的最优组合是在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相切之点上的组合,在该点上两线斜率相等

MRTSLK=w/r

2、既定成本下最大产量的要素最佳组合

36

给定成本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由等成本线与能够达到的最高等产量线的切点R决定的,分别为L1数量劳动投入和K1资本投入。如图

K

K1 R Q1 Q0 Q2 L1

L

达到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条件是:MRTSLK=w/r 3、既定产量下最小成本的要素最佳组合

给定产量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由等产量线与最低的等成本线的切点S决定,分别为L1数量劳动投入和K1资本投入。

37

K

S K1 Q L1 IC2 IC0 IC1

达到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条件是:MRTSLK=w/r

L

4、均衡点的特征

(1)等成本线和等产量线的切点。

(2)等产量曲线的斜率与等成本曲线的斜率相等。 (3)这时:MP L P ,即两种投入品的边际产量比率等于它们的价格比率。

?L? MPKPK(4)或者:MP L ? MP K,即两种投入品的边际产量与其价格比率相等。

PLPK?

P△KMPL? 即 MRSTL?K????L△LMPKPK

六、扩展线

定义:在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函数和其它条件不变时,不同成本水平下最适生产要素组合的连线。

38

扩展线表示生产者扩大生产的最优途径。扩展线上任何一点都可以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或实现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最小成本。

在扩展线上的所有的生产均衡点上边际技术替代率都是相等的(扩展线方程)。

MPLPL MRSTL?K??MPPK K

补充2: 规模报酬

一、规模报酬的含义

所谓规模报酬或规模经济又叫规模节约,是指企业因生产规模扩大,企业的收益递增,成本递减,从而实现了节约,增加了利润。

规模报酬通常是就实物形态来说的,而规模经济则是就货币形态来说的。 二、规模报酬与产量之间变的关系

企业的规模报酬变化可以分三种情况:

? (1)规模报酬递增,即产量增加的比率大于生产规模扩大的比率。——规模经济。 ? (2)规模报酬不变,即产量增加的比率与生产规模扩大的比率相同。

? (3)规模报酬递减,即产量增加的比率小于生产规模扩大的比率,或者产量绝对减少。——规

模不经济。

1、规模报酬递增

是指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L1L2K1K2??1 OL1OK1

在规模报酬递增时,随着投入的等比例增加,等产量线之间离得越来越近。

3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y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