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卫志

更新时间:2023-11-10 12:1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安东卫志》简体标点全本

(2014-03-04 21:37:27)

原文地址:《安东卫志》简体标点全本作者:海粥碗

按:岚山区教育局督导室主任秦洪河同志在工作之余,自力更生,一己之力,无费无酬,历时多年,终将《安东卫志》整理出来,此项工作对于弘扬岚山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秦老师的意见,现将他传给给我的稿子贴出来,以充分发挥这一史料的价值,以资有识者借鉴参考,并希望借助网络的力量,安东卫志再不会失传,在此向秦老师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表示敬意和感谢。

《安东卫志》 序(一)

安东卫地隶青齐,距淮临海。明初汤信国创筑卫城,添设墩台,分给屯田。防御器械,无一不备。因其地为海防首冲要地、南北孔道故也。且其地为山海雄观,鱼盐利饶,钟灵毓秀,代多伟人。孝廉赵应元曾纂《卫志》以纪其略。康熙七年,贡生苏敷生采辑旧本,历二载,《卫志》始无不备。双璧……(以上据《日照县志》补)世,捐五斗粟,延二三儒,参酌乎旧本,较订乎老成。集将竣,请明各宪,俾得附于州县之后。或有合于采风不遗□□□□耶。

堂之上,览其图形。谓边区之卫,沙卤土不可耕。昔所以资生者,仅赖鱼盐微利。值海禁森严以来,民多半菽不饱,士多短褐不完,或益加轸念耶。至于形势、户口,屯田之数以及忠孝节烈,虽不敢增益一

字,然应纪者又不敢不矢公矢慎,随时记载,取旧志实迹而重加详定焉尔。其朝夕订正,刊刻成书者,则儒学李簠、经历司王麟胤、举人苏兰孙、庠生赵自修、杨大任、胡植纲、赵鸣珂等之功居多也。不才末吏如双璧者,式歌盛事,□能复赘一词。其踵事增华,专有望于后之重视夫今者。

上康熙十二年上浣日,赐同武进士出身安东卫掌印守备景陵赵双璧谨叙于公署之尚论堂。(印章二) 跋(二)

《阴符》曰:“机在目”,《南华》曰:“目怜心”。余尝取以为读书之法,参前倚衡,天机自见。若夫旷百世而相感,希圣希贤,则有中心之好矣。

余初令名山,蔡、蒙之外,皆明“卫”、“所”地,几议裁并,不能归郡县者,见朝廷重念边防之意焉。今降补安东卫参军职,三月以来,稽夺攘、严烽燧,惟恐陨越以贻羞。盖观感于《卫志》之新编,知官其地者良非易也。青鸐鸣矣,海不扬波,将兵者犹欲遵循纪律,为程卫尉,不为李将军,非体重念边防之意耶?

钱谷坐日照、诸城,摧科抚字不归两邑,归于守府。位在郎官之上,肃然二千石之彤幨,欲体重念边防之意。其为礼乐诗书,以说以敦,寓鹈锋于笙瑟,可知矣。况积代簪缨,俱霜暗青萍,以彼云裔,裛我泮藻,砻刀错玉,微大君子,而谁与归?

《志》既成,余未及勷翰墨,事探讨,惟有目击而心识。一言之出,求可对古人,一行之发,求可对今人。有人焉,取是书而读之,曰:

“夫夫也,不可以对古人也,不可以对今人也!”余不亦获罪于余心与目也哉!

康熙十二年癸丑孟夏,安东卫经历清苑王麟胤谨跋。(印章二) 序(三)

稽古建官,卫庠未有设也。逮前朝成、弘之际,文教诞敷,人才彬郁,始命各卫创辟学宫,选立师儒。弯弓御侮下马草露布者得士,浸浸称盛矣。

安东卫距照邑九十里,绣壤缙处,华族姻联。余以丙午夏自蓬莱转此地,摄理学政者垂五六载。适值壬子秋杪,得奉部檄,较雠国志,余亦承乏其间。才薄识疏,勉自竭蹶,少参末议,乃知沿海诸卫事。洪武十有六年,日本陆梁出没剽掠,不可控制。始命信国公汤和,于东海诸边,延袤数千里,严设城堡,辖隶臬司,选练墩卒,棋布守御,倭寇始尔得戢。安东遂成重地。

既而永乐纂统,报白沟诸役功绩,簪缨世胄,食采兹地。奕叶袭庥,垂三百余年。其间科第鼎盛,才名辈出。是以夏殷礼存,文献足征。遂同诸公及我多士,补辑遗文,搜讨旧典。风教礼乐之制,考诸故家;兵戎防御之备,询诸幕府。用付剞劂氏。家乘也而行且国史矣;方策也而行且日星矣。

余虽固陋,得附诸君子之末焉。是为序。

康熙十二年癸丑四月,安东卫儒学署教授事举人日照李簠题。(印章二) 叙(四)

皇帝御极之十一年,令天下诸郡邑各辑其山川、户田、民物、土俗以闻。由是穷陬僻壤,图籍之所未祥,輶轩之所不至,皆得陈诗贡俗敬献于圣天子之前,猗欤!真盛典哉!独念郡县之志,仅废于六十年之后,而我卫之志竟缺于三百载之前,使载籍云亡,老成雕谢,欲问其轶事而文献无足徵者,不几负朝廷而失大典乎?故纶音初颁,卫执事甚难之,谋及卫绅士耆老。余曰:“是无难,有家先人之手订者在,取而校之可不劳而书成。”盖我卫历三百载,国典虽亡,而家乘犹著。昔孝廉赵公采辑于八十年之先,而余先叔父笃志著述,复集成于八十年之后,其朝夕拮据者阅三载余。当其时,纶音未尝颁也,执事未尝谋也。身处三百载之下而亟取三百载以来缺焉不及详之事,而论次之、纂集之,几疑其散佚而无定巳。乃先叔父不避其疑,不辞其艰,加意修明,踵事增华。或有参于先世之断简残编,或有证于昔时之勋戚世胄,或有得于闾阎之讴吟论说。其于忠孝节义未敢有溢词有偏见焉。可谓无幽弗阐,无事不备矣,然犹虑其持论过严,近迹未著也。恭呈卫侯景陵赵公及学师李公、参军王公,相与敬慎乃心,复延二三儒赵子琢侯等为之校阅,且备询卫绅士耆老,必求其公而勿伤于刻,必求其全而勿失于蔓。然后彚为数卷以进,诚重之、诚难之也夫。 先叔父去今甫二载耳,在当日修之,仅备为百世之遗闻;在今日用之,遂成为一代之钜章。或亦得气之先,见道之豫乎?

虽然,志以纪事也,而亦以传意也,所采者民习之淳浇,所询者土物之丰歉,所考订而谱叙者形势之冲僻险易。于纪事之中而依然采风问俗之意,其抑致治之要图乎?安东为山左门户,士民疲敝,屯政久弛,

则所以兴利剔弊者,正赖我景陵赵公耳。倘十年爱养,十年教训,俾我卫颓靡于先者奋兴于后,庶无负天子征文考献之盛心。而昔孝廉赵公与先叔父亦与有功焉。宁仅啧啧称胜概,表雄文,以夸一时之纪载也哉? 是为叙。

时康熙岁次癸丑孟夏邑后学苏兰孙笔山氏撰(印章二) 跋(五)

《卫志》,余高叔祖长史公所辑也,藏之家有年矣。然记事属词仅二百年之行事,而隆、万以下无稽焉。余父伤其缺,念先人之杯棬犹存,而缵成不可无继,命余补之,未果。适壬子秋,余铩羽归,不揣厥妄,竟学操觚,矢公慎以为校正叙文,一综旧集。条例未详者,增以已意。辑事访之父老,年时未谙者,参之苏书,铅椠不敏,余叔侄兄弟又从而丹黄之。阅月,稿始成,亦为续貂前人,聊当家乘耳。嗣是征志檄下,卫执事赵老父台以纂修委,儒生叔侄兄弟与焉。时迫,聚讼不及,因出成稿酌之。众皆曰:“可”。惟忠义人物之评骘,质其子孙,户口钱粮之数目,録之由单,余者更俚订讹,颇有增减。即付梓人,今竣矣。用识其事。

时康熙十二年孟夏之吉邑学生赵自修琢侯氏识(印章二) 跋(六)

“卫”、“所”创自明始,郡县建于历代。郡县之志,代有传书,修之或云易也,然年远事湮,残编散佚,易也而实难。卫志之缺久矣,修之不亦难乎?但地近而芳躅共见,事简而旧乘可参,难也而实易。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xz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