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实验操作知识点整理
更新时间:2024-03-23 03:3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高中化学实验操作知识点整理 ....................................................................................................................... 1 高中化学细小知识点总结 ............................................................................................................................. 10 高考总复习之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 ............................................................................................................. 16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 33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 33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 34 高中化学重点 ......................................................................................................................................... 47 化学计算 ................................................................................................................................................. 52 解题技巧 ................................................................................................................................................. 57
高中化学实验操作知识点整理
一.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二.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①实验室蒸馏石油。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②苯的硝化反应。 三.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
1
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实验: 热KMnO4制氧气 制乙炔和收集NH3
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四.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10种方法
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3.过滤法:溶与不溶。 4.升华法:SiO2(I2)。
5.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2(CO):通过热的CuO;CO2(SO2):通过NaHCO3溶液。 8.吸收法:用做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9.转化法:两种物质难以直接分离,加药品变得容易分离,然后再还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过滤,除去Fe(OH)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1(OH)3。 10.纸上层析(不作要求) 五.常用的去除杂质的方法10种
1.杂质转化法: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氢氧化钠,使苯酚转化为酚钠,利用酚钠易溶于水,使之与苯分开。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
2.吸收洗涤法: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和水,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的溶液后,再通过浓硫酸。
3.沉淀过滤法:欲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加入过量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不溶物,达到目的。
4.加热升华法: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可采用此法。 5.溶剂萃取法: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采用此法。
6.溶液结晶法(结晶和重结晶):欲除去硝酸钠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钠,可利用二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温度,使硝酸钠结晶析出,得到硝酸钠纯晶。
7.分馏蒸馏法:欲除去乙醚中少量的酒精,可采用多次蒸馏的方法。
8.分液法:欲将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可采用此法,如将苯和水分离。 9.渗析法:欲除去胶体中的离子,可采用此法。如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离子。 10.综合法:欲除去某物质中的杂质,可采用以上各种方法或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不”15例
1.实验室里的药品,不能用手接触;不要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更不能尝结晶的味道。
2
2.做完实验,用剩的药品不得抛弃,也不要放回原瓶(活泼金属钠、钾等例外)。
3.取用液体药品时,把瓶塞打开不要正放在桌面上;瓶上的标签应向着手心,不应向下;放回原处时标签不应向里。
4.如果皮肤上不慎洒上浓H2SO4,不得先用水洗,应根据情况迅速用布擦去,再用水冲洗;若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切不可用手揉眼,应及时想办法处理。
5.称量药品时,不能把称量物直接放在托盘上;也不能把称量物放在右盘上;加法码时不要用手去拿。
6.用滴管添加液体时,不要把滴管伸入量筒(试管)或接触筒壁(试管壁)。 7.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容积的1/3。 8.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对点另一只酒精灯;熄灭时不得用嘴去吹。 9.给物质加热时不得用酒精灯的内焰和焰心。
10.给试管加热时,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切不可使试管口对着自己或旁人;液体的体积一般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
11.给烧瓶加热时不要忘了垫上石棉网。
12.用坩埚或蒸发皿加热完后,不要直接用手拿回,应用坩埚钳夹取。
13.使用玻璃容器加热时,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灯芯接触,以免容器破裂。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用冷水冲洗或放在桌面上,以免破裂。
14.过滤液体时,漏斗里的液体的液面不要高于滤纸的边缘,以免杂质进入滤液。 15.在烧瓶口塞橡皮塞时,切不可把烧瓶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烧瓶。 七.化学实验中的先与后22例
1.加热试管时,应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拿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3.制取气体时,先检验气密性后装药品。 4.收集气体时,先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后再收集。
5.稀释浓硫酸时,烧杯中先装一定量蒸馏水后再沿器壁缓慢注入浓硫酸。 6.点燃H2、CH4、C2H4、C2H2等可燃气体时,先检验纯度再点燃。
7.检验卤化烃分子的卤元素时,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先加稀HNO3再加AgNO3溶液。
8.检验NH3(用红色石蕊试纸)、Cl2(用淀粉KI试纸)、H2S[用Pb(Ac)2试纸]等气体时,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后再与气体接触。
9.做固体药品之间的反应实验时,先单独研碎后再混合。
10.配制FeCl3,SnCl2等易水解的盐溶液时,先溶于少量浓盐酸中,再稀释。
11.中和滴定实验时,用蒸馏水洗过的滴定管先用标准液润洗后再装标准掖;先用待测液润洗后再移取液体;滴定管读数时先等一二分钟后再读数;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改变时,先等半分钟颜色不变后即为滴定终点。
12.焰色反应实验时,每做一次,铂丝应先沾上稀盐酸放在火焰上灼烧到无色时,再做下一次实验。
3
13.用H2还原CuO时,先通H2流,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冷却后再停止通H2。 14.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先用烧杯加蒸馏水至容量瓶刻度线1cm~2cm后,再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15.安装发生装置时,遵循的原则是:自下而上,先左后右或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16.浓H2SO4不慎洒到皮肤上,先迅速用布擦干,再用水冲洗,最后再涂上3%一5%的 NaHCO3溶液。沾上其他酸时,先水洗,后涂 NaHCO3溶液。 17.碱液沾到皮肤上,先水洗后涂硼酸溶液。
18.酸(或碱)流到桌子上,先加 NaHCO3溶液(或醋酸)中和,再水洗,最后用布擦。
19.检验蔗糖、淀粉、纤维素是否水解时,先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加NaOH溶液中和H2SO4,再加银氨溶液或Cu(OH)2悬浊液。
20.用pH试纸时,先用玻璃棒沾取待测溶液涂到试纸上,再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比,定出pH。
21.配制和保存Fe2+,Sn2+等易水解、易被空气氧化的盐溶液时;先把蒸馏水煮沸赶走O2,再溶解,并加入少量的相应金属粉末和相应酸。
22.称量药品时,先在盘上各放二张大小,重量相等的纸(腐蚀药品放在烧杯等玻璃器皿),再放药品。加热后的药品,先冷却,后称量。 八.实验中导管和漏斗的位置的放置方法
在许多化学实验中都要用到导管和漏斗,因此,它们在实验装置中的位置正确与否均直接影响到实验的效果,而且在不同的实验中具体要求也不尽相同。下面拟结合实验和化学课本中的实验图,作一简要的分析和归纳。
1.气体发生装置中的导管;在容器内的部分都只能露出橡皮塞少许或与其平行,不然将不利于排气。 2.用排空气法(包括向上和向下)收集气体时,导管都必领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底部附近。这样利于排尽集气瓶或试管内的空气,而收集到较纯净的气体。
3.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只需要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口部。原因是“导管伸入集气瓶和试管的多少都不影响气体的收集”,但两者比较,前者操作方便。
4.进行气体与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导管应伸到所盛溶液容器的中下部。这样利于两者接触,充分发生反应。
5.点燃H2、CH4等并证明有水生成时,不仅要用大而冷的烧杯,而且导管以伸入烧杯的1/3为宜。若导管伸入烧杯过多,产生的雾滴则会很快气化,结果观察不到水滴。
6.进行一种气体在另一种气体中燃烧的实验时,被点燃的气体的导管应放在盛有另一种气体的集气瓶的中央。不然,若与瓶壁相碰或离得太近,燃烧产生的高温会使集气瓶炸裂。
7.用加热方法制得的物质蒸气,在试管中冷凝并收集时,导管口都必须与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止液体经导管倒吸到反应器中。
8.若需将HCl、NH3等易溶于水的气体直接通入水中溶解,都必须在导管上倒接一漏斗并使漏斗边沿稍许浸入水面,以避免水被吸入反应器而导致实验失败。
4
9.洗气瓶中供进气的导管务必插到所盛溶液的中下部,以利杂质气体与溶液充分反应而除尽。供出气的导管则又务必与塞子齐平或稍长一点,以利排气。
11.制H2、CO2、H2S和C2H2等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或水,可在容器的塞子上装一长颈漏斗,且务必使漏斗颈插到液面以下,以免漏气。
12.制Cl2、HCl、C2H4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也可以在反应器的塞子上装一漏斗。但由于这些反应都需要加热,所以漏斗颈都必须置于反应液之上,因而都选用分液漏斗。 九.特殊试剂的存放和取用10例
1.Na、K:隔绝空气;防氧化,保存在煤油中(或液态烷烃中),(Li用石蜡密封保存)。用镊子取,玻片上切,滤纸吸煤油,剩余部分随即放人煤油中。
2.白磷:保存在水中,防氧化,放冷暗处。镊子取,并立即放入水中用长柄小刀切取,滤纸吸干水分。 3.液Br2:有毒易挥发,盛于磨口的细口瓶中,并用水封。瓶盖严密。
4.I2:易升华,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应保存在用蜡封好的瓶中,放置低温处。 5.浓HNO3,AgNO3: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放在低温避光处。
6.固体烧碱:易潮解,应用易于密封的干燥大口瓶保存。瓶口用橡胶塞塞严或用塑料盖盖紧。 7.NH3?H2O:易挥发,应密封放低温处。
8.C6H6、、C6H5—CH3、CH3CH2OH、CH3CH2OCH2CH3:易挥发、易燃,应密封存放低温处,并远离火源。 9.Fe2+盐溶液、H2SO3及其盐溶液、氢硫酸及其盐溶液:因易被空气氧化,不宜长期放置,应现用现配。
10.卤水、石灰水、银氨溶液、Cu(OH)2悬浊液等,都要随配随用,不能长时间放置。 十.中学化学中与“0”有关的实验问题4例 1.滴定管最上面的刻度是0。 2.量筒最下面的刻度是0。 3.温度计中间刻度是0。 4.托盘天平的标尺中央数值是0。 十一.能够做喷泉实验的气体
NH3、HCl、HBr、HI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均可做喷泉实验。其它气体若能极易溶于某液体中时(如CO2易溶于烧碱溶液中),亦可做喷泉实验。 十二.主要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的具体实验80例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5
(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NaHCO3 (也叫小苏打) (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1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 (14)甲醇:CH3OH 有毒、失明、死亡 (15)酒精、乙醇:C2H5OH
(16)醋酸、乙酸(16.6℃冰醋酸)CH3COOH(CH3COO- 醋酸根离子) 具有酸的通性 (17)氨气:NH3 (碱性气体)
(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属离子的碱) (19)亚硝酸钠:NaNO2 (工业用盐、有毒)
二、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 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 (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 、HgO、红磷▲硫:淡黄色▲ Cu2(OH)2CO3为绿色
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 不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①盐:白色↓:CaCO3、BaCO3(溶于酸) AgCl、BaSO4(也不溶于稀HNO3) 等 ②碱:蓝色↓:Cu(OH)2 红褐色↓:Fe(OH)3白色↓:其余碱。 6 (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
▲注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7、有毒的,气体:CO 液体:CH3OH 固体:NaNO2 CuSO4(可作杀菌剂 ,与熟石灰混合配成天蓝色的粘稠状物质——波尔多液)
三、物质的溶解性 1、盐的溶解性
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 含Cl的化合物只有A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SO42- 的化合物只有BaSO4 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CO32- 的物质只有K2CO3、Na2CO3、(NH4)2CO3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 2、碱的溶解性
溶于水的碱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氨水,其他碱不溶于水。难溶性碱中Fe(OH)3是红褐色沉淀,Cu(OH)2是蓝色沉淀,其他难溶性碱为白色。(包括Fe(OH)2)注意:沉淀物中AgCl和BaSO4 不溶于稀硝酸,
11
其他沉淀物能溶于酸。如:Mg(OH)2 CaCO3 BaCO3 Ag2 CO3 等
3、大部分酸及酸性氧化物能溶于水,(酸性氧化物+水→酸)大部分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能溶的有: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钠(碱性氧化物+水→碱) 四、化学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钾。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CH4 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9、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银。 10、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11、熔点最小的金属是汞。
1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13、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14、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15、最早利用天然气的是中国;中国最大煤炭基地在:山西省;最早运用湿法炼铜的是中国(西汉发现[刘安《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宋朝应用);最早发现电子的是英国的汤姆生;最早得出空气是由N2和O2组成的是法国的拉瓦锡。 五、初中化学中的“三”
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3、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4、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5、黑色金属只有三种:铁、锰、铬。6、构成物质的元素可分为三类即(1)金属元素、(2)非金属元素、(3)稀有气体元素。7,铁的氧化物有三种,其化学式为(1)FeO、(2)Fe2O3、(3) Fe3O4。
8、溶液的特征有三个(1)均一性;(2)稳定性;(3)混合物。
9、化学方程式有三个意义:(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问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数比;(3)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化学方程式有两个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遵循质量守恒定律。10、生铁一般分为三种:白口铁、灰口铁、球墨铸铁。 11、碳素钢可分为三种:高碳钢、中碳钢、低碳钢。
12、常用于炼铁的铁矿石有三种:(1)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2)磁铁矿(Fe3O4);(3)菱铁矿(FeCO3)。13、炼钢的主要设备有三种:转炉、电炉、平炉。 14、常与温度有关的三个反应条件是点燃、加热、高温。
15、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有两种方法:(1)升温、(2)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降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注意:溶解度随温度而变小的物质如:氢氧化钙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降温、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升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16、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17、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1)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水;(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3)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12
18、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三种: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19、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分为三类:(1)大部分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3)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20、CO2可以灭火的原因有三个: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21、单质可分为三类: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22、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23、应记住的三种黑色氧化物是: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24、氢气和碳单质有三个相似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的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25、教材中出现的三次淡蓝色:(1)液态氧气是淡蓝色(2)硫在空气中燃烧有微弱的淡蓝色火焰、(3)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有淡蓝色火焰。
26、与铜元素有关的三种蓝色:(1)硫酸铜晶体;(2)氢氧化铜沉淀;(3)硫酸铜溶液。27、过滤操作中有“三靠”:(1)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2)玻璃棒的末端轻靠在滤纸三层处;(3)盛待过滤液的烧杯边缘紧靠在玻璃捧引流。
28、三大气体污染物:SO2、CO、NO2
29、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30、取用药品有“三不”原则:(1)不用手接触药品;(2)不把鼻子凑到容器口闻气体的气味;(3)不尝药品的味道。 31、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32、工业三废:废水、废渣、废气 34、可以直接加热的三种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另外还有燃烧匙) 35、质量守恒解释的原子三不变:种类不改变、数目不增减、质量不变化
36、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爆炸的三种气体:H2、CO、CH4 (实际为任何可燃性气体和粉尘)。37、煤干馏(化学变化)的三种产物:焦炭、煤焦油、焦炉气 38、浓硫酸三特性:吸水、脱水、强氧化
39、使用酒精灯的三禁止:对燃、往燃灯中加酒精、嘴吹灭 40、溶液配制的三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41、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前三种元素:O、C、H
42、原子中的三等式: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43、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化学口诀
1、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多变一 分解反应:一变多 置换反应:一单换一单 复分解反应:互换离子 2、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正价):
一价钾钠氢与银,二价钙镁钡与锌,三价金属元素铝; 一五七变价氯,二四五氮,硫四六,三五有磷,二四碳; 一二铜,二三铁,二四六七锰特别。
13
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
“茶(查)、庄(装)、定、点、收、利(离)、息(熄)”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盛装药品,连好装置 “定”试管固定在铁架台 “点”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收”收集气体 “离”导管移离水面 “熄”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4、用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 “一通、二点、三灭、四停、五处理”
“一通”先通氢气,“二点”后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三灭”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四停”等到室温时再停止通氢气;“五处理”处理尾气,防止CO污染环境。 5、电解水的实验现象:
“氧正氢负,氧一氢二”:正极放出氧气,负极放出氢气;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 6、组成地壳的元素:养闺女(氧、硅、铝) 7、原子最外层与离子及化合价形成的关系:
“失阳正,得阴负,值不变”:原子最外层失电子后形成阳离子,元素的化合价为正价;原子最外层得电子后形成阴离子,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价;得或失电子数=电荷数=化合价数值。 8、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口诀:
固体需匙或纸槽,一送二竖三弹弹;块固还是镊子好,一横二放三慢竖。 液体应盛细口瓶,手贴标签再倾倒。读数要与切面平,仰视偏低俯视高。 滴管滴加捏胶头,垂直悬空不玷污,不平不倒不乱放,用完清洗莫忘记。 托盘天平须放平,游码旋螺针对中;左放物来右放码,镊子夹大后夹小; 试纸测液先剪小,玻棒沾液测最好。试纸测气先湿润,粘在棒上向气靠。 酒灯加热用外焰,三分之二为界限。硫酸入水搅不停,慢慢注入防沸溅。 实验先查气密性,隔网加热杯和瓶。排水集气完毕后,先撤导管后移灯。 9、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至弱: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按顺序背诵) 钾钙钠镁铝 锌铁锡铅(氢) 铜汞银铂金 10、“十字交叉法”写化学式的口诀:
“正价左负价右,十字交叉约简定个数,写右下验对错” 11、过滤操作口诀:
斗架烧杯玻璃棒,滤纸漏斗角一样;过滤之前要静置,三靠二低莫忘记。 12、实验中的规律:
①凡用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都选用高锰酸钾制O2装置(固固加热型);
凡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加热制气体的都选用双氧水制O2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14
②凡是给试管固体加热,都要先预热,试管口都应略向下倾斜。 ③凡是生成的气体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的,都可用排水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的,都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的,都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④凡是制气体实验时,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导管应露出橡皮塞1-2ml,铁夹应夹在距管口1/3处。 ⑤凡是用长颈漏斗制气体实验时,长颈漏斗的末端管口应插入液面下。 ⑥凡是点燃可燃性气体时,一定先要检验它的纯度。 ⑦凡是使用有毒气体做实验时,最后一定要处理尾气。
⑧凡是使用还原性气体还原金属氧化物时,一定是“一通、二点、三灭、四停” 13、反应规律: 置换反应: (1)金属单质 + 酸 →盐 + 氢气
(2)金属单质 + 盐(溶液)→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3)金属氧化物+木炭或氢气→金属+二氧化碳或水 复分解反应:
①碱性氧化物+酸→盐+H2O ②碱+酸→盐+H2O ③酸+盐→新盐+新酸 ④盐1+盐2→新盐1+新盐2 ⑤盐+碱→新盐+新碱 14、金属+酸→盐+H2↑中:
①等质量金属跟足量酸反应,放出氢气由多至少的顺序:Al>Mg>Fe>Zn ②等质量的不同酸跟足量的金属反应,酸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放出氢气越多。 ③等质量的同种酸跟足量的不同金属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 ④在金属+酸→盐+H2↑反应后,溶液质量变重,金属变轻。 金属+盐溶液→新金属+新盐中:
①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新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时,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重,金属变轻。 ②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新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时,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轻,金属变重。 15、催化剂:一变二不变(改变物质的反应速率,它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变的物质是催化剂) 氧化剂和还原剂:得氧还,失氧氧(夺取氧元素的物质是还原剂,失去氧元素的物质是氧化剂) 16、用洗气瓶除杂的连接:长进短出 用洗气瓶排水收集气体的连接:短进长出
用洗气瓶排空气收集气体的连接:密小则短进长出,密大则长进短出 17、实验除杂原则:先除其它,后除水蒸气 实验检验原则:先验水,后验其它
15
高考总复习之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
化学 第一册
第一章 卤素
第一节 氯气
1、2Na?Cl点燃2????2NaCl 2、Cu?Cl2?点燃???CuCl2 3、2Fe?3Cl2?点燃???2FeCl3
4、H点燃(光照)2?Cl2??????2HCl 5、2P?3Cl点燃2????2PCl3 6、PCl3?Cl2?PCl5 7、Cl2?H2O?HCl?HClO
8、2Ca(OH)2?2Cl2?Ca(ClO)2?CaCl2?2H2O 9、Ca(ClO)2?CO2?H2O?CaCO3??2HClO 10、2NaOH?Cl2?NaClO?NaCl?H2O
11、4HCl?MnO2????MnCl2?2H2O?Cl2? 12、2KMnO4?16HCl(浓)?2MnCl2?2KCl?5Cl2??8H2O
13、2HClO?见光???2HCl?O2 第二节 氯化氢
14、NaCl?H2SO(浓)4?NaHSO4?HCl? 15、NaHSO?4?NaCl???Na2SO4?HCl? 16、2NaCl?H????2SO(浓)4Na2SO4?2HCl?(14、15结合) 17、HCl?AgNO3?AgCl??HNO3
16
18、NaCl?AgNO3?AgCl??NaNO3 19、KCl?AgNO3?AgCl??KNO3 20、2HCl?CaCO3?CaCl2?H2O?CO2?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Cu?H2O 21、CuO?H2?22、C?4HNO3?CO2??4NO2??2H2O
????4Zn(NO3)23、4Zn?10HNO(极稀)32?NH4NO3?3H2O
24、11P?15CuSO4?24H2O?5Cu3P?6H3PO4?15H2SO4 25、KClO3?6HCl(浓)?3Cl2?KCl?3H2O
????4Mg(NO3)26、4Mg?10HNO(极稀)32?NH4NO3?3H2O
?))27、K2Cr2O7?6Fe3O4?31H2SO4?Cr(2SO43?9Fe(2SO43?K2SO4?31H2O
28、2KNO3?3C?S?K2S?N2??3CO2? 第四节 卤族元素 29、H2?F2?2HF 30、H2?Br2?2HBr 31、H2?I2?2HI
32、2NaBr?Cl2?2NaCl?Br2 33、2KI?Cl2?2KCl?I2 34、2KI?Br2?2KBr?I2
35、NaBr?AgNO3?AgBr??NaNO3 36、KI?AgNO3?AgI??KNO3
??2Ag?Br2 37、2AgBr??光照第二章 摩尔 反应热
17
第一节 摩尔 38、C?O2?CO2
39、Mg?2HCl?MgCl2?H2? 第二节 气体摩尔体积
40、Zn?2HCl?ZnCl2?H2 第三节 物质的量浓度
41、2NaOH?H2SO4?Na2SO4?2H2O 第四节 反应热
42、C(固)?O(气)?点燃2???CO(气)2?393.5kJ 43、2H(气)2?O(气)2?2H2O(气)?483.6kJ 44、2H(气)2?O(气)2?2H2O(液)?571.6kJ 45、C(固)?H2O(气)????CO(气)?H(气)2?131.3kJ第三章 硫 硫酸
第一节 硫
46、2Cu?S????Cu2S 47、Fe?S????FeS 48、S?H?2???H2S 49、S?C?高温???CS2 50、S?O点燃2????SO2 51、3S?6KOH????2K2S?K2SO4?3H2O 第二节 硫的氢化物和氧化物
52、H?2S???H2?S? 53、2H点燃2S?3O2(足)????2H2O?2SO2 54、2H点燃2S?O2(不足)????2H2O?2S? 55、2H点燃2S?SO2????2H2O?3S?
18
56、H2S?Br2?S??2HBr 57、FeS?2HCl?FeCl2?H2S? 58、CuSO4?H2S?CuS??H2SO4 59、PbAc2?H2S?PbS??2HAc 60、H2S?NaOH?NaHS?H2O 61、NaHS?NaOH?Na2S?H2O
62、H2S?2NaOH?Na2S?2H2O(60、61结合) 63、H2S?2FeCl3?S??2FeCl2?2HCl
64、H2SO(稀)4?FeS?FeSO4?H2S? 65、SO2?H2O?H2SO3
66、2SOV2?O2?O2??5??2SO3 67、SO3?H2O?H2SO4
68、Na2SO3?H2SO4?Na2SO4?H2O?SO2? 69、SO2?2NaOH?Na2SO3?H2O 70、SO2?CaO?CaSO3
71、SO2?2Ca(OH)2?CaSO3??H2O
72、SO2?CaSO3?H2O?Ca(HSO3)2
73、SO2?2H2S?3S??2H2O
74、SO2?Cl2?2H2O?2HCl?H2SO4 75、SO2?Br2?2H2O?2HBr?H2SO4
76、5SO2?2H2O?2KMnO4?MnSO4?K2SO4?2H2SO4第三节 硫酸的工业制法
19
77、4FeS2?11O高温2????2Fe2O3?8SO2?
78、2SO2?O2?O2??V5??2SO3 79、H2O?SO3?H2SO4 第四节 硫酸 硫酸盐
80、C?2H?2SO(浓)4???CO2??2SO2??2H2O 81、S?2H?2SO(浓)4???3SO2??2H2O 82、P?H2SO(浓)????4H3PO4?SO2??2H2O 83、H?2S?H2SO(浓)4???S?SO2?2H2O 84、Cu?2H?2SO(浓)4???CuSO4?SO2??2H2O 85、BaCl2?H2SO4?BaSO4??2HCl 86、BaCl2?Na2SO4?BaSO4??2NaCl 87、BaCl2?Na2CO3?BaCO3??2NaCl 88、BaCO3?2HCl?BaCl2?H2O?CO2?
89、BaCO3?2HNO3?Ba(NO3)2?H2O?CO2?
90、Na2CO3?H2SO3?Na2S?H2O?CO2? 91、2H2SO3?O2?2H2SO4 92、2Na2SO3?O2?2Na2SO4 93、2CaSO3?O2?2CaSO4
94、2Fe?6H?2SO(浓)4???Fe(2SO4)3?3SO2??6H2O
95、2NaBr?2H????2SO(浓)4Br2?SO2??Na2SO4?H2O96、2NaCl?H?2SO(浓)4???Na2SO4?2HCl? 97、C浓H211H22O11???SO?4?12C?11H2O
20
第四章 碱金属
第一节 钠
98、4Na?O2?2Na2O 99、2Na?O2?Na2O2
100、2Na?Cl点燃2????2NaCl 101、2Na?S??研磨??Na2S 102、2Na?2H2O?2NaOH?H2?
103、2Na?2H2O?CuSO4?Cu(OH)2?Na2SO4?H2? 第二节 钠的氧化物
104、Na2O?H2O?2NaOH
105、2Na2O2?2H2O?4NaOH?O2? 106、Na2O?CO2?Na2CO3
107、2Na2O2?2CO2?2Na2CO3?O2 108、Na2O?2HCl?2NaCl?H2O
109、Na2O2?4HCl?4NaCl?2H2O?O2? 110、Na2CO3?2HCl?2NaCl?CO2??H2O 111、NaHCO3?HCl?NaCl?CO2??H2O
112、2NaHCO?3???Na2CO3?CO2??H2O 113、NaHCO3?NaOH????Na2CO3?H2O 114、2NaHCO3?Ca(OH)(少量)2?CaCO3??Na2CO3?2H2O115、NaHCO3?Ca(OH)(足量)2?CaCO3??NaOH?H2O 116、Na2CO3?BaCl2?BaCO3??2NaCl 117、Na2CO3?CaCl2?CaCO3??2NaCl
21
118、Ca(HCO3)2?2HCl?CaCl2?2CO2??2H2O 119、Ca(HCO3)2?2NaOH?CaCO3??Na2CO3?2H2O
120、NaHSO3?HCl?NaCl?SO2??H2O 第三节 碱金属元素
121、4Li?O点燃2????2Li2O 122、K?O点燃2????KO2 123、2M?X2?2MX(M表示氧族元素,X代表卤族元素) 124、2M?H2?2MH
125、2M?2H2O?2MOH?H2?
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本章内容、性质特殊,所有化学反应方程式均融在其他章节中。
第六章 氮和磷
第二节 氮气
126、3Mg?N2?点燃???Mg3N2
127、N高温高压2?H2??催化剂???2NH3 128、N放电2?O2????2NO 129、2NO?O2?2NO2 130、2NO2?N2O4
131、3NO2?H2O?2HNO3?NO 132、4NO?3O2?2H2O?4HNO3 133、4NO2?O2?2H2O?4HNO3 第三节 氨 铵盐
134、NH3?HCl?NH4Cl 135、NH3?HNO3?NH4NO3
136、4NH催化剂3?5O2?????4NO?6H2O
22
137、NH3?O(纯)2?点燃???N2?H2O 138、NH?4Cl?Ca(OH)2???2NH3??CaCl2?2H2O 139、NH4Cl(固)????NH3??HCl? 140、NH3?HCl?NH4Cl
141、NH4HCO3????NH3??H2O?CO2? 142、(NH4)2SO4?2NaOH????2NH3??Na2SO4?2H2O 第四节 硝酸
143、4HNO光或热3????4NO2??O2?2H2O
144、Cu?4HNO(浓)3?Cu(NO3)2?2NO2??2H2O 145、3Cu?8HNO(稀)3?3Cu(NO3)2?2NO??4H2O
145、C?4HNO3?CO2??4NO2??2H2O
146、NaNO????3?H2SO(浓)4NaHSO4?HNO3? 147、4NHPt?Rh3(气)?5O(气)2????4NO(气)?6H2O(气)高温高压?907kJ148、2NO(气)?O(气)2?2NO(气)2?113kJ 149、3NO(气)2?H2O(液)?2HNO(液)3?NO(气)?136kJ 150、NO?NO2?2NaOH?2NaNO2?H2O 第六节 磷 磷酸
151、2P?3Cl点燃2????2PCl3 152、2P?5Cl点燃2????2PCl5 153、P冷水2O5?H2O????HPO3 154、P热水2O5?3H2O????2H3PO4
155、Ca()????3PO42?3H2SO(浓)42H3PO4?3CaSO4? 156、Ca(3PO4)2?2H????2SO(浓)4Ca(H2PO4)2?2CaSO4?
23
157、Ca(3PO4)2?4H3PO(浓)4?3Ca(H2PO4)2
化学 第二册
第一章 硅
第二节 硅及其重要的化合物
158、Si?O???2?SiO2 159、Si?2NaOH?H2O?Na2SiO3?2H2?
160、SiO高温2?2C????Si?2CO? 161、SiO高温2?CaO????CaSiO3 162、SiO2?2NaOH?Na2SiO3?H2O 163、SiO2?4HF?SiF4?2H2O
164、Na2SiO3?2HCl?H2O?H4SiO4??2NaCl 165、H干燥空气4SiO4?????H2SiO3?H2O
166、Na2SiO3?CO2?H2O?H2SiO3??Na2CO3第三节 硅酸盐工业简述
167、Na2CO3?SiO高温2????Na2SiO3?CO2? 168、CaCO高温3?SiO2????CaSiO3?CO2?
第二章 镁 铝
第二节 镁和铝的性质
169、2Mg?O2?点燃???2MgO 170、4Al?3O2????2Al2O3 171、2Al?2NaOH?2H2O?2NaAlO2?3H2?
172、Mg?Cl点燃2????MgCl2 173、2Al?3Cl点燃2????2AlCl3 174、3Mg?N2?点燃???Mg3N2
24
175、2Al?3S?点燃???Al2S3 176、Mg?CuSO4?MgSO4?Cu
177、2Al?3Hg(NO3)2?2Al(NO3)3?3Hg 178、Mg?2H2O??沸水??Mg(OH)2?H2?
179、2Al?6H2O??沸水???2Al(OH)3?3H2?
180、2Mg?CO点燃2????2MgO?C 181、2Al?Fe高温2O3????Al2O3?2Fe 182、10Al?3V高温2O5????5Al2O3?6V 183、2Al?WO高温3????Al2O3?W 184、2Al?Cr高温2O3????Al2O3?2Cr 第三节 镁和铝的重要化合物
185、MgCO煅烧3????MgO?CO2?
186、Mg(OH)?2???MgO?H2O 187、MgO?H缓慢2O????Mg(OH)2
188、MgO?SiO高温2????MgSiO3
189、MgCl2?Ca(OH)2?CaCl2?Mg(OH)2?
190、MgCl电解2?熔融???Mg?Cl2? 191、Al冰晶石2O3??电解??4Al?3O2?
192、Al2O3?6HCl?2AlCl3?3H2O
193、Al2O3?3H2SO4?Al(2SO4)3?3H2O
194、Al2O3?2NaOH?2NaAlO2?H2O
195、Al(2SO4)3?6NH3?H2O?2Al(OH)3??(3NH4)2SO4
25
196、2Al(OH)?3???Al2O3?3H2O 197、Al(OH)3?3HCl?AlCl3?3H2O
198、2Al(OH)3?3H2SO4?Al(2SO4)3?6H2O
199、Al(OH)3?NaOH?NaAlO2?2H2O 第四节 硬水及其软化
200、CaCO3?CO2?H2O?Ca(HCO3)2 201、Ca(HCO?3)2???CaCO3??CO2??H2O 202、Mg(HCO?3)2???MgCO3??CO2??H2O 203、Ca(HCO3)2?Ca(OH)2?2CaCO3??2H2O
204、Mg(HCO3)2?2Ca(OH)2?2CaCO3??Mg(OH)2??2H2O205、MgSO4?Ca(OH)2?Mg(OH)2??CaSO4 206、CaSO4?Na2CO3?CaCO3??Na2SO4
第三章 铁
第一节 铁和铁的化合物 207、3Fe?2O点燃2????Fe3O4
208、Fe?S????FeS 209、2Fe?3Cl?2???2FeCl3 210、3Fe?4H2O(气)?高温???Fe3O4?4H2 211、Fe?2HCl?FeCl2?H2?
212、Fe?Cu(SO4)2?Fe(SO4)2?Cu
213、FeO?2HCl?FeCl2?H2O 214、Fe2O3?6HCl?2FeCl3?3H2O
215、FeSO4?2NaOH?Fe(OH)2?Na2SO4
26
216、FeCl3?3NaOH?Fe(OH)3??3NaCl 217、4Fe(OH)2?O2?2H2O?4Fe(OH)3
218、Fe(OH)?2???FeO?H2O 219、2Fe(OH)?3???Fe2O3?3H2O 220、Fe(OH)2?2HCl?FeCl2?2H2O 221、Fe(OH)3?3HCl?FeCl3?3H2O 222、FeO?H2?Fe?H2O 223、Fe2O3?3H2?2Fe?3H2O 224、Fe3O4?4H2?3Fe?4H2O
225、Fe?4HNO(稀)3?Fe(NO3)3?NO??2H2O第二节 炼铁和炼钢
226、Fe高温2O3?3CO????2Fe?3CO2 227、CaCO高温3????CaO?CO2?
228、2Fe?O高温2????2FeO 229、Si?2FeO?高温???2Fe?SiO2 230、Mn?FeO?高温???Fe?MnO 231、C?FeO?高温???Fe?CO 232、2Al?3FeO?高温???3Fe?Al2O3
233、2P?5FeO?3CaO?高温???5Fe?Ca(3PO4)2
第四章 烃
第二节 甲烷
234、CH3COONa?NaOH???CaO??Na2CO3?CH4? 235、CH4?2O2?点燃???CO2?2H2O
27
236、CH光4?Cl2???CH3Cl?HCl 237、CH光3Cl?Cl2???CH2Cl2?HCl 238、CH光2Cl2?Cl2???CHCl3?HCl 239、CHCl光3?Cl2???CCl4?HCl
240、CH高温4????C?2H2 第四节 乙烯
241、CH?OH?浓硫酸3?CH2170??。C?CH2?CH2??H2O 242、CH2?CH2?Br2?CH2Br?CH2Br
243、CH2?CH2?H2??催化剂???CH3?CH3 244、CH2?CH2?HCl?CH3?CH2Cl
245、CH点燃2?CH2?3O2????2CO2?2H2O 246、CH2?CH2?H2O??催化剂一定条件??CH3?CH2?OH 247、nCH催化剂2?CH2?一定条件??? [CH2?CH2]n 第五节 烯烃
CH3248、nCH一定条件2?CH2????? [CH?CH2]n 249、CH2?CH?CH?CH2?Br?Br?CH2?CH?CH?CH2
BrBr250、CH2?CH?CH?CH2?Br?Br?CH2?CH?CH?CH2
BrBr251、nCH一定条件2?CH?CH?CH2????? [CH2?CH?CH?CH2]n252、nCH一定条件2?CH?C?CH2????? [CH2?CH?C?CH2]n
CH3CH3第六节 乙炔
253、CaC2?2H2O?Ca(OH)2?HC?CH?
254、2CH?CH?5O2?点燃???4CO2?2H2O
28
255、CH?CH?Br2?CH?CH BrBr
BrBrBrBr256、CH?CH?Br2?CH?CH
BrBr257、CH?CH?H2??催化剂???CH2?CH2 258、CH2?CH2?H2??催化剂???CH3?CH3 259、CH?CH?HCl??催化剂???CH2?CHCl 第七节 苯 芳香烃
?Br??FeBrr260、2??HB
NO2261、?HO?NO浓H2??260?SO。C?4??H2O
?HO?SO70.C~80.CSO3H262、3H??????H2O
?3H263、2?催化剂???? CH3CH3?3HO?NO浓H2SO4ONNO22?????2?3H2O264、
NO2 CH3CH3?3HO?SOHO3H?3SSO3H?3H2O265、
SO3H
第八节 石油和石油产品概述
266、C?16H34???C8H18?C8H16 267、C?8H18???C4H10?C4H8 268、C4H10????CH4?C3H6
29
269、C4H10????C2H4?C2H6 第五章 烃的衍生物
补充课程 卤代烃
270、CHNaOH3CH2Br?H2O?????CH3CH2OH?HBr 271、CH3CH2Br?NaOH???H?2O?CH3CH2OH?NaBr 272、CH3CH2Br?NaOH??醇??CH2?CH2??NaBr?H2O 273、CH2?CHCl?H2??一定条件???CH3CH2Cl 274、nCH2?CHCl??一定条件????CH2?CHCl?n 第一节 乙醇
275、2Na?2C2H5OH?2C2H5ONa?H2? 276、Mg?2C2H5OH?(C2H5O)2Mg?H2? 277、2Al?6C2H5OH?2(C2H5O)3Al?3H2?
278、2Cu?O???2?2CuO 279、CuO?C2H5OH?Cu?CH3CHO
280、2CCu2H5OH?O2???2CH3CHO?2H2O(278、279结合) ?281、CH3CH2OH?HBr?CH3CH2Br?H2O
282、CH3CH2OH??浓H2?SO170。?4C?CH2?CH2??H2O 283、2CH浓HSO3CH2OH??2140?。?4C?CH3?CH2?O?CH2?CH3?H2O 284、C点燃2H6O?3O2????2CO2?3H2O 285、乙烯水化制乙醇:CH催化剂2?CH2?H2O?一定?T?、?PCH3CH2OH 286、卤代烃水解制乙醇:CH3CH2Br?NaOH???H?2O?CH3CH2OH?NaBr第二节 苯酚
30
OH OH Br Br ?3Br2??3HBr
287、
Br OH O2N NO2 3HO?NO2?288、
OH ??3H2O
NO2 OH HO3S SO3H ?3HSO3H 23HO?SO3H?289、
OH OH ?O
?NaOH? ONa 290、 ONa ?H2OOH
?CO2?H2O? 291、 OH ??NaHCO3
292、?Na2CO3? ONa ?NaHCO3
2OH ?2Na?2 ONa 293、
?H2?
294、 ?Cl2????Cl 催化剂Cl ?HCl
OH 苯酚的工业制法 ?H2O?催化剂???高温、加压?HCl
295、第三节 醛
??CH3CH2OH 296、CH3CHO?H2??Ni297、AgNO3?NH3?H2O?AgOH??NH4NO3
银氨溶液制备
298、AgOH??2NH3?H2O?Ag(NH3)2OH?2H2O 299、CH3CHO?2Ag(NH3)2OH????CH3COONH300、CuSO4?2NaOH?Cu(OH)2??NaSO4
热水浴4?2Ag??3NH3?H2O
31
??Cu2O??2H2O?CH3COOH 301、2CH3CHO?Cu(OH)2????CH3OH 302、HCHO?H2??Ni303、HCHO?4Ag(NH3)2OH????NH4HCO3?4Ag??7NH3?2H2O
OH H H OH [ CH2 ]n ?nH2热水浴n?nHCHO?浓盐酸???沸水浴O
304、酚醛树脂制备的苯环式: nC6H5OH?nHCHO?浓盐酸???[C6H3OHCH2]n?nH2O沸水浴307、链状式:
??CH3CHO 308、乙炔水化法制乙醛:CH?CH?H2O??309、乙烯氧化法制乙醛:2CH2?CH2?O2????2CH3CHO
一定T、P催化剂催化剂 2CH3?CH?CH3?O2?催化剂???2CH3?C?CH3?2H2O?310、2—丙醇氧化制丙酮:第四节 乙酸
OH浓HSO?O
24??CH3COOC2H5?H2O 311、CH3COOH?HO?C2H5???24??CH3COOCH3?H2O 312、CH3COOH?HO?CH3???浓HSO? CHCOO?CH2浓H2SO4?2H2O?2CH3COOH?????3?CH2?OHCH3COO?CH2313、
CH2?OH??2CH3COOH 314、2CH3CHO?O2??315、丁烷氧化法制乙酸:2CH3CH2CH2CH3?5O2????4CH3COOH?2H2O
一定T、P催化剂催化剂第五节 酯
24??CH3CH2OSO3H?H2O 316、HO?SO3H?CH3CH2OH???浓HSO?24??CH3CH2ONO2?H2O 317、HO?NO2?CH3CH2OH???浓HSO?24??CH3COOH?HO?C2H5 318、CH3COOC2H5?H2O???浓HSO? CH2?OH? CH3COO?CH2浓H2SO4??CH3COO?CHCH?OH?3CH3COOH????3H2O
319、
CH2?OHCH3COO?CH2
32
CH2?OH? C17H33COO?CH2浓H2SO4??C17H33COO?CHCH?OH?3C17H33COOH????3H2O
320、
CH2?OHC17H33COO?CH2 C17H35COO?CH2 CH2?OH321、
浓H2SO4??C17H35COO?CH?3H2OCH?OH?3C17H35COOH????C17H35COO?CH2CH?OH2
CH2?OH? C15H31COO?CH2浓H2SO4??C15H31COO?CH?3H2OCH?OH?3C15H31COOH???322、
CH2?OHC15H31COO?CH2 C17H35COO?CH2
第六节 油脂
C17H33COO?CH2催化剂???C17H35COO?CHC17H33COO?CH?3H2?一定T、P323、
C17H33COO?CH2C17H35COO?CH2
CH2?OH C17H35COO?CH2浓H2SO4C17H35COO?CH?3H2O?????3C17H35COOH?CH?OH?C17H35COO?CH2CH2?OH
324、
C17H35COO?CH2 CH2?OHC17H35COO?CH?3NaOH?3C17H35COONa?CH?OH325、
C17H35COO?CH2CH2?OH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经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对化学这一学科有了基础的了解。但针对高中有化学学习,在部分学生还茫然无措。现在就结合高中化学元素的特点,谈谈我对高中化学的认识和学方法的总结。
初中化学来说,知识量更加庞大,内容更加繁杂。但经过细细的摸索和分析,它仍有规律可循。只要把握好这些规律,高中化学的学习将会变得比较简单。
首先,牢牢地把握好元素周期律这些规律,就为我们学习元素打下了艰实的基础,然后结合具体元素的特殊性,加以补充,这样对元素这部分的学习就显得相当容易。
其次,紧紧抓住“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这条原则 ,切实掌握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并与应用结合起来,这样就能够 从识记的水平提高到运用的水平。这也是高考考查的能力之一。
还要学会活学活用,通过类比的方法,掌握一系列元素的性质,一类化学反应的实质。这样就在
33
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记忆量大,内容繁多的问题。 下面我谈谈高中化学的课堂学习方法:
考虑到高中学生的素质,切实做好预习是不可能的,但这并不等于放弃课前预习。要对老师的问题有些了解,为听课做好准备。
课堂上务必要认真听课,跟着老师的点拨思路走,通过老老师的引导,最终解决问题。在课堂上一定要慎防发做笔记代替听课,这样会大大降低听课质量。笔记可以在课后根据自己的记忆和理解补记。课堂上一定要勤,勤问,勤思,勤动手。做到以上这些,就会使课堂学习 变得充实而有效。 课后复习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要对老师讲过的知识加以总结,再思考,最后成为自己的东西。
希望同学们根据以上学习方法,结合自身学习状况,形成一套适合自已的学习方法,以此来提高学习成绩。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一、俗名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Na2CO3、天然碱 、口碱:Na2CO3 小苏打:NaHCO3 大苏打:Na2S2O3 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 重晶石:BaSO4(无毒) 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 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 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 、CaCl2(混和物) 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 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 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 铁红、铁矿:Fe2O3 磁铁矿:Fe3O4 黄铁矿、硫铁矿:FeS2 铜绿、孔雀石:Cu2 (OH)2CO3 菱铁矿:FeCO3 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 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 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 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 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 水煤气:CO和H2 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 溶于水后呈淡绿色
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 王水:浓HNO3: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 尿素:CO(NH2) 2 有机部分:
氯仿:CHCl3 电石:CaC2 电石气:C2H2 (乙炔) TNT:三硝基甲苯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 酒精、乙醇:C2H5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 醋酸:冰醋酸、食醋 CH3COOH 甘油、丙三醇 :C3H8O3 石炭酸:苯酚 蚁醛:甲醛 HCHO 二、 颜色
铁:铁粉是黑色的;一整块的固体铁是银白色的。
Fe2+——浅绿色 Fe3O4——黑色晶体 Fe(OH)2——白色沉淀
Fe3+——黄色 Fe (OH)3——红褐色沉淀 Fe (SCN)3——血红色溶液
34
FeO——黑色的粉末 Fe (NH4)2(SO4)2——淡蓝绿色 Fe2O3——红棕色粉末 铜:单质是紫红色
Cu2+——蓝色 CuO——黑色 Cu2O——红色 CuSO4(无水)—白色 CuSO4·5H2O——蓝色 Cu2 (OH)2CO3 —绿色
Cu(OH)2——蓝色 [Cu(NH3)4]SO4——深蓝色溶液 FeS——黑色固体
BaSO4 、BaCO3 、Ag2CO3 、CaCO3 、AgCl 、 Mg (OH)2 、三溴苯酚均是白色沉淀 Al(OH)3 白色絮状沉淀 H4SiO4(原硅酸)白色胶状沉淀
Cl2、氯水——黄绿色 F2——淡黄绿色气体 Br2——深红棕色液体
I2——紫黑色固体 HF、HCl、HBr、HI均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均形成白雾 CCl4——无色的液体,密度大于水,与水不互溶
Na2O2—淡黄色固体 Ag3PO4—黄色沉淀 S—黄色固体 AgBr—浅黄色沉淀 AgI—黄色沉淀 O3—淡蓝色气体 SO2—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 SO3—无色固体(沸点44.8度) 品红溶液——红色 氢氟酸:HF——腐蚀玻璃 N2O4、NO——无色气体 NO2——红棕色气体
NH3——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气体 KMnO4--——紫色 MnO4-——紫色 四、 考试中经常用到的规律:
1、溶解性规律——见溶解性表; 2、常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指示剂 PH的变色范围
甲基橙 <3.1红色 3.1——4.4橙色 >4.4黄色 酚酞 <8.0无色 8.0——10.0浅红色 >10.0红色 石蕊 <5.1红色 5.1——8.0紫色 >8.0蓝色 3、在惰性电极上,各种离子的放电顺序: 阴极(夺电子的能力):Au3+ >Ag+>Hg2+ >Cu2+ >Pb2+ >Fa2+ >Zn2+ >H+ >Al3+>Mg2+ >Na+ >Ca2+ >K+
–
阳极(失电子的能力):S2- >I- >Br >Cl- >OH- >含氧酸根
注意:若用金属作阳极,电解时阳极本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Pt、Au除外) 4、双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1)左边写出水解的离子,右边写出水解产物; (2)配平:在左边先配平电荷,再在右边配平其它原子;(3)H、O不平则在那边加水。 例:当Na2CO3与AlCl3溶液混和时:
3 CO32- + 2Al3+ + 3H2O = 2Al(OH)3↓ + 3CO2↑ 5、写电解总反应方程式的方法:(1)分析: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2)配平。 例:电解KCl溶液: 2KCl + 2H2O == H2↑ + Cl2↑ + 2KOH 配平: 2KCl + 2H2O == H2↑ + Cl2↑ + 2KOH
6、将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写成二个电极反应的方法:(1)按电子得失写出二个半反应式;(2)再考虑反应时的环境(酸性或碱性);(3)使二边的原子数、电荷数相等。 例:蓄电池内的反应为:Pb + PbO2 + 2H2SO4 = 2PbSO4 + 2H2O 试写出作为原电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 写出二个半反应: Pb –2e- → PbSO4 PbO2 +2e- → PbSO4 分析:在酸性环境中,补满其它原子: 应为: 负极:Pb + SO42- -2e- = PbSO4
正极: PbO2 + 4H+ + SO42- +2e- = PbSO4 + 2H2O
注意:当是充电时则是电解,电极反应则为以上电极反应的倒转:
35
为: 阴极:PbSO4 +2e- = Pb + SO42-
阳极:PbSO4 + 2H2O -2e- = PbO2 + 4H+ + SO42-
7、在解计算题中常用到的恒等:原子恒等、离子恒等、电子恒等、电荷恒等、电量恒等,用到的方法有:质量守恒、差量法、归一法、极限法、关系法、十字交法 和估算法。(非氧化还原反应:原子守恒、电荷平衡、物料平衡用得多,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守恒用得多) 8、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
9、晶体的熔点:原子晶体 >离子晶体 >分子晶体 中学学到的原子晶体有: Si、SiC 、SiO2=和金刚石。原子晶体的熔点的比较是以原子半径为依据的: 金刚石 > SiC > Si (因为原子半径:Si> C> O).
10、分子晶体的熔、沸点: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分子量越大熔、沸点越高。
11、胶体的带电:一般说来,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体粒子带负电。
12、氧化性:MnO4- >Cl2 >Br2 >Fe3+ >I2 >S=4(+4价的S) 例: I2 +SO2 + H2O = H2SO4 + 2HI
13、含有Fe3+的溶液一般呈酸性。 14、能形成氢键的物质:H2O 、NH3 、HF、CH3CH2OH 。 15、氨水(乙醇溶液一样)的密度小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小,硫酸的密度大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大,98%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cm3。 16、离子是否共存:(1)是否有沉淀生成、气体放出;(2)是否有弱电解质生成;(3)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4)是否生成络离子[Fe(SCN)2、Fe(SCN)3、Ag(NH3)+、[Cu(NH3)4]2+ 等];(5)是否发生双水解。
1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l 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O HClO4(高氯酸)—是最强的酸
18、熔点最低的金属是Hg (-38.9C),;熔点最高的是W(钨3410c);密度最小(常见)的是K;密度最大(常见)是Pt。
19、雨水的PH值小于5.6时就成为了酸雨。
20、有机酸酸性的强弱:乙二酸 >甲酸 >苯甲酸 >乙酸 >碳酸 >苯酚 >HCO3- 21、有机鉴别时,注意用到水和溴水这二种物质。 例:鉴别:乙酸乙酯(不溶于水,浮)、溴苯(不溶于水,沉)、乙醛(与水互溶),则可用水。 22、取代反应包括:卤代、硝化、磺化、卤代烃水解、酯的水解、酯化反应等; 23、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和物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生成的CO2、H2O及耗O2的量是不变的。恒等于单一成分该质量时产生的CO2、H2O和耗O2量。 五、无机反应中的特征反应
?1.与碱反应产生气体 ?Al、Si?OH???H2? ??单质?2Al?2NaOH?2H2O?2NaAlO2?3H2?(1)
? ?Si?2NaOH?H2O?Na2SiO3?2H2?。
??碱(2)铵盐:NH4???NH3??H2O
2.与酸反应产生气体
???HCl???H2???浓H2SO4??SO2??金属??????HNO3??NO2?、NO?????(1) ?浓H2SO4??单质??????SO2?、CO2?? C??浓HNO3????????NO2?、CO2??非金属??浓HSO4??SO2??????2??S??浓HNO3??????SO2?、NO2????36
H?CO32?HCO3????CO2? ??H?(2)化合物?S2?HS????H2S?
2-+?2?3.Na2S2O3与酸反应既产生沉淀又产生气体:H?? S2O3+2H=S↓+SO2↑+H2O SO3HSO3???SO2???4.与水反应产生气体
?????????2Na?2H2O?2NaOH?H2??(1)单质 ??2F2?2H2O?4HF?O2?
?2Na2O2?2H2O?4NaOH?O2? ?(2)化合物 ?Mg3N2?3H2O?3Mg?OH?2??2NH3?? ?Al2S3?6H2O?2Al?OH?3??3H2S??CaC?2HO?Ca?OH??CH?
22222?
5.强烈双水解
2O?CO32?HCO3??H???CO2??Al?OH?3??2?3?2OAl与?SHS??H???H2S??Al?OH?3??H2O?AlO????Al?OH?3?2?????6.既能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1)单质:Al (2)化合物:Al2O3、Al(OH)3、弱酸弱碱盐、弱酸的酸式盐、氨基酸。
CO27.与Na2O2反应 ??O2??Na2CO3?????H2O8.2FeCl3+H2S=2FeCl↓+2HCl ????O2??NaOH2+S??9.电解 ?H2O?电解???H2??O2???电解?Al?O2??Al2O3?熔融???? ?电解NaCl溶液????NaOH?Cl2??H2???
高温?金属+Al2O3 10.铝热反应:Al+金属氧化物???
11. Al3+ Al(OH)3 AlO2- 12.归中反应:2H2S+SO2=3S+2H2O
??4N2+6H2O 4NH3+6NO??13.置换反应:(1)金属→金属 ?
?2.铝热反应催化剂?1.金属?盐?金属?盐?或H2O??H????H2?(2)金属→非金属 ?活泼金属(Na、Mg、Fe)?点燃? ?2MgO?C?2Mg?CO2??? ?2F2?2H2O?4HF?O2??高温 ??Si?2CO?2C?SiO2??(3)非金属→非金属 ?高温??CO?H2?C?H2O?? ?Cl(Br、I)?HS?S?2HCl(HBr、HI)2?222
高温???金属?H2O?H2?金属氧化物???高温???金属?CO2?C?金属氧化物??37
(4)非金属→金属
14、一些特殊的反应类型:
⑴ 化合物+单质 化合物+化合物 如:
Cl2+H2O、H2S+O2、、NH3+O2、CH4+O2、Cl2+FeBr2
⑵ 化合物+化合物 化合物+单质
NH3+NO、 H2S+SO2 、Na2O2+H2O、NaH+H2O、Na2O2+CO2、CO+H2O
⑶ 化合物+单质 化合物
PCl3+Cl2 、Na2SO3+O2 、FeCl3+Fe 、FeCl2+Cl2、CO+O2、Na2O+O2 14.三角转化:
15.受热分解产生2种或3种气体的反应: (1)铵盐
??NH4HCO3[(NH4)2CO3]???NH3??CO2??H2O????NH3??SO2??H2O?NH4HSO3[(NH4)2SO3]???NHHS[(NH)S]???NH3??H2S?442? (2)硝酸盐
????2CuO?4NO2??O2??2Cu(NO3)2????2AgNO???2Ag?2NO2??O2?3?OOHO16.特征网络:
222??B???C????D(酸或碱) (1)A?222???NO???NO2????HNO3 ①NH(气体)3222???SO2???SO3????H2SO4 ②H2S(气体)OOHOOOHO222???CO???CO2????H2CO3 ③C(固体)OOHO222???Na2O???Na2O2????NaOH ④Na(固体)OOHO
??气体B(2)A— ????强酸?强碱???气体C???A为弱酸的铵盐:(NH4)2CO3或NH4HCO3;(NH4)2S或NH4HS;(NH4)2SO3或NH4HSO3
(3)无机框图中常用到催化剂的反应:
2,?2KClO3?MnO????2KCl?3O2?22H2O2?MnO???2H2O?O2??2SO2?O2?催化剂,????2SO3?4NH3?5O2?催化剂,????4NO?6H2O?N2?3H2?催化剂,????2NH3
38
六、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的有:
S、SO32-、HSO3-、H2SO3、SO2、NO2-、Fe2+等,及含-CHO的有机物 七、反应条件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1.浓度:可能导致反应能否进行或产物不同
8HNO3(稀)+3Cu==2NO↑+2Cu(NO3)2+4H2O 4HNO3(浓)+Cu==2NO2↑+Cu(NO3)2+2H2O S+6HNO3(浓)===H2SO4+6NO2↑+2H2O
3S+4 HNO3(稀)===3SO2+4NO↑+2H2O
2.温度:可能导致反应能否进行或产物不同 冷、稀4
Cl2+2NaOH=====NaCl+NaClO+H2O
高温 3Cl2+6NaOH=====5NaCl+NaClO3+3H2O
3.溶液酸碱性.
2S2- +SO32-+6H+=3S↓+3H2O 5Cl-+ClO3-+6H+=3Cl2↑+3H2O
S2-、SO32-,Cl-、ClO3-在酸性条件下均反应而在碱性条件下共存.
Fe2+与NO3-共存,但当酸化后即可反应.3Fe2++NO3-+4H+=3Fe3++NO↑+2H2O
一般含氧酸盐作氧化剂时,在酸性条件下,氧化性比在中性及碱性环境中强.故酸
性KMnO4溶液氧化性较强.
4.条件不同,生成物则不同
点燃点燃
1、2P+3Cl2===2PCl3(Cl2不足) ; 2P+5Cl2===2 PCl5(Cl2充足) 点燃点燃
2、2H2S+3O2===2H2O+2SO2(O2充足) ; 2H2S+O2===2H2O+2S(O2不充足) 缓慢氧化点燃
3、4Na+O2=====2Na2O 2Na+O2===Na2O2
CO2适量
4、Ca(OH)2+CO2====CaCO3↓+H2O ; Ca(OH)2+2CO2(过量)==Ca(HCO3)2 点燃点燃
5、C+O2===CO2(O2充足) ; 2 C+O2===2CO (O2不充足)
6、8HNO3(稀)+3Cu==2NO↑+2Cu(NO3)2+4H2O 4HNO3(浓)+Cu==2NO2↑+Cu(NO3)2+2H2O 7、AlCl3+3NaOH==Al(OH)3↓+3NaCl ; AlCl3+4NaOH(过量)==NaAlO2+2H2O 8、NaAlO2+4HCl(过量)==NaCl+2H2O+AlCl3 NaAlO2+HCl+H2O==NaCl+Al(OH)3↓ 9、Fe+6HNO3(热、浓)==Fe(NO3)3+3NO2↑+3H2O Fe+HNO3(冷、浓)→(钝化) Fe不足
10、Fe+6HNO3(热、浓)====Fe(NO3)3+3NO2↑+3H2O Fe过量
Fe+4HNO3(热、浓)====Fe(NO3)2+2NO2↑+2H2O
39
Fe不足Fe过量
11、Fe+4HNO3(稀)====Fe(NO3)3+NO↑+2H2O 3Fe+8HNO3(稀) ====3Fe(NO3)3+2NO↑
浓H2SO4 浓H2SO4
+4H2O
12、C2H5OH CH2=CH2↑+H2O C2H5-OH+HO-C2H5 C2H5-O-C2H5+
170℃ 140℃
H2O
H2O醇
13C2H5Cl+NaOH→ C2H5OH+NaCl C2H5Cl+NaOH→CH2=CH2↑+NaCl+H2O 14、6FeBr2+3Cl2(不足)==4FeBr3+2FeCl3 2FeBr2+3Cl2(过量)==2Br2+2FeCl3
八、离子共存问题
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涉及到离子的性质及溶液酸碱性等综合知识。凡能使溶液中因反应发生使有关离子浓度显著改变的均不能大量共存。如生成难溶、难电离、气体物质或能转变成其它种类的离子(包括氧化一还原反应). 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弱碱阳离子只存在于酸性较强的溶液中.如Fe3+、Al3+、Zn2+、Cu2+、NH4+、Ag+ 等均与OH-不能大量共存.
2.弱酸阴离子只存在于碱性溶液中。如CH3COO-、F-、CO32-、SO32-、S2-、PO43-、 AlO2-均与H+不能大量共存.
3.弱酸的酸式阴离子在酸性较强或碱性较强的溶液中均不能大量共存.它们遇强酸(H+)会生成弱酸分子;遇强碱(OH-)生成正盐和水. 如:HSO3-、HCO3-、HS-、H2PO4-、HPO42-等 4.若阴、阳离子能相互结合生成难溶或微溶性的盐,则不能大量共存.
如:Ba2+、Ca2+与CO32-、SO32-、PO43-、SO42-等;Ag+与Cl-、Br-、I- 等;Ca2+与F-,C2O42- 等
5.若阴、阳离子发生双水解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如:Al3+与HCO3-、CO32-、HS-、S2-、AlO2-、ClO-、SiO32-等
Fe3+与HCO3-、CO32-、AlO2-、ClO-、SiO32-、C6H5O-等;NH4+与AlO2-、SiO32-、ClO-、CO32-等
6.若阴、阳离子能发生氧化一还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如:Fe3+与I-、S2-;MnO4-(H+)与I-、Br-、Cl-、S2-、SO32-、Fe2+等;NO3-(H+)与上述阴离子;
S2-、SO32-、H+
7.因络合反应或其它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如:Fe3+与F-、CN-、SCN-等; H2PO4-与PO43-会生成HPO42-,故两者不共存. 九、离子方程式判断常见错误及原因分析 1.离子方程式书写的基本规律要求:(写、拆、删、查四个步骤来写) (1)合事实:离子反应要符合客观事实,不可臆造产物及反应。 (2)式正确:化学式与离子符号使用正确合理。 (3)号实际:“=”“”“→”“↑”“↓”等符号符合实际。
(4)两守恒:两边原子数、电荷数必须守恒(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
还原剂失电子总数要相等)。
(5)明类型:分清类型,注意少量、过量等。
(6)检查细:结合书写离子方程式过程中易出现的错误,细心检查。 例如:(1)违背反应客观事实
如:Fe2O3与氢碘酸:Fe2O3+6H+=2 Fe3++3H2O错因:忽视了Fe3+与I-发生氧化一还原反应 (2)违反质量守恒或电荷守恒定律及电子得失平衡
如:FeCl2溶液中通Cl2 :Fe2++Cl2=Fe3++2Cl- 错因:电子得失不相等,离子电荷不守恒 (3)混淆化学式(分子式)和离子书写形式
40
如:NaOH溶液中通入HI:OH-+HI=H2O+I-错因:HI误认为弱酸. (4)反应条件或环境不分:
如:次氯酸钠中加浓HCl:ClO-+H++Cl-=OH-+Cl2↑错因:强酸制得强碱 (5)忽视一种物质中阴、阳离子配比.
如:H2SO4 溶液加入Ba(OH)2溶液:Ba2++OH-+H++SO42-=BaSO4↓+H2O 正确:Ba2++2OH-+2H++SO42-=BaSO4↓+2H2O (6)“=”“ ”“↑”“↓”符号运用不当
3+
如:Al+3H2O=Al(OH)3↓+3H+注意:盐的水解一般是可逆的,Al(OH)3量少,故不能打“↓” 2.判断离子共存时,审题一定要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加条件。
+-+
⑴酸性溶液(H)、碱性溶液(OH)、能在加入铝粉后放出可燃气体的溶液、由水电离出的H或
--a
OH=1×10mol/L(a>7或a<7)的溶液等。
-3+2+2+2+
⑵有色离子MnO4,Fe,Fe,Cu,Fe(SCN)。
--⑶MnO4,NO3等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
2-2-+
⑷S2O3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2O3+2H=S↓+SO2↑+H2O ⑸注意题目要求“一定大量共存”还是“可能大量共存”;“不能大量共存”还是“一定不能大量......共存”。
⑹看是否符合题设条件和要求,如“过量”、“少量”、“适量”、“等物质的量”、“任意量”以及滴加试剂的先后顺序对反应的影响等。 十、能够做喷泉实验的气体
1、NH3、HCl、HBr、HI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均可做喷泉实验。 2、CO2、Cl2、SO2与氢氧化钠溶液; 3、C2H2、C2H4与溴水反应 十一、较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金属性:金属气态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的性质;
金属活动性:水溶液中,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的性质。
注:金属性与金属活动性并非同一概念,两者有时表现为不一致, 1、同周期中,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减弱; 同主族中,由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增强;
2、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的强弱;碱性愈强,其元素的金属性也愈强; 3、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极少数例外);
4、常温下与酸反应剧烈程度;5、常温下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
6、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7、高温下与金属氧化物间的置换反应。 十二、较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1、同周期中,从左到右,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增强; 同主族中,由上到下,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减弱;
2、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酸性愈强,其元素的非金属性也愈强; 3、依据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稳定性愈强,非金属性愈强; 4、与氢气化合的条件;
5、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
Δ点燃
6、其他,例:2Cu+S===Cu2S Cu+Cl2===CuCl2 所以,Cl的非金属性强于S。 十三,10电子”、“18电子”的微粒小结
1.“10电子”的微粒: 分子 一核10电子的 Ne 二核10电子的 HF
离子 N3?、O2?、F?、Na+、Mg2+、Al3+ OH?、 41
三核10电子的 H2O NH2? 四核10电子的 NH3 H3O+ 五核10电子的 CH4 NH4+ 2.“18电子”的微粒 分子 离子 +2+一核18电子的 Ar K、Ca、Cl ̄、S2? 二核18电子的 F2、HCl HS? 三核18电子的 H2S 四核18电子的 PH3、H2O2 五核18电子的 SiH4、CH3F 六核18电子的 N2H4、CH3OH 注:其它诸如C2H6、N2H5+、N2H62+等亦为18电子的微粒。 十四‘粒半径的比较:
1.判断的依据 电子层数: 相同条件下,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
核电荷数: 相同条件下,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
最外层电子数 相同条件下,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2.具体规律:1、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稀有气体除外)如:
Na>Mg>Al>Si>P>S>Cl.
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如:Li 4、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如:F-> Na+>Mg2+>Al3+ 5、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微粒半径,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小。如Fe>Fe2+>Fe3+ 十五具有漂白作用的物质 氧化作用 Cl2、O3、Na2O2、浓HNO3 化学变化 不可逆 可逆 化合作用 SO2 吸附作用 活性炭 物理变化 其中能氧化指示剂而使指示剂褪色的主要有Cl2(HClO)和浓HNO3及Na2O2 十六滴加顺序不同,现象不同 1.AgNO3与NH3·H2O: AgNO3向NH3·H2O中滴加——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NH3·H2O向AgNO3中滴加——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2.NaOH与AlCl3: NaOH向AlCl3中滴加——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AlCl3向NaOH中滴加——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3.HCl与NaAlO2: HCl向NaAlO2中滴加——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NaAlO2向HCl中滴加——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4.Na2CO3与盐酸: Na2CO3向盐酸中滴加——开始有气泡,后不产生气泡 盐酸向Na2CO3中滴加——开始无气泡,后产生气泡 十七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 (一)有机 1. 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等); 2. 苯的同系物; 42 3. 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烯酸、卤代烃、油酸、油酸盐、油酸酯等); 4. 含醛基的有机物(醛、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等); 5. 石油产品(裂解气、裂化气、裂化汽油等); 6. 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 (二)无机 1. -2价硫的化合物(H2S、氢硫酸、硫化物); 2. +4价硫的化合物(SO2、H2SO3及亚硫酸盐); 3. 双氧水(H2O2,其中氧为-1价) 十八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 1.CH:C2H2和C6H6 2.CH2:烯烃和环烷烃 3.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葡萄糖 4.CnH2nO: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和饱和一元羧酸或酯;举一例:乙醛(C2H4O)与丁酸及其异构体(C4H8O2) 十九实验中水的妙用 1.水封:在中学化学实验中,液溴需要水封,少量白磷放入盛有冷水的广口瓶中保存,通过水的覆盖,既可隔绝空气防止白磷蒸气逸出,又可使其保持在燃点之下;液溴极易 挥发有剧毒,它在水中溶解度较小,比水重,所以亦可进行水封减少其挥发。 2.水浴:酚醛树脂的制备(沸水浴);硝基苯的制备(50—60℃)、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蔗糖的水解(70~80℃)、硝酸钾溶解度的测定(室温~100℃)需用温度计来控制温度;银镜反应需用温水浴加热即可。 3.水集:排水集气法可以收集难溶或不溶于水的气体,中学阶段有02, H2,C2H4,C2H2,CH4,NO。有些气体在水中有一定溶解度,但可以在水中加入某物质降低其溶解度,如:可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 4.水洗:用水洗的方法可除去某些难溶气体中的易溶杂质,如除去NO气体中的N02杂质。 5.鉴别:可利用一些物质在水中溶解度或密度的不同进行物质鉴别,如:苯、乙醇 溴乙烷三瓶未有标签的无色液体,用水鉴别时浮在水上的是苯,溶在水中的是乙醇,沉于水下的是溴乙烷。利用溶解性溶解热鉴别,如:氢氧化钠、硝酸铵、氯化钠、碳酸钙,仅用水可资鉴别。 6.检漏:气体发生装置连好后,应用热胀冷缩原理,可用水检查其是否漏气。 二十、阿伏加德罗定律 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等的分子数。即“三同”定“一等”。 2.推论 (1)同温同压下,V1/V2=n1/n2 (2)同温同体积时,p1/p2=n1/n2=N1/N2 (3)同温同压等质量时,V1/V2=M2/M1 (4)同温同压同体积时,M1/M2=ρ1/ρ2 注意:(1)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混合气体。 (2)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乙醇等。 (3)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稀有气体He、Ne等单原子分子,Cl2、N2、O2、H2双原子分子。胶体粒子及晶体结构: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 - (4)要用到22.4L·mol1时,必须注意气体是否处于标准状况下,否则不能用此概念; (5)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在水溶液中能发生水解反应,使其数目减少; (6)注意常见的的可逆反应:如NO2中存在着NO2与N2O4的平衡; (7)不要把原子序数当成相对原子质量,也不能把相对原子质量当相对分子质量。 43 (8)较复杂的化学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的求算一定要细心。如Na2O2+H2O;Cl2+NaOH;电解AgNO3溶液等。 二十一、氧化还原反应 升失氧还还、降得还氧氧 (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化合价升高(失ne)被氧化 氧化剂 +还原剂= 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化合价降低(得ne)被还原 (较强)(较强) (较弱) (较弱)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二十二化还原反应配平 标价态、列变化、求总数、定系数、后检查 一标出有变的元素化合价; 二列出化合价升降变化 三找出化合价升降的最小公倍数,使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数目相等; 四定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系数; 五平:观察配平其它物质的系数; 六查:检查是否原子守恒、电荷守恒(通常通过检查氧元素的原子数),画上等号。 二十三、盐类水解 盐类水解,水被弱解;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都弱双水解;谁强呈谁性,同强呈中性。 电解质溶液中的守恒关系 ⑴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有的正电荷数与所有的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如 +++ NaHCO3溶液中:n(Na)+n(H+)=n(HCO3-)+2n(CO32-)+n(OH-)推出:[Na]+[H]=[HCO3-]+2[CO32-]+[OH-] ⑵物料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由于电离或水解因素,离子会发生变化变成其它离子或分子等,但离子或 + 分子中某种特定元素的原子的总数是不会改变的。如NaHCO3溶液中:n(Na):n(c)=1:1,推出:c(Na+ )=c(HCO3-)+c(CO32-)+c(H2CO3) + ⑶质子守恒:(不一定掌握)电解质溶液中分子或离子得到或失去质子(H)的物质的量应相等。例如:在NH4HCO3溶液中H3O+、H2CO3为得到质子后的产物;NH3、OH-、CO32-为失去质子后的产物,故有以下关系:c(H3O+)+c(H2CO3)=c(NH3)+c(OH-)+c(CO32-)。 二十四、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三查” 1.检查是否标明聚集状态:固(s)、液(l)、气(g) 2.检查△H的“+”“-”是否与吸热、放热一致。(注意△H的“+”与“-”,放热反应为“-”,吸热反应为“+”) 3.检查△H的数值是否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相匹配(成比例) 注意:⑴要注明反应温度和压强,若反应在298K和1.013×105Pa条件下进行,可不予注明; ⑵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常用s、l、g分别表示固体、液体和气体; ⑶△H与化学计量系数有关,注意不要弄错。方程式与△H应用分号隔开,一定要写明“+”、“-”数值和单位。计量系数以“mol”为单位,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⑷一定要区别比较“反应热”、“中和热”、“燃烧热”等概念的异同。 二十五、浓硫酸“五性” —— 酸性、强氧化性、吸水性、脱水性、难挥发性 44 化合价不变只显酸性 化合价半变既显酸性又显强氧化性 化合价全变只显强氧化性 二十六、浓硝酸“四性” 酸性、强氧化性、不稳定性、挥发性 化合价不变只显酸性 化合价半变既显酸性又显强氧化性 化合价全变只显强氧化性 二十七、烷烃系统命名法的步骤 ①选主链,称某烷 ②编号位,定支链 ③取代基,写在前,注位置,短线连 ④不同基,简到繁,相同基,合并算 烷烃的系统命名法使用时应遵循两个基本原则:①最简化原则,②明确化原则,主要表现在一长一近一多一小,即“一长”是主链要长,“一近”是编号起点离支链要近,“一多”是支链数目要多,“一小”是支链位置号码之和要小,这些原则在命名时或判断命名的正误时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十八、\五同的区别\ 同位素(相同的中子数,不同的质子数,是微观微粒) 同素异形体(同一种元素不同的单质,是宏观物质) 同分异构体(相同的分子式,不同的结构) 同系物(组成的元素相同,同一类的有机物,相差一个或若干个的CH2) 同一种的物质(氯仿和三氯甲烷,异丁烷和2-甲基丙烷等) 二十九、化学平衡图象题的解题步骤一般是: 看图像:一看面(即横纵坐标的意义); 二看线(即看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 三看点(即曲线的起点、折点、交点、终点),先出现拐点的则先达到平衡,说明该曲线表示的温度较高或压强较大,“先拐先平”。 四看辅助线(如等温线、等压线、平衡线等);五看量的变化(如温度变化、浓度变化等),“定一议二”。 三十、中学常见物质电子式分类书写 -1.Cl的电子式为: Cl O H 2.-OH: O H OH-电子式: 2+ 3.Na2S + 2– MgCl2 Cl MgCl NaS Na+ CaC2、 Na2O2 Ca 2+ C C 2– Na + O O 2– Na+ 4. NH4Cl (NH4)2S H 2– H H N H S H N H Cl H H H H N H H 写结构式 共用电子对代共价键 CO2 O C O O C O 补孤电子对 45 O C O 5. 结构式 电子式 6.MgCl2形成过程: + Mg + Cl Cl 三十一、等效平衡问题及解题思路 1、等效平衡的含义 在一定条件(定温、定容或定温、定压)下,只是起始加入情况不同的同一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任何相同组分的分数(体积、物质的量)均相同,这样的化学平衡互称等效平衡。 ..2、等效平衡的分类 (1)定温(T)、定容(V)条件下的等效平衡 Ⅰ类:对于一般可逆反应,在定T、V条件下,只改变起始加入情况,只要通过可逆反应的化学计量数比换算成平衡式左右两边同一边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相同,则二平衡等效。 Ⅱ类:在定T、V情况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只要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例与原平衡相同,则二平衡等效。 ① ② ③ 2 0 m 4 0.5 g(g≥2m) 0 1 2(g-2m) 2a 0.5a Cl Mg2+ Cl (g-m)?a (2)定T、P下的等效平衡(例4: 与例3的相似。如将反应换成合成氨反应) Ⅲ类:在T、P相同的条件下,改变起始加入情况,只要按化学计量数换算成平衡式左右两边同一边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原平衡相同,则达到平衡后与原平衡等效。 三十二、元素的一些特殊性质 1.周期表中特殊位置的元素 ①族序数等于周期数的元素:H、Be、Al、Ge。 ②族序数等于周期数2倍的元素:C、S。 ③族序数等于周期数3倍的元素:O。 ④周期数是族序数2倍的元素:Li、Ca。 ⑤周期数是族序数3倍的元素:Na、Ba。 ⑥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C。 ⑦最高正价是最低负价绝对值3倍的短周期元素:S。 46 ⑧除H外,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F。 ⑨短周期中离子半径最大的元素:P。 2.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特性 ①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单质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中氢的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C。 ②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的元素:N。 ③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气态氢化物沸点最高的元素或氢化物在通常情况下呈液态的元素:O。 ④最轻的单质的元素:H ;最轻的金属单质的元素:Li 。 ⑤单质在常温下呈液态的非金属元素:Br ;金属元素:Hg 。 ⑥最高价氧化物及其对应水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元素:Be、Al、Zn。 ⑦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能起化合反应的元素:N;能起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S。 ⑧元素的气态氢化物能和它的氧化物在常温下反应生成该元素单质的元素:S。 ⑨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放出气体的短周期元素:Li、Na、F。 ⑩常见的能形成同素异形体的元素:C、P、O、S。 高中化学重点 氧化还原反应 常见的重要氧化剂、还原剂 概念及转化关系 氧化还原反应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与偏移) 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还原性 化合价升高 弱氧化性 ↑ ↑ 变化 还原剂 氧化反应 氧化产物 反应物→ →产物 氧化剂 还原反应 还原产物 变化 ↓ ↓ 氧化性 化合价降低 弱还原性 氧化还原反应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概念:氧化剂:反应中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反应中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物) 还原剂:反应中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反应中所含元素 化合价升高物) 氧化产物:还原剂被氧化所得生成物; 还原产物:氧化剂被还原所得生成物。 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双线桥: 47 氧化剂 + 还原剂 = 还原产物 + 氧化产物 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电子转移表示方法 单线桥:电子 还原剂 + 氧化剂 = 还原产物 + 氧化产物 二者的主 表示意义、箭号起止 要区别: 电子数目等 依据原则:氧化剂化合价降低总数=还原剂化合价升高总数 配找出价态变化,看两剂分子式,确定升降总数; 平方法步骤:求最小公倍数,得出两剂系数,观察配平其它。 有关计算:关键是依据氧化剂得电子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数相等,列出守恒关系式 ①、由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比较;(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元素周期律) 强②、由反应条件的难易比较; 弱比③、由氧化还原反应方向比较;(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较原剂>还原产物) 氧④、根据(氧化剂、还原剂)元素的价态与氧化还原性关系比较。 化剂元素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最低价只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还化又有还原性。 原剂 ①、活泼的非金属,如Cl2、Br2、O2 等 ②、元素(如Mn等)处于高化合价的氧化物,如MnO2、KMnO4等 氧化剂: ③、元素(如S、N等)处于高化合价时的含氧酸,如浓H2SO4、HNO3 等 ④、元素(如Mn、Cl、Fe等)处于高化合价时的盐,如KMnO4、KClO3、FeCl3、 K2Cr2O7 ⑤、过氧化物,如Na2O2、H2O2等。 ①、活泼的金属,如Na、Al、Zn、Fe 等; ②、元素(如C、S等)处于低化合价的氧化物,如CO、SO2等 还原剂: ③、元素(如Cl、S等)处于低化合价时的酸,如浓HCl、H2S等 ④、元素(如S、Fe等)处于低化合价时的盐,如Na2SO3、FeSO4等 ⑤、某些非金属单质,如H2 、C、Si等。 氧化剂 活泼非金属单质:X2、O2、S 高价金属离子:Fe3+、Sn4+ 2++不活泼金属离子:Cu、Ag其它:[Ag(NH3)2]+、新制Cu(OH)2 还原剂 活泼金属单质:Na、Mg、Al、Zn、Fe 某些非金属单质: C、H2、S 低价金属离子:Fe2+、Sn2+ 非金属的阴离子及其化合物: S2-、H2S、I -、HI、NH3、Cl-、HCl、Br-、HBr 48 含氧化合物: NO2、N2O5、MnO2、Na2O2、H2O2、HClO、 HNO3、浓H2SO4、NaClO、Ca(ClO)2、KClO3、 KMnO4、王水 离子反应 低价含氧化合物: CO、SO2、H2SO3、Na2SO3、Na2S2O3、NaNO2、 H2C2O4、含-CHO的有机物: 醛、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葡萄糖、麦芽糖等 离子非氧化还原反应 碱性氧化物与酸的反应 类型: 酸性氧化物与碱的反应 离子型氧化还原反应 置换反应 一般离子氧化还原反应 化学方程式:用参加反应的有关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表示方法 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离子反应: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离子方程式: 书写方法: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 查:检查方程式两端各元素原子种类、个数、电荷数是否相等。 意义:不仅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还能表示同一类型的反应。 本质:反应物的某些离子浓度的减小。 金属、非金属、氧化物(Al2O3、SiO2) 中学常见的难溶物 碱:Mg(OH)2、Al(OH)3、Cu(OH)2、 Fe(OH)3 2+-生成难溶的物质:Cu+OH=Cu(OH)2↓ 盐:AgCl、AgBr、AgI、CaCO3、 BaCO3 生成微溶物的离子反应:2Ag++SO42-=Ag2SO4↓ 发生条件 由微溶物生成难溶物:Ca(OH)2+CO32-=CaCO3↓+2OH- 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常见的难电离的物质有H2O、CH3COOH、H2CO3、NH3·H2O 生成挥发性的物质:常见易挥发性物质有CO2、SO2、NH3等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遵循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条件。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意义:表示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量。 定性:根据反应物消耗,生成物产生的快慢(用气体、沉淀等可见现 象)来粗略比较 定量: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大来表示。 表示方法: ①、单位:mol/(L·min)或mol/(L·s ) ②、同一反应,速率用不同物质浓度变化表示时,数值可能 不同,但数值之比等于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比。 说明: 化学 反应速率 对于方程式:aA+bB cC+dD 则有如: v(A):v(B):v(c):v(D)=a:b:c:d 1111v(A)=v(B)=v(C)=v(D)abcd③、一般不能用固体和纯液体物质表示浓度(因为ρ不变) 49 ④、对于没有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v正≠v逆 内因(主要因素):参加反应物质的性质。 ①、结论: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浓度,反应速率加快, 反之浓度: 则慢。 ②、说明:只对气体参加的反应或溶液中发生反应速率产生影响;与反应物总量无关。 影响因素 ①、结论: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压强: 反之则慢 ②、说明:当改变容器内压强而有关反应的气体浓度无变化时,则反应速率不变;如:向密闭容器中通入惰性气体。 ①、结论:其它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反之则慢。 温度: a、对任何反应都产生影响,无论是放热还是吸热 反应; 外因: ②说明 b、对于可逆反应能同时改变正逆反应速率但程度 不同; c、一般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增大2~4倍,有些反应只有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升温才能加快。 ①、结论:使用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催化剂 a、具有选择性; ②、说明: b、对于可逆反应,使用催化剂可同等程度地 改变正、逆反应速率; c、使用正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使用负催化剂,反应速率减慢。 原因:碰撞理论(有效碰撞、碰撞的取向及活化分子等) 其它因素:光、电磁波、超声波、反应物颗粒的大小、溶剂的性质等化学平衡状态: 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的状态。 逆: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动:是指动态平衡,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没有停止。 平衡状态特征:等:平衡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但不等于零。 定: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一个定值。 变:外界条件改变,原平衡破坏,建立新的平衡。 {c(C)}p{c(D)q}K=①、定义:mA(g)+nB(g) pC(g)+qD(g) {c(A)}m{c(B)n}②、意义:表示可逆反应的反应进行的程度。 ③、影响因素:温度(正反应吸热时,温度升高,K增大;正反应放热时,化学平衡常数:温度升高,K减小),而与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无关。 用化学平衡常数判断化学平衡状态。 ④、用途: a、Q=K时,处于平衡状态,v正=v逆; b、Q>K时,处于未达平衡状态;v正 ?? 50
正在阅读:
高中化学实验操作知识点整理03-23
平流式沉淀池12-16
婚姻法期末考试复习题 -10-03
银监会业务连续性监管指引05-16
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电子教案05-25
幼儿园家委会园长发言稿01-18
2017-2022年中国再生橡胶屋面防水涂料行业供需趋势及投资风险研究报告目录12-16
常见的金融术语 - 金融业从业基础知识09-23
小学生楷体字帖 - 图文09-09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化学实验
- 知识点
- 整理
- 高中
- 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