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敦煌书法形式美

更新时间:2024-01-12 00:1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论敦煌书法的形式美

美术系 美术学专业

学号:11830208 姓名:陆水 指导教师:彭育龙

摘要:敦煌书法历经几个时代,内容丰富。各个时期产生了众多的书法作品,而这些作品风格多样,形式多变。但总的来说绝大多数在五种书体之内,是研究书法艺术发展的重要参照。本文以现存的敦煌书法作品进行整理分类,阐述敦煌书法的脉络,对各个时期的作品进行剖析,探究其形式美。关于书法的形式美,有两个大的规律:一是审美要求上的要求,即笔画,结构的书写应备有什么样的基本什么条件。二是形式意味,即具体笔画结构形式于特定审美意味的对应关系。在敦煌书法中,笔画生动有力,放逸出奇,富有刀味。结构多样和谐,或奇雄峻扬,或端庄肃穆,或空灵旷远,完全符合书法的审美要求和形式意味。通过研究敦煌书法对我们当今书法创作乃至文化的传承都起到一定的进步作用。 关键词:敦煌书法 时期代表 内容与分类 形式美

1.敦煌书法简介

敦煌位于甘肃省最西部,是青海与新疆的的接壤处,古称“三危”,其中莫高窟位于敦煌县城东南四十华里。灿烂的敦煌文化就在这一美丽的地方发现并扬名中外。

自从1900年敦煌藏经洞发现以来,大约四万件古代文书公诸于世,引起了各科研究者的高度重视。敦煌书法的出土对研究我国古代书法发展史,特别是隋唐,乃至魏晋、秦汉书法艺术发展史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贡献①。

敦煌地区的汉代遗址中先后出土了大约17480多枚汉代简牍,在我国已发现的汉代简牍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汉代简牍是研究我国汉代历史最珍贵的资料。同时也是研究两汉书体演变和书法艺术的第一手资料。敦煌汉简的出土,把隶书的成熟期由过去人们公认的东汉晚期提前到了西汉中期,从中看出古隶向汉

1

隶转化的剧变和成熟过程。汉简书法承上启下,开启了后世的楷、行、草书。 敦煌书法,从西汉的汉简书法始,到清末的碑碣书法止,时代久远,数量巨大,书体多姿多彩、笔法变异多样、风格奇巧雄丽、功力深厚,令人叹为观止,是中国书法史最珍贵的历史资料。

2.敦煌书法的分期与书体

对于敦煌书法风格描述与分期的论著并不缺乏,甚至可以说是弥漫在几乎所有关于敦煌书法的论述之中。常见的现象是,将朝代、书体与书法风格做对应性描述②。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时期:十六国时期的敦煌书法(304-442)北魏和西魏时期的敦煌书法(442-557)北周时期的敦煌书法(557-581)隋代的敦煌书法(581-617)初唐时期的敦煌书法(618-705)盛唐及中唐吐蕃时期的敦煌书法(705-848)150晚唐张氏归义军时期的敦煌书法(848-914)五代及北宋曹氏归义军时期的敦煌书法(914-1036)。也有按朝代风格和时代风格划分的,以及按照主流风格与非主流风格划分的,这里不详细提及。

敦煌书法历经几个时代,内容丰富。各个时期产生了众多书法作品,这些作品风格多样,形式多变。但总的来说绝大多数在五种书体之内,是研究书法艺术的重要参照。 1.1 草书

敦煌是草书的发源地,东汉晚期的“草圣”张芝、“亚圣”张昶“兄弟二圣”和西晋“章草宗师”索靖均为敦煌人,因此敦煌有着草书传统。敦煌草书一般都比较注意横势,但没有明显的波磔挑法,每个字的收笔大多往里向下,接近后来的今草,但不作牵丝连贯,字字独立。优秀的作品不胜枚举,如《释门范文》,《大乘起信论略述》等等。

《文心雕龙》在敦煌书风中比较特别,点画劲利,金缕之妙,细比毫发,结体瘦长,筋骨俊爽,欧阳修论书诗云:“书无俗韵精而劲,笔有神锋更老齐”是不可多得的敦煌书法草书精品。 1.2行书

敦煌文献中的行书墨迹数量众多,用途广泛,不仅用来抄写经文,还应用于一些辅助性经籍注释、疏义、略述及寺院的经济文书等许多方面。

2

敦煌行书以行楷较多,行草相对而言较少。行楷的代表作品,依照时间顺序,一个是西凉比丘德祐于405年所写《十诵比丘戒本》,大约与二王同处一代,书法特色突出绝世,称的上是珍品;第二个是西魏大统三年(537)的《东都发愿文》,作者是令狐望族令狐宝,书法世家成员,行笔洒脱畅通,线条飘逸秀美,是南北朝时期稀有珍贵的行书墨迹。 1.3楷书

敦煌书法的楷书经历了初中后期,也就是萌芽,成熟,鼎盛三个阶段。初期楷书从隶书演变,不脱隶味。中期是楷书的成熟期,受南方书风的影响,这一时期的书法偏向工整秀丽。后期是楷书的鼎盛与蜕变时期,这一时期的书法都是标准唐楷面貌,技巧形式完美无缺。以“不”子为列,初期“不”字(选自甘肃敦煌博物馆藏《法句经》图1)横画写法和隶书写法类似,是水平的右边没有向上抬,左细右粗。竖画上粗下细,末尾作悬针。撇画重按起笔,末端回转牵丝,整体如刀又如斜锥。点画迅起猛收,形如尖石。整个字的特点除了平正飘逸和劲俏之外就是左细右粗,左轻右重,左收右放,给人一种雍塞沉坠之感。

图1《法句经》局部

中期“不”子(选自《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图2)图横画微微往右上抬,左右均衡。竖画形似铁棍不胖不瘦,两头圆浑。撇画细长如弯刀状。点画起笔轻细收笔回顿,如柳叶状。整个字工整秀丽,平直。后期“不”字(选自《汉书·萧望之传》图3)横画自左往右向上倾斜,竖画作标准垂露竖,撇画细长,点画圆浑。整个字是标准唐楷,起承转折分明,结体略长,四平八稳,分间布白极其匀称。

3

图2《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局部 图3《汉书·萧望之传》局部 1.4篆书及其他杂体

相比较来说,敦煌书法中的篆书墨迹存世希少,只发现几页残卷,这里便借以《千字文残卷》作为代表。《千字文》是南朝梁周兴嗣撰写的集识字、习字为一体的字书教本,一直以来以王羲之第七世孙、寺僧大书家智永以真、草二体所书的本子最为著名,敦煌文献中即有前述的《蒋善进临智永真草千字文》墨迹,但篆书《千字文》罕见。此残卷的发现,称得上填补了隋唐间《篆书千字文》仅只史乘载述而无迹鉴的空白,具有重大的意义。此残卷给人一种好像见到战国时期楚系文字中的《岣嵝刻石》般的感觉,同样的可用“奇诡异常”来作评论,有的学人称它为“篆书奇字”,就是因为其书写奇特出众,甚至还杂有民间迄今流传的“蚊脚篆”、“香炉篆”等俗篆的意思;其中的“丹青”两个字又简直是楷书写法,所以真当为旷世奇特之书了。

敦煌文献中有一元代至正八年(1348)的莫高窟造像《六字真言碣》(又称《六字真言碑》,也称得上珍品之迹。上额是汉字楷书“莫高窟”三个字,碑心是四臂观音像,上、左、右三方用梵、藏、汉、西夏、八思巴蒙古、回鹘六种文字各刻“崦嘛呢八咪吽”“六字真言”等,其碣的形式布局及内容等十分罕见。“六字真言”经常反复吟诵可以积累功德,待“功德完满”即可解脱。此碣用六种文字刻立,当主要是为方便和满足当时敦煌多民族佛教信徒诵念的需要。从书法的角度看,也反映了民族文字和汉文字同光共荣的现实和书刻风格。特别两侧和下部用汉字密细书刻的西宁王及妃子、太子、沙洲路及河渠司提领、大使、百户、

4

僧人、长老、工匠等八十多位功德主姓名书迹,展现出自然无拘,放逸出奇的书法风姿。

3.敦煌书法形式美探索

关于书法的形式美,有两个大的规律:一是审美要求上的要求,即笔画,结构的书写应备有什么样的基本什么条件。二是形式意味,即具体笔画结构形式于特定审美意味的对应关系。在敦煌书法中,笔画生动有力,放逸出奇,富有刀味。结构多样和谐,或奇雄峻扬,或端庄肃穆,或空灵旷远。完全符合书法的审美要求和形式意味。另外同样的点画,结体与章法的写法在不同艺术成就的书写者手中又会呈现出不同的形式美感,敦煌书法作者中除了服务于政府机关者之外,还有另外三类人(僧人,学士,经生)。另外部分著名的书法大成者的书写理论和手法也会影响整个敦煌书法的表现形式,如西晋最伟大的书法家索靖的“银钩虿尾”。

1.1敦煌书法中的基本特征

汉字书法中,任何点画,无论长短,都由三部分组成:起笔,行笔和收笔。起笔的形式有藏锋,侧锋和露锋。敦煌文化是刀与笔的融合,带有少数民族的彪悍,强健。因此,其书法的点画形式,有圆笔藏锋,但主要偏重方笔的侧锋和銛利的露锋。《释门范文》用笔逆入回收,起笔收笔很重,线条饱满。这种写法在敦煌遗书中不常见,一般的藏锋垂直入纸,提按动作不是那么强烈,《敦煌各寺僧尼名录》皆属此类,其特征为大方直通,自然流畅,同时不失浑厚。《汉将王陵变》侧锋切入之后,立即重按而行,凌厉果断,转折处重顿,棱角分明,劲利沉猛如刀劈剑削,撇和捺气势开张,墨色纵横,一如古隶。《佛说八阳神咒经》侧锋起笔,因为锋极钝,所以切入得不那么斩截,然后顿下铺毫,整个起笔过程长而且缓,与此相应,横画收笔亦长而缓,撇画左右舒展,往上飞挑,形成非常奇特的面貌。《佛说地藏菩萨经》侧锋起笔,不用力钝挫转折,干净利落,线条清劲舒畅,风格极为简练。《南阳张延绶别传》露锋起笔,行笔徐缓,捺画自然,顿挫起伏不大,清秀雅意。以上,为了阐释不同点画形式,分类列举了一些比较典型的例子。事实上,它们的起笔方法也不是单一的,常常是几种交替使用,只不过某种比较突出而已。敦煌书法的点画起笔不拘一格,它们与不同的行笔和收笔结合在一起,错综复杂,交相辉映,形式非常丰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

5

刀刻意味。或大刀阔斧,手法成熟;或薄锋大笔,游刃有余,笔锋外显,威武豪迈,极富刺激,极有魅力。结体指点画的组合形式,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是体态,二是姿态。敦煌书法体态雄奇角出是其一个特点,影响敦煌书法这一特点的重要书法家是欧阳询,其书法结体偏长内敛,具有刀味。遗书中《化度寺碑》拓片,《唐僖宗时残历籍》等作品与欧阳询书法风格极为相似。放逸出奇的自然姿态也是敦煌书法的特点。敦煌书法 结体时出新意,书写随意自,创作无拘无束,信手沾来,以打破一切条条框框的“放逸”来表现出乎意料的奇趣。在如《天请问经》,《 孔子共项讬相问书一节》等是代表。章法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字与字之间的整体性处理,二是所有墨线与余白之间的关系处理。敦煌书法在字与字的处理上相对独立,很少牵丝印带,维系单字的凝聚力来自对立统一的关系。书法作品中点画的长短粗细,墨色的枯湿浓淡,结体的大小俯仰和疏密虚实,都是一对对具有互补关系的矛盾体,相辅相成。在布白处理上敦煌书法就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别出心裁。除此之外敦煌书法中纸和字形的关系,书体与字形的关系也是影响整个章法的一重大因数,在敦煌书法中有部分作品不讲究由上至下的工整对齐,往往作品整个走势或往右倾斜(《□永书》等)或者往左倾斜(《华严藏世界品第五疏释》等)。这是因为在敦煌书法中有的字形是左轻右重的,有的是右轻左中的,所以作者在书写上为了达到一个平衡,往往会采取在整个书法作品的书写上避免与纸张正态重合。而在书体与字形的处理上,敦煌书法中书写不同的书体是字形的变化也是不同的,在书写楷体时,整个作品的字形是中心即重心,工整正直,可以说是完全的方正(《阿毗昙毗婆娑卷五》等)。在书写草书时字形追求飘逸自然,不拘泥格式,不需要故意的去对齐工整,字与字之间也可以大小不一(《释门范文》等)。 1.2敦煌书法书写者分类

敦煌写经的作者,除了少数士族显贵之外,多为接受过书法的基本训练或严格考核的寺院经生、经生手或僧侣,尽管他们社会地位卑微,并不大通字学,书写中俗体、错别字迭出,但就书法水平而言,决不乏堪与书法名家比肩抗行的精品佳作③。

敦煌书法中僧人是一个重大的书写者,僧人的生活是十分稳定的,衣食起居都有保障,虔诚事佛,从而他们心情比较宁静,态度也高度认真。在这种心态下写出来的作品都由几个大的有点:结体工整平正,字形大小统一,章法纵横有序,

6

工工整整,《四部律并论要用抄卷上》就是典型代表。为僧人沙门明润所抄写,字体大小工整对齐,规整统一。

学士,顾名思义就是有一定文化水平修养的一类人,整体来说这一类人在整个敦煌书法中的意义是重大的。学士生活条件也是算比较优越的一类,在书法的书写上也有自己的见解与研究,如《王羲之十七贴临本》,虽是唐人学士临本,但线条流畅,结体章法不拘一格,其中“之”子的写法推陈出新,侧锋起笔,露锋收笔,一气呵成如有神助,是不可多的书法精品。

经生是敦煌书法中比较值得研究的一类书法作者,经生是帮人抄写佛经之人,由于雇主的经济状况不同,导致经生的书写水平也分为两类,一类为家境平常的平民百姓的抄写的“贫”类经生,他们的水平不是很高,作品并不十分严谨,但是作品量大,形式丰富。现存的《无量寿宗要经》大都出自他们之手。其中《秦妇吟》是经生张盛友所抄,字写的不是很好,卷末题有小诗。第二类是当地名气大的或者享有声誉的高手经生,他们的雇主一般是财大气粗的权贵富商,从而要求也比一般平常百姓的要求要高些,这类经生抄出来的卷子一般还是有一定艺术成就的,其中写的好的可以和学士想提并论。敦煌遗书中,他们的作品面貌相当丰富,如《颜之推(还冤记)》的清丽朗畅,《燃灯号》的飘逸出奇, 《高适诗集》的潇洒瑰丽……这些作品的作者完全城的上是正真的书法家了。

索靖是西晋著名的书法家,敦煌五龙之一。索靖十分善长章草,习得张芝之法,他的书险峻坚毅。其章草书,自称名“银钩虿尾”。 “银钩虿尾” 的意思是说书法的钩、挑等笔画仓劲有力,就好像银钩和蝎尾。有的虿尾指指蝎子的尾巴,能揵然上卷乙\、\丁\、\亭\等字之末趯,必须驻锋而后掘出,所以遒劲有力,索靖的《月仪帖》《出师颂》等作品中有明显表现。索靖的书法,浓浅适度,内涵厚朴,古朴似汉隶,转折如今草,气势雄厚异常,一直以来来被书法家称之为上品。黄山谷称道他书法为“笺短意长,诚不可及”。有人把索靖的字和张芝的字作了分析,认为:“精熟至极,索不及张芝;妙有余姿,张不及索靖”。两位大师的书法是各有长处。因为索靖是敦煌本土人士,他的书法对整个敦煌书法的形式表现是影响十分巨大的,后世对其的书法临摹本也多不胜数。

综上所述,敦煌书法的点画偏重于刀味的侧锋和露锋。与之相应的结体以内恹为主雄奇壮伟。在姿态上放逸生奇,天真烂漫。每个字既相对独立,个性鲜明,有相互依赖,浑然一体,布白处理疏密得当,天头地角上下参差,极富现代意识④。同时,相同的书写方法到了不同的人手中书写出来的作品形式也是会不同的,

7

有严谨的,工整的,也有随意的不是很精美的,各种各样。其次不同的书法名家的书法理论与书写形式也影响着敦煌书法,才造成了敦煌书法的形式多样,放逸出奇。

4.敦煌书法的时代价值

敦煌书法博大精深,形式多样,影响了整个中国古代的书法历史。敦煌书法独特的书法表现形式到了近现代被一些有艺术素养的书法家吸收发挥,形成一种新的力量,在书法界产生了崭新的风气。敦煌书法的艺术价值在现代的价值是无可估量的,敦煌书法中的点画,结体和章法对现代书法的书法发展提供了借鉴。在宏观上面,发现敦煌书法所具有的终将被书法界普遍理解和接受的历史价值是:其一敦煌书法的出现改变了从清代二王书法为代表的传统帖学一味求圆和一味求法的弊端,在敦煌书法中点画线条爽快锋利,结体雄奇,充满刀味,张力弥漫,英光四溢。二是无拘无束,放逸自由。前者打破一味求圆,后者破法之呆板,使帖学焕发生机,柳暗花明。其二为新的时代提供了借鉴的变现形式。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其中大学问家和碑帖结合的时代书法家沈曾植就是最显著的代表。他的学生王遽说过:“先生于唐人写经,流沙坠简亦极用力晚年变法亦得力于此。”也就是说沈曾植在从事碑帖结合的过程中,临摹和借鉴过敦煌书法。他的成功经验证明敦煌遗书的作用是巨大的。其三敦煌书法为书史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敦煌书法历经七百年,作品数万件,从而它对书史研究的贡献度不言而喻。

敦煌书法在当世的影响是众目可见的,在敦煌书法被发现和关注以来,为整个书法界提供了无数的资料,同时以敦煌书法表现形式进行创作的新作也不在少数,敦煌书法的出现令当代书法的前进方向提供了多种选择性与探究性,同时为整个中国乃至全世界艺术呈现了一种新的类型⑤。

结语:

书法是书写汉字的艺术,先有功能性的文字,后有关联性的书法,两者合二为一,敦煌书法的出现足已证明这一点。在20世纪最后的十五年中,当代书法相当活跃,都在关注书法的现代变革。以及至今书法界都在探究新的书法前进道路。正所谓创本求源,了解本源才会创造出更多新的艺术。敦煌书法的出现刚好弥补了书法之前历史记载不足的缺憾。敦煌书法具有鲜明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对敦

8

煌书法不同的历史时期的作品研究对整个书法界具有很大的意义。总的来说就是敦煌书法在点画,结体,章法的处理上的独特性。因为历史原因,是敦煌书法受环境的影响,吸收了少数名族的剽悍豪放,使得整个结体刀味张力弥漫。且由于敦煌历史时期的政权多变原因,使得敦煌书法中思想多变,形成了无拘无束,放逸出奇的形式特点。这和我们汉民族明哲保身的思想是不同的,在我们整个民族的意识中认为为人要内敛谦虚,这种思想贯彻到了书法上面就形成了书法追求圆滑,导致最后整个书法创作进入了一个思想限制的死胡同。通过敦煌书法的形式美研究可以得出,书法创作不必要一味的追求一种思想境界,我们应该从人文思想出发,书法的书写也应该有自己的的独特人格思想,这样才会使书法创作变得丰富多样,书法形式百花齐放。

9

注释:

① 沈乐平.敦煌书法综论[M].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2009.P12.

② 邱才桢.敦煌书法研究,中国书法[J].北京:中国书法杂志社,2010(08).P52. ③ 佚名.敦煌书法的书体及特色,佛学文化旅游网.2014(06).前言. ④ 沃兴华.敦煌书法艺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P108. ⑤ 沃兴华.敦煌书法艺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P166.

参考文献:

[1] 石坤. 敦煌书法艺术,寻根[J].河南:大象出版社,2005(04). [2] 沃兴华.敦煌书法艺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3] 真田但马 ,宇野雪村.中国书法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 [4] 颜瑜.浅谈敦煌艺术[M].陕西:陕西教育出版社,2011.

[5] 洛奇书法与当代艺术[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 [6] 吴鸿清.中国书法史图录简编[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8. [7] 沈乐平.敦煌书法综论[M].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2009.

[8] 邱才桢.敦煌书法研究,中国书法[J].北京:中国书法杂志社,2010(08).

1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xn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