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史 自学考试 中国教育史部分 背诵整理

更新时间:2024-06-06 19:4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古代学前教育的实施

1、原始社会儿童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

⑴生产劳动教育 ⑵生活习俗教育 ⑶原始的宗教教育 ⑷原始的艺术教育 ⑸体格和军事训练 2、儿童公育机构的产生:

原始社会末期,大约在传说中的五帝时期,历史将由无阶级的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转化。教育逐渐从其他的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产生了学校的萌芽,传说中我国最早的儿童学校叫“庠”,出现在原始社会后期的虞舜时期。 3、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主要特征:

⑴实行公养公育(性质) ⑵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内容简单多样 ⑶没有专门场所或专职人员(长者为师) ⑷教育的手段是言传身教 4、学前家庭教育的意义和目的: ⑴儿童家庭教育是齐家治国的基础 ⑵获取功名,光耀门楣 ⑶立志做人,修养品德 5、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

⑴学前教育计划:①古代国家没有严格统一的入学年龄的规定 ②东汉官方经典著作《白虎通义》及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熹所撰《大学章句序》,均主张8岁入学,15岁入大学,便成为封建时代占主要地位的观点 ③较为系统的按年龄划分的学前教育计划,最早的记载见于《礼记·内则》 ④北宋著名的史学家司马光,对六岁以上儿童加多了知识教育,而七岁以下又皆为“孺子”,可早睡晚起,进食也不必受三餐之限 ⑤我国古代的中医学者,形成保教统一的教养计划 ⑥学前家庭教育的内容,不外乎生活常规教育、初步的道德教育、早期的知识教育等。 ⑵婴幼儿身体的养护:①穿勿过暖 ②食勿过饱 ③任其啼哭 ④安全避险 ⑤避免惊吓 ⑶儿童生活常规的培养:常规教育包括生活常规和行为常规,封建礼教是人们思想行为的规范,人们的言语行为都要合乎“礼”的要求,儿童进行的礼教概括为“幼仪”或“童子礼”。礼教是对儿童进行生活常规教育的核心。

⑷初步的道德教育:①培养志向 ②教以孝悌——孝是指尊重长辈,悌是指友爱兄弟,孟子指出

教育就要“明人伦” ③勤俭耐劳 ④诚实无欺 ⑤行善积德 ⑥礼貌谦让

⑸早期的知识教育:①早期知识教育的内容——语言教育;识字教育;计算;自然常识

②神童教育

6、家庭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原则:⑴教儿宜早——按中国古代传统愈早愈好,本着“早喻教”的原则。《礼记·保傅》、司马光

的《家范》、宋代哲学家、教育家程颐《小学·总论》都有记载。

⑵教子义方——父母要从道义上,从做一个正派人的根本方向上为子女指出道路。 ⑶信而勿诳——父母教育子女,要以身作则,即要以身率先,要培养孩子什么品德,自己首先要具备什么品德。

⑷潜移默化——或潜移暗化,是强调环境对儿童的教育意义。

⑸量资循序——是指教育儿童不能求之过急,要根据儿童的才能,逐步将教育加深加宽,“量资循序”另一个含义是:要顺应儿童才能的发展,及时地给以教育,不要失掉儿童才能发展的可能性。

⑹有教有爱(严慈相济 、不偏爱不溺爱)

方法:⑴游戏——公元前四五百年就已有投箸下棋这样的游戏了。《韩非子》一书也曾记载类似今

天孩子玩的“过家家”的游戏,游戏在我国古代流传久远,种类繁多。 ⑵讲故事——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子女的最普遍的方法

⑶体罚——体罚就是扑教,教育家颜之推就曾提倡责打教育,这是侮辱儿童人格、压制儿童个性发展、违背自然原则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7、宫廷儿童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⑴早在商代就已存在,殷商时代已有“师保”之职

⑵西周时期,有“三公”、“三少”之设,周成王时期,便成定制,太傅周公旦制订的教育文件——《世子法》,是我国古代第一个专门教育太子的教育文件,为我国保傅教育奠定了基础。 ⑶春秋战国时期,设立保傅制度保障下一代成长,保傅制度已确立并已有所发展。 ⑷西汉汉高祖执政后,师保傅制度逐渐趋向制度化。

⑸汉代以后,帝王关注教育问题,除继续师保傅制度外,还亲自教育。

⑹宋代以后,对保傅制度略有改动,保傅官成了有虚无实的荣誉称号,对于太子、王子的日常教育,常聘请一些专门学者担任侍读、侍讲。 8、胎教的作用与目的

作用:中国的胎教,最初是宫廷中的早期教育,封建统治者实施胎教,是为了培养未来的合格君主。

春秋战国以后,胎教逐步下移民间,也成为人们培养合格后代的措施。要让儿童的教育有一个好的起点,为其健康成长打下良好基础,以便孕育一个德才兼备、健康长寿、形貌端正并且最好是男性的后代。

目的:⑴才德过人 (特别强调)通过对母亲的良好的道德修养间接影响胎儿

⑵健康长寿 (胎教的首要任务) ⑶形貌端正 (外象内感说) ⑷选择男女 (重男轻女,唯心的) 9、胎教的内容与方法

内容:⑴注意精神因素的影响与陶冶

⑵重视饮食影响与调摄——(割不正不食、饥饱适中、食物禁忌)

⑶选择良好的外界环境——首先要求居处简静、还必须避免不利因素的干扰 ⑷良好的起居与生活习惯

方法:⑴监督法 ⑵小劳法 ⑶瘦身法 10、古代儿童教材(蒙养教材)的类型和特点 儿童诗歌:⑴识字类

《千字文》是南朝梁时周兴嗣所著,全文均为四言韵语,有规律、易记诵。 《三字经》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古代童蒙读物,全文共300多句,1000多字,三字一句,六字一韵,较《千字文》浅显易懂。其特点:①从性善论出发,讲明教育与学习的重要性 ②讲封建伦理纲常,应遵守的道德礼教规范 ③进行了知识教育,包括自然、社会、文化常识知识 ④作者用了很长篇幅,详述历代王朝更替和历史常识 ⑤生动具体地讲述了历代勤学成才者的故事,激励幼童学习。 《百家姓》

⑵训诫类

是指对儿童进行生活常规、为人处世及伦理道德方面教育的儿童诗歌。

南宋理学家朱熹的《童蒙须知》、南宋学者陈淳的《小学诗礼》。

用儿童口语编辑成的,以明代吕得胜、吕坤父子撰写的《小儿语》《续小儿语》为代表。 ⑶知识掌故类

是传授历史知识和一般知识的蒙养教材。历史知识性的蒙书,以《蒙求》流传最广。《蒙求》三卷,唐人李翰撰,宋徐子光作注,四言韵语,两句成对,每句讲一个历史人物故事。

儿童故事:影响比较大的如《书言故事》《日记故事》《二十四孝图说》等。《书言故事》作者是宋

人胡继宗,共12卷,以十二干支为序,分为12集,如“守株待兔”。《日记故事》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故事性童蒙读物,元代虞韶编,主要有勤学聪慧、为人处世、做官为政等方面内容,还包括很多劝勉儿童努力求学上进的故事,如囊萤、映雪之类,如《磨杵作针》。《二十四孝图说》作者不详,成书于元代,中有很多孝亲故事,其编辑很有特色,故事、诗、图都能起到吸引儿童、教育儿童的作用,封建色彩极为浓重。

儿童图画:明代焦竑的《养正图解》、陶赞廷的《蒙养图说》、涂时相的《养蒙图说》,宋李元纲的

《圣门事业图》,清丁善长的《初学人物》、慎三生的《养正图说初编》等。《养蒙图说》图文并茂,图画这种视觉艺术带有可视性和具体性,更易为儿童接受。

儿童歌舞和游戏:

11、古代儿童生活常规教育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内容:⑴常规,一般指生活规则和行为规则,用以约束人的行为、培养良好习惯。常规教育是培养

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措施,它包括一般生活常规和行为常规。

⑵古代对儿童的常规教育被概括为“幼仪”或“童子礼”。礼教是对儿童进行生活常规教育

的核心。尊长敬上,是对儿童进行常规训练的最重要的内容。

⑶严格规定儿童的日常生活行为举止,如坐、立、行、跪、拜、起居、饮食等各方面,其目

的是使儿童自幼行为规范,动静有度,举止端雅。

⑷养成卫生习惯,主要包括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特点:⑴要求严格,内容繁多,处处带有向儿童灌输封建礼教的色彩。 ⑵也有些有益儿童成长的

规矩,体现了古人对儿童生活常规训

练的认真的、严格的精神,同时对儿童行为举止有些规范和 约束也是必要的。

第二章 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1、试述贾谊“早喻教”的主张

贾谊将太子整个教育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胎教、学前教育、学校教育、成人教育,前两个阶段属于幼儿教育。

⑴胎教:贾谊是我国古代胎教学说的奠基人之一。①选择父母是胎教的根本问题

②要对孕妇进行“正礼”的教育 ③安排适宜的环境及人员对孕妇予以影响

⑵学前教育:①早喻教,学前教育要从婴儿初生就开始

②聘请“三公”“三少”为专任教师,负责教诲幼小太子之职 ③为太子创造特殊优越的教育环境,使其“左右前后皆正人”

④学前教育内容是多方面的,包含体、德、智三育的要求,身体养护放首位。

2、颜之推的儿童家庭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⑴及早施教 ⑵严慈结合 ⑶均爱勿偏 ⑷熏渍陶染 3、《颜氏家训》的地位

⑴作者颜之推,北齐文学家,儒家学者,其学术思想又具有多元化的特点。《颜》是家训的鼻祖,家教的典范,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⑵《颜氏家训》是中国封建社会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家庭教育教科书,它流传广泛,影响深远。全书共七卷二十篇,是我国保存下来最早、影响最大的一部家教著作。

4、论学“眼前事”与编著《小学》

⑴朱熹提出,15岁前儿童的教育内容,主要以儿童日常生活接触到的“眼前事”去教他们,有

道德规范训练、读书写字基本训练、“礼乐射御书数之文”的训练。

⑵他认为在对儿童进行教育时,应注意激发儿童学习兴趣,力求形象生动以便幼儿接受,以正面教育为主,讲道理,不能只用惩治。

⑶朱熹与刘子澄编撰《小学》,共六卷,包括刻苦学习、忠君、孝宗、事长、守节等德行方面的格言、故事等,内容生动,通俗易懂,易于儿童接受。

⑷《小学》一书影响深远,以正面教育为主,利用古人道德规范、言行举止,内容生动,通俗易懂。

5、《童蒙须知》的内容、评价

内容:⑴行为习惯——分为衣服冠履、言语步趋、洒扫涓洁、读书写字、杂细事宜等方面

⑵学习习惯——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⑶道德习惯——有礼貌、敬长辈、友爱兄弟等内容

评价:《童蒙须知》是朱熹为儿童制定的学习“眼前事”的具体标准和要求。为儿童言行举止打下

规范化基础,有利于儿童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但也有压制儿童个性发展的封建专制礼教的成分。

6、王守仁改革儿童教育的主张 2007年4月

第三章 晚清时期的学前教育

1、癸卯学制及蒙养院制度

1903年,张百熙等制定《奏定学堂章程》,也叫癸卯学制,1904年1月颁布执行。癸卯学制中,《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是中国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蒙养院不单独设立,附设在育婴堂和敬节堂内,育婴堂收的都是幼儿,着眼点不在教育,而在救济孤苦无依的儿童,教员是没有受过专门训练的乳媪。育婴堂不是教育机构。敬节堂是收留寡妇的场所,教师由“节妇”担任。 2、蒙养院的保教内容

蒙养院对儿童的教育,包含了体育、德育、智育、美育的内容,在教育原则上,提出了应该照顾儿童性情及心理特点,指出教育要量力适度,还要利用榜样的教育作用。 3、清末蒙养院制度的确立和实施

⑴向学前教育社会化的道路,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 ⑵它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被动出现的。

陶行知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在批判传统教育、吸收改造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探索普及大众教育的实践中产生的。

⑵生活教育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①生活即教育。是对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改造而来的。包含以下含义: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是生活就是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需要,不是作假的教育,是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是使生活发出真力量的“真教育”。 ②社会即学校。是对杜威“学校即社会”改造而来。 ③教学做合一。他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⑶生活教育理论的实质

①从哲学基础上看,生活教育理论是建立在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上的。 ②从生活教育理论的性质看,它体现了新民主主义教育的特色。 ③生活教育理论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

20世纪20年代,强调“个人生活经验”,30年代体现了新民主主义教育的特色。生活教育理论的实质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 6、论学前教育的服务方向

陶行知指出,旧时的学前教育害了“三种大病”,一是外国病、二是花钱病、三是富贵病。纠正和扭转幼稚园之三大弊病,就必须“要把外国的幼稚园化成中国的幼稚园;把费钱的幼稚园化成省钱的幼稚园;把富贵的幼稚园化成平民的幼稚园。” 7、论创造的儿童教育

陶行知认为儿童有很强的创造力。

⑴认识儿童的创造力。加入到儿童的生活中去,这便可以认识小孩子有创造力。

⑵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他提出六大解放:①解放儿童的头脑 ②解放儿童的双手 ③解放儿童的眼睛 ④解放儿童的嘴巴 ⑤解放儿童的空间 ⑥解放儿童的时间

⑶培养儿童的创造力:①需要充分的营养 ②需要建立良好的习惯 ③需要因材施教 ④发扬民主 8、论艺友制的幼稚师范教育

陶行知认为,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学做艺术或手艺便是艺友制。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学做教师,便是艺友制师范教育。

艺友制班是学生与有经验的教师交朋友,在实践中学习当教师,方法是边干边学。 指导艺友学习当教师的步骤共分4步:第一期,学做一个儿童领袖为主;第二期,掌握基本技能;第三期,实地操作;第四期,担任整个幼稚园工作。

艺友制的幼稚师范教育,最大的特点也是优点,使学生在幼稚园中实地学习,克服了师范

教育脱离实际的现象。第二,是不可能迅速建立大批师范学校的情况下,亦能培养有质量的师资。第三,节省时间,一年半到两年结业,缩短幼师三年的毕业期限。 9、陈鹤琴活教育理论

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体系,包括三大纲领: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以及教学原则、训育原则等。

目的论: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条件是要有强健的身体、建设的能力、创造能力、合作的态度、服务的精神。 课程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方法论:基本原则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10、幼儿的心理特点与幼稚教育

陈鹤琴认为,幼儿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⑴好动 ⑵好模仿 ⑶好奇心 ⑷好游戏 ⑸喜欢成功 ⑹喜欢合群 ⑺喜欢野外生活 ⑻喜欢称赞 11、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陈鹤琴所著的《家庭教育》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儿童家庭教育“百科全书”。陶行知赞誉道:“这本书是儿童幸福的源泉,也是父母幸福的源泉。中国做父母的必读之书,中国出版教育专著中最有价值之著作”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内容: ⑴要把家庭教育作为关系到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

⑵要把科学地了解儿童作为实施家庭教育的依据。《家庭教育》中,陈鹤琴首先略述儿童之心理与学习性质及原则,以此为家庭教育之基础。

⑶要把教育功能自然地渗透于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①卫生教育方面 ②情绪教育和群育方面 ③智育方面

陈鹤琴认为全面提高父母的素质和教育能力,是保证家庭质量的前提条件。幼儿个性形成的最初基础,也是在家庭中奠定的。家庭对幼儿的思想和行为习惯的影响是极大的。 12、陈鹤琴课程思想的主要内容

⑴课程应为目标服务 ⑵课程应以自然和社会为中心 ⑶课程应实验“整个教学 ⑷课程应当采用游戏式、小团体式等的教学方法 ⑸课程应当有考察儿童成绩的标准。 13、陈鹤琴的五指活动

陈鹤琴的五指活动的五个方面是:⑴健康活动 ⑵神会活动 ⑶科学活动 ⑷艺术活动 ⑸

语言活动

14、张宗麟论幼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他认为⑴幼稚教育之重要是由儿童对人生、对社会国家的重要性所决定的 ⑵幼稚教育之所以重要,也是由于它在学制上的思维和作用决定的 ⑶幼稚园与家庭之关系方面进行论述

15、社会化的幼稚园课程

社会化的幼稚园课程是张宗麟在《幼稚园的社会》一书中提出的关于幼稚园课程的一种主张。他指出幼稚园各种活动都应当是倾向于社会性,因为教育的灵魂乃在于养成适合于某种社会生活的人民。所以在幼稚园里不仅设置“社会”这个科目,而且幼稚园的一切活动,从广义上讲,都可以说是“社会”,都应有社会性,即便是“自然”课目也绝不是纯粹去研究自然,必定是与人生有密切关系的自然研究。正是从这个意义上,他认为幼稚园的课程应是社会化的幼稚园课程。

张宗麟认为社会化的课程有两个根据,即儿童社会和成人社会。

课程应包括的内容共有7类:①关于衣食住行 ②日常礼仪 ③纪念日和节日 ④身体各部的认识和简易卫生规律的实践 ⑤集会的演习

实施过程特别注意的几点:①培养儿童具有互助与合作的精神 ②培养儿童具有爱和怜的情感 ③培养儿童具有顾到别人的思想

第八章 国民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学前教育

1、新中国教育的性质和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 2、教育工作的发展方针

普及与提高的正确结合,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以普及为主,教育应着重为工农服务。对中国人办的私立学校,采取保护维持,加强领导,逐步改造的方针。 3、幼儿园的双重任务:

教养幼儿与减轻母亲对幼儿的负担,全面发展的教养工作。 4、幼儿园的培养目标

⑴培养幼儿基本的卫生习惯

⑵培养幼儿正确运用感官和语言 ⑶培养幼儿爱国思想 ⑷培养幼儿美的观念和兴趣

5、幼儿园的教养原则

⑴使幼儿全面发展

⑵使教养内容和幼儿生活实际相结合

⑶使幼儿有独立活动完成简单任务的机会 ⑷使幼儿习惯于集体生活

⑸使必修作业、选修作业以及户外活动配合进行 ⑹使幼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密切配合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学前教育

1、各种渠道举办的幼儿园

⑴教育部办的幼儿园 ⑵其他部门办的幼儿园 ⑶民办(集体)幼儿园 2、各种收托形式的幼儿园(班)

⑴全(整)日制幼儿园 ⑵寄宿制幼儿园 ⑶幼儿学前班 ⑷混合班 3、不同规格的幼儿园

⑴示范性幼儿园 ⑵乡(镇)中心幼儿园 ⑶一般幼儿园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xf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