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第五章答案

更新时间:2023-09-02 01:1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 五 章 答 案

1.什么是信息化战争?

答: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基本战争形态,是信息化军队在陆、海、军、天、信息、认知、心理七维空间,运用信息、信息系统和信息化武器装备进行的战争。

2.信息化战争有哪些主要特点?

答:信息资源主导化,武器装备信息化,作战空间多维化,作战节奏快速化作战要素一体化,作战指挥扁平化,作战行动精确化

3.未来信息化战争的主要作战样式有哪些?

答:作战保密、军事欺骗、心理战、电子战、实体摧毁、计算机网络战、公共事务、民事活动。

4.我们应如何应对信息化战争的威胁?

答:我军建设要完成“双重历史性任务”,实现跨越式发展,需要在认清什么是信息化战争,清晰地勾画出信息化战争的基本图像的同时,认识到信息化战争中的士兵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以确保培养过硬的未来战士,“打赢”未来战争。

一、对于信息化战争,众说纷纭,有的人认为,信息化战争将异化为“不流血”的政治。也有的人认为,信息化战争在信息的催生下,已从机械化战争的母体中脱胎而出,成为一种与机械化战争毫无关系的崭新战争形态。还有的人认为,信息化战争不能也不可能成为一种新 的战争形态,在本质上还是机械化战争等。认识各执一词,莫衷一是。要弄清信息化战争,首先应从考查战争的本质说起,按照军语的解释:战争,是敌对双方为了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使用武力进行的激烈的军事对抗活动,是解放阶级、民族、政治集团、国家之间矛盾冲突的最高斗争形势,是政治通过暴力手段的继续。信息化战争作为战争的一种形式,是政治通过暴力手段的继续。信息化战争作为战争的一种形态,仍属于战争的范畴。马克思主义关于战争的基本看法、立场、观点、分析方法,仍然适用于认识未来信息化战争。战争的政治本质、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性、战争规模的划分等,都没有因为信息化战争的到来而改变。那种把信息化战争当作是“不流血政治”的观点是错误的。

从战争的运动状态来看,每一种新的战争形态的出现,都是对原有战争形态的扬弃。扬弃的含义包含着否定与继承,而不是全盘的否定。没有机械化战争的武器装备作载体,信息和能量就会失去物质支持。从信息化战争的总体看,认为仅仅依靠信息就能达成战争的观点同样不符合实际。

研究战争,要着眼其发展,着眼其特点。抱残守缺,看不到发展,就会成为时代的落伍者,但发展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前进。信息化战争,是一种新的战争形态。它是以机械化战争的装备平台为载体,以大量使用信息化武器信息技术为支持,以信息为主导,以能量为后盾,以网络为神经触角的战争形态。

作为信息化战争雏形的海湾战争,多国部队就动用了包括陆军、海军舰队、海军陆战队、空军力量、民间力量、以及大量军用卫星、全球定位系统、电子战设备在内的多维战场资源。多国部队建立了包括118个机动卫星地面站、12个商用卫星终端、18台交换机、329条话音线路和3条文电线的互联通信网,每天处理70万次电话和15.2万份电报,使用3万种无线电频率,有条不紊地管理和协调着陆、海、空、天各军事活动。而“9·11”引发的阿富汗战争的信息化战争形态和着硝烟味更进了一层。

历史进入了新的世纪的第二年,局部战争连续不断地敲打历史的舞台。关心和平、关注着战争迈入信息化时代的人们,都不得不对未来战争中的士兵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而进行思考和行动。历史一样将证明,未来的士兵仍然是战争行为的主体;未来的士兵将是一个“士兵系统”。这个“士兵系统”将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士兵携带的武器与装备;二是士兵素质,美军从1991年开始研制集武器、通信、防护为一体,能最大限度发挥士兵作战效能的“单兵综合防护系统”。

士兵携带的武器与装备将包括:一套未来的作战服、武器和个人装备。作战服装有电子设备和电源管理系统,内层有一个防弹层和一个核生化防护层,外层采用新材料,可随环境的变化改变伪装图案。士兵的头盔将作为一个平台,用以安装通信装置、助听器、防护面罩、传感器和平视显示器,士兵通过平视显示器来掌握作战信息和战场图像。士兵的武器带有热敏瞄准具和夜视仪、射击激光制导的子弹。武器与头盔的平视显示器相连,传递目标信息和增强图像。此外,士兵还要携带目标识系统、单兵全球定位系统、跟踪敌人行动的小型传感器组件以及高密度作战口粮。

未来士兵将是知识型的士兵。他们必须掌握高技术装备,必须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和敏锐的判断力,总有一天,士兵的军衔和徽章将是拥有知识的象征,而绝不会仅仅是上下等级、兵龄长短的标志。

5.什么是原子弹?

答:原子弹是利用原子核裂变反应释放出大量能量的原理制成的一种核武器,核装药一般为钚-239、铀-235。这些物质的原子核在热中子轰击下,分裂为两个或若干个裂片和若干个中子,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6.什么是生物武器

答:生物武器,是生物战剂及其施放工具的总称。装有生物战剂的各种炸弹、炮弹、火箭弹、导弹和气溶胶发生器、布洒器等,统称为生物武器。

7.核武器有哪几种爆炸方式?试述低空和地面核爆炸景象?

答:核武器的爆炸方式是指在不同介质和不同高度(深度)的爆炸形式。相同的核武器爆炸方式不同,其杀伤破坏效应和爆炸景象差别很大。究竟采用何种爆炸方式,主要应根据运载工具(导弹、飞机、潜艇、大炮等)、核武器的性能(当量大小、命中精度、杀伤效应)、作战对象(是发射井地下指挥控制中心一类的硬点目标,还是大城市、经济交通中心和人员等软面目标)以及地形、气象等诸多因素综合权衡抉择,以达到最佳效果。核武器爆炸方式可分为9类———空中爆炸中的低空、中空、高空、超高空爆炸,地面、地下爆炸,水面、水下爆炸和深海爆炸。

低空爆炸是指比高为60~120的核爆炸,主要用于摧毁较坚固的地面目标或浅地下抗压强度不高的目标,如集群坦克、野战工事、交通枢纽、简易人防工事等。对于特定功能核武器(例如中子弹)和微型超微型原子弹也可采用低空爆炸。例如主要靠高密集中子辐射流对人员进行杀伤的美国W-70型中子弹当量为100 0吨,可用“长矛”导弹发射,在100米空中爆炸时,对坦克乘员和暴露人员的杀伤半径分别为1公里和1.6公里。

地面爆炸比高0~60,火球接触地面的核爆炸。爆炸时,火球近似半球形。地爆时,火球开始迅速扩散,并接触地面。由于温度极高,该地域内有些岩石、土壤及其他物质均被火球吞噬并一起上升。“蘑菇云”颜色深暗。触地爆炸时还会形成弹坑。当量越大,弹坑也越大。地爆主要用于摧毁坚固的地面、地下硬目标,如导弹发射井、地下指挥控制通信中心。

8.人员怎样利用地形地物防护核袭击,其动作要领是什么?

答:对核袭击的最好防护措施是进入人防工程,但必须在听到空袭警报时完成,否则,就只能视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护行动。空袭来临时,对于来不及进入防护工程和其他掩蔽场所的人员,见到闪光应立即就近利用地地形地物进行防护。遇到较大的地形地物如土丘、坑沟、矮墙等时,横向爆心卧倒;地形地物较小时,面向爆心卧倒,无地形地物时,背向爆心卧倒(如图3—6)。卧倒的动作要领:双手交叉垫胸前,脸部尽量夹于两臂之间,脸部尽量夹于两臂之间,两肘前伸,双腿伸直并拢,闭眼、闭口(有条件时堵耳)、停止呼吸15-20秒钟。在防护时应避开高大建筑物、高压电线及易燃易爆物。待瞬时杀伤因素过后,应立即进行人员呼吸道和皮肤的简易防护,戴上防毒面具或口罩,掸掉身上的尘土,披上防毒斗篷或雨衣、塑料布,转移出沾染地域或就近进入人防工程掩蔽。室内人员发现闪光后,应靠墙根、屋角或在床下、桌下卧倒或蹲下进行防护(如图3—7)。注意避开玻璃门窗或高大框架,以免玻璃碎片或重物倒下对人员造成间接伤害。这种防护方法应用在发生地震时,同样能减少伤亡。

9.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分别是哪年?

答:1964年、1967年

10.简单叙述核生化武器的防护方法。

答:利用原子核反应瞬时放出的巨大能量造成杀伤破坏作用的武器称为核武器,核武器的爆炸威力用梯恩梯当量表示。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主要有: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脉冲、放射性沾染。凡是装填了化学毒剂的炮弹、炸弹、导弹、火箭弹、航空布洒器、气溶胶发生器等兵器统称化学武器。施放化学毒剂主要有三种方法:爆炸法、布洒法、加热蒸发法。生物战剂主要有六大类:细菌、病毒、立克次体、毒素、真菌、衣原体。化学武器的杀伤特点主要有:(1)杀伤人而不破坏物;(2)伤害途径多;(3)杀伤范围广;(4)持续时间长;(5)受气象条件影响大、易防护。

11.防空警报可分为哪三种?简单叙述其音像特征。

答:防空警报按发放时机可分为预先警报、空袭警报和解除警报三种。

1.预先警报:

用途:预先警报是在敌方对我方攻击有预兆时发放,要求人员开始疏散。

鸣叫方式:鸣36秒,停24秒,反复3遍为一个周期,时间为3分钟。

2.空袭警报:

用途:空袭警报是在敌方对我方将要攻击时发放。

鸣叫方式:鸣6秒,停6秒,反复15遍为一个周期。时间为3分钟。

3.解除警报:

用途:解除警报是在空袭或战情暂时缓解时发放。

鸣叫方式:连续鸣3分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xb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