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索不达米亚

更新时间:2024-01-21 09:3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埃努玛·埃利什》

是巴比伦的创世史诗,名字取于史诗起首句。“埃努玛·埃利什”是阿卡德语,可译作“天之高兮”或“当在最高之处时”。此史诗是由奥斯丁·亨利·莱亚德于1848年至1876年在尼尼微亚述巴尼拔图书馆的遗址(该处于伊拉克摩苏尔)发现;另外在基什及巴比伦亦可找到有关泥板。部分泥板残破不全。1876年,史诗由乔治·史密斯出版。

整篇史诗大约有一千行,以阿卡德语分别写于七块泥板上,每块泥板大约刻有125至165行。第五号泥板的大部分从未修复,但大体上整篇史诗几乎是完整的。第五号泥板的复制本已于萨尔坦(Sultantepe,古时的Huzirina)发现,该地接近土耳其城市尚勒乌尔法。

对于了解巴比伦尼亚人的世界观,《埃努玛·埃利什》是一部极为最重要的文献,当中描写了巴比伦主神马尔杜克的伟大事迹,以及众神创造人类以为他们服务的经过。然而,创作这篇史诗的主要目的并不是阐明神学观点及神祇的族谱,而是提高马尔杜克的地位,令他成为凌驾于其他美索不达米亚神祇的主神。

自巴比伦尼亚至亚述都出现了《埃努玛·埃利什》的不同复制本。目前来自亚述巴尼拔图书馆的版本时间可追溯至公元前7世纪。

史诗记载创世前是一片混沌,由两位原始神阿勃祖(Abzu,一译“阿普苏”)与提阿玛特(一译“提马特”)统治。阿普苏与提阿玛特生下拉赫穆(Lahmu)及拉哈穆(Lahamu),然后他们又生下安沙尔(Anshar)和基沙尔(Kishar),二人生下安努(Anu),安努创造了众多神祇,他们玩乐时的噪音令提阿玛特及阿普苏非常烦厌,阿普苏本欲杀死这些年轻的神祇,但遭提阿玛特反对,侍侯他们的穆木(Mummu)则同意阿普苏的做法。于是,提阿玛特便向众神中最有力量的埃亚警告,埃亚使用魔法令阿普苏陷入昏迷,然后把他杀死,于是埃亚就成了众神之首。他与妻子达姆金娜(Damkina)诞下儿子马尔杜克。马尔杜克能驾驭尘暴及旋风,并撕开了提阿玛特的身体,导致仍在提阿玛特体内的众神不得安睡。 众神怂恿提阿玛特报复杀夫之仇。提阿玛特所集合的力量愈来愈大,部分神祇加入她的阵营,她创造了十一只怪物协助她取胜,同时又把金固提升为“最高主宰”,面对即将降临的危难,众神都无力应付。最终马尔杜克被选为对抗提阿玛特之人。他杀死提阿玛特之后,以她的身体创造世界。

于提阿玛特麾下的众神最初是被迫为其他神祇奴役的,当马尔杜克杀死金固,并以其鲜血创造人类时,他们亦获得自由,并建立巴比伦作为主神居住的地方。最后,诸神赋予马尔杜克王位,赐予他五十个称号。值得注意的是,马尔杜克的地位比恩利尔还要高,恩利尔于早期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中神为众神之王的神祇。

尽管发掘出《埃努玛·埃利什》泥板的亚述巴尼拔图书馆的历史仅可追溯至公元前1000年,但由于泥板所载的内容乃是从更古老的史诗所抄录下来,例如在加喜特王朝的第九位国王阿古姆二世的铭文中,似乎已显示出《埃努玛·埃利什》于公元前15世纪已经存在。而学者从史诗中对马尔杜克的描述跟汉摩拉比王朝铭文作出比较,并分析史诗中的语言后,认为《埃努玛·埃利什》约于古巴比伦王国后期,或加喜特时期写成,时间大约等于公元前15至前14世纪。饶宗颐亦大致赞同此看法。

古美索不达米亚人相信世界就如一块扁平的圆盘,被海水包围。人类可居住的土地是一整块大陆,从一个海洋飘到另一个海洋,淡水“阿普苏”(阿卡德语:aps?及engur),阿普苏为泉水、井水及河流提供水源,而且与海水交接。天空是在大地上的一块弧形的圆盘,边缘处与大地相接,而诸神就是居住在天空上。从圣经中线索可追溯,古代希伯来地区的地理与巴比伦时期是一样的:一块圆形的土地浮于淡水之上,四周由海水所包围,天空像圆盖一样覆掩著大地,可见二者对于创世的记载十分相似。

由于英译本将无中生有(ex nihilo)及三位一体等基督教概念加进旧约圣经中,所以在比较圣经与其他古代近东文献时一般难以显示二者相似之处。所以,创世记第一章的开首传统译

作“起初,神创造天地。”,而希伯来语写成的创世记中第一章一至三节的内容可被视为描述创世前混沌的情况。

在《埃努玛·埃利什》及创世记中,创造世界都凭借神的圣言;《埃努玛·埃利什》形容创世前“天之高兮,既未有名。厚地之庳兮,亦未赋之以名”,而创世记中创世的每个阶段都是“神说:??”,依次创造出光、天空、旱地、光体、人类。在《埃努玛·埃利什》及创世记中,原始世界都是无形、空无一物的(“空虚混沌”,创世记一章二节),存在的只有在创世之前如水般的深渊(《埃努玛·埃利什》的提阿玛特与希伯来语“深渊”(tehom)一词同源,创世记第一章二节译为“渊面(黑暗)”)。另外,二者都认为天空有如一个反转的碗盘,由原始的水所创造,以分隔天地(创世记第一章六至七节;《埃努玛·埃利什》第四块泥板137-140行)。日与夜都后于光体被创造(创世记第一章五、八、十三及十四节;《埃努玛·埃利什》第一块泥板第三十八行),光体的作用是发出光辉及订立时间(创世记第一章十四节《埃努玛·埃利什》第五块泥板十二至十三行)。于《埃努玛·埃利什》中,众神在创造人类之前曾作商议(第六块泥板第四行),而创世记则有“神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像、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的记载(创世记第一章二十六节,而且,二者在创造人类之后,神明都需要休息,因此,一般称为“祭师典”(Priestly source)的内容似乎是参照了早期美索不达米亚的创世神话。

国学大师饶宗颐于1976年在巴黎师从尚·博泰罗(Jean Bottéro)学习楔形文字及西亚历史,花了十年时间将史诗的法译本译成中文,而底本方面,则以占姆士·班奈特·普里查德(James B. Pritchard)于1963年的第三次修订英译本为依据。作者认为《埃努玛·埃利什》是西亚有关开辟创世的史诗,为之进行翻译项重要的工作,其译本正可为研究远古比较神话的学者作为参考。[13]

饶宗颐以古文翻译《埃努玛·埃利什》,风格与《诗经》及《楚辞》相似,[14]在翻译神祇名称时亦考虑到音义之间的关系,例如把淡水之神阿普苏译为“潝虚”,浊水(盐水)之神提阿玛特译为“澈墨”,侍奉二神的穆木则译为“漠母”等等。

【迪亚马特(Tiamat)】

古代巴比伦神话里的女神,也是孕育出所有神明的地母神。“迪亚马特”这个名字有“苦水(盐水)”之意,与之对照的,她的伴侣神阿普斯则意为“甜水(淡水)”。

在《埃努玛·埃利什》,阿普斯和迪亚马特结合,生出了大量的神明。对跟这些儿神一同生活感到厌烦的阿普斯,想伙同迪亚马特将他们都杀害。然而身为母亲的迪亚马特非但没有同意他的计划,反而将阿普斯的企图告诉了自己的孩子们。埃尔,在听到迪亚马特的警告后,与兄弟姐妹商议,并一举杀死了阿普斯。

之后,迪亚马特被尊为太母而受到尊敬。不过,当埃尔等萌发了对权威的欲望后,要求迪亚马特让出众神之主的宝座。被这个要求激怒的迪亚马特,将来使的神明吊起来侮辱一番后,才打发他回去。虽然众神都害怕迪亚马特的力量,但既然已经激怒了她,那就没有退路而言了。

话说,在迪亚马特孙辈的神明之中,有一位叫马尔杜克(埃尔的儿子)的勇猛之神。被讴歌为最强武神的马尔杜克,向迪亚马特发出了宣战示言。而迪亚马特这一边,也将象征权威的天之石板授予名为金固的神明,命令他迎击马尔杜克。然而在玛尔杜克的力量面前,金固很快败下阵来。迪亚马特遂以她巨大的身躯相抗衡,试图一口就将马尔杜克吞入囊中,然而,马尔杜克却早有秘策。就在迪亚马特即将把他吞入口中的瞬间,马尔杜克操纵暴风令迪亚马特的口无法闭合,随后用剑刺穿她的身体。即便强如迪亚马特,也承受不了这一击而死去。 马尔杜克将她的身体一剑切为两半,一半成为天,另一半成为地。迪亚马特的乳房形成山脉,在它旁边则形成泉水。从她的眼睛则生出底格里斯河跟幼发拉底河来。就这样,母神迪亚马

特,成为了世界的基石。

后来迪亚马特被科幻小说家写成地球的前身,并把与尼比鲁一颗没人查觉的行星,而有尼比鲁碰撞的说法。

【拉哈穆(Lahamu)】

阿卡德神话中提阿玛特和阿勃祖的第一个女儿。她与其兄拉赫穆(Lahmu)生下了安沙尔(Anshar)和基沙尔(Kishar),而后二位又是第一神“安努”的父母。 拉哈穆有时显示为一条巨蛇,有时又被看成是一名身系红腰带、头上有6绺卷发的女人。有人认为该对神代表了海底的淤泥。

【拉赫穆(Lahmu)】

意思是“多毛的”,是一位护卫和仁慈之神的名字,是阿勃祖与提阿玛特的第一个儿子。他和其妹拉哈穆(La?amu)生下了美索不达米亚万神殿中所尊奉的天父安沙尔(Anshar)和地母基沙尔(Kishar)。 拉赫穆通常被描绘成一位系着三股红腰带,头长四到六绺鬈发的大胡子男人。他常与库萨里克库(Kusarikku)或“牛人”有关系。在苏美尔时代,拉赫穆可能意味着“泥的”意思。拉赫穆守卫着恩基在埃里都的阿勃祖神庙大门。他和他的妹妹拉哈穆是《埃努玛·埃利什》所创的巴比伦史诗中的原始神,并且拉赫穆可能涉及或同等于“拉哈玛”-史诗中提阿玛特所生的神灵之一。

【基沙尔】

在阿卡德史诗《埃努玛·埃利什》(“Enuma Elish”,也称作“创世的七块泥板”)中,基沙尔(Kishar)是拉赫穆(Lahmu)与拉哈穆(Lahamu)-提阿玛特(Tiamat)和阿勃特(Abzu)的第一个孩子所生的女儿。她是安沙尔(Anshar)的姐姐和妻子,安努(Anu)的母亲。基沙尔可能作为天空神安沙尔的对偶神,代表了大地,可能被看作是地母神。

在《埃努玛·埃利什》中,基沙尔只出现过一次,在史诗开头的几行,然后从故事中消失。她似乎只是在公元前一世纪的其它文献中偶尔出现,并可能同等于与苍天神安努的女性对应神-安图(Antu)女神

【帕祖祖(Pazuzu)】

为巴比伦尼亚神话中风之魔王。也代表着南风,干旱的传递者。

拥有狮子的头和前脚,老鹰的脚,背上有四只翅膀与蝎子的尾巴,并有着蛇状的阳具。会同时带来风与饥荒,所以被阿卡德人敬畏著。但是虽然是恶神,人们却用其雕像来当作护身符,理由是祂可以驱逐其他的恶魔,并且保护人类免受瘟疫与不幸的侵扰。

其妻子是创造神安努的女儿,拥有人类身体,狮子的头与驴子的牙齿,名为“拉马什图”(Lamashtu)。拉玛什图会伤害妇女及孩子,苏美尔人会以歌舞等仪式召换帕祖祖等诸神驱逐她。

帕祖祖的原型来自苏美尔一位慈善的神安祖(Anzu),也是全能的大神恩利尔的象征,由于恩利尔主宰空气与风,因此帕祖祖与气候和疾病等自然力量都有关系。约公元前2300年阿卡德人征服了苏美尔,并吸收对方的神话系统,进而把帕祖祖化为恶神(鸟翼特征仍然保存下来)。著名的欧美电影驱魔人就是描述一名少女被帕祖祖附身的故事,是蝗灾的化身;剧中神父的祷文对帕祖祖起不到作用,原因是帕祖祖也是一位神祇。

【金固(Kingu)】

是美索不达米亚神话的神明,意思为“无技术劳动者”,为迪亚马特的儿子与第二任丈夫,

最后被马尔杜克所杀。

【怒蛇(木什胡什;英语:Mu??u??u,sirru?u,sirrush)】 巴比伦城的伊丝塔城门的浅浮雕上描绘的一种生物。这些浮雕从公元前六世纪起就装饰在城墙上。怒蛇的形象是由若干种真实生物组合而成。头、颈、身躯以蛇鳞覆盖,四肢则是前足为狮足,后足为鹰足;头部生角、有冠,舌头如蛇一般分叉,颈部修长;尾巴细长,末端为蝎子尾巴的蝎针。 “Mu?-?u??u”一词是阿卡德语,可粗略译作“大蛇”;根据《阿卡德语简明辞典》(A concise dictionary of Akkadian),“Mu?-?u??u”解作“蛇龙”(serpent-dragon);而别称“sir-ru??u”则出于早期亚述学研究者的错误音译。 伊什塔尔城门

在古巴比伦神话中,怒蛇出现在创世神话里,是混沌母神迪亚马特创造出来的怪物之一,用来与主神马尔杜克战斗。

怒蛇是希腊神话中的九头蛇许德拉的原型,而许德拉也是天文学中的长蛇座取名的来源。

【库尔(Kur)】

在苏美尔神话中,库尔(Kur)被认为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条龙,常指苏美尔东部的扎格罗斯山。楔形文字“库尔”就是一个表意符号-“山”的象形字,它也可指“异邦”。

虽然“大地”一词是“基”(Ki),但“库尔”也意味着“陆地”、“土地”,苏美尔本身就被称为“库尔加勒”(\或“伟大的土地”。 “库尔加勒”也意指“大山”,是尼普尔和该城邦的统治者恩利勒的转喻。“埃库尔”(Ekur)-“山屋”是恩利勒在尼普尔的寺庙。另一方面,库尔最流行的含意是“冥界”或地底下的世界。 在古代近东神话中,扎格罗斯山东部山区是神偏爱的居所。但在“库尔”有时也指死者之家,这可能是由于山脉部分地区喷发着火焰,被看成了地狱。从而,使得扎格罗斯山在神话中的含意并不一致。

该名字与主要生活在扎格罗斯山区的族群-现代库尔德人族名很像,“Hennerbichler”认为,“库尔德”一词以及类似的民族称号,都是源自苏美尔语词干“库尔”,意为“山岳”。在现代库尔德语中,库一词指“男孩”。

地下世界“库尔”是原始海洋(阿勃祖)和大地(玛)之间的空隙。

库尔与苏美尔语“基-伽勒”含义一样,均指地下世界的“大地”。因此,冥界的统治者是“大地女神”埃列什基伽勒(Ereshkigal)。在后期的巴比伦神话中,库尔可能是一位阿努纳奇神,是埃列什基伽勒、因南娜、恩基和恩利勒的兄弟。在来自公元前一千年的阿卡德泥板书《埃努玛·埃利什》(Enuma Elish)中,库尔是提阿玛特的随从之一,一条蛇形的龙。有一则故事说,是巨蛇库尔导致了大地上的洪水。一枚公元前一千年的圆柱印章上刻画了一条喷火的翼龙-一位长有双翼的裸体女人,拉着将它征服之神的战车;另一枚印章上刻画一位骑在龙身上的神;第三枚刻画的是一位女神。

【乌利库梅】

赫梯神话中出现的一位与众神敌对的巨人,身高大概达96300千米。前代神王为了从现时坐在王位上的暴风神手中夺回王位,便娶海神的女儿生下全身都是绿石的乌利库梅,他被放到巨人乌贝卢里(ubelluri)的右肩上,成长迅速。暴风神敌不过他,便逃走找埃阿(Ea),埃阿发现乌贝卢里的右肩上有乌利库梅的右脚。就叫暴风神找到开天辟地的神剑,砍断乌利库梅的右脚,乌利库梅跌入海中,众神一起攻击消灭了他。

【舒兹(Shutu)】

古巴比伦神话中的一种风魔,是阿奴(Anu)的手下,能吹出风暴,有时会带雨。有一次吹翻了正在钓鱼的埃达帕(Adapa)的船,被埃达帕拔光了羽毛。

【宁图(Nintu)】

一条古巴比伦神话中的母蛇,形象是头上长角,腰以上是人以下是蛇,左手还抱着一个正在吃奶的婴儿。有一次一只老鹰吃了她的儿子,他向太阳神控诉,太阳神命她躲在一头野牛的尸体的内脏里。老鹰来吃牛,她冲出来抓住老鹰,拔掉他的翅膀,不能飞的老鹰最终饿死了。

【胡姆巴巴】

(Humbaba)(亚述语拼法)或胡瓦瓦(Huwawa)(苏美尔语拼法),也称为恐怖的胡姆巴巴,是远古时代太阳神乌图养育的一位可怕的巨型树怪。胡姆巴巴是神明居住的雪松之林的守护者,恩利勒“注定他让人们恐惧”。他是汉比(Hanbi)的儿子,帕祖祖(Pazuzu)和恩基的兄弟。 胡姆巴巴眼睛圆瞪、胡须和头发凌乱的头颅-辟邪图,在第一巴比伦王朝就已出现,一直延续到新亚述帝国的艺术作品中,逐渐消失于阿契美尼德(Achaemenid)王朝统治时期。在希腊珀耳修斯神话中也发现了与丑陋的胡姆巴巴头颅相对应的形象,珀耳修斯放在他皮袋子中的墨杜萨之头。古希腊描述长有胡子的女魔,一位异常丑陋的女性戈耳工。朱迪思·麦肯齐在佩特拉纳巴泰人墓楣上发现了胡姆巴巴的头颅像。

胡姆巴巴的首级被放在皮袋中带给了派胡姆巴巴守护该森林的恩利勒神。恩利勒得知这一切后愤怒了,他重新分配了原授予胡姆巴巴的七个“光芒”(某些泥板中是“光环”)。 “他将胡姆巴巴的第一个光环给了田野;将他的第二个光环给了河流;将他的第三个光环给了芦苇丛;将他的第四个光环给了狮子;给他的第五个光环给了宫殿(有一文献中是奴隶);将他的第六个光环给了森林(有一文献中是丘陵);将他的第七个光环给了仑伽勒(Nungal)。但并没有报复二位英雄,虽然恩利勒曾说,“他应吃你该吃的面包,喝该你喝的水!他理应得到报偿”。

【拉玛什图】

拉玛什图(Lamashtu)(阿卡德语:\?-tu\苏美尔语:狄麦(Dimme)\是一位女妖、魔鬼、恶毒女神或半人半神的女怪物,她威胁产妇、虏掠婴儿,啃他们的骨头、吸他们的血,还进行其他一些恶行。她是天空之神安努(Anu)的女儿,她的表征物经常是梳子和纺锤。

拉玛什图被描绘成一种神话的传说生物,遍体长毛,狮子般的脑袋上长着驴的牙齿和耳朵,长长的手指和指甲,带尖爪的鸟脚。她的形象常常显示为一只站在或跪在驴身上,手握一条蛇,正在喂奶的母猪或母狗。她由此获得了一些与美索不达米亚恶魔莉莉丝相似的功能。 拉玛什图的父亲是天神安努(苏美尔神话中的“安”)。与美索不达米亚传说中其它常见的恶魔不同,据说拉玛什图是按自己的恶性,而非神的指示行事。她的名字总是出现在楔形文字表示的神名中。这意味着她也是一位女神或拥有权利的半神半人的女怪物。

她有七个名字,说成七巫婆。她的恶行包括(但不限于):杀害儿童、胎儿和婴儿、危害产妇和孕妇、食人、吸血、惊扰睡眠并带来噩梦、催落树叶、作祟河流湖泊,是疾病和死亡的使者。

为躲避拉玛什图的毒害,常将恶魔帕祖祖-她死敌的形象制成护身符、青铜牌匾和雕像来保护病人、孕妇及其婴儿。 帕祖祖(Pazuzu)是一位神或恶魔,虽然帕祖祖也被说成是饥荒和旱灾的散布者,也被用来保护人类免邪灵和瘟疫的侵害,但他最主要和最普遍的作用是对抗凶猛、歹毒的对手拉玛什图。

【伊丝塔(Ishtar,又译作伊什塔尔、伊西塔)】

美索不达米亚宗教所崇奉的女神,亦即是苏美尔人的女神伊南娜和闪米特人的女神阿斯塔蒂。

伊丝塔原本就是一个双面女神,既是丰饶与爱之神,同时也是战争女神,一般认为与金星日夜不同的双面性有关。希腊罗马神话中则以雅典娜和阿佛罗狄忒分别代表战争与爱这两个面相。

伊丝塔与基加美修 《吉尔伽美什史诗》是美索不达米亚文化中最著名的史诗,讲述半人半神的人类的国王吉尔迦美什追寻永生的过程。虽有许多版本,但是目前最完整的楔形文字文献版本是在尼尼微城图书馆废墟出土,内容是亚述巴尼拔王在位时以阿卡德语撰写的。

基加美修生来天赋异禀,是乌鲁克之王,拥有2/3的神血统。但由于他暴虐无道,天神派下长着两只大角,人头兽身的恩奇杜(Enkidou/Enkidu)来威胁他。他来到乌鲁克时,乌鲁克的人民把他当成国王一样崇敬,惹来了基加美修的嫉妒,因此和恩奇杜大打出手,两人打得不分轩轾,而结果是两人不分胜败,最后基加美修以女人驯服安基杜,两人成为好友,并一起打死了可怕的怪物汉拔拔/哈瓦瓦(Humbaba/Huwawa)。 基加美修和恩奇杜打死怪物后,基加美修便在河里清洗身体,此时他健美的英姿引起了乌鲁克守护女神伊丝塔的青睐,于是乌鲁克守护女神伊丝塔便展开热烈追求。但是被追求的基加美修并不为所动,且他还指责伊丝塔对历任情人始乱终弃的淫乱的行为(包括杜姆兹,巴比伦语称塔姆兹)。为此伊丝塔非常愤怒,之后她还请父亲安努降下天牛来惩罚基加美修,但娜降下的天牛随后却被基加美修和恩奇杜两人联手杀死了。 但杀死天牛没多久,恩奇杜却因杀死怪物后造成的精神衰弱死去。之后基加美修对恩奇杜死去产生了感慨,于是开始四处寻找永生的方法,在经过多时的寻找后,终于找到不死者乌塔那匹兹姆(Utnapishtim)。而后基加美修便向乌塔那匹兹姆寻求永生的秘密,乌塔那匹兹姆答应了基加美修的请求,便将他永生的秘密给基加美修听,于是他讲述了大洪水的故事,听完故事后基加美修了解到永生无法自行争取,便只得灰心地回到乌鲁克。

【埃提姆(Edimmu,Ekimmu)】 巴比伦神话中,居住于死者国度(介于地狱与人间之间的国度)之亡灵。外型如鸟,有翅膀,于死者国度中徘徊。为“冥界女主宰”埃列什基伽勒所统领。

【汉比(Hanbi )】

汉帕(Hanpa)是帕祖祖、恩基和胡姆巴巴(Humbaba)的父亲。除了与帕祖祖的关系外,很少有人知道这个角色。

【库尔(Kur)】

被认为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条龙,常指苏美尔东部的扎格罗斯山。楔形文字“库尔”就是一个表意符号-“山”的象形字。它也可指“异邦”。

虽然“大地”一词是“基”(Ki),但“库尔”也意味着“陆地”、“土地”,苏美尔本身就被称为“库尔加勒”(\或“伟大的土地”。 “库尔加勒”也意指“大山”,是尼普尔和该城邦的统治者恩利勒的转喻。“埃库尔”(Ekur)-“山屋”是恩利勒在尼普尔的寺庙。另一方面,库尔最流行的含意是“冥界”或地底下的世界。 在古代近东神话中,扎格罗斯山东部山区是神偏爱的居所。但在“库尔”有时也指死者之家,这可能是由于山脉部分地区喷发着火焰,被看成了地狱。从而,使得扎格罗斯山在神话中的

含意并不一致。

该名字与主要生活在扎格罗斯山区的族群-现代库尔德人族名很像,“Hennerbichler”认为,“库尔德”一词以及类似的民族称号,都是源自苏美尔语词干“库尔”,意为“山岳”。在现代库尔德语中,库尔一词指“男孩”。

地下世界“库尔”是原始海洋(阿勃祖)和大地(玛)之间的空隙。

库尔与苏美尔语“基-伽勒”含义一样,均指地下世界的“大地”。因此,冥界的统治者是“大地女神”埃列什基伽勒(Ereshkigal)。在后期的巴比伦神话中,库尔可能是一位阿努纳奇神,是埃列什基伽勒、因南娜、恩基和恩利勒的兄弟。在来自公元前一千年的阿卡德泥板书《埃努玛·埃利什》(Enuma Elish)中,库尔是提阿玛特的随从之一,一条蛇形的龙。有一则故事说,是巨蛇库尔导致了大地上的洪水。一枚公元前一千年的圆柱印章上刻画了一条喷火的翼龙-一位长有双翼的裸体女人,拉着将它征服之神的战车;另一枚印章上刻画一位骑在龙身上的神;第三枚刻画的是一位女神。

【玛米图(Mamitu)】 决定命运的羊头女神,主要决定新儿的命运。她也被奉为誓言女神,对违背誓言者进行惩罚。后来成为命运女神和冥界的判官,跟阿努纳奇诸神一起判人死刑。有时她被看作是冥神内尔伽勒(Nergal)的妻子。在一些祷词中,她也被称为不可撤销的恶魔诅咒。玛米图据说与巴比伦尼亚(Babylonia)之神安努(Anu)有联系。其他拼法: Mammitu, Mammetum, Mammetu。

【巴比伦神话】

【埃提姆(Edimmu,Ekimmu)】 巴比伦神话中,居住于死者国度(介于地狱与人间之间的国度)之亡灵。外型如鸟,有翅膀,于死者国度中徘徊。为“冥界女主宰”埃列什基伽勒所统领。

【玛米(Mami)】

巴比伦《阿特拉哈斯史诗》(Atra-Hasis)及其它创世传说中的一位女神,有可能与宁胡尔萨格同义。她参与了用粘土和血创造人类的过程。宁图传说中称,她用原始粘土捏了十四个泥人放入女神子宫中,七个在左 ,七个在右,中间隔着一块砖头,孕育出最早的七对人类胎儿。她可能成为了贝莱特-伊莉(“众神的女主”)。那时,在恩基的建议下,众神相互残杀,然后用众神的血肉混合粘土,创造出了人类。她也被称为贝莱特-伊莉(Belet-ili)或宁图,其他的名字还有玛玛(Mama)和玛米图(Mammitum)。

【乌图库】

古巴比伦神话中的一种精灵。传说人死后没有进行葬礼,死人的灵魂就会变成乌图库,向活人复仇,必须重新进行葬礼来安抚,其形象一般是半人半兽。又有传说这种精灵由恶神在咬牙时诞生,能传播疾病、让人邪恶、家庭不和、杀死牲畜,必须让退魔师念咒语才能驱散它们。

【恩奇杜】

最初由天神安努(Anu)创造,派他去节制乌鲁克国王吉尔伽美什的暴政。起初他是一个与野兽为伴的野人,对文明社会完全无知,直至与庙妓(Shamhat)交媾后才得已开化。此后他与吉尔伽美什大战一场,反被感化,两人结为至交好友。恩奇杜便协助吉尔伽美什建功立

业,成为受人拥戴的英雄。

但后因杀死怪兽胡姆巴巴而受神惩罚,病重而死。他死后吉尔伽美什悲痛不已,并自此踏上寻找永生的道路。

【苏美尔神话】

【纳木(Nammu)】

苏美尔神话中的始祖母神,“创造天地的母亲”、“给众神以生命的母亲”。 “纳木”的书写符号与作为阿勃祖(Abzu)同义词的“恩古拉”书写符号相近,因此她也可能是“地下淡水海”的化身。纳木在埃利都城的众神中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据苏美尔神话她是世界淡水之神恩奇(Enki)的母亲。在关于恩奇和宁玛赫的神话中,她帮助恩奇和宁玛赫用阿勃祖的泥土创造人类。在阿卡德文献中几乎见不到纳木的名字。

【伊南娜(Inanna)】

亦称做伊丝塔(Ishtar)、阿斯塔蒂(Astarte),是苏美尔神话系统里面的“圣女”、“天之女主人”,也是金星的代表神,和希腊系统的爱与美之女神阿佛罗狄忒是同一位,在苏美神话系统里也被认为与战争有关,希腊罗马系统的阿佛罗狄忒其战争地位里则被雅典娜女神所取代。

伊南娜的名字在苏美语中,通常读为nin-anna,可以拆解成 nin(“小姐”)-an(“天”、“天堂”或“安努神”)-a(k)(属格结尾),所以全名就是“天女”或“女的安努神”,与苏美语中的月神南纳非常接近,有可能在口耳传说上是同源的,而这个女神的西台名字叫做汉娜汉娜(Hannahanna),Hahhah 在西台语是“母亲”的意思。某些传说中,伊南娜是创造神纳木(Nammu/Namma)的孙女。

伊南娜的形象始终是个少女,虽然是掌管战争的女神,但和平的时刻里也不会休息,每天在路上找年轻的男子交合。苏美系统的艺术中,伊南娜经常和狮子(力量的象征)一起出现,代表伊南娜的狮子常常站在两头母狮子的背上,西台神话中的库柏勒也是以狮子为象征。伊南娜在楔形文字里的代号是打结的勾状芦苇。

伊南娜的神庙称做伊安娜神庙,意思为“天堂之屋”或是“安努神之屋”,乌苏克(Usurk)城的伊安娜神庙是最大的一间,这里拜的伊南娜很可能本来是安努神,不过改祭祀女神以后,女祭司就开始以祭祀的名义进行性交。 伊南娜的爱人杜姆兹

高阶女祭司会挑选代表牧羊人杜木兹(Dumuzid,伊南娜的爱人或丈夫)的年轻男子,于每年春分(金星升起时)的新年(Akiku)庆祝大典之前,在床上进行象征“圣婚”的仪式,事实上就是性交。杜姆兹是苏美列朝的第五王,本来是个人类,因为伊南娜的挑选而得以成为国王,但平常仍以牧羊人的形象出现,所以又称“牧者国王”。“圣婚”的习俗到后来演变成高阶祭司(地位近似国王)扮演杜姆兹的角色,借由与代表伊南娜的女祭司交合来得到祝福。

伊南娜和恩基的故事

恩基(Enki)是住在埃利都(Eridu)的神,伊南娜曾经灌醉他并且骗走了许多密(Me,代表神圣与文明的力量,恩基的工作之一就是守护这种宝物)带回家,酒醒后的恩基派遣海怪阿伯加鲁(Abgallu,Ab=深渊 gal=大 lu=人)搭船去沿着幼发拉底河搜寻伊南娜的踪迹,不过没有收获。这个故事很可能暗喻著埃利都(恩基的城市)的没落以及乌鲁克(伊南娜的城市)的兴起。

伊南娜下冥界

关于伊南娜的传说最有趣的就是坠入冥界的部分。下冥界并不代表伊南娜堕落,因为在苏美人的观念里,“冥界”并不是地狱或是惩罚性质的场所,而是所有人和神死亡以后一定会到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人们会因为生前的作为而得到相对应的待遇与地位,神也依然是神,只是无法回到人间。

伊南娜下冥界有巴比伦版《伊丝塔下冥界》和苏美版《伊南娜和杜姆兹》这两个版本。 巴比伦版:《伊丝塔下冥界》]

主角为伊丝塔,其丈夫名为塔木兹(Tammuz,就是杜木兹)。巴比伦版中,伊丝塔下冥界是为了要追随死亡的丈夫,不过最后没有办法将塔姆兹完全带回阳间,每年塔姆兹还是要在阴间待一段时间。

苏美版:《伊南娜和杜姆兹》

苏美版的故事中并没有提到伊南娜为什么要去阴间,有几种说法:

去闹冥界女王的姐姐埃列什基伽勒(Ereckigala),因为苏美神话中的伊南娜本性不羁、大胆、精力旺盛而且好战。

向阴间之王,同时也是伊南娜的姐夫古达拉纳(Gudgalana)讨谢礼,因为她之前在古达拉纳的丧礼上献祭了美酒,但是这个说法过于牵强。

杜姆兹在夏季时(约六、七月间)会死亡,并被带到冥界,伊南娜降到冥界将他带了回来,类似巴比伦版。

杜姆兹为了保证土地的丰饶而成为伊南娜的丈夫;但后来触怒妻子,伊南娜于是罚他每年要有六个月留在冥界,并造成严热的夏季;直到秋天,苏美人的新年到来才能回来,他们两个的结合可让万物滋长。 简单地说,苏美神话中的伊南娜下阴间是为了找姐姐和姐夫的麻烦。伊南娜放弃了地上的权力和居所,带着七种神圣的力量,穿戴着头巾、假发、青金石项链、珠串、“帕拉装(pala dress,苏美的妇女装)”,染眉膏、胸饰、金戒指等装备和首饰,还带了一只青金石手杖。 伊南娜到了第一座门口时守卫进去通报伊瑞绮嘉拉,伊瑞绮嘉拉很不高兴,但仍然吩咐守卫放她进来。只是每进去一层,守卫就要一样她身上的东西,最后当伊南娜见到姐姐时,已经一丝不挂。这部分与苏美丧葬习俗中,给死者穿戴首饰以贿赂阴间守卫及审判者一致。最后,伊南娜终于见到姐姐,把她赶下王座自己坐上去。伊瑞绮嘉拉唤来六十个恶灵攻击伊南娜,最后她死在冥界,变成了一团绿色的烂泥。

伊瑞绮嘉拉憎恨妹妹似乎不是只出现在这个情节里,她被认为是神界中的异数,既不能够离开自己所统治的阴间,活着的众神也不能够去拜访她,否则回不去人间。伊南娜象征爱与丰饶,和伊瑞绮嘉拉正好完全相反。

三天三夜后,伊南娜的侍女宁可波(Nincurba)遵从主人出发前的指示,到恩利勒(Enlil)、南纳(Nanna)和恩基(Enki) 的神庙,请求他们拯救爱之女神。前面两个神拒绝提供援助,但是恩基答应了。恩基创造两个无性的生物,名唤嘉拉图拉(Galatura)与库雅拉(kurjara),要他们去阴间找伊瑞绮嘉拉,向她要索伊南娜的尸体,予其食物和生命之水,于是伊南娜便复活了。

伊瑞绮嘉拉的恶鬼缠着伊南娜不放,非要找个替死鬼不可。回到人间的伊南娜一行人首先遇到宁可波,但伊南娜认为她救了自己一命,所以拒绝让宁可波替死。接着他们遇到了伊南娜的美容师卡拉(Cara),正为伊南娜服丧。鬼魂想要带走卡拉,但是爱美的伊南娜又拒绝了,后来遇到同样在服丧的卢拉(Lulal),伊南娜也不肯放人。

最后遇到了伊南娜的丈夫,牧者国王杜木兹(Dumuzi),看起来丝毫没有为妻子的死难过,穿着华服正在享受。伊南娜十分生气,于是决定把丈夫公送给伊瑞绮嘉拉,以做为惩罚。但是象征水的杜姆兹并未整年住在冥界,而是与姐姐葛丝堤安娜(Gestinanna)分担,一人在

冥界待半年。

伊南娜下冥界的隐喻

“伊南娜下冥界”的故事,很可能就是月亮与四季的隐喻。伊南娜除了是爱、丰饶与战争之神以外,同时也是月神,朔月时有三天看不到月亮,与伊南娜的死亡时间正好吻合。比较热门的说法是植物的生长周期,也就是四季的递嬗。伊南娜到阴间的时候,植物就停止生长,动物不再繁殖,也就是“冬天”。学者 Diane Wolkstein 认为恩基派遣到阴间的两个无性生物,其实让植物复活的就是“水”和“肥料”,也就是他们带去给伊南娜的礼物本身。 伊南娜与安努

安努是整个美索不达米亚神话系统中最初的众神之神,其主城和伊南娜一样在乌苏克,加上伊南娜的姓名其实就是安努的阴性,因此对于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几种说法: 伊南娜是安努的女儿,曾经为她降过天之牛惩罚吉尔迦美什(详见伊丝塔)。 伊南娜是安努的伴侣,但是伊南娜花名在外,却没有安努争风吃醋的故事纪录。 伊南娜是安努的变化型态,两者其实是同一个神。

【南纳(苏美尔语:Nanna;阿卡德语:辛;S?n,Suen)】

美索不达米亚神话中风神恩尼尔与南风女神奈莉的儿子。代表他的南方主城为乌尔(Ur),北方主城为赫伦(Harran)。南纳是满月与智慧之神,代表星为金星。他长著青金石颜色颜色的胡须,骑乘在有翅膀的公牛上,楔形文字的符号是公牛或满月。 美索不达米亚神话系统因为跨多种多语言、口耳相传与文献夹杂,加上当时文化以城邦文中心各自发展,因此统一性非常弱,不同的版本以及不同的神掌握相同力量状况很多。

伊南娜(Inanna)和南纳(Nanna)都是月神,姓名十分相近,但是语汇上可以明显看出性别差异。伊南娜的原文“Ninanna”字头的Nin是“小姐”的意思,而南纳的名字没有这个部分,只有“-anna”(天)的字根。不同于青春洋溢的伊南娜,南纳的外表是个睿智的老者,而与南纳相比,伊南娜的神性会比较偏向于大地与丰饶的面相。 项目 外型 神性 守护星 主城 伊南娜 少女 南纳 胡须老人 月、战争、丰饶、爱 满月、智慧 金星 乌苏克 金星 乌尔、赫伦 满月、公牛 游牧民族 楔形文字 打结的芦苇 守护民族 农业民族

一般认为伊南娜是安努的女儿,但是也有此说,伊南娜是南纳和宁格儿(Ningal,Nin=小姐,gal=大,“伟大的小姐”)的女儿,所以才会两者都具有月之神性。

【宁苏图(Ninsutu)】

又称宁卡乌图(Ninkautu)是苏美尔神话中的一位女神,她是专为治愈恩基之病而生的八位神祇之一。她是神医尼纳祖(Ninazu)的妻子。

【宁古拉(Ninkurra)】

为苏美尔神话中的“牧场女主宰”,是一位次要的母神,恩基和宁萨儿的女儿,乌杜(Uttu)的母亲。在另一种传说中,她是神化的女性性器官宁伊马(Nin-imma)的母亲(与恩基所

生)。

【内尔伽勒(Nergal)】

又称埃拉(Era),苏美神话中的神祇,祂是恩利勒(Enlil)和宁利勒(Ninlil)的儿子,尼努尔塔 (Ninurta)和尼沙巴(Nisaba,掌管农业、学术和书记的女神)的兄弟,原本是战神、远射之神和霍乱之神,相传与火星和射手座有着密切的关联。在后世的神话中,祂强娶了埃列什基伽勒为妻,成为冥王。祂的助手为伊什木(Ishum,内尔伽勒的助手)和七神。七神是天神安(An)的七个儿子,象征着内尔伽勒的七种破坏力。和早期的评述中,祂有时和尼努尔塔 (Ninurta)一样被描绘成一个太阳神(代表着中午和夏至)。

【乌特图(Uttu)】

苏美尔神话中的纺织和服装女神。她是恩基和宁古拉所生的孩子,她与恩基生下了七个新小孩/树,第八个是提“Ti”(“生命”之树,与“肋骨”有关)。当恩基吃掉乌特图的孩子后,宁胡尔萨格用八种伤病诅咒了他,并从他身边消逝。 乌特图在苏美尔语中的意思是“编织”,她被画成一只网中的“蜘蛛”。她也是一位神殿中的女神。 她有时会被误认是苏美尔神话中的男性太阳神-乌图(Utu)

作者安妮·戴曼特(Anita Diamant)在她的《红帐篷》(The Red Tent)中讲述了乌特图的故事,她是月亮神南纳和平原之母宁胡尔萨格的女儿,平原的母亲,通过辟拉,成为了拉班的妻子。

【宁胡尔萨格(Ninhursag)】

山之神母,苏美尔七大神之一,主要作为一位生育女神,是苏美尔-阿卡德神话中的神母,在早期神名录中已出现。她经常使用的别名是“众神之母”、“众子之母”。两河流域的许多统治者(如美西利姆、埃阿纳图姆、汉穆拉比)常把宁胡尔萨格称作自己的母亲。她的头发常被画成欧米伽的形状,有时佩戴长角形头饰,身着节裙,肩膀上常系着蝴蝶结。少数时候携带一枝有欧米伽或其衍生图案的权杖,有时还牵着一头小狮子。她是苏美尔某几位统治者的守护神。

在古老的苏美尔神话-《恩基和宁胡尔萨格》中,宁胡尔萨格与恩基住在幸福岛提尔蒙,二人生下了被恩基称作“绿茵女主”的宁萨儿(Ninsar);宁萨儿与恩基又生下了女儿宁古拉(Ninkurra);而宁古拉又为恩基生下了女儿乌特图(Uttu)。恩基极力追求乌特图,但乌特图并不高兴,因为恩基并不关心她。 乌特图遵照祖先宁胡尔萨格的建议,将恩基的精液埋到地里,于是从地里长出了八株植物。恩基看到这些植物后,命令大臣伊西木德(Isimud)把这八种植物拨下来,恩基把它吃掉,由此他的八个器官都患了病。宁胡尔萨格诅咒了恩基,之后离开了这个岛屿。随着恩基的患病,世界面临毁灭。在狐狸的帮助下宁胡尔萨格又回到岛上为恩基治病。恩基每说出一个病痛的器官(颌骨、牙齿、肋骨),宁胡尔萨格就创造出一个相应的神:阿布(Abu)、宁图拉(Nintulla)、宁苏图(Ninsutu)、宁卡西(Ninkasi)、南舍(Nanshe)、阿济木亚(Azimua)、宁提(Ninti)和恩扎克(Enshag)为他治病。后来,宁胡尔萨格治好他。神话中充满了我们不完全了解的象征和仪式,与《圣经》的神相似(提尔蒙与伊甸园,禁果与被逐出天堂,许多研究者认为《圣经》中用男人的肋骨创造女人的故事就是源自被曲解和重新解释的苏美尔的这则神话)。

在苏美尔的一则神话中,宁胡尔萨格以人的创造者身份出现,《造物主的锄头》书中讲,恩基用锄在地表凿一洞,是她完成了人类的创造。

而在创世文中,在一次恩基举办的庆祝人类诞生的盛宴上,神母纳木(Nammu)用粘土创造出一个个不同种的人,而宁玛赫(别称宁胡尔萨格)只是一位助产者。

【欣(Sin)】

英语发音:/?si?n/,又作“南纳”、“纳兹纳尔”(苏美尔语:D?E?.KI, DNANNA)、“祖恩”(古阿卡德语:Su'en)、“苏因”(古亚述语)。是阿卡德、亚述和巴比伦等美索不达米亚神话中月神。“南纳”(Nanna)是苏美尔之神,恩利勒和宁利勒(Ninlil)的长子,并演变为闪族神话中的“欣”。南纳/欣的崇拜中心主要有二个,分别是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南部的乌尔城(Ur)和北部的哈兰城(Harran)。

“南纳”之名的原意并不清楚。从乌尔和乌鲁克城发现的最早拼写是DLAK-32.NA”(其中“NA”可理解成声旁)。乌尔城的名称拼写是:“LAK-32.UNUGKI=URIM2KI”,它是从神名导出的,意指“南纳(LAK-32)的住所(UNUG),其中“UNUG”是“乌努克”,乌鲁克城的别称”。

早期苏美尔时期的标记“LAK-32”后缩写为“?E?”(“兄弟”的表意文字),古典苏美尔语的拼写是”D?E?.KI“,读音为“na-an-na”(纳-安-纳)。“新月”的术词DU4.SAKAR”也可能指该神。后来,该名字按读音拼写为“DNANNA”(南纳)。

闪族月神“苏因/欣”是起源于苏美尔“南纳”一位的神,但在阿卡德帝国时期二者已产生融合和混同。 偶尔,亚述语:“DNANNA-ar DSu'en-e”的写法是由于与阿卡德语“na-an-na-ru”(照明、灯)的关联,反映了月神的特质。亚述月神“苏因/欣”常被拼写为“DEN.ZU”或简单地用数字30,DXXX表示。

他通常被看作是“智慧之主”恩祖(En-zu),在公元前2600年-公元前2400年期间,乌尔城很大程度较幼发拉底河谷地区的其它城邦更为兴盛,欣很自然被认为是神殿中最重要的主神。正是这一时期,发现了他大量的称号:“众神之”、“众神之主”、“万物创造者”等等。 月神作为“智慧”的化身,同样体现在天文学知识或占星活动中,其中一个重要的活动就观察月相。

他的妻子是“大女主”宁伽勒(Ningal),给他生下了太阳神乌图/沙玛什(Utu/Shamash)和因南娜(金星女神)。欣/南纳和他的女子构成的三合一教义使得宇宙之权趋于集中。

欣长着青天色胡须,骑在一头长了翅膀的公牛背上。公牛是他的标志之一(他的父亲恩利勒被称为“天堂公牛”),并伴着一新月和三脚支架(可能是一盏灯台)标志。在滚筒印章中,代表他的符号是一长有下垂胡须的老头及一新月符号。在约公元前26世纪的乌尔第一王朝王陵中,所发现的竖琴就是用长着天青胡子的金牛头来装饰共鸣匣的。“欣”这一名称的楔形文字符也表示数字“三十”,大概是指一个太阴月(二个新月之间)的平均天数(准确数字是29.53天左右)。

一份重要的苏美尔文献(《恩利勒和宁利勒》)讲述了恩利勒和宁利勒下冥界的故事,在那里,宁利勒生下了南纳/欣。恩利勒按照冥界之主的要求,创造三个冥神来替换南纳,此后南纳才获准飞升天空。该故事显示了一些与《因南娜下冥界》的相似之处。

据另一则故事说,南纳作为乌尔城的保护神,把一船礼物运往尼普尔,献给恩利勒,祈求父亲保佑乌尔的河流、山林和田野富饶丰产。恩利勒满足了儿子的要求。大约在很早时期就形成了“南纳船”的观念,即南纳乘船于夜间在天空漫游,白天躲进冥界。 南纳的主神庙在乌尔城的“埃基什努伽尔”(E-gish-shir-gal)-乌尔城女祭司所创角色“恩”(En)的名字,这一角色掌有极大权力,通常由乌尔城国王的长女担任,最著名的是阿卡德王萨尔贡的女儿恩西杜安娜(Enheduanna),负责对南纳/欣等神的祭祀。

欣也在亚述哈兰城也有一座圣殿,名为“E-khul-khul”(快乐之所)。月神的崇拜蔓延至其他中心,因此,在巴比伦和亚述所有大城市都发现了他的神庙。在特克特(Tektek)山中的苏玛塔·哈拉贝西(Sumatar Harabesi),离哈兰和埃德萨(Edessa)不远,发现了一座刻有叙利亚语铭文的欣的神庙,其年代可追溯至公元前二到三世纪。

欣/南纳是雪洛琳·肯扬的小说《恶魔哭泣》中的主要人物之一。

【恩基(Enki)】

又译为恩奇,是苏美尔神话中的一位水神,后在阿卡德和巴比伦神话中被称为埃亚。他原本是埃利都的守护神,但后来对他的崇拜遍及整个美索不达米亚以及迦南、赫梯、胡里特等民族。他是工艺(ga?am)、恶作剧、水、海水、湖水、聪慧(gestú,字面意思“耳朵”)和创造(“Nudimmud”:“Nu”=肖像,“dim mud”=制造啤酒)之神。他与被称为埃亚星群的南方星座带,以及飞马座区域的“AS-IKU”星座有关联,大约从公元前2000年始,他的简称被以数字“40”代之,该数字被称作他“神圣的数字”。与巴比伦纳布(马尔杜克之子)有关联的水星,被认为是恩基。苏美语的“En”原本是高级祭司的称号,后来引申有“王”的意思,而 “ki”是“大地”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大地之王”。恩基并非创世神,但却是文明的创造者,在美索不达米亚众神中列第三。

祭祀恩基的神庙叫“é-engur-a”(é=房屋,engur=深,a=水,深水之屋)或é-Abzu(冥界之屋)。恩基的主城是埃利都,位于幼发拉底河的湿地,在波斯湾附近。恩基是神圣与文明的力量“麦”(Me)的守护者,同时也是智慧、炼金术与魔法之神。恩基的代表星是海王星,同时也是阿普苏(Apsu,Ap=Ab=深渊,Apsu 就是冥界)之神(详见苏美尔)。恩基的代表符号是一只山羊和一条鱼,后来合成了摩羯座。恩基虽然是水之神,但和阿卡德(Akkadian)文化中的太阳与正义之神沙玛什,以及苏美的太阳神乌图多有相似之处。 恩基的本性很正直,只把魔法用在助人的用途上,不像因南娜一类的无赖型神祇总是四处闯祸;他也很善良,对于需要援手的对象,不管是人或神一律一视同仁,连曾经得罪过他的因南娜求援,他也不吝伸出援手。恩基具备睿智的慈父形象,虽然会惩处制造争端和屠杀的坏份子,但手段也仅止于避开或是解除对方的武装而已。好脾气的恩基,常常以他丰富的幽默感及同情心,安抚暴烈的众神之神恩利勒(Enlil)。在《因南娜与恩基》(详见因南娜)的故事中,恩基故意测试因南娜的能耐,让她有机会带走神圣的宝藏“麦”(Me),但遭挫败之后却未失风度,反而大方认输,并且加强了埃利都以及乌鲁克之间的联系,成了加持因南娜的神。

恩基是美索不达米亚传统中完美的男性典范,也是最受欢迎的神祇之一。在他身上一切的真善美爱与智慧合而为一。

【杜木兹(Dumuzi)】

或杜木兹德(Dumuzid),被称为“牧人神”,产生于苏美尔巴德·提比拉(Bad-tibira)城 ,根据苏美尔国王谱系,他是大洪水前的传奇时期第五王朝的一位国王。这谱系表还指出,杜木兹统治了36000年。 在苏美尔史诗文学中

“牧人神杜木兹”也是苏美尔文学中系列史诗的主题。但他也出现在一些描述乌鲁克(Uruk)国王的碑牌中,国王列表中显示他的称号是“渔夫杜木兹德 ”- 一个传说在洪水过后的某个时期(介于“牧人神”卢伽尔班达(Lugalbanda)和吉尔伽美什(Gilgamesh)之间)曾进行过统治的独特人物。

涉及牧人神杜木兹的神话情节有:

因南娜下冥界:因南娜下到冥界后,冥国判官阿努纳奇诸神不准她离开冥界,除非她找到一名与她身份地位相称的替身。因南娜在一群鬼卒的跟随下,返回阳世寻找替身。她先后来到了乌玛(Umma)城和巴德·提比拉(Bad-tibira)城,但她劝阻鬼卒放过了坐在尘土和破布上的二城保护神。然而,当他们来到乌鲁克(Uruk)后,发现牧人神杜木兹德正坐在富丽堂皇的王座上,立马抓住了他,把他带到阴间做了因南娜的替死鬼。

杜木兹和盖什提南娜:因南娜将杜木兹作为她的替身交给鬼卒;他们着手将带走他,但他逃

到了他的姐姐-盖什提南娜的家里,鬼卒们追到那里,并在他藏身的牧场上找到了他。 杜木兹和他的姐姐:仅有部分片断,在泥板书中,杜木兹的姐姐对他的死亡非常悲伤。 杜木兹的梦:在这一情节中,杜木兹梦到了自己的死亡,并告诉盖什提南娜,她告诉他,这是一个征兆,表明他将在乌鲁克邪灵和饥民(也描述为伽勒-“恶魔”)为王位而发起的一次暴动中被推翻。不久,她所说的事情发生了,阿达卜(Adab)、阿克沙克(Akshak),乌鲁克(Uruk)、乌尔(Ur)和尼普尔(Nippur)等多地民众联合发动起义。杜木兹不得不四处窜命,数逃次擒,最后在他姐姐盖什提南娜的牧场中被抓获并处死。

后期赞美杜木兹的诗歌和圣歌显示,他后来被认为是巴比伦神-塔木兹的前身。在阿卡德语的吉尔伽美什史诗第六块泥板中,吉尔伽美什拒绝了伊什塔尔(因南娜)的求爱,并提醒她,她伤害了“[她]年轻的情人”塔木兹(杜木兹),下令他将在“一年后泪水不止”。杜木兹被画为一只断翅之鸟(可能是蓝胸佛法僧或棕胸佛法僧鸟),正“呆在树林里大叫:\我的翅膀\”(泥板书6,II,11-15)。另一种可能被认为是该种鸟的是凤头麦鸡或肉垂麦鸡,这两种鸟都以善长“迷惑表演”著称,一只翅膀好似断了一样地拖在地上,以转移潜在的掠食者对鸟巢的注意。这些鸟悲凄的二音鸣啼声类似阿卡德语\卡普皮\“我的翅膀!”。

依据巴比伦上古代的一个图表和圣经中人物传承,威廉·沃尔夫冈·哈罗(William Wolfgang Hallo)将杜木兹与半人半鱼的顾问或文化英雄(Apkallu)安-恩利尔达(An-Enlilda)联系了起来,并提出在《创世记》第5章所提出的赛特(Sethite)家谱中,杜木兹和以诺(Enoch)是同一人。大众文化

神魔之塔的召唤兽,5星杜缪济、6星牧者国王 · 杜缪济。

【沙鲁尔杖(Sharur)】

意味“千钧之击”的武器,尼努尔塔神(Ninurta)的神话象征。苏美尔神话描述它为一种能讲话的钉头杖。据认为它可能是其他神话中(如亚瑟王传说)所出现的类似武器的前身。 沙鲁尔杖能不受阻碍地远距飞行并能与主人进行沟通。传说,沙鲁尔杖在尼努尔塔与恶魔阿萨各(Asag)的交战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尼努尔塔正是用它打败这位可怕的恶魔。 该神话被最完整地吸收到《鲁戈尔-埃》(Lugal-e)史诗中,英语译为《尼努尔塔(武士之王)的功勋》。根据该文献,沙鲁尔杖在战斗中的作用不仅是作为一件武器,它还能向英雄提供关键的消息,充当恩利勒神与尼努尔塔间的信使,执行前者的指示,包括杀掉在巴比伦受到崇拜的远古蛇神-造物主“库尔”(Kur)的命令及打败阿萨各的策略。库尔与群山(札格罗斯山脉)和原初元素有关系。

除了上述所讲的飞行、与主人沟通的能力外,沙鲁尔杖也能变成翼狮的形状,苏美尔和阿卡德传说中最常见的形象

【恩利尔(Enlil)】

苏美神话中的神祇,祂是天地孕育之子,但时当祂出生的时候,用风的暴烈力量,将自己的母亲和父亲分开,从此就成为了至高神,天神安和天后安图姆(Antum)的背后掌权者,被称为彼勒(意为“主”)。恩利尔不只是大地和空气之神,同时也是战神及风神,尼普尔城邦的保护神。洪水灭世就是恩利尔所造成。拥有著名为“天机表”(Tupsimati)的天命书板。恩利尔在苏美时期和阿卡德时期受到推崇。但到了巴比伦时期,祂的主神地位被祂的侄子马尔杜克取代了。

【丁吉尔“Dingir”】

(一般音译di?ir,明显的发音是/di?ir/)是一种楔形文符号,最常见于对“神”的指定,但它自身也有含意。作为一个限定词,它本身不发音,并且通常被译为上标“D”,如\

(女神因南娜)等。一般地来讲,“丁吉尔”可译为“男神”或“女神”。

本身代表了苏美尔文字(天或天堂,苏美人神殿中的最高神-安(An)和“di?ir”(神)的表意符。在亚述楔形文字中,它(安、DI?IR,B010ellst.png)可能既是“神”(ilum)的表意符,又是安或“ìl-”的音节书写符。在赫梯拼法中,该符号的音节值是再加一个“An\。 苏美尔文化中“神”的概念与”天“有关,因为楔形文字中两个这样的符号就代表了“天空”,而其原来的形状是一颗星。因此,“神”的原义是与天空中显圣的“光明”或“光亮”相联系的。苏美尔的“丁吉尔”被认为可能与突厥的腾格尔“天空,天堂”有关的一个外来词。 亚述语符号“DI?IR”的含义可能是:

阿卡德名词词根“ il”-意为“男神”或“女神”,从闪米特语'il-按顶音法所衍生; 阿努姆神(Anum); 阿卡德词 ?am? 意思是“天空”; 安(An)和“il”的音节; 介词,意指“在”或“到”;

限定词,表明以下单词是一个神名。

依据一种说法,“丁吉尔”也可指是“祭司”或“女祭司”,尽管在阿卡德语中另有“ēnu”和“ēntu”,也可译作“祭司”和“女祭司”。例如:“nin-dingir ”,意指在埃利都(Eridu)城恩基神庙中接收食物的女祭司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x8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