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3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马克

更新时间:2023-04-12 21:3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专注考研专业课13年,提供海量考研优质文档!

第 1 页,共 44 页

目录

2018年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3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研

仿真模拟五套题(一) ......................................................................................................... 2 2018年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3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研

仿真模拟五套题(二) ....................................................................................................... 10 2018年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3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研

仿真模拟五套题(三) ....................................................................................................... 19 2018年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3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研

仿真模拟五套题(四) ....................................................................................................... 29 2018年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3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研

仿真模拟五套题(五) (37)

专注考研专业课13年,提供海量考研优质文档! 第 2 页,共 44 页 2018年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3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理概论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一)

说明:仿真模拟试题是根据本校该考试科目历年考研真题题型及出题难度,结合常考侧重点,精心整理编写,均含有详细答案解析,是考研必备参考资料。

——————————————————————————————————————————

一、辨析题

1. “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

【答案】该说法错误,具体分析如下:

“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属于英雄史观,是错误的,判断理由主要有:

(1)谁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在社会认识史上长期困扰人们的难题。唯物史观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它不仅从客体的角度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而且从主体的角度回答了人民群众和个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但是也充分看到了历史人物在推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作用。

(2)唯心史观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基本前提出发,台认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抹煞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宣扬少数英雄人物创造历史,因而这样的观点被称为英雄史观。

(3)与唯心史观相反,唯物史观主张,“全部历史本来是由个人活动构成,而社会科学的任务在于解释这些活动”。人是现实的社会中的人,要说明历史创造者问题,必须全面、具体、历史地考察和分析人们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创造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而英雄人物则起到了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

2. 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过“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的观点,可见,人们是可以创造发明规律的。

【答案】该说法错误,具体分析如下:

(1)唯物辩证法的规律范畴,揭示的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是客观的。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相反,人的意识活动要受规律的支配。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到、承认不承认,它都客观存在着,并以一定的方式起作用。规律的客观性表明,人们不能藐视规律,更不能创造发明或消灭规律,人们只能认识、利用规律,人们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使事物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3)康德的“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观点认为自然规律是人为规定、创造的,这是唯心主义的规律观,它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因而是错误的。

3. 公平与效率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

【答案】题中观点表述正确。

(1)公平是一个既有主观性又有客观性的价值评价尺度,它是衡量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利益关系的规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包括两重含义,即生产领域的公平和分配

专注考研专业课13年,提供海量考研优质文档! 第 3 页,共 44 页 领域的公平。

效率是一个经济学概念,一般是指经济活动中所消耗的劳动量与所获得的劳动成果的比率,即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也可以认为是劳动的绩效。

(2)公平与效率是对立统一的,是一对矛盾统一体:

①其矛盾性表现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市场主体为实现自身的经济利益,必然不断地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率。这种经济效率的提高是在竟争中实现的,而竞争的结果必然使个人收入差距逐步扩大,最终形成收入分配上的两极分化。

②其统一性表现在:一方面,效率的提高需要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而公平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另一方面,当效率提高到一定程度,物质方面极大化,人民各取所需,社会公平得以实现。

(3)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①没有效率就没有公平,没有公平就没有效率

a.没有效率就没有公平。只有效率提高到一定程度,使物质财富极大化,才有可能实现社会的公平;

b.没有公平就没有效率,公平是提高效率的前提保障。只有财富和收入分配公平合理,才能激发各阶层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有经济的持续高效率发展。

②效率是手段,公平是目的

a.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问题上,必须先解放、发展生产力。体现在公平与效率的间题上,即为了实现公平的目的,必须先提高效率。

b.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富裕”反映了社会对财富的拥有,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即效率的体现;“共同”则反映了社会成员对财富的占有方式,是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集中体现,也是对社会公平的体现。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不盲目追求效率,也不过分讲究公平,_者相辅相成,在矛盾运动中趋于统一。

④总之,效率与公平辩证统一的关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效率的提高是实现公平的前提和手段,同时社会公平是提高效率的必要基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两者此消彼长,最终在共同富裕的理想下,二者在矛盾中趋于统一。

4. 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答案】该说法正确,具体分析如下:

(1)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体现了物质静止的相对性。“一方的存在要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够转化”。

专注考研专业课13年,提供海量考研优质文档!

第 4 页,共 44 页 (2)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3)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

5.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对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了积极作用,从根本上改变了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

【答案】错误。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它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资产阶级国家凌驾于私人垄断资本之上,代表整个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调节经济过程和经济活动,这在一定范围内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的狭隘界限。

③通过国家的收入再分配手段,使劳动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和提高。

④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参与和干预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工业、商业、通讯及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水平迅速提高,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面貌改观,加快了这些国家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2)但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并没有根本改变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国家力量同垄断组织力量结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更好地保证垄断资产阶级获得高额垄断利润,更有利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内的经济关系调整,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各种不同的具体形式,其实质都是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发展服务的手段,是私人垄断资本为了维护垄断统治和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形式,是资产阶级国家在直接参与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中,代表资产阶级总利益并凌驾于个别垄断资本之上,对社会经济进行调节的一种形式。

6. 有人认为,在信息社会里,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实现的,应当用知识价值论取代劳动价值论。试用所学原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答案】该说法错误,具体分析如下:

(1)商品生产过程是各种生产要素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的过程,各种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是不同的。就商品使用价值的生产而言,土地、材料、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是商品使用价值的物质要素,与劳动者的具体劳动一起,共同构成了使用价值的源泉。但就商品价值的创造而言,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离开了人的劳动,价值增长就不可能实现,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这是马克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x6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