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教研室教学团队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更新时间:2024-06-20 07:4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机械制造教研室教学团队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机械制造教研室教学团队(以下简称团队)于2007年立项为陕西省教学团队建设项目,由陕西省教学名师XXX教授任教学团队负责人,团队成员先后到到德国不莱梅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香港理工大学、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西安东方集团、秦川机床集团等单位进行了学习和深入调研。经过团队认真讨论和研究,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经过3年建设,团队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建设、教育教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成绩斐然,为深化专业教学改革,确保专业建设稳步健康发展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一、建设工作基本情况

机械制造教研室自2007年立项为陕西省教学团队将设项目以来,经过团队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无论在专业建设,还是在教学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精品课建设、工学结合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2008年团队建设的《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课程被评为陕西省精品课程,2009年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被陕西省教育厅确定为陕西省高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基于网络的高职综合实训课程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荣获2009年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团队成员张权民教授主编的《机床夹具设计》荣获2009年陕西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2010年

1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被学院确定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机械制造工程中心”立项为2010年度省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都在95%以上。

在三年的建设过程中,聘请2名企业一线技术骨干、能工巧将加入团队,6名教师攻读并取得硕士学位,6名教师职称晋升,从而进一步优化团队学历、称职、专兼结合的队伍结构;2名教师到德国不莱梅大学,2名教师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研修学习和考察,4名教师参加国内师资培训,超过50%的团队成员接受国内外师资培训,大大提高团队整体实力;承担院级以上科研课题13项,公开发表论文41篇,其中核心14篇,公开出版教材9部,不断提高教学团队的科研能力。3名教师荣获陕西国防科技工业系统优秀教师,多名教师被评为学院优秀教师。

总之,经过三年的建设,机械制造教研室教学团队已成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素质过硬,职称、学历、双师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教育理念新、改革意识强、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动手能力、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二、顺利完成预期建设目标,成效显著

2007年申报初提出了:扩大规模,优化结构,培养骨干,提高素质,内挖潜力,外塑形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已经达到预期目标,具体成效如下。

1.建立起一支规模相当且相对稳定的教学团队

在数量上提出了:经过3年专业建设,使专业教师与在校生的比例达到1:18,即专业教师数达到21人,其中专职教师达到18人左右,兼职教

2

师达到3人左右。历经三年努力,通过引进与聘请结合新增9名教师加入团队,使得机制教研室专业教师人数达到25人,其中从企业一线聘请兼职教师3人,超过预期目标。

2.培养、培训、引进多管齐下,团队结构日趋合理。

根据教育、教学和科研需要,通过培养、培训、引进、聘请等多种方式和途径优化教学团队专业职称结构、双师素质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专兼职结构,具体对比如下:

双师素质百分比从2007年的73.3%提高到2010年的88%;专兼职比例从从2007年的1:14提高到1:8;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中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达到53.3%,职称结构对比如图1,学历结构对比如图2 职称结构对比图121086420初级中级副高正高2007年2010年 图1 职称结构对比图 1614121086420大专本科研究生2007年2010年学历结构对比图 图2职称结构对比图

经过三年的努力,无论是职称结构目标、双师素质结构,还是学历结

3

构、专兼职结构都超过了2007年的预定目标。

3. 大力推行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的选拔和培养工作,完成专业骨干培养目标

自2007年,学院大力推行专业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的选拔和培养工作,通过专业带头人、后备专业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的选拔、培养和考核,采取遴选优秀、择优支持等措施,促进竞争、提高水平,将一批优秀的专业带头人推向市内、国内学术前沿,并且在本专业领域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使专业的整体教科研水平处于本地区同类院校前列,为学院的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可靠的保证。截止目前,机械制造教研室培养专业带头人达到2人,中青年骨干教师达到7人次。

三、师资培养力度前所未有,教学团队实力明显增强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和教学质量工程的不断深入,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无不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培养,从而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以学院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建设和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为契机,机械制造教研室教学团队多人次通过多种途径得以培训提高,无论是从培养的层次上、规模上还是从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上都是前所未有的。

1.通过外派到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培训以培养师资

选派一批热爱高职教育,有一定的外语水平,事业心强的教师到职业技术教育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进修短期培训,是提高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素质的有效途径。目前已有4人分别到德国、新加坡等国家进行职业技术和职教培训,为搞好高职专业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如团队成员XXX(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带头人)、XXX于2010年3份到德国不莱梅大学进行为

4

期一个月的“职业教育与课程开发”培训,团队负责人XXX于2010年8月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参加“教学管理理念”培训等,他们引进和吸收了大量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从而推进了我院的高职教育发展和教学团队各项工作的开展。

2.充分利用全国师资培训基地培训师资

充分利用教育部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和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开设的教学骨干培训班,先后有3名团队成员参加培训。XXX于2009年7月份在天津中德师资培训基地参加高职高专骨干教师培训班,XXX分别于2009月8份到山东烟台师资培训基地参加模具CAD专业培训和2010年11份到山东济南培训基地参加骨干教师培训班。通过培训,使团队成员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同时,也同许多兄弟高职院校建立了广泛而紧密的联系。许多专业教师走出去参加各种技术培训,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和经验,也提高了技能,开拓了视野。

3.利用\双赢\的校企合作关系,锻炼和提高教师队伍水平

机械制造工程学院目前同国内多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在\双赢\模式下的校企合作中,团队成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定期深入企业,指导学生的顶岗实习,如团队成员XXX带领80余名学生于2009年12月份到浙江安露清洗机有限公司进行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XXX带领80余名学生于2010年7月份到西安东方集团进行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完成以企业生产产品为题源的毕业设计,如团队成员XXX以企业在产产品球笼为题源指导学生开展毕业设计;从事生产线技术改造和现场设备维护指导,如团员成员XXX一直在企业兼职,解决实际生产难题,同时,也了解

5

了现代化企业的最新技术。教学团队通过这一窗口,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和潜力,为教师水平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也使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始终紧跟市场要求。

4. 有效的教研活动,为教师间的\经验积累与共享\提供了场所 每周安排半天的教研活动,让教师间实现\经验积累与共享\,达到相互交流,沟通信息,寻求帮助,经验共享的目的。

\以老带新,以老促新,老教师传帮带\是我院的传统,而在教师中倡导\视自我提升为己任\的意识,让广大教师具备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求知欲,更为建设符合现代化高职教育要求的师资队伍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我院还建立了\听课制度\,定期开展教学公开课活动。听课制度要求教师每学期听课次数不少6次,定期开展教学公开课活动开展互学、互通活动。这些都是利用学院内部资源对团队教师进行培养的可行途径。

5. 以提高能力为主,鼓励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

教师带着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职攻读硕士学位,针对性强,其业务素质、科研能力明显提高。自2007至今团队包括XXX等在内的6名中青年教师取得硕士学位,团队成员XXX等多名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

6.注重青年教师培养,保持团队可持续性发展

团队建设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与效果,使他们能够尽快成长起来,并在团队中发挥作用。在团队建设中,学院成立青年教师专门培养机构,并出台《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青年教师培养实施方案》的通知(陕国职院人字?2009?7号),从培养措施,培养经费等各个方面对刚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均采取导师负责制,由经验

6

丰富的老教师传帮带,使他们迅速成长为符合职业技术教育要求的有生力量,为教学团队注入了新鲜血液。

四、教育教学研究是先导,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核心。

开展高职教育教学研究,逐步掌握高职教育规律,转变职业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能有效地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开展高职教育教学研究,不断解决高职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完善教育教学艺术,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能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有助于校本培训,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教师努力进取的重要方面,能全面优化自身的素质;开展教育科研,有助于形成学校的学术文化,提高办学理念,形成办学特色。

机械制造教研室教学团队历来高度注视高职教育教学研究,坚持认为教育教学研究是转变教育观念、提升教学理念、提高教育质量的先导,在教学实践中开展研究与探索,在研究总结中实践,取得丰硕成果。

早在2007年为了解决高职毕业生提前离校与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冲突的问题,机械制造教研室教学团队针对这一问题开展教学研究,组织开发的拥有有自主版权的一套用于管理学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技能训练、各种项目竞赛的网络系统,即基于网络的高职综合实训课程管理系统。经过几轮的探索与试用后在306级机制专业正式应用,成功解决难题并且受到毕业生、指导教师和学院的一致好评,并荣获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团队成员XXX撰写的《高职机制专业毕业设计的改革与实践》一文公开表并荣获学院青年教师论文二等奖。

团队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研究工作。团队结合机械制造与自

7

动化专业特点,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学交替,推行“三阶段、两情景、一环节、零距离”的人才培养模式(简称为“3210”模式),即三年学习分为三阶段(基础、核心、顶岗),每学年分为三个学期;三年教学过程始终贯穿在理论和实践、学校和企业两个不同情景中进行;最后一个重要环节是顶岗实习,实现“零距离就业”。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是行为引导型教学方法中的一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地展示现代技工教育“以能力为本”的价值取向,特别适合于职业教育。团队加强“项目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在《机床夹具课程设计》、《机械制造工艺中》开展“项目教学法”并认真总结,在团队内交流学习,效果良好。

团队多名教师撰写的多篇有关职业教育研究的论文在国内知名刊物上公开发表,如团员负责人撰写的《关于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例题系统化探讨》一文于2010年在《职业教育研究》上公开发表,团队成员XXX教授撰写的《高等职业教育应培养高技能人才》一文于2008年在《机械职业教育》上公开发表,XXX撰写的《高职机制专业毕业设计的改革与实践》一文于2008年在《机械职业教育》上公开发表。实践证明,注重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与学习的教师不仅使教育教学理念得以提升,教学方法和手段得以及时更新,而且教学质量排名一直名列前矛,深受学生好评。在2010年陕西省数控技能大赛中,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308级学生XXX获得五轴加工组第四名。

五、队伍在科研中得到锻炼,能力在科研中得以提升。

8

正如我国著名科学家钱伟长院士所说:“你不教课,就不是教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教师”。教学没有科研作为底蕴,就是一种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因此学院和机械教研室高度重视对教师科研能力,尤其是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使青年教师不仅要能教书育人,还要一边教书一边搞科研,真正做到教学、科研两个拳头都要硬。

1.举办科研培训讲座、学术报告,提高团队成员的科研能力 举办教科研培训讲座,向团队成员详细介绍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申报、管理、检查、鉴定、结题的具体要求,各级各类的教科研成果的评奖、出版资助的具体程序、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使用方法以及科研管理工作的具体流程等方面的内容,帮助成员揭开科研工作的“神秘”面纱,消除其对教科研课题项目申报的畏难情绪,提高团队成员的科研能力。

2.以科研项目为纽带,加强团队协作,锻炼提高团队科研能力 依靠团队的共同奋斗求得教科研持久、突破性发展,是科研人员取得成功最为重要的条件保障。团队中有科研经验、科研能力强的教授、副教授带头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鼓励团队中青年教师参与项目研究。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在达到资源共享的同时,可扩大视野、开拓思路,在互动中及时掌握学术前沿的发展动态,抢占学术制高点。

在团队中相互支持、真诚合作、共同研究,还有利于青年教师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重新创造自我,实现以往未能做到的事以及扩展创造未来的能量。另外,青年教师在承担教科研项目后,不仅要参与项目的总体设计、规划、分工安排,还负责项目研究的组织协调工作。因此,在教科研工作中不仅能加强他们的团队精神,还能锻炼其组织协调能力,从而保

9

证项目的实施完成。

团队带头人XXX教授在申报“高职院校科研激励机制构建与教师科研工作考核的实践研究”(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时,主动吸纳团队青年教师XXX参与其中。团队成员XXX副教授在申报“基于网络的高职综合实训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陕西省职业教育科研立项课题)研究项目时,吸纳包括XXX在内的4团队成员组成科研队伍。通过这种“科研能力传帮带,团队协作搞项目”科研能力提升模式,开发教师的科研思维,培育独立科研工作能力,达到锻炼队伍、提升能力的目的。

3.科研项目、论文在数量、质量上取得长足进步

在过去的三年里,教学团队承担院级以上科研项目13项,其中省级以上科研课题4项,是2007年的两倍多;公开发表论文41篇,比2007年的22篇翻了一番 ;其中核心期刊14篇,是2007年的两倍多;公开编写教材9 部。

六、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教学工作得到全面推进

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更应注重对人才的塑造。作为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全面推进教学工作是团队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

1.注重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树立现代教学理念

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要提高教学水平,需重视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教研室每周二下午组织教师学习学院高职教育研究所下发的教研学习材料,鼓励教师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树立现代

10

教学理念。只有确立了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并在教学中加以贯彻,人才培养质量才能得到保证。

2.从抓好备课入手着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机制教研室从抓好备课入手着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组织教师认真深钻细研教材,深入了解授课对象,精心设计教法,认真编写教案。认真执行学院教师听课制度,定期开展中青年教师教案评比活动和公开课观摩活动。

3.鼓励教师参加讲课竞赛和说课比赛,以赛代评促进教师教学水平 2009年,推荐并鼓励青年教师XXX参加学院的讲课竞赛,并获得竞赛二等奖;2010年10月推荐并鼓励青年教师XXX参加学院的说课比赛,成绩突出。

4.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学工作全面开花结果

教学团队的紧紧围绕机械制造与自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工作,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修改和完善教育体系,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团队负责建设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被陕西省教育厅确定为2009年度省级高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以精品课建设为龙头,改革课程体系建设。目前团队负责教学的《机床夹具设计》、《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被确定为省级精品课;《机械制造技术》被确定为院级精品课;扎实推进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团队负责建设的“机械制造工程中心”被确定为 2010年度省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创新教学模式,提炼教学成果,团队负责的“基于网络的高职综合实训课程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荣获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改革教学方

11

法及教学手段,在专业教学中推行“目标产品教学法”,将目标产品分为若干模块贯穿于整个专业课教学中,一方面教学团队得到锻炼和提高,另一方面教学效果反映良好。开发CAI教学课件,如团队教师XXX负责开发的机械制造技术(3D动漫)课件于2008年9月投入教学应用;加强教材建设,教研室近三年累计公开出版教材9部,《机床夹具设计》荣获2009年陕西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积极开展 “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探索实践,从2007年至2010年5年期间,机制专业每年在西安、广州、浙江台州共计40多个企业推行有组织的顶岗实习,与兵器第844厂、中航第114厂、中航第113厂、西安爱柯特公司、广汽集团广州骏威客车公司、浙江宏振模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实现了毕业生连续三年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七、认真总结团队建设工作经验,不断扩大辐射范围

团队充分发挥陕西省教学名师,教学成果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经验,精品课程的辐射影响力,不断扩大辐射范围和受益面。

1.团队带头人、陕西省教学名师的辐射影响

一位名师就是一面旗帜,也是一所学校质量和影响的标志。名校育名师,名师扬名校。一所学校的名师,不仅能以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构建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促进学校的发展,而且对于其他教育工作者也具有示范、引领、辐射和激励作用,从而可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团队带头人、陕西省教学名师XXX教授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良好的师德风范和高超的教学艺术,教学效果特别突出,是我院教师成长的楷模。一方面激励着团队内教学、学院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成长,另一

12

方面通过名师巡讲活动把团队的经验与成果传授兄弟院校。

2.教学成果辐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

荣获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的“基于网络的高职综合实训课程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经过小范围可行性探索(在2006届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五年制毕业生中初步试点改革)、全面改革与实施(在2006、2007三届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中全面应用)、交流与推广应用(在2007年11份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工作会上李俊涛代表教学团队作了《高职机类专业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的报告,交流成功经验与做法)三个阶段,将成果逐步推广应用到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等多个专业,逐步推广应用到宝鸡职业技术学院、西安交大城市学院等相关专业,扩大辐射影响范围和受益面。

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经验的辐射影响

自2006年与浙江宏振模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合作,组建国防学院浙江分院,组建“宏振班”, 2010年与西安爱柯特公司合作,引入企业典型产品,真实产品、真实环境、实操训练,不断探索实践校企深度合作,工学结合培养人才。于2007年11份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工作会上张鑫代表教学团队交流经验,于2010年11份XXX代表教学团队在陕西省职业教育学会会议研讨交流,进一步扩大辐射影响力。

4.精品课程的辐射影响

精品课程顾名思义,讲的是一种课程的精品,强调的是课程的精品性。它主要是指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具有严正风范和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

13

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性和一定辐射作用的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会形成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课程内容、一流的办学条件、一流的讲课方法,建成后更会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扩大受益群体。团队负责建设的《机床夹具设计》、《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省级精品课程,不仅在日常的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也深深的影响了兄弟院相关课程的建设。

5.开展职业培训和技术服务,拓展辐射范畴。

近三年来,本专业为陕西国防科技工业203、205、206、212研究所、航天11所、航天7171厂、兵器第845厂等企业员工进行培训,培训人数达675多人;为社会待业人员、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专业技能培训近186人次;为陕西省机电工程学校、陕西省经贸学校等兄弟职业院校485名学生提供实习实训;为西安松铃机械厂设计制造40多种制冷设备冲压模具;11名教师分别担任西安东方机械厂、西北电工设备厂、西安秦华包装机械有限公司、陕西黑牛包装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产品设计研发负责人,联合开发了包装机械,为企业技术服务项目23项,其中专利5项;与西安东方机械厂联合建立有色金属深加工研发中心,团队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组成研发团队,主持完成了西安林顿铸造工艺有限公司机加车间、铝制品压铸生产线的规划、设计与建设。

八、资金是保障,全面落实是关键,效果良好是目的。

学院设立了教学团队建设专项资金,为团队的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和帮助,严格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要求,对每年的省级教学团队建设以及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配套资金落实到位。建设资金使用的重点放在专业建

14

设、课程改革、学术研究、教学研究、成果推广、团队成员培养、培训等方面。学院专门印发《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示范建设与教学质量工程奖励标准》的通知(陕国职院发?2009?37号),加大奖励力度。经过不懈努力,团队取得了多项成绩与成果,资金投入获得良好效果。2007年立项建设以来资金投入与使用情况见表1。

表1 教学团队资金投入与使用情况一览表

经费支出 投入或奖励金额 成效 出国交流、培训4人次;国内师资培训基地培训教师3人次;攻读硕士学位5人次;企业兼职锻炼3人次,3名教师获省级优秀教师称号,多人次获院级优秀教师称号。 2009年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被陕西省教育厅确定为陕西省高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 2008年团队建设的《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课程被评为陕西省精品课程,开发建设多门优质核心课程 承担院级以上科研课题13项,其中教改项目5项,公开发表论文41篇,出版教材9部,科研能力、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机械制造工程中心”立项为2010年度省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基于网络的高职综合实训课程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荣获2009年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推广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38.5万元 师资队伍建设 30.5万元 重点专业建设 课程建设 1万元 3万元 科研、教学研究 实训基地建设 教学成果申报及推广 合 计: 2.5万元 0.5万元 0.5万元 九、进一步推进教学团队建设工作的思考 1.借鉴先进管理经验,创新教学团队管理机制

借鉴“自主管理”理论,建立团队自我管理模式。在教学团队建设中,应借鉴“自主管理”管理理论,改革由学校行政机构全权管理的传统模式,将决策权向基层组织移动,建立权责统一的团队自我管理模式,让教学团队拥有充分的自主权。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

15

造性,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潜能,使其创造性地实现自我价值,为团队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借鉴“信息化”管理理论,构筑教学团队网络平台。信息化管理要求组织内部成员间及组织与外部环境间能够自觉地分享、传播、整合知识,因此为保证教学团队成员内部及外部各方面信息的沟通、交流与共享,应着力构筑信息量大且更新迅速的教学团队网络平台。

借鉴“文化管理”理论,培育富有特色的团队文化。优秀的团队文化能激发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共同价值观、共同道德行为取向,产生共同语言和集体荣誉感。团队目标的完成依赖于每个团队成员相互协作、和谐共进,因而必须致力于创造一种支持教学团队建设的开放性的团队文化,营造协同攻关、顾全大局、团结奋斗的氛围,从而不断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

2.继续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途径,加大后备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力度,保持团队建设的可持续性

以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为契机,与行业和企业广泛合作,聘请行业专家和企业能工巧将加入教学团队,进一步优化团队结构;选送中青年教师到科研机构或高等学府进修以提高学术水平,到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和地区交流学习以开拓视野,到企业一线进行生产锻炼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实践经验,加大后备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和选拔力度,保持团队建设的可持续性。

3.通过承办技能竞赛、对外服务、对口支持等手段,增强团队辐射影响力和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

16

承办或参与省级以上技能竞赛,不仅能锻炼队伍而且能进一步扩大其影响力;面向中小企业积极开展技术服务,面向社会大力开展职业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及技能鉴定与考核,与兄弟职业院校机制专业签订对口交流协议,在专业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规范化教学管理等方面给予帮助和支持,进一步扩大团队辐射范围和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

4、以重点专业建设为主线,注重建设成果凝炼与积淀,进一步提升团队整体素质

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建设为重点,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核心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教材和多媒体课件建设、专业资源库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为主要抓手,加强教学团队的学术水平、教学水平、教学研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建设,并注重建设成果凝炼与积淀,不断提升团队整体素质。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机械学院

2011年3月23日

1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x1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