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K717数控铣床进给传动系统的动力学建模及动态优化设计

更新时间:2024-04-22 22:2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XK717数控铣床进给传动系统的动力学建模及动态优化设计

姓名:王培功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指导教师:彭伟;翁泽宇

20050401

XK717数控铣床进给传动系统的动力学建模及动态优化设计摘要进给传动部件的动态特性的好坏不但直接影响到一台机床的工作性能和加工精度,而且对进给伺服系统的伺服性能的影响也很大。往往由于在设计阶段没有很好地考虑机械传动部件动态特性,结果使进给伺服系统的伺服性能受到影响,使位置调节也增加了难度。本论文的研究工作是在浙江省科技厅重大招标项目“大型高效数控模具加工机床关键技术研究”(编号:2002C11024)的资助下完成的。本文给出了数控机床进给传动系统的一种多自由度动力学建模方法。并以XK717型数控为例,在只考虑进给方向动态特性的前提下建立了其进给传动系统的多自由度动力学模型,进而对进给传动系统的动态特性进行了分析,给出来各设计变量对动态特性的影响规律。在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又建立了进给传动系统的动态优化数学模型,并进行了优化设计,得到了具有较好动态特性的设计方案。全文内容分为五章:第一章:介绍了进给伺服系统国内外发展现状,以及本课题的背景、目的及意义。第二章:给出了数控铣床进给传动系统的一种多自由度建模方法。第三章:借助第二章建立多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对所设计的XK717数控铣床的进给传动系统进行了动态分析。¨1浙江工业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四章:在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XK717数控铣床以模态柔度为目标函数的多目标动态优化数学模型。并进行了优化设计。第五章:对全文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并对进一步工作进行展望。关键词:数控机床,进给系统,动态设计,动力学,模型浙江一t-,!tk大学硕士!#也论文THEDYNAMICMODELINGANDDYNAMICALoPTIMUMDESIGNINGoFTHEXK717NUMERICALCoNTRoLMILLINGMACHINEABSTRACTThefeedingservosystemisakeypartofNumericalControlMachineT001.Thedynamiccharactersoffeedingtransmissionpartsnotonlydirectlyaffectworkingcapabilityandmachiningprecisionofamachiningtool,butalsoinfluenceorientationprecisionoffeedingsystem.Inadditionmechanicaldesignofmachinetransmissionpartswillalsoaffectcapabilityoffeedingmachinetoolservoservosystemgreatly.Modemnumericalcontroltrendstowardtohighspeed,highefficiencyandhighprecision.Thedesigningrequirementformachinetoolfeedingtransmissionpartshasbeenmoreandmorehigh.Itisusuallybecausethatthedynamicalcharactersofmachinetransmissionpartsisnottakenintoaccountinthephaseofdesigning,servocapabilityisinfluencedInthispaperakindofmulti—freedomdynamicmodelingmethodofnumericalcontrolmachinetoolfeedingtransmissionsystemisintroducedBytheexampleofXK717numericalcontrolmillingmachine,inV浙}[工业人学硕士学位论文consideringonlyofdynamicalcharactersinfeedingdirection,akindofmulti—freedomdegreedynamicsmodelaboutfeedingtransmissionsystemisbuilded,anddynamicalcharactersoffeedingtransmissionsystemisanalyzed.Thus,thedynamicalcapabilitycanbepredictedinthecourseofdesigning.Atthesametime,theinfluenceruleofallkindsofdesignvariableparametersmodeltodynamicalcapabilityisgiven.Inaddition,mathematicalofdynamicoptimizingonforfeedingtransmissiontosystemisestablishedthebaseofdynamicsanalysis,andisoptimisedmprovedynamicalcharactersoftheplanThecontentofthepaperisdebidedintofivechaptersChap1:Introducethestatusofthedevelopmentoffeedingsystemathomeandabroad,aswellaSservothebackground,theaimandthemeaningofthesubjectaChap2:Recommendkindofmulti—freedomdegreedynamicmodelingmethodforfeedingtransmissionsystemofnumericalcontrolmillingmachineChap3:GiveadynamicsanalysistotheXK717numericalcontrolmillingmachinebythehelpofthemulti—freedomdegreedynamicsmodelbuildedinsecondchapterChap4:Basedonanalysis,setupmulti—aimdynamicaloptimizingmathmodelaimingatmodeflexibilityofXK717numericalcontrolmillingmachine,atthesametime,makeanoptimizingdesign

浙Ⅱ:i‘业大学颤{“学位论文Chap5:ThemainconclusionsandprospectsforfutureresearchpresentedKEYareWORDS:NCMachineTool,Feedingsystem,Dynamicdesign,ModelingV盟燮塑堂堡兰望Z鱼璺蔓11浙江工业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含为获得浙江工业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作者签名:/1舞钐/日期:z嘶呼月厂日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加以标注引用的内浙江]:业大学坝士学位Ie文浙江工业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本学位论文属于1、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2、不保密瓯(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7”)作者签名:/2兹彭//日期:≯万年辞月彩日翮虢勃降吼卤年4月4日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奄八授权浙江工业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浙江工业大学硕上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1.1数控技术概述数控即数字控制(NumericalControl,NC),是数字程序控制的简称。它是通过特定处理方式下的数字信息去自动控制机械装置进行动作,这种采用数字化信息实现自动化控制的技术称数控技术,简称数控…。如果采用计算机来实现部分或全部基本数控功能,则称为计算机数控(ComputerCNC)。NumericalControl,缩写为用数字化信息对机床的运动及其加工过程进行控制的机床,称为数控机床。数控机床是数控技术与机床相结合的产物,从狭义上看,数控一词就是“数控机床”的代名词,从广义上看,数控技术本身在其他行业中有更广泛的应用,称为』“义数字控制,如在测量、理化实验与分析、物质与信息的传输、建筑以及科学管理等领域的应用。12伺服系统概述在数控系统中,最核心的控制任务就是对机床各运动坐标轴的伺服控制。其作用是接收来自插补器的参考轨迹输入(各坐标轴的指令位鬣),并实时读取来自反馈环节的输出,采用适当的伺服控制算法计算输出到伺服驱动部分的控制量,以驱动各坐标轴的伺服进给机构完成对插补结果的精确跟随,从而实现刀具相对于工件沿指令路径的运动。伺服控制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数控加工的精度。12.1伺服系统的发展数控机床的伺服系统是实现机床轴运动(包括进给运动、主轴运动及位置控制)的关键的系统之一。它的性能对数控机床的重复定位精度、动态响应特性,以及最高空程运动速度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伺服系统的发展对数控机床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浙汀_丁业大学伽!十学位论文伺服系统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2J。20fH:纪60年代初期,曾经数控机床采用液压伺服系统,液压伺服系统与当时传统的直流电动机相比,响应时问短、输出相同扭矩的伺服部件的外形尺寸小。但由于液压伺服系统存在着发热量大、效率低、污染环境和不便于维修等缺点,因此逐步被步进电动机和新型伺服电机所代替。20世纪60年代后期,小功率伺服型步进电机和液压扭矩放大器所组成的开环系统曾一度广泛应用于数控机床。其最有代表性的是日本FUNAC公司的电液脉冲马达伺服系统。但由于该系统结构过于复杂、可靠性差等缺点,在几年后就被其他伺服系统所取代,功率型步进电机驱动系统没有积累误差、定位精度较高、运动锁定性好,而且结构简单、便于制造,成本也比较低廉。迄今为止在运动速度较低、输出扭矩不太大的经济型数控机床上仍然得到普遍虚用。近年来步进电机的细分控制技术和新型步进电机驱动器的发展,成功地解决了步进电机大细分步数的问题。获得大细分步数的途径是采用空间矢量算法求得电流对步进电机各相绕组同时通以分级变化的电流,响应形成了多个中间状态的磁场矢量,从而使细分步数大为增加。最大的细分步数可达500,被细分的步距角相当精确,因此能够实现精确定位。细分步技术的突破不仅提高了控制系统的分辨率,而且大大改善了步进电动机的步与步间转换的快速响应特性和运动平稳性。因此,采用细分步的步进电动机在输出扭矩较小、重复定位精度高和运动平稳性要求高的小型化精密数控设备上得到了相当广泛的应用。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数控机床上广泛使用的小惯量直流电动机,它通常做成无槽圆电枢的带印刷绕组的盘状电枢结构。由于圆柱型电枢转子通常设计为细长结构,因此其转动惯量一般只有普通直流电动机的1/10,机械和电气时间常数很小,能使伺服系统获得较好的动态响应特性。当时由于大功率可控硅整流器的价格大幅度下降,更促进了它的应用。为了能获得电动机良好的加速特性,除了设计成小惯量电枢之外,还必须使小惯量直流电动机处于高额定转速下运行(最高可达5000r/min)。这就带来了新的问题,即必须在直流电动机上增加精密的中间齿轮传动进行减速,以降低输出转速并增大输出扭矩,然后在驱动丝杠实现各相应轴的进给运动。其结果是使电动机的结构变得更为复杂,而出现磨损,增大传动间隙,将直接影响传动精度。直流电动机电枢惯量的减小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即增加了被驱动的较大惯量运动部件(例如工作台、移动横梁等)的惯量匹配的难度。小惯量直流电动机的这些明显缺点,客观上推动了进一步研究开发新

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代既能获得大扭矩、又能低速运行并便于与被拖动的载荷相匹配的更新型的直流电动机进程。20世纪70年代,美国GETTYS公司首先研制成功了大惯量直流电动机,即通常所指的宽调速直流电动机。这种电动机的峰值扭矩可以达到额定扭矩的10~15倍,由于保持了大的扭矩/惯量比,因而大惯量直流电动机仍然具有与小惯量直流电动机相同的快速响应特性。它的调速范围很宽(o.1~2000r/min),可以直接与丝杠相连接。还由于电动机转子本身的惯量大。极大地简化了与机床进给运动部件惯量的匹配,经折算后的被驱动部件的惯量可以忽略不计。采用电动机直接与丝杠连接的简单方式,能使各伺服轴获得良好的动态响应特性、稳定性,甚至在系统中只需要设置位置反馈,而不需要速度反馈的情况下正常运行。大惯量直流电动机的另一个优点是热容量大,由于绕组采用了耐高温和高强度的漆包线,当峰值电流增加数倍的情况下,仍允许电动机在很高的温度下超载运行几十分钟。由于上述的原因.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惯量直流电动机一直广泛应用于各类数控机床上,并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直流电动机由于结构上的原因必须带有整流子和电刷,其结构显得较为复杂,通常在运行一段时间以后就会由于滑动摩擦而产生磨损,增加了整流子和电刷之间的接触电阻,影响了电动机的稳定运行,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因而需要经常对电动机进行保养和维修。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电力电子学、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对交流电动机的磁场进行矢量控制技术的重大突破,使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试图用交流电动机取代直流电动机应用在调速和伺服控制中的设想得以实现。虽然交流电动机具有结构简单、无整流予和电刷、转速的提高限制较少、免维修和坚固耐用等优点,但是大多数普通的交流电动机是异步感应的鼠笼式电动机,其速度与扭矩不能像直流电动机那样方便地进行独立控制,以满足数控伺服的要求。因此,为了实现交流电动机的调速和伺服功能,世界各工业化国家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经费,直至突破了上述的关键技术,并实现了产业化,才使交流调速及其伺服电机开始J“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数控机床的主轴驱动和进给运动。交流伺服系统几乎保留了直流系统的所有优点,具有调速范围宽、稳速精度高和动态响应特性好等优良的技术特性,而且继承了交流电动机本身固有的许多优良性能,因而成为迄今为止最为理想的伺服系统。交流伺服系统不仅成功地应用于数控机床的进给控制系统,达到了很高的重复定位精度,而且广泛应用于浙江工业大学耐!士学位论文数控机床的主运动系统,特别是某些数控机床或加工中心要求主轴与进给系统保持严格的同步控制的螺纹切削以及为了主轴的自动刀具更换要求实现主轴高速准停控制。对大平面的车削还要求主轴的转速能随刀具的位簧进行变化实现恒线速度表面切削,加工中心要求主轴具有任意角度的分度控制等。因此,交流伺服电动机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现代数控机床,正在取代直流伺服电动机,成为数控机床主轴和进给系统的理想选择,对传动功率要求较大的数控机床,交流伺服系统已经成为首选方案。应该指出,由于作为检测器件的脉冲编码器的分辨率和可靠性的不断提高,将脉冲编码器与直流伺服电动机或交流伺服电动机组成一体的半闭环伺服电动机极大地简化了数控机床的总体结构,为数控机床性能的全面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1.2.2进给伺服系统的组成数控机床的伺服系统一般由驱动控制单元、驱动元件、机械传动部件、执行件和检测反馈环节组成【31。驱动控制单元和驱动元件组成伺服驱动系统;机械传动部件和执行元件组成机械传动系统;检测元件与反馈电路组成检测装置,亦称检测系统。1.2.3机械传动系统的重要性一台机床所具有的加工精度、工件表面粗糙度和省产率取决于电气驱动部件和机械传动部件的优良设计。机械传动部件的设计好坏对进给伺服系统的伺服性能影响很大。此外,还要求伺服电机速度环的动态特性与机械部分动态特性相协调。借助于凋节技术可以帮助这两部分实现良好的匹配。常常由于在设计阶段机械传动部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或者是机械传动部件结构尺寸不合适,结果使位置调节增加了难度。1.3论文课题的背景及意义目前对进给传动系统的设计,国内外一些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许多宝贵的成果。戴曙(1994年)[41[51【61系统地阐述了伺服系统的设计方法,主要还是浙江工业大学硕.L学位论文从静态方1_fii考虑,对丝杠只做了压杆稳定的校验,对支承考虑和丝杠螺母的预拉伸的考虑都是以经验数据为主。王爱玲(1999年)pj考虑了进给传动部件的固有频率与电器驱动部件固有频率之间的关系。谢红等(2002年)[71介绍了加工中心的工作台、丝杠、滚珠丝杠副等的选择计算,还是从单自由度的角度去考虑,而且只做了拉压振动和扭转振动的验算。马晓丽(1996年)【81对进给传动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但也是从单自由度去考虑,而且目标函数只追求转动惯最最小,而忽略了传动部件的动态特性对伺服性能的影响。其实,机械传动部件的动态特性对伺服性能也有很大的影响p】,往往由于在进给伺服系统的设计中没有很好的考虑机械传动部件的动态特性,使得伺服精度等受到限制。由此可见对进给传动系统的设计一般以传统的静态设计为主,在设计阶段没有很好地考虑其动态特性。即使考虑,往往只是以经验设计为主,很少进行定量的考虑。所以,目前对进给传动部件的动态特性研究是进给伺服系统研究中的薄弱环节。现代数控机床日益向着高速、高效率、高精度方向发展19】【lo】。对机床进给传动部件的设计,传统的方法已经无法满足要求。常常由于在设计阶段没有很好地考虑机械传动部件动态特性,结果使进给伺服系统的伺服性能受到影响,使位置调节也增加了难度。因此,研究数控机床进给传动系统的动态特性,寻求其最佳动态设计,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1.4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本课题结合浙江省科技厅重大招标项目“大型高效数控模具加工机床关键技术研究”(编号:2002C11024)的研究内容,建立了数控机床进给传动系统的多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并以XK717型数控)JHT-中心为例,对其进给传动系统的动态特性进行了分析,给出来各设计变量对动态特性的影响规律。在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又建立了进给传动系统的动态优化数学模型,并进行了优化设计。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建立进给传动系统的-4十多自由度动力学模型。二、对XK717数控铣床的X—Y进给传动系统进行了动态特性分析。三、建立多目标动态优化模型,对进给传动系统进行了动态优化设计。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进给传动系统动力学建模21引言为了研究结构、机械系统的振动问题,常采用数学模型来代表实际系统…】。然后用这个数学模型,分析、计算所需要的实际系统的各种近似特性。…个数学模型,一般不可能完全地代表~个实际系统,它只能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代表实际系统。数学模型代表实际系统的程度,数学模型的形式与建立数学模型的目的有关。例如,人们只需要了解某系统的一阶固有振动就可建立一个单自由度振动系统的数学模型,而有时,则需要建立一个多自由度振动系统的数学模型。振动系统的响应分析,振动控制、动态设计等都与振动系统的数学模型密切相关。因而,建立和改进系统的数学模型是进行结构动态分析与动态设计一个不可缺少而又十分重要的工作。2.1.1机械结构振动系统模型描述(1)分布参数振动系统具有分布质量、弹性和阻尼的系统,称为分布参数或连续参数系统。(2)离散振动系统由上可知,分布参数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因而给振动分析和振动参数识别带来很大的困难,主要表现在:1)系统的惯性、弹性、阻尼、激振力和运动等都依赖于空间坐标,因而导致数学上较难处理的偏微分方程及复杂的边界条件。因此,一般情况下,除了少量的简单结构外,很难获得严格的封闭形式的解。2)不可能获得分布式的响应测量及无限多个特征解。因而,实际作振动分析、振动参数识别时,通常将无限多个自由度的分布参数系统离散为有限自由度的离散振动系统。把连续系统离散化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集中质量法把结构的质量分别集中在若干点而形成有限个质点的集中浙江工业大学硕七学位论文参数系统。质量元件、弹性元件和阻尼元件分别只有质帚、弹性和阻尼特性。≯广义坐标法把结构的变形分解为’系列具有固定形式的函数,而以广义坐标表示结构的变形。这种方法,虽然在理论上需要考虑无限多项,但实际上只考虑有限几项即可获得具有足够精度的计算结果。如瑞利一里兹法、模态坐标法等。》有限元素法(FEM)把结构看成由一些板、杆、梁和壳等元素所组成,称它们为有限元素,这些元素通过它们交界面上的一些点连接起来,这些点称为节点。元素间的互相连接必须满足交界面上节点的位移协调条件和节点的力平衡条件。元素中任一点的位移用节点位移表示,取节点位移为广义坐标。用弹性位能和动能公式建立元素的质量矩阵、刚度矩阵。在元素质量矩阵、刚度矩阵的基础上,根据交界面上节点位移协调条件和节点的平衡条件组装成系统的总质量矩阵和总刚度矩阵。于是,离散振动系统的弹性性质用总刚度矩阵来描述,惯性性质用总质量矩阵来描述,阻尼性质用总阻尼矩阵来描述,再加上节点的外力,利用达朗贝尔原理或能量原理建立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这样就构成了以节点位移为广义坐标的数学模型,称它为有限元模型。2,1.2离散振动系统的物理坐标描述(1)构造空间法对于离散振动系统,M,C,K分别为系统的质量矩阵,阻尼矩阵则振动系统可描述如下刚度矩阵。Mx七cx+K黔F(2)状态空间法(2.1)振动分析中、振动参数识别与结构动态设计时常用的状态方程形式有很多这里只介绍一种,进给传动系统的状态方程为:一Y+BY=』型l【0j(2.2)柳=㈢~状态变量憾

浙江工业大学碳十学位论文三苫]艺名]2.2XK717数控铣床进给传动系统动力学建模本课题针对XK717三坐标数控铣床的进给传动系统,在经过适当简化的基础上建立其动力学模型。借助此动力学模型不但可以计算进给传动系统的第一阶固有频率还可以计算高阶固有频率以及各阶模态柔度等,也为后面第四章中以模态柔度为目标函数的动态优化设计奠定了基础。由于进给传动系统本身是一个复杂的多自由度系统【3】,本文尝试建立多自由度的动力学模型。图2—1数控机床进给传动系统简图1.伺服电机:2.联轴器:3.丝杠:4.螺母:5.工作台22.1简化假设1)根据资料[12],由于进给运动速度低、功率小,进给传动链长,往往还包括细长的传动轴,传动件尺寸小、刚度低,进给运动执行件质量大和导轨面闻的摩擦特性复杂。因此,进给系统传动部件的动刚度在进给方向是最薄弱的,而且进给运动方向的动刚度比其他方向低的多,对机床工作性能的影响也较大。为此,本文只考虑进给方向的动态特性。2)由于工作台的支承跨距大,所以在垂直于进给方向的其他方向,其稳定性与刚性好。所以将工作台简化为沿丝杠移动的集中质量。浙江工业大学碳}学比沦史3)滚动轴承的简化由于轴承工作状态的复杂性,所建立的轴承动力学模型很难满足复杂系统动力学分析和动态优化设计的要求It3].1964年,/30llinger[14蠕轴承模拟为一个简单的径向弹簧和阻尼器,采用有限差分模型分析了车床主轴的特性。Taha[151使用理论和实验方法研究了滚动轴承径向静态刚度;Walford[161在共振条件下,测量具有角接触的滚动轴承的径向刚度;1976年Elsermans等(汀J在滚动轴承的研究中引入了“轴向刚度和阻尼”的概念;1983年Walford等人㈣研究了滚动轴承的阻尼源。所有这些研究,都试图建立更加符合实际的轴承模型。本文对于进给传动系统中的滚动轴承,考虑其轴向刚度和阻尼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其扭转阻尼。4)螺母副的简化1988年程序等‘191根据实测数据通过幅相值作出最小二乘拟合圆,然后识别出丝杠螺母副的动刚度、等效静刚度、阻尼比和阻尼参数。1993年程序等【201,运用机械阻抗凝聚法和子结构综合法,建立了丝杠螺母结合面的力学模型,并提出了动态特性设计方法。根据弹性接触理论【211,由于丝杠螺母结合部之间的动态参数和许多参数有关,另外和预紧力等诸多因素有关。由于丝杠螺母结合部的复杂性,用实验的手段得到的只是某中状态下的参数。通过调整预紧力等参数,可以使刚度和阻尼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为此,本文将其简化为轴向剐度、阻尼和扭转阻尼。2.2.2XK717三坐标数控铣床进给传动系统多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如前所述,由于进给传动系统沿着进给方向是最薄弱的,所以我们只考虑进给运动方向的动态特性,建立多自由度模型:将丝杠分割为s个单元,伺服电机到丝杠之问分为r个单元。建立多自由度力学模型。系统的振动包括丝杠在两支撑之间的轴向振动和整个系统的扭振。螺母副中滚道给滚珠的正压力可以分解为轴向力危和沿着圆周的切向力尼恐=t,(x一‘一罟B)(2~3)浙江工业^学坝十学位论文图2-2丝杠螺母副模型简图m):』——为工作台位移(Inm);t,e——为第i段丝杠的轴向位移与转角(mm,rad):k——为滚珠丝杠的导程(mm)。Rr2心’tana=tana‘t,(x一一一h…o)=未}?t,(x一‘一鲁够)叱——为滚珠丝杠的直径(栅)。m。xt2k:(x。一l—x})+k:tx7.1一x?)牛ks|tx~x?一等97)=一^,,鲁q+kzxj—l一(女:+A:+ks,)‘+t一“+bxk:——为滚珠丝杠每两段之间的轴向拉压刚度心/m)‘只=女。(曰。。一只)十女。@+.一谚)+吩?孚2以(e一,一q)十t(e“一09+可h,p?%(x一一一百hp毋)?孚=koo,一?一(吒+女。+(鲁)2ks,)B+≈。q+,一(鲁)2?ksl?謦t+(鲁)2ks,?謦x(2-6)k。——为滚珠丝杠每两段之间的扭转刚度(N.m)mTx=ks|txi+篆et一砖式中☆。,——为丝杠螺母副的轴向刚度(N/u(2—4)式中a——为滚珠丝杠的螺旋升角(rad):(2—5)式中%——为第f段丝杠的质量(kg):式中以——为第i段丝扛的转动惯量(kg.m2);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k。i皂8j+kc}xj—kslx式中m,——一工作台质量(kg):(2—7)在(3),(5)式两边乘以(鲁)有(嘉)2m,?(昔);。=~(鲁)2k舅+(等)2≈:(昔)_,一(鲁)!(t+t+b)?(嚣)z+(鲁)2也?(嚣)h.+(等)“∥(等)一(2-8)(鲁)2卅r?(謦)王=(鲁)2t,Oi+(鲁)“∥(謦)t一(鲁)2t,?(嚣)x然后,将整个传动系统的无阻尼振动微分方程写成矩阵形式:JO+KO:0(2-9)(2-10)其中Z。J“j=j。(舞)。M(嘉)。砚(嘉)2似(隽)2坼疗=0,…OrOr+。…只+,…Or+;(每)‘…(蛩)J,…(管)t(哥)肖)7,J。=J。,J。为电机转子转动惯量(kg.m2):0,=吼,OM为电机转子转角(rad)。",k;中上标n表示扭转刚度,z表示轴向拉压刚度,下标表示节点号。浙江上业大学硕士学位沦文掣唧船唧唧唧笮嘴’.%%%峨≮刳。奄’,屯%必。《{;)7岛I玑爿。研哟l舵I封2噬’.㈡气㈡匆峭彤‘.’.’.-f瓤I期2鬈l蚋(爿奄蛳捌≮2.3动力学模型的算例验证倒气m根据资料[3](p256~p262)给出的算例,用于计算的下列数据是已知的工作台质量ml:500kg轴承轴向剐度K。=800N/¨m丝杠螺母刚度K.=800N/uⅡ1丝杠K度L。。=O.5m轴承平均问距L=550mm丝杠导程h、,=lOmm轴承支承方式双推一双推电机转子惯量JM=0.05XIO‘’kg.m:刚的密度p:7.58X10。kg.m’电气驱动部件的谐振频率取下列值,则其动态性能较好口1,即取∞oJ2350(rad/s)则机械传动部件的谐振频率

浙玎+工业大学碗士学位沦文成。,“=2%。=700(rad/s)(2—11)在资料(3]中,根据其实验验证过的模型反推出符合式(2~11)条件的丝杠直径d。=28(mm)我们将丝杠直径d。。=28111111,以及上述参数带入本论文所给出的多自由度动力学模型,计算得机械传动部件的谐振频率%。。^2732.72(rad/s)本论文的模型与资料[3]中模型计算结果的相对偏差盟m宰班m=(732.72—700)/700=4.67%<5%∞o.。m,(2-12)另外,根据振动理论,连续体经过离散化以后计算的固有频率较实际固有频率小。而且,随着离散的自由度数的增加,固有频率逐渐逼近实际固有频率值。由此,本论文的多自由度模型计算结果大于资料[3]中单自由度模型的计算结果是合理的。借助此动力学模型不但可以计算进给传动系统的第一阶固有频率还可以计算高阶固有频率以及各阶模态柔度等模态参数。2.4本章小结本章在对丝杠螺母副做出适当简化的基础上,进行了受力分析。并且列写了部分微分方程,经过严密的推导,最后建立了数控铣床进给传动系统的一种多自由度动力学摸型。浙汀工业大学坝一E学位论文第三章进给传动系统的动态分析3.1多自由度系统模态分析理论模态分析的经典定义是;将线性定常系统振动微分方程组中的物理坐标变换为模态坐标,使方程组解耦,成为一组以模态坐标及模态参数描述的独立方程,以便求出系统的模态参数。模态分析的最终目标是识别出系统的模态参数,为结构系统的振动特性分析、振动故障诊断和预报以及结构动力学特性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3.1.1多自由度系统模态分析基础对N自由度线性定常系统。其运动微分方程为MX+cX+KX=F(3-1、式中:M、C、K分别为系统的质量、阻尼、刚度矩阵。通常M及耳矩阵为实系数对称矩阵,而其中质量矩阵M是正定矩阵,刚度矩阵置对于无刚体运动的约束系统是正定的;对于有刚体运动的自由系统是半正定的。当阻尼为比冽阻尼时,阻尼矩阵c为对称矩阵。肼、c、置矩阵均为(N×N)阶矩阵。x及F分别为系统各点的位移响应向量及激励向量。£X=F={:式(3.1)是用系统的物理坐标X、X、X描述的运动方程组。在其每一个方程中均包含系统各点的物理坐标,因此是一组耦台方程。当系统自由度数很大时,求解十分困难。我们能否将上述耦合方程变成非耦合的、独立的微分方程组,这就是模态分析所要解决的根本任务。模态分析方法就是以无阻尼系统的各阶主振型所对应的模态坐标来代替物理坐标,使坐标耦合的微分方程解耦为各个坐标独立的微分方程组,从而求出系统的各阶模态参数。这就是模态分析的经典定义。浙江TAk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对式(3—1)两边进行拉氏变换,可得(s2肘十sC+K)x(s)=F(s)式中S=or+jr,S+=口一』r(3—2)(3—3)为拉氏变换因子;X(s)及F(s)分别为位移响应与激励力的拉氏变换(初始条件为零)x(s)=f。x(Oe“dtF(s)2式(3-2)又可写为J二巾p1‘dtZ(s)X(s)=f(s),式中:(3-4)z(s)=(S2M+sC+置)为位移阻抗矩阵;z(s)为N×N阶矩阵。阻抗矩阵Z(s)的逆矩阵为传递函数矩阵(3—5)H(s)=z。。0)=(S2M+sC+胃)~。(3-6a)对线性时不变系统,其极点在复平面左半平面,因此可将s换成.,∞,便褥出在傅氏域中的阻抗矩阵及频响函数矩阵:z(oJ)=(K-脚2M十joJC),(3-6b)H洄)=Z。(∞)=(K一∞2M+如C)“此时,系统的运动方程为(3-7)(眉一珊2M+jcoC)X(ro)=F(a0(3-8)由振动理论知,对线性时不变系统,系统的任一点响应均可表示为各阶模态响应的线性组合。对f点的响应可表示为x,(co)=卿1q1(∞)+仍2q2(∞)+…+‰gⅣ(co)~=∑%巩(∞),r=l(3—9)式中仍,为第,个测点、第r阶模态的振型系数。由N个测点的振型系数所组成的列浙江_T_xJk人学坝上学位I^文句贯为妒1%-(3—10):佛,称为第r阶模态向量,它反映该阶模态的振动形状。由各阶模态向量组成的矩阵称为模态矩阵,记为中=[萌,钙,…氟],它是(N×N)阶矩阵。(3-11)式(3—9)中g,(∞)为第r阶模态坐标。其物理意义可理解为各阶模态对响应的贡献量,其数学意义可理解为加权系数。各阶模态对响应的贡献或权系数是不相同的,它与激励的频率特征有关。一般低阶模态比高阶模态有较大的权系数。由式(3-9)与式(3-11)可得系统的响应列向量为x(co)=OQ,式中(3-12)Q=【qt(∞),q2(∞),?一,qA,(∞)]7。将式(3-12)带入式(3-8),得(K-c02M+jcoC)OQ=F(∞)。下面分别对几种情况进行讨论。一、无阻尼自由振动此时式(3-13)成为(3-13)fK,032M)OQ=0或(3—14)(置一C02M)O=0对第r阶模态,则有(3—15)(眉-霹M)诤=0(3-16)对上式左边乘∥,可得∥(五一霹M)本=0(3-17)同理,对第s阶模态亦可写出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Ⅳ一《凹)嗔=0将上式转置,并右边乘砬,得(3一18)∥(眉7一《M7)谇=0由于矩阵置、肘为对称阵,它们的转置矩阵与原矩阵相等,K7=尼M7=M。因此由式(3-17)与式(3-19)相减可得(3—19)(10;-《)∥M西=0(3—20)在一般情况下,第r阶模态频率与第s阶(r≠s)模态频率不相等(非重根情况),霹≠《,则由式(3-20),可得矿肘砬=0,r≠s对于r=8的特殊情况,式(3-21)不再成立,此时由式(3-17)可得(3—21)∥耐=国;∥删令(3—22)(3—23)群融=K?∥恻=M(3—24)式中丘及^4分别称为第r阶模态刚度及模态质量1151。它们已不再是矩阵,而是某个数。它们与模态有关,不同模态有不同的模态刚度与模态质量。显然它们亦是模态参数。对一定摸态,摸态刚度及模态质量的数值不是唯一的。它们与模态向量碑的归~化(又称正则化)方法有关。大家知道,模态向量只表示振动形状,而与振幅大小无关。式(3-2I)、(3-22)、(3—23)及(3.24)指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模态特性,即模态正交性。振动理论指出,一个无阻尼系统的各阶模态称为主模态。各阶模态向量所张成的空间称为主空间,其相应的模态坐标称为主坐标。各阶主模态在其N维主空间中正交。对式(3.14)左边乘中7,并考虑上述正交性条件。可得中7(Ⅳ-032^,)中Q=0进一步可得

浙江工业大学坝士学位沦文(Ⅸ,一∞2M,)Q=0(3—25)式中耳,及M,均为对角阵。显然,上式为非耦合方程组。方程中的坐标为模态坐标Q,参数为模态参数t及M。这样式(3.25)的求解就十分方便了。若模态向量按下列形式归一化,即令≯2丽1庐(3-26)式中#称为加权模态向量,则质量矩阵和刚度矩阵对加权模态向量的正交性条件为珈蠢=黔裂㈤z,,和舞=牌!:)二、比例阻尼系统比例阻尼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为@zs,I∞:,(,=s)由上述公式可见,模态向量按式(3.26)归~化,则模态质量为1,模态刚度则为∞!。实践证明,用式(3-26)所示的加权模态向量将带来很多方便。J"X+CX+KX=F;(3-29)比例阻尼满足下列条件:C=aM+口眉,(3-30)式中a、∥为比例系数。由于质量矩阵肘与刚度矩阵K均为对称实数矩阵,故比例阻尼矩阵c亦为对称实数矩阵,因此亦满足解耦条件。显然如下正交性条件成立:碡7c再2{≥,。,‘:三引一化方法有关,亦为模态参数。c。一s-,式中e称为模态阻尼,它亦是一个数,而非矩阵,它与一定的模态及模态向量归用模态坐标代替式(3-29)中的物理坐标,左边乘中7,并考虑到上述正交性条件可得(K一∞2M+.,∞c)Q=F对第r阶模态则有(3-32)浙江工业大学硕.上学位论文(K,一∞2M,"4-jcoC,)啡=f式中(3—33)F=∥F(∞)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引出了模态频率、模态向量、模态质量、模态刚度和模态阻尼等概念。总称为模态参数。结构系统的模态就由这些模态参数来描述,它们决定着结构系统的动态特性㈦。3.1.2多自由度系统实模态分析按照模态参数(主要是模态频率及模态向量)是实数还是复数,模态可分为实模态与复模态两类。由于本文采用比例阻尼,而比例阻尼只能导出实模态,所以在此只介绍实模态分析方法。设系统的自由度为N,阻尼为比例阻尼,由式(3-33)可得第r阶模态坐标为吼2石孑孝i西旷巧斋面(3-34)式中C=∥,∞)=∑%乃沏),(-,=1,2,…,Ⅳ)结构上任意测点珀々响应为(3—35)一(∞)=∑%吼我们讨论单点激励情况。设激励力作用了:p点,则激励力向量为(3—36)F=【o…0…L∞)o…or模态力为f=妒,正(∞)因此,式(3-34)可写为吼;—里丛生一(3-37)5—K—r—-—c022—M2,.—+——j—co—Cgr将上式代入式(3-36)得和,=蓦嚣警告(3-38)因此,测量点,与激励点P之间的频晌函数为浙t1:T、lp大学碗十学位论文怒吲咖姜再等高式中∽。∞L式表示“i的响应是单独由P点的激励力引起的。对式(3—39)稍做变换,可得%(咖荟可雨蒜(3-40)眉。,:土竹r妒”r面?=∞i∞?,(3—41)称为等效刚度。/f。与测量点和激励点有关。它与模态刚度Ⅳ,不同,后者只与模态有关,而与测量点和激励点无关。式(3-40)中的西、色分别为t=上2M/or。(3-42)t称为第,阶模态的阻尼比。线。去2警(3-43)称为等效柔度或模态柔度。3.2XK717数控铣床进给传动系统的动态特?眭分析用于动态分析的参数如表3—1所列。代入式(2—8)的多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可得到进给传动系统的各模态参数。由于z轴方向与x、Y方向传动方案差别较大,本文只考虑了x、Y轴进给方向。表3-1x—Y轴方向进给传动系统参数参数移动质量符号(单位)m1(kg)K.(N/um)KM(N/pm)x轴方向6821710643Y轴方向264117lO643轴承轴向刚度丝杠螺母刚度浙江工业大学硕十学位论文4联轴器转动惯量轴承平均问距丝杠导程丝杠直径Jlz(kg.m2)L(rain)hs。(mm)9.5×10—49.6X10—420381250224012d蚰(Jllm)JM(kg.1it2)500.0177.58×10’21681电机转子惯量钢的密度钢的弹性模量钢的剪切模量0.0127.58×1032168lP(kg/m3)E(Gpa)G(Gpa)3.2.1固有频率为减少机械传动部件负载效应对伺服电机动态性能的影响,机械传动部件的谐振频率‰。。。必须大于电气驱动部件的谐振频率‰。吼据资料[3],根据对伺服进给系统的广泛研究和实践,各谐振频率相互关系的最低要求的关系如表3-2所示:表3~2伺服进给系统各谐振频率相互关系的最低要求位置调节环的谐振频率电气驱动部件(速度环)的谐振频率机械传动部件第一谐振频率∞0。dOo』40~120rad/s2~3(0。。2~3dOo』CDoM^1一般推荐电气驱动部件(速度环)的谐振频率为350rad/s。由此可得,机械传动部件的第一固有频率的最低要求为:co0m。hi>700rad/s(3—44)下面根据(2-8)式对XK717型数控加工中心进给传动系统的固有频率进行分析:图3-1为x轴方向,工作台位置对基频的影响。可知当工作台位于丝杠不同位置时,系统的基频不相同。而当工作台位于丝杠的某处时,系统具有最小的基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频。同样对于高阶固有频率而言,也存在一个位置使其最小。该位置为系统各阶固有频率对应的薄弱位置。『f薯喜¥i1、7Z\/富寻£鼙瑚斟go湖工作台器(mm)1㈣圈3-l工作台位置对基频的影响2000蕴杠苴径dsp(mm)图3-2丝杠直径对频率的影响当工作台处于基频对应的薄弱位置时,前四阶固有频率如表3-3所示。表3—3XK717数控Jm-rq]心进给传动系统的前几阶固有频率进给方向x轴方向Y轴方向60l(radls)678.38339.02国2(tadIs)2039.11883.3603(rad/s)6182.25689.5604(tad_,s)8417.47868.7可知,机械传动部件的第~固有频率不满足式(3-44)所给的最低要求。1)丝杠直径dsp对固有频率的影响由图3—2可知,随着丝杠直径d。。取值变大,基频单调增大。而第二、三、四阶固有频率有所降低。2)丝杠导程h。。对固有频率的影响由图3—3可知,丝杠导程h。。取值变化对前四阶固有频率值不是很敏感。丝杠导程hsp(mm)工作台蜃IlmT(kg)图3-3丝杠导程对频率的影响图3-4工作台质量对频率的影晌

浙汀工、【k大学蜘!十学位论文3)工作台质量mT对固有频率的影响由图3—4可知,随着工作台质量取值增大,第一阶固有频率单调降低。而对第二、三、四阶固有频率值的影响不是很明显。3.2.2模态柔度由传递函数(即动柔度)的概念,有蹦咖IX1)N;嘲c舢2去。警(3—45)㈣。e,其中e——为激振力*——输出乱——系统第r阶国有频率∞——激振力频率£——模态阻尼比(五),——第r阶模态柔度绯,妒,——第r阶模态向量里,对应-和L的元素K.——第r阶模态的模态刚度当系统按笫r阶模态振动时,当-滞后于厶的相位角为E,动柔度』争I又可\Jp/,表示为㈡=等sin印净tr,显然翱柔度㈡的最大负实部这个判据副、,与在任意珊模态的动柔度㈨都要小是等效的。由式净te,可以看出,为了是进给传动系统任铲阶模态的动柔度(爿n则其各阶模态都必须姚》模态柔度(兀),要小;≯模态阻尼比六要大。浙Ⅱ丁!Ik大学硕1:学位论文这就是改进设计的大致原则。鉴于目前对阻尼的研究还不成熟,本论文只针对模态柔度(,。),要小,作进一步的讨论。利用进给系统动柔度与模态柔度的关系,首先寻找薄弱模态和该模态上的薄弱环节,然后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改进这些环节的设计参数,降低模态柔度,从而降低动柔度。这就是改进设计的思路。对于进给传动系统,本文考虑两类模态柔度。第一类.即在(厶),中,输入点P为电机转予,输出点,为工作台时的模态柔度,本论文在此称为第一型模态柔度,并记为(一),。第二类,在(厶),中,输入点P和输出点f均为工作台时的模态柔度,本论文在此称为第52型模态柔度,并记为(Z。),。第一型模态柔度(Z),与进给伺服系统的定位精度和伺服性能有关。第二型模态柔度(1,:,),与进给传动系统抵抗切削力激振的抗振性能有关。表3—4模态阶数12XK717数控铣床x—Y进给传动系统的前几阶模态柔度Y轴进给方向(1,(N.m))第~型0.000170471.3269e.0071.5093e.0108.9405e.0104.0872e一0103.1118e.0357.4286e.0121.0416e.011j.2139e一0119.2036e.012X轴进给方向(1,(N.m))第一型8,0894e-005第:二型0.000691634.5772e一0081.5199e一0122.4566e一0081.7964e-0102.1902e.0341.2879e一0136.4755e一0131.4362e一0101.3649e一012第二型0.000498695.316le-0092.7794e一0132.1619e.0091.9904e.0112.3623e一0344.3435e-0074.2692e-0103.533e-009I5115e一0093456782.6578e-0352.3485e一0115.379e一0116.8727e一0116.9071e-0112.2405e一们45.7734e,0141.4141e-0113.6049e一014910柔度值。从中可以看出,所设计的XK7t7数控铣床的x轴和Y轴方向的传动系统存在薄弱模态。下面我们来看看x轴传动系统的设计变量对其第一型和第二型模态柔度的影响规律:1)丝杠直径ds,对模态柔度(石),和(^),的影响如图3-5所示浙iI‘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_…鬲1垂l——筇2型},/p、.、;jl二;;il/;、l文。i\\≮\4、、、~\,\、\\、。.\、.、卜~l蛙杠直径dsp(mR日世枉直轻dsp(rnHn(a)|-…篇1型l一%2型I====;播}y…,/,J./一、.,.,,、//l\Ⅳl∥//:i:;!丝杠直径dsp(mm)拄杠直径dsp(mm)(c)(d)图3.5丝杠直径对模态柔度的影响1111O0一言善噼联始衅基畦00一l差一(c)(d)图3-6丝杠导程对摸态柔度的影响浙江工业人学硕上学位硷文2)丝杠导程h;。对模态柔度(Z),和(_。),的影响如图3-6所示3)工作台质量mT对模态柔度(Z),和(/;,),的影响如图3-7所示(a)I…~第1型1——葛2型(b)I二羹摧’、、-_,\图3.7工作台质量对模态柔度的影响由图3—5、图3-6、图3—7可知,随着丝杠直径dsp、丝杠导程h。p和工作台质量mt取值变化,第一型和第二型的模态柔度前四阶均有复杂的变化。这是因为设计变萤和模态柔度之间是一种高度的非线性函数映射关系。3.2.3惯量匹配数控加工中心进给传动系统属串联的电气一机械传动系统。电气.机械传动链的设计,除传动环节的机械设计外,还要注意负载转动惯量or。与驱动电动机转子惯量厶相匹配。在基于串联的电气-机械传动结构设计及进给传动边界条件的基础上,可推导出加速能力的优化设计原则(详细内容见第四章)浙iC工业大学硕十学位论文(3—48)表3—5进给方向jd|jLXK717数控加工中心进给传动系统的惯量比,。/J。X轴方向0.88522Y轴方向0.78433XK7/7数控铣床进给传动系统的驱动电动机转子惯量厶与负载转动惯量以之比如表3—5所示。从表中数据可知,x轴方向和Y轴方向均不满足惯量匹配的原则。,≮1-㈣∞、、.弋。≮、\|莹∞\\\\\\气●嚣峨宅.一鼙卅簿㈣"\1。18嗡8丝杠直径dtp(mm)弋一”翟杠导毒:。,(m茹图3-8丝杠直径对惯量比的影响图3-9丝杠导程对惯量比的影响~、\\\\\\工作音质ImTOg)图3.10工作台质量对惯量比的影响由图3—8、3-9平113~10可以看出随着丝杠直径dsp、导程hsp和工作台质量mT等取值增大,传动系统的惯量比Jm/JL呈单调递减。所以为了适当提高惯量比,可以在满足其他条件的情况下适当调整丝杠直径dsp、导程h。。和工作台质量mT等。

浙江工qk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现今的伺服电机,在瞬时传动时的最大单位面积推力在20~40kN/m2之间。电动机的转矩M可根据图4.2所示的与电动机惯量JM的关系给出:M=cI.J"“2(4.7)式巾c‘=口√8月L/yJ,j系列常数,L代表有效转子长度,y代表平均转子比重。对于圆柱形转子,引进了长细比^=L,D的概念,由此得到下述关系式M=c-JM”5其中C=4zr3廿.y。".仃.五“5在电动机长细比及其长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为得到较高的转矩,只能通过大幅度提高电动机惯量来达到。dmd,图4-2转矩惯量和负载惯量A~面积,D一氨径,F一进给力,J广负载惯量.JM一电机转子惯量对于图4-2中所示的刚性联接系统的交加速度,由式(4.7)可得∥=害=糌(4.8)浙江工业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盟(4-9)Ju七JL在摩擦力矩较小的情况下(M。<O.IM),摩擦的影响可忽略不计。电动机最佳匹配的条件116]为d卢/ddM=0,因此在^=L/D为常数时应满足:厶=3/2?L,£(4-】0)按式(4.10),电动机越细长,转动装置的动态特性越好。技术上可行的转子长度,受转予弯曲变形的局限。除此之外,从机床设计的角度来说,也经常要限制电动机的总体长度。所以,市场上销售的伺服电动机的长细比很少有超过旯=5~6的。在电动机氏度受限制的情况下,对式(4—9)和(4-lo)进行类推,当L为常数时,最佳的电动机匹配为:山=止(4-10a)由此可确定,串联的电气机械驱动中电动机的最佳规格。根据产品系列的分级,按照标准结构高度和长度,总是可以估算出最细的电动机,使其转动惯量与外接转动惯量处于同一数最级。1241由上分析,结合资料[3],电动机的转子惯量厶应与负载惯量以相匹配,惯量匹配条件为1<厶/,£<4所以(4-1i)G2(X)=4一J¨/JL≥0G](.X)=JM/J£一l≥0(4-ila)(4-1lb)由表3-4的结果可知,所设计的XK717型数控加工中心在X、Y轴进给方向,驱动电动机转子惯量与负载惯量比厶/以<1。显然,均不满足式(4~11)所给惯量匹配的原则。根据上面的理论分析,所设计的进给传动系统加速能力没有达到优化的设计原则。解决的方案有两种:第一种,在满足其他条件下,选择合适的电动机或者调整设计参数,使得式(4.11)成立;第二科,,在驱动电动机和丝杠之间再增加一级齿轮降速传动,并在满足其他条件的情况下通过调整齿轮传动的降速比和其他设计参数,使得式(4一11)成立。3)如果采用了第二种方案,即在驱动电动机和丝杠之间再增加一级齿轮降速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传动,则还要考虑以下几个约束条件:对于传递动力的齿轮,要求模数不小于2mm。所以G4(x)=工5—2=m一2≥0防止齿轮根切的最小齿数五≥17。所以G5(x)=X3—17=zl一17≥0数控机床单级常用速比为1≤i≤50i=22/2l所以G:(X)=x4/t—l=z2/zl—l≥0G7(x)=5一x4/x3=5一z2/zl≥0按资料[25】,齿轮接触疲劳强度校核公式为:仃。=v2匦6K砰Tt/.t∥+l:?乙乙≤【%]MPa式中:乙——为区域系数,当口=20。时,Z。=2.5;z。——为弹性影响系数,ZE=189.8撕丽;K——为载荷系数,取世=1.2:∥——为泊松比,∥=O.3;I——为齿轮1传递的扭矩,由已知电机条件有Z=800Ncm6——为齿宽,b=2cm;【仃。卜一为许用接触疲劳强度,取[盯,,]=600Mpa。将这些数据代入式(4一15)有:600—30604≥0mzt所以G8(x):600—30604e0(4.12)(4.13)(4.14)(4.14a)(4.14b)(4。15)(4.16)(4.16a)浙汀Z,1.k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按齿轮结构设讨’要求,如果齿轮齿根圆到齿轮轴孔的壁厚e不满足e≥2m(4.17)则应该将齿轮制造成齿轮轴。而在进给传动系统的设计中,齿轮l必须安装的电机轴上。所以q(x)=e一2m≥0(4一17a)另外根据设计要求,快进速度%。。=24m/min。所以还有个等式约束:日J(x)=20001k一24000=0L’(4—18)4)滚珠丝杠的经验约束丝杠直径丸应大于丝杠工作长度的1130。例如,本文所设计的XK717型数控加工中心的x轴进给方向丝杠工作长度为1400mm,则有叱≥1400/30所以(4?19)qo(x)=五一1400/30=Z。一1400/30≥0(4-19a)4.2.4多目标优化模型对于设计向量x=h,t,…,^,=[%,%,毛,z:,埘】7求解丘(x)%(X)GI(X)=O)om。“l一700≥0G2(X)=4一JM/J£≥0G3(x)=JM/JL一1≥0G4(X)=^一2=m一2≥0G5(X)=x3—17=zI一17≥0G6(X)=x4/X3—1=z2/zI一1≥0G7(X)=5一x4/■=5一Z2/zI≥0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q(x):600—30604->0mzLG(x)=e一2m≥0qo(x)=』l一1400/30=z。一1400/30≥0Ⅳl(x)=2000lk一24000=0Z2其中G4(X)~G9(x)只适用于增;0nT一级齿轮传动的方案。4.3XK717数控铣床进给传动系统动态优化模型求解关于多目标函数的最优化方法,现在已经很成熟了[261。用的比较多的方法有1)统一目标法2)主目标法2)协同曲线法4.3.1Matlab优化设计模块简介【271随着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高,人们发现工程上的许多问题可以通过计算机强大的计算功能来辅助完成。如此一来,MATLAB软件强大的数值运算核心开始被关注。经过近20年的发展,MATLAB的核心被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同时许多工程领域的专业人员也开始用MATLAB构造本领域的专门辅助工具,这些工具后来便发展为MATLAB的各种工具箱。特别值得~提的是,MATLAB是~种开放式的软件,任何人经过一定的程序都可以将自己开发的优秀的应用程序集加入到MATLAB工具的行列。本文采用MATLAB6.5所带的优化工具箱(OptimizationToolbox)是v2.2版本,它在V2.1版本的基础上改进了自身性能,除了拥有V2.1版本的特点外,V2.2版本还具有以下几个新特点。1)工具箱的整体运行速度得到了提高因为系统提高了函数optimset和optimget的运行速度,从而使工具箱的整体运行速度得到了提高。2)支持函数句柄

浙江工业大学硕十学位论文在实际应用中,你可能需要将一个函数作为另一个函数的参数,这在以前版本中是一件很难办到的事。但在V2.2版本中,你可以使用函数句柄这一新的用法方便地实现要求。3)求解复杂结构的优化问题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你会遇到一类的问题,其中含有大结构的稠密Hessian矩阵或者Jacobian矩阵,增加了问题的求解难度。但V2.2在优化函数的Options参数中增加了两个新的成员参数:HessMult和JacobMult,你可以快速地对这两种矩阵所需的各种计算,最终方便地解决你的实际问题。那么MATLAB6.5优化工具箱到底有哪些功能呢?MATLAB6.5中的优化工具箱(OptimizationToolbox)中含有~系列的优化算法函数,这些函数拓展了MATLAB6.5数字计算环境的处理能力,可以用于解决以下工程实际问题:v/求解无约束条件非线性极小值;/求解约束条件非线性极小值,包括目标逼近问题、极大一极小值问题,以及半无限极小值问题:/求解二次规划和线性规划问题;v,非线性最小二乘逼近和曲线拟合;/非线性系统的方程求解;/约束条件下的线性最小二乘优化;求解复杂结构的大规模优化问题。本文所建立的优化模型属于约束非线性极小值问题,利用MATLAB6.5优化工具箱,结合自己编写的程序可方便地进行求解。4.3.2标准化系列化的离散设计变量的操作滚珠丝杠直径和导程(见表4.1),齿轮的模数(见表4.2)等都是标准化系列化的离散数值。还有齿轮的齿数是整数。对离散设计变量,在有的文献中[81作为连续变量来处理。寻优后,将结果向靠近的离散值进行原整,得到最后的结果。前面已经提到过,由于设计变量和动态特性参数之间是高度的非线性函数映射关系,所以将离散设计变量按连续变量来处理,再将寻优结果向靠近的离散值原整,显然这并不能保证最后得到的是全局最优解。由于篇幅关系在此就不详细探讨了。本文在寻优的过程中直接将设计变量按表4.1和表4.2中的离散值处理。这样浙江工业大学坝-j学位论文以来既可以保证寻优的结果是全局最优,还可以提高寻优的效率。表4—1滚珠丝杠副公称直径和公称导程(GB/T17587.2-1998)(mm)[281公称直径6810公称导程2.52.52.5555555555】010122,52.5优先组162025324010lO1010lO10lO】O10202020厶口202020202020204040404040404040506380】OO12516020020公称直径681012——公称导程1】22222.52.52.52.52.5333334l5—55666644888810lOlOlO10121212121212121212162161616161616161616般组A口2025324445555202020202566668888825253232323240506380100125160200101010104040404055—2Q202525252525252566垫20202020323232323210●——121212124040404010161616表4-2溅开线圆柱齿轮模数(GB/T1357-1987)(mm)12810.110.121.250.151.56250.2O,25203fO.35)0.4O.50.6(0.7)(3.75)’O.8416(0.9)(4.5)(18)(1.75)(6.5)’(28)(2.25)82.5(2.75)3(3.25)’(11)50(3.5)12520(5.5)(22)(7)32(9)4010(14)(36)(45)浙江工业大学硕j:学位论文4.3.3电机与丝杠直接连接的传动方案由第三章的分析可知本文所设计的XK7t7型数控加工中心的初始方案的进给传动系统不满足惯量匹配的原则。从而所设计的进给传动系统加速能力没有达到优化的设计原则。如果采用简单的电动机与丝杠直接连接的传动方案,在满足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选择较大转动惯最的电动机或者降低负载转动惯量。表4—3FUNACa系列伺服电动机参数oQ221150022/2000a30/l200项目(ITEM)12/2000Q单位(LFNIT)aⅡ30/2000a30/300012/3000a22/3000KWOutputHP2I283.03.84.440505.9334.54.844677.12838Ratedtorqueatsta¨NmKqf.cm1,min121222000300022303061200200030002002251500200030001301400RatingoutputspeedMaximumNmKgfcm6667000062lheoreticaltorque2100O0,7017RotorinertiaMaximumtheoreticafaccelerationK9m2Kgf,cm.s2radtsoO.0120.12¨00000641100012000WeightKg181362941Nm肌(rms)TorqueO.771387947270450260490.171.761.170.6818.O1207.062constant(Kt)kgfcm/A(rms)2371.480.8924.21519183(Ka)V/1000min-1BackEMFconstanI41240.59O390.230.31501400.0495231079fKv)VsecJradArmatureresistance0.490.30034O.13(Ra)n0.0360.003Mechanicaltimeconstanl(tm)S0.00500050B08880.0040.0040.004120,0030.003.88(Tf)NmStaticfrjction1.21.212.888Kgfcm12128注:表中所有结果在20。C条件下测得。40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何论文表4-4电机与丝杠直接连接的传动方案的优化设计结果X—Y电机型号Qd950h。p108J¨{jL∞,(rad/s)713.16368.5x轴方向Y轴方向22130000.93781.0415Ⅱ30/3000504.3.4电机通过一级齿轮减速后与丝杠连接的传动方案根据4.2.4给出的多目标优化模型,编写程序并调用MATLAB优化工具箱寻优计算.寻优结果如表4—5所列。表4-5电机通过一级齿轮减速后与丝杠连接的传动方案的优化设计结果X.Y∥X?d。p63636363~2525Zl22互454145州F‘,F,?(UfN.m))只’l_3212e一0057.895le.005x轴进给方向Y轴进给3.52.252.253x:X‘2325242424碍中(X‘)25251.6754e.0062.3405e。0058.4035e一0050Xj505050E’x:X+6363252533《中(X。)方向4.4优化结果分析表4-6设计方案优化设计前后结果对比(单位同上)X-第一型模态柔度(×104)方案第二型模态柔度(×10。7)基频惯量比Y(n原始方案8089(,):43.4(,),0.04(,)。O.35(n6916(,):0.46(,),0.00(,)。0.25678O.88X轴优化方案一853543.90.040.35105300.46O.00O.367130.94优化方案二原始方案Y236134.60.000.0912710.790.000.097131.001704713.20.010.094987O.050.000.023390.78轴优化方案一优化方案二2264613.6O.02O.09149640.050.000.053421.043740.870.00O.0095051.14O.000.087021.0I4浙江T业人学硕上学位论文表4-6中优化方案一为电机与丝杠直接连接的传动方案,优化方案二为电机通过一级齿轮减速后与丝杠连接的传动方案。通过比较可以看出,采用电机与丝杠直接连接的传动方案很难再提高其进给传动的动刚度,而且惯量匹配的原则也很难满足,但其传动结构简单。如果电机通过一级齿轮减速后与丝杠连接的传动方案,不但可以提高其传动动刚度,而且惯量匹配的原则很容易满足。但是由于增加了一级齿轮传动,随着齿轮的磨损会产生间隙也会影响传动精度,而且增加了制造成本。在具体设计中可比较选用合适的传动方案。4.5本章小结本章建立了XK717数控铣床进给传动系统的多目标动态优化模型。考虑了两类的模态柔度——第一型模态柔度、第二型模态柔度(定义见第三章)。并分别以第一型模态柔度和第二型模态柔度构造目标函数(式4—4a和式4-4b),进行优化设计,确定了E+,瑶。又以只+,《构造了评价函数(式4-5,也是目标函数),进行了二次优化。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wbp.html

Top